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寧夏高考地理試卷

寧夏高考地理試卷

發布時間: 2021-02-12 16:07:21

❶ 寧夏回族自治區2010年7月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 地理試卷(B)的答案

文庫上可以查到

❷ 2009寧夏地理高考答案

這是下載地址,很方便的。答案在下面
http://taoti.tl100.com/detail-81408.html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寧夏)
地理部分
圖1 示意某區域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讀圖1,完成1-2題。

1.1650---1780年該區域:
A.人口自然增長率很高 B.經歷了移民開墾
C.農業結構復雜 D.注重生態保護
2.進入20世紀該區域:
A.氣候持續乾旱 B.大力發展畜牧業
C.種植業產值降低 D.實施了退耕還林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坐標圖、比例構成圖的分析、解讀能力。
考生需讀圖分析,並解答該特定區域的農業土地利用方式的變革並分析其演變原因。
(1)對照圖中該時間段的土地利用方式結構的變化:原始林地比重減少,耕地比重漸增,據此判斷其經歷了大規模墾殖的過程。
(2)1900年之後,耕地比重下降,草地比重相對恆定,次生林地比重漸增。說明該地正在發生「退耕還林」的變化。
【答案】:1.B 2.D
【區分度】:低
南極中山站( , )時間(區時)2009年2月2日9時25分,我國在南極最高點附近建立的昆侖站( , )正式開站。根據此完成3-5題。
3.昆侖站正式開站時,北京時間為2009年2月2日:
A.5時25分 B.6時25分 C.12時25分 D.13時25分
4.昆侖站與中山站的直線距離約為:
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20千米 D.1420千米
5.與中山站相比,昆侖站所在的地點:
A.年降雪量較大 B. 氣壓較高
C.年太陽輻射較強 D.年均風力較小
【解析】:
該題命題意圖在於綜合考查考生的計算能力、分析、判斷能力。
(1)中山站時區:76/15,東五區,時間9:25;東八區,時間:9:25+3:00=12:25
(2)兩點間的距離計算,該題對這一距離問題予以粗略估計的命題呈現要求;據題意可知:兩地經度相當,因此,分析距離看緯度差;緯度相差約11度,則距離約為:11*110
(3)略
【答案】:3.C 4.C 5.D
【區分度】:中
圖2示意的甲、乙兩國分別為傳統、新興的鮮切花生產國。讀圖2,完成6-8題。

6.比較甲、乙兩國降水特點及其原因
①甲國受西風帶和暖流影響,全年降水較豐沛且季節分配均勻
②甲國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影響,降水季節差異大
③乙國受赤道低壓帶影響,全年降水豐沛且季節分配均勻
④乙國受地形影響,降水季節差異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7.與甲國相比,乙國發展鮮切花生產的優勢自然條件是
①熱量豐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豐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與乙國相比,甲國維持其在世界鮮切花市場競爭力的優勢條件是
A.專業化、規模化生產,鮮切花價格較低
B.土地豐富,天然花卉品種較多
C.培植歷史久,勞動力成本較低
D.技術含量高,鮮切花質量較優
【解析】:
本題以特定的區域圖對比為切入點,通過定位、分析、判斷,對各區域特徵進行分析。
(6)據圖分析,經緯網判讀、疆界輪廓判讀,准確定位:甲:荷蘭,乙:肯亞。繼而根據圖中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結合所學知識,對兩個區域的自然特徵進行判別。
(7)地處熱帶地區的肯亞發展鮮切花的優勢自然條件可從光、熱角度分析(高原地形、草原氣候不能成為對比後的優勢)。
(8)A選項「價格較低」值得商榷(至少存在一個勞動力成本問題),B、C選項皆有明顯描述性錯誤:「土地豐富」、「勞動力成本低」。
【答案】:6.B 7.A 8.D
【區分度】:中
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有多條河流從東、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長江,湖泊水面呈現「冬季一條線,夏季一大片」的景象變化。鄱陽湖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棲息地。據此完成9-11題。
9.鄱陽湖在冬季成為遷徙鳥群重要棲息地的原因是
A 湖灘面積大,水淺 B 湖底砂礫石廣布,水質好
C 湖區少有大霧,能見度好 D 湖泊受人類活動影響小
10.鄱陽湖冬、夏水面景象變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線狀窪地,冬季河道封凍,夏季來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於冬季
C 湖底有線狀窪地,水位季節差異明顯
D 湖底平坦,長江頂托作用季節變化明顯
11.過去50年來,鄱陽湖濕地大面積減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積 B 圍湖造田
C 氣候變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區地殼明顯抬升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運用地理原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取信息遷移思考的能力。
(9)鄱陽湖成為候鳥棲息地,條件在於:氣候(緯度地、氣候適宜,適於越冬)、濕地面積廣、灘塗、淺灘等鳥類活動的場所多。
(10)「一條線」、「一大片」反映出湖區水域輪廓的變化,可從水量、水位的變化進行分析。
(11)「濕地減少」、「湖泊面積減少」這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受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原因影響,但人為原因佔主導,即:圍湖造田、濕地開發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答案】:9.A 10.C 11.B
【區分度】:低
36.(36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鋼鐵企業眾多。近年來,鋼鐵出口量增長較快,所需鐵礦石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等國大量進口;鋼鐵企業布局呈現由接近煤炭、鐵礦石產地向沿海轉移的趨勢。
圖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在甲地建設大型鋼鐵企業(M公司),所需鐵礦石依賴進口,但限於港口條件,大型貨輪無法直接停靠,進口的鐵礦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轉運。近期,M公司並購了乙地的鋼鐵廠,並計劃在丙地建立大型鋼鐵廠。

(1) 簡述我國在沿海港口建設大型鋼鐵基地的有利條件。(7分)
(2) 根據圖示信息說明甲地港口難以營建深水泊位的原因。(10分)
(3) M公司並購乙地的鋼鐵廠後,煉鐵和煉鋼在甲地和乙地該如何分工?為什麼?(11分)
(4) 說明在丙地建大型鋼鐵廠相對於甲地應具備的有利區位條件(8分)
【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分析信息,闡述規律、原因的能力,當然其中涉及簡單的區域判讀思考。
以「鋼鐵工業的布局」,臨海型工業布局中港口的作用為考點依託。
判讀海岸線輪廓,聯系區域特徵:甲上海寶鋼,乙寧波北侖港,丙廣西防城港。
依託港口建設大型鋼鐵廠,著眼點在於:交通最有,便於原料或產品的運輸。
港口建設與發展的影響因素眾多:甲地,上海發展大型港口的陸域條件、經濟腹地等皆具備,但水域條件中的水深、航行條件不佳。
乙地作為甲地鋼鐵工業生產的鐵礦石轉運港,處於外國鐵礦石的輸入第一地,因此兩地間的生產環節分工,也即較為明晰。乙地用鐵礦石煉鐵,甲地用乙地提供的產品煉鋼,減少了大比重減重型原料在運輸過程中的運費w.w.w.k.s.5.u.c.o.m
在丙地建廠,其有利的區位條件可從:港口優勢(深水良港)、距離優勢(靠近原料輸出國澳大利亞)、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帶(地價優勢、勞動力優勢、政策優勢)。
【答案】:(1)便於利用進口鐵礦石,降低運輸成本 便於鋼材進口,降低出口鋼材的價格 (臨近市場)沿海地區經濟發達鋼鐵消耗量大。
(2)甲地位於長江口附近 長江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續大量沉積,導致甲地沿岸地區水淺且水深不穩定
(3)乙地鋼鐵廠煉鐵,甲地鋼鐵廠煉鋼 可以充分發揮甲地鋼鐵廠的技術、設備優勢和乙地港口優勢 減少鐵礦石的轉運成本
(4)丙地應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條件,可停泊大型貨輪) 原料(鐵礦石)運輸路線短,運價低 建設成本低(地價低)
【區分度】:低
37. (20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的葉片總面積越大,生長速度和蒸騰量越大。圖6所示區域50多年來,年年植樹,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蓋率不到1%。

(1)根據干濕地區的劃分,圖示區域屬於 ① 區。
(2)在該區域進行生態建設,如果有①植樹造林、②種草、③自然恢復三種措施,你傾向於哪一種?請說明理由。(14分)
【解析】:
命題類材料題,呈現非常規知識,引導考生結合所學知識,遷移轉化,闡釋新鮮問題。
綜合考察考生的提取信息、分析信息、遷移轉化、總結闡釋的能力。
讀材料,明確新穎命題;
分析已知圖,區域定位,經緯線、年降水量線、圖例、注記。
內蒙古中部、乾旱半乾旱地區;
第2問,為「自圓其說」的開放性命題,
在乾旱半乾旱的沙化地區,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應立足於:恢復植被;且已知題干明確點明: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的葉片總面積越大,生長速度和蒸騰量越大,進而降水增多,氣候趨於濕潤,乾旱得以緩解。
【答案】:(1)乾旱、半乾旱地區 距海遠近
(2)選① 選②或③ 理由:該區域自然植被為草原與荒漠 森林生態耗水量遠大於草原(森林單位土地面積上的葉片總面積與生長速度大於草本植物),過量植物,會加重區域旱情 種草或自然恢復,較植樹造林更符合自然規律,且投入較少

【區分度】:中

❸ 求2005-2009寧夏高考試卷及答案 語文 數學 英語 政治 地理 歷史 帶月考卷及答案的更好!

考完的誰還會留那個啊

❹ 求助,高考地理——寧夏平原地區。相關的大題解答。

寧夏平原又稱銀川來平原,位於寧源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黃河兩岸。北起石咀山,南止黃土高原,東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賀蘭山。北部是黃河沖積平原——寧夏平原,面積1.7萬平方公里,滔滔黃河斜貫其間,流程397公里,水面寬闊,水流平緩。沿黃兩岸地勢平坦,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們就鑿渠引水,灌溉農田,秦渠、漢渠、唐渠延名至今,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積的自流灌溉區。

❺ 高考寧夏海南卷,文綜地理還有沒有地球運動的題

今年沒有不代表以後一直都沒有啊
還是把基礎打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我不是專業人士,個人覺得不會刪掉。起碼大綱里還存在這一塊的知識
再有,你應該咨詢一下你們老師。

❻ 求地理高考真題。。。包括題目,解析,過程,答案(要求為文本。。。。詳細者必採納)

41.非洲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地區之一,以下各圖反映了殖民地的歷內史變化過程容。回答下列問題。(30分)


17~18世紀非洲形勢圖 20世紀初非洲形勢圖 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形勢圖 圖10 圖11 圖12

(1)讀圖10,說明西方殖民者占據地區的分布特點和A地區的自然環境對當時殖民區域擴大的限制。(8分)

(3)圖11中標號B的獨立國家是 (2分)

分)

41.答案要點:

(1)主要分布在非洲沿海。(2分)A地區及其附近地帶熱帶雨林茂密,難以深入內地。(6 3

(3)衣索比亞(2分)

❼ 地理寧夏近幾年高考試題

你要是想找試題的話,一般新華書店會有歷年的題目~~你可以去找找,但是,說實話,作用不太大~~只能做練慣用而已~~
其實復習范圍還是對你更有用些~~
復習范圍的話,一般還是注重看書,考試的內容一般是萬變不離其宗。我當年考試的經驗就是:
1、考試題目可能會出的天花亂墜,題目一種類型一般圍繞最近年發生的時事,說一大堆很科普的廢話,先把你迷暈。這就是所謂的煙霧彈,但是,考的絕對就是老師平時給你講的課本知識,一般情況下這種題還不難。因為,你要知道,如果是你沒學過的,考試是沒有意義的,考試就是檢查你學習的情況,如果你沒見過,沒學過,考試就是無意義的運動。千萬別被題目給忽悠了。要看清楚廢話中的關鍵字眼。
還有一類就是,語言簡單,但是,這類才是廢功夫的題目,這樣的題目一般是配圖或是數據表做,這個時候,你就要會分析和判斷了。像這一類的題目,大多是要死記硬背些東西的,比如氣候帶的分布,地殼的構造圖等等,這些都是你分析判斷的基礎。
2、確實有些超綱的難題,是為了拉開距離,讓真正學習地理優秀的學生得到體現。面對這種題,策略是:會做則已,不會做,放棄也不可惜。畢竟,真正超優秀的學生很少。與其在這里浪費時間經歷,不如抓緊其他的分。
高考是綜合性考試,不是單打獨斗的將軍。我當時學習地理有個很深刻的感覺就是把一本厚書給讀薄了,再把這本薄書給讀厚了,然後發現編教材的老師們真偉大~~
祝你高考好運~~

❽ 寧夏歷年高考地理真題

這三年有選修課本中所包含的題目啊!例如07年的第37題就涉及到環境保護的問題啊!像這些選修課本的知識一般出現在選擇和材料分析中,留意的話都會多少涉及到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