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2015高考地理考試大綱

2015高考地理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 2021-02-10 14:40:10

Ⅰ 2018年高考地理考試大綱都有哪些

Ⅰ. 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實驗)》,確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標與要求。

地理學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 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地理信息,包括讀取題目的要求和各種有關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夠快速、全面、准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

能夠准確和完整地理解所獲取的地理信息。

2. 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

能夠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徵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知識,對題目要求作答。

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地理信息。

能夠選擇和運用中學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技能解決地理問題。

能夠運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標的判斷和識別,不同類型地理數據之間的轉換,不同類型地理圖表的填繪,地理數據和地理圖表之間的轉換,基本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等。

3. 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能夠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其他表達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徵,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要點。

能夠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通過比較、判斷、分析,闡釋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4. 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

能夠發現或提出科學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地理問題。

能夠提出必要的論據,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

能夠用科學的語言、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能夠運用正確的地理觀念,探討、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

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2. 區域可持續發展

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及其產生的危害,以及有關的治理保護措施。

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區域農業生產的條件、布局特點、問題,農業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區域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產生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3. 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遙感(RS)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數字地球的含義。

選考內容

選考一旅遊地理

1. 旅遊資源的類型與分布

(1) 旅遊資源的內涵;旅遊資源的多樣性。

(2) 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的區別;進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的重要意義。

2. 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

(1) 中外著名旅遊景區的景觀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2) 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的基本內容;評價旅遊資源的開發條件。

3. 旅遊規劃與旅遊活動的設計

(1) 旅遊景區的基本要素及其影響;對旅遊景區的景點、交通和服務設施進行規劃。

(2) 收集旅遊信息,確定旅遊點,選擇合理的旅遊路線。

4. 旅遊與區域發展

(1) 旅遊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的作用。

(2) 旅遊與景區建設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旅遊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選考二環境保護

1. 環境與環境問題

(1) 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 當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2. 資源問題與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1) 資源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2) 人類對可再生資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問題,以及保護、合理利用的成功經驗。

3. 生態環境問題與生態環境保護

(1) 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過程。

(2) 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 環境污染與防治

(1) 環境污染形成的原因、過程及危害。

(2) 環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 環境管理

(1) 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手段。

(2) 當前全球環境問題的管理;個人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為。

祝考生們高考取得好成績!

Ⅱ 2015年地理,生物小中考復習大綱

2015年地理,生物小中考復習大綱
七年級上冊

 細胞是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 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
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 顯微鏡使用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清潔收鏡。
 目鏡看到的是倒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10X30=300
 在視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標本應朝左下方移動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標本朝右上方移動,在視野看到的物
像朝左下方移動。
 載玻片上寫著„上下‟,視野里看到的是„ ‟。 方法:把寫著„上下‟的紙片左旋(或右旋)1800。
 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准備(擦乾凈、滴清水);製作(撕下內表皮、展平;蓋蓋玻片);
染色(滴碘液、吸水)
 染色:使細胞結構更清楚,但影響活細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細胞死亡;觀察活的細胞及其生物活性時
不應染色。
 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准備(擦乾凈、滴生理鹽水);製作(刮幾下、塗抹;蓋蓋玻片);染色
(滴碘液、吸水)
 細胞由無機物(如水、無機鹽、氧等)和有機物(如糖類、核酸、蛋白質)組成。
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蛋白質和DNA組成染色體;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叫基因。
 瘋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種結構改變了的蛋白質-朊病毒引起的。
 菜豆種子是由種皮和胚(胚根、胚軸、胚芽、子葉)構成,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是子葉(兩片),能發育
成新植株的是胚。我們平常吃的豆瓣醬主要是大豆的子葉。玉米種子是由種皮、胚(胚根、胚軸、胚芽、子葉)和(胚乳)構成,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是胚乳,子葉(一片)。我們平常吃的麵粉成分主要來自小麥的胚乳。
 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長區。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細胞分裂增加數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長區
細胞體積的增大.
 在植物體內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是導管;運輸有機物的通道是篩管。
 莊稼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包括水、無機鹽、有機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 、磷、鉀
的無機鹽。缺氮時葉片發黃,植株矮小瘦弱,嚴重時葉脈淡棕色;缺磷時植株特別矮小,葉暗綠色並出現紫色;缺鉀時莖桿軟弱,葉邊緣呈褐色。
 雌蕊發育成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中,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重要過程。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
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
 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和植物氣體交換的「窗口」,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
 在營養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實仍然是空癟的。這主要是由於傳粉不足引起的,要想減少癟
籽,可以用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
 木本植物的莖可以不斷長粗,因為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有形成層,所以嫁接時,要確保接穗與砧木的形成
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 19世紀30年代,兩位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創建了細胞學說,恩格斯將它列為19世紀自然科
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 小明今年比去年長高了5厘米,這與細胞的分裂和生長有關。
 蒸騰作用能帶動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和向上運輸,並能降低植物體的溫度。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
濕度,增加降水。
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水 → 有機物 + 氧氣 (二氧化碳、氧從氣孔進出,水由根吸收後通過導管運輸
到葉)
 呼吸作用:有機物+氧氣 → 二氧化碳+水+能量(發生在動植物細胞的線粒體)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 葉放在涼開水中,放在陽光下照射,葉不會放出氣泡.原因是 燒開的水水中缺二氧化碳,
七年級下冊
 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陰道排出的過程叫做分娩。
 維生素A:夜盲症,補肝臟、胡蘿卜;C:牙齦出血、壞血病;D:佝僂病、骨質疏鬆,補肝臟、魚肝油;
B1:腳氣病,粗糧; B2:口角炎,粗糧;缺鐵:貧血
 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膽汁沒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小腸液和胰液能消化糖類、脂肪、蛋
白質。
 吸氣時,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運動,胸廓橫向擴張,胸廓的左右徑增大;膈頂端下降,
胸廓的上下徑增大,從而使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肺內的氣體壓力小於外界氣體壓力,從外界吸入氣體。  肺泡和毛細血管都是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吸氣時,肺泡鼓起來,空氣中的氧氣透過這兩層管壁進
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也透過這兩層管壁進入肺泡。
 防治大氣污染的根本措施是 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措施是植樹造林。
 氧氣通過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里,最後在細胞中的線粒體這個部位被利用。
 血液分層後,上層是血漿,下層是紅細胞,兩層交界處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 血漿主要作用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 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呈紅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與
氧分離。
 心臟的肌肉組織發達,因而能夠有力地收縮。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這是由於左心室需將血液泵至
全身,而右心室只需將血液泵至肺 。
 血液循環分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給組織細胞輸送營養物質、氧並帶走廢物;肺循環過中程血液由靜脈
血變成動脈血。
 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 200-300 毫升是不會影響健康的。
 尿的形成過程:①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
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質,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②原尿流過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重新吸收進入血液,剩餘部分則形成尿液。腎小球有過濾作用,腎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 排尿的意義是:排出廢物,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 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組成(或:由腦、脊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
 人的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調節,也受激素調節。
八年級上冊
 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製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
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 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於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
開水後,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 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 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後緣流出。
 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 氣體交換 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 鰓絲中Co2—水中
 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 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 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恆溫動物比不恆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於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兔的體溫恆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兔的後肢較長,前肢較短,後肢肌肉發達,適於跳躍。
門齒——切斷食物
犬齒——撕裂食物
臼齒——磨碎食物
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
征(其他特徵: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恆定,屬恆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鳥類消化特點:
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
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於飛行;
3、直腸短,排便頻繁。
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於飛行。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運動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如關節))組成的。
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接(如關節)組成。
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是骨繞著轉動的點。
骨骼肌(是器官)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為什麼骨骼肌能牽動骨: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人全身有六百多塊骨骼肌,雙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一句話概括骨、關節、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運動。
有很多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二者結合的結果,如鳥的遷徙。
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更好地生存。
先天性行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種生物只有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就會被自然淘汰。
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和戰勝天敵的侵襲,能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活。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在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除以蟲治蟲外,還有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
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供人們食用;在醫葯保健方面發揮作用;在觀賞、娛樂方面,文學藝術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們在生活中用來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點;動物傳播給人類一些疾病(害處)。
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培養細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製含有營養物質的營養基。②培養基進行高溫滅菌冷卻。③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此過程叫接種)。④培養皿放在保持恆定溫度的培養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
 經過嚴格高溫黴菌的環境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
乳酸菌只有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把有機物分解成乳酸。
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細菌和真菌的營養方式都為異養,異養又分為腐生和寄生。
酵母菌為單細胞真菌。黴菌、食用菌、大型真菌為多細胞真菌。
真菌的細胞中都沒有葉綠體,進行孢子生殖。
酵母菌為出芽生殖。
青黴:孢子青綠色,排列呈掃帚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麴黴:孢子有多種顏色,排列呈放射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細菌、真菌相同點: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異養)。不同點:細菌單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分裂生殖。真菌既有單細胞種類也有多細胞種類,細胞內有真
正的細胞核,多數為孢子生殖。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患病(3)與動物共生。
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製造有機物。可見細菌和真菌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細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種類營寄生生活,它們從活的動植物體和人體吸收營養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做共生。(一旦分開,可以獨立生活,叫做共棲)
酵母菌發酵狀態:
有機物酵母菌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於做麵包]
有機物酵母菌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於釀酒]
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稱作呼吸作用)
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這些細菌和真菌可從食品中獲得有機物,並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的腐爛,因此食品保存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新軍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生長和繁殖。
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為抗生素(抗菌素)。
科學家還能用現代技術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一些細菌內部,只這些細菌能夠生產葯品(用細菌做生物反應器)。
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態結構、內部構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兩種生物之間共有的分類單位越多,它們的親緣關系越近。
綱 < 亞門 < 門
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樣式,外在形式是種類的多樣性。
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
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1)生存環境改變和破壞;(2)掠奪式的開發利;(3)環境污染;(4)生物入侵。
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有《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護法》。(每個法律前要加「中華人民共和國」)
珙桐是被子植物。銀杉是裸子植物
八年級下冊
無性生殖的應用:(1)嫁接(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緊密結合才能成活,開花結果與接穗保持一致)(2)扦插(3)壓條
以上都需要提供適宜的條件。注意: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
兩棲動物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性狀:
可以遺傳的生物體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等;相對性狀: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形式。
性狀的遺傳實質: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給子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人的生殖細胞(精子和卵子)的染色體是單個存在的,只有體細胞中染色體的一半,如人的精子有23條染色體,而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為23對。
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
可遺傳變異: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如太空椒);不可遺傳變異:遺傳物質不改變,僅由外界環境直接作用引起的變異(如光照的差異引起同種作物葉片顏色差異)
親代將性狀傳給後代的現象稱為遺傳,親代與子代之間的性狀表現存在差異的現象稱為變異;
控制性狀的基因一般是成對存在的,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叫做顯性基因,而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叫做隱性基因
一對直發夫婦生了一個卷發的孩子,則直發由顯性基因控制,卷發由隱性基因控制,若他們再生一個孩子是卷發的可能性是1/4
與性別決定有關的染色體叫性染色體,與性別決定無關的叫做常染體
人體細胞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性染色體1 對,常染色體22對;
性狀是由基因型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每條染色體上一般只有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包含多個基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人的性別主要由性染色體決定,XY為男性,XX為女性。人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23對,
可寫成:44+XY或44+XX ,則精子中的染色體可以寫成 22+X或 22+Y 。
觀賞植物藏報春,在溫度為20℃~25℃的條件下,紅色(A)對白色(a)為顯性,基因組合為AA和Aa的為紅花,基因組合為aa的為白花,若將開紅花的藏報春移到30℃的環境中,基因組合為AA、Aa的也為白花,這個事實說明了:
⑴生物表現出的性狀是基因型和 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⑵在不同的生活環境條件下,基因組合相同,表現性狀不同。
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分析解釋狼的進化過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種類的個體,有的跑的快,有的跑的慢,這說明生物具有變異的特性,而這種特性一般是可以遺傳的,它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始的選擇材料
(2)隨著環境的改變,食物減少,跑得快而兇猛的狼才能獲得食物生存下去,這就是適者生存。食物,環境對狼起了選擇作用,而且這種作用是定向的,它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3) 狼的進化過程是通過自然選擇實現的。
地球大約是在46億年前形成的,原始生命起源於原始海洋,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
生命起源的歷程:無機物、有機物小分子物質、有機大分子體系、生物多分子體系、原始生命
 動物的進化次序: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
棘皮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注意順序的先後)
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的作用特點是人生來就有的,它們不是只針對某一類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因此叫做非特異性免疫。
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稱位病原體,例如:引起肺結核的結核桿菌,引起艾滋病的艾滋病病毒,引起蛔蟲病的蛔蟲。
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抗體。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抗原。
無論是處方葯還是非處方葯,在使用之前,都應該仔細閱讀葯用說明,了解葯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有效成分、葯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確保用葯安全。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是指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種行為習慣,如飲食習慣、起居習慣、日常生活安排、 娛樂方式和參與社會活動等等。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健康有密切關系。

Ⅲ 急求高中地理框架或高考大綱

框架很多的耶。。。。
高中物理筆記都是在本子上的啊。。。
電腦上沒有啊。。。

Ⅳ 高考地理復習大綱

全國新課標——考試說明中新增加的考點(未包括選考部分)
必考內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地理1)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2、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大氣受熱過程。
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地殼物質循環。
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3、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4、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必考內容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地理2)
1、人口與城市:
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
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地域文化對人口或城市的影響。
2、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農業區位因素,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工業區位因素,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
農業或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3、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
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必考內容 第三部分 區域可持續發展(地理3)
1、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區域的含義。
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
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2、區域可持續發展:
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及其產生的危害,以及有關的治理保護措施。
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區域農業生產的條件、布局特點、問題,農業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區域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產生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3、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遙感(RS)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數字地球的含義。
必考內容 第四部分 地球與地圖 世界地理 中國地理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內容是高中地理課程內容的基礎,因此,義務教育部分的地理課程內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內容。地球與地圖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礎知識,區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識必要的載體。

Ⅳ 2015年高考考試說明

您好,來2015年新課標考自試大綱目前網上的內容不全,這是最全的匯總了,您可以查看一下:http://dwz.cn/GE7Md。

Ⅵ 求2016年地理高考大綱,不要2015年的。急!

孩子2015高考還沒過呢,你都想2016的啦

Ⅶ 2015北京高考考試大綱 哪有

1、2015年北京市高考考試大綱可以到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官網查詢。

2、今年二月,北京市教育考試院正式發布2015北京高考大綱。其中,語文大作文二選一,數學加大圖標試題,歷史將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考察等。

語文:大作文二選一

2015年高考北京卷語文學科《考試說明》以《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為依據,調整考試內容、試題類型和試卷結構。增加現代文閱讀文字量,加強對「長閱讀」的考查,在「參考樣題」中,改編或者新增了《天壇之美》《天壇的軸線》《心靈的篝火》等三篇文本,文本的文字量較以往有所增多,意在加強對長文本閱讀能力的考查。

同時,在「考試內容及要求」中,增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本常識的了解」、「漢字書寫的正確、規范、美觀」;新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桃花源記》、《愛蓮說》、《蜀相》等7篇古詩文,考查要求也從原來的「識記、理解」提升為「識記、理解和運用」;「文言文閱讀」也會適當增加閱讀文本的文字量。

其次,增加開放性試題的分值和比重,雖不再單設「閱讀延伸題」,但將繼續命制具有閱讀延伸思想的試題,重點考查考生個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此外,2015年作文將設置二選一的試題。

數學:加大圖表試題

數學科目《考試說明》包括「試卷結構」、「考試內容及要求」、「參考樣題」三部分。加強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考查。貼近考生實際,突出試題的應用性。

2014年的文理科數學試題注重考查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加強對考生讀圖、識圖並進行數據處理的能力的考查。2014年高考北京數學文理科試卷都加大了以圖表為載體的試題所佔分值;文科試題符合文科學生特點。

英語:注重基礎性、綜合性

2015年英語學科對《考試說明》的修訂, 以「鞏固成果,穩步推進」為目標。新換試題不突破考試范圍,在考點選擇上不突破「語法項目表」的要求,考點分布、考點均衡和考點難度上都保持了相對穩定。同時,注重基礎性、綜合性,注重考查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政治:「參考樣題」部分調整

《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考試說明(政治)》(以下簡稱《考試說明》)與往年相比,總體保持穩定。

「試卷結構」、「考查目標與要求」沒有變化,「考試范圍」和「參考樣題」部分進行了一定的調整。比如將「市場調節的局限性」改為「市場失靈」、「經濟學的目的與財富」改為「財富及其來源」、「法國的民主共和制與半總統半議會制」改為「法國的民主共和制與半總統制」等。

歷史:注重中國傳統文化

「試卷結構」和「考試內容與要求」部分保持不變。「參考樣題」有部分更新 ,突出主幹和重點知識,以人類歷史的發展演變和重大事件為主要考查載體,重在考查學科素養與學科思維水平。貼近教學實際,從歷史角度關照社會與現實。強調學科思想與基本方法,注重考查學生運用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選樣題既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又涉及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再則立足本國開拓視野,在比較中認知世界各國各地區文明發展歷程,進而理解不同的文明和族群。

地理:更換4道參考樣題

地理學科主要在「參考樣題」部分進行了修訂。通過更換參考樣題,體現命題與時俱進,在繼承中發展進步。地理更換了4道參考樣題,新換題目均選自2014年高考北京卷。以「鞏固成果,穩步推進」為目標,保持「能力體系」和「考試范圍」的完整性。新換試題無論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比例上,在主幹知識的份量上,還是在圖像數量、類型上都保持基本穩定。同時,貼近時代,突出考試的教育性。

物理:回歸教材,注重基礎

物理科目的考核目標與要求、考試范圍與要求均沒有變化。主要聯系實際,考查學生運用現有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體現STSE(科學、技術、社會、環境)教育是歷年北京物理卷的特點之一。

物理學源於生活,日常生活實際中有大量的物理學問題。通過對生活中的物理問題的思考,不僅能通過分析問題提高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及學習物理的興趣。

此外,回歸教材,注重從教材中選取素材,引導中學教學重視教材。注重基礎,以中學物理的典型情境,深入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體現思想,考查考生對物理思想的領悟及對物理方法的理解。

化學:注重對化學學科素養的考查

《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考試說明(化學)》(以下簡稱《考試說明》)與2014年《考試說明》相比較,「考試目標」、「能力要求」、「考查內容」等理論層面的要求保持穩定,未做調整,而在保持原有題型數量和結構的基礎上對 「參考樣題」進行局部調整和更換。

「參考樣題」的變化體現高考化學試題「起點高、落點低、重基礎、提能力」的特點,注重對化學學科素養的考查,試題中所蘊含的學科思想方法也更加外顯化,解題的思維脈絡更加貼近和再現學生學習的認知思維過程。

生物:更換三道參考樣題

《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考試說明(理科)》生物部分「考核目標與要求」、「考試范圍與要求」的內容與2014年保持一致,對「參考樣題」的部分內容進行了調整。新調入的參考樣題注重聯系實際,突出學以致用,三道新換入的樣題分別代表了「從生活中出題、從教材中出題、從實踐中出題」的命題理念。

Ⅷ 2015五三高考文綜B版內容會和分開的 比如高考地理 高考歷史重復嗎

當然會有重來復了,高考文綜自這本是一套又一套的完整試卷,高考地理和高考歷史是單獨一個科目,還有解析,挺詳細的,
因為53里有大量的歷年高考題,所以當然會有重復,不過建議都買,認真寫的話,對於成績的提升作用挺大的。

Ⅸ 2015年高考還有沒有全國大綱卷

1、2015年高考已經沒有來使用全國大綱自卷的省份,都使用新課標一卷或二卷。
2、明年高考全國有25個省份使用全國卷,由於中學教學大綱不變,全國都一樣,高考命題的具體內容和依據都是統一的考試大綱,因此,對於高考考生來說,只要按照原有復習備考安排去做即可,對考生不會有多大影響。
3、試卷改變後主要還是試卷結構的不同,對於明年參加高考的考生來說,平時可以做一做前些年的高考全國卷,最好將近十年的高考全國卷系統做一遍,逐漸了解全國卷命題重點、命題方式、題型特點。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