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最明早地理學

最明早地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2-12 03:36:08

Ⅰ 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是

最早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經》

《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1)最明早地理學擴展閱讀:

《山海經》雖然不是純粹的地理書,但其地理學內涵是第一性的,它從各個方向有秩序、有條理地記敘各地的地理特徵,包括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首先,《山海經》有自然地理記述。這包括記載了許許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杻陽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據山的地貌而定的,這些山也體現了山系的走勢。

以及極其豐富的水文記載,河流大都記明了源頭和注入之處,河流的發源地可以在某一山麓,而它的注入處卻遠離此山,記述者對於水文的記載時也注意到河流幹流的全貌,河流的經由雖不見記載。

但是若乾乾流如黃河、渭水可以從許多支流流入其幹道的情況了解到它們的大致流經區域。《山海經》記載了伏流河和季節河。「潛行於下」的河即伏流河。

Ⅱ 最著名的地理學家是誰他的簡介

中國應該是李四光吧
簡介: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湖北省黃岡縣回龍山香爐灣人,蒙古族。首創地質力學。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之後李四光的著名事跡也被翻拍為電影。
中文名: 李四光
國籍: 中國
民族: 蒙古族
出生地: 湖北省黃岡縣回龍山香爐灣
出生日期: 1889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 1971年4月29日
職業: 學者,科學家,地質學家
畢業院校: 英國伯明翰大學
主要成就:
為中國甩掉「貧油」帽子
為中國原子彈作出了突出貢獻
創立地質力學理論
為中國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貢獻
代表作品: 《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地質力學概論》
原名: 李仲揆
字: 仲拱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李四光
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的一個貧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長春地質學院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因其在日本受了帶有漢民族主義的反滿革命思想的影響,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孫中山贊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還送給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後,他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台後,革命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途中,為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還特地取道莫斯科。 1920年 李四光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後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他先後數次赴
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 1928年7月 國民政府決定組建國立武漢大學,國民政府大學院(教育部)院長蔡元培任命李四光為武漢大學建設籌備委員會委員長,並選定了武漢大學的新校址(武漢大學內還有李四光選址的雕像)。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消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准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凌叔華.陳源夫婦)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李夫人許淑彬接到李四光來信,說他已到了瑞士與德國交界的巴塞爾。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奮戰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第一線,為中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51年8月中國長春地質專科學校、山東大學地質礦產學系、東北工學院地質學系和物理學系合並為東北地質學院(後名長春地質學院,現為吉林大學地學部),李四光擔任首任院長。1952年李四光再次應邀回到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工作。 1958年李四光經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民族民主主義者成為共產主義戰士。60年代以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李四光早年為悼念一個好學生曾寫過此詩,亦為其畢生從事地質科學研究的光輝寫照。 崎嶇五嶺路,嗟君從我游。 峰巒隱復見,環繞湘水頭。 風雲忽變色,瘴癘蒙金甌。 山兮復何在,石跡耿千秋。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中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毛澤東、周恩來在認真聽取了匯報後,支持了他的觀點,並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這樣,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Ⅲ 明末清初的,地理學家。都有誰。

明末地理學家________有「五嶽歸來不看山,________歸來不看岳」之說,其中的五嶽是指專:泰山、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徐霞客 黃山 嵩山 衡山 華山 恆山

Ⅳ 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山海經》。《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

山海經第一山是《山海經》記載的第一座山,招搖山是《山海經》記載的第一座山。1983年12月,我國第一次全國性山海經學術研討會「中國《山海經》學術討論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在研討會上發表學術研究成果《試論招搖山的地理位置》,論證山海經第一山招搖山是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的貓兒山。

(4)最明早地理學擴展閱讀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

除了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葯、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

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旅遊、地理知識方面的網路全書。

兩大部分中,《山經》5篇是為一組,以四方山川為綱,記述內容包括古史、草木、鳥獸、神話、宗教等。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節,前一節和後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系表現的非常清楚。

Ⅳ 世界上較著名的地理學家有哪些

瓦格納
哥倫布
達·伽馬
麥哲倫
哥白尼
迪亞士
僧一行
王凡
黃凱
徐霞客
顧祖禹
張相文
胡兆量
王恢
吳尚時
侯仁之
趙其國
國際著名旅美地理學家謝覺民
林超先生是國內著名的地理學家,珠穆朗瑪峰的正名,就是他的功勞。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國古都學會會長、陝西師范大學教授朱士光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教授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
任美鍔,著名地理學家和海洋學家
著名地理學家吳傳鈞院士 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和人文地理事業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原副主席、中國地理學會名譽理事長
明代著名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
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約公元90-168)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周振鶴教授、滿志敏教授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李長傅先生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鄒逸麟教授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教授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諮詢委員,浙江大學終身教授陳橋驛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王育民先生
沙學浚,著名地理學家
李旭旦教授(1911-1985)是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和地理教育家
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教授
著名人文地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王恩涌老先生
蔣君章畢生從事教育、新聞工作,是著名的地理學家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鄒逸麟
著名地理學家劉胤漢先生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黃盛璋
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羅洪先

Ⅵ 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是誰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南直隸江陰(內今江蘇江陰市)人。偉大的地理學家容和旅行家和探險家。崇禎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贛入湘,從攸縣進入今衡東縣境,歷時55天,先後游歷了今衡陽市所轄的衡東、衡山、南嶽、衡陽、衡南、常寧、祁東、耒陽各縣(市)區,三進衡州府,飽覽了衡州境內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觀,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勝、風土人情的15000餘字的衡游日記。他對石鼓山和石鼓書院的詳盡記述,為後人修復石鼓書院提供了一筆珍貴的史料。

Ⅶ 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

徐霞客
《徐霞客游記》

Ⅷ 世界上較著名的地理學家有哪些

徐霞客
顧祖禹
張相文
胡兆量
王恢
吳尚時
侯仁之
趙其國
國際著名旅美地理學家謝覺民
林超先生是國內著名的地理學家,珠穆朗瑪峰的正名,就是他的功勞。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國古都學會會長、陝西師范大學教授朱士光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教授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
任美鍔,著名地理學家和海洋學家
著名地理學家吳傳鈞院士 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和人文地理事業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原副主席、中國地理學會名譽理事長
明代著名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
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約公元90-168)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周振鶴教授、滿志敏教授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李長傅先生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鄒逸麟教授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教授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諮詢委員,浙江大學終身教授陳橋驛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王育民先生
沙學浚,著名地理學家
李旭旦教授(1911-1985)是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和地理教育家
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教授
著名人文地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王恩涌老先生
蔣君章畢生從事教育、新聞工作,是著名的地理學家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鄒逸麟
著名地理學家劉胤漢先生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黃盛璋
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羅洪先

Ⅸ 地理學巨著是誰寫的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別號。明朝末期地理學家、探險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游記》是他一生最傑出的作品,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在徐霞客對地理學的一系列貢獻中,最突出的是他對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世界上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系統考察的地理學家。

徐霞客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富庶的家庭。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願為官,也不願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觀。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游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

1637年正月的一天,徐霞客來到湖南茶陵以西的一個小鎮。在客店吃飯時,他向店主打聽道:「老哥,不知去麻葉洞怎麼個走法?」店主一聽「麻葉洞」三個字,臉色頓時大變,驚慌地回答說:「快不要提麻葉洞,裡面的妖精年年作怪,有兩個書生不聽勸,進去就再沒出來!」

徐霞客聽店主這么一說,游興反而大增。天亮後他立即按照事先打聽好的路線直奔麻葉洞而去。到得洞口,四下一看,只見奇峰高聳,怪石嶙峋,那麻葉洞在松柏掩映之下,隱約可見,險象環生。徐霞客不慌不忙,徐徐點燃手中的火把,便從黑洞里鑽了進去。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洞內冷氣襲人,陰森可怖,不時有水珠滴在頸上,令人毛骨悚然。也不知七拐八彎走了多少時間,只見側面突然有一絲亮光,徐霞客忙繞了過去,隨即被眼前的奇景驚得目瞪口呆:頭頂的巨石上,齊刷刷裂開一絲狹縫,陽光從縫隙中射入,把洞中的景象映得宛如仙境一般。朦朧中,但見根根石柱從洞頂垂下,棵棵石筍從地上生出,千姿百態,變化萬千,令人目不暇接。徐霞客心中明白,這是流水侵蝕岩石,溶化在水中的石膏(碳酸鈣)逐漸凝結而形成的。像這樣奇特的景觀,他還是第一次見到,不覺暗自慶幸,虧得沒聽店主的話,否則豈不遺恨終身?

後來,在西南地區,徐霞客又多次仔細考察過石灰岩地貌,曾先後探訪過101個岩洞。在他的筆記里,詳盡地記述了溶蝕對這里地貌所起的不可抗拒的巨大作用。溶蝕,不僅能造成孤立突兀的奇峰和圓形的窪地,還能形成狀如門洞的「天橋」以及岩洞中奇妙絕倫的石鍾乳、石筍。對石灰岩地貌做如此廣泛深入的考察和詳細記錄,徐霞客是世界第一人,比歐洲最早描述和考察石灰岩地貌的愛士培爾早100多年;而比歐洲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系統分類的羅曼更是早了200多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徐霞客是世界上研究石灰岩地形地貌的偉大先驅者。

徐霞客一生行程數萬里,把汗水撒在了大半個中國的土地上。他的心血,凝成一部不朽的巨著——《徐霞客游記》。這部游記,是徐霞客30餘年旅行考察的真實記錄,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被稱為「古今游記第一」。英國科學史專家李約瑟也贊嘆說:「他的游記讀來並不像是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部20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

Ⅹ 5)明朝末期著名的地理學著作是

《徐抄霞客游記》是明襲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明末徐弘祖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1]。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記》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

《徐霞客游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