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試卷電子
A. 初一地理試卷!!!!!速度來
地球是不規則的圓形,
B. 地理試卷以及答案
我只能給你2011年的初二地理會考試卷,要的話,留下郵箱。
C. 地理測試題
參考:選擇A(用排除法)
B圖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標志
C圖是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
D圖好像是北京金雁飯店
這三幅圖都跟「一帶一路」有關
D. 求一套地理試卷
這些題目很好很好的!我就做的這些,對你也一定有幫助!但是剪切過來圖都沒了…… 一、選擇題: 下列各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把正確答案的字母代號填在表格中。(每小題2分,計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步行作一日往返的野外考察,下列何種比例尺的地圖最不適用( ) A、1∶5000 B、1∶10000 C、1∶25000 D、1∶10000000 2、甲、乙兩地的地理坐標分別是20°W、60°S,120°E、40°N,那麼、甲地位於乙地的( )方向。 A、正西 B、正東 C、東北 D、西南 3、小悅乘座一游輪從紅海進入地中海,可以觀賞( )兩岸風光。 A、巴拿馬運河 B、馬六甲海峽 C、蘇伊士運河 D、京杭運河 4、下列海域位於三大洲之間的是( ) A、黑海 B、裏海 C、地中海 D、紅海 5、北冰洋和南極洲的共同點是( ) A、跨緯度最廣 B、緯度最高 C、地勢最高 D、位置最南 6、世界最長的山系位於( )洋的東岸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7、下列地形區中,被赤道穿過的是( ) A、剛果盆地 B、青藏高原 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 8、我國台灣多地震,主要是由於台灣位於( )交界處,地殼活躍。 A、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B、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C、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D、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9、從歷史上看,英語使用廣泛的原因是( ) A、英語書寫方便,易讀易學 B、英語出現的歷史悠久 C、到英國留學的人員多 D、殖民地擴張的結果 10、《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信奉( ) A、印度教 B、佛教 C、道教 D、猶太教 1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指的是( ) A、氣候變化 B、溫度變化 C、季節變化 D、天氣變化 12、假如地球不自轉,可能產生的地理現象是( ) A、同一地點有晝夜交替現象 B、同一地點沒有晝夜交替現象 C、地球上沒有晝夜之分 D、全球各地都有極晝極夜現象 13、下列大洲中,地跨寒、溫、熱三帶的是( ) A、歐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14、按照一般規律,下列地點溫度最高的是( ) A、120°E, 10°S B、170°E,45°S C、140°W,30°N D、150°W,60°N 讀下列氣候圖,回答 15 、 16 題 A B C D 15、表示地中海氣候的是( ) 16、具有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特徵的是( ) 17、我國雲南傣族的竹樓,反映了當地的環境特點是( ) A、多風沙 B、乾旱 C、濕熱 D、寒冷 18、2002年,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因海平面上升,舉國移民紐西蘭。使之成為第一個「環境難民國」的根本原因是( ) A、降水增多 B、全球變暖 C、海水膨脹 D、地面下沉 19、世界上控制人口增長的成功典範是( ) A、美國 B、英國 C、印度 D、中國 20、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問題( ) A、人口爆炸、資源危機、環境問題 B、地區沖突、發展問題、能源問題 C、人口問題、恐怖主義、發展問題 D、貿易磨擦、領土爭端、環境污染 二、綜合題( 60 分) 21、、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15分) A洲 B 洲 C 洲 D 洲 圖學案13 ⑴、寫出上面所列的四個大洲的名稱並在東西半球圖中適當位置填注出對應字母。(8分) ⑵、ABCD四大洲中,同時被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是 。 ⑶、山脈與所在ABCD四個大洲配對: 喜馬拉雅山脈 —— ,阿特拉斯山脈——, 落基山脈 —— 安第斯山脈 —— ⑷、發達國家主要位於ABCD四大洲中的 洲。 ⑸、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屬於ABCD四大洲中的 洲的國際組織。 22、讀「敵我作戰形勢圖」,回答問題(9分): ⑴、該地形區的最高點是 海拔高度為 米。 ⑵、敵軍陣地在我軍陣地的 方向。 ⑶、敵軍指揮部的海拔高度為 米,與我軍指揮部的相對高度約 為米。 ⑷、我軍陣地上的大炮,最遠射程 為30千米,敵軍指揮部是否在我軍 大炮的有效射程之內? (圖中比例尺:1:1000000,等高距:100米) ⑸、圖中A、B、C三條進攻路線中,最有利於機械化裝備進攻的 是 路線。 ⑹、如果敵我雙方分別派出一支部隊佔領山頂甲,E、F兩條路線中,緩坡的是 。 ⑺、假如我軍陣地上的氣溫是5℃,此時甲山頂的水是否結冰? 23、讀世界部分地區氣候分布圖,回答問題:(12分) ⑴、 圖優化突破82 從圖上可看出,世界氣候 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性,尤其 在非洲大陸上體現非常明顯, 請據圖填寫出氣候類型: A B C。 導致這些氣候差異的主要原 因是。 ⑵、世界氣候復雜多樣,同 為亞歐大陸,在西岸分布著 氣候和 氣候。而東岸則相對復雜,自南向北依次為:D 氣候、E 氣候、F 氣候。而廣大的內陸H則為 氣候。 ⑶、圖中赤道穿過的E、C兩地,降水較多的是 地,其影響的主要因素是 。 24、讀A、B兩圖,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圖課程探究41 ⑴、A圖的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 ,南極圈內出現 現象。B圖表示南半球處於 季節。此時到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是否合適? ⑵、上杭所處的緯度大約為北緯25°,同學們發現,當地球運行到B圖位置時,早晨太陽從 (方向)升起。而地球運行至A圖位置時,操場上正午時旗桿的影子最 (長或短)。 ⑶、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日期與圖 所示時期比較接近。 ⑷、圖中C、D兩地,當地球運行至 圖位置時,C點的晝長大於D點的晝長。 ⑸、從地球上的五帶來看,E點處於 帶,F點處於 帶。 25、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形成「民工潮」。農民工在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城市管理帶來許多問題。請你簡要說說農民工大量湧入城市的原因和可能給城市帶來的問題。(4分) 答: 26、讀「世界部分地區人口分布圖」,根據下列圖表回答問題:(10分) 亞洲 歐洲 非洲 人口數(億)2001年 37.20 7.27 8.18 人口自然增長率(%) 1.4 —0.1 2.4 ⑴、亞、非、歐三大洲中,人口密 度較大,而且分布較為均勻的是 洲。 ⑵、亞洲的 部和 部人口 稠密。非洲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人口密度較 (大、小),其主要原因是 。而亞洲北部的C點人口少的原因則是 。 ⑶、歐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表明歐洲的總人口出現 (增多、減少)的趨勢。 ⑷、一個大洲一年新增加人口數量=該洲總人口數×人口自然增長率。根據表中數據計算:2001年到2002年,亞洲人口增加了約 億。 ⑸、從圖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 。那麼能否用遷移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均勻分布?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C B D A C D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A A C C B D A 二、綜合題: 21、⑴ A 南美洲 B 北美洲 C 亞洲 D、非洲 (填圖略) ⑵ D ⑶ C D B A ⑷ B ⑸ C 22、⑴甲 1308米 ⑵ 西北 ⑶ 400米 620米 ⑷ 不在 ⑸ C ⑹ F ⑺是 23、⑴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 熱帶沙漠氣候 緯度因素 ⑵ 溫帶海洋性氣候 地中海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E亞熱帶季風氣候 F溫帶季風氣候 H溫帶大陸性氣候 ⑶ E 海陸因素 24、⑴ 23.5°N 極夜 夏季 合適 ⑵ 東南 短⑶ A ⑷ B ⑸ 南溫帶 熱帶 25、城市教育、醫療、工作等條件較好;城市人口的增多增大了城市管理的難度,給城市帶來如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問題。 (開放性題目,回答有理即可) 26、⑴、歐洲 ⑵東南小 氣候乾旱的沙漠,氣候寒冷(自然條件惡劣)⑶、減少 ⑷ 0.52 ⑸不均勻 ⑹ 不能。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的影響。
E. 求電子版歷年高考全國各省地理試卷,帶答案。
我有各省歷年文綜試卷,需要的話發你。
個人覺得如果是用來自己做,高考復習的話最好是去回書店買你們省答份近五年高考真題比較好。一個是答案解析比較到位,方便你整理考點和題型,熟悉高考命題套路;一個是紙張質量比較好,看起來方便,可以來回寫。
F. 地理試卷
請問你要的是哪個年級的期末試題呢?最好是留下你的郵箱,因為地理的圖片太多無法一張張上傳哦。
長春市十一中08-09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地 理 試 題
一、單項選擇題:(以下各題有且只有一個最恰當選項,請選出填入答題卡中,共60分)
1.人口增長模式決定於
圖1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總數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會生產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總數、社會生產力
2.在人口增長模式轉變過程中,先轉變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長率 D.生育率
3.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共有12.95億人,下圖中(圖1)小黑點表示人口年齡構成狀況,其中0—14歲人口的比重約是
A.93% B.23% C.13% D.60%
4.有關人口遷移的概念的理解,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大學生赴美國留學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屬於人口遷移
B.凡是人口在兩個地區間的空間移動,均稱為人口遷移
C.參與國際旅遊,屬於人口遷移
D.人口的空間移動距離在100千米以上的屬於人口遷移的范疇
5.二戰後,國際人口遷移表現出的新的特點是:
A.人口從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 B.以集團性、大批的移民為主
C.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的人口增加 D.從已開發國家流向未開發國家
6.下面四幅圖(圖2)中反映建國後我國人口狀況變化的是
圖2
7.二戰後,下列地區為由人口遷入地區變為遷出地區的是
A.拉丁美洲 B.歐洲 C.西亞和北非 D.北美
讀圖(圖3)「甲、乙兩個國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化圖」回答8—9題。
8.下列有關人口增長的說法,正確的是
圖3
A.19世紀中期甲國人口急劇減少
B.20世紀初期乙國人口增長最快
C.在歐洲發達國家中,出現了與
甲國相同的情況
D.老年人口比率,乙國高於甲國
9.有關兩個國家近年來人口問題及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國人口增長過快,人均糧食及資源
佔有量明顯減少
B.乙國人口增長過快,是因為國家實施
鼓勵生育的政策
C.乙國人口增長過於緩慢,城市化進程
明顯減慢
D.甲國人口增長過於緩慢,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情況
10.2001年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對優秀人才的遷入取消了戶口限制,這種行為
A.使城市人口增加,會導致城市環境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B.使勞動力和勞動市場之間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緩解了人口遷出地區的人地矛盾
D.有利於促進人口遷移合理正常地進行
11.古今中外的人口遷移資料表明,在影響人口遷移的諸因素中起著最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戰爭 B.國家政策 C.經濟 D.生態環境變化
12.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的因素是
A.資源數量 B.科技發展水平 C.消費水平 D.地區對外開放程度
13.環境人口容量的變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確的是
A.原始社會→農業社會→現代社會→工業社會
B.農業社會→原始社會→工業社會→現代社會
C.工業社會→原始社會→農業社會→現代社會
圖4
D.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現代社會
圖4為新中國人口自然變動圖,回答下列14—15題。
14.1950—200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年份的數值約為
A.33 ‰ B.43‰ C.27‰ D.15‰
1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值的年份是
A.1960~1961年間
B.1959—1960年間
C.1957—1958年間
D.1949—1950年間
圖5
右圖(圖5)是「某四國人口金字塔示意圖」,讀圖完成16—17題。
16.近年來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國家是
A.A國 B.B國 C.C國 D.D國
17.最近曾有戰爭發生的國家是
A.A國 B.B國 C.C國 D.D國
18.近幾年我國派往海外的留學生學成後不回國的現象比較突出,這種現象對我國而言
A.可緩解就業壓力
B.可減輕人口壓力
C.造成人才流失
D.有利於學習國外先進經驗
19.下列關於城市功能分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城市功能區形成是同類經濟活動空間聚集的結果 B.城市各功能區之間有明確的界線
C.每個功能區只有一種功能 D.行政區、文化區是各類城市共有的功能區
20.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城市每一塊土地用於哪一種活動取決於
A.各種活動的重要性 B.各種活動願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C.各種活動得到政府的支持程度 D.各種活動參與者的社會地位
21.在下列城市內部職能分區中,一般來說地價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區 B.中心商業區 C.大型綠地 D.招商引資的工業小區
22.讀城市平面圖(圖6)。根據工業布局原理,各工業區的布置相對合理的是
A.①微電子工業②紡織工業③食品工業④化學工業
B.①紡織工業②化學工業③食品工業④微電子工業
C.①食品工業②化學工業③微電子工業④紡織工業
D.①食品工業②紡織工業③化學工業④微電子工業
圖6 圖7
23.圖7中數字所代表的城市地域分區,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1—中心商務區 2—中級住宅區 B.3—低級住宅區5—高級住宅區
C.2—批發輕工業區 4—高級住宅區 D.4—中心商務區5—低級住宅區
24.美國西部城市舊金山的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歷史因素 B.經濟因素 C.知名度因素 D.種族宗教因素
25.關於高級城市的說法,正確的是
A.數目較多 B.服務范圍較大 C.服務人口較少 D.相互之間距離較近
圖8
26.下列商業部門與圖中(圖8)所屬城市對應正確的是:
A.甲為普通服務店 乙為傢具商店 丙為星級賓館
B.甲為早點店 乙為汽車銷售 丙為高級家用電器
C.甲為珠寶行 乙為傢具商店 丙為早點店
D.甲為星級賓館 乙為珠寶行 丙為早點店
2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城市一定位於城市服務范圍的幾何中心
B.高級城市的服務范圍被低一級城市服務范圍所覆蓋
C.城市服務范圍的大小與其等級和職能種類成負相關
D.同一級別城市的服務范圍有可能發生重疊
圖9
28.上圖(圖9)是某城市發展階段圖,能正確反映Ⅱ階段城市居住人口密度與距離市中心遠近兩者之間關系的是:
圖10
讀下圖(圖10),回答29—30題。
29.圖中a所示國家可能是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國 D.德國
30.圖中表示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讀下圖(圖11)《城市化的模式圖》。回答31—32題。
圖11
31.下列有關城市化模式圖所代表時空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主要發生在二戰以前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③主要發生在二戰以後 ④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這種城市化模式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中心區地價不斷上漲 ②城市環境狀況不斷惡化
③鄉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④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3.城市中最為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住宅功能區 B.商業區用地 C.工業區用地 D.交通道路用地
34.關於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化水平與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的論述,不正確的是
A.城市化水平體現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B.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低,目前城市化進程比發達國家慢
C.城市化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D.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城市化進程
35.指出下列四幅圖中(圖12),哪一幅城市功能分布是較合理的
圖12
36.近年來,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中,採用了質量很好的透水磚,這給城市帶來了諸多方面的環境效益。城市中以往多採用釉面磚、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質鋪設地面,這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主要危害有
①阻斷了大氣直接補充地下水的途徑 ②冬季雨雪天氣極易使地面結冰,引起交通和出行困難 ③影響植物的生長 ④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氣的乾燥程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下圖(圖13)是「我國某地區土地利用圖」,讀圖回答37—38題。
37.該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A.種植園農業 B.乳畜業 C.混合農業 D.水稻種植業
38.該種農業主要分布在
A.黃河三角洲 B.長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
下面是世界城市發展趨勢表,據此回答39—41題。
世界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城市人口(億)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億)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億) 城市化水平(%)
1950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 10.32 34.2 5.71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 17.0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8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39.上表說明
①1950—1980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都緩慢
②1980—2000年,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速度緩慢,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很快
③1980—2000年,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總數,增長速度始終超過發達國家
④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始終超過農村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0.城市人口迅猛增長,導致交通擁擠,下面是不同的人們對解決大城市的交通擁擠發表的意見,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在市中心建環行道路,建築大量停車場拉動內需,鼓勵私人購買小汽車,減少公共汽車的壓力②禁止大貨車白天駛進市中心區,在市中心區小汽車實行單雙日行駛制③鼓勵市民使用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④將生活區和工業區連在一起,減少上下班居民流動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1.目前世界城市化的特點是
①北美洲國家的城市化進程快於南美洲國家②歐洲國家的城市化水平高於亞洲國家
③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水平高於發達國家④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快於發達國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2.上海市郊區建設蔬菜、奶、禽蛋、肉類生產基地的主要依據是
A.有城市自來水灌溉 B.靠近城市,生產技術水平高
C.城市人口眾多,市場需求量大 D.氣候、土壤條件優越
43.亞洲季風水田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優勢條件有:
A.大面積可供開發的土地 B.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C.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 D.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44.有關商品穀物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商品穀物農業是一種購買農產品的農業地域類型
B.種植作物主要是小麥和水稻
C.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是商品穀物農業的主要特徵
D.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45.下列關於季風水田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季風水田普遍分布在亞洲
B.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
C.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產國
D.亞洲季風水田農業所產小麥佔世界水稻總產量的絕大部分
46.商品穀物農業的區位條件一般有
①機械化水平高②地廣人稀③市場廣闊,交通運輸便利 ④自然條件優越⑤農業科技發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47.關於商品穀物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商品穀物農業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麥
B.美國的商品穀物農場一般是家庭經營的
C.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D.我國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的
48.季風水田、商品穀物農業分別集中在
A.低緯度季風區;中緯度沿海地區
B.熱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溫帶沿海地區
C.低緯度大陸東岸地區;中緯度大陸西岸地區
D.熱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及溫帶季風區
49.世界大牧場經營的傑出代表是
A.東南亞熱帶雨林區 B.美國的西部大草原
C.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D.中國的內蒙古草原
50.在各大牧場上,牧牛占重要地位的是
A.美國和紐西蘭 B.美國和阿根廷 C.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D.南非和阿根廷
51.下列國家中,既有大面積的商品穀物農業,又有大牧場放牧業的國家是
A.澳大利亞 B.埃及 C.紐西蘭 D.南非
52.美國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雖屬於不同的農業地域類型,但它們共同的發展條件是
①氣候溫和 ②地廣人稀 ③高度發達的工業 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3.20世紀初,阿根廷的新鮮牛肉可以供應到西歐人的餐桌上,其主要原因
A.大型集裝箱的使用 B.海上冷凍船的發明
C.水下隧道的開通 D.大型航空運輸機的使用
54.下列農業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的是
①水稻種植業 ②園藝業 ③乳畜業 ④游牧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圖(圖14)表示某種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一般模式。讀圖回答55—57題。
圖14
55.階段Ⅰ鮮花和蔬菜產區形成的有利條件是
A.地形平坦
B.氣候優越
C.距城區近
D.水源充足
56.階段Ⅱ鮮花和蔬菜產區的區位變化主要是因為
A.城市用地規模的擴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運輸的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增高
57.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廣東省,則階段Ⅱ運輸量最大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復種指數(熟制)是指一年幾熟(同一塊土地一年內收獲幾次),取決於≥10℃的積溫值。墾殖指數是指該地區實際農業用地與理論農業用地的比值,比值由0→1表示墾殖指數由低→高。據此回答58—59題。
58.影響農作物復種指數最主要的自然要素是
A.地形 B.土壤 C.光熱 D.水分
59.下列省份中,墾殖指數和復種指數都比較高的是
A.黑龍江省 B.河北省 C.江蘇省 D.浙江省
60.大城市周圍形成了「菜籃子工程」和「乳畜帶」,影響區位選擇的最主要因素
A.氣候條件好 B.政策措施 C.市場需要 D.土壤肥力高
二、綜合題:(共40分)
61.(14分)讀「環境人口容量制約因素圖」( 圖15),回答:
(1)填出下圖方框中影響環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制約因素。
圖15
(2)其中,制約環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3)利用框圖,說明環境人口容量為什麼具有不確定性。
62.(18分)讀「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 (圖16),完成下列要求:
圖16
(1)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決於什麼因素:①距離市中心的遠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便捷程度 ④ 企業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城市的每一塊土地用於哪種經濟活動,主要取決於各種活動 。
(3)A區域最適合的城市功能區應為____ 區, 因為這里接近最大的
_______ ,故租金最高。
(4)圖中B區最適合的城市功能區是____ 區。從圖中看,這里既有利於居民 ,又方便居民_______ 。
(5)你認為A、B、C中佔地面積最小的是 (填字母)。
63.(8分)讀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圖(圖17),回答下列問題。
圖17
(1)圖中字母表示的內容是:A ;B ;C ;D ; E ;
(2)如對A、B因素利用不當,容易產生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C C A C D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A B B C C A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B D B B D A A D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D A B D D C C B B
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C B C C A B D C B
題號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 C B B C C D C C C
二、綜合題:(共40分)
61.(1)資源 科技發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
(2)資源
(3)影響環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現有的資源總數並不確定,
科技發展水平不確定
人口的消費水平等也不斷變化,
決定了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
62. (1) B
(2) 付出租金的高低
(3) 商業區 消費人群
(4) 住宅區 上下班 購物
(5) A
63. (1) 地形 土壤 政策 交通運輸 市場(不可交換順序)
(2)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土壤肥力下降等
G. 初一地理試卷!!!!!速度來!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