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技巧
①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的幾種有效方法
一、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結合學生實際,嘗試和開拓新的教學方法回 1、注答重教法,教學方式多樣、靈活。 2、准確地把握學生的地理現實。 3、學習目標明確化。 4、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地理知識結構。二、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三、積極地去創設室外課堂四、在地理教育中要充分運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可達到教學的優化,促進素質教育
② 怎樣改進地理教學方法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內容摘要: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認真磚研和設計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著眼於誘導,抓「興趣點」能使學生「愛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著眼於疏導,抓「知識點」能使學生「學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著眼於指導,抓「能力點」能使學生「會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師要通過精心導入、優化教材、講究教法,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落實「三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課堂充滿生命力,有利於學生地理知識的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全面發展。
關鍵字:地理 課堂 教學 興趣 知識 能力 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為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教師的什麼因素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呢?研究結果表明教學行為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學行為,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通過教師有效地「教」實現學生有效地「學」。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嘗試。 一、鑽研課程標准 科學設計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南針」。從宏觀上看,初中地理課程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通過課程的實施,使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每堂課的教學又有相應的具體教學目標。為此,教師要鑽研課程標准,課前認真備課,既熟悉每堂課教材的內容、體系、特點和優勢,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學生實際,科學設計教學目標、獨創性地擬寫教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剖析熱點、科學的組織課堂教學進程。 二、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於認識掌握事物,並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
③ 在地理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呢
圖示法,啟發式教學方法,講授法
④ 試談初中地理課的幾種教學方法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系。
二、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三、是要提高課堂討論、辯論效果。
四、強化地圖和區域地理教學。
五、聯系學生現實生活。
⑤ 地理教學策略
00教學策略是指教學過程中為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最佳方法和技巧,即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如何教,學生應該如何學,它是實施教學設計方案,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外部條件。地理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地理學科知識的點、線、面之間的聯系,考慮地理學科知識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充分利用地理教學資源、拓寬設計思路、選擇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地理教學策略的選擇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學會地理研究方法和地理思維過程。
00有效學習是一種以「教」為主的教學理論,源於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認為「學主要想實現有意義的學習,關鍵是要將當前所學的新概念、新知識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一方面之間建立起來,只要能建立起這種聯系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否則就是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而且還注意到影響學習效果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即情感因素的作用,提出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不同認知結構進行教學。有效學習理論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一切為學生的學習效率服務,追求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和學習結果的有效性,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在有效的學習策略指導下,能以最少的時間投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活動經過自身努力,具有較高的達成度,即「有意義學習」。
00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師生是灌輸——接受的關系,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狀態,教師注意的是如何把地理知識、結論講清楚;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學生死記硬背,學習的有效性差,新地理課程標准倡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表述了在培養上期望學生達到的程度。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地理教學策略,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地理技能的同時,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與人生態度,具備科學精神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00下面是本人對新地理課程標准下,基於有效學習地理的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
001、教學互動,創設愉悅課堂氛圍策略
00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這就要求地理教學過程應當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生活過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只有把師生的生活、經驗、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引入教學過程,教師才會充滿激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才能充滿智慧地主動參與地理教學活動,才能可能使地理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得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又培養各種智力。例如:在學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運動時,除了運用地球儀演示地自轉和公轉外,還可以讓學生上台表演地球公轉運動;一個學生作「太陽」,一個學生作為「地球」,作為「地球」的同學一邊圍繞「太陽」公轉,一邊又在不停地自轉,下面的學生要注意觀察解釋自西向東的含義,區別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學生在這種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對這些抽象疑難問題理解較快,做到了活動與課堂講解的有機結合。
002、教學起點的問題化、興趣化策略
00按照有效學習理論、學習內容對學習者越有價值、越有意義,學習的效果就好。根據這一觀點,在地理教學中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要努力使學習內容興趣化,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存動力,而來自學生身邊的問題是產生學習興趣的最直接發源地,地理知識內容豐富多彩,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與人們的衣食住行聯系密切,通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充分認識生活離不開地理,感受地理的魅力,產生地理學習的興趣。
00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在吸引力,或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絢麗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或採用直觀手段,在學生面前展示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創造地理意境,把學生帶入想像的「王國」中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內容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藉助直觀手段展示與已有知識矛盾的事實,形成問題情境;或創設問題情境;或者通過知識因求果與知果索因的辦法產生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003、教學過程活動化策略
00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時間、有空間,自主地選擇學習方法,這不僅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創新精神,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而且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形成獨立人格。活動的方式主要有:①地理游戲活動,如地理拼圖,地理謎語等;②地理報告會、地理辯論賽;③地理實踐活動、社會調查;④撰寫地理小論文等等。
00當然,地理課堂教學內容中有很多的是不能按上述的活動來設計,此時可以先將學習內容布置給學生,並結合教學內容提出若干難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前帶著問題預習、自學,查閱資料,解決問題,教學時再由教師總結,既點撥學生較模糊的內容,突出重點,又可以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建立知識結構。
004、教學文字內容圖像化,圖像內容簡單化策略
00地理圖、表是地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直觀性教具,是傳遞地理信息的最有效、最重要的媒體,它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感知宏大的地理環境中復雜地理事物現象、地理景觀和地理演變過程,擴大視野。地圖本身就是一種經過抽象化的知識載體,可以圖解各種地理理性知識,學生通過閱圖可以「發現」新的知識,挖掘更深的內涵,一定程度上還能彌補教師課堂上教學的遺漏,完善教師在課堂上的各種設問。
00為了充分有效地發揮圖像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不僅要運用好「三板」圖和電化教學媒介的作用,更要在深入研究教材文字系列與圖像系列相互關系的基礎上,盡可能使文字內容圖像化、圖像內容簡化,做到圖文結合,相輔相成。變文字為圖像,形成「模式圖」、「綱要圖」、「關系圖」,學生可以一目瞭然,記憶深刻;變繁圖為簡圖,變「死圖」為「活圖」,同樣可以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⑥ 地理教學策略有哪些
在我看來 地理中的圖形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自然地理 學生對圖形的理解很重要的 要能夠在圖中找到信息 可以要求同學做好筆記 這樣可以減少開小差的同學
⑦ 在地理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呢
教師先提示課堂教學目標,把當堂課應該掌握的知識,告訴同學們,同時提出重點的專個問題讓同學屬們看書後解決。指導學生自學,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最後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地方
⑧ 地理課堂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師先提示課堂教學目標,把當堂課應該掌握的知識,告訴同學們,同時提出重點的個問題讓專同學們屬看書後解決。指導學生自學,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最後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對「不對」的教師要幫助更正,對「不完整的」教師要幫助補充。
在教學實踐中,由於受升學考試的壓力和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現象仍很普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益低下仍很突出。如:課堂教學中缺少恰當的師生對話、師生互動和師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圍
⑨ 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和手段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升
摘要: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本屬於邊緣學科的地理學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地理學科作為「+3」中的一門,地理學習的成績直接關繫到他們的未來。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目前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都應認真思索的問題,文章就此問題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高考改革;有效教學;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本屬於邊緣學科的地理學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地理學科作為「+3」中的一門,地理學習的成績直接關繫到他們的未來。但與此同時,在中小學中普遍存在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尤其是「六多三少」問題特別突出——課程多、教材多、教輔資料多、考試多、作業多、補課多,活動少、娛樂少、睡眠少,一直摧殘著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提升教學有效性便顯得更為迫切和具有實際意義,筆者就此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會學
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強調:「學校的最大浪費是學生在校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我國以往各學科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照本宣科地將書本內容灌輸到學生腦中,並通過大量訓練培養出一個個「做題機器」。但當學生步入社會後,在一段時間內卻會感到很難把自己的所學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面對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感到在校期間不但學業負擔重,而且是一個「無用的學習」過程,這完全違背了學習的初衷。針對這一狀況,筆者覺得不如在日常地理課堂教學中做一些「加減法」,減少課堂中死板的教學環節,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這樣不但能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並主動學習,提升他們的地理素養,使他們在日後的人生中受益。
1.減少理論灌輸,增加技能培養
雖然地理屬於文科,但如果教師直接把書上的概念、規律等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妥當,最終只會讓學生對課堂越來越不感興趣,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所以筆者認為應減少對書本上一些知識內容的死板教授,而增加以提升學生地理技能為目的的趣味式教學,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地理素養,大大地提升了教學有效性。
例如,較大的地震災害近幾年來在我國頻繁發生,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0年「4·14玉樹地震」、2013年「4·20雅安地震」等災害的發生,震醒許多人,整個社會開始意識到這方面的教育是多麼重要,而學校教育在這方面非常欠缺。筆者作為地理教師也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課堂教學,僅僅只關注了課本上關於地震的基礎知識,將它們一股腦兒灌輸給學生,但日後如果學生真遇到地震,這些書本上的知識毫無幫助。雖說身處上海的我們很少經歷地震,但是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分布影響范圍十分廣闊,而我國又地處這兩大地震帶的交界處,另外學生們去國內外旅遊留學甚至生活的話,仍有可能遇到地震災害,他們需要了解一些地震後的求生技能。於是經過充分備課後上《板塊運動》這個專題,當介紹到地震時,筆者會花上近一節課的時間來讓學生了解地震發生前的先兆,知道地震發生時正確的自救方式和應對突發狀況的策略,以及在地震發生後還要學會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受困者。每次上完這樣一堂課,學生們參與討論的熱烈程度及臉上認真的表情告訴筆者,他們喜歡學習這樣的知識,而且相比於課本上的內容,他們也更需要這樣的地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