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必修二的期中試卷

地理必修二的期中試卷

發布時間: 2021-02-11 17:37:45

① 誰高一數學必修三考試了。地理必修二期中。歷史也是必修二期中。語文必修三的試卷。有的就全部發給我好不

http://wenku..com/link?url=_ 數學
http://wenku..com/link?url=l0Q4KscsPwMr37j9bK--plpcEkqrasXNwO0CR-O5kVRr3QTTKqvGG9CwgfcNKZO 數學
http://wenku..com/link?url= 歷史

http://www.pep.com.cn/gzls/js/tbjx/kb/bx2/jxck/201008/t20100831_838581.htm 歷史

http://wenku..com/link?url=_Use4eoHeXL2oQZa0ZtNiBecIr3CDa_WkQK1FkKqF_wjxEJwX-_2vkVmKCfnDBq 地理

http://wenku..com/link?url=w-__p6mwXc2BzjahpxJU9yDjQLgy__rF_cGGxNtmkwQDDLFdWO 地理

http://www.yjbys.com/news/255241.html 地理

http://wenku..com/link?url=_ 語文

http://wenku..com/link?url=wV5nJ62kof3ozfXT5c40-eyd_GXWiAnYUZGEjFfe- 語文

②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知識點復習 人教的。 期中的就行。 謝!!!!!!!!!!!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復習要點
必修2 人文地理
第一章 人口
一、人口增長
1、影響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生產力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和教育程度影響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進而影響到人口的增長模式。此外,政策、社會福利、自然災害等也會影響到人口的增長。
2、人口增長模式(人口再生產模式):高低高(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三低(發達國家)、「高低高」向「三低」過渡(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
3、世界人口增長: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歐洲最低;亞洲凈增人口數量最多。
4、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壓力大——控制人口(中國實行計劃生育)
人口增長過慢:人口老齡化——鼓勵生育、接受移民(中國靠發展生產力)
二、人口遷移
1、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經濟(落後地區向發達地區)、政治(政治迫害、戰爭、國家有組織的人口遷移)、社會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視)、生態環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親靠友、逃避歧視)。
2、人口遷移的意義(效應)
(1)利:①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融合 ②加強文化交流 ③減輕遷出地的人口壓力 ④為遷入地提供廉價勞動力。
(2)弊:①造成遷出地人才外流 ②給遷入地社會管理增加了難度
三、人口分布與人口容量
1、人口環境承載力:一定時期,某一地域能夠維持撫養的最大人口數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於人口承載力。
2、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環境承載力)的因素:資源狀況、生產力水平、開放程度和消費水平。
四、地域文化與人口
第二章 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間結構
1、城市功能分區——相同的城市用地類型發生集聚
(1)商業區:位於城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交通便利,通信發達,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強。
★中心商務區(CBD):建築密集、高樓林立、交通便捷——面積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業區:一般分布在城市邊緣,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鐵路、公路經過。
(3)住宅區:是城市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區:一般要求環境優美,遠離工業區和商業區。城市建設要注意保護文物古跡。
2、城市地域功能分區形成的原因:歷史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行政因素
3、 城市規模與地域結構、服務范圍
★小城市:地域結構的分化不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少、級別低,服務范圍小。
★大城市:地域結構的分化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大。
二、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 地形——平原地區城市密度大
2、 氣候——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城市密度大
3、 河流—— 河流的供水和運輸功能決定城市區位。
(二)社會經濟方面
1、農業基礎
2、交通條件:沿海、沿江、沿鐵路線、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軸線。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匯合處。
★交通線的變化,會給城市發展帶來影響。(如揚州:運河通航時—興,運河淤塞後—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軍事防衛、宗教、科技、旅遊等也能促進城市的形成和壯大。
三、城市化
1、 城市化的標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規模擴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2、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城市化特點:①大城市發展速度超過小城市;②大城市數目不斷增多;③1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發展快。——大城市化趨勢
3、 發達國家的城市化
① 特點: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4、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
① 特點: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趨勢明顯。
② 我國城市化落後於工業化。
③ 城市發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脹,中小城市發展緩慢,人口集聚於少數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規律: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城市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 熱島效應、 雨島效應 、城郊熱力環流 、大氣污染嚴重
(2)對水文的影響:對地下水——下滲量減少、地下水漏斗區范圍和深度增大。
對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匯水時間縮短,更易形成洪峰。
對水質——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對生物的影響:草坪和人工林品種單一;破壞生物棲息地,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2、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生態城市」
① 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分散城市職能。
②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環境。擴寬主幹道,建環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鐵、輕軌交通。
③ 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大力加強綠化建設。
五、地域文化與城市發展
第三章 人類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一、農業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氣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溫室農業、梯田、施肥、澆水。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地租、政策、勞動力)
★市場決定著農業的類型和規模。
★交通條件(特別是保鮮和冷藏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擴展。
3、技術因素(育種、機械、化肥、農葯)
★培育良種(高產、耐旱、耐寒、耐儲存等品種):有利於擴大種植面積。
★機械化: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施用化肥、農葯等: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1、商品穀物農業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等國。
(2)主要品種:小麥、玉米(旱地作物,便於機械化生產)。
(3)形成條件:★自然條件:地勢平坦,耕地廣闊,地廣人稀。
★社會經濟條件:交通發達,技術水平高
★技術條件:機械化程度高。
(4)特徵: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家庭農場為主
2、水稻種植業:
分布 東亞、東南亞、南亞季風區
典型地域

亞洲 區位條件 氣候 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生長
地形 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利於耕作
勞動力 (屬勞動密集型農業)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利於精耕細作
歷史 種植歷史悠久,傳統經驗豐富
主要特點 特點 形成原因
小農經營 以家庭為單位,人均耕地少
單產高,商品率低 精耕細作,但農村人多,自給為主
機械化水平低 經濟水平低,體力勞動為主
水利工程量大 季風氣候,水旱災害頻繁發生
科技水平低 歷史悠久,傳統經驗豐富
3、混合農業
(1)主要是牲畜和穀物的混合農業。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主要是漁業與林業的混合農業。
(2)分布:歐洲、北美、澳大利亞(「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等。
(3)特點(墨累—達令盆地的「小麥——牧羊帶」為例)
① 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
★互惠互利:種植業為畜牧業提供飼料,畜牧業為種植業提供肥料
★休耕和輪作、(有利於恢復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種植、牧場。
② 有效合理的農事安排:小麥農忙(播種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閑時。
③ 靈活的生產選擇:根據市場確定是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
4、其他農業地域類型
地域類型 分布地區 形成原因 主要特點
遷移農業 某些原始部落地區 生產力水平低,「刀耕火種」 影響生物多樣化;氣候惡化
乳畜業 發達國家,我國大城市周圍等 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經濟發達,人口集中,對牛奶及其製品的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機械化水平高;
受城市分布的影響大;
集約化程度高等。
三、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生物的影響:①開墾耕地、砍伐森林等;②人工培育良種;③過渡放牧導致草場破壞,出現荒漠化;④施用農葯會使農產品遭到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
2、對土壤的影響:①大水漫灌導致土壤鹽漬化;②長期施用化肥會使土壤板結,變酸變硬。
3、對氣候的影響: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修建水庫與引水灌溉都改變了下墊面性質,改變了大氣的熱源和水源條件。
4、對水文特徵的影響:①修建水庫和引水灌溉:改變了河流徑流的流量過程;
②開墾梯田、砍伐森林、植樹造林:影響河流含沙量。
四、工業區位因素
1、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礦產、土地、水源、氣候等。
(2)經濟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屬冶煉、重化工基地)、市場——節省運費。
(3)勞力和技術: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業,工資在產品成本中的比例較高(勞動密集型工業),工廠要布局在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方。技術密集型工業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的地方。
(4)工農業基礎和協作條件:包括生產協作和社會協作
(5)環境:工業布局要注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①風向 ②水源 ③離城市距離
2、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1)原料地對工廠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原因:工業所用的原料范圍越來越廣,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
(2)交通運輸:沿海沿江的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交通運輸已相當完善,交通運輸不再成為他們考慮的主要因素);
(3)信息通信網路的通達性作為工業區位因素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4)勞動力素質的影響逐漸增強。
3、工業區位指向類型
工業類型 工業特點 區位選擇原則 主要工業部門(舉例)
原料指向型 原料不便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高 接近原料產地 採掘工業、製糖業、水產品加工業、水果加工業等
動力指向型 需消耗大量能源 接近能源基地 有色金屬冶煉廠
市場指向型 產品不便遠距離運輸或運輸產品成本高 接近產品的消費市場 瓶裝飲料業、傢具製造業、印刷、石油加工業等
勞動力指向型 需投入大量勞動力 接近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地區 普通的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製鞋工業等
技術指向型 技術要求高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集成電路、精密儀器等

五、工業地域的形成
1、工業集聚和工業地域的形成
(1)導致集聚的主導因素: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廉價勞動力;資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規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① 可以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
② 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
③ 共同利用工業區的道路、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節約生產建設投資;
④ 有利於集中處理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2、工業分散和工業地域聯系
(1)工業分散的原因:為了充分發揮不同地方的區位優勢(如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尋找最佳區位)。
(2)工業分散的條件:① 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方式——方便、快捷、廉價;
② 現代化的通信技術和手段——世界的「同時性」。
六、傳統工業區
1、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傳統工業區多在豐富的煤、鐵資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我國鞍鋼發展的條件:煤鐵資源豐富、交通便利
★我國寶鋼發展條件:交通便利、市場廣闊(鐵礦石主要從澳大利亞、印度等國進口)
2、存在的問題:① 以重工業為主,生產結構單一;
② 原料、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經濟效益下滑;
③ 環境污染嚴重等。
3、解決措施(以德國魯爾區為例)
(1)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和鋼鐵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發展科技:發展科技,促進旅遊,繁榮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
(3)優化環境:消除污染,植樹造林,美化環境
4、資源枯竭型城市(工業區)的轉型:對於資源枯竭型城市來說,城市的發展歷程和城市資源(無論是礦產、土地和人力資源)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走一條固定的模式,要按照自身的特點進行經濟轉型。如山西大同轉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遊、煤炭的深加工和新興工業,河南平頂山的轉型方面除煤化工外海發展鹽化工。
5、我國四大工業基地
特色 有利條件 不利條件
遼中南地區 重工業基地 煤鐵資源豐富,交通便利 水資源缺乏
京津唐地區 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豐富的鐵、石油、海鹽資源,便利的交通,靠近山西能源基地,統一的電網 水資源缺乏
滬寧杭地區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交通便利;雄厚的技術力量;豐富的資源 常規能源資源缺乏
珠江三角洲地區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靠近港澳,僑鄉,易吸引外資;經濟特區開發早,有技術和管理優勢;勞動力豐富 常規能源資源缺乏
七、新興工業區
1、主要新興工業區:美國「矽谷」、日本「硅島」等。
2、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科技發達、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和機場)、環境優美

八、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大氣的影響:工業廢氣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氣污染。
(1)全球氣候變暖: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氣中CO2濃度升高
(2)酸雨:燃燒煤炭排出大量SO2所致。我國——硫酸型酸雨,發達國家——硝酸型酸雨
(3)臭氧層破壞:廠礦企業、家庭等使用冰箱、製冷設備等,排出大量氟氯烴。
(4)光化學煙霧:汽車尾氣排放出的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線的作用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
★ 治理思路: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① 改善能源消費構成:開發利用水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
②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③ 減少有害物質排放:綜合利用,清潔生產,達標排放,尋找替代品
2、水污染:工業廢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體污染——重金屬污染、水體的富營養化
3、固體廢棄物污染

九、生產活動中的地域聯系——包括交通運輸、通信、商業貿易等
1、重要性:溝通不同地域之間的聯系,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動。
①政治意義——有利於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有利於鞏固國防安全。
②經濟意義——促進資源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促進經濟發展。
2、主要運輸方式: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3、通信:包括郵政(傳遞信件、物品等)和電信(傳遞聲、像、圖等,包括電報、電話、互聯網)。
4、商業中心形成的條件:①穩定的商品來源區,②穩定的銷售區,③交通發達。

十、交通運輸布局
1、主要區位因素:經濟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災害等);技術因素
★ 線路的總體走向決定於經濟因素,而某一段的具體走向可能取決於地形、地質或技術條件。
2、區位因素變化:過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隨著科技進步,經濟因素越來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水域條件(航行條件,停泊條件),陸域條件(築港條件,腹地條件,以城市為依託)
4、機場建設:①要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②要有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③要避開低濕地點;④與城市保持適當距離:用地廣、城市有煙幕等。
5、公路建設:①平原地區:少佔好地,避開沼澤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設施和城鎮發展的關系。
②山區: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彎曲,山谷中的道路應避開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避開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

十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和商業網點的影響
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
(1)交通運輸與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於開展商貿活動,通常會形成較大的居民點。
(2)交通運輸與聚落空間布局
①不同運輸方式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南方以水路交通為主,聚落臨水布局
②不同環境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
★北方地勢平坦開闊,聚落多呈團塊狀,形態比較規則,道路呈棋盤式。
★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區,聚落沿河流、鐵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態呈帶狀。
(3)交通運輸與城鎮分布:河流航運的起點、終點、與其他交通線的交點處常形成城鎮。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如運河航運地位的變化與揚州的興衰、城市中心的遷移。
2、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的影響
(1)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的影響:交通便捷,有利於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運輸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的影響
★隨著高速公路的發展,許多商業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結合部。
★隨著交通運輸和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出現各種類型的專業化市場、超市、連鎖店等。
★隨著城市交通的改善,人們出行范圍擴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購物休閑中心誕生。
★電子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網上購物、電子商務、無人售貨等得到發展。

第四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1、崇拜自然——采獵文明——人與自然是恐懼與依賴的關系;
2、改造自然——農業文明——人對自然的依附性大大減弱,對抗性增強;
3、征服自然——工業文明——人地關系全面呈現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謀求人地協調——當今社會——人口、資源、環境和諧發展
二、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1、環境問題——原生環境問題和次生環境問題
★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①可再生資源:關鍵在於「合理開發」——控制開發強度,保護和促進更新
②非可再生資源:關鍵在於「合理利用」——節約和綜合利用,尋找新的代替品
2、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人口壓力、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
(1)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消耗資源的速度超過其再生速度;
(2)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
★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比發達國家嚴重,原因是:①環境承受著發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②經濟技術水平低,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環境保護;③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三)主要環境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1、環境污染:
(1)大氣污染:全球氣候變暖、酸雨、臭氧層破壞——污染源:工業生產、家庭生活、交通工具
①全球氣候變暖——
★主要溫室氣體有CO2、CH4、N2O、O3等。火山灰、植樹造林能減弱氣候變暖的趨勢。
★危害:沿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耕地減少,風暴潮和鹽鹼化加劇。
中緯度地區——蒸發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擴大,農業種植面積縮小。
②酸雨(霧、雪)——「空中死神」:pH值小於5.6的大氣降水。
★危害:對水體,對土壤,對生物,對建築物的影響。
③臭氧層破壞
(2)水污染:工業廢水;農業污水(來自農葯、化肥);生活污水(各種洗滌水,包括氮、磷等)
(3)土壤污染:
(4)固體廢棄物污染:工業垃圾、農業垃圾、建築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
★危害:污染大氣、污染水源、污染土壤、影響衛生傳播疾病
★處理:分類回收、綜合利用;填埋;堆肥(發酵、高溫殺菌);焚燒(發電)等
2、生態破壞:破壞生態平衡——生物物種減少、森林和草原破壞、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1)生物物種銳減
①現狀: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的程度越來越快。(大規模的物種滅絕發生在熱帶雨林)。
★生物的作用:①經濟方面—為人類提供食物、木材、工業原料等。
②生態方面—促進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構成生命支持系統。
②原因:亂砍濫伐、過度捕獵、環境污染。(外來生物入侵也能導致物種滅絕)
③危害:生物多樣性破壞,食物鏈斷裂,使生態平衡失調。
(2)森林資源破壞——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
森林面積減少的原因:砍伐、開荒、開礦、薪柴採集、放牧和空氣污染
(3)濕地減少——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
①濕地的作用:經濟作用——提供食物、水源,航運、養殖、旅遊、灌溉等
生態作用——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蓄洪防旱、調節氣候
(濕地中的泥炭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有機物,不參與大氣CO2的循環,成為炭庫,可緩解「溫室效應」)
②濕地減少的原因:水土流失導致泥沙沉積;引水灌溉導致入湖(沼澤)水量減少;圍湖(海)造田,使湖泊、灘塗面積縮小;水體富營養化,使濕地功能減弱甚至喪失。
(4)土地荒漠化
①沙漠化的表現:耕地、林地、草地、濕地縮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和次生鹽漬化。
②主要分布地區:乾旱、半乾旱、半濕潤地區
③西北沙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氣候乾旱,植被稀疏,土壤疏鬆;多風(暴雨、鼠害等)
★人為原因:人口激增導致過度農墾、過度樵採、過度放牧、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④防治的主要措施:
Ⅰ.控制人口數量:有利於緩解人地矛盾,建立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
Ⅱ.生態恢復和建設: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風固沙
◇綠洲地區:封沙育草(外圍);植樹造林(前沿);建立農田防護林網(內部)。
◇在缺乏水源的地區:利用柴草等材料,在流沙地區設置沙障,固阻流沙。
★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合理配置農林牧業:植樹種草,合理放牧,退耕還林還草
★多途徑解決能源問題:如開發新能源,營造薪炭林、興建沼氣池、推廣省柴灶等。
Ⅲ.合理利用水資源:改善耕作和灌溉技術,推廣節水農業;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資源,既考慮上、中游的開發,又考慮下游的生態保護。
(5)土壤次生鹽漬化
①分布(我國):華北平原、東北平原以及綠洲上(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區)。
②次生鹽漬化的成因:人為方面:耕作技術落後,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
自然方面:氣候乾旱,蒸發旺盛,鹽分易在地表聚集
三、可持續發展
(1)可持續發展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續發展內涵——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原則:
① 公平性原則: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公平。
② 持續性原則: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
③ 共同性原則:地球是一個整體,地區性環境問題往往會轉化為全球性問題。地區的決策和行動,應有助於實現全球整體的協調。
(4)清潔生產:評估產品對環境影響的傳統方法只把焦點放在末端處理上。清潔生產則從原料開采——生產——消費——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四、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 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
④ 龐大的人口壓力:
⑤ 資源短缺令人擔憂:人口壓力大、經濟迅速發展和資源利用率低。
⑥ 深刻的環境危機:環境污染從城市迅速向農村蔓延,生態破壞范圍仍在擴大。生態極危機區分布於東部地區,這里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人類活動頻繁。
2、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
3、 生態農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留民營村建設生態農業的措施:
① 調整農業結構:由單一的種植業調整為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② 開展綜合利用:以農畜產品為中心,發展飼料加工廠和食品加工廠。
③ 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沼氣的利用——原料來源於秸稈、人畜糞尿,沼液、沼渣還田或養魚。(理解留民營村農副產品綜合循環利用圖)

③ 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試的試卷,要有圖和詳細答案!注意是湘教版,必修二,期中測試.

四大名校的,網路就行了,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④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試復習資料

第五單元 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1、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氣候:熱量、光照、降水影響極大;氣候條件分布有明顯的地域性
地形:平原——耕作業;山地——林業、畜牧業;山地農作物的垂直分布;
土壤: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酸性紅壤——種茶樹
市場: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交通運輸:園藝業、乳畜業——必須有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接近城市分布
政策:如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建立

2、 農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
(1)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並非都是決定性的,
A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范圍
如我國橡膠和雙季稻生產北推;小麥種植高限擴展
B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
如玻璃溫室(溫室效應原理)——改善溫度、並可對光照、通風、濕度進行調節
梯田——改造地形;較陡的山坡不適宜修築梯田;灌溉——改造水分
(2) 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
農業區位的選擇,更多要考慮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
A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為突出
如城市周圍成為菜、肉、蛋、奶、園藝業等農副產品基地
B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世界大市場的形成——農業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區域專業化生產)
如美國東南部花、菜基地供應東北部工業基地;
我國北方冬季從南方大量調進蔬菜;
荷蘭鮮花裝點世界許多大城市;
美、加、澳、法等成為世界主要商品糧生產國;
荷蘭、丹麥、紐西蘭等成為世界主要乳畜產品供應國
拉美、非洲以及東南亞和南亞成為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

3、 農業主要地域類型的特點(從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
農業地域類型 代表性地區 主要分布地區 分類 特點
水稻種植業 中國秦淮以南 東亞的亞熱帶季風區;南亞的熱帶季風區;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勞動密集型
自給農業 人多地少,小農經營;
單產高,商品率低;
機械化水平低,田地規模小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大牧場放牧業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美、澳、紐西蘭、阿根廷、南非 密集農業
商品農業 地廣人稀,大規模機械化經營;
優良的天然牧場
交通便利,促進了商品化經營
廣闊的市場需求

商品穀物農業 美國中央大平原 美、加、阿根廷、澳、俄、烏克蘭 商品農業
種植業
密集農業 優越的自然條件: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和
便利的交通運輸;
地廣人稀;
高度發達的工業:
為農業生產提供現代化農業機械、電力、化肥、農葯
先進農業科技
混合農業 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盆地
(背風坡;灌溉成為農牧業發展的限制性條件;東水西調) 歐洲、北美、南非、澳、紐西蘭 商品農業
密集農業 良性農業生態系統
有效利用時間安排農事活動
農業生產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大規模機械化家庭農場
市場廣大
交通便利

4、 影響工業區位因素
(1) 經濟方面:原料、動力(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自然條件
(2) 社會方面:政府、政策、個人偏好等
(3) 環境:污染類型和污染程度
主導因素影響工業區位選擇:
類型名稱 典型工業部門 相關特點
原料指向型工業 製糖、水產品加工、水果加工、罐頭廠 所需原料豐富地區;
原料不便運輸
市場指向型工業 瓶裝飲料、傢具製造、印刷 接近產品消費地區;
產品不便運輸
動力指向型工業 有色金屬冶煉(煉鋁)、化工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製鞋 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地區
技術指向型工業 集成電路、航天、航空、精密儀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5、 工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
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區位因素發展變化如下:
(1) 原料來源多、交通改善
——原料地對工業區位影響漸弱;市場影響漸強
例:鞍鋼(原料、動力指向型);寶鋼(市場指向型)
(2) 一些發達國家,交通運輸條件對工業區位的影響有所下降
(3) 信息通信網路的通達性作為工業區位因素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4) 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強
(5) 國家政策變化的影響:如我國西部大開發、改革開放初沿海地區的發展
(6) 國防的需要:如我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內地的重工業和軍事工業
(7) 個人偏好:如華僑回鄉投資
(8) 工業慣性的影響
(9) 環境保護的影響:
原則:大氣污染企業應在居民區的下風向;或最小風頻上風向;與盛行風垂直的兩郊外
水污染企業應在居民區下游
固體廢棄物和噪音多的企業遠離居民區
氣污、水污:化工廠
氣污:水泥廠、火電廠、鋼鐵廠、化工廠
水污:印染廠、造紙廠、電鍍廠、化工廠
噪污:交通線、車站、飛機場

6、 工業聯系和集聚現象
(1) 工業聯系:
A生產上聯系:投入-產出聯系
如:煉鐵廠和鋼鐵廠;皮革廠、鋼鐵廠和汽車廠
B非生產上的空間聯系:共用廉價勞動力或基礎設施
如:天津新技術開發區內的「康師傅」和「三星」
C信息聯系:計算機聯網
(2) 工業集聚
好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獲得規模效益
類型:
A專業化生產集聚地域:投入-產出聯系
如鋼鐵廠工業區和石油化工區
B新小批量定製產品的生產:協作工廠集聚並接近市場,及時反饋信息形成新興工業區

7、 不同工業地域的形成和發展特點
形成類型:
(1) 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有投入-產出關系
(2) 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有投入-產出關系;或由於共同設施而集聚一起
發展特點:
(1) 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地域:發育程度低;工業發展潛力小,面積小;如糕點廠、糖果廠等
(2) 以鋼鐵等生產過程復雜工業為主的工業地域:發育程度高;工業發展潛力大,面積大
可擴展成為工業城市,其區位由核心工廠區位因素而定
如鋼鐵工業城市鞍山、攀枝花、馬鞍山
石油工業城市大慶、克拉瑪依
汽車城十堰
傳統工業區 新興工業區
代表工業區 德魯爾區;英中部區;美東北部區 美矽谷;中關村
主要區位因素 原料、廉價勞力 人才、環境、交通
主要部門 鋼鐵、煤炭、紡織、化工、機械 電子、航天、生物工程
工業地域特點 以傳統大型企業為核心發展集聚而成 分散為主
產品特點 重、厚、長、大 輕、薄、短、小
生產規模 大 小
科技人員比例 低 高
生產增長速度 慢 快
產品更新換代周期 長 短
研發費用 低 高
發展類型 資金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廉價勞力密集型 技術密集型
按主導區位因素分類 原料、動力、廉價勞力指向型 技術指向型、市場指向型

⑤ 08年人教版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必修2)

2008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期中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小題計60分)
1.下列哪個日期是「世界60億人口日」( )
A. 1979年10月12日 B. 1989年10月12日
C. 1999年10月12日 D. 2000年10月12日
2.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關系的影響因素是( )
A.資源的數量 B.人均消費水平 C.區域開放程度 D.科技發展水平
3.一個地區的自然增長率是由 決定的(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人口基數
4.下列不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人口遷移新特點的是( )
A.人口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 B.定居人口減少
C.人口由舊大陸流向新大陸 D.短期流動人口增多
5.目前,下列國家或地區屬於人口主要遷出區的是( )
A.歐洲 B.北美 C.拉丁美洲 D.西非和北非的一些產油國
6.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國內人口遷移的主要趨勢是( )
A.從東北部向墨西哥灣沿岸移動 B.從鄉村向城市移動
C.從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移動 D.從南部向西部和北部移動
讀「甲、乙兩地人口的抽樣調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齡段人數及死亡率統計)。完成7~9題。
年齡 0~14 歲15~59歲 60歲以上 總計
甲 人口數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0.6 0.6 2.5
乙 人口數 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7.甲組人口死亡率總計是( )
A.0.775% B.0.675% C.0.885% D.0.95%
8.下列說法與表格內容相符的是( )
A.甲組人口表示發展中國家,乙組人口表示發達國家
B.各年齡段死亡率甲小於乙,因此死亡總人數也是甲小於乙
C.發展中國家的死亡率高於發達國家
D.甲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組老年人口比例高
9.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主要原因是( )
A.經濟迅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壽命延長和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升
D.環境質量改善和人口素質提高
下圖是「某地區1950~1980年人口增長圖」,據圖回答10~11題。

10.30年間該地區( )
A.鄉村人口增長了2000萬人 B.城市人口增長了500萬人
C.總人口增長了兩倍 D.鄉村人口增長了兩倍
11.30年間該城市,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沒有變化 D.略有下降
1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標是( )
A.城市人口數量的多少 B.城市數目的多少
C.城市佔地面積的大小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13.在江南地區容易形成的城市形態是( )
A.團塊狀 B.條帶狀 C.組團狀 D.放射狀
14.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塊土地的用途取決於( )
A.各種活動產生的社會效益高低 B.各種活動的重要程度
C.政府對各種活動的支持程度 D.各種活動願意付出的租金高低
15.城市地域功能分區的內在原因是( )
A.城市規劃的需要 B.功能活動之間的空間競爭和聚集
C.交通條件的發展 D.人口的消費需要
16.北京圍繞故宮一帶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務區,而是行政區,其原因是( )
A.主要受歷史因素和城市性質的影響 B.該地段的交通通達度差
C.該地段地價太高 D.該地段的地形不適宜作為商業區
17.農業區位選擇的實質是 ( )
A.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 B.農作物品種的選擇
C.農作物生產所選擇的地理位置 D.農業與地理環境的相互聯系
18.下列關於影響農業區位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是一成不變的 B.自然因素變化較快
C.社會經濟因素變化較慢 D.各區位因素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19.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農業生產國是 ( )
A.中國 B.美國 C.印度 D.俄羅斯
20.商品穀物農業的區位條件一般有 ( )
①機械化水平高 ②地廣人稀 ③市場廣闊,交通運輸便利 ④自然條件優越 ⑤農業科技發達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1.乳畜業的生產對象主要是 ( )
A.奶牛 B. 奶羊 C.牛奶 D.奶製品
22.關於亞洲水稻種植業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機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單產低,商品率低 D.資金投入多
23.形成大牧場放牧業的自然區位條件是( )
A.有良好的海洋運輸條件和先進的保鮮、冷藏技術
B.草類茂盛,大面積優良的天然牧場
C.地廣人稀,且有大面積熱帶草原氣候區
D.都有大面積乾旱半乾旱區,這些地區不適宜種植業,只能發展畜牧業
24.世界上大牧場放牧業的共同特點是( )
A.分布在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B.只出現在發達國家
C.牧牛業佔有重要地位 D.屬於粗放的商品農業
25.根據我國農業部2003年2月的《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四種農作物的優勢生產區域如圖所示。讀下圖回答圖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種農作物依次為( )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26.新疆棉花產量高、質量好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降水量豐富,有利於棉花生長 ②種植歷史悠久,生產經驗豐富
③太陽輻射強烈,晝夜溫差大 ④土壤疏鬆,有利於棉根伸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安徽省亳州市下轄三縣(渦陽縣、利辛縣、蒙城縣)一區(譙城區),全市人口約530萬,市區人口30多萬,每年外出務工人數約120~140萬,主要流向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據此回答27~28題:
27.影響這種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原因 B.經濟原因 C.城市化和國土開發 D.軍事原因
28.亳州市區人口達30多萬,按照城市等級劃分,亳州市應該屬於( )
A、小城市 B、大城市 C、中等城市 D、特大城市
亳州市渦陽縣義門鎮、苔干栽培歷史悠久,被稱為「苔干之鄉」,近年來以義門為中心不斷向四周擴散,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去年的種植面積達到34萬畝、總產量達2.7萬噸,產值約4億元,產品除在國內暢銷外,現已出口至日、韓、俄、 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然而近幾年特別是入世以來,亳州市的苔干產品出口面臨著更為嚴格的出口檢測標准。據此回答29~30題:
29.該地區苔干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形成區域化種植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地形 B.科技 C.勞動力 D.市場
30.為有效增強市場競爭力,避免發達國家對亳州「苔干」出口限制的「綠色壁壘」,對該地區農業發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生產過程機械化 B.生產過程有機化
C.生產產品品牌化 D.經營模式產業化
二、綜合題(40分)
31.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請分析改革開放前,四季青作為北京市蔬菜生產基地的原因。(4分)

(2)試從社會經濟條件分析,是什麼因素的變化促使海南島成為北京蔬菜生產基地?(4分)

(3)海南島與山東壽光相比,蔬菜生產具有什麼自然條件上的優勢?(4分)

32.讀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發展圖(圖中黑圓圈代表城市等級),回答下列各題。(每小題3分,計9分)

(1)、下列有關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由甲圖到乙圖變化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此過程稱為城市化
B.在此過程中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C.此過程中城市人口數量增加
D.此過程中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
(2)、有關a、b、c、d四類城市等級體系和服務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a城市等級最高,數目最多,服務范圍最大
B.b比d的城市等級高,服務種類多,服務范圍大
C.c等級的城市之間距離比b等級的城市之間距離遠
D.d等級城市等級最低,但服務種類最多
(3)、你是從哪些方面來理解城市化的呢?

33.讀「未來人口、資源、環境」關系圖,回答:(每小題3分,計9分)
(1)目前三者發展的趨勢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____。
(2)在三條曲線的相互關系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哪一條?為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解決人類與環境矛盾的主要途徑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圖是「西歐國家農業生產結構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10分)

(1)A階段農業生產以________為主,B階段農業生產是種植業和畜牧業並重,C階段則以________為主。(2)分
(2)C階段的生產對象是________。(1分)
(3)西歐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________氣候區,我國的西部牧草分布在________氣候區和________氣候區。(3分)
(4)西歐人稱牧草為「綠色金子」,是因為西歐________,對乳產品需求量大。(2分)
(5)我國西部人稱牧草為「天然蓄水池」,是因為其具有________的作用。(2分)

高一地理(人教地理必修二)期中試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C C A C D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C D B A A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D A D C B C D A

31.答案:(1)位於北京城郊;接近消費市場,運輸成本低;附近水源豐富。(2)交通運輸和冷凍保鮮技術的發展。(3)緯度低;光熱充足;一年四季連續生產;降水較豐富。
32.答案:(1)D (2)B (3)城市人口的數量增加,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數量增多,城市規模擴大,鄉村地區變為城市。(任意答對三點即可給分)

33.答案:(1)人口增加、資源減少、環境惡化;(2)人口曲線;人口增多導致對資源消耗量增加排出的廢棄物增多,從而導致環境惡化。(3)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參加國際協作。
34.答案:(1)種植業 乳畜業
(2)奶牛
(3)溫帶海洋性 溫帶大陸性 高山
(4)經濟發達,城市眾多
(5)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⑥ 求文檔: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復習重點

問老師吧

⑦ 初2下學期地理期中考試題

2007年八年級地理會考模擬試卷一

一、單項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黃石地區正午的影子最長時:
A.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B. 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C. 太陽直射赤道 D. 這一天是黃石的白天最長
2、我們偉大的祖國位於( )
A.北半球,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B.東半球,亞洲北部,太平洋西岸
C.北半球,亞洲東部,太平洋東岸 D.北半球,亞洲南部,太平洋東岸
3、A、B兩點圖上距離3.75cm,比例尺為1:50000,則兩地實際距離是:
A 1875厘米 B 187500米 C 1875米 D 75米
4、測得某山中A地氣溫為2℃ ,B地氣溫為8℃, A地海拔為1800米, 那麼B地海拔為( )
A 1600米 B 1200米 C 1000米 D 800米
5、在等高線地形圖上:
A 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較和緩 B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較和緩
C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的地方是山谷 D等高線向高出凸出是山脊
6、下列地形區中,都位於我國北方地區的是:
A、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 B、華北平原、東北平原
C、東北平原、雲貴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7、下列水果中,主產在南方地區的是:
A、柑桔 B、蘋果 C、梨 D、哈密瓜
8、屬於青藏地區特點的有:
A 山地牧場 綠洲農業 B 高寒牧場 河谷農業
C 草原牧場 灌溉農業 D 高山牧場 盆地農業
9、太行山東西兩側的地形區是:
A、東北平原、內蒙古高原 B、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C、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D、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10、黃石市位於長江的( )
A中游南岸 B中游北岸 C下游南岸 D 下游北岸
11、長江沿岸的四大港口自西向東依次是( )
A上海、南京、武漢、重慶 B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C武漢、上海、重慶、南京 D上海、武漢、重慶、南京
12、珠江三角洲經濟騰飛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稠密 B、緊鄰港澳 C、地形平坦 D、礦產資源豐富
13、地上河指的是
A 黃河下游 B長江中游 C珠江三角洲 D京杭運河
14、下列城市中位於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的是
A. 宜昌 B. 長沙 C. 重慶 D. 杭州
15、隴海線東西端點分別是
A.上海---杭州 B.連雲港---西安 C.上海---蘭州 D.連雲港---蘭州
16、既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山,又是我國地勢二級階梯與三級階梯界山的是
A. 太行山 B. 大興安嶺 C. 岡底斯山 D. 雪峰山
17、下面對黃石氣候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冬季盛行西北季風, 夏季盛行東南季風;
B一月平均氣溫一般在-4℃, 七月平均氣溫29℃;
C初夏梅雨,常多暴雨, 盛夏酷熱,常常造成伏旱;
D黃石氣候類型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
18、黃石旅遊景觀描述不正確的是:
A銅錄山古礦冶遺址位於大冶市 B軍事古塞西塞山位於黃石市區東郊
C東方山位於鐵山區 D仙島湖位於陽新王英水庫
19、關於香港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於珠江口東側,與珠海市毗鄰 B位於珠江口西側,與珠海市毗鄰
C位於珠江口西側,與深圳市毗鄰 D位於珠江口東側,與深圳市毗鄰
20、下列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季節變化的有效措施是( )
A興修水庫 B南水北調 C節約用水 D跨流域調水
21、《晏子春秋》中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意思是說南方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會變成小灌木,橘子也會變成不能吃的「枳」,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素有:
A、地形 B、土壤 C、氣候 D、市場
22、目前,香港大約80%以上的生產、生活資料來自:
A. 英國 B. 日本 C. 韓國 D. 祖國內地
23、黃石市是鄂東南的大門, 是( )三省交界地區的交通樞紐.
A 湘、鄂、贛 B渝、鄂、贛 C 鄂、贛、皖 D鄂、贛、豫
24、讀下面四幅我國經濟作物分布圖,指出下列排序與圖中相符的是

A.①甜菜 ②油菜 ③棉花 ④甘蔗 B.①油菜②棉花③甘蔗④甜菜
C.①甘蔗 ②棉花 ③油菜 ④甜菜 D.①棉花②油菜 ③甘蔗 ④甜菜
25、下面四島中素有「森林寶庫」、「海上糧倉」等美稱,樟腦產量位居世界首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綜合題(共50分)
26、讀下圖,回答問題(共12分)

(1)A點的經緯度是__________。
(2)位於西半球的點是______;位於南半球的點是______。
(3)季節變化最明顯的點是______。
(4)B點在A的_______方向。
(5)搶險隊收到了一個來自(30°E,60°N)的求救信號。請你在圖中標明這一點,並註明「SOS」的字樣。
27、判讀(下圖)中所給氣溫曲線降水拄狀圖,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依據所反映的氣候特點,將它們的字母代號填入圖中對應的分布地點上。4分
(2)若A、B、C、D分別代表我國四大區域的典型氣候特徵,那麼A代表__________地區, C代表__________地區。(4分)
(3)C地區的氣候類型為_____________。(2分)
(4)D地夏季氣溫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2分)
27、讀下圖,回答(10分)

(1)圖中數碼所代表的虛線名稱(2』)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根據五帶的劃分(4』)
A處屬_______(溫度帶),屬______緯度地區(高、中、低)
B處屬_______(溫度帶),是否存在陽光直射現象:_____
(3)寫出圖中數碼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4』)
大洋: ③_______ 國家: ④___________
28.讀我國某省級行政區圖,回答:(12分)

(1)該圖顯示的省級行政區是___________________,位於我國四大區域中的_________地區。
(2)圖中C處山脈是:________;
(3)圖中A是___________市;
F是____________盆地;
E是____________沙漠,
D是____________河。
B處的灌溉設施叫做 。
(4)該地的瓜果特別甜的原因__________(2分)
(5)____不足是新疆發展農業生產最重要的限制(2分)

⑧ 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復習資料 急

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1.1人口的數量變化
1、一個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決定的。[記憶]
2、幾個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億人口日」(1999/10/12);「世界人口日」50億(1987/7/11);中國13億人口(2005/1/6)。[記憶]
3、人口增長的歷史階段(理解記憶)
時 期 人口變化特點 原 因
農業革命之前 人口數量少,人口增長慢 生產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農業革命期間 人口數量增多,增長速度較快 生產力水平提高,醫療條件改善,壽命提高
工業革命開始後 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生產力、生活質量不斷改善,死亡率逐漸降低
4、20世紀以來特別過去100多年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理解記憶)
過去100多年,伴隨著生產工具和社會生產力等方面的進步,人類對自然環境開發利用和改造的范圍不斷擴大,對各種災害和疾病的防禦能力也不斷提高,使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利用和適應性不斷增強,死亡率進一步降低。
5、某個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的數量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基數大小共同影響。(理解記憶)
6、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變化比較:(理解記憶)
自然增長率水平 人口增長特點 原因分析 今後變化趨勢 典型國家舉例
發達國家 保持較低水平 增長緩慢 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觀念的轉變等 比較穩定,一些國家的人口數量還會逐漸減少 俄羅斯、德國、日本
發展中國家 水平較高 人口增長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發展中國家佔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獨立,民族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長開始趨於緩慢,很多國家實施人口控制措施 中國、印度、巴基斯坦
7、人口增長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個指標構成。(記憶)
公式: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特點(記憶)
人口模式 特 點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傳統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現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9、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記憶]
人口增長模式是由原始型向傳統型,繼而向現代型轉變。
轉變的因素:生產力水平、國家政策、社會福利、自然環境、文化觀念
10、大部分發達國家(歐洲、北美為代表)為現代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為傳統型,中國為現代型,世界為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記憶]
1.2人口的空間變化
1、人口遷移: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范圍內發生改變。[記憶]
人口遷移的判斷:是否發生了地域上的移動(行政區位的改變);是否有居住地的改變;時間的改變(通常為一年)
2、人口遷移的類型(按是否跨越國界):國際遷移、國內遷移
3、二戰前後國際人口遷移的比較: [記憶]
遷移原因 特 點 遷移路線
二戰前 1.殖民主義擴張和資本主義發展
2.地理大發現和新航線開辟 以集團性、大批遷移為主 1.歐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販賣到美洲
3.東亞、南亞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戰後 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 1.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
2.定居移民減少,流動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亞、南歐、非洲人到西亞打工
3.南歐、非洲人到西歐
4、中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口遷移:[記憶]
遷移原因 特點 遷移方向
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 1.計劃經濟體制
2.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 1.國家從東部城市抽調各種人員支援西部、內地和邊疆地區的建設
2.大量農村人口從東部人口稠密區遷往西北和東北
20世紀80年代中期後 改革開放政策 自發遷移 1. 內地到沿海
2. 山區到平原
3. 貧困地區到發達地區、「民工潮」
5、人口遷移的意義[理解]
調節人口空間分布和人才餘缺,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和縮小地區差異。
6、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的影響[理解記憶]
對人口遷出地:好的影響有減少遷出地人口密度、緩解人口對環境的壓力
不好的影響有人才、勞動力的流失
對人口遷入地:好的影響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價勞動力,有利於經濟發展
不好的影響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對環境的壓力增加
7、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記憶]
(1)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2)個人對生活或職業需求的變化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中,經濟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國古代和近幾十年來人口遷移的因素:[理解記憶]
古代:主要是戰亂(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難),其次為開疆拓土、流放、戍邊等。
近幾十年:主要是國家政策、社會變革、經濟發展、個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容量的關系[理解]
環境承載力是指環境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衡量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指標是就是環境人口數量。
2、環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約因素[記憶]
環境人口容量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區資源及其他資源、智力和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准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貨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
制約因素:資源(成正比)、科技發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記憶]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緊迫性表現:[記憶]
日益嚴峻的人口過快增長問題、人口城市化問題、城市人口老齡化問題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記憶]
(1) 國際社會倡導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規模內
(2) 建立公平秩序保證大多數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
第二章 城市與城市化
2.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1、城市形態的概念:[記憶]
城市佔據一定的空間,有著特定的外部輪廓形態。
2、城市形態的類型:[記憶]
類型 團塊狀 條帶狀 組團狀
分布地區 平原地區 沿鐵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 地形崎嶇不平的丘陵山地
舉例 我國的成都、合肥,美國的華盛頓 蘭州、洛陽、西寧、宜昌 重慶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應[理解]
同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對用地空間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這會導致同一種活動在城市空間上的集聚。
4、功能區之間並無明確的界線,某一種功能區以某種土地利用方式為主,可能兼有其他類型的用地。[記憶]
5、功能區比較[理解記憶]
6、城市地域結構模式:[記憶]
同心圓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7、經濟因素是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體現在各種活動的付租能力。影響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離市中心的距離。[理解記憶]
8、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理解]
9、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其他因素:[記憶]
(1) 收入的高低,導致住宅區的分化
(2) 歷史文化或經濟方面的聲譽
(3) 種族或宗教團體(唐人街等)
(4)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響
10、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隨城市發展而逐漸形成和變化[理解]
早期:功能區分異不明顯,市中心以市場、交通等優勢吸引工業聚集
一定規模後:由於用地緊張、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工廠企業向外搬遷,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發生變化。
2.2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1、城市等級劃分及依據:[記憶]
城市等級一般分為:集鎮、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國的劃分:特大城市(100萬以上)、大城市(50~100萬)、中等城市(20~50萬)、小城市(20萬以下)、以下為縣城、建制鎮等
依據:城市人口規模
2、城市等級與服務范圍的關系[理解]
城市等級低,服務種類少,服務范圍比較小;城市等級高,服務種類多,服務范圍比較大。
3、上海城市等級和服務范圍變化的影響因素[理解記憶]
(1) 上海位於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點以及長江的出海口
(2) 上海市有發達的鐵路網,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勞動力、農產品以及巨大的市場
(3) 上海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開闊。
4、城市等級體系:[記憶]
城市的服務種類、服務范圍是與城市的等級相對應的,在同一個區域中,城市的空間分布也與城市的等級密切相關,這些不同級別的城市空姐組合,構成了一個地區的城市等級系統。
5、城市等級與城市數目、相互距離的關系[理解]
等級較高的城市數目較少,相距較遠;等級較低的城市數目較多,相距較近。(德國南部為例)
6、中心地理論(結合圖2.16荷蘭圩田居民點設置規劃圖)
(1) 每一個高等級城市周圍總是分布有多個等級較低的城市
(2) 每一個高等級城市服務范圍包含了多個等級低的城市服務范圍
(3)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是層層嵌套的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義[理解]
城市化三個標志 城市數目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規模擴大
2、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動力:[記憶]
推力(農村):人口增長快對土地壓力大,自然災害,收入低、社會服務短缺
拉力(城市):就業機會多,社會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設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標志: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記憶]
4、城市化的意義:[記憶]
(1) 城市市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而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又促進城市的發展
(2) 促使聚落形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變化
5、世界城市化的進程[理解記憶]
城市化階段 水平 發展速度 地域擴展趨勢 常見的問題
初期階段 25%~30%以下,低 緩慢 緩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雜布置,功能區分異不明確
中期階段 30%~70%,較高 迅速 快 交通擁擠、環境惡化、住房緊張等出現郊區城市化
後期階段 70%以上,高 緩慢,甚至停滯 繼續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6、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城市化比較
發展中國家:起步晚,發展快;水平低;發展不合理(出現畸形發展);處於初期和中期階段
發達國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現逆城市化現象;處於後期階段
7、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記憶]
來源 危害
大氣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煙塵;工礦企業排放的煙氣;各類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 污染物有煤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鉛等有害物質,污染空氣,危害健康(倫敦煙霧事件、光化學污染、酸雨)
水污染 工業廢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質變壞,危害人體健康和動植物繁殖
固體廢棄物污染 工業生產、城市建設、居民消費 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白色污染、廢舊電池等)
雜訊污染 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建築施工、社會活動 妨礙人們休息、工作、危害人體健康
8、如何建設「生態城市」:[記憶]
(1) 在城市建設中,要發展低污染的節能建築和綠色交通,減少環境污染
(2) 使城市景觀盡可能與自然景觀保持協調,建立一種良性循環(「天人合一」)
會判斷P38活動三種模式的有缺點(從熱島效應和用地效率兩方面分析)
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3.1農業的區位選擇
1、農業的概念:[記憶]
人類利用土地的自然生產力,栽培植物或飼養動物,以獲得所需要的產品。
2、農業區位的含義:[理解記憶]
(1) 農業生產的位置
(2) 農業與地理環境各因素的聯系
3、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記憶]
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市場、勞動力、交通、政策、機械、科技
決定農業活動的類型和規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場因素。
4、農業區位選擇的實質: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記憶]
5、對農業活動主導區位因素的判斷[理解]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風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氣候因素)
千煙洲立體農業(地形因素。從洪澇災害、水土流失、土層厚度等方面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亞熱帶沿海農業景觀的變遷(市場和政策)
茶葉宜在南方酸性紅壤種植(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邊的乳畜業、園藝業(交通因素)
6、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理解記憶]
自然因素比較穩定,社會經濟因素發展變化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種促進農業發展(袁隆平雜交水稻、橡膠樹種植范圍的擴大);改善局部自然條件發展農業(大棚農業生產反季節蔬菜)
交通運輸的發展和冷藏技術的進步使世界農業出現專業化和地域化
7、農業地域的含義:[記憶]
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在社會、經濟、科技、文化和自然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農業生產地區。農業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合理利用農業土地的結果。
8、影響農業地域類型的因素:[記憶]
(1)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條件(3)社會經濟條件
9、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區位條件:[記憶](能認識P45圖3.9,包括小麥牧羊帶位置)
自然區位條件: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會經濟條件:市場廣闊(世界主要小麥、畜產品產地);勞動力豐富;生產方式、技術先進
10、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主要特徵:[記憶]
生產結構:種植業與畜牧業結合的混合農業(小麥—牧羊)
經營方式:家庭大農場
科技應用:劃區輪牧、種植優質牧草、輪作制
農業專業化、地域化水平較高
發展措施:東水西調
3.2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1、季風水田農業分布及作物[記憶]
分布:亞洲的季風區(東亞、東南亞、南亞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為主(水稻的習性:好暖喜濕)
2、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條件:[記憶]
(1) 氣候以季風為主,高溫多雨適合水稻生長
(2) 地勢平坦,適宜水田管理
(3) 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4) 人多地少,生活習慣導致糧食需求量大
(5) 水稻生產的歷史悠久(7000年歷史)
3、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記憶]:「三低一高一大一小」
(1) 小農經營(生產規模小)
(2) 單產高,商品率低
(3) 機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4) 水利工程量大
4、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及作物[記憶]
分布: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
作物:小麥、玉米
5、商品穀物農業的區位條件[記憶]
(1) 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 交通運輸便利
(3) 市場廣闊
(4) 地廣人稀
(5) 機械化程度高
(6) 農業科技先進
6、商品穀物農業的主要特點[記憶]
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3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1、大牧場放牧業分布及生產對象[記憶]
分布: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生產對象:牛、羊
2、大牧場放牧業區位條件[記憶]
(1) 氣候溫暖,草類茂盛
(2) 地廣人稀,地價地
(3) 距離海港近,交通便利
3、大牧場放牧業特點[記憶]
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專業化程度高
4、阿根廷大牧場放牧業的發展措施[記憶]
(1) 圍欄放牧、劃區輪牧、種植飼料、開辟水源
(2) 培育良種牛,加強對牛群病害研究
5、乳畜業的分布及農產品[記憶]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區、西歐、中歐、澳大利亞、紐西蘭
農產品:牛奶及乳製品
6、乳畜業的區位條件[記憶]
(1) 氣候溫涼、潮濕,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
(2) 城市化水平高,生活習慣影響,對乳畜產品需求量大
7、乳畜業的主要特點[記憶]
商品率高;機械化程度高;集約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圍
※給一幅農業地域圖,要能識別其屬於何種農業地域類型,關鍵看從事何種農業

⑨ 初二下冊地理期中考試試卷

安徽副林中學2009-2010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英語試題考試時長:100分鍾滿分:100分聽力部分(20分)I.聽句子,根據所聽內容選擇最佳應答語。句子讀一遍。(每小題1分,共5分)()1.A.Twiceaweek.B.Foraweek.C.Lastweek.()2.A.Ataboutnineo'clock.B.Aboutninehours.C.Afternine.()3.A.Atonce.B.Nextweek.C.Traveling.()4.A.I'mtired.B.I'mfine.Andyou?C.Itdoes'tmatter.()5.A.Onfoot.B.Forabouteighthours.C.Helikesitverymuch.Ⅱ.聽對話和問題,根據所聽內容選擇合適的圖片。對話和問題讀一遍。(每小題1分,共5分)Ⅲ.聽對話,根據所聽內容選擇最佳答案。對話讀兩遍。(每小題1分共5分)聽第1段對話,回答第11-12小題。()11.WhatdoesKayinviteTedtodo?A.Tohaveaparty.B.Tohavedinner.C.Tohaveatalk.()12.?A.NextMonday.B.NextTuesday.C.ThisSaturday.聽第2段對話,回答第13-15小題。()13.?A.Studyingathome.B.Goingonatrip.C.Learningtoswim.()14.HowdoesSusanfeelthesedays?A.Bored.B.Excited.C.Tired.()15.?A.Hawaii.B.NewYork.C.HainanIsland.Ⅳ.聽短文,根據所聽內容補全表格。短文讀兩遍。(每小題1分,共5分)(16)________.Nancy(17)________.EverymorningKateDancing(18)_____aweekHarryPlayingbasketball(19)_____aweekJohn(20)________.TwiceaweekⅤ.單項選擇。(每小題1分,共15分)()21.—_______?—Onceaweek.A.HowsoonB.HowlongC.HowoftenD.Howmany()22.—80%studentslikesoccer,whatdoes「80%」mean?—________.A.NostudentsB.AllstudentsC.SomestudentsD.Moststudents()23.Heisingood_______.He』spretty________.A.health,healthB.healthy,healthyC.health,healthyD.healthy,health()24.Youhave______today.You_______haveagoodrest.A.cold,mayB.cool,shouldn』tC.acold,shouldD.acool,can()25.InNorthAmerica,moststudentsgotoschool______theschoolbus.A.onB.inC.byD.take()26Thisproblem______thatone.A.arethesameasB.isdifferentfromC.aredifferentthanD.isaseasieras()27._______toschoolbyboatis_______funthantakingabus.A.Go,alotofB.Togo,manymoreC.Going,alotmoreD.Goes,alot()28.—How______isthesubwaystation?—Aboutthreemiles_______.A.far,farB.away,awayC.far,awayD.away,for()29.—?—,butI』mbusy.A.No,Ican』tB.yes,IwillC.I』dlovetoD.Ilike()30.LiWeiwithhisfriends_______workonthefarmnextweek.A.goestoB.gotoC.aregoingtoD.isgoingto()31.Itabout15minutesthetheater.A.take,walkB.takes,towalkC.takes,towalktoD.take,towalk()32.-six,andalargenumberofthemJayZhou.A.are,likesB.is,likesC.is,likeD.are,like()33.Howabout?A.gobikeridingB.goingfishC.goingbikeridingD.gofishing()34.—Supperisready,Mary.—I.A.comeB.cameC.havecomeD.amcoming()35—Whichbookisalittle?A.muchinterestingB.muchmoreinterestingC.moreinterestingD.interestedⅥ.完形填空。(每小題1分,共10分)..39aresomeoftheresults..Ofcourse,bikesare42thancarsandbuses...Amongsomestudents,busesarenotpopular,.(擁擠).However,notmanypeople45afford(買得起)acar.()36.A.didB.makeC.have()37.A.kindofB.kindsofC.akindof()38.A.fromB.withC.about()39.A.HereB.ThereC.They()40.A.onB.byC.ride()41.A.byB.onC.riding()42.A.cheaperB.moreexpensiveC.cheap()43.A.thoughB.becauseC.but()44.A.toomuchB.alotC.toomany()45.A.canB.couldC.MayⅦ.閱讀理解。(每小題一分,共10分)(A)Istheservant(僕人)cleverorfoolish?Thisisanoldstory.Itwasfirsttoldlongago..Hewasabusinessman.Hewantedtotakethingstosell....Hewasakindman.Hesaidtooneofhisservants,「Youarethesmallest,.Youcannotcarryaheavyload..」Theservantthankedhismaster.Hepointedtothebiggestload..「Youarefoolish,」saidhismaster.「.」.Theywalkedforfourhours.Thentheystoppedforarest.Theyallatesomeofthebread..Theservant』.Attheendofthejourney,.()46..A.buysomegoldB.buysomegoldwiththemoneyC.buysomethingswiththegoldD.sellsomegold()47.Beforethejourneybegan,therichmansaidsomethingto.A.abusinessmanB.oneofhisservantsC.theservantsD.someservants()48.Theweakestservant.A.askedforhismaster』sadvice.B.followedthemaster』sadviceC.refusedtoacceptthemaster』sadviceD.()49.Ittookthem.A..B.somedaystofinishthejourneyC..()50.Thesmallestservantwasvery.A.cleverB.foolishC.honestD.kind(B)..TodayisSaturday..mbers.SXTVChannel713:12FootballMatchXATVChannel415:30TVPlaySXTVChannel618:30CartoonCCTVChannel112:38LawTodayCCTVChannel119:00NewsReportCCTVChannel321:00TheLatestMusic根據短文內容判斷正誤,正確的寫「T」,錯誤的寫「F」。()51..HecanwatchCCTVChannel1noon.()52.Myfatherisafootballfan.Heprefersfootballmatches.HecanwatchCCTVChannel1.()53.MymotherlikeswatchingTV.Pleys,.()54.Mysisterisonly.Sixyearsold.Iwanttofindprogram.Forher.IthinkshecanwatchCCTVchannel6.()55.Iamastudent.Ilikemusic,butIamverybusytonight..Ⅷ.交際用語配對(每小題一分,共5分)。56.Ihaveatoothake,mum.57..58.Ihopeyoufeelbettersoon.59.ShouldIeatmorefruit?60.Eatanappleaday.IIa.Yes,youshould.b.Let'sgotoseeadoctor.c.Thankyou.d.It'sahealthylifestyle.e.Ok,thanks.Ⅸ.詞彙。(10分)A)根據句意、首字母提示完成單詞。61.Ih_________evereatjunkfood,becauseit』sunhealthyfood.62.Mariae__________everyday,sosheisingoodhealth.63.Ilikephysic,h,Ifinditdifficult.64.Ican』tgotothemoviesthisSaturday.Ihavetohavemypianol__________.65.Ittookme.awdaytofinishthehomework.B)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完成下列句子。66.Thankyoufor__________(invite)me.67.I』mplanning__________(spend)timeinthebeautifulcountryside.68.We』re__________(leave)forBeijingforvacationnextweek.69.Ihavetogo(camp)withmyclassmmatesnextweek.70.Heknows(much)EnglishthanI.Ⅹ.按要求改寫句子。(5分)71.Lucyhasacold(對畫線部分提問)withLucy!72.Dianaistwenty.AndDaphneistwenty.(改為同義句)DianaisoldDaphne.73.Thegirlsgettoschoolbysubway.(同義句)Thegirls_________the_________toschool.74.Canhegotothebaseballgame?(否定回答)_________,he___________.75..(對劃線部分提問)UncleWangalwaystohisfactory?Ⅺ.根據漢語完成句子。(10分)76.你准備和誰去。__________areyou____________with?77.—今天星期幾?—星期一,14號。—__________today?—It』s___________,the14th.78.你怎樣看待你鎮的交通?Whatdoyou_________________thetransportationinyourtown?79.Lily和Lucy都擅長物理。BothLilyandLuc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hysics.80.你喜歡講笑話嗎?Doyouenjoy__________________?Ⅻ.書面表達。(15分)請你根據提示和要求寫E-mail稿件。提示:你的遠方好友給你發E-mail來邀請你到她家過周末,你很想見她,可你因為事情太多不能去。請你給她發E-mail把情況告訴她。要包括以下內容:1.感謝邀請;2.婉言謝絕;3.說明理由;4.邀請她寒假到你家來。要求:1.格式要正確。2.說明理由至少有3件事。3.60詞左右。答案I.1-5ABCAAⅡ.6-10BBABCⅢ.11-15BABCAⅣ.16.Everyweekday17.Running18.Twice19.Once20.SkatingⅤ.21-25CDCCC26-30BCCCA31-35BCCDCⅥ.36-40ABCAB41-45CABCAⅦ.46-50CBBBA51-55TFTFTⅧ.56-60bdcaeⅨ.(A)61.hardly62.exercises63.however64.lesson65.whole(B)66.inviting67.tospend68.leaving69.camping70.moreⅩ.71.What'swrong72.asas73.takesubway74.No,can't75.HowdoesgetⅪ.76.Whogoing77.What'sSaturday78.thinkof79.aregoodat80.tellingjokes

⑩ 初二地理期中測試題 帶答案

八年級地理上冊期中測試題
姓名 座號 班別 總分
一、 選擇題(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 我國所處的溫度帶有 ( )
A .北溫帶 北寒帶 B.北溫帶 熱帶 C.南溫帶 熱帶D.熱帶 北寒帶
2、我國最早迎來一天的地方是 ( )
A .帕米爾高原 B.曾母暗沙 C.漠河 D.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3右圖是哪個省區的輪廓( )
A.青 B. 陝 C.桂 D .湘
4、台灣海峽的屬海是 ( )
A .渤海 B.黃海 C. 東海 D.南海
5、陸地面積最大的省區是( )
A.黑龍江 B.內蒙古 C. 新疆 D.西藏
6、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 )
A . 滿 B. 壯 C. 回 D.藏
7、下面陳述中,正確的是( )
A. 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東岸 B.據第五次人口復查的結果統計,2000年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 C.我國各民族中漢族分布最廣,除西藏自治區外,各省均有分布 D. 維吾爾族、滿族的居民多信仰伊斯蘭教
8、我國管轄的國土面積有 ( )
A. 960萬平方千米 B.997萬平方千米 C.1000萬平方千米 D.1260萬平方千米
9、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分界山是( )
A.大興安嶺 B.祁連山 C.雪峰山 D.太行山
10、北回歸線沿線可見的山脈有( )
A. 台灣山脈 橫斷山脈 B.台灣山脈五指山 C.台灣山脈武夷山D.台灣山脈雪峰山
11、水稻也能在北方生長,這是因為我國 ( )
A .季風區面積廣 B.雨熱同期 C.地形復雜 D.氣候復雜多樣
12、我國跨四種干濕地區和四種溫帶帶的省區是( )
A. 陝西 B.甘肅 C.西藏 D.四川
13、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在 ( )
A.青藏高原 B.漠河附近 C.帕米爾高原 D.烏魯木齊
14、半濕潤地區的植被類型是( )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 荒漠
15、西北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溫帶大陸氣候 D. 高山氣候
16、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是( )
A.黑龍江 B.黃河 C.長江 D.珠江
17、地上河的現象產生在黃河的 ( )
A.河源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8、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磯一段的長江稱為 ( )
A .通天河 B.川江C. 荊江 D.揚子江
19、屬於吐魯番盆地的民居是 ( )
A. 磚牆斜頂房 B.窯洞 C.晾房 D.干欄式木摟
20、山顛白雪皚皚、冰川廣布的地地形區是 ( )
A .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雲貴高原
二、 填空題 (20分)
21、我國共有 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有 個自治區。
22、我國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 向 遞減。
23、長江源遠流長,有 和 之稱。
24、我國陸上鄰國中面積最大的是 ,屬於東亞又是內陸國家的是 。
25、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 ,西北和 地區。
26、我國地勢的特徵是 ,各類地形呈 狀分布。
27、我國是多山的國家,山區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 ,多集中在 地區。
28、習慣上,以 -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 山為界,把我國劃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29、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 河,所在區域為 區。
30、 平原利用黃河修渠灌溉而成為塞上江南;長江上游長約16千米,最窄處僅30米,水頭落差達200米的河段叫 。
三、 連線題( 4分 )
將下面各民族傳統節日、舞蹈和體育運動項目與所列民族用直線連起來。
①朝鮮族 ②傣族 ③ 蒙古族 ④維吾爾族
四、 綜合題(36分)
32、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4分 )
(1)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萬千米,陸地相鄰的國家有 個,其中①
② ③ ④ ⑤ 。
(2)我國省級行政區中,A是 ,簡稱 ;B是 ,簡稱 ;C是 ,簡稱 。
(3)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是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是 。
33、讀我國地形圖寫出數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9分 )
山脈① ② ③
高原④ ⑤
平原⑥ ⑦
海洋⑧ ⑨
3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航運發達,有 之稱。試用三個數字說明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 、 、 。
(2)長江水能資源豐富,圖中①處是正在建設的 水電站。
(3)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是 。
(4)圖中A市是我國新設立的直轄市,其簡稱是 。
(5)寫出城市B C D 的名稱。
(6)從干濕地區看該河下游流經 地區,從溫度帶看流經 帶,所以該河沖積成的 平原成為魚米之鄉。

答案一、BDBCC BBDDA BBABC DDCCA
二、21、34,5 22、東南沿海,西北內陸 23、水能寶庫,黃金水道24、俄羅斯,蒙古25、東北,西南26、西高東低,階梯狀分布27、2/3,西部28、大興安嶺,岡底斯29、外流,外流30、寧夏,虎跳峽
三、連線題A②B④C②D①E③
五、 綜合題32、(1)15,①朝鮮②俄羅斯③哈薩克④尼泊爾⑤寮國(2)A青海省,青B四川省,川或蜀C湖南省,湘(3)雲南,江蘇
33、①天山②陰山③秦嶺④青藏高原⑤黃土高原⑥華北平原⑦東北平原⑧東海⑨南海
34、(1)黃金水道,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大,水流量最大(2)長江三峽(3)防洪(4)渝(5)B,武漢C,南京D,上海(6)濕潤地區,亞熱帶,長江中下游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