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別名
㈠ 雅安的地理和別名是什麼
雅安位於四川盆地西緣、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帶,古稱雅州,現轄雅安市和名山、天全、蘆山、寶興、榮經、漢源、石棉七縣,面積1.53萬平方公里,人口147萬。
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南北差異大,年均氣溫在14.1℃~17.9℃間,降雨多,多數縣年降雨10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稱。濕度大,日照少。雅安
雅安自古就是內地溝通西藏、雲南和攀西地區的交通咽喉和商品集散地,物資貿易中心,是南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有「民族走廊」之稱。川藏、川滇國道和雅(安)樂(山)公路貫穿境內,形成了三千多公里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現代化通訊手段使雅安和全國、世界的聯系更加敏捷。
雅安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礦藏達幾十種,森林復蓋率達35%,水能蘊藏量達1180萬千瓦,名特優新土特產久負盛名,在國內外市場都有相當影響。雅安是國家規劃的十大水電基地之一。境內水力資源集中分布於青衣江、大渡河兩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30多條,水能蘊藏量達1108萬千瓦,可開發量901 萬千瓦,佔全省的十分之一,發展水電的條件得天獨厚。 2000年7月通過達標驗收,成為全國第四個、四川第一個實現初級電氣化的地市。
雅安地處四川西部資源富集地帶,境內礦產、林業、農副產品和野生動植物十分豐富。特別是「熊貓故鄉」、「石材王國」、「水電基地」聞名遐邇。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標本於1868年由法國生物學家戴維采自寶興縣鄧池溝,其標本現藏巴黎自然博物館,戴維因此連續兩屆選為科學院院士。建國以來,僅寶興縣就為國家提供大熊貓110多隻,其中10多隻作為我國和平友好使者贈予友好國家。境內寶興、天全、蘆山、滎經、石棉等縣均有大熊貓棲息,目前雅安境內的大熊貓佔全國大熊貓活體總數一半以上。此外,境內還有小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羚羊、黑頸鶴等珍稀野生動物32種。雅安
雅安市地處川藏、川滇要道和古南絲綢之路要衢,古屬青衣羌國,境內人類遺存非常豐富,文物景點絢麗多彩,個性鮮明,各具特色。全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108處,保護點1300多處,館藏文物3萬余件,珍貴文物3千餘件(套),尤以漢代文物為其中瑰寶,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漢代碑闕和石刻文物,全國為數不多的漢代石獸中雅安就有12具,超過總數的一半;雅安高頤闕、蘆山樊敏闕及石刻堪稱漢代墓刻遺存的精華。目前,市委、市政府為有效保護、研究和弘揚我市歷史文化遺產,正加緊籌建雅安漢闕博物館。近幾年,國家文物局領導、專家學者鄭欣淼、張柏、馬自樹、俞偉超等先後赴雅安檢查、指導工作,充分肯定了我市以高頤闕為依託,建設具有特色的多功能的綜合博物館的工作思路。
雅安是旅遊觀光勝地。雅安群山環抱,四季分明,既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又有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人文景觀,以及相當一批國家級保護文物和省級風景名勝。著名的人文景觀有滎經嚴道古城遺址和蘆山「漢代文物之鄉」等;風景名勝有蜂桶寨、喇叭河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還有蒙頂山、田灣河、夾金山、碧峰峽等省級風景名勝區。近年來,以碧峰峽和蒙頂山為重點景區的旅遊業發展迅速,吸引了大批成、渝等地遊客來雅旅遊觀光,旅遊業的發展正有效地帶動經濟的快速發展。
雅安礦產資源富集,現已發現各類礦產62種,礦產地560處,其中大型礦區5處,中型礦區14處。除花崗石、大理石外,煤、芒硝、石棉、硫鐵礦、錳礦、鉛鋅礦、磷礦、菱鎂礦等是我區的優勢礦產。石棉礦產量佔全國的70%左右,芒硝儲量達1862億噸,佔全省的62%以上,錳礦產量佔全省的50%以上。硫鐵礦、鉛鋅礦、石英硅礦均已全省馳名,特別是獨產於雅安的鉍碲礦是世界目前唯一發現的原生礦種,被稱為「第二國寶」。
雅安八縣、區中有六縣盛產天然花崗石、大理石,總儲量在40億立方米以上。有紅色、白色、黑色、綠色、灰色五大系列60餘個品種。其中「中國紅」花崗石、 「蜀白玉」大理石在國內獨一無二,在國際上堪與「印度紅」和「卡拉拉白」媲美。「滎經紅」、「三合紅」、「安靖紅」、「巨星紅」等花崗石是馳名全國的獨特優質品種。
"雅雨"、"雅魚"、"雅女"並稱"雅安三雅"。
久仰其名不算真,真正見識了,你就會承認:沐雅雨,品雅魚,養雅女,周公山的三雅最地道。
雅安的雨當然是"雅雨",不過似乎只有這里的雨,才堪稱"雅"。如雲似霧,恍若輕紗,似有若無,溫潤的空氣攙和著大量的負氧離子,在這樣的雨中漫步,賞雨,或者細心諦聽雨腳落在周公山麓,落在花枝,落在周公河水裡的綿密場景,再怎麼樣焦躁的心緒也變得柔和起來。
周公河,其水清澈見底,環周公山纏纏綿綿幾百里。河裡石縫、岩壁之下,藏匿著一個傳奇--這就是"三雅"之一,雅魚。
相傳,雅魚頭骨內暗藏一柄"寶劍",為戰國時蘇秦所持,蘇秦離間諸國後,車裂身亡,其佩劍滑落江中為雅魚所藏,以至於成為日後鑒賞雅魚的"防偽標識":有劍則真,無劍則假。雅魚藏匿水中,以鮮活之物為食,其肉細嫩鮮美無比。用雅安滎經所產的沙鍋,盛周公河中之水烹制的"沙鍋雅魚",其味讓人沒齒難忘。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雅女,大概是因為雅雨的滋潤,雅魚的營養,所以雅安的女子,一個個或如出浴的荷花,或如帶露的玫瑰,不僅秀麗清純,而且溫雅良善。雅安因雅魚而豐美,因雅雨而多姿,因雅女而嫵媚。三雅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人們不斷地湧向雅安。
㈡ 中國地理別稱知多少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除稱中國外,還有許多別稱版。
《三權國志·魏書》:「下迄魏晉,趙秦二燕,地據中華。」最初,中華系指黃河中下游而言。其後各朝獎土漸廣,凡所統轄者,皆稱「中華」。中華,中國別稱之一。
《後漢書·班固傳》:「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中夏,中國別稱之二。
魏文學家曹植《七啟》中有「威摺萬乘,華夏稱雄。」華夏,中國別稱之三。
戰國時,著名哲學家、陰陽學家鄒衍提出「大九州」學說,謂中國名曰赤縣、神州。故赤縣,中國別稱之四。
神州,中國別稱之五。
《漢書·司馬相如傳》:「世有大人兮,在呼中州。」顏師古註:「中州,中國也。」中州,中國別稱之六。
《晉書·石勒傳》:「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中原」義同「中州」,系中國別稱之七。
唐王昌齡《放歌行》:「清樂動千門,皇風破九州。」九州,中國別稱之八。
《左傳·襄公四年》:「茫茫禹跡,畫為九州。」謂大禹治水,足跡遍於九州。禹跡,中國別稱之九。
又大禹既首先劃分九州,並指定名山大川為各州疆界,後世既相沿稱中國為「禹域」。
㈢ 中國地理歸納。地理事物的別稱。例如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面一點
中國 地理別稱、美稱
1.火洲——新疆吐魯番(夏季最熱)
2.三大火爐—重慶、武漢、南京(夏季氣溫高)(夏季氣溫高)
3.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地區(盛產水稻,淡水漁業發達 )
4.天然大溫室—海南、廣東、廣西(主要果菜生產基地)
5.塞上江南——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利用黃河水灌溉發展 農業)
6.地上河——黃河下遊河段(下游泥沙淤積,河床太高)
7."中國的憂患"—黃河(多次決口改道,泛濫成災)
8.水能寶庫—長江(水能資源豐富)
黃金水道—長江(內河航運價值高)
9. 九曲回腸---荊江(河道曲折)
黑色的金子—— 石油
10. 工業的血液 ——石油
11.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交通運輸
12.四大「米市 」 ——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13.經濟發展的「生命線」 ——鐵路線、公路線、航線、航空線
14.世界屋脊 就不用說了
15. 日光城 ——拉薩(日照時間長)
16以下別稱獻給寶島台灣(寶島也是台灣的別稱):
亞洲天然植物園(森林面積占島嶼2/3,樹種豐富)
海上米倉 (盛產稻米『蓬萊米』)
東方甜島 (盛產甘蔗)
水果之鄉(熱帶、亞熱帶水果四季不斷)
森林之海 (森林資源豐富)
東南鹽庫(我國東南部重要產鹽區)
17. 南大門 —— 珠江三角洲(位於我國南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
18.祖國的「 熱帶動物王國」——西雙版納(熱帶動物資源豐富)
19.「 聚寶盆 」——柴達木盆地 (物產豐富)
————————華麗的分割線———以下來自互聯網———————————————
地名別稱
我國歷史悠久,許多著名的城市除了本名今名之外,還流傳下來各種別稱。
有些城市有多個別稱
常州有4個——延陵、毗陵、晉陵、陽湖。
文人墨客在寫詩作文中涉及某個地方時,往往不直呼其本名或今名,而是拐彎抹角地用一些古稱或別稱來代替,如唐人李白有「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的詩句;宋人柳永有「錢塘自古繁華」的詞句;元代周密撰有《武林舊事》;清代地理學家劉獻廷自號廣陽子,其著作名為《廣陽雜記》;清人紀昀著有《灤陽消夏錄》;清末革命黨人秋瑾自號「鑒湖女俠」;毛澤東有「索句渝州葉正黃」的詩句等。
不知底細的讀者面對林林總總的地名別稱,確實茫然不解。其實「錦城」(成都)、「錢塘、武林」(杭州)、「廣陽」(北京)、「灤陽」(承德)、「鑒湖」(紹興)、「渝州」(重慶),等等,都是某個具體城市的別稱。
北京,古稱「燕京、薊門、幽州」,因北京是春秋戰國時燕國國都薊城所在地,也是漢朝以後幽州州治所在。秦始皇滅燕後曾在其地置廣陽郡,因而北京別稱「廣陽」。
「直沽、津沽、沽上、津門」都是天津的別稱,因天津本名直沽,明朝永樂年間築天津城後,即別稱"津沽、沽上";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其地正當畿輔門戶,故別稱"津門"。
上海簡稱為"滬",因境內吳淞江(蘇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稱「滬瀆」;又一簡稱為"申",因境內黃浦江舊稱春申江或簡稱申江。
重慶又名"渝州",因隋唐時曾置渝州於此。又因重慶全年霧天在一百天以上,故別稱"霧都"。
南京是我國古都之一,別稱「金陵、秣陵、建業、建康」,戰國時楚威王在此設金陵邑,秦時改為秣陵縣,三國時孫權遷都於此,改名建業,西晉時改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南京簡稱為"寧",因古時這里是江寧府的治所。
開封也是著名的古都,別稱"汴京",汴是古代水道名,唐代在此置汴州;又因開封在戰國時為魏國都城大梁,故又稱"梁",或與"汴"合稱"汴梁".
太原別稱並州,因太原為漢朝以後並州州治所在。
杭州別稱"錢塘",因秦代在此設錢唐縣,唐代改為錢塘.南宋時遷都於此,並為臨安府治所,故杭州又稱"臨安".杭州西湖西部的靈隱、天竺諸山,古時統稱武林山,故杭州另一別稱為"武林"。
蘇州在春秋時是吳國的都城,故有「吳中、吳門」等別稱。另外,蘇州西南有姑蘇山,城西有閶門,閶門有金閶亭,故蘇州還別稱"姑蘇、閶門、金閶"。
揚州古稱"廣陵",因秦代曾在此設廣陵縣;又稱"江都",因隋代曾在此設江都郡。《尚書·禹貢》有"淮海維揚州"之句,於是後來又摘取"維揚"二字作為揚州的別稱。
常州有別稱"延陵、毗陵、晉陵",因春秋時此地為吳國貴族季札的封地——延陵邑,漢代設毗陵縣,晉代改名晉陵。因縣東有陽湖,清初曾在此置陽湖縣。"陽湖"就成為常州另一別稱;清代散文流派陽湖派也小有名氣。
紹興別稱"山陰、會稽",因紹興春秋時為越國都城,秦朝時置山陰縣,隋朝改為會稽.又因境內有鑒湖,故紹興別稱鑒湖。
合肥別稱"廬州",因隋代置廬州,合肥為州治所。
長沙別稱"臨湘、潭州",因秦代設臨湘縣,隋代置潭州,長沙為其治所。
曲阜別稱闕里,因孔子曾在城內闕里聚眾講學,而歷代在此疊加增修的孔廟幾乎佔全稱面積之半。
承德因地處灤河之北,故稱"灤陽"。
廣州別稱"五羊城、羊城"或"穗城",傳說古代有五位仙人乘五色羊執六穗到此。
濟南稱為"泉城","泉甲天下"。生活在濟南的,還知道附近的章丘被稱為"小泉城"。現在生活在這,越來越鍾情於泉城的山水之間了.
福州別稱"榕城",是因為北宋時曾在城內遍植榕樹。
廈門別稱"鷺江""鷺島""鷺門",是因為廈門島形似白鷺,另一說古時此地為白鷺棲息之所。
成都別稱"錦官城、芙蓉城",前者得名因成都盛產蜀錦,蜀漢時有管理織錦事務的官署設在城南;後者得名因五代後蜀孟昶下令在城內遍種芙蓉。錦官城又簡稱"錦城","芙蓉城"又簡稱"蓉城"。
蘭州別稱「皋蘭」,因皋蘭山為市區游覽勝地。
寧波境內有甬江和四明山,故簡稱「甬」,別稱"四明"
南寧別稱"邕城",因其地瀕臨邕江,又為唐朝邕州州治所在
拉薩光照充足,全年無霧,故別稱"日光城"
這么多城市,擁有其可愛或貼切的別稱,不過前幾年哈爾濱好象不太滿意自己"冰城"的別稱,聲稱冬天等季節對城市的旅遊等帶來不利的影響,意欲要換,卻沒再見下文。
華夏、瓷器之國、絲綢之國、乒乓球王國——中國
北京——燕京、薊門、幽州、廣陽
天津——直沽、津沽、沽上、津門
杭州——錢塘、武林、臨安
太原——並州
個舊市——錫都
景德鎮——瓷都
重慶——橋都、山城、霧都、渝州
嵩山——中丘
常州——延陵、毗陵、晉陵、陽湖
世界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
山海關——天下第一關
七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
陽朔——世外桃源
合肥——廬州
曲阜——闕里
遼源市——中國梅花鹿之鄉、中國琵琶之鄉、中國農民畫之鄉、中國二人轉藝術之鄉
義烏——神州第一集市、小商品城
拉薩:日光城
成都:蓉城、錦城、錦官城、芙蓉城
大慶:石油城
廣州:花城、五羊城、羊城、穗城
自貢:鹽都
宜興:陶都
撫順:煤都
哈爾濱:冰城
永康:五金城
井岡山:革命搖籃
瑞金:紅色首都
益陽:竹城
西昌:衛星城
江津:柑橘之鄉
涪陵:榨菜之鄉
瀘州:酒城
深圳:鵬城
無錫:小上海
十堰:汽車城
長沙:潭城、臨湘、潭州
漳州:果城
咸寧:桂花之鄉
泉州:鯉城
瀏陽:花炮之鄉
懷化:油茶之鄉
福州:榕城
自貢:鹽城
鞍山:鋼都
上杭:山歌之鄉
東川:銅都
吳橋:雜技之鄉
鶴崗:煤城
洛陽:牡丹城
保康:木耳之鄉
寧波:甬,四明
南京:寧、石頭城、金陵、秣陵、建業、建康、江寧、六朝古都
東莞:游泳之鄉
濟南:泉城、泉甲天下
章丘:小泉城
西寧:石堡城
平陽:礬都
開封:汴京、大梁、汴、梁、汴梁、河城
上海:不夜城、滬、滬瀆、申
銅仁:汞都
菏澤:牡丹之鄉
昆明:春城
紹興:蠡城、鑒湖、山陰、會稽
承德:熱河、灤陽
平陰:玫瑰之鄉
蘇州:水城、吳中、吳門、姑蘇、閶門、金閶
湘潭:錳都
台山:排球之鄉
武漢:江城
齊齊哈爾:鶴城
金昌:鎳都
永定:烤煙之鄉
廈門:鷺城
呼和浩特:青城
濰坊:風箏城
四川省:天府之國
惠州:鵝城
柳州:龍城
聊城、泰州:鳳凰城
海南島:椰子之鄉
許昌:煙城
溫州:鹿城
曲靖:麒麟城
梅縣:足球之鄉
蚌埠:珠城
瀘州:酒城
瑞麗:小香港
石獅:服裝城
揚州:蕪城、廣陵、江都、維揚
內江:甜城
蘭州:皋蘭
南昌:英雄城
南寧:邕城
台灣:中國寶島
香港:東方之珠
澳門:賭城
無錫煦園:四朝勝跡
可可西里:世界第三極
莆田市:海濱鄒魯、文獻名邦
六盤水——涼都
——以下來自互聯網,有重復——————————
阿克蘇——白水城
安慶——宜城
鞍山——鋼都
澳門——濠江、濠海、濠鏡、馬交、濠澳、香山澳、賭城
蚌埠——珠城
包頭——鹿城、草原鋼城
保康——木耳之鄉
北京——燕京、薊門、幽州、廣陽、首都、京城
冰城——哈爾濱
長春——北國春城、汽車城、新京
長沙——臨湘、潭州、星城、潭城
常德——柳城
常州——延陵、毗陵、晉陵、陽湖、龍城
潮州——鳳城、瓷都
郴州——林邑、林邑之城
成都——芙蓉城、蓉城、錦官城、天府之國
承德——熱河、灤陽
重慶——火城、山城、霧都、橋都、渝州
大連——濱城、足球城
大慶——油城
大同——平城
德州——太陽城
定西——馬鈴薯之鄉
東川——銅都
東莞——莞城、游泳之鄉
東營——油城
佛山--禪城
涪陵——榨菜之鄉
福州——榕城
撫順——煤都。
個舊——錫都
廣州——羊城、五羊城、穗城、花城
貴陽——林城
桂林——文化城
哈爾濱——冰城
海南島——椰子之鄉
杭州——錢塘、武林
合肥——科學城、廬州
河源——槎城。
菏澤——牡丹城、牡丹之鄉
鶴崗——煤城
衡水——桃城
衡陽——雁城
呼和浩特——青城
湖州——湖城
懷化——油茶之鄉
淮南、淮北——煤城
惠州——鵝城
基隆——雨都
吉林——江城
濟南——泉城、歷城
濟寧——任城
嘉興——禾城、秀城。
金昌——鎳都
金華——婺城
景德鎮——瓷都。
開封——汴京、汴梁、河城
可可西里——世界第三極
庫爾勒——梨城
昆明——春城、花城
崑山——鹿城
拉薩——日光城
蘭州——金城、皋蘭、
冷水江——銻都
麗水——蓮城
聊城——鳳凰城
瀏陽——花炮之鄉
柳州——龍城
六安——皋城
六盤水——涼都
瀘州——酒城
洛陽——花城、牡丹城
馬鞍山——鋼城
梅縣——足球之鄉
內江——甜城
南昌——洪城、英雄城
南京——金陵、秣陵、建業、建康、江寧、石頭城、六朝古都
南寧——邕城
南陽——宛
寧波——甬城
寧晉——鳳凰
平頂山——鷹城
平陽——礬都
平陰——玫瑰之鄉
莆田——荔城
莆田市——海濱鄒魯、文獻名邦
齊齊哈爾——鶴城
青島——島城、啤酒城、足球城
曲阜——闕里、聖城
曲靖——麒麟城
衢州——柯城
泉州——鯉城、刺桐城
瑞麗——小香港
上海——淞滬、滬、申城、不夜城
上杭——山歌之鄉
紹興——山陰、會稽、鑒湖、蠡城、越城
深圳——鵬城
十堰——汽車城
石獅——服裝城
四川——天府之國
蘇州——吳中、吳門、姑蘇、閶門、金閶、水城
台山——排球之鄉
台灣——寶島、海上糧倉、東方糖庫、樟腦王國、水果之鄉、東方甜島
內江——甜城
南昌——洪城、英雄城
南京——金陵、秣陵、建業、建康、江寧、石頭城、六朝古都
南寧——邕城
南陽——宛
寧波——甬城
寧晉——鳳凰
平頂山——鷹城
平陽——礬都
平陰——玫瑰之鄉
莆田——荔城
莆田市——海濱鄒魯、文獻名邦
齊齊哈爾——鶴城
青島——島城、啤酒城、足球城
曲阜——闕里、聖城
曲靖——麒麟城
衢州——柯城
泉州——鯉城、刺桐城
瑞麗——小香港
上海——淞滬、滬、申城、不夜城
上杭——山歌之鄉
紹興——山陰、會稽、鑒湖、蠡城、越城
深圳——鵬城
十堰——汽車城
石獅——服裝城
四川——天府之國
蘇州——吳中、吳門、姑蘇、閶門、金閶、水城
台山——排球之鄉
台灣——寶島、海上糧倉、東方糖庫、樟腦王國、水果之鄉、東方甜島
太原——並城,龍城
泰州——鳳凰城
天津——直沽、津沽、沽上、津門
銅陵——銅城
銅仁——汞都
吐魯番——火洲
濰坊——風箏城
溫州——鹿城
無錫——小上海
吳橋——雜技之鄉
蕪湖——賊城
武漢——橋城、江城、九省通衢
西安——古城、唐城、漢城
西昌——月城
西寧——石堡城
廈門——鷺江、鷺島、鷺門
咸寧——桂花之鄉
香港——東方之珠
湘潭——錳都、蓮城
徐州——彭城
許昌——煙城
煦園——四朝勝跡
煙台——港城
延安——革命聖地
鹽城——瓢城
揚州——廣陵、江都、維揚、蕪城、月亮城
伊春——林城
宜興——陶都
潁城——阜陽
永定——烤煙之鄉
湛江--港城
張家口——皮都
漳州——果城
漳州——薌城
鄭州——綠城
舟山——島城
自貢——鹽都
太原——並城,龍城
泰州——鳳凰城
天津——直沽、津沽、沽上、津門
銅陵——銅城
銅仁——汞都
吐魯番——火洲
濰坊——風箏城
溫州——鹿城
無錫——小上海
吳橋——雜技之鄉
蕪湖——賊城
武漢——橋城、江城、九省通衢
西安——古城、唐城、漢城
西昌——月城
西寧——石堡城
廈門——鷺江、鷺島、鷺門
咸寧——桂花之鄉
香港——東方之珠
湘潭——錳都、蓮城
徐州——彭城
許昌——煙城
煦園——四朝勝跡
煙台——港城
延安——革命聖地
鹽城——瓢城
揚州——廣陵、江都、維揚、蕪城、月亮城
伊春——林城
宜興——陶都
潁城——阜陽
永定——烤煙之鄉
湛江--港城
張家口——皮都
漳州——果城
漳州——薌城
鄭州——綠城
舟山——島城
自貢——鹽都
㈣ 城市的別稱及得名原因
列舉如下:
1、榕城 福州
福州植榕,古已成風。特別是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稱。
榕樹四季常青、枝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
福州城區有古榕樹近千株,其中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相傳是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的,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
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榕樹為市樹。
㈤ 《國家地理》的英文名稱。 National Geographics還是National Geographic
《國家地理》的英文:national geographic
geographic 讀法 英 [dʒɪəˈgræfɪk] 美 [ˌdʒiəˈgræfɪk]
adj.地理(學)(上)的;地區(性)的
短語:
1、geographic information地理信息
2、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地理信息系統
3、geographic distribution地理分布,地理分配
4、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美國)國家地理學會
5、geographic region地理區域
(5)地理學別名擴展閱讀
geographic的近義詞:physical
physical 讀法 英 [ˈfɪzɪkl] 美 [ˈfɪzɪkl]
adj.身體的;肉體的;軀體的;客觀存在的;現實的;物質的;有形的;根據自然規律的;符合自然法則的
n.體檢;體格檢查
詞彙搭配:
1、physical quality身體素質
2、physical therapyn. 物理治療法
3、physical geography自然地理學
4、physical environment物理環境,實體環境;自然環境
5、physical process物理過程;自理過程
例句:
We decided that in the game we would be physical and aggressive.
我們決定,在比賽中我們將積極拼搶,大膽進攻。
㈥ 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別稱,如拉薩就被稱為「日光城」,下面這些城市的別稱,你知道是什麼嗎濟南()重慶
濟南的別稱」泉城」、重慶的別稱是「山城霧都」、南京的別稱,「金陵、石頭城」,廣州,別稱「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昆明:「春城、花城」,哈爾濱的別稱是「、丁香城、冰城、天鵝頂上的珍珠、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 」
㈦ 為什麼會有"別稱"這個詞
我國歷史悠久,許多著名的城市除了本名今名之外,還流傳下來各種別稱。有些城市有多個別稱,如揚州有3個——廣陵、江都、維揚;常州有4個——延陵、毗陵、晉陵、陽湖;蘇州有5個——吳中、吳門、姑蘇、閶門、金閶;南京有6個——金陵、秣陵、建業、建康、江寧、石頭城。文人墨客在寫詩作文中涉及某個地方時,往往不直呼其本名或今名,而是拐彎抹角地用一些古稱或別稱來代替,如唐人李白有「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的詩句;宋人柳永有「錢塘自古繁華」的詞句;元代周密撰有《武林舊事》;清代地理學家劉獻廷自號廣陽子,其著作名為《廣陽雜記》;清人紀昀著有《灤陽消夏錄》;清末革命黨人秋瑾自號「鑒湖女俠」;毛澤東有「索句渝州葉正黃」的詩句等。不知底細的讀者面對林林總總的地名別稱,確實茫然不解。其實「錦城」(成都)、「錢塘」「武林」(杭州)、「廣陽」(北京)、「灤陽」(承德)、「鑒湖」(紹興)、「渝州」(重慶),等等,都是某個具體城市的別稱。
本文介紹一些城市常見慣用的別稱,供讀者參考。北京,古稱「燕京」「薊門」「幽州」,因北京是春秋戰國時燕國國都薊城所在地,也是漢朝以後幽州州治所在。秦始皇滅燕後曾在其地置廣陽郡,因而北京別稱「廣陽」。「直沽」「津沽」「沽上」「津門」都是天津的別稱,因天津本名直沽,明朝永樂年間築天津城後,即別稱「津沽」「沽上」;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其地正當畿輔門戶,故別稱「津門」。上海簡稱為「滬」,因境內吳淞江(蘇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稱滬瀆;又一簡稱為「申」,因境內黃浦江舊稱春申江或簡稱申江。重慶又名「渝州」,因隋唐時曾置渝州於此。又因重慶全年霧天在一百天以上,故別稱「霧都」。
南京是我國古都之一,別稱「金陵」「秣陵」「建業」「建康」,戰國時楚威王在此設金陵邑,秦時改為秣陵縣,三國時孫權遷都於此,改名建業,西晉時改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南京簡稱為「寧」,因古時這里是江寧府的治所。開封也是著名的古都,別稱「汴京」,汴是古代水道名,唐代在此置汴州;又因開封在戰國時為魏國都城大梁,故又稱「梁」,或與「汴」合稱「汴梁」。太原別稱並州,因太原為漢朝以後並州州治所在。杭州別稱「錢塘」,因秦代在此設錢唐縣,唐代改為錢塘。南宋時遷都於此,並為臨安府治所,故杭州又稱「臨安」。杭州西湖西部的靈隱、天竺諸山,古時統稱武林山,故杭州另一別稱為「武林」。蘇州在春秋時是吳國的都城,故有「吳中」「吳門」等別稱。另外,蘇州西南有姑蘇山,城西有閶門,閶門有金閶亭,故蘇州還別稱「姑蘇」「閶門」「金閶」。揚州古稱「廣陵」,因秦代曾在此設廣陵縣;又稱「江都」,因隋代曾在此設江都郡。《尚書·禹貢》有「淮海維揚州」之句,於是後來又摘取「維揚」二字作為揚州的別稱。常州有別稱「延陵」「毗陵」「晉陵」,因春秋時此地為吳國貴族季札的封地——延陵邑,漢代設毗陵縣,晉代改名晉陵。因縣東有陽湖,清初曾在此置陽湖縣。「陽湖」就成為常州另一別稱;清代散文流派陽湖派也小有名氣。紹興別稱「山陰」「會稽」,因紹興春秋時為越國都城,秦朝時置山陰縣,隋朝改為會稽。又因境內有鑒湖,故紹興別稱鑒湖。合肥別稱「廬州」,因隋代置廬州,合肥為州治所。長沙別稱「臨湘」「潭州」,因秦代設臨湘縣,隋代置潭州,長沙為其治所。曲阜別稱闕里,因孔子曾在城內闕里聚眾講學,而歷代在此疊加增修的孔廟幾乎佔全稱面積之半。承德因地處灤河之北,故稱「灤陽」。
廣州別稱「五羊城」「羊城」或「穗城」,傳說古代有五位仙人乘五色羊執六穗到此。濟南稱為「泉城」,是因為這里「泉甲天下」。福州別稱「榕城」,是因為北宋時曾在城內遍植榕樹。廈門別稱「鷺江」「鷺島」「鷺門」,是因為廈門島形似白鷺,另一說古時此地為白鷺棲息之所。成都別稱「錦官城」「芙蓉城」,前者得名因成都盛產蜀錦,蜀漢時有管理織錦事務的官署設在城南;後者得名因五代後蜀孟昶下令在城內遍種芙蓉。錦官城又簡稱「錦城」,「芙蓉城」又簡稱「蓉城」。蘭州別稱「皋蘭」,因皋蘭山為市區游覽勝地。寧波境內有甬江和四明山,故簡稱「甬」,別稱「四明」。南寧別稱「邕城」,因其地瀕臨邕江,又為唐朝邕州州治所在。拉薩光照充足,全年無霧,故別稱「日光城」。
冰城
哈爾濱
在黑龍江省南部,緯度高,冬季又受冬季風影響大,氣候嚴寒,冰封期長,室外一片冰雪世界,屋檐樹枝冰晶倒掛。構成了特殊的冰雪景觀
鋼都
鞍山
在遼寧省東南部,附近有豐富的鐵礦,很早就發展了鋼鐵工業,建國後已成為一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是我國最重要的鋼鐵基地之一
泉城
濟南
位於黃河下游南岸,地下水豐富,城內有許多泉水出露,故有「泉城」之名
九省通衢
武漢
位於長江中游,與漢水交匯處,是我國中部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扼長江及其支流航運的要沖:古代就有「九省通衢」之稱
陶都
宜興
在江蘇省南部,是我國最重要的陶器產地,所產陶器和景德鎮瓷器同樣馳名世界
瓷都
景德鎮
在江西省東北部,是我國生產精美瓷器產量最高、質量最好的城市,歷來享譽中外
花城
廣州
氣候炎熱,長夏無冬,植物可全年生長,繁花似錦,故有「花城」之稱
山城
重慶
位於嘉陵江和長江會合處,市區依山而築,故有此名
春城
昆明
在雲貴高原西部,地勢高,夏季不熱,冬季又因處在昆明靜止鋒西側,受暖空氣控制,溫暖多晴,因此氣候四季如春,故名春城
日光城
拉薩
這裏海拔高、空氣稀薄,透明度好,太陽輻射強,晴天多,日照長,故有日光城之稱
火州
吐魯番
位於吐魯番盆地中部,這里地勢很低,氣候乾燥、夏季氣溫極高,是我國夏季最熱的地區,自古就有「火州」之稱
草原鋼城
包頭
在內蒙古高原草原地帶,由於附近發現了豐富的煤鐵資源,建國後在此建立了大型鋼鐵企業一包鋼,成為我國重要的鋼鐵基地之一
還有就是:
申城 上海
深圳:鵬城
南昌:英雄城
衡陽:雁城
成都:蓉城
呼和浩特:青城
太原:龍城,錦綉成,並州,晉陽
拉薩:日光城
南京:石頭城
長春:電影城
蘭州:金城
重慶:山城
福州:榕城
泉州:鯉城、溫陵
莆田:荔城
廈門:鷺島、嘉禾城
邵武:鐵城
鄭州:綠城
平頂山:鷹城
南陽:宛城
開封:汴梁、菊城
洛陽:牡丹城
福州:榕城
石家莊:石門
滄州:獅城
唐山:鳳凰城
齊齊哈爾:鶴城
嘉峪關:烽火城
長沙:星城
曲靖:麒麟城
太原:龍城
楚雄:鹿城
合肥:廬州
鞍山-鋼都
自貢-鹽都
撫順-煤都
常德---柳城
南昌--洪城
南寧 ——邕城
西安--古城 唐城 漢城
安慶--宜城
湘潭-蓮城
長沙-星城
十堰--車城
大慶/東營--油城
麗水--蓮城
杭州--杭城
寧波--甬城
溫州--鹿城
紹興--越城
嘉興--秀城
湖州--湖城
金華--婺城
衢州--柯城
㈧ 我國一些城市別稱及其得名原因
1、冰城:哈抄爾濱襲
在黑龍江省南部,緯度高,冬季又受冬季風影響大,氣候嚴寒,冰封期長,室外一片冰雪世界,屋檐樹枝冰晶倒掛。構成了特殊的冰雪景觀 。
2、鋼都:鞍山
在遼寧省東南部,附近有豐富的鐵礦,很早就發展了鋼鐵工業,建國後已成為一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是我國最重要的鋼鐵基地之一 。
3、泉城:濟南
位於黃河下游南岸,地下水豐富,城內有許多泉水出露,故有「泉城」之名 。
4、九省通衢:武漢
位於長江中游,與漢水交匯處,是我國中部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扼長江及其支流航運的要沖:古代就有「九省通衢」之稱 。
5、陶都:宜興
在江蘇省南部,是我國最重要的陶器產地,所產陶器和景德鎮瓷器同樣馳名世界。
㈨ 找尋其他國家的別名,例如霧都、水城...
柬埔寨:又稱高棉。因柬埔寨的主要民族為高棉人。中國古籍中稱為吉蔑。
泰國:舊名暹羅,1939年改名泰國,1945年日本投降後恢復國名為暹羅,1949年再改為泰王國。
新加坡:亦稱星洲、石叻、叻埠。都是華僑對新加坡的別稱。
錫金:中國史稱哲孟雄。
斯里蘭卡:舊名錫蘭。從1795年起被英國長期佔領,1948年2月4日錫蘭獲得獨立,成為英聯邦自治領。1972年5月22日成立斯里蘭卡共和國,1978年8月16日改名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伊朗:曾名波斯(中國史稱安息)。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盛極一時。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1979年4月舊王朝被推翻,改名伊斯蘭共和國。
荷蘭:舊譯尼德蘭(荷蘭文Nederland的音譯,意為低地)。因荷蘭全境均為低地,全國1/3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1/4的土地低於海平面,靠堤壩及風車排水防止水淹。象牙海岸:1960年8月7日獨立,成立象牙海岸共和國(1475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掠奪所產象牙,稱當地為象牙海岸),1986年1月1日改為現國名。
迦納:舊稱黃金海岸。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不久開始掠奪黃金,沿岸被稱為黃金海岸。1957年3月6日宣告獨立,成為英國自治領,定名迦納。1960年7月1日成立迦納共和國。
貝南:舊稱達荷美。從1851年起長期被法國侵佔,1960年8月1日達荷美共和國宣告成立,1975年11月改名為貝南人民共和國,1990年3月1日改為現名。
布吉納法索:舊稱上沃爾特。1960年8月5日獨立,定國名為上沃爾特共和國,1984年8月4日改為現名。
赤道幾內亞:舊稱西屬幾內亞。1778年起逐步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稱西屬幾內亞。1968年10月12日宣告獨立,定名為赤道幾內亞共和國。
剛果(金):曾名扎伊爾。1960年6月30日宣告獨立,名剛果共和國,簡稱剛果(利)(因首都金沙薩舊稱利奧波德維爾)。1964年改名剛果民主共和國,1966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首都利奧波德維爾,恢復當地非洲人歷史上熟知的傳統名稱:金沙薩,簡稱「剛果(利)」相應更改為「剛果(金)」。1971年10月27日稱扎伊爾共和國,1997年5月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
蒲隆地:舊名烏隆迪。1962年7月1日宣告獨立,成立蒲隆地王國。1966年11月28日廢黜國王,宣布成立蒲隆地共和國。
盧安達:舊名盧安達。1962年7月1日宣告獨立,成立盧安達共和國。
馬拉維:舊稱尼亞薩蘭。19世紀中葉,葡、英殖民者相繼侵入。1891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04年英國政府直接管轄尼亞薩蘭,1953年成為中非聯邦一部分。1964年7月6日獲得獨立,改名為馬拉維。
辛巴威:舊名羅得西亞。1890年淪為英國南非公司殖民地,被稱為南羅得西亞。1964年當地白人種族主義者改名為羅得西亞,並於1965年單方面宣布「獨立」,1970年改稱羅得西亞共和國。1980年4月18日獲得獨立,成立辛巴威共和國。
波札那:舊名貝專納。19世紀初英國勢力侵入,1885年南部成為英國殖民地,稱英屬貝專納,北部成為英國保護地。1966年9月30日宣告獨立,改名為波札那共和國。納米比亞:舊稱西南非洲。1968年聯合國通過決議,把西南非洲改名為納米比亞。
賴索托:舊稱巴蘇陀蘭,因主要民族為巴蘇陀人。1884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66年10月4日宣告獨立,改名賴索托王國。
馬達加斯加:舊稱馬爾加什。1896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60年6月26日宣告獨立,名馬爾加什共和國,1975年12月改為馬達加斯加民主共和國。
吉里巴斯:舊稱吉爾伯特群島。1892年起淪為英國保護地,1915年成為英屬吉爾伯特和埃利斯殖民地的一部分。1977年1月1日吉爾伯特群島獲得內部自治,1979年7月12日獨立,定名為吉里巴斯共和國。
吐瓦魯:前稱埃利斯群島,也叫瀉湖群島。1975年10月從吉爾伯特分出,改名吐瓦魯,1978年10月1日宣告獨立。
貝里斯:16世紀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7世紀中葉英國開始侵入,1862年淪為英國殖民地,稱英屬宏都拉斯。從1964年起實行內部自治,1973年改名為貝里斯,1981年9月21日獲得獨立。
蓋亞那:舊稱英屬蓋亞那。18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稱英屬蓋亞那。1966年5月26日獨立,1970年2月23日成立蓋亞那合作共和國。
蘇利南:舊稱荷屬蓋亞那。15世紀末起,先後淪為西班牙、荷蘭、英國殖民地,1816年再屬荷蘭,稱荷屬蓋亞那。1948年改稱蘇利南。1975年11月25日蘇利南共和國宣告獨立。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3.7~8
世界上一些國家由於地理、歷史、氣候、和產物等特點,別人們譽以形象化的別名。
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
火山之國——尼加拉瓜
沙漠之國——沙烏地阿拉伯
花園之國——新加坡
龍蝦之國——喀麥隆
山鷹之國——阿爾巴尼亞
鴕鳥之國——肯亞
綿羊之國——紐西蘭
咖啡之國——巴西
花生之國——塞內加爾
橡膠之國——馬來西亞
櫻花之國——日本
仙人掌之國——墨西哥
橄欖之國——突尼西亞
鍾表之國——瑞士
風車之國——荷蘭
郵票之國——聖馬利諾
黃金之國——哥倫比亞
鑽石之國——塞拉力昂
赤腳之國——衣索比亞
清真之國——巴基斯坦
千湖之國——芬蘭
赤道之國——厄瓜多
低窪之國——荷蘭
油棕之國——貝南
軟木之國——葡萄牙
香料之國——格瑞那達
玫瑰之國——保加利亞
蝴蝶之國——巴拿馬
國中之國——梵蒂岡
㈩ 七年級地理地區、城市或國家的別稱(如:新加坡—花園城市;埃塞爾比亞—非洲屋脊),quick!!!
寫信王抄國——英國
酒花之國——德國
櫻花之國——日本
孔雀之國——印度
楓葉之國——加拿大
咖啡之國——巴西
旅遊王國——西班牙
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
石油王國——沙烏地阿拉伯
鍾錶王國——瑞士
風車王國——荷蘭
千湖之國——芬蘭
音樂之邦——奧地利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
騎在馬背上的國家——蒙古
印度洋上的「花環」——馬爾地夫
波斯灣的「綠洲」——巴林
地中海的「心臟」——馬爾他
「日出之國」——湯加
「日落之國」——薩摩亞
水城——威尼斯
塔城——蒲甘
椰城——雅加達
雷城——茂物
熱城——喀士穆
旱城——利馬
暖城——德黑蘭
雨城——乞拉朋齊
冰城——雅庫茨克
雪城——華盛頓
金融城——倫敦
冰雕城——札幌
滑雪城——奧斯陸
電影城——好萊塢
科學城——築波
藝術之都——巴黎
音樂之都——維也納
啤酒之都——慕尼黑
汽車之都——底特律
宗教聖城——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