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地理學家
❶ 最著名的地理學家是誰
著名地理學家:1、裴秀2、酈道元、徐霞客4、魏源 5、李四光
一、裴秀
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PtolemaeusClaudius,約公元90-168)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裴秀(223-271年)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自幼好學,知識淵博。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接觸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圖資料。由於才華出眾,所以青少年時代就受到社會知名人士的贊賞。
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已廣泛用於戰爭和國家管理,秦漢以後損失嚴重。出於政治和軍事需要,裴秀立意製作新圖。他領導和組織編製成《禹貢地域圖》18篇,這是中國和全世界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歷史地圖集。為了便於應用,他還將一幅篇幅過大(用娟八十匹繪制)的《天下大圖》縮製成以寸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圖》,圖上載有名山都邑,為軍政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他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
所謂「制圖六體」就是繪制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離,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後三條是因地形起伏變化而須考慮的問題。這六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它把制圖學中的主要問題都接觸到了。
這是他對中國地圖學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系統制圖理論。直至今天地圖繪制考慮的主要問題除經緯線和投影外,裴秀幾乎都扼要地提到了。
裴秀提出的這些制圖原則,是繪制平面地圖的基本科學理論,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它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在中國地圖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世界地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二、酈道元
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生年有皇興三年(469),延興二年(427)之說,但都缺乏可靠依據,卒於孝昌三年(527)。
生於仕官家庭,父親酈范作過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書郎,以後歷任潁川太守,東荊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職,看來他一生在政治上還是有所建樹的。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時,在陰盤驛(今希臨潼附近)為雍州刺史蕭寶寅殺害。酈道元一聲生勤於讀書和著述。《魏書》卷八十九說:"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但除《水經注》外,其餘著作都已亡佚。
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志於地理學的研究。他喜歡游覽祖國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歡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風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機會進行實地考察,足跡遍及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內蒙等廣大地區,調查當地的地理、歷史和風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游覽名勝古跡、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勢,並訪問當地長者,了解古今水道的變遷情況及河流的淵源所在、流經地區等。同時,他還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古代地理學著作,如《山海經》、《禹貢》、《禹本紀》、《周禮職方》、《漢書·地理志》、《水經》等,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為他的地理學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礎。
通過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現象同古代地理著作進行對照、比較,發現其中很多地理情況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不及時把這些地理現象的變遷記錄下來,後人就更難以弄明白歷史上的地理變化。因此,應該對此時的地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同時查閱古代文獻,與古代的地理學著作相印證,將地理面貌的歷史變遷盡可能詳細、准確地記載下來。為此,酈道元決定以《水經》為藍本,以作注的形式寫一本完整的地理學著作。
《水經》是三國時代桑欽所著的一部地理學著作,此書簡要記述了137條全國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原文僅1萬多字,記載相當簡略,缺乏系統性,對水道的來龍去脈及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記載不夠詳細、具體。為此酈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在《水經》的基礎上,酈道元終於完成了《水經注》這一地理學名著。
三、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出身於江陰的天資聰穎。童年上私塾時,即聽背經書,作八股文。但徐霞客偏偏沒興趣,有興趣的是看古今史書,尤其是地方誌,從而立下遍游名山大川的志願。
幼年好學,博覽圖經地誌。因見明末政治黑
❷ 中國第一位地理學家也是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
張相文(1866-1933),字蔚西,號沌谷,江蘇省泗陽縣城廂南園人.他自清光緒26年(1900)起版,即從事地理學的教學、研究和權著述工作,並創建我國第一個地理學術團體「中國地學會」和第一種地理學術期刊《地學雜志》,推動我國地理學發展達二三十年之久,為本世紀我國第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張相文的一生,正處在我國舊的輿地學末期和近代地理學從萌芽狀態到初步形成的過渡時期,他是改革我國舊地學和推動地理學發展的先驅.
❸ 20世紀中國第一位地理學家是誰
1、20世紀我國第來一位地理自學家--張相文 (1866-1933) 。
2、早在清光緒二十年(1894 年)中日戰爭後,張相文因痛惜清政府將寶島台灣割給日本,開始關心地理。
3、張相文(1866—1933),字蔚西,號沌谷,江蘇省泗陽縣人。他自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起,即從事地理學的教學、研究和著述工作,並創建我國第一個地理學術團體」中國地學會」和第一種地理學術期刊《地學雜志》,推動我國地理學發展達二三十年之久,為20世紀我國第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
❹ 泗陽有哪些名人
1.盧廷蘭
盧廷蘭,生卒年不詳,字芳谷,明代桃源(今宿遷市泗陽縣)人。自幼篤志於學,尤其喜讀《天工開物》、《夢溪筆談》 一類實用性自然科學書籍及重要科學技術文獻,並愛好對民間鐵木工具製作、紡織工藝。
盧廷蘭重新設計、改進織錦工藝;還按照所織花紋,編撰歌詞,讓機工邊操作邊唱,心手相應,以-人的十指代十人,節約大量勞力,提高了生產率,降低了成本,得到了織錦作坊贊揚。鄉試落榜後即在江南指導絲織工作,後卒於南京,江南機坊多設像祭祀,奉「盧祖」。
2.秦嘉
秦東海郡陵人(即凌縣,今江蘇泗陽縣眾興鎮凌城村),秦末人物,陳涉起義自立為楚王後,與銍(銍邑,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人董緤、符離(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人朱雞石等相約起義,率兵圍困東海郡守慶於郯縣。陳勝聽說後,派武平君畔作為秦嘉所部監軍。秦嘉不服陳勝號令,自立為大司馬,假傳陳勝命令殺武平君畔,並立楚王後裔景駒為楚王,駐扎在彭城(今徐州)以東。
不久,項梁、項羽揮軍北上,秦嘉領兵阻止項梁部西進。項梁以秦嘉背叛陳勝為由,揮師討伐秦嘉,秦嘉敗走,後被殺,其部歸順項梁。
3.劉世勛
劉世勛(?—1147年),號真君,南宋太尉,宋淮安府桃源崔鎮(今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臨河鎮人)。劉世勛幼年,即有雄心壯志,立志學文習武,報效國家。成年後,他仗義疏財,聯絡豪傑,聚義抗暴,扶正抑邪,頗得鄉里擁護。他為人處事,耿介無私,平易近人,辦事嚴謹公正,鄉鄰對他十分仰慕。
4.常廷席
常廷席(1785―1870年)祖籍山東濟寧,生於江蘇淮安府桃源縣(今泗陽)。
早年求學於甘肅靈州(今寧夏靈武縣),掛榜後復返濟寧等地名寺深造,嘉慶五年(18O0年)應聘淮安清真寺阿訇,主持教務達60年之久。他以學識淵博聞名遠近,一時北自濟南,南及南京、杭州等地,穆斯林紛紛前來淮安清真寺求學,寺內絕帳高懸,門徒甚眾。
5.林大木
林大木,明朝大書法家,今江蘇泗陽縣人,號松山,生卒年不詳。生於書香門第。
常游歷山川,師法自然;遍訪同行,切磋技藝。人能得其片墨,不異於獲得至寶。而大木行俠好義,來求者輒揮毫相贈,並不居奇吝嗇。嘗乘酒意,作四季迴文詩,興酣下筆,紙墨淋漓,隱約透出仙氣。尤善擘窠大字,書法流暢,宛若游龍,鐫石者爭相延致,金陵燕子磯上"振衣千仞"四個大字,即大木的遺筆。又蘇州虎丘山上的"虎丘"二字,及天林關"飛來峰"三字,皆大木手跡。
參考資料網路-林大木
網路-常廷席
網路-劉世勛
網路-秦嘉
網路-盧廷蘭
❺ 泗陽知名人物有誰
劉世勛(?~ 1147)宋代宿遷崔鎮(後桃源縣境)人。金兀術南侵時,因辦團練有功,保舉為參謀官,遂從岳飛軍進擊金兵於朱仙鎮,大捷,以功升太尉。紹興十七年(1147),無疾而終,韓世忠請於高宗,敕封「真君」,建祠祀之。
盧廷蘭(生卒年月不祥),字芳谷,明代桃源(泗陽人),廩膳生。後卒於金陵,江南機坊多設像祭祀,奉為「盧祖」。
尹耕雲(?~ 1877),清桃源(泗陽)三義壩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歷官禮部郎中。在鎮壓雲南回民起義和太平軍諸軍事行動中,屢次為清廷獻策,奏議頗多。著述有《大學緒言》、《豫軍紀略》、《心白日齋》、《周易輯說》。
樊炎(1887 ~ 1914),泗陽崇河中市(魏圩)人,原名光炎,幼年樊炎受民主革命思潮影響,曾改名樊也噲,表示他有志像樊噲反對暴秦那樣為推翻清王朝而勇敢戰斗。曾參加廣州新軍起義和黃花崗起義,民國2年組建軍隊,作討袁准備。後為奸人告密,逮捕,就義於清江浦,時年27歲。
韓恢(1887 ~ 1992),字復炎,泗陽縣順德市(史集鄉)人。1910年加入同盟會。宣統三年,隨黃興參加黃花崗起義,民國6年,隨孫中山赴粵參加護法運動。民國11年10月28日在上海被捕。同年11月1日,被殺於南京小營。
胡明復(1891 ~ 1927),名達,泗陽縣城廂人,宣統二年(1910年),考取官費生赴美留學,入紐約康奈爾大學讀哲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博士學位的數學家。民國16年6月12日,溺水而死。為紀念他,當時教育界籌建了「明復館」(上海盧灣圖書館前身)。
孫耀宗(1910 ~ 1931),字旭光,泗陽棉花原種場人。民國15年到黃埔軍校為入伍生,被軍校中共黨組織吸收為黨員。民國17年1月,中共江蘇省委建立中共泗陽縣委員會,孫耀宗任書記。民國20年初,孫耀宗被任命為中共海州中心縣委宣傳委員,後因做國民黨軍十二師士兵工作,身份暴露被捕,被秘密殺害於鎮江火車站附近,時年21歲。他是中共泗陽縣委第一任書記。1986年,中共泗陽縣委將烈士遺骸遷葬於愛園烈士陵園。
張相文(1867 ~ 1933),泗陽縣城廂南園人,我國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愛國主義者。
李守維(1903 ~ 1940),泗陽縣倉集鎮李樓人。黃埔軍官學校第二期學員,後加入國民黨。民國28年任國民黨中將軍長。民國29年7月,新四軍東進,解放黃橋,組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李守維率部妄圖消滅新四軍於黃橋,在同年10月5日黃橋決戰中,李守維在涉渡中墜馬落水而死。
王光夏(1904 ~ 1943),泗陽縣穿城鄉人。民國27年2月任泗陽縣長,奉名禁煙(鴉片),執法較嚴。日軍退守眾興鎮後,執行所謂「焦土抗戰」政策,泗陽縣城很快變成一片廢墟。民國32年3月14日,王光夏率江蘇保安第三縱隊,隨韓德勤進佔新四軍四師駐地泗陽唐莫圩、山子頭一帶,妄圖接應正從津浦路西東進的國民黨軍王仲廉部,被新四軍擊斃。
張星火良(1887 ~ 1951),泗陽城廂南園人,張相文之子,近代著名歷史學家。1906年赴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學習,他是我國最早攻讀生物化學的研究生之一。
韓德勤(1892 ~ 1988),泗陽縣洋河鎮人,民國7年(1918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民國26年10月,任江蘇省政府主席。民國36年,任陸軍總部徐州司令部副總司令,民國38年3月去台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88年8月15日病逝於台北,終年97歲。
❻ 泗陽有哪些名人
劉世勛(?~ 1147)宋代宿遷崔鎮(後桃源縣境)人。金兀術南侵時,因辦團練有功,保舉為參謀官,遂從岳飛軍進擊金兵於朱仙鎮,大捷,以功升太尉。紹興十七年(1147),無疾而終,韓世忠請於高宗,敕封「真君」,建祠祀之。 盧廷蘭(生卒年月不祥),字芳谷,明代桃源(泗陽人),廩膳生。後卒於金陵,江南機坊多設像祭祀,奉為「盧祖」。 尹耕雲(?~ 1877),清桃源(泗陽)三義壩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歷官禮部郎中。在鎮壓雲南回民起義和太平軍諸軍事行動中,屢次為清廷獻策,奏議頗多。著述有《大學緒言》、《豫軍紀略》、《心白日齋》、《周易輯說》。 樊炎(1887 ~ 1914),泗陽崇河中市(魏圩)人,原名光炎,幼年樊炎受民主革命思潮影響,曾改名樊也噲,表示他有志像樊噲反對暴秦那樣為推翻清王朝而勇敢戰斗。曾參加廣州新軍起義和黃花崗起義,民國2年組建軍隊,作討袁准備。後為奸人告密,逮捕,就義於清江浦,時年27歲。 韓恢(1887 ~ 1992),字復炎,泗陽縣順德市(史集鄉)人。1910年加入同盟會。宣統三年,隨黃興參加黃花崗起義,民國6年,隨孫中山赴粵參加護法運動。民國11年10月28日在上海被捕。同年11月1日,被殺於南京小營。 胡明復(1891 ~ 1927),名達,泗陽縣城廂人,宣統二年(1910年),考取官費生赴美留學,入紐約康奈爾大學讀哲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博士學位的數學家。民國16年6月12日,溺水而死。為紀念他,當時教育界籌建了「明復館」(上海盧灣圖書館前身)。 孫耀宗(1910 ~ 1931),字旭光,泗陽棉花原種場人。民國15年到黃埔軍校為入伍生,被軍校中共黨組織吸收為黨員。民國17年1月,中共江蘇省委建立中共泗陽縣委員會,孫耀宗任書記。民國20年初,孫耀宗被任命為中共海州中心縣委宣傳委員,後因做國民黨軍十二師士兵工作,身份暴露被捕,被秘密殺害於鎮江火車站附近,時年21歲。他是中共泗陽縣委第一任書記。1986年,中共泗陽縣委將烈士遺骸遷葬於愛園烈士陵園。 張相文(1867 ~ 1933),泗陽縣城廂南園人,我國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愛國主義者。 李守維(1903 ~ 1940),泗陽縣倉集鎮李樓人。黃埔軍官學校第二期學員,後加入國民黨。民國28年任國民黨中將軍長。民國29年7月,新四軍東進,解放黃橋,組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李守維率部妄圖消滅新四軍於黃橋,在同年10月5日黃橋決戰中,李守維在涉渡中墜馬落水而死。 王光夏(1904 ~ 1943),泗陽縣穿城鄉人。民國27年2月任泗陽縣長,奉名禁煙(鴉片),執法較嚴。日軍退守眾興鎮後,執行所謂「焦土抗戰」政策,泗陽縣城很快變成一片廢墟。民國32年3月14日,王光夏率江蘇保安第三縱隊,隨韓德勤進佔新四軍四師駐地泗陽唐莫圩、山子頭一帶,妄圖接應正從津浦路西東進的國民黨軍王仲廉部,被新四軍擊斃。 張星火良(1887 ~ 1951),泗陽城廂南園人,張相文之子,近代著名歷史學家。1906年赴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學習,他是我國最早攻讀生物化學的研究生之一。 韓德勤(1892 ~ 1988),泗陽縣洋河鎮人,民國7年(1918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民國26年10月,任江蘇省政府主席。民國36年,任陸軍總部徐州司令部副總司令,民國38年3月去台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88年8月15日病逝於台北,終年97歲。
❼ 列舉五位我國近現代地理學家
張相文,安徽泗陽人,生於1866年,卒於1933年,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地理學家。一生主要從版事兩大事業,其一是進行地權理教學和地理學研究。他從23歲時起開始他的教學生涯,先後在上海南洋公學、廣州兩廣師范講習所、天津北洋女子高等學堂擔任地理教員,1901年編寫了《初中地理》、《中等本國地理》,這是我國最早的地理學著作。1905年又編寫了《地文學》、《地質學》等地學著作,其中的《地文學》是我國第一部自然地理教科書,首次把生物界納入自然地理學的范疇,增加了地文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的科學性,具有開創意義,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GZ/GZDL/DLBL/DLTS0068/11431_SR.HTM
在這找找
❽ 泗陽的名人有誰拜託各位大神
劉世勛(?~ 1147)宋代宿遷崔鎮(後桃源縣境)人。金兀術南侵時,因辦團練有功,保舉為參謀官,遂從岳飛軍進擊金兵於朱仙鎮,大捷,以功升太尉。紹興十七年(1147),無疾而終,韓世忠請於高宗,敕封「真君」,建祠祀之。 盧廷蘭(生卒年月不祥),字芳谷,明代桃源(泗陽人),廩膳生。後卒於金陵,江南機坊多設像祭祀,奉為「盧祖」。 尹耕雲(?~ 1877),清桃源(泗陽)三義壩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歷官禮部郎中。在鎮壓雲南回民起義和太平軍諸軍事行動中,屢次為清廷獻策,奏議頗多。著述有《大學緒言》、《豫軍紀略》、《心白日齋》、《周易輯說》。 樊炎(1887 ~ 1914),泗陽崇河中市(魏圩)人,原名光炎,幼年樊炎受民主革命思潮影響,曾改名樊也噲,表示他有志像樊噲反對暴秦那樣為推翻清王朝而勇敢戰斗。曾參加廣州新軍起義和黃花崗起義,民國2年組建軍隊,作討袁准備。後為奸人告密,逮捕,就義於清江浦,時年27歲。 韓恢(1887 ~ 1992),字復炎,泗陽縣順德市(史集鄉)人。1910年加入同盟會。宣統三年,隨黃興參加黃花崗起義,民國6年,隨孫中山赴粵參加護法運動。民國11年10月28日在上海被捕。同年11月1日,被殺於南京小營。 胡明復(1891 ~ 1927),名達,泗陽縣城廂人,宣統二年(1910年),考取官費生赴美留學,入紐約康奈爾大學讀哲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博士學位的數學家。民國16年6月12日,溺水而死。為紀念他,當時教育界籌建了「明復館」(上海盧灣圖書館前身)。 孫耀宗(1910 ~ 1931),字旭光,泗陽棉花原種場人。民國15年到黃埔軍校為入伍生,被軍校中共黨組織吸收為黨員。民國17年1月,中共江蘇省委建立中共泗陽縣委員會,孫耀宗任書記。民國20年初,孫耀宗被任命為中共海州中心縣委宣傳委員,後因做國民黨軍十二師士兵工作,身份暴露被捕,被秘密殺害於鎮江火車站附近,時年21歲。他是中共泗陽縣委第一任書記。1986年,中共泗陽縣委將烈士遺骸遷葬於愛園烈士陵園。 張相文(1867 ~ 1933),泗陽縣城廂南園人,我國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愛國主義者。 李守維(1903 ~ 1940),泗陽縣倉集鎮李樓人。黃埔軍官學校第二期學員,後加入國民黨。民國28年任國民黨中將軍長。民國29年7月,新四軍東進,解放黃橋,組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李守維率部妄圖消滅新四軍於黃橋,在同年10月5日黃橋決戰中,李守維在涉渡中墜馬落水而死。 王光夏(1904 ~ 1943),泗陽縣穿城鄉人。民國27年2月任泗陽縣長,奉名禁煙(鴉片),執法較嚴。日軍退守眾興鎮後,執行所謂「焦土抗戰」政策,泗陽縣城很快變成一片廢墟。民國32年3月14日,王光夏率江蘇保安第三縱隊,隨韓德勤進佔新四軍四師駐地泗陽唐莫圩、山子頭一帶,妄圖接應正從津浦路西東進的國民黨軍王仲廉部,被新四軍擊斃。 張星火良(1887 ~ 1951),泗陽城廂南園人,張相文之子,近代著名歷史學家。1906年赴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學習,他是我國最早攻讀生物化學的研究生之一。 韓德勤(1892 ~ 1988),泗陽縣洋河鎮人,民國7年(1918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民國26年10月,任江蘇省政府主席。民國36年,任陸軍總部徐州司令部副總司令,民國38年3月去台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88年8月15日病逝於台北,終年97歲。
❾ 泗陽是中國的什麼之鄉也是我國古代地理學家誰的故鄉
泗陽是中國洪澤湖青蝦之鄉,也是我國近代地理學家張相文的故鄉。
張相文(1866~1933),革新中國地理學的先驅,教育家。字蔚西,號沌谷。宿遷泗陽人。在上海南洋公學、北京大學等長期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