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必修一地理期中考試

必修一地理期中考試

發布時間: 2021-02-12 05:31:13

高中地理必修一試卷

地理高一期末考(必修1)試卷
考試時間:90分鍾 滿分:100分
第一部分 單項選擇題(40小題)
(一)基礎過關(每題1分,共9分)
1.下列不屬於天體的是……………………………………( )
A.人類的家園——地球 B.天空中飄動的白雲
C.輪廓模糊的星雲 D.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2.關於水圈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由液態和固態水組成的一個圈層 B.是一個連續而且規則的圈層
C.處於不斷地運動之中 D.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組成
3.影響近地面風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
A.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轉偏向力
C.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 D.水平氣壓梯度力和摩擦力
4.水循環的最主要的動力是………………………………( )
A.太陽輻射能 B.重力能 C.大氣運動 D.太陽、月球對地球的引力
5.目前人類對水循環過程可施加影響的環節是…………………( )
A.蒸發和凝結 B.水汽輸送 C.大氣降水 D.地表徑流輸送
6.目前人類生產、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是……………………( )
A.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B.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C.江河水、冰川、地下水 D.潛水、承壓水、冰川
7.下列敘述,符合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徵的是………………( )
A.夏秋多,北方多 B.冬春多,東部多 C.夏秋少,南部少 D.冬春少,西部少
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 )
①調節全球水熱分布 ②影響海岸線地形 ③給沿岸帶來風暴潮 ④能加快海水污染的凈化速度,但擴大了污染的范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將岩石按成因分為三大類………………………………( )
A.花崗岩、岩漿岩、變質岩 B.沉積岩、變質岩、砂岩
C.礫岩、大理岩、沉積岩 D.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
(二)能力考察(每小題1分,共22分)
10.如圖,北半球高空一架飛機向西飛行,左側是
高氣壓,右側是低氣壓,敘述正確( )
A.飛機逆風飛行B.飛機順風飛行
C.風從北側吹來D.飛機在信風帶中飛行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1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晝時間,根據數據回答11—13題。
地點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晝時間 5小時30分 9小時09分 12小時 13小時56分
11.四地中屬於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表示此日太陽照射情況的是…………………( )

13.此時的地球所處的位置可能是下面(圖1)中的……………………………………( )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
( 圖1 ) ( 圖2 )
14.讀右上(圖2)「地球外部圈層構成示意圖」,圖中所示的圈層A、B、C分別為 (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公元前28年,史籍曾記載「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據此完成15—16題。
15此現象發生在太陽的 A.光球層 B.色球層 C.日冕層 D.太陽內部
16.此現象明顯增多時,地球上相應的變化有…………………………( )
A.南極冰山融化速度加快 B.地球上火山地震頻發
C.南極上空臭氧空洞范圍明顯擴大 D.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強烈干擾
讀「大氣受熱過程圖」,回答17—19題。

17.圖中A、B、C三個箭頭所表示的輻射依次是…………………………………( )
A.大氣逆輻射、地面輻射、太陽輻射 B.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
C.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太陽輻射 D.太陽輻射、大氣逆輻射、地面輻射
18.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是…………………………………………………( )
A地面輻射 B.太陽輻射 C.大氣輻射 D.大氣逆輻射
19.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和圖中對應的字母主要是………………( )
A.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圖中字母「A」 B.大氣的反射作用—圖中字母「D」
C.大氣的吸收作用—圖中字母「B」 D.大氣的逆輻射作用—圖中字母「C」
20.讀下圖,晝夜溫差最小的是………………………………………( )

讀針闊葉混交林在3個不同地點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21—22題。
地點 緯度 經度 高度
① 22°N 116°E 1500—2000米
② 42°N 118°E 600—1000米
③ 41°N 90°E 2200——2600米
21.造成①②兩地針闊葉混交林海拔高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熱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22.造成②③兩地針闊葉混交林海拔高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熱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23.表示南半球氣旋的是…………………………………( )

古詩雲:「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據此回答24—25題。
24.從地理學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從高緯到低緯的地域分異 B.從山麓到山頂的地域分異
C.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 D.從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異
25.從塞北到江南的景觀差異,產生的基礎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熱量
讀地質構造剖面圖,回答26—28題。

26.屬於「向斜成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下列山脈或山地的成因與山地①的成因不同的是…………………( )
A.喜馬拉雅山 B.華山 C.泰山 D.廬山
28.如果在這里修一條東西走向的地下隧道,一般應選擇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讀下圖,比較圖中河流a,b,c三處的位置與三幅斷面圖,回答29—30題。

29.河流位置與斷面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①一a,②一b,③一c B.①一b,②一a,③一c
C.①一c,②一b,③一a D.①一c,②一a,③一b
30.與河流位置b,c對應的外力作用分別是……………………( )
A.侵蝕、搬運;堆積 B.侵蝕、堆積;搬運
C.堆積、搬運;侵蝕 D.搬運、堆積;侵蝕
31.下列各圖反映的地理現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三)生活應用(每小題1分,共9分)
32.溫州市在一年中白晝最長的是下列中哪一個節日……………( )
A.國際兒童節 B.國際勞動節 C.我國國慶節 D.我國教師節
33.溫州市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地中海氣候
34.當今全球氣候有變暖的趨勢,因而我國將來有可能出現………………( )
A.月份0℃等溫線將在秦嶺一淮河一線以南 B.海南省的面積比現在要大
C.天山的雪線將要下降 D.我國暖溫帶將向北移
35.海上的風力往往比陸上的風力大是因為…………………………( )
A.海上的水平氣壓梯度大於陸地 B.海上的摩擦力小於陸地
C.海上的溫度差別大於陸地 D.海上的氣壓差異小於陸地
36.造成「獅身人面像」缺損嚴重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
A.河流侵蝕作用 B.風化、風蝕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蝕作用
37.「海枯石爛」中的「石爛」是指外力作用中的……………………( )
A.風化作用 B.流水作用 C.搬運作用 D.堆積作用
38.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帶數目最多的是…………………………( )
A.勃朗峰(46°N海拔4810米) B.麥金利峰(63°N海拔6193米)
C.文森峰(78°S海拔5140米) D.乞力馬扎羅峰(3°S海拔5895米)
39.長江三峽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蝕 B.河流的下蝕 C.河流的側蝕 D.河流的溶濁
40.下列地貌的形成與其外力作用組合正確的是……………………( )
A.岩石表層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蝕作用
B.黃土高原的溝壑——流水的侵蝕作用
C.天山山麓的沖積扇——風力的堆積作用
D.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流動沙丘——風力的侵蝕作用

第二部分 綜合題
(共60分,其中1—5題必答,6—9題選答2題)
1.完成方框中的內容,填答以下問題。(12分)
(1)把代表水循環各環節的字母填在上圖方框內相應位置。
A.地表徑流 B.地下徑流 C.蒸發
D.降水 E.下滲 F.水汽輸送
(2)此系統代表的是 循環,此循環能使 水不斷得到補充, 得以再生。
(3)水循環通過各個環節使四大圈層聯系起來,並在它們之間進行 交換和 遷移。
(4)下列地理現象中,直接參與圖示類型水循環過程的有( ) A.黃河水注入渤海 B.天山冰雪融化 C.未登陸的台風 D.亞洲東部的夏季風
2、讀天體系統層次圖回答:(7分)

(1)寫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天體系統名稱:
A , B , C , D 。
(2)以地球為中心的天體系統是 圖,比該天體系統高一級的天體系統的中心天體是 。
(3)和B同一級的天體系統是 。
3、讀下圖(a、b表示等壓面),完成下列要求:(7分)

(1)畫出大氣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運動。
(2)圖中所示的熱力環流形成的過程是:先有 運動,再形成 運動。
(3)熱力環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4)大氣水平運動的直接原因是 。
(5)A、B、C、D四處氣壓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 )
A.D>A>B>C B.C>B>A>D C.B>C>D>A D.B>D>C>A
4.在世界洋流模式圖中,A、B、C、D分別代表4個不同
的大洋環流,讀圖回答。(7分)
(1)環流 、 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2)環流 、 流經大陸西岸時應為寒流。
(3)在環流B的 部是形成大漁場的理想海區。
假如該圖為大西洋,此處應是 漁場;
假如該圖為太平洋,此處應是 漁場。
5、將圖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內容填人下列橫線中,
使圖中的生物循環完整化。(7分)

A. ;B. ;C. ;D. ;
E. ;F. ;G. ;
[選、不選]6、讀「北半球大氣環流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在圖中注出各風帶的風向箭頭,並按要求將氣壓帶或風帶的名稱填在下面:
A ,B ,C ,D 。
(2)從大氣運動與降水的關系來看,空氣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則不易形成降水,由此判斷上圖中降水較多的氣壓帶有 和 。
(3)由於氣壓帶和風帶的南北有規律移動,在氣壓帶和風帶的過渡地帶,可以形成特殊的氣候類型,如C和D交替控制的地區形成的氣候類型為 。
[選、不選]7、下圖是珠穆朗瑪峰地區的自然帶分布圖,讀圖後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把下列各自然帶的代碼填入與圖中A、B、C、D相對應的位置上.
①高山草甸帶 ②高寒荒漠帶 ③常綠闊葉林帶 ④高山針葉林帶
A ;B ;C ;D 。
(2)此圖自然帶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環境的 地域分異規律,此規律
同 的地域分異規律有些相似。
(3)南坡自然帶比北坡完整,其主要原因是 ;
(4)南坡積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其原因是

[選、不選]8、下圖(圖甲)中的AC為赤道,AB為昏線。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將圖甲中的晨昏線轉繪在圖乙上,並用斜線表示夜半球的范圍(注意:圖乙中虛線表示極圈,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
(2)此時D點的地方時為 時,C點的地方時為 時,E點的地方時為 時。
(3)圖中A、B、E三點,自轉線速度最大的是 ,白晝最長的是 。
(4)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緯度 ,經度 ;
(5)圖中B點位於D點的 方向,E點位於F點的 方向。
[選、不選]9、根據下圖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此時控制北京的天氣系統是 ,其天氣狀況是 。
(2)此時控制漳州的是 氣團,風向為 ;
(3)武漢、合肥受 鋒面的影響,多 天氣;長江流域進人 汛。
(4)鄭州、長沙兩地風力較大的是 ,理由是

地理高一期末考(必修1)試卷答案
第一部分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40分)
(一) 題 號 1 2 3 4 5 6 7 8 9
答 案 B C D A D B D D D
(二) 題 號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 案 A D C A D A D B A
題 號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答 案 D D A D B A D C A
題 號 28 29 30 31
答 案 D D A C
(三) 題 號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 案 A B D B B A D B B
第二部分 綜合題(共60分,其中1—5題必答,6—9題選答2題)
1、(1)

(2)海陸間,陸地水,水資源;(3)能量,物質;(4)A、D
2、(1)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2)D;太陽(3)河外星系
3、(1)
(2)垂直、水平
(3)地區間的冷熱不均
(4)C
4、(1) B、D
(2)B、C
(3)西北
(4)紐芬蘭,北海道
5、大氣、二氧化碳、呼吸、無機鹽、土壤、微生物、分解
6、(1)赤道低氣壓帶、東北信風、副熱帶高壓帶、盛行西風
(2)A、E (3)地中海氣候
7、(1)③ ④ ① ②
(2)山地垂直 從赤道到兩極
(3)北坡山麓的海拔比南坡高
(4)南坡位於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形成海洋性冰川(3分)
8、(1)作圖略(2)3、6、9(3)A、B
(4)23°26ˊN,135°W(5)西北、東北
9、(1)高壓、晴朗(2)暖、偏東風
(3)暖鋒、陰雨、夏
(4)長沙、等壓線更密集,說明氣壓梯度力大,所以風速大。

② 高中必修一地理試卷,謝謝!

下面填空題,第一題丁,看圖10,逆時針轉,北逆南順,說明是北半球,北極圈出現極晝現象回,所以是丁,第二答題長,乙位置是北極圈極夜現象,越往北,晝越短,北京比重慶更靠近北極,因此重慶晝長於北京。第三題看不清R點,第四題看不清P點,可以重拍問我,或者你可以利用時間點來算,日出日落時間,還有0時
望採納

③ 高一地理必修一考試都有哪些重點

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體系統級別:河外星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2、太陽系中距太陽由近及遠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因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4、地球上產生生命的基本條件:外部條件包括太陽穩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運行軌道;自身條件:(1) 地球有適中的質量體積,所以地球周圍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2)由於日地距離適中及地球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適中的溫度;(3)地球上有液態水(能形成海洋)。§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1、太陽輻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來源,它可以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可以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還可以通過人為轉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2、太陽活動的標志包括黑子和耀斑。當太陽活動比較劇烈時,可以形成磁暴和極光現象,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可以誘發水旱災害和地震等自然災害。§3地球的運動1、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自轉周期若以太陽為參照物大約為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日;若以遠離地球的某一恆星為參照物,則大約為23小時56分4秒,叫做一個恆星日日。2、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公轉周期大約為365天6小時9分10秒,叫做一個恆星年年。3、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了(1)晝夜更替現象;(2)不同經度出現了不同的地方時,即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要早;(3)形成了地轉偏向力,即水平運動的物體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4、在空白圖中繪制出直射光線、晨昏線,標注出直射點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轉方向。 5、地球公轉與自轉軌道的夾角叫做黃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6、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產生了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以及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四季的變化等。7、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6月22日(節氣: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回歸線;9月23日(節氣: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12月22日(節氣: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於南回歸線;3月21日(節氣: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周期:大約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叫做一個回歸年。8、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制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並判斷出各點的日期 9、晝夜長短變化規律:(1)夏至日越向北晝越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夜;冬至日越向北晝越短,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夜;春分日、秋分日則全球晝夜等長。(2)北半球夏至日晝長最長,冬至日晝長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晝長最長,夏至日晝長最短;赤道全年晝夜等長。10、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1)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律: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律: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律: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2)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歸線及其以北,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歸線及其以南,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4地球的圈層結構1、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水圈、大氣圈、生物圈。 2、圖中1表示地殼,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3、岩石圈包括軟流層以上部分,即地殼和上地幔頂部頂部。4、水圈是一個連續而不規則的圈層。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1、大氣的根本熱量來源是太陽輻射,但大氣最直接的熱量來源是地面。2、大氣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3、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過大氣逆輻射還給地面的熱量越多,即保溫作用越強。4、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是地面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水平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風)。在圖中繪制出空氣運動的方向、標注出地面氣壓的高、低。 5、空氣水平運動(風)的方向是從高壓指向低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壓線圖上,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2氣壓帶和風帶1、在圖中標出氣壓帶、風帶的名稱,畫出風帶的風向。 2、氣壓帶中是由於熱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壓帶、極地高壓帶;由於動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風帶是從高壓帶吹向低壓帶帶,並考慮地轉偏向力形成的。3、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規律是無論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壓帶,從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壓;北半球7月(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壓帶,從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壓。5、東亞地區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陸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季風現象。(冬季西北風,夏季東南風)6、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主要分布氣候成因氣候特點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之間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南北緯10°到回歸線之間受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干濕季分明,乾季高溫少雨,濕季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受西風帶與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溫帶海洋氣候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終年受西風帶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3常見天氣系統 1、圖中1表示冷鋒,2表示暖鋒。其中冷鋒在我國出現的頻率較高。2、鋒面天氣系統: 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天氣現象實例冷鋒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易出現雨雪大風及降溫天氣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晴。夏季的北方暴雨冬季的寒潮(大風降溫)春季的沙塵暴暖鋒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天氣晴朗易出現連續性降水或霧等天氣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略3、圖中的1表示高壓,2表示低壓。 4、在圖中用箭頭表示出氣流的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方向。5、圖中1形成的天氣特點是晴朗少雨,如我國夏季的伏旱、冬季的寒潮、秋季的秋高氣爽等天氣。2形成的天氣特點是雲雨天氣,如我國夏秋季的台風現象。§4全球氣候變化1、全球氣候變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現代氣候變化最主要的趨勢是全球氣候變暖。2、在我國,氣候變暖現象由空間上看,北方地區十分明顯,由時間上看,冬季季節比較突出。3、產生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燒)、森林的破壞、人口的增長 4、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1)導致海平面上升;(2)改變水循環,產生洪澇、乾旱等災害;加劇水資源的不穩定性及供需矛盾。 (3)有利於高緯國家,使其農業增產(生長期延長);不利於低緯國家,使其農業減產(洪澇與乾旱加劇)。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環1、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其中儲量最大的是冰川水,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2、 (1)圖中1是蒸發,2是降水,它們組成了海上內循環循環;(2)圖中3是蒸發,4是降水,它們組成了陸地內循環(內陸循環)循環;(3)圖中5是蒸發,6是水汽輸送,7是降水,8是地表徑流,9是下滲,10是地下徑流,它們組成了海陸間循環循環。(4)能夠更新和凈化陸地水資源的是海陸間循環。人類在利用水循環過程中對地表徑流的利用和影響最大。3、水循環的意義:(1)維持全球水體的動態平衡;(2)促進全球的能量交換和物質轉移;(3)塑造地表形態;(4)對陸地水資源具有更新、凈化的作用。§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1、形成洋流的主要動力是盛行風,另外地轉偏向力和陸地形狀也可以影響洋流的方向。2、洋流的主要類型有寒流和暖流。3、在圖中繪制出洋流的方向。 4、圖中的寒流包括5、7、10、11;暖流包括1、2、3、4、6、8、9。5、洋流的影響:(1)影響高低緯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2)對沿岸氣候的影響:暖流起增溫增濕作用,如西歐的溫帶海洋氣候氣候即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寒流起降溫減濕作用,如沿海地區受寒流影響可能形成荒漠。(3)對漁場的影響:太平洋中由於寒暖流3和7 的交匯形成北海道漁場;由於上升流的影響在11處形成秘魯漁場。(4)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擴大污染范圍;加快污染物的凈化。(5)對海洋交通運輸的影響:順流時可以加快速度、節省燃料;寒暖流交匯處易出現霧,可以干擾交通運輸;另外洋流可能由高緯帶來冰山,危害交通運輸。§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1、自然資源按其性質可以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水資源屬於其中的可再生資源。2、影響水資源豐歉程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發量、徑流量等,其中徑流量是衡量水資源豐歉程度最重要的標准。3、水資源的數量主要影響經濟活動的規模大小,水資源的質量主要影響經濟活動的效益高低。4、生產力(科技)的發展可以影響人類對水資源的利用。在科技落後時代,人類主要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科技發達時代,人類利用水資源的種類增多,利用方式多樣化。例如地下水開采、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等。5、當前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必須合理利用水資源,因為水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6、人類利用水資源的措施:(1)修建水庫;(2)跨流域調水;(3)提高利用效率和重復利用率。(4)海水淡化;(5)合理開采地下水;(6)提高節水意識;(7)人工增雨;(8)減少污染浪費。其中屬於開源措施的有(1)(2)(4)(5)(7),屬於節流措施的有(3)(6)(8)。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1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1、地質作用按照能量來源的不同可以分為內力作用、外力作用兩種類型。由整個地質時期看,地質作用中內力作用居主導地位2、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熱能),它可以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內力作用主要包括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地殼運動等基本形式。3、地殼運動中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方式是地殼運動,其按運動方向和性質又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升降(垂直)運動兩種形式。4、水平運動常常形成褶皺山脈、斷裂帶、裂谷、海洋等;垂直運動常常形成地勢起伏、海陸變遷等。就全球規模的運動而言,地殼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 5、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外部(太陽能、重力能),它可以使地表變得平坦;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堆積作用)、固結成岩等基本形式。6、三大類岩石可以相互轉化(地殼物質循環)。在圖中填出相應名稱。
§2山嶽的形成1、山嶽的主要類型包括褶皺山、斷塊山、火山。2、褶皺的基本形態有背斜和向斜兩種類型。其中岩層向上拱起形成的是背斜,其岩層的新老關系是中心岩層較老,兩翼岩層較新;岩層向下彎曲形成的是向斜,其岩層的新老關系是中心岩層較新,兩翼岩層較老。3、在內力作用影響下,一般情況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如果考慮到外力作用,背斜的頂部由於受張力作用,容易被侵蝕成山谷,而向斜的槽部受擠壓力作用,不易發生侵蝕作用,從而形成山。世界著名的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科迪勒拉山脈等按其成因類型都屬於褶皺山。背斜屬於儲油氣構造;可修建隧道;向斜屬於儲水構造。4、岩層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破裂並沿破裂面發生明顯位移而形成斷層。兩條斷層之間的岩塊相對上升則形成地壘,容易形成斷塊山地,例如華山、廬山、泰山等即是如此形成;兩條斷層之間的岩塊相對下降則形成地塹,容易形成低地和谷地,例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東非大裂谷等即是如此形成。5、哥倫比亞高原、我國長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等都由於岩漿活動形成的。6、山嶽地區的交通線主要分布在山間盆地和河谷。原因是:山嶽地區地表崎嶇不平,而山間盆地及河谷地勢相對較平緩。7、山嶽地區的交通線長度較長,彎曲度比較大。原因是:山嶽地區的交通線需要繞過各種障礙物。8、山嶽地區的交通線主要以公路為主,其次才是鐵路。原因是:山嶽地區的交通建設成本比較高,難度比較大,而公路的建設成本相對較低。§3河流地貌的發育1、河流地貌按照成因可分為侵蝕地貌、堆積地貌。2、溯源侵蝕可以使河谷向河流源頭方向伸展;下蝕可以使河谷加深,側蝕可以使河谷加寬。3、河流堆積地貌最典型的類型是沖積平原,它是由河流上游的洪積-沖積平原、河流中下游的河漫灘平原、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等組成。4、高原地區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深切河谷兩岸的河漫灘平原,其形態呈條帶狀狀,集散程度比較分散,規模比較小。主要原因是:這里氣候溫暖(海拔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5、山區地區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兩岸的河漫灘平原或山前的沖積扇,其形態呈條帶狀狀,集散程度比較分散,規模比較小。主要原因是:這里地形平坦,地表或地下水源充足,土壤肥沃。6、平原地區的聚落一般分布在三角洲或河流兩岸的河漫灘平原,其形態呈條帶狀狀或團狀狀,集散程度比較密集,規模比較大。主要原因是: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內河與海洋交通便利。第五章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1、組成環境的各個要素,總是力求整體的一致性;某一要素發生變化,會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體發生相應改變。2、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如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地殼物質循環)等過程。3、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產功能是指自然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4、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即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是由多個地理要素變化共同組成的。5、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它要素及整個地理環境狀態的相應改變。§2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1、以熱量變化為基礎,形成自然帶由赤道向兩極呈現南北方向有規律的更替,這種現象在低緯、高緯地區最明顯。2、以水分變化為基礎,形成自然帶由沿海向內陸呈現東西方向有規律的更替,這種現象在中緯地區最明顯。3、以水分和熱量的共同變化為基礎,形成自然帶由山麓向山頂呈現垂直方向有規律的更替,這種現象在高差較大的山區地區最明顯。當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帶數目越多,垂直帶譜越完整。

④ 怎樣能考出地理必修一的最高分 馬上就要期中考試了 我想知道重點復習哪個地方 還有就是答題時該注意什麼

呵呵 重點復習的就是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規律以及產生的地理現象。比專如自轉產生晝夜屬交替和時間的差異。這兒要學會計算地方時。地球公轉會產生四季的變化、五帶的形成、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這兒要會計算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還有晝夜的長短等等。等你什麼時候有時間具體給你講吧

⑤ 高一必修一的期中測試復習提綱地理,歷史,政治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使用價值概念: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注意:有使用價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須有使用價值。)

(2)商品的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注意: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換,是因為都耗費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3)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是商品,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時兼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銷售者是為了實現商品的價值。

(二)貨幣的本質。

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1)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一般等價物:能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商品。)

3、貨幣的職能

(1)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

A、價值尺度職能

(1)含義:就是以貨幣作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職能。

(原因:貨幣之所以能成為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也是商品,也有價值。)

(2)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所謂價格是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在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商品價格與價值成正比。

(3)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實貨幣。

B、流通手段:

(1)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區別。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交換。

(3)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

(2)貨幣在發展過程中又有了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的數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1)紙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而產生的。

(2)紙幣的含義:它必須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注意: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里需要強調兩點:一是由國家或特定地區發行的。二是國家強制使用的。紙幣沒有價值,之所以能代替貨幣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於國家的強制力。)

6、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

(2)通貨膨脹指的是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或社會經濟秩序。

(注意: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很多,不僅僅與紙幣的發行量太多有關,也與其他因素有關,如成本上升、總需求太大等。)

(3)通貨緊縮是一種與通貨膨脹相反的經濟現象,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的下跌的經濟現象。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匯

(一)信用工具:

1、結算的方式:(1)現金結算(2)轉賬結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義:具有消費、轉帳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B、優點: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C、其中銀行信用卡是指商業銀行對信貸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

(2)支票: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支票主要分為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

(二)外匯和匯率:

1、外匯: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判斷匯率升高和跌落的標准:如果用100單位外匯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的匯率升高,外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反之,亦然。

3、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即:貨幣升值和貶值的利弊分析)

(1)本幣升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少,影響有:A出口減少,進口增加;B外資投資成本增加;C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D本國外匯儲備貶值,但有利於償還外債;E有利於本國企業走出去

(2)本幣貶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多,影響有:A出口增加,進口減少;B外資投資成本降低;C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D本國消費相對便宜,外國遊客增加。

4、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含義及意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從產生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2、從本質看: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從職能看: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從重要性看: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然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價格由價值決定,並受供求關系及其它的影響(即價格由市場形成)

(一)供求影響價格

1.供求影響價格

(1)引起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有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響(間接因素);(2)這些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直接因素)來實現的

2.供求如何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買方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這就是「賣方市場」。(即由賣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賣者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

②供過於求,價格降低。賣方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處理他們過剩的存貨,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這就是「買方市場」。(即是買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買者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

(二)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值越大,價格越高

2.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3.勞動生產率及其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

4.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1)基本內容:商品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提示: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有商品經濟就有價值規律)

(2)表現形式: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為什麼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即為什麼沒違背價值規律---等價交換原則?為什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

價格和供求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造成價格上下波動,價格不可能無限上漲,也不可能無限下跌,始終以價值為基礎,圍繞價值波動.從單個交換過程來看,經常價格與價值不相符,但是從一個較長時間看,商品的平均價格還是和商品價值相符的可見,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而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現形式,等價交換存在於商品多次交換的平均數中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一般來說,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1)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

(2)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1)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

(2)價格變動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3、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1)在可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將增加對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同時將減少對其互補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詞解釋:替代品是指如果兩種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互補商品是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

(二)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生產規模2、提高勞動生產率3、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
第三課多彩的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收入、物價總體水平)

⑴、居民收入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A、其他條件不變,則人們當前可支配收入(當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來預期收入(未來收入)越高,預期支出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C、社會收入差距與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有密切的聯系。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縮小,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⑵、物價水平也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一般說來,物價上漲人們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量;物價下跌,則購買力普遍提高,會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

2、消費的類型

(1)按照消費對象不同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

(3)按照消費的目的分: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

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太陽地軸

方向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恆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時15o(兩極除外)

線速度平均30千米/小時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晝夜平分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

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

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

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

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鍾來算.

第三步:然後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於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

天.

第二單元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

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溫度大氣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2000-3000千米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50-55千米隨高度的增加而上昇平流運動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於高空飛行

對流層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對流運動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於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雲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雲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於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於大氣對於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於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

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1)三圈環流(課本37頁圖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南北移動,對於北半球來說,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

置偏南.(圖2.15)

②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3)季風環流(圖2.18)

地區東亞南亞,東南亞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風向冬季西北風(亞洲大陸)東北風(亞洲大陸)

夏季東南風(太平洋)西南風(印度洋)

第1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

中央:

1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

2參與決策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2、西周的分封:

1被封的諸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

2影響:

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極影響:西周後期王權衰弱,春秋戰國暑期列國紛爭

3結果:西周後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戰國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權

3、西周的宗法制:

1內容:用父系的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政治的制度。

2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3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第2課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特點:一人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評價: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2、中央集權的基本特徵:權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及影響:

積極作用:

1使秦實力增強,通過戰爭擴大疆域,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成為當時世界大國。

2使秦能一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消極作用:依靠皇帝的專制權威,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盾迅速激化。

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朝漢承秦制

有所變化中央設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決策機構

外朝執行機構

尚書台中樞機構

魏晉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隋朝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

唐朝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

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

宋二府中書門下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三司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元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事機構

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理西藏地區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漢初,郡國並行制;漢武帝後期:設刺史制度

隋唐唐中後期,地方軍鎮長官節度使越設越多,發展成藩鎮割據局面

宋文臣做地方官;州縣兩級制

元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別為路、府、州、縣。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它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

邊遠民族地區高寒宣政院進行管理

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特點: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增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增強。

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1、明朝:君主專制強化,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置軍機處,由皇帝挑選新任的滿漢官員充任軍機大臣。全

國的軍政大權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古代希臘政治民主政治

1、基礎:梭倫改革

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黃金時代:伯利克里統治時期

2、特徵: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內部平等

3、積極作用:促進希臘民族性格形成;推動古希臘文化事業發展;開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極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國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簽選舉,輪番坐莊的弊端

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十二銅表法》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組織編纂)標志著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2、影響:維護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是現代歐洲大陸法律體系的基礎;是反封建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1光榮革命:1688年

2《權利法案》:1689年。特點: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會逐漸處於「同而不治」的地位

3責任內閣制:首相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2、作用:

國內影響:提供保障、穩定社會、走入民主、樹立模式;

國外影響: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響。

3、特點:英國立憲制度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徵性

的元首,其職責多數是禮儀性的。

可能瑕疵有點多。。。

⑥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試卷

可以看看知識點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必修三知識點:
必修一
1、太陽活動影響地球的表現
2、角速度、線速度的大小規律,恆星年,回歸年的時間和意義
3、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新一天和舊一天的范圍判斷
4、夏至日北半球重要緯線的晝長 北緯20°,40°,60°
5、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及變化規律
6、地球內外部圈層結構
7、大氣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城市風、山谷風、海陸風
8、氣壓帶風帶分布,氣候類型(影響因素、特點),氣候類型對應的自然帶
9、天氣系統(過境前、時、後的天氣變化),天氣系統實例
10、氣旋反氣旋~畫圖,鋒面氣旋的判讀
11、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和對策
12、水循環過程,洋流(名稱、位置、對沿岸影響),洋流與等溫線,四大漁場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厄爾尼諾現象(了解發生過程)
13、水資源分布,大洲和國家,水資源短缺原因(自然和人為),開源節流的措施
14、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現,岩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適當記一些岩石類型)
15、背斜向斜的判斷和現實意義,地嵌地壘的實例(簡述其成因)
16、流水侵蝕與堆積地貌
17、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坡自然帶分布,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規律和景觀(自然帶)變化

必修二
1、人口增長模式特點,根據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判斷先後順序
2、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國以土地為劃分標准)
3、人口遷移的影響(對遷出地和遷入地,利和弊),農民工
4、城市形態(空間形態和地域形態)
5、不同功能區的分布、特點及原因,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圖,城市的合理規劃,生態城市目標(了解)
6、城市化的標志、推力與拉力,城市化進程階段和各自特點
7、農業區位選擇(氣候地形孕土壤,運輸機械找市場,旱區水源孕綠洲,勞力政策有影響)
8、農業區位含義(了解),影響某地農業生產的主導因素(比如東北甜菜,新疆棉花江南茶樹,以色列無土蔬菜等),城郊農業
9、農業地域類型(區位條件,特點,發展措施,典型地區),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名稱及其分布位置,美國本土農業帶
10、工業區位選擇(能源水土地,原料勞動力,市政運輸和環境)
11、評價我國鞍鋼和寶鋼的區位條件,既是評價,說明既要說好的,也要說不好的。
12、污染嚴重的工業的區位選擇(印刷廠基本上無污染)
13、工業集聚的優勢,工業分散的優勢
14、傳統工業區以機械、化工、採煤、紡織、鋼鐵為主(「計(機)劃(化)采訪鋼鐵部門」)
15、德國魯爾區工業的區位優勢,衰落原因以及綜合整治措施(類似我國遼中南地工業區)
16、義大利新工業區形成條件、特點(小輕同專散)
17、美國矽谷區位因素、高新技術產業特點(類似我國中關村、印度班加羅爾和德國慕尼黑)
18、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
19、鐵路線建設的意義(以南昆鐵路為例)(類似青藏鐵路)
20、可持續發展系統結構,三大基本原則
21、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

必修三
1、三S技術實際應用
2、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和防治措施
3、草方格沙障的優勢
4、非地帶性熱帶雨林的分布和成因,熱帶雨林被毀的原因,如何保護熱帶雨林
5、山西能源開發條件(工業區位選擇),能源基地建設措施,如何保護我國能源安全,我國、世界能源消費結構
6、田納西河流域開發意義以及不利影響(類似三峽、埃及阿斯旺大壩),修水庫、大壩應該考慮的因素(自然和社會經濟)
7、我國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條件(自然和社會經濟),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向(了解)
8、珠三角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產生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泛珠三角(國家9+2)我國區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工農業發展比較
9、煤炭與天然氣比較,西氣東輸路線圖,西氣東輸對東部、西部和沿線地區的影響(利弊,對沿線和東部可以不說不利影響)
10、產業轉移的原因和影響,分析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
11、南水北調東中西三線的比較,南水北調對調入區的意義,對調出區和沿線的不利影響

1、分析我國某一河流旱澇災害多發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2、河流水文特徵
3、評價港口的區位條件
4、青藏鐵路以橋代路和京滬高鐵以橋代路的比較
5、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對策
6、我國溫度帶分布,甘肅跨溫度帶對多,4個
7、農業土地利用類型和農業地域類型
8、我國航天衛星發射基地區位選擇
9、濕地的意義
10、黃河斷流的原因(自然和人為)和影響
11、我國鐵路干線和鐵路樞紐
12、長江荊江河段地上河成因和措施
13、三峽、橫斷山區,雅魯藏布江、寧夏平原、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14、西歐內河航運發達的條件
15、孟加拉國多洪澇災害的原因
16、全球等溫線分布規律(一路南,七陸北)
17、赤道上六大板塊的分布位置和順序
18、西亞石油輸出路線
19、澳大利亞氣候分布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⑦ 高一必修一政治,地理,生物,歷史的期中考試試題及答案


這都靠平常
我猜
你應期中考結束了
畫個圈圈祝福你: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