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報論文

地理學報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2-10 16:37:34

① 湯國安的發表論文(選20篇)

湯國安. (2014) 我國數字高程模型與數字地形分析研究進展. 地理學報 9:1305-1325 Tang Guoan, Li Fayuan, Liu Xuejun, Long Yi, Yang Xin. (2008) Research on the slope spectrum of the Loess Plateau,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5(1):175-185.(SCI檢索) Xiong L.-Y., Tang G.-A., Li F.-Y., Yuan B.Y., Lu Z.-C. (2014). Modeling the evolution of loess-covered landform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using a DEM of underground bedrock surface. Geomorphology 209(0): 18-26. (SCI檢索,通訊作者) Xiong L., Tang G., Yan S., Zhu S., Sun Y. (2014), Landform-oriented flow-routing algorithm for the al-structure loess terrain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8(4): 1756-1766. (SCI檢索,通訊作者) Zhu S., Tang G., Xiong L., Zhang G. (2014). Uncertainty of slope length derived fro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11(5): 1169-1181. (SCI檢索,通訊作者) Fang X., Tang G., Li B., Han R. (2014)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in Relation to Land Use Pattern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t Town Scale. PLOS ONE 9(10) (SCI檢索,通訊作者) Xiong L., Tang G., Yuan B., Lu Z., Li F., Zhang L. (2014). Geomorphological inheritance for loess landform evolution in a severe soil erosion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7(8): 1944-1952. 《熊禮陽, 湯國安, 袁寶印, 陸中臣, 李發源, 張磊. 2014. 基於DEM的黃土高原(重點流失區)地貌演化的繼承性研究.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44: 313–321》 (SCI檢索,通訊作者) Hu Z., Tang G., Lu G. (2014) A new geographical language: A perspective of GI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21(4):689-704.24(3): 560-576. 《胡最, 湯國安, 閭國年. (2012). GIS作為新一代地理學語言的特徵. 地理學報 7:867-877.》 (SCI檢索,通訊作者) Yan S., Tang G., Li F., Zhang L. (2014) Snake Model for the Extraction of Loess Shoulder-line from DEMs.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11(6): 1552-1559. (SCI檢索,通訊作者) Xiaodong Song, Guoan Tang, Fayuan Li, et al. (2013) Extraction of Loess shoulder-line based on the parallel GVF snake model in the loess hilly area of China. Computers& Geosciences 52(11-20). (SCI檢索,通訊作者) Jianyi Yang, Guo-an Tang, Min Cao , Rui Zhu. (2013) An intelligent method to discover transition rules for cellular automata using bee colony optimiz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7(10): 1849-1864. (SCI檢索,通訊作者) Ling Jiang, Guoan Tang, Xuejun Liu, et al. (2013) Parallel contributing area calculation with granularity control on massive grid terrain datasets. Computers & Geosciences 60: 70-80. (SCI檢索,通訊作者) Min Cao, Guo-an Tang, Fang Zhang, Jianyi Yang. A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evolution of positive–negative terrains in a small loess watersh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7(7): 1349-1363. (SCI檢索,通訊作者) Yiqun Xie, Guoan Tang, Shijiang Yan, Hui Lin. (2013) Crater detection using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1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10(4):885-889. (SCI檢索,通訊作者) 祝士傑,湯國安,李發源,熊禮陽. (2013) 基於DEM的黃土高原面積高程積分研究[J].地理學報7(68):921-932. (通訊作者) Tao Y., Tang G., Strobl J., et al. (2012)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Detecting of Landform based on Improved 3D Lacunarity Model.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2(1):88-96. (SCI檢索,通訊作者) YANG Xin, TANG Guoan, XIAO Chenchao, GAO Yiping, ZHU Shijie. (2011) The scaling method of specific catchment area from DEM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21(4):689-704. (SCI檢索,通訊作者) Zhou Yi, Tang Guoan, Yang Xin, Xiao Chenchao, etal. (2010)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rains on northern Shaanxi Loess Platea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 64-76. (SCI檢索,通訊作者) 楊昕,湯國安,劉學軍,李發源,祝士傑. (2009) 數字地形分析的理論、方法與應用. 地理學報 09:1058-1070. (通訊作者) Yang Xin, Tang Guoan, Xiao Chenchao, Deng Fengdong. (2007) Terrain revised model for air temperature in mountainous area based on DEMs, A case study in Yaoxian county.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17(4): 399-408. (SCI檢索,通訊作者)

② 怎樣就找到地理一級刊物的文章了

在以下下書報中的文章吧。。。

中國礦業大學一級刊物目錄(99版)

十七、地理學回

地理學報 北京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答

地理研究 北京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

冰川凍土 北京 中國地理學會冰川凍土分會、

中科院蘭州凍土研究所

自然資源學報 北京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

地理科學 北京 中科院長春地理研究所

十八、地球物理學

地球物理學報 北京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地震學報 北京 中國地震學會

地球物理學進展 蘭州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十九、地質學

地質學報 北京 中國地質學會

地質科學 北京 中科院地質研究所

沉積學報 蘭州 中國沉積學會

●地球科學 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

古生物學報 北京 中國古生物學會

岩石學報 北京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

●地質與勘探 北京 冶金工業部地質勘查總局

地質論評 北京 中國地質學會

●地層學雜志 北京 全國地層委員會

③ 地理研究專業的可以投什麼期刊的論文

地理學報、地理科學、地理研究、地理科學進展、生態學報等等 其實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你可以通過看看自然地理相關的老師或者學者的論文發表在哪些刊物上來了解

④ 在類似《地理學報》或者《地理研究》這樣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作者最多能寫幾個

作者多少沒有要求的,一師弟,在地理研究上發文,寫了7個作者。出版後發了7本樣刊。

⑤ 地理學報論文的格式,是說標題什麼字體,幾號字,正文又是什麼樣的

3

⑥ 怎麼下載地理學報的文章

http://www.cnki.com.cn/

在這來個網源有下載連接

⑦ 地理學報的論文格式

上地理學報編輯部的網站,上面有詳細的說明和要求,可以下載pdf來看。

⑧ 急需地理學報的論文格式,包括題目,正文等等需要使用的字體,頁面的設置等等

《地理學報》審稿原則:審稿人與作者不在一個單位、不在同一課題、沒有師生關系;編輯不向作者和審稿人透露對方的姓名和單位;交叉學科稿件分送不同學科的專家審稿;二審後由相關專業編委審定。編輯嚴格遵守科技期刊編輯的職業道德准則,公正處理稿件。一般稿件可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得到審稿意見。
1)撰稿人應在寫稿前廣泛查閱本學科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並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引用的文獻,以保證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文章要主題明確,論據充分,層次分明,語言精練。觀測、實驗、統計數據應包括新近的。

(2)來稿一律用A4紙列印,一式二份。來稿(包括圖、表及英文摘要)一般不超過10個版面(10000字)。稿件格式請參照本刊最新期刊格式。用電子信箱投稿者需將附圖文件分別附上,發送前請務必殺毒。

(3)內容摘要200字左右,包括採集使用的數據、分析研究的方法、所得主要的結論等。關鍵詞3~7個,包括研究區域、研究時段、研究方法、研究學科等。

(4)論文的1、2、3、4級標題分別按1,1.1,1.1.1,(1)編號,各級標題一律左起頂格書寫。

(5)凡屬國家、省部級以上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重點攻關課題項目的研究論文請在首頁腳注中註明基金的中英文名稱和編號。

(6)文稿中計量單位一律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用標准符號表示。如「m」、「m2」、「t」等。各種專業術語按國家標准使用。同一名詞術語、計量單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統一。

(7)表格格式為三線格(在Word軟體中選:表格-插入表格-自動套用格式-簡明1)。表格標題為中英對照,在表格上居中。

(8)插圖一般不超過5幅,凡涉及國界線的圖件,請按地圖出版社最新標准底圖繪制,全國地圖要有南海諸島、釣魚島。插圖標題為中英對照。在插圖下居中。

(9)參考文獻只列文中引用的、公開發表的文獻(未公開出版的用腳注說明),按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引用之處在右上角標注編號)。引用他人的資料和數據要認真核對,註明出處。英文文獻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後。如J.C.Smith文獻著錄為Smith,J.C.為便於國際檢索機構和讀者查閱,中文和非英文參考文獻應譯成英文。(先英文,後其他語種文。)排列順序為:
1)專著:作者.(列前三名)書名.版次(首版不錄).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2)文集:作者.(列前三名)文題.見(In):編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3)期刊:作者.(列前三名)論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10)英文摘要篇幅為1頁,其中應有簡要的研究方法、關鍵的觀測、實驗、統計數據和基本觀點,使英文摘要具有可引用性。外文的中國地名用漢語拼音拼寫。並附相應的中文,以便檢查。
(11)來稿發表與否,由本刊編委會最後審定。本刊印刷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光碟版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志社製作;網路版由中國科技信息所萬方數據網路中心發布。來稿一經採用,將以三種版面形式刊載。稿酬在論文採用後一次付清。請勿一稿多投。稿件若不被採用,本刊將通知作者。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12)請接到本刊用稿通知後通過E-mail將論文傳來或寄軟盤來。文稿用Word文件。文件名用第一作者名。論文附圖的柱狀圖、曲線圖應提供Excel文件,地圖要提供BMP、TIF文件。

(13)為保證審稿的公正性,本刊採取國際慣用的盲審制,請作者來稿時將姓名、單位、城市、郵編、第一作者簡介另附在一張紙上。為便於聯系,請來稿時附作者的E-mail地址和電話號碼。

⑨ 《地理學報》投稿求助

朋友你好,根據我多年從事文字工作的經驗,我認為:如果投稿更有針對性版,命中率會更高一權些。這就關繫到,你是哪裡的?干什麼的?寫的稿件是什麼體裁?什麼內容?如果說投稿的話,最好投當地的報刊、網路或者是你從事的職業報刊發表,要投哪個媒體首先要研究哪個媒體,看它需要什麼內容、什麼體裁、什麼格式的稿件,「對症下葯」,這樣會更輕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會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夠告訴我你的具體情況(干什麼工作,哪裡的,寫的小說的大致內容等),我可以給你一些建議。我1993年開始在部隊時開始發表各類文章,包括:報告文學、新聞、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體裁的,到目前,先後在《人民日報》《法制日報》《農民日報》《中國文化報》《法制文萃》《半月談》《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中國綠色時報》《中國日報》《中國教育報》《人民公安報》《中國交通報》《中國安全生產報》《中國轉業軍官》《中國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報刊發表的大約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獲獎。另外:投稿時,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對報刊媒體,這兩點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