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金星
Ⅰ 金星上有沒有生物黃赤交角是怎麼回事,能給一個演示圖嗎
金星上沒有生物 . 黃赤交角是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與赤道面(天赤面)的交角
地球的自轉軸與其公轉的軌道面成66°34′的傾斜。這個角度同人們拿鉛筆書寫時筆桿與桌面的傾斜相仿。人們有時形象地比喻為地球「斜著身體」繞太陽公轉。
地球的自轉同它公轉之間的這種關系,天文學和地理學上通常用它的餘角(23°26′),即赤道面與軌道面的交角來表示;而在地心天球上,則表現為黃道與天赤道的交角,並被稱為黃赤交角,又稱"黃赤大距"。黃道與天赤道的兩個交點,叫白羊宮(白羊座)第一點和天秤宮(天秤座)第一點,在北半球分別稱為春分點和秋分點,合稱二分點。黃道上距天赤道最遠的兩點,叫巨蟹宮(巨蟹座)第一點和摩羯宮(摩羯座)第一點,即北半球的夏至點和冬至點,合稱二至點。二至點距天赤道23°26′,稱黃赤大距,是黃角交角在地心天球上的表現。
黃赤交角在天球上也表現為南北天極對於南北黃極的偏離。天軸垂直於赤道面,黃軸垂直於黃道面,既然黃赤交角是23°26′,那麼,天極對於黃極的偏離,必然也是23°26′(圖1)。
黃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義。前已述及,黃赤交角是地軸進動的成因之一;它還是視太陽日長度周年變化的主要原因。下節還將要說明,黃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變化和五帶區分的根本原因。
地球的自轉同它公轉之間的這種關系,天文學和地理學上通常用它的餘角(23°26′),即赤道面與軌道面的交角來表示;而在地心天球上,則表現為黃道與天赤道的交角,並被稱為黃赤交角。
1.地球自轉產生的赤道面與地球公轉產生的黃道面之間的夾角為黃赤交角。由於地球公轉時斜著身子,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66°34′)基本不變,地軸的空間指向(指向北極星附近)基本不變,故黃赤交角(目前23°26′)也基本不變。
(1)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到達的最北界線是23°26′N,即北回歸線;最南界線到23°26′S,即南回歸線,也就是太陽直射點在 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動。因此地表獲得熱量隨時間和空間發生變化。這樣的變化用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時間和空間變化來。假設黃赤交角變大,那麼太陽的直射點的位置也會相應變動,直射點會超過現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同樣極線(66°34′)也會向赤道靠近,因此地表獲得熱量隨時間和空間發生變化。從而使溫帶范圍縮小。既然極地范圍的擴大,那麼極晝極夜的范圍也會相應增大。
2.在地球上某個特定地點,根據太陽的具體位置所確定的時刻,稱為「地方時」。不同經度的地方時是不一樣的。
而區時是以每15°經度間隔劃分為一個時區,以每個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為本時區的區時比如北京與天津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很近,但地方時是不一樣的,北京的時間要比天津的晚。但為了方便兩地都會統一採用東八時區的區時即我們所說的北京時間。
3.地球上每15°經度范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的「中央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線,在每條中央經線東西兩側各 7.5°范圍內的所有地點,一律使用該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准時刻。「區時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為時區的劃分使每個時區之間只相差一小時,所以時區差就等於時差了。
4.算出中央經線的作用很多,就拿時間來說,算出中央經線就可以推算出所在時區。
黃赤交角並不是一直不變的,它一直有著微小的變化,但由於變化太小了,所以人們一般對其忽略不計。
Ⅱ 地理學中,衛星,恆星,行星它們有怎樣的區別
恆星是指宇宙中靠核聚變產生的能量而自身能發熱發光的星體.過去天文學家以為恆星的位置是永恆不變的,以此為名.但事實上,恆星也會按照一定的軌跡,圍繞著其所屬的星系的中心而旋轉.恆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成員.
行星是自身不發光的,環繞著恆星的天體.
一般來說行星需要具有一定的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以至於它的形狀大約是圓球狀,質量不夠的被成為小行星.行星的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行走一般.
衛星是環繞一顆天體按一定的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物體.其包括人造衛星和與此相對的天然衛星.
恆星
在太空裏,自己懂得發亮光的,稱為恆星.由於自身的重力過大的關系,恆星中心所感受到的壓力,大到足以發生核聚變( Nuclear fusion ),這時輕的元素( 如 氫,Hydrogen )會聚合變成較重的元素( 如氦,Helium ),藉以產生能量,對抗重力,一部份能量轉變成為可見光,向四面八方射出來,這就是恆星.最近我們的恆星便是太陽了,她是一顆發出紅黃色亮光的小恆星,已經48億歲了!再過大約50億年,她的能源便會消耗完畢,結束她的一生.
行星
圍繞恆星公轉的稱為行星,地球便是圍繞太陽公轉的九個大行星的其中一員.行星沒有甚麼特別,她們只是陪伴?恆星的一些「碎石」而已.就九大行星而言,比較接近太陽的( 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稱為「類地行星」,她們主要由固體如岩石、金屬等形成.較遠的行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主要由氣體所組成,稱為「類木行星」.最遠的冥王星是由冰塊所組成,科學家認為冥王星可能本來是太陽系外圍,形成彗星的眾多冰塊的一員,由於受到太陽引力的影響,才跌進來成為行星.
衛星
衛星是圍繞行星公轉的星球,九大行星之中,除了水星外,其他的都有她們自己的衛星,月球便是地球的衛星,她就像一個保護傘,為地球擋下了不少外來的襲擊( 如太空中的碎石、小行星等 )給我們避開了很多災難,她表面的隕石坑,便是最好的證明了.
Ⅲ 天文知識:金星,你知道多少
金星是距太陽的第二顆行星,它與地球在體積、質量、密度和重量上非常相似,可以算作是地球的姊妹星。而事實上金星與地球非常不同。金星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243天,而它的一年卻只有225天。金星的自東向西自轉還使得太陽在金星上西升東落。金星有厚厚的二氧化碳的大氣,沒有水。它的雲層是由硫酸微滴組成的。它的地表大氣壓是地球上的九十多倍。金星濃厚的二氧化碳大氣造成強大的「溫室效應」,太陽光能夠透過大氣將金星表面烤熱,但地表輻射卻受到大氣的阻隔,熱量無法得到釋放,致使地表溫度高達攝氏四百八十多度。這樣高的溫度使得金屬都會熔化。
這是美國宇航局水手10號探測器1974年拍攝的金星照片,顯示金星被濃厚的雲層包圍
這是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從里到外分別是地核、地幔和地殼。每一層又可繼續分為多個小層
Ⅳ 為什麼說金星有可能幫助我們了解地球的未來
金星在我們旁邊。從宇宙學的角度來看,這顆行星幾乎和地球一樣。這兩顆恆星的大小相似,由相同的物質形成,並圍繞同一顆恆星形成。對於外星人天文學家(如果他們存在)通過太陽望遠鏡觀測太陽系的光年,維納斯女神幾乎與我們的星球相同。
然而,板塊構造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地質活動的停止。金星內部有大量的熱量,可以繼續產生岩漿。這些岩漿以熔岩流的形式噴涌而出,再次占據了金星的大部分表面。事實上,金星表面的平均年齡約為7億年,比火星、水星或月球表面要年輕得多。
我們需要一個正在進行的探索計劃,以了解金星盡可能接近火星或月球。這需要時間和金錢,但可能是值得的。
如果我們能理解金星形成的原因和時間,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一個地球大小的行星在接近它的母星時是如何演化的。隨著太陽亮度的增加,金星甚至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地球未來的命運。
Ⅳ 請問這是金星嗎 拍攝時間20點20分,方位西,太陽剛下山。
是金星。當金星在西方出現時,叫長庚星。在東方出現時,叫啟明星。
金星七月天象:昏星。在巨蟹座運行,日落後出現在西北方天空,地平高度約為16°,有利觀測。
Ⅵ 金星什麼時候可以看到 幾月份 大致時間和所在位置
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後才能達到亮度最大。
金星和地球的會合周期為584天,比如某一時刻太陽、金星、地球「處於一條直線上」,那麼下一次三星一線會在584天後出現,和四季沒有嚴格的對應關系。
它清晨出現在東方天空,被稱為「啟明」,傍晚處於天空的西側,被稱為「長庚」。
以地球為三角形的頂點之一,分別連結金星和太陽,就會發現這個角度非常小,即使在最大時也只有48.5°,這是因為金星的軌道處於地球軌道的內側。
因此,當我們看到金星的時候,不是在清晨便是在傍晚,並且分別處於天空的東側和西側。
(6)地理學金星擴展閱讀:
金星特有天文奇觀「凌日」:
由於水星、金星是位於地球繞日公轉軌道以內的「地內行星」。因此,當金星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我們可以看到在太陽表面有一個小黑點慢慢穿過,這種天象稱之為「金星凌日」。
天文學中,往往把相隔時間最短的兩次「金星凌日」現象分為一組。這種現象的出現規律通常是8年、121.5年,8年、105.5年,以此循環。據天文學家測算,這一組金星凌日的時間為2004年6月8日和2012年6月6日。
這主要是由於金星圍繞太陽運轉13圈後,正好與圍繞太陽運轉8圈的地球再次互相靠近,並處於地球與太陽之間,這段時間相當於地球上的8年。
金星凌日雖然說用肉眼也許也能看到,但效果總不會太好。如果您有望遠鏡——無論是小型觀景望遠鏡還是天文望遠鏡——都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10倍以上的倍率即可清楚地看到金星的圓形輪廓,40-100倍左右觀測最佳。天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由於金星濃厚的大氣折射成的光圈,景象猶為壯觀。如果當天日面上黑子較多,還可能出現金星掩太陽黑子的現象,使凌日的過程更加有趣。
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凌日大多從13點左右開始。因此,想觀測的朋友們應該在中午之前做好准備,以保證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Ⅶ 浙江高一地理必修1,題目如圖。但我在網上查了下,網上說金星在地球和太陽的中上偏右,並且網上題目大致
離太陽最近的5顆行星分別是水、金、地、火、木、土,所以肯定畫在第二條線上,所以你畫內的對的但不準確(應容該畫在右邊的線上),至於你說的在什麼中上偏右,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沒有依據的(因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而且運動速度也不一樣,所以相對位置肯定是不斷變化的),而且中學也不可能考這么難,這題主要考察你金星是離太陽第幾顆近的行星。
Ⅷ 明明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2006年以前,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按照對中心太陽的由近到遠的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不過在2006年,由於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所以冥王星在行星中被除名,此後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 然後就是火星主要是由遺留下的二氧化碳95.3、氮氣2.7%、氬氣1.6和微量的氧氣0.15%和水汽0.03%組成的,由於可以發現火星上的氧氣幾乎沒有,所以不適宜人類居住;
- 還有水是生命生存的一個必要條件,而在火星上雖然在有些地方存在殘余的水冰,但很難發現;
- 最後就是火星上沒有像地球上那樣的環境,那樣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