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學名詞解釋
Ⅰ 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社會地理學的區別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規模,並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種特殊形態。
城市是一種復雜的動態現象,它的興起和發展受自然、經濟、社會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不同的人口分布和遷移特點,都對城市的發展速度、性質、規模、空間組織等產生影響。
城市是一種區域現象。它在地球表面占據著一部分土地,雖然面積不大,但它作為人類活動的中心,同周圍廣大區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具有控制、調整和服務等機能。
城市本身是一個「面」,它的內部有各種構成要素的演變和組合問題。但從區域角度來看,城市也是一個「點」。幾乎每個城市都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政治或文化的中心,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影響區域(腹地或集散區)。由於城市規模不同,影響范圍有大有小,各城市影響區之間也可能有疊加或交錯,但每個城市都在其影響區域內起著焦點或核心作用。
由此可見,城市不僅具有區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而且屬於歷史范疇。一方面,人們都把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代表,時代經濟、社會、科學、文化的淵藪和焦點。另一方面,城市也集中了整個社會生活、整個時代所具有的各種矛盾。所以,城市也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大系統。這個系統包含的內容很廣,不僅包括生產、消費、流通等空間現象,也包羅造成空間現象的非空間過程。為了揭示城市系統的空間現象,必須深入研究形成這種空間現象的社會、文化和思想意識形態等非空間因素。
城市地理學所要研究的對象就是這樣一種城市。城市地理學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城市形成發展、組合分布和空間結構變化規律的科學,既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學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來講,城市地理學最重要的任務是揭示和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規律,屬於認識世界的任務;科學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變化規律,屬於改造世界的任務。
就我國來說,當前正處於新舊體制交替時期,四化建設向我國城市地理學提出了許多重大的實踐問題。比如,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鎮化水平的調控,區域城鎮體系的形成,農業勞動力轉移,城市職能的更替和空間重組等問題。我國城市地理學的迫切任務,就是從我國國情出發,解決社會經濟建設中不斷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為領導部門決策提供依據,以充分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城市地理學必須在總結我國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借鑒西方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加快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建設。西方城市地理學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是無數地理學家和其他社會科學家智慧的結晶,其中有不少帶普遍性的理論和方法,經過了外國社會實踐檢驗,對於我國來說,雖然只是間接的,但只要注意到國情,取其精華,洋為中用,仍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方法。
無疑,任何理論的產生總不能超越其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許多學說表面看來那麼抽象晦澀,遠離現實,但是,只要從它們的主導思想傾向和基本原理進行深入分析,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們的產生和發展的根源,都有著理論的客觀性。但是,所謂理論的客觀性只是相對的,總是有時代的局限性,受發明者和倡導者的立場觀點所制約,其中摻雜著不少主觀成分。作為社會科學的城市地理學也毫不例外,其本身的發展無不打上時代、文化背景及社會性質的烙印。因此,我們在學習外國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絕不能不顧國情,生搬硬套。
我們知道,西方理論本身在西方的國度里也不是完美無缺的,而是在發展之中。同時,西方理論,尤其是通過歸納法而得到的理論,其歸納范圍僅僅局限於過去一段時間的西方社會經驗,即使是今日的西方社會也不一定適用,更何況是不同時期的非西方社會!例如,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在西方18、19世紀的時空條件下,城市化確實促進了工業化。可是今天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城市化,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工業化。
現代城市地理學的主要理論和模式,其歸納范圍主要是西方城市,特別是歐美的城市,這是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城市化地區和大城市主要集中於歐美地區。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三世界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可以預料,到2000年,世界上大部分城市人口,大部分大城市將出現在第三世界,而歐美地區的城市和城市人口在世界上所佔比例將愈來愈小,其代表性也將有所降低。未來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若循歸納法研究,忽略第三世界的城市,若循演繹法研究,沒有經過世界上各地區,特別是第三世界城市的檢驗,那麼,這種理論和研究方法便不可能有充分的代表性,必然缺乏現實意義。
我國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著可以發展高水平的城市地理學的土壤。然而,可惜的是,我們缺少理論的概括,科學的推論,模式的建立。我們知道,一種理論,一個研究模式的創立、發展和運用是無數學者、實踐者共同努力的結果。
因此,我們應該不斷總結我國城市發展的過程,並對西方理論加以驗證,在吸收西方有益理論的基礎上,探討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地理學的理論體系。
當然,城市地理學的發展離不了教學和研究的專業人才。從教學、研究來看,都需要不同層次的城市地理學專業人才。教學上,既需要高校的城市地理學教學人員,也需要中等教育的教學人員;研究上,既要一定數量的有較深造詣的專門研究人才,更需要大批能從事基本問題研究的普通研究人員。所以,專業人才培養是促使城市地理學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這門學科的任務之一。
在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不論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是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都需要廣泛普及城市地理教育。通過對城市地理知識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廣大公民,特別是青年了解當今城市地理學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以及它的重要地位與作用,而且可以結合個人的工作實際,更好地正確解決和處理城市活動與資源開發的相互關系,進而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Ⅱ 誰知道「環境單元」的名詞解釋 環境規劃與管理(基礎理論)的考試內容……
這個不清楚,沒聽說過。
應該是城市地理學里的概念吧。
Ⅲ 哪裡有華南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的真題啊遙感和GIS該怎麼復習呢
網路一下就能找到
http://wenku..com/view/0b25e4ede009581b6bd9eb6f.html
2014年的復習建議,仍然值得參考
關於華南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學》2014年考試題目的說明
1、關於《人文地理學》題型介紹
華師歷年真題題型方面變化較多且較頻繁,基本上每年都與上一年有所不同。但多為「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所以材料很關鍵,從其題型變化也要求考生多閱讀,平時注意積累素材,用人文地理學的思維思考問題。
2、關於《人文地理學》出題趨勢和特點
(1)人文出題內容並不局限於指定參考書,但大部分內容來自於《人文地理學》。
除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外,對城市及城市化、城市發展、土地利用、旅遊規劃和設計、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區域發展與開發等涉及較多。
(2)歷年真題重復性不高,但是歷年真題都會有所側重。例如城市經濟發展、
區域發展和開發、氣候變化等都有分布;但是在名詞解釋部分,有人名的分布,如哈特向、馬漢(09)等;(3)09年之前的人文地理學考查的均是人文相關基礎知識,而對於跨領域問題、
熱點問題等考查較少,其後經濟地理部分內容也相對增多。通過對近幾年的真題分析,發現華南師大越來越側重能力的考查,建議大家在復習中以理解為主,不要強加記憶。…………
3、復習建議
(1)華師出題並不局限於這一本參考書,所以對於除《人文地理學》以外的參
考書,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最好全部過一遍(經濟、旅遊、城市),推薦使用參考書目李小建《經濟地理學》、保繼剛《旅遊地理學》和許學強《城市地理學》。若沒時間挑相關知識點識記。這也提醒我們復習的過程中多閱讀。
(2)華師也很強調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特別側重於讓大家完整的敘述某個流
程,如11年的廣州旅遊規劃、設計抽樣方案等。所以,大家應參考答案,掌握區域規劃、旅遊規劃相關流程和每個步驟的實質含義。
(3)喜歡在某些領域出些綜合性題目,需要你對書本知識進行理解,並進行總
結和歸納。所以在看書時,一定要理解其含義。不能只局限於一本書,還應看其他相關書籍。
(4)華師人文地理歷年真題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所以對歷年真題要足夠重視,
有條件情況下,可以整理出近十年真題答案,不要求完全記憶,以理解為主。
(5)人文地理分了幾個不同的方向,建議大家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對相關研
究領域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特別側重於區域規劃、旅遊規劃方面。建議大家閱讀相關領域書籍。…………
————————————————————————————
關於華南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學》2014年考試題目的說明
1、關於《自然地理學》題型介紹
2008年之前,華師自然題型基本都是比較固定,那就是包括名解題、簡答題、論述題三種類型。2008年增加了一道25分值的計算題。2009年變化最大,共分比較與分析(40分)、解釋與分析(20分)、計算與分析(20分)、繪圖與分析(20分)、綜合與分析(50分)。2010年定四大題型:名詞解釋、分析題、計算題和論述題。2011年又重新增加了簡答題,到2012年又回歸到2008年之前的三大題型。不變的是,其分值基本不變,名詞解釋和簡答題分別5題,每題10分。論述題兩題,每題25分。計算題一般為25分。
2、關於《自然地理學》出題趨勢和特點
(1)重復性不高
華師歷年考題,有以下幾種題型:名詞解釋、計算題、分析題、簡答題和論述題。除了計算題、部分名詞解釋外,重復性不高。
(2)考查內容多是以教材知識為基礎,聯系實際問題,考查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據統計,華師大的試題大約50%—70%能夠在教材中找到直接答案,其餘的都是根據教材知識來考查理解、分析和計算能力。如2012年的論述題「分析城市水患形成原因及消減城市洪水的可能措施。」2011年計算題「某湖泊常年水源補給穩定,湖泊面積為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00mm,多年蒸發量為1000mm,湖深5米,出水口多年平均年流量為150萬立方米。求正常情況下該湖泊更新一次水需要多時間(天)」。…………
(3)特別注重考查對知識點的理解。
如2011年的簡答題「為什麼岩溶地貌地區的水要比其他地區清澈?」、「為什麼高寒地區的湖泊比溫帶地區平原的湖泊清澈」、「為什麼較低緯度地區的黃河中游冬季結冰,而緯度較…………
————————————————————————
遙感與GIS也是多看書,研究下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