巒頭地理學
㈠ 堪輿學是什麼
堪輿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風水,只不過筆畫多一點而已,堪輿學就是風水學,是堪天輿地,藏風聚水,創造自然與人的和諧生活環境,讓人類適應自然,從自然中獲益的學問。
聲明:圖片由網友上傳,來源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堪輿學圖解
風水堪輿學歷史
堪輿的歷史相當久遠,在古代,堪輿盛行於中華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許多與堪輿相關的文獻被保留下來。由文獻中可知,古代的堪輿多用作城鎮及村落選址、還有宮殿建設,後來發展至尋找喪葬地形。
「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這是《詩經》里的一章,說的是周人的先祖公劉相土嘗水,觀察山川的陰陽向背,選擇居外營建住房,和軍民一起治理田地,種植莊稼。山坡上建築櫛次鄰枇,田野豐收在望,好一派悠哉悠哉的田園風光。這說明至少在周代就有了相土嘗水等有必要及實際用途之方案。
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記載了樗里子(嚴君疾)利用觀察堪輿地理預測未來的事跡。樗里子即秦孝公子,秦惠文王弟嬴疾,由於封於嚴道,故又稱嚴君疾,是戰國時代秦國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史記記載,嚴君疾晚年的時候,他自擇墓地,說「後百歲,是當有天子之宮來夾我墓 」。果然在他卒後百歲,劉邦建立漢朝,於渭南建宮殿,其中長樂宮在其墓之東,未央宮在其西,印證了嚴君疾的預言不假。於是後世的堪輿家皆奉嚴君疾為相地術正宗。
在漢代形成了初步的臨場校察地理堪輿的理論。堪輿作為一個研究對象,從民俗學及建築學的角度均有研究的價值。
堪輿在秦漢時開始與民間方術聯系起來,和五術的命、卜、相皆有所關聯,還說基本構成源自《易經》的卦象,分為看門、主、灶的陽宅相法與看陰宅的相法等現稱玄學術數的民間信仰。其主要的流派有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陽宅三要法、八宅明鏡法、玄空法等。唐、宋後,不同學派的太極圖出現以來,堪輿與術數、民間信仰已密不可分。
天乾地支是堪輿風水運用裡面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而陰陽五行理論又是中國傳統國學裡面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論學說,它也是易經的演繹裡面最主要的理論基礎,只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陰陽五行理論,才能很好的理解和運用中國傳統的風水學說,中醫學說以及其他傳統學說。現在上中醫葯大學的中醫基礎理論裡面最基本的就是陰陽五行理論,很多人都能夠對陰陽理論有一個很好的理解,但是對於五行學說就覺得有點生搬硬套了:為什麼只有五,而不是六,七?為什麼只有金水木火土,而沒有動物,空氣?只有很好的理解了五行理論的真正含義:就是每個事物本身都存在著四種演變態勢,加上本身的態勢,從而總結出萬事萬物都包含在這五種態勢裡面,而每樣態勢用上一個人們能理解的具體屬性的事物(金水木火土)去作為代表,成為了五行的基本理論。每一個真正的風水大師也好,真正的中醫大師也好,都是很明白的:只有很好的掌握陰陽五行理論,熟悉天乾地支的具體屬性和運用,才能很好地運用真正的風水知識,中醫知識去為人們治病救人,排憂解難。 推薦閱讀:風水學入門知識
堪輿學風水流派
巒頭派
源自江西,又稱巒頭派,巒山派,形法派或江西派,可細分為大巒頭與小巒頭。大巒頭著眼於山川形勢和建築外部自然環境的選擇,主要操作方法是「相土嘗水法」和「山環水抱法」。其理論是「負陰抱陽」、「山環水抱必有氣」,「覓龍(主山脈-大環境的地理形勢)、察砂(土壤資料-農業)、點穴(尋覓主要地區)、觀水(水源及不積水)、取向(陽光陰影、氣流方向-適宜居住)」等古典地理五科。小巒頭主張建房或選房要「背山、向陽、面水、案山好」;
理氣派理氣派主張「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扶,感應天地」。主要理論來自八卦術數與占星術,論及「陰陽、五行、干支、八卦、九宮等相生相剋」。注重方位朝向和布局,主要操作方法是依照元運,選擇房屋最佳定位以及屋內動線。形法、理法、日法、符鎮法是確定城市選址,建房,裝潢的基本方法。 主要術數為九宮八卦法」和「十二地支法」。
飛星法,運用三元九運,將天地,人,時空聯系起來,運用時空合一的「風水羅盤」為建宅選房。房屋以起造或遷入年立命;
六法派,則是運用二元八運,隨運論斷。
理氣派因理論分歧,傳至唐宋之後逐漸分為數個派別,如:三元派、三合派、九星派、玄空派等等。 推薦閱讀:祖傳風水堪輿學入門
堪輿學風水大師大全
當代民間研究風水的人士有紫金黃雲龍、台灣吳祖涌、湛江梁日金、北京楊升朗、趙士彰、黃十林、張發榮、王丘淳、劉逸風、胡一鳴、王亭之、謝宗瑾、吳剛、趙易、白鶴鳴、李熾英、羅傳桂、林天武、紫微楊、陳鑫、蔡伯勵、譚雲龍、黎峰華、李英才、陳永林、陳雪濤、黃惠娟、吳偉雄、林炳南、劉銳山、何宗陽、耿鉦洲、楊碇光、劉啟治、呂澤康、林質彬、宋韶光、李丞責、麥玲玲、楊天命、朱方長、易顯名、余非師、李定信、劉典敏、術龍居士、王上合、董鑒賢、袇、鄭國華、陳國輝、黃國泰、徐煒然、觀龍、林辛江、張容圖、楊登嵙、江靜川、蘇民峰、罰地魔、司徒法正、林千博、簡信回、林正義、鍾義明、張成春、陳振聰、慧緣、鮑一凡、莫大泉、陳財吉、蘇智信、黃偉倫等。
古代堪輿風水文獻大全
《葬書》
《撼龍經》
《疑龍經》
《天玉經》
《青囊序》
《青囊奧語》
《都天寶照經》
《重校正地理新書》
《玉髓真經》,張子微著
《地理鐵案》,宋司馬頭陀著
《地理金水兩案》,宋司馬頭陀著
《理氣心印》,宋吳景鑾著
《撥砂經》
《楊公開門放水經》
《玄空秘旨》目講禪師
《地理原真》,孔聞星
《地理五訣》,趙九峰
《地理辨正》
《地學仁孝必讀》,周梅梁編著
《地理冰海》
《玄空本義》,談養吾著
《玉函通秘》
《地理辨正揭隱》
《陽宅十書》
《陽宅大全》
《八宅明鏡》
《陽宅地理風水全集》
㈡ 風水巒頭法好學嗎有什麼書可以比較容易看的
巒頭方面,鍾義明先生的《地理巒頭實務》是巒頭方面的好書,介紹詳細,圖文並茂。
《三元九運-玄空地理考驗註解》也是鍾義明先生所寫,專門解說分析三元九運的一套好書。
1、首先應該了解一些基本的易學知識,很多關於四柱、六爻或周易的書前半部份都有介紹,沒一點基礎的愛好者可以先看看這些基礎書籍。2、了解一些風水的歷史及風水溯源,然後開始系統的看風水書籍。學習風水,歷史上的一些典籍是必須要看的,古人留下的重要書籍是非常精闢的,並非就象現在一些人批這駁那,借機出名。我們不要管,反正多看書多受益。典籍看趙金聲的《陰陽宅大全》及劉伯溫等著的《地理全書》就可以了:
《陰陽宅大全》裡面有:靈城精義、陽宅撮要、宅經、葬書、撼龍經、疑龍經、葬法倒杖、青囊序、青囊奧語、陽宅實用圖解。《地理全書》幾乎囊括了明代以前所有的風水典籍,比較全面。另外建議看幾本書:
《陽宅實用風水講義》。朱祖夏先生著,目前最好的一本玄空風水陽宅書籍。
《玄空飛星風水》林國雄的書,淺顯易懂,還介紹了配合樓層斷風水的方法。
《古易玄空學新探》胡京國先生著。風水入門的好書《沈氏玄空學》風水入門必讀,除了北斗七星打劫說法不清楚外,其它皆應仔細讀。
《玄空地理叢譚》鍾義明先生著。一套解說玄空風水知識及釋評眾家玄空派長處的好書,並有玄空訣竅解說、堪驗實例。非常值得一看及收藏。
㈢ 地理風水巒頭圖集 再談什麼是風水和地理風水巒頭圖集
風水學也是易經裡面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風水學實際上是一門環境學,是專門研究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的一門學問,有人認為應該把風水學歸納為建築學,有點道理,因為真正的風水學不但要考慮,建築物的形狀,建築物的材——方位,地質,水文,光照,放射性,美感,藝術性,實用性,是不是因地制宜,這些跟傳統現代的建築學都是一樣的,但是傳統的建築學主要研究建築物的裝飾,結構,外形,材質,橋梁,力學,位置、、、這些是它的主要著眼點,,,,,而傳統的風水學,除此以外還必須研究一個建築應該因地制宜,必須結合居住人的四柱八字,來進行考慮,傳統建築一個是不太考慮建築的時間,也不考慮居住人的實際情況這里我要特別強調一下我說的是居住人的生辰八字,四柱,一個好的風水師必須精通四柱命理,這樣他做出來的建築才可能更符合居住人的需要,,才會使建築物與人達到和諧的程度。 一個真正的風水師不但需要精通傳統風水,還應該對現代建築學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中國傳統的風水術大大細細的一共有幾十家,幾十個門派,幾十種分析方式,,但是嚴格的劃分,中國的風水術其實研究的都是戀頭跟理氣,玩戀頭的重點以戀頭為主,理氣為輔,玩理氣的重點以理氣為主,戀頭為輔,更有的風水研究者他們並不有意識的去分什麼戀頭與理氣,他們只要覺得有道理有實用價值的觀點,統統吸收,兼收並蓄,這不但是正確的方式,也是目前風水學的發展趨勢,,,,, 因此,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風水學不完全等同於建築學,建築學也不等同於風水學,他們之間有共性,更有個性,如果需要大概吧他們區別一下的話,我覺得建築學的主要著力點集中在材質,形象,美感,裝飾,結構,材料,力學,給水,管道,裝修,布局方面,下功夫。 他們主要講究的是採用科學的觀點指導實踐,進而做出堅固,耐用,美觀,實用,的房子,橋梁,亭台樓閣,廠房,,,,他們跟科學掛鉤的比較緊密,可以說科學發展到何種程度,直接決定著建築學的發展成就,比如,材料科學,力學,景觀學,藝術,,等各個學科發展的越好,就越給力建築學,大家看看,工業時代以前的額建築,大體以土石方,木頭,瓦片,茅草,為主,而現在的建築基本以鋼筋混凝土,彩鋼,鋼索,耐火空心磚,馬賽克,,強化木地板,,,地板磚,瓷磚,,現在可以建築跨度很大的橋梁,無論是拉索的還是橋墩的,動輒幾百米的跨度,動不動就是幾百米的高檔酒店,寫字樓,台灣101大樓,吉隆坡玉米雙塔,上海香格里拉大飯店,東方明珠電視塔,環球金融中心,據說日本也在籌建垂直高度盡然達到1000米的超級大廈,,,,,這些都是現代建築科技的讓人炫目的成就u,更是現代科技發展,人口增多的的必然物,,,,,,而中國傳統的風水學的核心上一直是在「風跟水」2個字上面著力,「氣遇風則散遇水則止」「山環水抱必有氣」,風水學的實質其實是在研究如果收集生氣造福於人類,,氣真是個神奇的東西,這個東西一遇到風就會被吹散,一遇到水就會停止下來,因此,我們必須好好的利用好風跟水這2個東西,使之為我們收集生氣,,,,為我所用。
㈣ 地理五行之雜,眾說紛紛,何為堪輿學真正
何為堪輿?《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輿,地道也。」堪即天,輿即地,堪輿學即天地之學。它是以河圖洛書為基礎,結合八卦九星和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運行和地氣流轉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論體系,從而推斷或改變人的吉凶禍福,壽夭窮通。因此堪輿(風水)與人之命運休戚相關。
從之所以叫風水上又可以看得出,風和水在整個堪輿界學術理論中的重要性。其實,研究風和水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研究「氣」。《黃帝內經》曰:「氣者,人之根本;宅者,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順之則亨,逆之則否。」《易經》曰:「星宿帶動天氣,山川帶動地氣,天氣為陽,地氣為陰,陰陽交泰,天地氤氳,萬物滋生。」因此,可以看出氣對人的重要性。但為什麼要研究風水呢?其實,氣與風水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古書載:氣乘風則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又說:「無水則風到而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水龍經》也有「水飛走則生氣散,水融注則內氣聚」,「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等等,都說明了風和水的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從宏觀上講,靠水的地方就比不靠水的地方要發展的快。比如香港、台灣、韓國、新加坡,在二十世紀中葉,亞洲經濟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得風氣之先,於六、七十年代經濟飛速增長,一躍而成為亞洲經濟的排頭兵,給整個亞洲經濟帶來新的活力,為世界所矚目,被稱作亞洲四小龍。然而當你去研究他們時發現,他們所處位置不同,語言文化不同,經濟體制也不同,但是卻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環海地區。這種現實情況與風水理論不謀而合。而今,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我國,也是沿海地區較內陸發展更為迅猛。當然象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風水理論的真實性和實效性。
自古以來,風水學界的著述,汗牛充棟,浩若煙海,門派也是百家爭鳴,派別林立,但主流無非是形勢和理氣兩派。形勢派注重巒頭方位的結合,理氣派注重時運生克的原理,雖各有所長,但上升到一定層次,其結果、效應卻是一致的,可謂是殊途同歸。
當今風水門派不過八宅、玄空、楊公風水和過路陰陽四大派系。當然還有其它派別,但都是創立時間不長,或是以上四派的分支。
1 、八宅派 由唐代著名僧人一行所創,他精通歷法和天文,著有《大衍歷》。其理論核心是以八卦套九星配八宅為基礎,結合九宮飛星的流年運轉,把人分為東四和西四兩命,納入整個風水體系當中,真正實現了天(九星)地(八卦)人(九宮)三者合一的完美境界,是河圖洛書最直接的體現。理論深合易理,源於河洛,其內容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在經過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日益完善,至今發展成為風水界的一個重要派別。
2 、玄空派 此派也是當今風水界的一大門派,以「沈氏玄空學」為最,屬理氣派,其內以洛書九星(一白水星、二黑土星、三碧木星、四綠木星、五黃土星、六白金星、七赤金星、八白土星、九紫火星)為根本,外取自然環境的山水實物為依據,結合三元運氣學說,通過排龍立穴、飛星布盤和收山出煞等獨特的術數運算,往往應事如神,讓人嘆為觀止。其理論精髓深刻地反應了天道運行,地勢相應的自然法則。
3 、楊公派 楊派也是起源於唐朝,是時任光祿大夫的楊筠松所創,當時他掌管靈台地理,在堪輿奇書《禁中玉函》的基礎上結合個人實踐,創立楊派風水。其理論基礎分五大類,即「龍、砂、水、向、穴」,也就是「尋龍、覓水、觀砂、立向、定穴」。由於其實效性立竿見影,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風行大江南北,直到今天。
綜上所述,堪輿之學,博大精深,關乎人運家運乃至國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兩次世界大戰前夕,都有彗星出現,這或多或少地都說明了天象運行,地道從之的理論。就象哲人所說:宇宙有大關合,氣運為主,山川有真性情,氣勢為先,地運有推移,而天氣從之,天運有轉變,而地氣應之。因此,我們應努力挖掘風水學之精髓,弘揚我華夏民族之燦爛文明,廣推四海,造福眾生。
㈤ 風水巒頭派
學習巒頭派的風水知識可以看:《陽宅十書》,初學風水入門書 :《學風水的第一本書》,《羅經透解》《選擇求真》,《玄空本義》,《地理啖蔗錄》,《地理元空法鑒》。
㈥ 風水學里的「巒頭」何解
巒頭 讀音:luá抄n tóu
詞義:風水學術語。指山脈的形勢。
巒頭主要包括砂和水。
砂是指穴場前後左右之山峰、突出物或丘阜。根據砂在穴場的不同位置,故有特定之稱呼,以便於區別。砂主要的作用在於護龍,護穴與關水,使龍穴不受風吹,精血不使外泄,從而形成氣勢團聚,藏風聚氣之風水寶地。
水主要是包括山脈中流動的水。陰陽風水,一定要有山和有水,"未看山先看水,有山無水休葬地","山管人丁水管財",還有:"水是龍之血脈","砂交水會,陰陽交合","水是山家血脈精,利人害人速如神"等等。可想而知水在地理上的重要地位了。
龍砂穴水。
㈦ 再談什麼是風水和地理風水巒頭圖集
其要求為:「龍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然後再綜合權衡,達到至善境界,我們根據上圖,分別來講。1.
覓龍。所謂龍,
講的就是龍脈,在圖上為連接祖山、少祖山和主山的山脈。古語雲:「指山為龍兮,像形勢之騰伏」,也就是說山脈在形態方面與龍相似,土為龍肉,石為龍骨,草木為龍毛,因此風水學將山脈視為龍脈,研究龍脈就是研究山脈的走向和起伏變化。祖山是指建築物後方的最巍峨挺拔的群山之魁首,周圍有群山簇擁。少祖山是指龍脈從祖山分出後一路蜿蜒起伏而又高起的一座山峰,也是建築物後方龍水的源頭之山。主山、坐山又稱為父母山,是龍脈盡頭的山,其下便是的最佳結穴之地。覓龍,就是要根據風水學關於龍的五種形勢與形態的九種分類再結合其他因素來判斷龍的吉凶。2.
點穴。所謂穴,古語雲:「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鍾處也。」在圖上為坐山下建築物的選址地。風水學中把人的脈絡穴位比擬成地理的脈絡穴位,認為兩者有共通之處。風水學中認為穴是千里龍脈的止聚之處,是龍脈生氣集聚之點,亦是沖陽和陰,土後水深,郁草茂林的最佳的選址地點,也稱龍穴。穴依據其周圍山水聚結的大小,可分為:大聚為都會,中聚為大郡,小聚為鄉村、陽宅和陰宅。穴有了,但是其還是一個較大的范圍,如何在其中選中建築物的最佳基址,我們稱之為點穴,《葬經》中雲:「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可見點穴並非易事。
另外建築物前的開闊地,風水學中稱之為明堂,如上圖在建築物前的位置上。明堂有內明堂和外明堂之分,緊靠建築物前的是內明堂,其要藏風聚氣,所以不宜太寬;距離建築物較遠的是外明堂,其要寬闊而忌諱狹窄,以謀求長久之發展。3.
察砂。所謂砂,是指環繞穴周圍的山。如上圖在穴周圍的坐山、主山、白虎山、青龍山、護山、水口山、案山、朝山都稱為砂山。砂山與龍脈雖然都是山,但是有著砂山從屬於龍脈的關系,正如《青囊海角經》所雲:「龍為君道,砂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伏乎下。」穴周圍的這些砂山風水學分別以天空中四個方向上的星宿,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來命名,即前山為朱雀,後山為玄武,左山為青龍,右山為白虎。從上圖看穴前的案山、朝山稱為朱雀山;穴後面的坐山或主山稱為玄武山;穴左邊的砂山稱為青龍山;穴右邊的砂山稱為白虎山。案山要低小形美,朝山要有情朝拱,坐山或主山要高大,青龍山要大於白虎山為吉。
護山是指青龍山和白虎山以外的山丘,對龍穴起護持作用。水口山是指水流離龍穴而去的方向上的左右兩座山,古語雲:「水口砂者,水流去處兩岸之山也。且不可空缺,令水直出;必欲其山周密稠疊,交節關鎖。」風水學中將水口看的較為重要,認為水口就像人的口鼻一樣是氣口,因此就有水來處為天門之說。如武漢長江大橋兩端的龜山和蛇山一樣,風水學上稱為龜蛇鎖大江的格局。
風水學將砂山比作龍脈的護衛、仆從,而察砂就是尋求能夠藏風聚氣的地理環境。具體來講就是要察看砂山的位置和砂山的形態。4.
觀水。所謂水指水源和水流。觀水就是考察地上地下水源和水流的水勢、水形、水質。風水學對於水的研究成果是最為豐富的,講法也是最多的,有著很多的風水古籍都涉及到了水法,最為典型的屬《水龍經》,對於水法風水學上可謂林林種種,洋洋大觀。風水學認為大的山脈能夠迎氣生氣,砂山的環抱能夠聚氣藏氣,水能夠載氣納氣,《葬經》雲:「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還有一些風水理論也認為:吉地不可無水;未看山,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等說法。另外,在一些平原地區,如果沒有山脈,那麼也可將大的江河視為龍脈,《水龍經》里所講的「平洋龍」。可見風水學對水的重視。上圖龍穴前的水呈環抱狀,稱為抱水,其作用可使龍穴的生氣凝聚而不散泄。5.
取向。所謂向指方向、朝向。方向按照八卦的四正四隅,即震、兌、離、坎、艮、巽、乾、坤,分別代表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要判斷向的吉凶不僅涉及到風水巒頭學的一些知識,而且更多的涉及到風水理氣學的理論,如三元九運,穿宮九星等。
綜上所述,通過對風水巒頭學理想布局圖講解,我們能夠大致了解風水巒頭學所涉及的觀點和理論,這些理論也是古人用來選擇大到都城的定址規劃,小到個人的住宅所用的一些基本的理論和方法,但是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大多數的建築物是不可能像上圖一樣有著這么完美的真山真水的格局,大多是一些城市之中的井邑之宅。對於這些井邑之宅,如何通過風水巒頭學的地理五要訣為「龍、穴、砂、水、向」來判定吉凶呢?一些古籍如《陽宅會心集》所雲:「一層街衢為一層水,一層牆屋為一層砂,門前街道既是明堂,對面屋宇即為案山。」還有《陽宅集成》所雲:「萬瓦鱗鱗市景中,高屋連脊是真龍。」等。因此對於井邑之宅,「龍、穴、砂、水、向」被賦予了新的內容。但不論是曠野中真山真水的大格局,還是城市中井邑之宅的小格局,其道理是相同的,都是要追求居住與生存的較佳環境,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㈧ 什麼是地理學中的龍,砂,水口
龍就是山的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所謂祖宗山,就是山脈的出處,群山起源之處,父母山就是山脈的入首處,審氣脈即指審祝山脈是否曲伏有致,山脈分脊合脊是否有輪暈,有輪有暈為吉,否則為凶。還有尋龍需分九勢,九中龍勢中有:回龍、出洋龍、降龍、生龍、巨龍、針龍、騰龍、領群龍。來龍就要山勢曲折婉轉,賓士遠赴。
判斷山形還有五星說、九星說等。五星就是金、木、水、火、土。九星就是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曲武、破軍、左輔、右弼。
風水中的砂是什麼?
在陰宅風水這門學術當中,有許多專業的用詞,比如:龍、砂、穴、水、明堂、近案、遠朝等等。這些用詞在陰宅風水中都是相當有講究和安排的。你想知道砂在風水當中是什麼意思嗎?
在陰宅風水學中,砂是指穴場周圍的山峰、崗巒、墩阜、樹木、建築物……等高起物。為什麼叫做砂呢?那是因為古代的風水師父,由於交通往返不便,利用砂子教徒弟,作砂盤演練:以砂堆成各種巒頭的名稱而得名。古人堪輿要撥砂看垣局,所以叫砂,類似現在製作沙盤。
砂指龍穴四周的山。砂本為砂粒,風水師在研究和傳授風水術時,常以砂堆成龍穴形勢之圖,故名。砂所指極為廣泛,舉凡朝迎護衛之山水,都包含在內。徐善繼《人子須知·砂法》雲:「夫砂者,穴之前後左右山也。……前朝、後樂、左龍、右虎、羅城、侍衛、水口諸山,與夫官、鬼、禽、曜,皆謂之砂。」
砂隨位置、形狀而有各種稱呼;宋代張子微著的《玉髓真經》、明代徐善繼、徐善述著的《人子須知》、徐試可著的《天機會元》(顧陵岡原著)等書內有很多圖形可以參考。在穴前,近者為「案」,遠者為「朝」;在穴後,為「鬼星」、「樂山」;在穴左,為「龍」;在穴右為「虎」;龍、虎上又生砂,明見者為「官星」(多在穴前),不見者為「曜星」:在穴後行龍身上者為「護」、「從」;在水口旁邊及內外者為「捍門」、「華表」、「羅城」、「北辰星」、「羅星」(禽星、落河火星),在穴旁外纏山或穴後左右者為「插耳」(太乙、天乙)。
穴的前後左右二十四方所有可以看到的看到的山統稱為砂,是穴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砂的形狀和所在位置與穴的真假吉凶關系甚大。「山管人丁水管財」,砂與人丁的數量與後代的素質均有重要的關聯。
穴後之砂叫樂砂,樂山後之砂叫鬼砂,穴近前橫攔之砂叫案砂,案後遠砂叫朝砂,穴左之砂叫龍砂,穴右之砂叫虎砂。位於水口位置的則叫水口砂。
看砂之要領,與龍相似,凡形狀尖、圓、方、正、形如貴器、開面有情、秀麗光彩、有情向穴者為吉砂,肥圓正方者主富,清奇秀麗者主貴;空破、歪斜、傾崩、形體醜陋、形如凶器、背穴而無情者則屬凶砂。
吉凶之砂名稱甚多,但總體上離不開上述原則。御屏、御傘、錦帳、天馬、金爐、金魚、文筆、金箱、玉印、玉帶、殿閣樓台、展旗、頓鼓、卓笏、獅、象、龜......,都是用來形容吉砂的名稱。投笄(音ji,古代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或插住帽子)、擲倉、破衣、抱肩、獻花、撳裙舞袖、探頭、裂面、提籮、復勺、斷頭流屍等都是形容凶砂的名稱。
陰宅風水中的砂如何看
風水學的砂是環境學中的一大部分,簡言之就是巒頭形式的識別,如果把龍比喻一個人,穴就是人的精神面貌,砂就是人的行為表現。砂吉人善,砂凶人惡,砂美人俊,砂陋人丑。故有「收得一宮砂水正,富貴榮華不須疑」的師訓。
陰基墓地,砂的作用很大,看砂重在三吉六秀,有情無情,至於娥眉案、玉幾砂、文筆峰、天馬星千變萬化能為我用者則會催管催貴應吉應福,不為我所用者如同畫餅不能充飢,畫的美女不能成妻一樣,形同擺設。
反之,凶砂到堂或探頭、掀裙或推胸、擎拳。只看你是否心領神會,慧眼能辨。認的龍穴真砂水,識破天機密,並非是師祖蒙人,而是提醒後代弟子謹慎再謹慎也。
師傳:砂者近君子遠小人則受其益,遠君子近小人則受其損。重在能認的何為君子何為小人,多遠為遠,幾近為近,沒有一雙明亮的雙眼,沒有一顆認大地為母的愛心,即使是做一輩子風水「大師」,其收獲最大的是為本人換回一塊凶地,並以後代之凶來還在世之債。
祖師傳曰:天子地不可點,點了天子瞎雙眼,花假穴不可用,害人害己不落空。何也:天王老子多了豈不天下大亂,神靈降罪與斯人,作孽多了鬼神積怨,久必瘋狂惡死,心為善惡之門,德為後世之蔭。一切盡在緣中,真訣也在其中。
師傳:看砂有九訣,請君細道別。
第一長身是高聳,最嫌身臃腫。
第二矮體本來低,亦須與穴齊。
第三肥面容豐滿,唯此有福氣。
第四瘦貌最清奇,陵角不須疑。
第五聚氣是聯出,磊落突兀屈。
第六合形湊集成,或者是聯名。
第七破相反是相,半面生痕浪。
第八頂相莫嫌斜,砂腳要合遮。
第九變出在人心,巧與心目明。
師又傳:看砂有八殺,砂來殺人亦不發。
一為射,一尖直向穴當面沖來,徒配何須說。
二為探,斜山略露頭做賊,不知休即是。
三為沖,橫來插穴前即是。
四為破,痕浪直透頂,淫亂姿游聘。
五為壓,穴前砂屈起,奴僕常欺主是也。
六為反,曲身去向朝,離鄉去飄搖。
七為段,腦下生橫浪,斬首無人葬。
八為走,斜身順水飛,游盪不思歸是也。
據經驗,常見平常人家,地穴甚小,又有犯朝案護砂多不和者,全憑地師移步換形之法,加以趨吉避凶,此為權宜之計,機緣到時,其下代必葬好地。蓋普通穴場,只要砂水化為我用向合進神水法也發二三十年,若誤將殺氣收進堂局發凶不須凝。
什麼是風水學中的水口?
所謂水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圍內——大如州縣、小如村落的水流的進出口。繆希雍在《葬經翼•水口篇》中說:「夫水口者,一方眾水總出處也。」一般說來,水口包括流入水口和流出水口包括流入水口和流出水口,入口又稱天門,出口又名地戶。風水家尤重地戶。水口范圍有大有小,並無拘限,視水流環繞情形而定。《入地眼圖說•水口》上說:「自一里至六七十里或二三十餘里,而山水有情,朝拱在內,必結大地,若收十餘里者,亦為大地,收五六里、七八里者為中地;若收一二里者,不過一山一水人財地耳。」
風水家認為,水流為龍之血脈,是生氣的外在形態,又代表財源旺衰。因此,水口之關鎖開閉,實即一地風水對生氣財源的把握控制。水口之勢,宜遷回收束,關攔重重。天門欲其開,源遠流長而窮盡,預示生氣旺盛,財源廣進而不絕,地戶欲其閉,有眾砂攔阻,屈曲如之字、玄字,層密截留,以聚氣藏財。不能斜飛暴射,直竄湍急。否則氣散財亡。《葬經》所謂「其來無源,其去無流」者即是。卜則巍在《雪心賦》中說:「水口關攔,不重疊而易成易敗……水口愛其緊如葫蘆喉。」繆希雍在《葬經翼•水口篇》也說道:「夫水口者………必重重關銷,纏護周密,或起捍門相對待峙,或列旌旗,或出禽曜,或為獅象,蹲踞回護於水上,或隔水山來,纏裹大轉大折不見水去,方佳。」
參考:網頁鏈接
㈨ 生態地理學的風水學概念
風水學古又稱堪輿學,現代又稱環境地理學、生態地理學、氣場物理學等。專採用生態屬環境地理學一詞較貼切、科學,故稱之謂生態環境地理學。它既與易經文化緊密聯系,又獨立存在,並有效地服務人類社會。由於它深刻的科學性,有效的實用性,現已被世界各族人民所接受並奉為至寶。
生態環境地理學是揭示宇宙中氣場流量對人類和生命物質生存發展產生影響及其規律的科學。
生態環境地理學又分陰宅生態環境地理學和陽宅生態環境地理學兩大類。陰宅生態環境地理學是研究尋找安葬地(包括館葬、牌位等)以及安葬地地理結構的學問;陽宅生態環境地理學是關於人類居住環境以及公司、銀行、政府等辦公場所的地理結構及生態環境的科學。
生態環境地理學由巒頭學、理氣學、客星學、奇門擇時等四大部分組成。由於文化結構和傳承關系的不同,世人多把此四部分而傳之。並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形成了如巒頭派、理氣派、三合派等諸多派別將生態環境地理學整體支解開來。由於前兩者以形取象,以象定吉凶,直觀簡單,便於一些文化層次較低者學習和掌握。所以世人習前兩者較多。同時也是使生態環境地理學掛一漏萬、魚龍混雜的重要原因。
㈩ 什麼是好的風水——風水巒頭法理想布局
其要求為:「龍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然後再綜合權衡,達到至善境界,我們根據上圖,分別來講。1. 覓龍。所謂龍, 講的就是龍脈,在圖上為連接祖山、少祖山和主山的山脈。古語雲:「指山為龍兮,像形勢之騰伏」,也就是說山脈在形態方面與龍相似,土為龍肉,石為龍骨,草木為龍毛,因此風水學將山脈視為龍脈,研究龍脈就是研究山脈的走向和起伏變化。祖山是指建築物後方的最巍峨挺拔的群山之魁首,周圍有群山簇擁。少祖山是指龍脈從祖山分出後一路蜿蜒起伏而又高起的一座山峰,也是建築物後方龍水的源頭之山。主山、坐山又稱為父母山,是龍脈盡頭的山,其下便是的最佳結穴之地。覓龍,就是要根據風水學關於龍的五種形勢與形態的九種分類再結合其他因素來判斷龍的吉凶。2. 點穴。所謂穴,古語雲:「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鍾處也。」在圖上為坐山下建築物的選址地。風水學中把人的脈絡穴位比擬成地理的脈絡穴位,認為兩者有共通之處。風水學中認為穴是千里龍脈的止聚之處,是龍脈生氣集聚之點,亦是沖陽和陰,土後水深,郁草茂林的最佳的選址地點,也稱龍穴。穴依據其周圍山水聚結的大小,可分為:大聚為都會,中聚為大郡,小聚為鄉村、陽宅和陰宅。穴有了,但是其還是一個較大的范圍,如何在其中選中建築物的最佳基址,我們稱之為點穴,《葬經》中雲:「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可見點穴並非易事。 另外建築物前的開闊地,風水學中稱之為明堂,如上圖在建築物前的位置上。明堂有內明堂和外明堂之分,緊靠建築物前的是內明堂,其要藏風聚氣,所以不宜太寬;距離建築物較遠的是外明堂,其要寬闊而忌諱狹窄,以謀求長久之發展。3. 察砂。所謂砂,是指環繞穴周圍的山。如上圖在穴周圍的坐山、主山、白虎山、青龍山、護山、水口山、案山、朝山都稱為砂山。砂山與龍脈雖然都是山,但是有著砂山從屬於龍脈的關系,正如《青囊海角經》所雲:「龍為君道,砂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伏乎下。」穴周圍的這些砂山風水學分別以天空中四個方向上的星宿,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來命名,即前山為朱雀,後山為玄武,左山為青龍,右山為白虎。從上圖看穴前的案山、朝山稱為朱雀山;穴後面的坐山或主山稱為玄武山;穴左邊的砂山稱為青龍山;穴右邊的砂山稱為白虎山。案山要低小形美,朝山要有情朝拱,坐山或主山要高大,青龍山要大於白虎山為吉。 護山是指青龍山和白虎山以外的山丘,對龍穴起護持作用。水口山是指水流離龍穴而去的方向上的左右兩座山,古語雲:「水口砂者,水流去處兩岸之山也。且不可空缺,令水直出;必欲其山周密稠疊,交節關鎖。」風水學中將水口看的較為重要,認為水口就像人的口鼻一樣是氣口,因此就有水來處為天門之說。如武漢長江大橋兩端的龜山和蛇山一樣,風水學上稱為龜蛇鎖大江的格局。 風水學將砂山比作龍脈的護衛、仆從,而察砂就是尋求能夠藏風聚氣的地理環境。具體來講就是要察看砂山的位置和砂山的形態。4. 觀水。所謂水指水源和水流。觀水就是考察地上地下水源和水流的水勢、水形、水質。風水學對於水的研究成果是最為豐富的,講法也是最多的,有著很多的風水古籍都涉及到了水法,最為典型的屬《水龍經》,對於水法風水學上可謂林林種種,洋洋大觀。風水學認為大的山脈能夠迎氣生氣,砂山的環抱能夠聚氣藏氣,水能夠載氣納氣,《葬經》雲:「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還有一些風水理論也認為:吉地不可無水;未看山,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等說法。另外,在一些平原地區,如果沒有山脈,那麼也可將大的江河視為龍脈,《水龍經》里所講的「平洋龍」。可見風水學對水的重視。上圖龍穴前的水呈環抱狀,稱為抱水,其作用可使龍穴的生氣凝聚而不散泄。5. 取向。所謂向指方向、朝向。方向按照八卦的四正四隅,即震、兌、離、坎、艮、巽、乾、坤,分別代表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要判斷向的吉凶不僅涉及到風水巒頭學的一些知識,而且更多的涉及到風水理氣學的理論,如三元九運,穿宮九星等。 綜上所述,通過對風水巒頭學理想布局圖講解,我們能夠大致了解風水巒頭學所涉及的觀點和理論,這些理論也是古人用來選擇大到都城的定址規劃,小到個人的住宅所用的一些基本的理論和方法,但是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大多數的建築物是不可能像上圖一樣有著這么完美的真山真水的格局,大多是一些城市之中的井邑之宅。對於這些井邑之宅,如何通過風水巒頭學的地理五要訣為「龍、穴、砂、水、向」來判定吉凶呢?一些古籍如《陽宅會心集》所雲:「一層街衢為一層水,一層牆屋為一層砂,門前街道既是明堂,對面屋宇即為案山。」還有《陽宅集成》所雲:「萬瓦鱗鱗市景中,高屋連脊是真龍。」等。因此對於井邑之宅,「龍、穴、砂、水、向」被賦予了新的內容。但不論是曠野中真山真水的大格局,還是城市中井邑之宅的小格局,其道理是相同的,都是要追求居住與生存的較佳環境,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