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2-12 13:17:40

A. 如何打造普通高中的地理高效課堂

地理高效課堂方案步驟一:學案設計
心理學認為,問題解決是思維最一般的形式。一方面,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和動力;另一方面,課堂學習本身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個有效的問題就是一種催化劑,可以有效催生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從而挖掘他們已有的地理知識,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自然,高效課堂的建構也離不開「問題」。所以我們在學案上重點設置問題。
我們的學案主要有三部分組成:(1)基礎知識問題化,以便學生課前自主學習;(2)知識拓展典例,把課堂需要討論的問題(重點、難點、疑點)設計成問題,用以課堂探究,屬於課堂上需要解決的知識性問題與能力培養問題。搜集3道左右的典型例題用於課堂共同分析。(3)學案最後一部分精選習題,當堂達標測試,精心的挑選練習題。在挑練習題時,要有目的性、層次性、遞進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綜合性,而且練習方法要多樣化,提高學生練習的效率,使學生在「精練」中提升學習效果。
地理高效課堂方案步驟二:檢查自學情況
上課前一天把學生預習學案收起來,老師認真批閱,總結哪些問題學生都已經學會,哪些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出現困難,並把把出現問題的原因歸類。
地理高效課堂方案步驟三:上課
第一步:檢查學生自學效果,對要求通過自學應該記住的、掌握的進行檢查。檢查形式多樣,可以是提問,也可以是課前小測。
第二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互教,教師點撥,對本節重點、難點進行突破。本環節利用學案的第二部分內容,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互幫互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第三步:當堂檢測,鞏固落實。本環節就是對本節所涉及的知識和能力進行當堂檢測,診斷反饋教學效果。主要操作環節包括測試、學生互相批閱、匯報批閱結果、優秀試卷和規范試卷評選等。
地理高效課堂方案步驟四:上課注意點
1、保護好學生的心靈。知識學不會可再學,自己學不會可討論,但如果學生的心靈因老師處理不當而受到傷害,可能導致學生一生的失敗或轉向。 傳授課這一環節中,特別要注意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要把鼓勵、把興趣、把競爭帶進課堂。同時,要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從而優化學科課堂。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用語言、眼神、表情、動作等方式,讓學生知道,老師在關注著他,這樣學生就不容易「走思」,而且會更快更好的溶入到課堂,學習的專注性就會提高。美國某教育研究機構曾就老師的視野與學生成績的關系作過探究,結果表明,在老師扇形視野區里的學生成績往往優於這個區域之外的同學,這說明什麼呢?一句話——關注很重要。這種課堂上師生交流還可以拉近師生關系。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夠使學生一堂課都興奮起來。對於互動探究的內容,學生可能有不同的認識,當一些學生回答的錯誤或者其他不同的見解時,千萬不要一笑了之,甚至譏諷,要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恰當地提出建議,保護好學生的心靈不受傷害。
2、把精講部分講的精彩
演員演戲需要進入角色,同樣,一位優秀的教師也要有角色意識,一旦站到講台上就要進入角色。賦予角色意識的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體驗學生當時所產生的感性,能在教學內容與學習主體之間建造一座溝通的橋梁,能使師生雙邊活動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贊可夫所說的:如果教師本身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於獲取知識。
准、精、到、巧、實。「精講」就是指教師對基礎知識用少而精的語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內在規律和本質特徵。以講促思,以講解惑。通過「精講」可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動,即動腦、動手、動口等。不能出現科學性錯誤,不能出現模稜兩可的說法;不能啰嗦、重復的語言,不能畫蛇添足,而要畫龍點睛;對於知識、技能的各方面要到位,不能為了節省時間講不到,不能因為備課不充分講不到;處理要巧妙,既要引起學生興趣,又要滿足興趣,既要解決問題,又要能水到渠成;既能處理預設問題,又能處理生成問題;由「車道山前疑無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無論怎樣處理,能要以學習目標為目標,把達標落到實處。 要精講就要突出「重點」。所謂突出重點指: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分析,學懂重點;練習設計,緊扣重點;板書設計,標出重點;直觀演示,體現重點;課堂提問,問在重點;歸納小結,點出重點等。重點知識解決了,一堂課的任務基本完成。
3、把典題點在點子上
典題及處理的作用應是給學生的是對問題的疑惑—尋找「出路」的沖動—解決問題的驚喜—反思以後的頓悟。學生往往關注的是答案的對錯,答案是什麼,而不關注為什麼錯了,所以評析典題時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還要提醒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的毛病,這樣就從理論到實踐架起一座橋梁,以免學生走彎路。一定點在「為什麼」上。
4、把當堂達標及反饋讓學生心動
要保證訓練的時間在20分鍾左右,不得少於15分鍾,讓學生能在實踐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訓練的形式像競賽、像考試那樣讓學生獨立地、快節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既能減輕學生課外過重負擔。又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即時反饋准確的信息。有些學生眼高手低,看似會了,一做就錯,或者提筆卻不知道如何寫,或者丟三落四,課堂定時訓練,練後及時反饋,可能會使這部分同學認識自己的不足,端正態度,扎實學習。

B.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核心素養怎麼寫

1.教學設計要從來「為什麼源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C. 淺談新課程下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校時間的%都是在學科課堂教學中度過的,因此,它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主陣地。
如何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密切師生關系,共建和諧課堂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感情是教學的催化劑,我們老師要注重用各種方式與學生聯絡感情。
我認為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初中地理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是一門比較難的課程,它要求學它的人有敏捷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嚴密的邏輯分析、表達能力。在地理課上,要耐心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而這兩種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對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導、講解。學生如果一時犯錯,不要激動,給予其犯錯的機會,然後在教師的幫助下慢慢改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地理當中慢慢成長。
隨著社會民主進程的加快,學生對平等的渴望遠遠甚於其它群體或組織,老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賞識學生,做學生可以信賴的朋友。作為學生,理解老師,尊重老師,要

虛心的學,取老師之長補己之短。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都處在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中,相信這樣的課堂應該是高效率的。
二、協調學生關系,發展和諧課堂
人們常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而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就是一條蟲。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人單打獨斗能力很強,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這與我們過去課堂中過於強調獨立思考有關。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應體現:平等、互助、合作、競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在地理課堂上,我們總能發現部分優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假如這種「不和諧」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將影響大部分學生的全面、自主發展。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同學積極地互助學習,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像創造,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興趣貫課堂,讓學生感到有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麼活動效率就較高,而且不易產生疲勞或負擔過重的感覺。興趣貫課堂是課堂上教師自始自終憑借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怎麼做呢?
(1)靈活的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慾,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以地理課為例,課的預習階段:可用疑問啟思、練習啟疑等方式激趣,使「課伊始,趣味生」;課的展示階段:可用任務分配、討論交流、親身示範、比較對照、舉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課正行,趣正濃」;課的反饋階段:可用向他挑戰、質疑問難、討論延伸、系統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課已盡,趣猶存」。教師呈現信息技能有意義,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2)多樣的教學手段。
地理課程有其特殊性,一堂課大部分時間是在讀圖,我也經常和同學們說:「學會了看圖,你就學會了地理。」抽象的地圖,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猶如一道鴻溝,而長時間的讀圖,也會產生審圖疲勞。因此,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上台表演地球的公轉、自轉;用橡皮泥或泥土製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態示意圖;動手繪制七大洲的輪廓圖並剪下自己動手拼圖;充當天氣預報員,預報天氣;通過辯論,了解人口增長過快或出現負增長帶來的利與弊,從而認識看待事物需看到它的兩面性,這些都遠比讓學生對著那一張張呆板的平面圖來得形象、生動、有趣。
(3)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並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在老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面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比如,在「地圖上的方向」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我發現學生總是把「東、西」說成「右、左

D. 如何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課堂

關於高效課堂問題的研究及論述頗多,但有個基本的描述,即以盡可能少的時間、內精力和物力投人容,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也就是說,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率高,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要高.筆者就自己在高效課堂構建中的所想及所做做一總結,供大家參考.一、高效課堂的內容確定—講什麼1.把握課標、考綱及大綱的說明在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出現了10個以「說明」開頭的內容,筆者以「說明大氣受熱過程」為例解讀一下課標.「說明大氣受熱過程」考查的是歸納能力,「過程」體現的是一種「變化規律」,而歸納推理能力即是從多個案例中總結出新的規律.因此,在課堂復習時教師就應該引人具體案例讓學生分析,然後再由學生總結大氣的受熱過程.具體案例可設置月球的晝夜溫度對比、天空是藍色的等.也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地點、同一地點不同季節、同一地點同一季節的不同天氣狀況等舉例說明大氣受熱狀況的差異.最後結合大氣受熱過程圖由學生進行總結.

E. 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一)合理設置課堂
在高效課堂構建中,若想獲得理想教學效益、效率,就要合理配置課堂時間,科學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課堂設置方面,應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加強教學延伸,把控好理論教學所佔的課時。例如,可將時間分為10、30、5配置模式。教師支配時間為15分鍾,學生自主學習時間30分鍾。前10分鍾教師進行預習指導、學習任務分配。中間30分鍾貫徹高效課堂倡導的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小組展開合作學習。最後5分鍾則是教學評價環節,教師對學生學習效益進行科學評價,並進行疑難點撥,解決學生學習的難題。
(二)培養學生地理興趣
當前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地理是「副科」,學習積極性並不高,課堂配合度較低,缺少學習興趣[2]。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想提高教學效率和效益,就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產生興趣後,便會產生學習動力,願意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因此,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同感。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地理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基於現實生活展開教學,讓學生體會、探索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基於生活的教學,符合學生認知條件,學生接受度會更高,更容易產生學習興趣。
(三)積極開展地理實驗
地理實驗教學能削弱知識抽象,鍛煉學生地理實踐能力,有助於學生把抽象概念與具體實物間建立起聯系[3]。例如,在《地理信息技術應用》一章的「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藉助GIS設備,讓學生體驗GIS系統基本功能,進行實踐操作,體驗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從而以此增強地理教學實踐性和實效性,利用GIS系統使學生掌握地理信息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加強地理實踐教學,使學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識。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