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祖師
❶ 贛南四大堪輿祖師是哪幾位
後人尊稱----楊(救貧)、曾(文辿)、賴(布衣)、廖(金精)為風水形派贛南四大祖師。
賴布衣
---原名賴風岡,字文俊,自號布衣子,故也稱賴布衣,又號稱「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縣鳳山岡人。生於宋徽宗年間(公元1101~1126年間),九歲即高中秀才。曾任國師之職,後受奸臣秦檜陷害,長期處於流落生涯中。賴布衣的足跡幾乎踏遍祖國大地,憑著精湛的堪輿理論於與技術,一路憐貧救苦,助弱抗強,留下了許多神話般的傳說,「風水大師」的名聲不脛而走。香港、廣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賴布衣堪定選址。傳說賴布衣所著《青烏序》剛剛脫稿就被南華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經一百多年後傳給了劉伯溫,劉伯溫憑它輔佐朱元璋成就了帝業。又有傳說孫中山先生的祖墳也是賴布衣堪定的。後來賴布衣看破紅塵,遁隱山林,長與青山白雲為伴,不見其蹤。賴布衣被尊稱為贛南四大堪輿祖師之一。賴布衣故鄉的「布衣祠」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旅遊景點,前來瞻仰的香港同胞絡繹不絕。傳世有《催官篇》等。
楊救貧
--- 風水地理堪輿祖師- 楊救貧
楊救貧,名益,字叔茂,號筠松。(江西通志)載:(筠松,竇州)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生於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三月初八日戌時。
出身清貧,為官清廉的楊筠松,雖身為朝廷命官,但視富貴榮華為過眼煙雲,無感戀棧,而心繫山川風水,一旦投身其間,則如魚得水,流連忘返。因此,終於棄官為民,遠離京都,回到南方,以他擅長的風水地理術行於世。他平素自奉甚儉,而憐貧恤苦,多方周濟,不遺餘力,民間極為崇敬,有口皆碑,世人稱之為(救貧先生)。
在堪輿學的基本理論方面,楊救貧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擇穴,觀察龍脈,分析地勢、方位,從而擇定陰宅、陽宅的最佳伅置,漸漸演變發展成為風水地理的(形法理論),世稱(形勢派)、(巒體派)或(江西派)(亦稱(贛)派),被後世堪輿界尊為(江西派)風水地理祖師,享有很高的聲譽。這個學派源遠流長,迄至於今。海峽兩岸、港澳和東南亞等地,自稱楊救貧若干代傳人的,大有人在。
曾文辿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縫輿,號逸真,江西於都葛垇小溷村人,生於唐大中甲戌歲(854),卒於梁貞明三年丙子歲(916),享年63歲。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習詩書,熟究天文經書,黃庭內經諸書。隱居雩都黃龍寺時,緣遇楊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鳥,遂得堪輿大道。
後梁貞明丙子年,曾公與諸徒袁州萬載覲丘山(今江西宜春萬載縣),肖形五牛飲水穴,穴結池心,授指謂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記」。時值臘月,果卒。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後經數年,其徒於豫章江西南昌復見文辿師,驚其未逝,之後遂啟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師屍解,真成地仙矣。著《尋龍記·八分歌》倆卷行世。
後人尊楊(救貧)、曾(文辿)、賴(布衣)、廖(金精)為風水形派四大祖師。
曾文辿是三僚曾氏開基祖,也是楊救貧的首座弟子。楊救貧雲游天下,本無意駐足,但曾文辿卻想找一塊吉壤定居。
有一天,曾文辿發現三僚這個地方不錯,就告訴師傅楊救貧說他找到了一個「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蔭」地方,如果住下來,子孫可以世代為官。楊救貧過去一看,果然是一塊山環水繞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盆地後部有一棵涼傘形的松樹,樹下是一塊圓形巨石。他告訴曾文辿說:「這里果然是我們堪輿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羅經吸石,後有包裹隨身,住在這里,子孫世世代代端著羅盤背著包裹出門。」
廖金精
---廖金精名瑀,字伯玉,相傳其曾入山學道,長居虔化縣(今寧都)翠薇峰金精洞,自號「金精山人」,故後世稱其為廖金精。相傳他年方十五,已經精通四書五經,鄉人稱其為「廖五經」。
唐末兵荒馬亂,科舉不繼。廖瑀的父親廖三傳擅長堪輿,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轉而研究堪輿之術。楊救貧在興國、寧都、於都一帶活動時,廖瑀與楊筠松相遇於虔化,起初他不服楊救貧,年輕氣盛,屢屢與楊公鬥法。有一次,黃陂廖氏請楊救貧去堪定一個門樓位置。廖金精預先用羅盤定準了方位,並在地下埋了一個銅錢做標記。楊救貧來後,卻不用羅盤,只是用手裡的一根竹竿,隨手往地下一插,卻正中了銅錢中間的方孔。廖金精這下服了楊公,虔誠地拜楊公為師。
廖金精原來住在寧都中山壩。為早晚追隨楊公,他隨師傅遷到興國三僚村居住,後來得到楊公親傳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楊公祠大門的對聯「竹杖青奇萬里河山歸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隱郎中」就暗寓了這個故事。廖瑀著有《懷玉經》、《俯察本源歌》、《一盞燈》等著作傳世。
❷ 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學家有哪些
外國著名科學家有:
1、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網路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
2、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3、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4、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5、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義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公—1519年5月2日),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
(2)地理學祖師擴展閱讀:
1、科學,指的就是分科而學,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
2、成為科學家的一個標志是首先是一個獨立的研究者,也就是說一個科學家必需有參與科學研究,發表,交流等活動的自主性。
3、科學家應該首先具備科學精神,嚴謹和持之以恆的內質,這就是所謂的科學精神。獲得了「自主性」、「獨立性」,並且可以參與科學研究和交流等活動的科學研究人員才能稱為實質意義上的科學家。
❸ 四大堪輿祖師
中國風水四大祖師,也叫贛南形勢派風水四大祖師。
——合稱楊、曾、廖、賴
第一名:內楊公,名益容,字筠松,號救貧,人稱「楊救貧」。形勢派開山祖師。
第二名:曾文辿:楊公首席大弟子。三僚曾氏開派祖師。
第三名:廖瑀:楊公弟子,廖三傳之孫。三僚廖氏開派祖師。
第四名:賴布衣,字文俊,自號布衣子,人稱賴布衣,又號稱「先知山人」。
楊、曾、廖、賴,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流傳。
❹ 中國歷史上各行業的祖師爺都有誰有什麼依據
我國相聲行業的祖師爺是東方朔,據說是因為這個東方朔思維敏捷、能言善辯。東方朔是西漢時期的文學家,這個人知識淵博、思維敏捷,被相聲行業尊為祖師爺。
後來慢慢的東方朔也想開了,他也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東方朔開始用段子、笑話、戲曲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來勸誡漢武帝。而漢武帝雖然仍然沒有重用他,但是也在慢慢的受他的影響。東方朔的心思敏捷、飽讀詩書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相聲便尊稱他為祖師爺。
❺ 人文地理學的開山祖師是誰
李特爾(Ritter,Carl,1779~1859),德國地理學家。近代地理學創建人之一。生於奎德林堡回,卒於柏林。曾答任法蘭克福大學、柏林大學教授。德國第一個地理學講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學會 創建人。最早闡述了人地關系和地理學的綜合性、統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學的基礎。認為地理學是一門經驗科學,人是整個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頂點。創用「地學」一詞。主張地理學和歷史學結合。堅持目的論的哲學觀點,認為上帝是建造地球的主宰。著有《歐洲地理》、《地學通論》等。
❻ 人文地理學的開山祖師是誰
卡爾抄.李特爾
他聲稱,地襲理學的中心原理是:「自然的一切現象和形態對人類的關系」,一種被我們在地球表面和人的獨特的地理結合這一體系內進行考查並予以系統化的關系。為了這個目的,地理學必須利用所有有關系的地學和人文科學的成果。接著是每一個地理學者都應該記住的一段話。「要利用所有的科學來說明它自己的個性(即地理區域在人-地關系方面的獨特性),而又不顯示它們的特點。必須使它們都給出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同時又必須保持它自己鮮明的單一性」。
❼ 贛南四大堪輿祖師有那四位
賴布衣
---原名賴風岡,字文俊,自號布衣子,故也稱賴布衣,又號稱「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縣鳳山岡人。生於宋徽宗年間(公元1101~1126年間),九歲即高中秀才。曾任國師之職,後受奸臣秦檜陷害,長期處於流落生涯中。賴布衣的足跡幾乎踏遍祖國大地,憑著精湛的堪輿理論於與技術,一路憐貧救苦,助弱抗強,留下了許多神話般的傳說,「風水大師」的名聲不脛而走。香港、廣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賴布衣堪定選址。傳說賴布衣所著《青烏序》剛剛脫稿就被南華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經一百多年後傳給了劉伯溫,劉伯溫憑它輔佐朱元璋成就了帝業。又有傳說孫中山先生的祖墳也是賴布衣堪定的。後來賴布衣看破紅塵,遁隱山林,長與青山白雲為伴,不見其蹤。賴布衣被尊稱為贛南四大堪輿祖師之一。賴布衣故鄉的「布衣祠」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旅遊景點,前來瞻仰的香港同胞絡繹不絕。傳世有《催官篇》等。楊救貧
--- 風水地理堪輿祖師- 楊救貧
楊救貧,名益,字叔茂,號筠松。(江西通志)載:(筠松,竇州)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生於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三月初八日戌時。
出身清貧,為官清廉的楊筠松,雖身為朝廷命官,但視富貴榮華為過眼煙雲,無感戀棧,而心繫山川風水,一旦投身其間,則如魚得水,流連忘返。因此,終於棄官為民,遠離京都,回到南方,以他擅長的風水地理術行於世。他平素自奉甚儉,而憐貧恤苦,多方周濟,不遺餘力,民間極為崇敬,有口皆碑,世人稱之為(救貧先生)。
在堪輿學的基本理論方面,楊救貧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擇穴,觀察龍脈,分析地勢、方位,從而擇定陰宅、陽宅的最佳伅置,漸漸演變發展成為風水地理的(形法理論),世稱(形勢派)、(巒體派)或(江西派)(亦稱(贛)派),被後世堪輿界尊為(江西派)風水地理祖師,享有很高的聲譽。這個學派源遠流長,迄至於今。海峽兩岸、港澳和東南亞等地,自稱楊救貧若干代傳人的,大有人在。曾文辿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縫輿,號逸真,江西於都葛垇小溷村人,生於唐大中甲戌歲(854),卒於梁貞明三年丙子歲(916),享年63歲。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習詩書,熟究天文經書,黃庭內經諸書。隱居雩都黃龍寺時,緣遇楊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鳥,遂得堪輿大道。
後梁貞明丙子年,曾公與諸徒袁州萬載覲丘山(今江西宜春萬載縣),肖形五牛飲水穴,穴結池心,授指謂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記」。時值臘月,果卒。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後經數年,其徒於豫章江西南昌復見文辿師,驚其未逝,之後遂啟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師屍解,真成地仙矣。著《尋龍記·八分歌》倆卷行世。
後人尊楊(救貧)、曾(文辿)、賴(布衣)、廖(金精)為風水形派四大祖師。
曾文辿是三僚曾氏開基祖,也是楊救貧的首座弟子。楊救貧雲游天下,本無意駐足,但曾文辿卻想找一塊吉壤定居。
有一天,曾文辿發現三僚這個地方不錯,就告訴師傅楊救貧說他找到了一個「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蔭」地方,如果住下來,子孫可以世代為官。楊救貧過去一看,果然是一塊山環水繞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盆地後部有一棵涼傘形的松樹,樹下是一塊圓形巨石。他告訴曾文辿說:「這里果然是我們堪輿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羅經吸石,後有包裹隨身,住在這里,子孫世世代代端著羅盤背著包裹出門。」廖金精
---廖金精名瑀,字伯玉,相傳其曾入山學道,長居虔化縣(今寧都)翠薇峰金精洞,自號「金精山人」,故後世稱其為廖金精。相傳他年方十五,已經精通四書五經,鄉人稱其為「廖五經」。
唐末兵荒馬亂,科舉不繼。廖瑀的父親廖三傳擅長堪輿,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轉而研究堪輿之術。楊救貧在興國、寧都、於都一帶活動時,廖瑀與楊筠松相遇於虔化,起初他不服楊救貧,年輕氣盛,屢屢與楊公鬥法。有一次,黃陂廖氏請楊救貧去堪定一個門樓位置。廖金精預先用羅盤定準了方位,並在地下埋了一個銅錢做標記。楊救貧來後,卻不用羅盤,只是用手裡的一根竹竿,隨手往地下一插,卻正中了銅錢中間的方孔。廖金精這下服了楊公,虔誠地拜楊公為師。
廖金精原來住在寧都中山壩。為早晚追隨楊公,他隨師傅遷到興國三僚村居住,後來得到楊公親傳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楊公祠大門的對聯「竹杖青奇萬里河山歸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隱郎中」就暗寓了這個故事。廖瑀著有《懷玉經》、《俯察本源歌》、《一盞燈》等著作傳世。
❽ 「三百六十行」中的各行祖師爺都是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今天我們來深入的研究下三百六十行中的各位內祖師爺是誰,我們日容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最多的就是教育行業和工匠行業。我們今天就來著重講下教育行業和工匠行業的祖師爺都是誰。教育行業是孔子,工匠行業是魯班。
不論是魯班還是孔子,又或者是三百六十行其他的祖師,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勤勞、朴實懂得創新,我們可以多加學習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創造我們美好的明天。
❾ 各行各業都有「祖師爺」供奉,青樓供奉的是誰
青樓所供奉的祖師爺是戰國時期秦國的管仲,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之所以把管仲當作青樓的祖師爺就是因為管仲在那個時候頒布了一個法令,極大地促進了青樓的發展。
但是管仲運用手中的權力給了娼妓合法的身份,把他們從暗處光明正大的放在了明面上,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官府直接入主進行管理,相當於給青樓強提供一個強大的後台。但是這並不是免費的,是要收取一些費用的,就是我保護你的時候,你一年要交給我相應的稅收。
所以有了官方背景之後,青樓這個行業在那個時候變得非常的繁榮,因為在戰爭年代人們總是要去解決生理需求的,所以說生意就非常的好,然後齊國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經濟來源,這也是齊桓公為什麼能夠爭霸天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以管仲成為了青樓所供奉的祖師爺。
❿ 中國民間地理祖師第一代是誰
地理風水行業里都把楊筠松尊崇為祖師。
楊公,名益,字筠松,號叔茂,世人稱救貧先生。生於公元834年,卒於公元904年。楊公是個遺腹子,生父名汕都,江西廬陵(今江西吉水縣)人,母親何氏。生父病逝後,母親為生計所迫,改嫁給了一個從事金銀珠寶販賣的廣東竇州(今信宜縣)人楊粲都。少年的楊筠松勤奮好學,天資聰穎,悟性異常。從小楊筠松就對風水地理產生了濃厚興趣,對風水書籍愛不釋手,潛心攻讀,每遇村人建宅葬墳都要跑去看,用自己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進行研習。
公元854年,年方二十的楊筠松上京長安赴考,金榜題名,登科入仕,被封為大唐國師,掌管靈台地理之事。唐僖宗時,官至金紫光祿大夫。
楊公在學術傳承上遵循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將風水學說發揚光大。獲得楊公親傳的徒弟最少有三個,他們是曾文辿、劉江東、廖金精都是風水世家,在拜楊公之前就有很扎實的功底下和楊公二徒劉江東系下,單就興國三僚,曾文辿、廖瑀師從楊公之後,堪輿之術代代相傳,名家輩出,有歷朝國師24位,明師72位,其中由皇帝直接封為欽天監博士者有36人。
楊公的風水著作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楊以前的除郭璞留下《葬書》外,余很少見,就是有,也在上層,民間無法窺視。而楊公有《疑龍經》、《憾龍經》、《三龍經》、《黑囊經》、正龍子經》、都天寶照經》、《青囊奧語》、《青囊序》、《立錐賦》、《天玉經》等風水經典傳世。這些都是千金難買的傳世之寶(其中可能有託名的,無從考證)。
楊公及弟子不辭勞苦,足跡遍布贛州和周邊地區,如遇吉壤或圖或記,留有大量的玄奧《鉗記》,以待有緣、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