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地理教學
⑴ 虛擬現實應用於教育的哪些領域
無論是哪個學科來哪個領域,只源要其知識能用可視化形式展現,尤其是現實生活中不能展示的,或者展示成本較高、效果不好的,它就適於用VR技術。爆炸、原子反應等瞬間,分子、原子結構,浩渺的太陽系、銀河系空間,都可以通過虛擬環境呈現。這么說吧,vr可以把我們平時看到的或是看不到的都能直觀的展示出來。這也許就是教育行業應用虛擬現實後的好處——帶給學習者沉浸式的直觀體驗。
目前來看VR教育的前景無疑是光明的,但是理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使用、用對、用好它,還需要長時間的思考和探索。當然這也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享受vr教育給我們帶來的沉浸式體驗,好好利用vr技術學習一些難懂的知識。
⑵ 虛擬現實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虛擬現實應用於教育是教育技術發展的一個飛躍。它營造了「自主學習」的環境,由傳統的「以教促學」的學習方式代之為學習者通過自身與信息環境的相互作用來得到知識、技能的新型學習方式。 它主要具體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科技研究 當前許多高校都在積極研究虛擬現實技術及其應用,並相繼建起了虛擬現實與系統模擬的研究室,將科研成果迅速轉化實用技術,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在分布式飛行模擬方面的應用;浙江大學在建築方面進行虛擬規劃、虛擬設計的應用;哈爾濱工業大學在人機交互方面的應用;清華大學對臨場感的研究等都頗具特色。有的研究室甚至已經具備獨立承接大型虛擬現實項目的實力。 虛擬學習環境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如建造人體模型、電腦太空旅行、化合物分子結構顯示等,在廣泛的科目領域提供無限的虛擬體驗,從而加速和鞏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親身去經歷、親身去感受比空洞抽象的說教更具說服力,主動地去交互與被動的灌輸,有本質的差別。 虛擬實驗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建立各種虛擬實驗室,如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等等,擁有傳統實驗室難以比擬的優勢: 1、節省成本通常我們由於設備、場地、經費等硬體的限制。許多實驗都無法進行。而利用虛擬現實系統,學生足不出戶便可以做各種實驗,獲得與真實實驗一樣的體會。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極大的節省了成本。 2、規避風險真實實驗或操作往往會帶來各種危險,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虛擬實驗,學生在虛擬實驗環境中,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種危險的實驗。例如:虛擬的飛機駕駛教學系統,可免除學員操作失誤而造成飛機墜毀的嚴重事故。 3、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徹底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大到宇宙天體,小至原子粒子,學生都可以進入這些物體的內部進行觀察。一些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觀察的變化過程,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呈現給學生觀察。例如,生物中的孟德爾遺傳定律,用果蠅做實驗往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虛擬技術在一堂課內就可以實現。 2虛擬實訓基地: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建立起來的虛擬實訓基地,其「設備」與「部件」多是虛擬的,可以根據隨時生成新的設備。教學內容可以不斷更新,使實踐訓練及時跟上技術的發展。同時,虛擬現實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學生能夠在虛擬的學習環境中扮演一個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環境中去,這非常有利於學生的技能訓練。包括軍事作戰技能、外科手術技能、教學技能、體育技能、汽車駕駛技能、果樹栽培技、電器維修技能等各種職業技能的訓練,由於虛擬的訓練系統無任何危險,學生可以不厭其煩地反復練習,直至掌握操作技能為止。例如:在虛擬的飛機駕駛訓練系統中,學員可以反復操作控制設備,學習在各種天氣情況下駕駛飛機起飛、降落,通過反復訓練,達到熟練掌握駕駛技術的目的。 3虛擬模擬校園: 教育部在一系列相關的文件中,多次涉及到了虛擬校園,闡明了虛擬校園的地位和作用。虛擬校園也是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培訓中最早的具體應用,它由淺至深有三個應用層面,分別適應學校不同程度的需求:簡單的虛擬我們的校園環境供遊客瀏覽 基於教學、教務、校園生活,功能相對完整的三維可視化虛擬校園 以學員為中心,加入一系列人性化的功能,以虛擬現實技術作為遠程教育基礎平台 虛擬遠程教育虛擬現實可為高校擴大招生後設置的分校和遠程教育教學點提供可移動的電子教學場所,通過互動式遠程教學的課程目錄和網站,由區域網工具作校園網站的鏈接,可對各個終端提供開放性的、遠距離的持續教育,還可為社會提供新技術和高等職業培訓的機會,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以及硬體設備價格的不斷降低,我們相信,虛擬現實技術以其自身強大的教學優勢和潛力,將會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青睞,最終在教育培訓領域廣泛應用並發揮其重要作用。
⑶ 什麼是虛擬現實技術,它在教學中的運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虛擬現實技術是伴隨多媒體技術發展起來的計算機新技術。虛擬現實技內術是利用三維圖形生容成技術、多感測交互技術以及高解析度顯示技術,生成三維逼真的虛擬環境,用戶需要通過特殊的交互設備才能進入虛擬環境中。這是一門嶄新的綜合性信息技術,它融合了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技術、感測器技術等多個信息技術分支。虛擬現實的主要特徵包括多感知性(Multi-Sensory)、浸沒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構想性(Imagination)等。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都知道,人類在教育過程中,是一個知識、技術傳承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一種經驗的傳承過程。我們教育者迫切地需要一種工具,可以為受教育者直觀地展示他們所要學習的經驗場景,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在這樣的場景下接受我們的經驗傳承,那樣應該是事半功倍的。另外,在傳授經驗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真實的工具,但我們的教育資源是有限的,如何得到更多的工具提供給受教育者,這也是我們教育者面臨的客觀難題。綜上所述,我們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諸多難題都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來解決。
⑷ 虛擬現實技術對教學改革有何影響
3月8日,作為本次大會地理教育專場活動的「面向未來的地理課程和地理課堂教學內」研討會舉行。會上,原容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地理室主任、易智時代VR夢想教室地理學科特聘專家李通作了題為《VR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的專題報告。
專家引路,校企聯合,形式創新,師生共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以虛擬現實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新技術將全面進入校園,為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新方式,為全面落實教學改革提供新動能,為基礎教育發展插上騰飛的新翅膀。
⑸ 虛擬現實實驗教學解決哪些重大科學問題
虛擬現實雖然是一種讓人著迷的體驗,但隨之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其中對於很版多人來說,暈動權症就是最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因此能夠找到有效方法解決暈動症問題,或許是VR設備普及道路上最需要首先攻克的問題。
3V平台解決暈動症問題(圖片來自cnbeta)
暈動症主要是因為視覺看到的動與內耳傳達的靜立相錯位所造成的,這樣會致使用戶產生惡心感,尤其是看到太過真實的畫面時,這種眩暈感會更加的明顯。為了解決暈動症問題,洛杉磯初創公司vMocion計劃利用梅奧診所的航空航天醫學和前庭研究實驗室研究的電前庭刺激(GVS)技術去解決這個問題。
電前庭刺激(GVS)技術通過利用電極來追蹤用戶內耳的感知運動。GVS技術不僅能有效預防惡心眩暈,還可以增強用戶的臨場感。它可增強沉浸感,同時還可以讓用戶真正感受到運動。
梅奧診所將GVS技術授權給vMocion公司使用,允許其應用在媒體及娛樂行業。同時該公司表示,他們利用GVS技術分別將四個電極放置在用戶的兩個耳朵內、前額及頸部背面,同時將模擬的2D和3D內容轉化成GVS刺激。所以內容開發商無需專門將這項技術整合至虛擬游戲和電影中。
⑹ 虛擬現實在教育中的應用有哪些
國際上虛擬現實的教育應用
首先,從國際上來看,科技公司盯上教育市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Google和蘋果都在努力往學校賣設備和軟體,Google推便宜的Chromebook筆記本,蘋果在賣硬體的同時曾經還想用iBooks取代教科書。不僅如此,去年,Google宣布了Expeditions
Pioneer項目,向老師們提供所需的全部設備,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帶領學生們展開各種各樣的冒險之旅,例如進入海底或外太空等;隨後又與加州頂尖公立學校合作,免費推廣虛擬現實的教室系統。
日本某地小學則與三星合作,利用Gear VR免費為學生提供禮儀教學,在日本國內引起虛擬現實教育的熱議。
當前,將電子游戲用於教育有很大的潛力。知名模擬和教學游戲,例如《模擬城市》和Math
Blaster已被應用於美國的小學教育。又比如,近期,微軟除了給教師配置的教育工具類應用外,同時,增加了一項新的玩具--沙盒游戲Minecraft的教育版本,希望讓學生們上課玩游戲。以MindcraftE為例,這款工具通過三維環境幫助學生們探索吉薩大金字塔,以及理解最基本的電子工程原理。
相對於以往的給教師的教育工具,對於微軟來說,用游戲來做教育是新的方法。在美國,人們對於能幫助學生學習的游戲的觀念正在改變,教育界也有不少人看好Minecraft給學生補充知識的能力,而微軟也想藉助這款游戲將訂閱服務Office
365 Edition做起來。
此外,美國zSpace公司也是一家為VR教育提供解決方案的典型公司。zSpace由一台單獨電腦和VR顯示器組成,並配備有觸控筆,幫助學生操縱虛擬3D物體,加強學習體驗。
在這場教育VR+的盛宴里,連「虛擬現實技術鼻祖」也摩拳擦掌。比如,全球第一款VR顯示設備的發明者Tom
Furness,近日啟動了事業新階段--VR教育。Furness目前正在藉助AR/VR應用交流社區VirtualWorld
Society建立VR內容創造者和金融支持聯盟,把大眾的客廳變成教室。通過Virtual World
Society訂閱用戶的支持,Furness希望建立基礎設施,以支持教育虛擬現實體驗。
那麼,我們用虛擬現實能帶來怎樣的感受呢?署名為「IT之家」的作者撰文寫到,「通過某些UGC(用戶製作內容)平台,我們可以初步看到,虛擬現實能帶來什麼樣的教育體驗。這些平台支持除游戲以外,其他能帶來沉浸感的體驗。在新平台上,內容製作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小鳥如何在自己的生態環境中生存(Bird
Simulator),以及管理一家餐廳有多麼復雜(Workat a Pizza Place)。數百家教學機構利用Second
Life向學生提供機會,在虛擬環境中參觀大學、訪問名勝古跡。」
有部分國外院校開始使用VR技術。比如,國外一些高校利用VR技術吸引生源,推廣校園文化。位於美國喬治亞州的Savannah藝術設計院校成為第一個大規模使用VR技術的高校,錄制好校園介紹並寄給已被錄取但尚未入學的學生。
此外,位於加州聖何塞的科格斯韋爾大學(TheCogswell
College)已經正式開辦VR和AR專業,該學校也成為全球首家創辦VR和AR行業人才認證的高校。
高校的一些課程也加入虛擬現實技術。據近期的新聞報道,一群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可以應用在教育領域的虛擬現實技術,通過3D立體的方式展示地形圖沙盤。而這種基於「增大化現實」技術的沙盤甚至還可以讓參觀者用雙手來移動山丘。
據悉,這套增強現實沙盤的想法來自於想要給本科生進行時間學習科學的目的,然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就開發出了這種基於「增大化現實」技術的沙盤,隨後洛杉磯分校負責建立模型和教育示範實驗室,將這項技術轉化為了成品。而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塑造景觀,團隊希望可以利用這種沙盤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地形地貌,而不用親自到戶外去。
國內虛擬現實的教育應用
目前,我國形成了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學等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高科技公司聯合研究開發製作,產學研密切結合的發展局面。
從國內的企業來看,目前國內提出把VR技術應用在教育領域的公司包括:新東方、網路、安妮股份、廈門創壹軟體等。其中,新東方和樂視在2015年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雙方將在英語課堂實現VR教學;安妮股份也啟動了虛擬現實項目,以虛擬現實技術開發兒童教育產品;網路則計劃2017年在貧困山區的學校構建一些VR教室。
同時,許多高校都在積極研究虛擬現實技術及其應用,並相繼建起了虛擬現實與系統模擬的研究室,將科研成果迅速轉化實用技術,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分布式飛行模擬方面的應用;浙江大學在建築方面進行虛擬規劃、虛擬設計的應用;清華大學對臨場感的研究等都頗具特色;哈爾濱工業大學在人機交互方面的應用。
從虛擬現實的體驗來看,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建立各種虛擬實驗室,如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等等,擁有傳統實驗室難以比擬的優勢。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建立起來的虛擬實訓基地,其「設備」與「部件」多是虛擬的,可以根據隨時生成新的設備。教學內容可以不斷更新,使實踐訓練及時跟上技術的發展。同時,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如建造人體模型、電腦太空旅行、化合物分子結構顯示等,在廣泛的科目領域提供無限的虛擬體驗,從而加速和鞏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虛擬現實的沉浸性和交互性,非常有利於學生的技能訓練。包括軍事作戰技能、外科手術技能、教學技能、體育技能、汽車駕駛技能、果樹栽培技能、電器維修技能等各種職業技能的訓練。
據媒體綜合報道,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等學府已在校內建立了虛擬現實技術實驗室,主要從事VR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清華大學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還增加了虛擬現實相關的內容。清華大學利用虛擬儀器構建了汽車發動機檢測系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虛擬現實應用工程研究中心就主要從事這項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和醫學上的應用,先後開發了北京胡同虛擬現實游覽交互系統、秦兵馬俑陣列運動模擬、虛擬內窺鏡等程序;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工程檢測實驗室將其虛擬實驗室成果在網上公開展示,供遠程教育使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州暨南大學等一批高校也開發了一批新的虛擬儀器系統用於教學和科研。由上可知,虛擬現實技術雖然在國內外的教育教學中有所應用,但在我國教育中的使用僅局限於高校的研究性和探索性教學當中,而對廣大普通大、中、小學生的普及則遠遠不夠。
⑺ 虛擬現實在教育中的應用在哪些地方開展了
國際上虛擬現實的教育應用
首先,從國際上來看,科技公司盯上教育市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Google和蘋果都在努力往學校賣設備和軟體,Google推便宜的Chromebook筆記本,蘋果在賣硬體的同時曾經還想用iBooks取代教科書。不僅如此,去年,Google宣布了Expeditions
Pioneer項目,向老師們提供所需的全部設備,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帶領學生們展開各種各樣的冒險之旅,例如進入海底或外太空等;隨後又與加州頂尖公立學校合作,免費推廣虛擬現實的教室系統。
日本某地小學則與三星合作,利用Gear VR免費為學生提供禮儀教學,在日本國內引起虛擬現實教育的熱議。
當前,將電子游戲用於教育有很大的潛力。知名模擬和教學游戲,例如《模擬城市》和Math
Blaster已被應用於美國的小學教育。又比如,近期,微軟除了給教師配置的教育工具類應用外,同時,增加了一項新的玩具--沙盒游戲Minecraft的教育版本,希望讓學生們上課玩游戲。以MindcraftE為例,這款工具通過三維環境幫助學生們探索吉薩大金字塔,以及理解最基本的電子工程原理。
相對於以往的給教師的教育工具,對於微軟來說,用游戲來做教育是新的方法。在美國,人們對於能幫助學生學習的游戲的觀念正在改變,教育界也有不少人看好Minecraft給學生補充知識的能力,而微軟也想藉助這款游戲將訂閱服務Office
365 Edition做起來。
此外,美國zSpace公司也是一家為VR教育提供解決方案的典型公司。zSpace由一台單獨電腦和VR顯示器組成,並配備有觸控筆,幫助學生操縱虛擬3D物體,加強學習體驗。
在這場教育VR+的盛宴里,連「虛擬現實技術鼻祖」也摩拳擦掌。比如,全球第一款VR顯示設備的發明者Tom
Furness,近日啟動了事業新階段--VR教育。Furness目前正在藉助AR/VR應用交流社區VirtualWorld
Society建立VR內容創造者和金融支持聯盟,把大眾的客廳變成教室。通過Virtual World
Society訂閱用戶的支持,Furness希望建立基礎設施,以支持教育虛擬現實體驗。
那麼,我們用虛擬現實能帶來怎樣的感受呢?署名為「IT之家」的作者撰文寫到,「通過某些UGC(用戶製作內容)平台,我們可以初步看到,虛擬現實能帶來什麼樣的教育體驗。這些平台支持除游戲以外,其他能帶來沉浸感的體驗。在新平台上,內容製作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小鳥如何在自己的生態環境中生存(Bird
Simulator),以及管理一家餐廳有多麼復雜(Workat a Pizza Place)。數百家教學機構利用Second
Life向學生提供機會,在虛擬環境中參觀大學、訪問名勝古跡。」
有部分國外院校開始使用VR技術。比如,國外一些高校利用VR技術吸引生源,推廣校園文化。位於美國喬治亞州的Savannah藝術設計院校成為第一個大規模使用VR技術的高校,錄制好校園介紹並寄給已被錄取但尚未入學的學生。
此外,位於加州聖何塞的科格斯韋爾大學(TheCogswell
College)已經正式開辦VR和AR專業,該學校也成為全球首家創辦VR和AR行業人才認證的高校。
高校的一些課程也加入虛擬現實技術。據近期的新聞報道,一群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可以應用在教育領域的虛擬現實技術,通過3D立體的方式展示地形圖沙盤。而這種基於「增大化現實」技術的沙盤甚至還可以讓參觀者用雙手來移動山丘。
據悉,這套增強現實沙盤的想法來自於想要給本科生進行時間學習科學的目的,然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就開發出了這種基於「增大化現實」技術的沙盤,隨後洛杉磯分校負責建立模型和教育示範實驗室,將這項技術轉化為了成品。而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塑造景觀,團隊希望可以利用這種沙盤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地形地貌,而不用親自到戶外去。
國內虛擬現實的教育應用
目前,我國形成了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學等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高科技公司聯合研究開發製作,產學研密切結合的發展局面。
從國內的企業來看,目前國內提出把VR技術應用在教育領域的公司包括:新東方、網路、安妮股份、廈門創壹軟體等。其中,新東方和樂視在2015年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雙方將在英語課堂實現VR教學;安妮股份也啟動了虛擬現實項目,以虛擬現實技術開發兒童教育產品;網路則計劃2017年在貧困山區的學校構建一些VR教室。
同時,許多高校都在積極研究虛擬現實技術及其應用,並相繼建起了虛擬現實與系統模擬的研究室,將科研成果迅速轉化實用技術,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分布式飛行模擬方面的應用;浙江大學在建築方面進行虛擬規劃、虛擬設計的應用;清華大學對臨場感的研究等都頗具特色;哈爾濱工業大學在人機交互方面的應用。
從虛擬現實的體驗來看,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建立各種虛擬實驗室,如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等等,擁有傳統實驗室難以比擬的優勢。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建立起來的虛擬實訓基地,其「設備」與「部件」多是虛擬的,可以根據隨時生成新的設備。教學內容可以不斷更新,使實踐訓練及時跟上技術的發展。同時,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如建造人體模型、電腦太空旅行、化合物分子結構顯示等,在廣泛的科目領域提供無限的虛擬體驗,從而加速和鞏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虛擬現實的沉浸性和交互性,非常有利於學生的技能訓練。包括軍事作戰技能、外科手術技能、教學技能、體育技能、汽車駕駛技能、果樹栽培技能、電器維修技能等各種職業技能的訓練。
據媒體綜合報道,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等學府已在校內建立了虛擬現實技術實驗室,主要從事VR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清華大學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還增加了虛擬現實相關的內容。清華大學利用虛擬儀器構建了汽車發動機檢測系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虛擬現實應用工程研究中心就主要從事這項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和醫學上的應用,先後開發了北京胡同虛擬現實游覽交互系統、秦兵馬俑陣列運動模擬、虛擬內窺鏡等程序;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工程檢測實驗室將其虛擬實驗室成果在網上公開展示,供遠程教育使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州暨南大學等一批高校也開發了一批新的虛擬儀器系統用於教學和科研。由上可知,虛擬現實技術雖然在國內外的教育教學中有所應用,但在我國教育中的使用僅局限於高校的研究性和探索性教學當中,而對廣大普通大、中、小學生的普及則遠遠不夠。
未來展望
高盛曾作出預測,截至2025年,VR教育產值有望達到7億美元。並將覆蓋K-12和教學軟體領域。虛擬現實(VR)技術正在向商品化邁進,圍繞VR
眼鏡、增強現實(AR)設備的商業潛能。專家認為,VR技術很快能讓化學家們進入微觀世界,浸沒在分子世界裡。如此一來,從中學教學到葯物設計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進入VR眼鏡時代,化學家不用再在電腦上對著二維屏幕設想三維結構。虛擬現實設備,如Oculus Rift和HTC
Vive的眼鏡,能通過立體顯示和頭部跟蹤技術,帶來直觀的全景畫面:由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分子隨著人們頭部轉動,自然地進入視野。在增強現實中能生成半浸沒式環境,將計算機圖像重疊顯示在用戶未被擋住的視域。
據技術咨詢公司CCS Insight預測,虛擬現實眼鏡只是剛開始銷售,預計到2016年底達到近10億美元。這是第一代眼鏡,售價並不便宜:Oculus
Rift是599美元,HTC
Vive要799美元。按預測的勢頭,到2020年VR眼鏡和AR設備的出貨量將達到9600萬套。研究人員認為,這是輪到VR眼鏡出場的時代。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理論與計算生物物理學集團高級研究程序員約翰·E.斯通的團隊正在開發分子可視化程序,他預測這波即將來到消費市場的VR眼鏡浪潮是個轉折點,就像第一批大量生產的汽車。
今後,化學家們在某個報告會上戴著VR眼鏡查看分子結構,這一場景不難想像。斯通說:「將要發生的是,我們從最初只用它來看東西,發展到用它來完成特定任務。」
對於今後虛擬現實的教育領域的應用,比爾·蓋茨在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稱,「VR視頻所帶來的沉浸感能夠讓那裡的民眾更好地觀看並感知視頻內容」。而這些「處於萌芽階段的內容」讓他發現,VR很適合教育領域。「學校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和動力,」蓋茨稱:「如果我們可以藉助(VR)實現引人入勝,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
蓋茨認為,VR將在教學設計和內容研發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VR可以讓教學更具吸引力,」他說:「虛擬現實可以增強帶入感,VR將在很多領域扮演重要角色,並且能抓住很多人的眼球。」
盡管蓋茨對VR的未來很樂觀,但他也指出,並非所有的科目都適合轉化成VR內容。蓋茨表示,數學和科學課程的「教學法」不會因為人們把它放在一個虛擬現實框架中而發生改變。如果教學內容的動畫元素過多,或者畫質太過鮮艷,很可能會喧賓奪主,影響教學效果。
蓋茨相信,像谷歌Cardboard這樣的「低端」VR產品在普及方面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因為人們「無需漫長的等待就能夠接觸和感受VR,」但他也強調,「像學校這樣的很多場所都需要共享的高端設備。」
⑻ 虛擬現實技術,用於教學是怎麼一回事
虛擬現實技術是利用三維圖形生成技術、多感測交互技術以及高分辨專率顯示技術,生成三維逼屬真的虛擬環境,用戶需要通過特殊的交互設備才能進入虛擬環境中。人類在教育過程中,是一個知識、技術傳承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一種經驗的傳承過程。教育者需要一種工具,可以為受教育者直觀地展示他們所要學習的經驗場景,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在這樣的場景下接受我們的經驗傳承,那樣應該是事半功倍的。87870上有很多關於虛擬現實技術用於教學的案例,回復辛苦,忘採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