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從地理學的角度

從地理學的角度

發布時間: 2021-02-12 03:17:53

❶ 什麼叫地理角度

描述事物從地理角度說,這里的地理角度是從地理學的方式分析、解釋、描述。

包括:
1、自然地理方面:經緯度,地形(什麼地形、海拔、地勢之類。)

2、氣候(什麼氣候、緯度帶、氣壓帶、風帶、降水、氣溫,氣溫要分三點:最高溫、最低溫和平均溫),資源,水文,土壤,農作物類型、種類等。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1)從地理學的角度擴展閱讀:

地理是一門關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與他所處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學科。一般來講,地理所涉及的范圍包括人類生活的各種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

自然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由此就產生了地理的各個分支,例如氣候現象、水文現象以及水環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態現象,土壤的分布以及類型等等很多現象。因此學者把這樣的學科叫做自然地理。

除了自然地理,人類具有社會性所以還包括各種人類社會現象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例如農業的分布、工業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現象,稱之為人文地理(包括經濟地理)。人文地理有一個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實現人類的各種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也就是可持續發展。

❷ 從地理學的角度分析四川地理

四川位於亞熱帶范圍,因不同的地貌和不同的季風環流的交替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氣候類型:東部盆地屬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川西高原屬高原氣候,海拔3000-4000米是寒溫帶,海拔4000-5000米是亞寒帶,海拔5000以上是永久冰雪帶。川西南山地有完整的垂直氣候分帶,從南向北是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然後與高原氣候相接合。 四川屬於季風氣候區,冬季在大陸乾冷氣團的控制下,空氣乾燥,降水稀少。在夏季暖濕的海洋氣候來臨時,有大量降水。盆地東部雨季為4-10月;盆地西部雨季為5-9月;攀西中北部地區雨季為5-10月。四川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1000毫米左右。四川的降水量區域差異很大,其規律是由東向西減少,盆地多於高原,盆東多於盆中。全川形成3個顯著和多雨中心區:盆地東部、盆地西部以及攀西中北部地區。 東部盆地年平均氣溫14℃-19℃,比同緯度地區高1℃。一月平均氣溫3-8℃,盆周略高;四月平均氣溫15℃-19℃;七月平均氣溫25℃-29℃,是全年最熱月份;十月平均氣溫15℃-19℃,接近該區年平均氣溫。四季分明:春季候溫10℃-21.9℃,長約3個月;夏季候溫大於22℃,長3個多月;秋季候溫10℃-21.9℃,長2.5個月;冬季候溫小於10℃,長3.5個月。四川的地勢,大致沿東經130°子午線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東邊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地勢低陷,丘陵山壑散布其間;西邊則是高原、山脈的世界,地勢高亢,天高雲淡,崇峰深峽,層層疊疊,雪山、冰川、高原、沼澤、草原…… 多種多樣的地勢,在這里應有盡有,呈現出"西高東低"的地勢大觀。這樣的地勢地貌條件,造就了四川類型各異的自然環境,使四川開展旅遊的空間環境十分優越。
四川西部被稱為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邊緣部分,海拔4000へ4900米,由北向南傾斜,大體上分為兩部分:川西北高原與川西南山地。漫長的地質演變,凝練出九寨溝、黃龍、海螺溝等舉世無雙的自然美景;社會歷史滄桑,造就了神秘古樸的藏、羌、彝風情。東部為四川盆地,面積達16.2萬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國四大盆地中最富饒多姿的一個。其輪廓像菱形,因為地表面沉積層以紫紅色的砂岩、頁岩為主,通常也稱為"紅色盆地"。盆地西部,是"沃野千里,土壤膏腴"的成都平原,習慣上亦稱"川西平原",俗稱"川西壩子",面積達6000平方公里,是我國西南最大的平原。平原地勢平緩,河渠縱橫,土地肥沃,利於發展自流灌溉,墾殖歷史悠久,素有"天府"之稱,是中國重要的糧油基地和源遠流長的古文化區。盆地外圍,北靠大巴山、米倉山,西接邛崍山、龍門山,南有大婁山、大涼山,東緣巫山。盆周山地猶如一個巨大的懷抱,寬闊而溫柔地環抱盆地,境內的河流大都從這些山地中流出匯入長江。因為大巴山、巫山、大婁山界內屬古代巴國地域,以山地、丘陵為主;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古蜀國地域,四川的主要河流大都從這里經過流入長江,故歷史上習慣於把四川的山水簡稱"巴山蜀水"。

地理知識從哪些角度分類

主要是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兩大類,其中自然地理中又有生物地理學
生物地理學是專研究生屬物在空間和時間上分布的科學.主要研究生物群及其組成成分在地球表層的分布特點和規律,以及形成、演變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其分支學科主要有植物地理學和動物地理學.此外,尚包括歷史生物地理學:研究生物區系的起源、分類、擴展和滅絕;生態生物地理學:根據有機體與物理環境和生物環境的相互關系,來闡明生物分布的現狀;古生態學:是上述兩個分支學科的中間過渡;栽培生物地理學:研究栽培植物及馴養動物的起源、演化、分布及其與人類文化發展的關系;理論生物地理學:研究生物群起源、分布、演變、發展的基本理論.
再有詳細一些的就是經濟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現代地理學,城市地理學,計量地理學

❹ 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從地理學的角度看,是指玉門關以西 A.雨季來的遲 B.年降

D 春風——指的是東亞季風氣候區內的夏季東南風。隨著春季的到來冬季風西北季風版轉為夏季風東南季權風,夏季東南季風由海洋鄉內陸推進,但是其影響深度只能到達我國中部偏西位置,我國西北部由於深居內陸,夏季東南季風很難影響到,最遠推進到我國西北部玉門關以東一線。故有此句。 這句話的解釋:春風不度玉門關——東南季風過不了玉門關

❺ 從地理學和地質學的角度體會地形的概念

地理學是一個廣泛的學科,其中包括地質學,氣象學等,研究范圍廣專泛,人文自然都有,農業地理屬,水文,風向,氣候,地形等等很多很多。
而地質學則研究地質方面的問題,地形地貌啦,岩石啦,和石油鑽探有那麼一點關系。
說白了地質學是研究地殼及地殼以下的東西,而地理學研究所有你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所有東西。
中國研究地理學最好的大學嘛~個人認為南京大學肯定的,南大地理系我去過,那裡的學術氛圍,很嚮往啊~而且其本上南大有一批建國以來很有權威性的學者,師資力量絕對沒問題的。

❻ 怎樣培養學生從地理的角度思考問題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內容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區域性、綜合性、基礎性、廣泛性、實用性的特點,這些特點為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本人在借鑒他人經驗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突出以下觀點: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前提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任何壓抑和干擾都會使思維受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體會心靈自由的有效途徑,良好的師生關
系就意外著教師願意傾聽學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熟悉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更好的貫徹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師生關
系,就意外著學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與幫助,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積極參與教學,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成為可能。

二、創設積極地教學情境,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

1.運用漫畫、精美照片,形象生動。地理學科的有些內容單純用語言是難以表達清楚的,運用地理漫畫形象生動,增添可讀性和親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問
題,通過地理漫畫的形式來表現,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與興趣,使其在討論中獲取地理知識。通過他倆的對話所營造出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激發學生參
與討論的慾望。在討論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兩個卡通人物:玲玲與貝貝,他倆經常討論一
些有趣的地理問題,比如觀測北極星、東西半球的判定等。通過他倆的誇張表現來展現其學習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然而越是這樣的內容,越有助於學生
思維能力的培養。地理課本中精選了許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徵,幫助學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進行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可缺少的手
段。比如「荷蘭的風車」、「熱帶荒漠景觀」、「萊茵河」等,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2.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按照人本主義理論,學習內容應該是學習者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和經驗。而這種價值和意義的重要體現就是學以致用。因此,
地理學習的主要目的並非保持和再現知識,而是使學生能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即實現地理學習成果的遷移,作為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關注身邊發生的各種事情,他
們中的許多現象都可以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去進行分析闡述,為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提供豐富的素材。

例如,在學習氣溫的測量時,教材提出「有時候,我們的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中的最高氣溫或最低氣溫會有明顯的差別。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在學習主要降水類型時,讓學生結合降水的形成條件,說一說夏天從冰箱中拿出冷飲後,會在容器表面形成大量的水珠的原因等等,真是舉不勝舉,信手拈來。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關注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有意識利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思考,並提出相關的治理措施,不僅學有所用,讓學習變的快樂而有價值,同時也激發了思維的興趣,鍛煉了思維能力。

❼ 從地理學的角度解釋中國地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並且向海洋傾斜。中國地勢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線以東至海岸線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幾百萬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歷史上此一重大地殼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貌。從空中俯瞰中國大地,地勢就像階梯一樣,自西向東,逐漸下降。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撞擊,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構成了中國地形的第一階梯。中國高原上的喜瑪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高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階梯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跨過第二階梯東緣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東直達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階梯,此階梯地勢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著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邊緣鑲嵌著低山和丘陵。再向東為中國大陸架淺海區,也就是第四級階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❽ 從地理學的角度分析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白居復易的「人間四月芳菲制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氣候與平原氣候的差異。
山地垂直氣候與詩歌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形象地反映了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在山區物候的垂直差異.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廬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 100~1 200米間,它比"人間"(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氣溫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開放的時間要落後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遲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