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地理教學反思
A. 南亞地理十個3是什麼
10個三 只是大概,還有更詳細的
一、國家
(1)三個內陸國:尼泊爾、不丹、錫金.
(2)三個臨海國: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
二、地形
(3)地形三部分組成:北部是喜馬拉雅山南側山地;中部是恆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與地形相關的是南部德干高原,自東向西分為三部分:東部為東高止山、中間為德干高原、西部為西高止山.
三、河流
(5)南亞有三大河流: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
四、氣候
(6)有三種氣候:大部分為熱帶季風;西北為熱帶沙漠(塔爾沙漠),最南馬爾地夫為熱帶雨林.
(7)與氣候相關的熱帶季風又分為:涼(11一2月)熱(3一5月)、雨(6一9月)三季.
(8)西南季風形成三步驟:太陽直射點北移,氣壓帶風帶北移,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成.
五、印度
(10)印度歷史發展經歷三個階段: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殖民地、獨立國家.
(11)三大人種:白色人種(大部分)、混血人種(南部)、黃色人種(北部).
(12)種性三等級:貴族、平民、賤民或不能接觸的人.
(13)歷史上三個重要出口商品:香料、寶石、絲綢.
(14)南亞的三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六、工業
(15)三種主要礦產:煤、鐵、錳.
(16)民族工業三大核心產業:電力、鋼鐵、機械.
(11)新興工業三大支柱產業:核電、電子、航空和空間.
七、農業
(17)農業生產三大有利條件:高溫多雨,地形平坦,耕地遼闊.
(18)影響農業生產三大不利條件:水災、旱災、人口增長過快.
(19)解決糧食問題採取三個措施:白色革命、綠色革命、計劃生育.
(20)三大農作物:小麥、水稻、穀子.
(21)三大經濟作物:棉花、茶葉、黃麻.
(22)三大重要城市
首都新德里:交通政治中心;
加爾各答:人口最多的城市,麻紡織工業中心;
第二大港口.孟買:最大的海港,棉紡織工業中心,第二大城市.
B. 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徵
南亞的北部是喜馬拉雅山,中部有德干高原,沿海的是平原,種植農作物,所以南亞基本上版是中間高,兩邊沿權海較低
熱帶季風氣候
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徵
喜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陸部分被稱為「南亞次大陸」。由於喜馬拉雅山脈把南亞跟亞洲其它地區隔開,使南亞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而「南亞」則是由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島嶼共同構成的。北部為狹長崎嶇的喜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略成弧形、廣闊的恆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則是西部略高、東部略低,起伏平緩的德干高原。
南亞地區界線明顯,年輕的褶皺山脈(如西北部的蘇來曼山脈,北部的喀喇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東部的巴達開山脈和阿拉干山脈等),圍繞在半島的北面,南臨大海。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印度河源於我國西藏,流經南亞西部乾旱地區,注入阿拉伯海;恆河源於西北喜馬拉雅山區,流經印度、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河口有恆河三角洲。
C. 南亞巴基斯坦地理知識總結
位於南亞西北部,南瀕阿拉伯海,國土面積803,940平方公里;毗鄰國家有印度、中國、阿富汗和伊朗。巴處在北緯23度30分至36度45分,東經61度至75度31分之間,南北長1,600多公里[1],主要山脈有喀喇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和蘇萊曼山脈;最長河流印度河自北向南幾乎穿貫巴全境,和其四條主要支流傑盧姆河、奇納布河、拉維河和薩特勒季河一起被稱為「五水」;西部邊境的開伯爾山口和波倫山口是傳統上連接中亞和南亞的必經要道。印度河平原為巴最富庶的農業區,有世界上最發達的灌溉網路。接近海平面的喀奇濕地為陸地最低點,位於中、巴邊界的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為至高點;由於地勢高低差異,造成氣候的多樣化。受歐亞與印度二大板塊撞擊的影響,使得巴基斯坦成為地震多發區。
北部高地屬於興都庫什山、喀喇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地區。這一帶有世界第二大山峰——8,611米的喬戈里峰、世界第九大峰——8,215米的南迦帕爾巴特峰,超過半數的山峰標高海拔4,500米以上,50座山峰海拔超過6,500米。在這一帶旅遊和探險困難重重且充滿危險,當局一直企圖將部分地方開辟為旅遊區卻徒勞無功。由於地形崎嶇和氣候惡劣,作為一道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使巴基斯坦免於北部的動盪和入侵。
巴基斯坦地處溫帶,氣候乾燥,夏季炎熱,而冬季因各地地理位置的不同溫差極大,或涼爽或寒冷。降雨量少,而且各地差異很大。如阿拉伯海沿岸地區通常氣候溫暖,而冰封雪地的喀喇昆侖山脈和北方高地四季寒冷,只有每年的五月、六月才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
巴基斯坦的一年分為四季,冬季涼爽,為12月至次年2月;春季炎熱、乾燥,為3月至5月;夏季多雨,6月至9月,西北屬季風氣候;10月至12月為季風減退季節。各地季節有差異,甚至有的地區可能季節不太分明。
巴國主要自然資源為耕地,分布廣泛的天然氣和石油儲藏。能源蘊藏藏量大,包括天然氣、石油和煤炭資源;旁遮普省岩鹽礦帶(Salt Range)為世界著名的純鹽沉積礦。全國約28%陸地宜於耕作,有世界級的灌溉系統。主要農作物有棉花、小麥、大麥、水稻、玉米、高梁、粟、豆類、甘蔗和油類作物,包括各類水果和蔬菜種植,這些作物佔全國作物產出的75%。
出口的天然資源和半成品主要有木材、棉紡織品、皮革、水泥和大理石等,其他出口產品包括地毯、皮革製品和瓷磚等。鉻鐵礦、鐵礦石、銅礦、金和銀等礦藏豐富,其他珍貴礦石資源有寶石和大理石,非金屬礦藏有石灰石、石膏、硫磺、耐火土和硅石等。有巨大的水利發電蘊藏量,但由於受到國際國內政治因素的制約致使能源開發速度緩慢,至今仍舊面臨能源短缺局面。
D. 高中地理中關於南亞的問題
恆河平原屬於熱帶季風性氣候,降水集中。如你課件所示,它的旱季在10月--次年五月,而降水回集中在答6--9月,冬小麥的生長期在10月--次年5或6月。所以說「小麥和棉花是耐旱作物,適合種在乾燥少雨的恆河平原」中指的應該是恆河平原的旱季。
答案屬於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E. 高中地理 南亞及印度
喜馬拉雅山 巴基斯坦 印度洋
喜馬拉雅山 印度 印度洋
1、熱帶 緯度 喜馬拉雅山 熱帶季風氣候
F. 南亞的自然地理
1、海陸位置:北部靠喜馬拉雅山脈,南部臨印度洋,西部是阿拉伯海,東部是孟加拉灣,大體在喜馬拉雅山脈和印度洋之間。
2、經緯位置:0°~37 °N,60°E~97°E
3、相鄰位置:北側:中國;東南側:東南亞;西北側:西亞。
4、氣候: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熱季(3-5月)、雨季(6-9月)和冷季(10月至次年2月)。
5、作物及礦產:盛產水稻、小麥、甘蔗、黃麻、油菜籽、棉花、茶葉等作物。蘊藏煤、鐵、錳、雲母、金等礦藏。 2個內陸國:不丹、尼泊爾
3個臨海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
2個島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1個地區:克什米爾 南亞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地,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尼泊爾、印度與中國三國間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氣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變化顯著。中部為大平原(由印度河、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沖積而成),河網密布,灌溉渠眾多,農業發達。南部為德干高原和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高原與海岸平原之間為東高止山脈和西高止山脈。戈達瓦里、克里希納等河自西而東流,注入孟加拉灣。盛產水稻、小麥、甘蔗、黃麻、油菜籽、棉花、茶葉等。富煤、鐵、錳、雲母、金等礦藏。
由於北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把南亞跟亞洲大陸主體隔開,東、西和南三面為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所環繞,在地理上有一定的獨立性,使南亞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因此喜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陸部分被稱為「南亞次大陸」(或簡稱次大陸)。而南亞則是由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島嶼共同構成的。北部為狹長崎嶇的喜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略成弧形、廣闊的恆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則是西部略高、東部略低,起伏平緩的德干高原。
南亞地區界線明顯,年輕的褶皺山脈(如西北部的蘇來曼山脈,北部的喀喇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東部的巴達開山脈和阿拉干山脈等),圍繞在半島的北面,南臨大海。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印度河源於我國西藏,流經南亞西部乾旱地區,注入阿拉伯海;恆河源於西北喜馬拉雅山區,流經印度、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河口有恆河三角洲。
南亞西北部塔爾沙漠成因:①冬季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季風無法到達;③印度河流域過度開發。 南亞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熱季(3-5月)、雨季(6-10月)和涼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溫,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西南季風迎風坡降水極其豐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區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齊)。西北部則降水稀少。
南亞大部分地區位於赤道以北和北緯30°以南,除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季風氣候的形成,與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關系。
根據季風的進退,南亞地區一年之中可分涼、熱、雨三季。11~2月,從大陸吹向海洋的東北季風帶來晴朗、乾燥、涼爽的天氣,為涼季。在涼季里氣溫日較差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氣旋雨,印度半島東岸也有較多的降水。3~5月,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氣溫迅速增高,氣候炎熱乾燥,稱為熱季。德干高原中部氣溫達到35℃,塔爾沙漠的絕對最高溫度曾達50℃以上,有時出現沙塵暴。6~10月,由於南亞地區的持續高溫,在印度西北部產生熱低壓,強烈地吸引著由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西南季風,從而使西南季風的勢力進一步加強。西南季風經過遼闊溫暖的熱帶海洋,飽含水汽,給南亞大部分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於雨季。雨季來臨的時間,半島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風的晚來早退是南亞雨量變率大的一個主要原因。10~11月為雨季末期,氣溫開始逐漸降低,北部一帶的氣壓也逐漸增高,這樣海陸間的氣壓梯度也逐漸變弱,因此西南季風開始退縮,降水隨之減少,很快又重新轉入涼季。
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在南亞地區佔有廣大面積,其分布與降水量有密切關系。西高止山西側,東部喜馬拉雅山的南側和阿薩姆地區以及斯里蘭卡島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為熱帶雨林區;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為1,000~2,000毫米,樹木為了減少熱季的蒸發,形成乾季落葉;德干高原內部和印度半島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間,多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爾沙漠及其周圍,雨量很少,為荒漠和半荒漠,僅生長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木。西南季風強弱和來得早遲,對南亞農業生產有重要影響。
在北部喜馬拉雅山地有高山氣候。印度河流域有部分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使夏季吹西南季風,冬季吹東北季風,這是形成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亞的氣候特徵:
(1)以三種熱帶氣候類型為主▲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島的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南部是熱帶沙漠氣候▲印度半島、恆河平原、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是熱帶季風氣候
(2)廣布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的成因亞洲大陸與印度洋之間的海陸熱力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夏季向北移動);印度北部低氣壓中心使西南季風勢力加強。▲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一年分涼、熱、雨三季。乾季:涼季:每年十月的次年二月,盛行東北季風,晴朗、乾燥、涼爽;熱季:每年三月到五月,盛行東北季風,晴朗、乾燥、炎熱;雨季——每年六月到九月,盛行西南季風,高溫、濕、降水豐沛。
(3)印度河流域的熱帶沙漠氣候。 河流方面:南亞有三大河流,即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印度河源出中國(其源頭河叫森格藏布),向西南轉向南流,注入阿拉伯海。它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自古以來印度河平原就是南亞灌溉農業發達的地區。恆河源出喜馬拉雅山南麓,流經恆河平原。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三國,其上游在中國境內,稱雅魯藏布江,中游在印度境內,下游在孟加拉國與恆河匯合,流入孟加拉灣。這兩條河流在入海口地區,沖積成面積很大的恆河三角洲,世界上最大的優質黃麻產地就分布在這里。 礦物資源以鐵、錳、煤最豐富。南亞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蓮藕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所產黃麻、茶葉約佔世界總產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膠、小麥和椰乾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佔有廣大面積。
盛產水稻、小麥、甘蔗、黃麻、油菜籽、棉花、茶葉等。富煤、鐵、錳、雲母、金等礦藏。礦物資源以鐵、錳、煤最豐富。南亞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蓮藕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所產黃麻、茶葉約佔世界總產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膠、小麥和椰乾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印度河平原主要作物是小麥;
德干高原因為海拔高熱量充足適宜於棉花生長;
恆河流域主要的作物是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