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初中地理教學標准

初中地理教學標准

發布時間: 2021-02-09 17:21:47

初中地理教學目標及要求

那你的目標就是考上好大學。

②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什麼時候實行的

這是一部今人毛骨悚然的科幻片。科學家塞巴斯蒂安-凱恩(凱文-貝肯飾)與一組軍方版秘密人員一起研究新的權情報技術。在同事琳達-福斯特(伊麗莎白-舒飾)和馬特-肯辛頓(喬許-布洛林飾)的幫助下,塞巴斯蒂安一直在研究一種能使人隱形的血清。這個方案是全新的,也不太穩定,但耐不住性子的凱恩決定在自己身上試驗一下。隱形血清十分奏效,但是凱恩卻遇到了一個難題--他再也無法回復到試驗前的樣子,而且試驗的副作用使隱形的凱恩精神也變得不正常了。凱恩的同事們終於發明了解葯,但是凱恩認為他們對他的存在構成了威脅。於是他開始實施報復,殺氣騰騰地追殺琳達和馬特。對於琳達和馬特來說,要抵禦一個隱形人的傷害確實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③ 初中地理學科教學基本要求

對於老師來說,有以下的內容可供參考:

初中地理課程要求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一、新授課

新授課是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把握教學重難點,充分採用師生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科學學習方法,樹立科學態度。

1.恰當導入

新課引入通常可由與新課密切相關的情景及多種形式(如講故事、圖片觀察和資料分析、提出問題、復習舊知識等),使舊課與新課、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產生聯系,有激發學習興趣作用。

2.力求精煉

教師在問題的引入之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點。一是內容要精煉,二是不要滿堂灌。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安排要講的內容。學生通過看書或是合作學習可以弄清楚的知識,教師均可不講。要讓學生動起來,提倡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成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生討論交流要有序可控;涉及到地理原理和比較抽象的知識要結合實際,在講解中要恰當設計有質量的問題。

3.指導讀圖

通常每一堂課都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地圖和有關地理資料的分析和處理,既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及相關學科間的知識聯系的教學,又要重視讀圖填圖、地圖繪制、地理觀察、地理統計與計算技能的培養。做到「知能結合」、「講練結合」。

4.教具運用

從教學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恰當運用地圖和直觀教具,獲得感性知識,加強對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理解,有條件的學校應合理使用電教設備和多媒體進行教學。

5.總結歸納,

根據教材內容可分別由教師、學生或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理清脈絡,畫龍點睛。要使學生理清概念、原理,抓住知識的實質與內涵。

6.板書設計

每節課均要有板書,力求圖文並茂,布局合理,美觀工整,體現重點與難點,要有恰當的板圖等。

7. 鞏固訓練,

通常在新授課中安排兩組相關練習,一組是教材中的課後復習題,另一組是課堂練習。通過練習,使學生能對基本題型,歸納出解題思路、抓住解題要領、明確解題的思維方法,以點帶面、總結規律,進而熟悉、掌握所學內容。

二、復習課

復習課是指新課進行到一定時段(節、章、單元)後,要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系,提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1.知識梳理與整合。

根據復習目標,合理設計復習提綱,可把有關知識點列出來,分清難點、重點、次重點,引領學生或是由學生自主梳理、歸納整理、分析類比,使知識條理化、網路化、系統化

2.復習方法要得當

一般可採取歸納比較的方法,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特徵和內在聯系及差異,把知識點進行重組、歸類,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對比,還可用專題、歸納、總結性的方法。同時,應有適當的板書。

3.試題類型要精煉

練習題要體現知識的系統性、知識點的多樣性、基礎性。反饋練習時,關注學生基本知識(概念、原理等)的理解和鞏固。重點知識可採取變式訓練,舉一反三,保證課堂復習效果。易誤區的知識需強調。

三、講評課

講評課是在學生作業或檢測後根據學生知識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講評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在夯實知識、方法的基礎上,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歸納的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因此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試卷統與計分析

要做好考點分布的統計、考查類型的統計、考試結果的統計,錯誤率的統計;要分析試卷的內容、結構和答案;要分析錯誤原因等。

2.知識聯系和加深

在講評時應有意識地把與試題有聯系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識網路,同時應針對某些知識點進行適當的拓寬和加深,以達到運用教材中的原理和思維解決較為復雜的地理現象的目的。要注重滲透試題變形、重組、分解和組合的出題思想,可適當地對原題進行加一點、減一點或換一點進行分析處理。

3.置疑引導促思考

講評課要避免對答案」或「一言堂」式的教學。可引導學生自主糾錯、探求正確的解題方法。講評貴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讓學生主動釋疑,以達到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4.錯題類型要糾因

在分析錯題原因的基礎上,要分析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加強思維方法指導。要及時補充、完善答題內容。要教會學生審題,如對關鍵字眼、隱含條件如何分析。要學生認真總結,吸取教訓,培養良好的答題心理素質。從分析常出錯試題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分析問題數據要作為下一次備課的參考資料。

④ 初中地理課程標准中的「內容標准」由「標准」和什麼組成「標准」指的是什麼

內容標准由標准、活動建議等部分組成。
"標准"是學生學習地理課程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以行為目標方式陳述。

⑤ 怎樣成為一名初中地理老師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科目,就算你不喜歡他的話,你學會了還是可以會看地圖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想去哪裡與旅遊呢,都是可以看地圖的,看看還有多遠等等.其次呢,地里實際上是最好學的一項科目,因為人腦對圖像的記憶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時候呢,記住一個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區域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只需要看圖,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長什麼樣子,在圖上的哪個位置上就可以了.

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第二點呢,就是需要學會用地圖,因為地圖又是地理學科當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當中能夠用到的,所以通過分析圖的話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地理特徵,原理還有成型的原因.要學會讀各種的地圖,而且首先要記住基本的地圖長什麼樣子,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紹的這兩點都是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最基礎的內容.希望同學們把最基礎的內容都學會了,那麼後邊兒的提分兒也就上去了.

⑥ 最新初中地理課程標准修訂了什麼問題

課程目標」部分的對比分析修訂後的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提出了原來沒有的課程總目標,並增添了「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表述,這三個方面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強調總目標是一個宏觀的、綜合的目標,不能機械、教條地加以肢解。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中,將「增強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改為「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這一內容,體現了對「人地協調」觀念和「因地制宜」原則的重視。1、內容標准有一些刪減,適當降低了難度並明確意圖。作為4大塊之一的「地球與地圖」中,「地球」部分將原來的「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改為「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更加突出知識的形成過程和人類探索地球歷程的科學史教育增加了一條標准為「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轉和公轉」,而刪去了相應的「活動建議」,這一標準是必須進行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進行體驗學習和動手實踐。2、還有個別地方內容有所增加。如「地圖」單元增加了「在地圖上判讀經緯度」「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讀坡的陡緩」的內容,更加全面;又如,在第三塊「中國地理」部分中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單元,新補充了「歸納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分布特徵」和「了解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兩條標准;關於長江和黃河,則明確要求「說出長江、黃河的主要水文特徵以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四).「實施建議」部分的對比分析1、教學建議2、評價建議3、實施建議教學建議修改了原來的「要突出地理學科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手段,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的說明,開門見山地提出強調地理課程的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指出在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需要領悟本標準的課程基本理念,了解課程設計思路,按照可能目標和內容標准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的要求。評價建議部分修訂以前的結構是從五個方面、以五個「注重……」作為標題來闡述的,修訂以後「評價建議」則從「根據地理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標准確定評價標准」「評價方法的選擇與使用」「評價的實施」「評價結果的解釋」等四個方面展開闡述。強調評價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習過程以及在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的變化;要強化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弱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指出了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方面評價的要點,指出「評價方法的選擇與使用要符合診斷學生的學習質量和促進學生發展的基本目的」,並給出了紙筆測驗評價方法、檔案袋評價方法、觀察評價方法等評價方法和操作目的與內容;在「評價的實施」中指出「評價應注重過程性評價,把評價滲透到地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克服『一張考卷定終身』的弊端」,並提出了若干建議。實施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和第四部分「教材編寫建議」的位置在修訂時進行了互換。教材作為一種課程資源,應先談教材編寫,最後再講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才比較合理。「教材編寫建議」部分內容基本沒變,但對其中的三個小標題進行了修改,更加突出了「設計有一定彈性的教學內容」「突出能力培養,發揮教科書的學習引導功能」等要求,使其建議內容與教學更加密切和貼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部分,修訂後更加突出了「利用學生學習經驗資源」,在闡述「開發社會地理課程資源」時,強調「要創造條件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參與社會實踐,開展參觀、調查、考察、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也可邀請有關人士到學校進行演講和座談;有條件的地區可創建地理實習基地」。增加了「利用計算機網路資源」的建議要求,體現了新課程「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的課程基本理念。總結總之,與修訂前相比,修訂後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容量略有減少,難度總體略有降低,課程性質、基本理念更加突出,更充分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趨勢以及學生、學科和社會發展對地理課程所提出的新要求,提升了地理教育在國民素質教育中的價值,具有時代性和先進性。

⑦ 如何解讀《地理課程標准》之內容標准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是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樞紐。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加大對《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實驗)》學習與研究的力度,盡可能縮小理想課程(課程標准)與文本課程(教材)、文本課程(教材)與實施課程(教學)之間的落差。下面,我們以「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循環過程」這條課程標准為例,對這條標准進行解讀示範。首先,對這條標准進行分解,確認其「行為動詞」、「行為條件」是什麼。從這條標准可看出:「運用示意圖」屬於行為條件,「說明……」中的「說明」屬於行為動詞,「地殼物質循環過程」屬於認知的內容。第二,依據國家課程標准中的學習水平與行為動詞的相應關系,確定其學習水平。國家課程標準的學習水平與行為動詞對應中(見下表),「理解水平」包括有「解釋、說明、闡明、……」,我們可以確定,本條標准認知要求屬於理解水平層次。課程標准行為動詞與水平要求 行為動詞認知水平知識說出、舉例、描述、辨認、列舉、復述、背誦、回憶、選出、識別、再認、了解、確定等了解水平解釋、說明、闡明、比較、分類、歸納、概述、概括、判斷、區別、提供、把……轉換、猜測、預測、估計、推斷、檢索、收集、整理等理解水平運用、應用、使用、編輯、質疑、辯護、設計、解決、撰寫、檢驗、計劃、總結、推廣、證明、評價等應用水平技能模擬、再現、重復、模仿、例證、臨摹、擴展、縮寫等模仿水平完成、計算、查閱、表現、制定、解決、擬定、安裝、繪制、測量、嘗試、試驗等獨立操作水平聯系、轉換、靈活運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遷移水平摘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初中地理課程標准解讀》第三,依據「行為條件」分析課程標准對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或者說基本能力的要求。從本條標准中「運用示意圖」可知,要求學生具有讀圖分析能力,通過閱讀並分析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解釋岩石是怎樣形成,它們是如何相互轉化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的基本方法與步驟。在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中,要通過「讀圖分析」題型,判別學生是否掌握讀圖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通過閱讀示意圖能否提取三大類岩石的相互轉化關系,進而歸納和解釋地殼物質循環的基本過程。第四,通過不同版本教材內容的對比,了解本條標准對認知內容的基本要求。我們手頭的二種不同版本教材在落實本條標準的學習內容上不同,一是人教版,把「地殼物質循環」部分安排在內、外力作用的知識之後,以內、外力作用為基礎,講述地殼物質循環;另一是山東版,把該部分內容安排在內、外力作用之前講述,從物質循環的角度出發介紹「地殼的物質循環」。因此,兩種內容的安排順序不同,以至「地殼物質循環」學習內容的基本知識鋪墊、呈現方式不大相同。一種認為,內、外力作用是地殼物質循環的基礎,另一種認為,礦物、岩石是地殼物質循環的基礎。因而,前者並不過多講述岩石的基本組成——礦物,而後者則增加了大量礦物的基礎知識。二個不同版本教材在內容上的相同點是,都講述岩石的基本分類、三類岩石的形成、岩石間的相互轉化及循環過程。本條標准關注的是「岩石」這一自然環境的組成要素,重點是「地殼內部物質循環」。因此對於礦物、三大類岩石的具體特徵等內容可以不在教學中進行講述。在教學過程中,從「行為條件」、「行為動詞」的要求,可按照以下的步驟進行:(1)知識鋪墊——岩石的分類、三大類岩石的形成;內、外力作用及其表現形式。

⑧ 在新課程標准下如何對初中地理教學目標進行設定

初中地理新課程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感和使命感,這就要求地理課堂教學要進行相應的內改革。容要求教師從角色定位、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等方面做相應的調整,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地理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走向生活、構建問題研究的課堂教學模式等,這是新型地理課堂教學的應有之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