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科是
⑴ 地理學科的起源
按照傳統的看法,地理學在西方作為一門學科發軔於古希臘。約公元前9~前8世紀時,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就有許多地理方面的記述,而且古希臘學者對源於埃及、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腓尼基的地理資料進行了整理,提出了一套研究方法和概念。公元前六世紀,泰勒斯最先在地球表面進行了測量和定位。公元前五世紀的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記述了許多民族聚居地區的江河湖海、山川地形、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政治、經濟等情況。 約公元前350年,亞里士多德證明地球是個球體,提出南、北半球因溫度差異可劃分成若干對稱的溫度帶。公元前331~前325年,亞歷山大大帝遠征東方,取得了關於亞洲中部、裏海、印度河流域和波斯灣的資料。約公元前二世紀,喜帕恰斯提出用經緯網在地球表面確定地物的位置,並發明了極投影和正投影。 公元前二世紀的地理學家、天文學家埃拉托色尼創立「地理學」一詞,並著有《地理學》一書。他用幾何學的方法計算了地球的周長,奠定了數理地理的初步基礎。他把世界分為三個主要地區:歐洲、亞洲和利比亞(即非洲);五個氣候帶:一個熱帶、兩個溫帶和兩個寒帶。同時劃定了氣候帶的界線。他還第一個根據經緯網繪制了世界地圖。 希臘文明衰落和羅馬帝國興起的時期是西方經典地理學全面建立的時期。羅馬初期的斯特拉波是西方地誌學或區域地理的開創者,著有《地理學》。他整理了荷馬史詩以來的古代地理知識,對已知世界進行區劃和分類,研究了海岸、三角洲形成和沙漠中的綠洲,還解釋了尼羅河的泛濫。 羅馬帝國後期的托勒密著有《地理學指南》,總結了古希臘有關數理地理的知識他繪制的世界地圖至文藝復興前,一直被廣泛採用。他所採用的以經度和緯度區分方位的方法,成為近代地圖的淵源。大量的地理資料豐富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也促進了地理學思想的建立。它首先引導了古希臘學者去探索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在這方面主要有以下幾種認識: 認為地球是一個扁平的圓盤,四周被海洋包圍,上方由拱形天空籠罩著,這種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荷馬和希羅多德;認為地球是一個浮在水面上的扁平圓盤。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持此觀點;認為地球是一個中間凸起的圓盤。德謨克利特還對這種推斷作了一定的解釋;認為地球是球體。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作出過這種推斷。 亞里士多德還提出了地球上人類可居住性同緯度有關的思想。他的思想得到了埃拉托色尼的繼承和發揮。
⑵ 地理是什麼
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
「地理專」一詞屬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2)地理學科是擴展閱讀:
核心分支學科
1、自然地理學
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等。
與自然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生物,化學,物理,天文,數學,技術等。
2、人文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災害地理學等。
與人文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經濟,政治,歷史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
⑶ 中國地理的學科性質是
他是一門偏文科性質的理工學科,研究人、周圍環境、及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的學科。主要包括,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及最新開的學科地理信息系統。
⑷ 地理是干什麼的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關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與他所處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學科。一般來講,地理所涉及的范圍包括人類生活的各種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
1、自然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由此就產生了地理的各個分支,例如氣候現象、水文現象以及水環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態現象,土壤的分布以及類型等等很多現象。
除了這些以外,自然地理現象還關注於由於樣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統現象以及由於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各種環境現象、氣候現象。因此學者把這樣的學科叫做自然地理。
2、除了自然地理,人類具有社會性所以還包括各種人類社會現象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例如農業的分布、工業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現象,尤其注重人類的經濟活動與環境的關系,但是關於這個方面的內容比較廣闊。
涉及的范圍很多而且和其他的不好區分,姑且稱之為人文地理(包括經濟地理)。人文地理有一個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實現人類的各種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也就是可持續發展。
(4)地理學科是擴展閱讀:
地理分支學科有:
1、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等。
2、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災害地理學等。
⑸ 地理有哪些專業
地理科學專業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城鄉規劃、城市規劃、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自然資源學原理、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此外,每一學科大類下細分了很多小專業,每個大學都不盡相同。地質勘探類專業屬於測量與地圖學,一般情況是不招收文科生。
⑹ 地理學科屬於一門什麼學科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6)地理學科是擴展閱讀:
世界地理
隸屬於區域地理學,是人們科學地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面。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兩者相結合的角度,運用地理學一般的分析綜合、歸納概括、區域對比等方法,展示大洲、大洋、國家(地區)的概貌及其內部差異,並闡明世界主要城市和各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點。
中國地理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1260萬平方千米,包括約960萬平方千米領土和約300萬平方千米領海。領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省級行政單位總共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⑺ 地理是什麼學科
地理屬於
理科偏文科
⑻ 地理學科是學什麼的
地理學(geography)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cartographers)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徵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布。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較小的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她們的相互關系。人文地理學專注於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製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佔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environmental geography)。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系,並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制度技術)條件。
地理學概述、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災害地理學
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考古學,地質學等。其中尤以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最為重要。
與人文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經濟,政治,歷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