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公務員考試常用科技地理常識

公務員考試常用科技地理常識

發布時間: 2021-02-12 07:25:46

㈠ 2021年國考常識科技與地理知識

公務員考試近兩年的難度越來越大,分數越來越高,因此,行測的每個版塊都很重要,各位同學在備考的時候要認真把握。通過培訓判斷推理,數量關系,資料分析,言語理解與表達,這些板塊都是可以快速提升的。但是常識提升起來很慢,而且,大部分同學的准確率都不高,這就導致了常識的分越來越高,如果說常識部分我們不能提升上去,那麼對我們整個行測將會有很大的影響。常識,近幾年考查的題目,難度有所增加,所以,我們需要加大平時的積累。常識備考很有必要提前准備。近年考試中,自然學科常識是比較容易出現的版塊,中公教育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常識,各位同學,可以花時間進行加強記憶。
一、與電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
2、排氣扇(抽油煙機)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
3、電飯煲、電炒鍋、電水壺的三腳插頭,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電器漏電和觸電事故的發生。
4、微波爐加熱均勻,熱效率高,衛生無污染。加熱原理是利用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
5、廚房中的電燈,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6、廚房的爐灶(蜂窩煤灶,液化氣灶,煤灶,柴灶)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即燃料燃燒放出熱量。
二、與力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電水壺的壺嘴與壺肚構成連通器,水面總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3、菜刀的刀刃有油,為的是在切菜時,使接觸面光滑,減小摩擦。
4、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鏟送煤時,是利用煤的慣性將煤送入火爐。
6、往保溫瓶里倒開水,根據聲音知水量高低。由於水量增多,空氣柱的長度減小,振動頻率增大,音調升高。
7、磨菜刀時要不斷澆水,是因為菜刀與石頭摩擦做功產生熱使刀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刀口硬度變小,刀口不利;澆水是利用熱傳遞使菜刀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不會升至過高。
三、與熱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一)與熱學中的熱膨脹和熱傳遞有關的現象
1、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是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高。
2、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製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
3、爐灶上方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快空氣對流,使廚房油煙及時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間。
4、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上易破裂。這是因為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燙砂鍋放在濕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溫度降低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均勻,故易破裂。
5、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熱傳導方式傳熱,煮飯、燒水等主要是利用對流方式傳熱的。
7、冬季從保溫瓶里倒出一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會看到瓶塞馬上跳一下。這是因為隨著開水倒出,進入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後,進入的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壓強增大,從而推開瓶塞。
8、冬季剛出鍋的熱湯,看到湯面沒有熱氣,好像湯不燙,但喝起來卻很燙,是因為湯面上有一層油阻礙了湯內熱量散失(水分蒸發)。
9、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當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後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
(二)與物體狀態變化有關的現象
1、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再裝入鋼罐中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液化氣的壓強降低,由液態變為氣態,進入灶中燃燒。
2、用焊錫的鐵壺燒水,壺燒不壞,若不裝水,把它放在火上一會兒就燒壞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在1標准大氣壓下是100℃,錫的熔點是232℃,裝水燒時,只要水不幹,壺的溫度不會明顯超過100℃,達不到錫的熔點,更達不到鐵的熔點,故壺燒不壞。若不裝水在火上燒,不一會兒壺的溫度就會達到錫的熔點,焊錫熔化,壺就燒壞了。
3、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液化熱)。
4、用砂鍋煮食物,食物煮好後,讓砂鍋離開火爐,食物將在鍋內繼續沸騰一會兒。這是因為砂鍋離開火爐時,砂鍋底的溫度高於100℃,而鍋內食物為100℃,離開火爐後,鍋內食物能從鍋底吸收熱量,繼續沸騰,直到鍋底的溫度降為100℃為止。
5、用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沸點,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溫度。
6、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徵兆。自來水管「出汗」並不是管內的水滲漏,而是自來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水管,就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較高,濕度較大,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並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後溫度不變,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結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干,浪費燃料。正確方法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後,用小火保持水沸騰就行了。
8、冬天水壺里的水燒開後,在離壺嘴一定距離才能看見「白氣」,而緊靠壺嘴的地方看不見「白氣」。這是因為緊靠壺嘴的地方溫度高,壺嘴出來的水蒸氣不能液化,而距壺嘴一定距離的地方溫度低;壺嘴出來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氣」。
9、油炸食物時,濺入水滴會聽到「叭、叭」的響聲,並濺出油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濺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溫沸騰,產生的氣泡上升到油麵破裂而發出響聲。
10、當鍋燒得溫度較高時,灑點水在鍋內,就發出「吱、吱」的聲音,並冒出大量的「白氣」。這是因為水先迅速汽化後又液化,並發出「吱、吱」的響聲。
11、當湯煮沸要溢出鍋時,迅速向鍋內加冷水或揚(舀)起湯,可使湯的溫度降至沸點以下。加冷水,冷水溫度低於沸騰的湯的溫度,混合後,冷水吸熱,湯放熱。把湯揚起的過程中,由於空氣比湯溫度低,湯放出熱,溫度降低,倒入鍋內後,它又從沸湯中吸熱,使鍋中湯溫度降低。
(三)與熱學中的分子熱運動有關的現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會變咸,而炒菜時加鹽幾分鍾就變咸了,這是因為溫度越高,鹽的離子運動越快的緣故。
2、長期堆煤的牆角處,若用小刀從牆上颳去一薄層,可看見裡面呈黑色,這是因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在長期堆煤的牆角處,由於煤分子擴散到牆內,所以颳去一層,仍可看到裡面呈黑色。

㈡ 公務員考試自然科技生活常識,有沒有整理好的

國家公務員考試自然科技常識_網路文庫看看吧,挺好的。

㈢ 公務員考試常考的地理常識

您好,華圖教育為您服務。
對於常識的判斷,我們不要把常識看得像之前那麼沉重,其實常識在我們作答的過程中,應該成為我們快速和快樂之源。以前常識判斷在應考的過程中講過,要養成常識的習慣,常識的習慣非常重要。
遺憾的是,大家都沒有看到2014年國考的大綱是什麼樣子的。基於我給大家講的是常識模塊,我就把常識模塊2014年大綱的真面目放在這里,大家可以一目瞭然一下。
常識模塊也沒有任何改變,但是即使沒有任何改變,但是大家要知道,我們讀大綱是通過大綱表層的東西,挖掘考試背後更高效、更容易取得致勝成功的方法或途徑。從這個角度來看,常識注重了向能力過度的考核。以前我們只是了解常識一出來,看范圍有沒有改變。其實我們現在應該往後壓,因為隨著公考逐年成熟和高端,要求非常高了。從這個層面我們在解讀新大綱的過程中,我把今年的大綱從形式上,給大家歸納出來直接應對的方式,或者說應考的趨向。
從新大綱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只從表面的高密度的知識的考察,因為現在考察的是了解的認知點,其實是平時積累的能力。重要的是指向了考試的核心,考的是大家的分析、判斷、推理能力。也就是說告訴大家,實際上已經不再是知識密集型考試,是知識之上的素質能力、歸納、總結和判斷的考核。而不是之前拿著常識模塊的寶典,或者拿著模塊的知識背,這已經沒有用了。
從這個層面來講大家要記住,我們在應考過程中要以能力為主,而不是記住了哪個知識為主,不再對常識的作答致勝性的作用了。建議從這個大綱應該讀出來,剩下的幾十天培養的是我們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不要再背相關的知識了。
接下來看一下近幾年的考試,我給大家做了圖表性的分析,畢竟還有一部分的考生沒有做過縱向的分析。這也印證了我們在考試的發展歷程中,逐漸由范圍考核進行了知識的相關測驗。從2011年開始到2013年真題做一個整體的回顧,考試范圍沒有變,但是考題的側重點變了。2012年的真題較2011年有很大的飛躍,比如2011年考四大名著哪個作者是錯的。2012年會考匾額和古跡之間的關系,這就說明在知識積累上進行了能力、引申能力的綜合判斷,而不是單項的考核。,這是2009年到2013年考試范圍。我們下面復習的時候,也要把應考的側重點做一個偏導。18:27
這是2009年到2013年常識考情的題量,不要不要相信說今年主要考察政治,或者說主要考察歷史這樣的說法了,不要把哪個方向、哪個學科門類作為一個重點、非重點。其實比例是差不多的,考核是很均勻的。這是我跟大家做的常識歷年考試的分析,想通過大綱的面目,讓大家在最後四十來天做應考層面的調整。
我們來看下一頁。我最後的落腳點在這里,大家接下來應考的時候本著這樣幾個基本點。
第一,厚積薄發。真正考試的時候20道題,20道題可能涵蓋你之前閱覽的所有的知識,可能是隱性的。
第二,見多識廣。建議大家從現在開始,你看的任何一條新聞,無論是生活層面的還是我們所說的知識層面的,在見到過程中有意識的拓展延伸更多的知識。
第三,以閱為主。大家不要再記知識了,以閱為主,能怎麼看就怎麼看。在常識的層面尤其是作答的層面,有一個相對恆久的方法,叫做第一印象認定法。只有你第一印象認定的常識答案是最有可能是正確的選項。所以接下來大家不要再背一些知識,不要求大家固化知識了,以閱讀為主,多做題。只有這樣,我們的常識才能完成大綱的要求。
如有疑問,歡迎向華圖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㈣ 公務員考試必備5000道天文地理常識

常識分值最低,復習面最廣,傻子才去背,還不如多看看別的部分,常識不會直接蒙。

㈤ 公務員常識部分常考的地理之最有哪些

  • 公務員考試常識,地理常識:中國之最,比如,

  •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盆地;專

    柴達木屬盆地是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是位於外流區的盆地;

    准格爾盆地是最北的盆地。

  • 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

    長江中下平原是地勢最低平的平原。

  •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中國最大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是我國最平坦的高原;

    雲貴高原是我國最崎嶇的高原;

    黃土高原是我國黃土分布最廣的高原。

  • 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流最大、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

    珠江是汛期最長的河流;

    額爾齊斯河是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塔里木河是最大的內流河。

  •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湖泊;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淡水湖;

    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長度最長的人工運河。

  •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最高的山脈;

    珠穆朗瑪峰是最高的山峰塔克拉馬干沙漠是最大的沙漠;

    台灣島是最大的島嶼。

㈥ 2021年國考常識科技與地理知識都考什麼

  • 2021國考(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備考,科技、地理知識:

  1. 地理: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人文地理。比如:

    地球自轉帶來的影響---時差。時差從其內容來講,總共有三種,即天、地方時、區時。

    1)天是以日界線作為劃分標准,作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

    2)地方時是每一條經線上的時間,即每條經線均有自己的地方時。

    3)區時

    按照國際上的規定,每一個時區共15度,由中央經線(能整除15)向左右延伸7.5度。因此,全球共24個時區,分別是中時區,東十二個時區,西十二個時區。其中,區時是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每個時區代表一個小時。在計算時區時,計算原則仍然是東加西減(所求點在已知點東邊則加時間差,在已知點西邊則減時間差)。

  2. 科技:主要結合當前國內外的一些重要研發成就或重要科技運用。比如:

    1)量子衛星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2)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

    2016年9月15日,搭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T2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㈦ 公務員考試中這些科技常識你掌握了嗎

先比往年的聯考,簡單不少。 行測 題海戰術還是很有效的,最起碼也要每天一套題,關鍵是在規定的時間內模擬考試,提高自己的做題感覺。 然後,總結做題的錯誤點,針對自己薄弱的環節,展開單項章節的訓練

㈧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應該了解哪些地理常識

公務員考試中常識的積累是必考的部分,也是最容易拉開分數差距的部分,常識包含的范圍比較廣,因此有的考試望而生畏,選擇了放棄。華圖教育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記憶常識部分的知識,整理一些必背常識口訣,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國省級行政區
京津滬渝直轄市
蒙寧新藏桂自治
一國兩制台港澳
東北三省黑吉遼
冀晉魯,歸華北
蘇浙皖贛在華東
湘鄂豫,歸華中
華南還有粵閩瓊
川滇黔,歸西南
西北還有陝甘青
.........................................
我國之最
面積最小的省是澳門
緯度最高的省是黑龍江
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經度最廣的省是內蒙古
跨緯度最廣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門.........................................
我國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陽和開封,安陽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宮天安門,頤和園及八達嶺。
西安大小兩雁塔,驪山華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橋,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雙十景,靈隱寺與飛來峰。
洛陽龍門石窟精,白馬少林寺著名。
開封鐵塔和龍亭,相國寺鍾觀音聽。
.........................................
中國鐵礦
我國鐵礦有八家,內蒙白雲湖北大。
遼寧鞍山和本溪,河北遷安安徽馬。
海南鐵礦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國煤礦
中國煤礦有十一,開灤峰峰省份冀。
遼寧煤礦是阜新,大陽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蘇徐,黑龍抓住鶴和雞,
平頂山礦省份豫。.........................................
有色金屬礦
德興銅礦在江西,湖南錫礦山產銻。
貴州銅仁產汞礦,雲南個舊出產錫。
甘肅金昌礦產鎳,鎢礦產地贛大余。
湖南水口山鉛鋅,廣西平果出產鋁。
內蒙白雲泥土稀,山東招遠有金幣。
.........................................
貨運選擇三原則
貴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選擇是航空。
易死變質鮮活貨,短程可用公路送。
遠程而且數量大,鐵路上有專車用。
大宗笨重遠距離,水運鐵路二者中。.........................................
中國十大旅遊景點
北京故宮八達嶺,避暑山莊河北行。
陝西省內秦皇陵,長江三峽鄂渝境。
安徽黃,桂桂林,浙江西湖蘇園林,
台灣島上日月明。.........................................
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
我國是個多民族,少數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壯族,四百萬人滿回土,
苗維彝藏和蒙古。.........................................
我國十五個陸上鄰國
北面俄蒙古,朝鮮在東岸
西北哈吉塔,三個皆斯坦
印尼錫不丹,四國在西南
西邊巴和基,還有阿富汗
南方三國家,老緬和越南
.........................................
中國地形區特點
青藏高原有雪山,遠看是山近成川。
內蒙高原第二大,一望無際地面坦。
黃土高原黃土松,支離破碎多溝坎。
雲貴高原峰嶺眾,岩溶壩子到處看。
塔里、准噶、柴達木,盆地內部戈壁灘,
四川盆地山嶺環,內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東北華北長江岸。
東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華北又稱黃淮海,海拔50地勢坦。
河汊交織湖泊多,「水鄉」遍布長江岸。
.........................................
地勢階梯界線
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
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
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口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
氣候界線
(1)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
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自然地區界線
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3200℃等值線。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④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
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水田區與旱作區的界線:秦嶺~淮河。.........................................
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
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亞熱帶長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⑤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⑥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地理方位記憶歌
上北下南左為西,
右東兩手來區分,
北東西南出新聞。
四方符號NEWS論:
即:北緯-N;東經-E;
西經-W;南緯-S.........................................
其他
(1)秦嶺淮河線,南北農特點:
以北為旱地,多用水澆灌;
東北春小麥,作物一熟年;
華北冬小麥,兩年能熟三。
秦淮線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兩或三,水稻為重點。
水文特徵變,北河汛斯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變顯。
南河流量大,水位變不顯;
沙少汛期長,冬季無冰現。
氣候分界線,五個大方面:
無霜生長期,長短南北反;
濕潤半濕潤,八百等降線;
亞熱暖溫帶,一月零度線。
植被界以南,綠色為常年;
亞熱闊葉林,熱帶雨林南。
以北溫草原,落闊葉廣泛;
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北邊。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2)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3)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4)
東北三省黑吉遼
北部邊疆內蒙古
兩河兩山連京津
兩湖三江接皖滬
南部瓊台閩粵桂
川黔雲藏加重慶
西北陝甘寧青新
港澳特別行政區

㈨ 19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地理常識匯總有嗎

類比推理是一種半常識題,地理常識的積累是不可或缺的。國考的類比推理中國內地理常識可能會涉及到:省份、簡稱、省會城市、其他城市、景區、特徵地理景觀等。下面為大家整理易混淆省會及簡稱、省級行政中心方面的內容。

  1. 在眾多省份中,有五省為兩個簡稱。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貴州省:貴或黔:貴陽

    雲南省:雲或滇:昆明

    陝西省:陝或秦:西安

    甘肅省:甘或隴:蘭州

  2. 有些省份簡稱與省份名相差很大,且不容易記憶。

    安徽省:皖:合肥

    福建省:閩:福州

    江西省:贛:南昌

    山東省:魯:濟南

    河南省:豫:鄭州

    湖北省:鄂:武漢

    湖南省:湘:長沙

    海南省:瓊:海口

    河北省:冀:石家莊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南寧

  3. 另有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州我們同樣也需要關注。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呼和浩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烏魯木齊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銀川

    西藏自治區:藏:拉薩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南寧

復習了以上地理常識後,我們來實戰應用:

  • 【例題1】江蘇:南京:北京

A.上海:海口:海南

B.武漢:湖北:河北

C.青海:遼寧:西寧

D.廣東:廣州:貴州

【解析】選D。南京是江蘇的省會,江蘇和北京都是省級行政單位,兩者為並列關系。A項,海口不是上海的省會,排除。B項,武漢是湖北的省會,兩者為省份和省會的對應關系,但是兩者位置顛倒了,與題干不一致,排除。C項,青海和遼寧都屬於省級行政單位,排除。D項,廣州是廣東的省會,兩者為省份和省會的對應關系,廣東和貴州都屬於省級行政單位,與題干相一致,故本題選D。

  • 【例題2】贛:江西:贛江

A.遼:遼河:遼寧

B.桂:廣西:灕江

C.粵:廣東:珠江

D.湘:湖南:湘江

【解析】選D。贛是江西的簡稱,兩者為省會和簡稱的對應關系,贛江的名稱來源於贛,兩者為名稱和名稱來源的對應關系。A項,遼是遼寧的簡稱,遼河的名稱來源於遼,但是二、三詞前後位置顛倒了,與題干不一致,排除。B項,桂是廣西的簡稱,但是灕江的名稱並非來源於桂,與題干不一致,排除。C項,粵是廣東的簡稱,但是珠江的名稱並非來源於粵,與題干不一致,排除。D項,湘是湖南的簡稱,湘江的名稱來源於湘,與題干相一致,故本題選D。

類比推理中有關地理常識的考查,基本上都是初中地理常識,難度不大。考生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做系統回顧便能輕松將分數收入囊中。不僅是類比推理題,常識專項題目正確率也能得到提升,實屬一舉兩得。

㈩ 2021年國考常識科技與地理知識

考試如何准備,回答是各不相同的。有一點是公認的,即需要分析往年的真題,以求知道考察什麼、怎麼考等命題規律,以使備考有的放矢。一般而言,很多考生認為常識考察對知識的掌握量。不可否認,常識的確需要考試有著一定量的知識積累,但並非沒有精準可言的。

一、時政類科技考點:

國家公務員在考察科技知識中,時政類科技屬於常考點。此類型考察主要結合當前國內外的一些重要研發成就或重要科技運用,考察考生對於相關科技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就當前來講,例如如下幾個時政類科技考點

1.量子衛星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知識鏈接】量子衛星

「墨子號」的成功發射,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命名緣由於墨子在《墨經》中提出的「光學八條」,墨家邏輯是全球三大古老邏輯體系之一,而邏輯體系是科學的基礎,墨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光線沿直線傳播,並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

2.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

2016年9月15日,搭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T2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知識鏈接】神舟十一號的三大目的

(1)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2)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3)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二、地理

在國家公務員常識的考察中,地理部分是一個重要的模塊。地理從其內容來講包括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人文地理。在近幾年的考試中,自然地理的考察比重逐漸增加,例如往年對於降雨、氣候帶等的考察。而自然地理在復習過程中,需要對知識掌握做到准確完善。例如地球自轉帶來的影響---時差。時差從其內容來講,總共有三種,即天、地方時、區時。

1.天

天是以日界線作為劃分標准,作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

2.地方時

地方時是每一條經線上的時間,即每條經線均有自己的地方時。考試中往往是已知某經度的地方時,求另一經度的地方時。例如:已知東經120地方時是1月2日12點,求東經30的地方時是( )。

解析:由於地球自轉導致東邊時間早於西邊,因此計算原則是東加西減(所求點在已知點東邊則加時間差,在已知點西邊則減時間差)。時間差如何確定標准那?即按照地球自轉速度,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鍾。因此,上述例題則是,東經30度在東經120度的西邊,採取西減原則。相差時間是90X4=360分,即6小時。那麼東經30度的地方時是1月2日6點。

3.區時

按照國際上的規定,每一個時區共15度,由中央經線(能整除15)向左右延伸7.5度。因此,全球共24個時區,分別是中時區,東十二個時區,西十二個時區。其中,區時是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每個時區代表一個小時。在計算時區時,計算原則仍然是東加西減(所求點在已知點東邊則加時間差,在已知點西邊則減時間差)。例如:已知東三區時間為1月2日15時,求東八區時間為( )。計算方式是:東八區在東三區的東邊,則採取東加原則。相差時間是8-3=5,即5小時。因此,得到東八區時間是1月2日20時。

好老師,好課程,好服務。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