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圖片

地理學圖片

發布時間: 2021-02-09 06:30:06

初中地理地圖圖

(1)北半球復制 南半球

(2)東經170度(或170°E) 西經170度(或170°W)

(3)如圖:經度是西經(W),緯度是南緯(S)

(4)西北方向

(5)正西 東北 正南

㈡ 求圖片[世界地理的]

樓主很專業啊,這些都是高考自然地理考綱內必須要會的內容啊!

㈢ 如何學好地理記好地理圖片

地圖是地理學習中最有用的工具。在地理學習中,學會了用圖必然會輕松自如。痴哥一下就地圖的學習介紹自己的認識,願你少走彎路。
地理圖片分為地理分布圖(地圖),地理統計圖,地理景觀圖(景物圖),地理示意圖(漫畫和結構示意圖)等等類型,按重點排列依次是:1、地圖,2、統計圖,3、結構圖,4、漫畫,5、景觀圖。
對「地圖」要反復認識反復記憶,它本身是由「點」、「線」、「面」構成的【平面結構圖】,其中的一點一線都有特別的【地理意義】,組合起來以後不僅有新的意義,還能夠包含有關地方的全部地理常識,這些常識在地理教科書中,可能是文字描述,也可能是統計圖描述,結構圖描述,結構圖描述,或者是漫畫描述。所以,一味地去記某一幅有許多文字說明(注記)的地圖是不行的。
在實際的學習中,一個單元的重點就是以某一幅地圖(地理分布圖)為中心的幾個問題,對這幅地圖的學習要求一般是:你必須能夠說明某某(圖中的注記)在哪裡,某某與某某有什麼關系,除此以外,你還應該在其他地圖中指認它,並且應用它。
例如「本初子午線」是《地球和地球儀》中的知識,你不僅要在《東西兩個半球圖》上認出它,還要能夠根據《世界政治地圖》說明它在「我國的什麼方向」,「英國在哪裡」等等,(痴哥這里當你是七年級學生,如果是高中生,要求會更多)
無論是地圖還是地理或者是其他課程的學習,你都要注意:學習新知識一定要用好舊知識,知識只有在「以新換舊,推陳出新」中積累和豐富。

㈣ 初中地理課本的重要圖片

初中地來理課本的重要圖片很多自,有:地球公轉示意圖、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示意圖、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圖 、世界氣候分布圖、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溫度帶的劃分圖、我國干濕地區劃分圖、中國鐵路干線的分布圖 、我國四大工業區圖、亞洲地形圖、亞洲的氣候類型圖!、日本、東南亞、印度、俄羅斯、中東、西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亞、美國、巴西地形圖、南北極圖、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新疆地形圖、珠江三角洲圖、黃土高原位置圖等。

㈤ 老師,地理的那些圖要怎麼看呀

在設色地形圖上顏色表示的是海拔高度,而不是地形。 海洋用藍色, 平原用綠色, 盆地按海拔高度顏色也不同,海拔低的(例如四川盆地,吐魯番盆地)是 綠色或淡綠色的。而海拔較高的盆地(例如塔里木盆地)就是淡黃色的,海拔更高一點的(例如柴達木盆地)顏色就更深,但比四周要淺(柴達木盆地 四周是青藏高原) 低山丘陵用黃色, 高山用棕褐色, 高原的顏色也更海拔高度有關,青藏高原顏色是棕色的,而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這些是黃色的。在不同的等深線之間,用分層設色法著上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用來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綠色越濃,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雪線以上的地區通常用白色表示。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93962.htm

具有聳立的山頂,陡峭的山坡和低緩的山麓(即山腳),高度和起伏變化都很大,海拔在500米以上,大多成脈狀分布.這種地形是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范圍寬廣,面積較大,外圍陡峭,內部起伏較為緩和.這種地形是高原.
地勢起伏不大,坡度和緩的高地,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這種地形是丘陵.
周圍高,中間低的地區,周圍是山地或高原,中間是平原或丘陵.這種地形是盆地.
寬廣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區,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這種地形是平原.

㈥ 關於地理的一些圖片那裡找啊

http://earth.google.com/download-earth.html
下載一個抄襲 Google Earth,全是衛星圖片,對學地理很有幫助

㈦ 學習地理到底怎樣畫圖

一、學會閱讀和使用地圖
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閱讀和使用,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理學習不能夠離開地圖。
第一、「圖文結合易學好記」,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准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即形成「腦圖」。在歷次高考地理試卷中,都有許多無圖考圖的題目,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十分重視構建「腦圖」的訓練。
第二、抓"讀圖"明"空間",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從歷年高考地理試題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試題直接或間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知識。在區域地理學習中更應重視地圖的運用。
第三、地圖學習要學會分類、讀圖、變圖、用圖。
學會分類,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景觀圖、原理示意圖、漫畫圖、數據圖、結構圖、等值線圖等。
學會讀圖,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①先讀圖的主題,即圖名;②看清圖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細節,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④聯系實際。學會變圖,如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圖文轉換等。
學會用圖,如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用圖記憶等。用圖記憶就是記的時候,應該直接把文字放到圖上記,當涉及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你的腦子里反映出來的是有文字的圖片而不單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讀圖一樣回答各種問題了,不管是文字題還是讀圖題都可以解決。
學習地理要學會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養成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左書右圖,圖文並茂」,從地圖中獲取知識信息,發現知識、提高技能。地圖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學會了使用地圖的方法和習慣,學習地理就會學得輕松、學得有趣,才能學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二、注重學習的幾個環節
學習地理與學習其它科目一樣,要注重學習的幾個環節:預習、上課、練習、復習,特別是容易忽略的預習、復習兩個環節。根據記憶規律,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也是很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內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處,便於上課分配注意力,因為上課時間每一分鍾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課有明顯的節奏感,必須將勁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放在重難點上。學習地理決不能等全部學完後再回頭復習,這樣你是決不會理解課本知識的,你會發現學地理很難。可是如果你把地理當天的內容當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點知識就在你腦子里更明確一些,日積月累就會培養成為你的地理思維,那麼學習地理就會易如反掌了。高考雖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礎,地理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等,因此,復習中應多看書。實踐證明,自覺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
三、收集信息理論聯系實際
現代社會是個信息社會,生活中處處蘊含著信息,如電視新聞、報刊雜志、媒體網路、旅遊科技、綜藝體育等,經常為人們提供大量的知識信息,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鮮活生動的地理知識和敏感具體的地理問題,我們要善於收集和處理,不斷補充豐富地理知識。課外同學們也要注意博覽群書,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如走進圖書館,訪問互聯網站,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等,及時查閱收集、檢索處理地理信息。這不僅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學們收集資料、獲取信息、充實知識、豐富閱歷的有效途徑。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知識,要使自己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自己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勇於實踐、創新學習的意識。
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系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還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新的能力。
相信經過努力,同學們一定會喜愛地理並學好高中地理的。

㈧ 一張地理的照片

【文物名稱】:大雁塔
【英文名稱】:Big Wild Goose Pagoda
【文物類別】:古建築
【文物年代】:唐代
【文物原屬】:用於安置玄奘由印度帶回經籍的佛塔
【文物現狀】:現坐落於西安市慈恩寺內
[編輯本段]大雁塔簡介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後在武則天長安年間改建為七層。
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
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贊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 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大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氣勢恢宏、古樸雄偉的唐代著名古塔。此塔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以示區別,人們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台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將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畫面布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資料。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字體清秀瀟灑。唐末以後,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西院浮屠(塔的意思)。
大雁塔初建時五層,表面磚砌,土心,後來塌毀,重建時為十層,公元704年唐武則天改建成為樓閣式的青磚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為單數層的慣例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後唐王朝對大雁塔進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層,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兩個部分組成。公元1604年,明萬曆23年在維持了唐代塔體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層。塔基邊長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邊長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斗,並在每層四面的正中開辟磚券的大門。塔內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置扶梯,可盤旋而上至塔頂。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標志性建築,也是聞名中外的勝跡。國務院於1961年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雁塔,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樓閣式磚塔採用磨磚對縫,磚牆上顯示出稜柱,可以明顯分出牆壁開間,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建築藝術風格。
據史書記載,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為其母文德皇後祈求陰福所造,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附近環繞曲江池、杏圓和樂游原,風景秀麗迷人。大雁塔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自印度歸來,帶回大量梵文經典和佛像舍利,為了供奉和儲藏這些寶物,而親自設計並指導施工的。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曾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唐高宗和唐太宗曾親自撰寫《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述三藏聖教序記碑》。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米,塔身呈方形角錐體,坐落在底面積42.5×48.5米,高4.2米的方形磚台上,青磚砌成的塔身磨磚對縫,結構嚴整,外部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螺旋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格調庄嚴古樸,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是唐代建築藝術的傑作。
唐代許多著名詩人登臨大雁塔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 「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章八元的「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空中」等。尤其是岑參的《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於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早在唐中宗神龍年間,雁塔題名就已形成風俗。凡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園游宴,然後登臨大雁塔,並題名塔壁留念。當年27歲的白居易成為進士,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更豪邁地題下「及第新春選勝游,杏園初宴曲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玉樓」,把雁塔題名與登仙並提了,可見他們洋溢著春風得意的喜悅心情,把雁塔題名視作莫大的榮譽了。到後來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毀掉了珍貴的題壁。
到了慈恩寺,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這里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玄奘,河南偃師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家,他於公元 628年自長安西行,歷經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得到戒賢法師的精心指導,公元645年回到祖國,朝廷在慈恩寺舉行了空前盛大的歡迎儀式,出動了1500多輛軒車、200多幅刺綉佛像、500多幅以金線綉出的經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輛庄寶車,盛況空前。玄奘帶回佛經657部,先後在弘福寺、慈恩寺、玉華寺等處翻譯佛經74部,共計1335卷,在我國佛教四大譯家中譯書最多,譯文最精。
玄奘還應唐太宗的囑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筆錄,將他17年旅途中經歷的110個城邑和傳聞的28個地區和國家的歷史、山川交通、民俗風情、物產氣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記》12卷,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位傳奇式的人物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他不畏艱難,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自唐代以來廣為流傳。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在此基礎上寫成了膾炙人口的中國古代四大小說之一《西遊記》。
大雁塔確是盡收佛學經典之家,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模,更是您西安之行不可忽略的名勝。根據最新報道,大雁塔不是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而是玄奘大法師在貞觀二十二年為了放經書由當時的皇帝唐高宗提議而建成,後武則天時代重修過,明朝時代重修以致於今。
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寺塔。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現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是我國重要的歷史遺產。
[編輯本段]大雁塔地宮
2008年5月,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王亞榮日前表示,和陝西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宮。由此推測玄奘自印度取經歸來後,所帶回的珍寶有可能藏於大雁塔下的地宮內。
據史料記載,唐貞觀十九年,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後,帶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貝葉梵文真經及八尊金銀佛像。為了供奉和珍藏帶回的佛經、金銀佛像、舍利等寶物,經朝廷批准,玄奘親自設計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現在,玄奘所帶回的珍寶到底珍藏在哪裡,卻無人知曉。
王亞榮認為,古塔地下一般情況下都有地宮,和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千年地宮,只是大雁塔地宮尚未發掘而已。由此推測,大雁塔下的地宮里極有可能藏有玄奘當初帶回的珍寶。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長解守濤介紹說,2007年有關部門曾對大雁塔的內部結構進行探測,探地雷達曾經探測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這些空洞應該就是大雁塔的地宮。
[編輯本段]大雁塔觀光

【塔座】
大雁塔塔底皆有石門,門楣門框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及磚雕對聯。
在南門東西兩側的碑龕內鑲嵌著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碑。均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碑文高度贊揚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弘揚佛法的歷史功績和非凡精神。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國家保護的珍貴書法碑刻。
【一層】
在唐時新進士及第後,有大唐天子於杏園賜宴,於曲江聚會飲酒,慈恩塔下題名等風俗活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曲江流飲」和「雁塔題名」。
進入南門,洞壁兩側鑲嵌有多通明代題名碑,其中「名題雁塔,天地間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是當時「雁塔」之風光寫照。此外,描寫玄奘輝煌一生的《玄奘負笈像碑》、《玄奘譯經圖碑》也值得一觀。
在塔內一層通天明柱之上,懸掛著四幅長聯,寫的是唐代的歷史、人物、故事,身臨其境,吟誦一番,頗有原詞原句的感受。
一層塔內,還設有古塔常識及中國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與發展,佛塔的結構和分類。
塔座登道的動測墁磚處,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經跬步足跡石」,所刻圖案生動地反映了玄奘當年西天取經的傳說故事,以及他萬里征途、始於跬步、追求真理的奮斗精神。
【二層】
大雁塔二層的塔室內,供奉著一尊銅質鎏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寶貴文物,被視為「定塔之寶」。到此游覽的遊客均爭先禮拜瞻仰。
在兩側的塔壁上,還附有文殊、普賢菩薩壁畫兩幅及現代名人書法多幅。多是唐代詩人登臨大雁塔有感而發的詩句,琅琅上口、意味悠長。
【三層】
在三層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貴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有關舍利的由來有著一段美麗的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謙法師所贈,屬一乘佛寶。
大雁塔的模型是嚴格按照1:60的比例,請名家製作,選材上乘,惟妙惟肖。
【五層】
大雁塔五層上,陳列著一通釋迦如來足跡碑,該碑是依據唐代玄奘法師晚年於銅川玉華寺請石匠李天詔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復制而成。上有諸多佛教圖案,內涵十分豐富,素有「見足如見佛,拜足如拜佛」之說法。
在五層的塔室內,還收集展出有玄奘鮮為人知的數首詩詞。可窺見玄奘高超的詩詞藝術造詣。
【六層】
六層懸掛有唐代五位詩人詩會佳作。公元752年晚秋,詩聖杜甫與岑參、高適、薛據、儲光羲相約同登大雁塔,憑欄遠眺觸景生情,酒籌助興賦詩述懷,個個才華橫溢,詩句出神入化。每人賦五言長詩一首,流傳千古不衰。
【七層】
來到大雁塔的最高處,您可向四周遠眺,古城四方四景盡收眼底,恰如置身於神奇美妙的佛國仙境。七層的塔頂,刻有聖潔的蓮花藻井,中央為一碩大蓮花,花瓣上共有14個字,連環為詩句,可有數種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他在印度所聞的僧人埋雁造塔傳說,向遊人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
[編輯本段]大雁塔旅遊
1、交通:乘5、41、601、27路車大雁塔站下車。
2、開放時間 09:00~17:00(每日)
大雁塔公交站台以及附近的站台
========
大雁塔站(雁塔路/大雁塔十字北):5 21 23 27 30 41 224 320 401 500 501 527 601 606 609 715
大雁塔站(西北口/小寨東路/大雁塔十字西):19 24 34 44 400 408 521 610 701 游6
大雁塔站(東口/芙蓉東路):19 34 44 400 408 521 701
大雁塔站(西南口/慈恩西路):610 24 游6
雁塔西路東口站(雁塔西苑):5 19 21 24 27 30 34 41 44 224 320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游6
大雁塔南廣場站:5 19 21 24 27 30 34 41 224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游6
曲江海洋世界站:21 501 601 610 715
雁引路站:5 19 21 24 27 30 34 41 44 224 320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游6
大唐芙蓉園站(北門):21 501 601 610 715
大唐芙蓉園(西門)站(西門門口): 24 609
大唐芙蓉園(南門)站:24 609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東):701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南):27 527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西):5 19 24 26 30 34 400 401 521 610 游6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北):701 710
雁南路站(十字西):320 407
雁南路站(十字東):24 44 320 609
大唐芙蓉園(西門)站(曲江管委會門口):24 44 609
雁塔西路站(翠華路-雁塔西路十字西):408 605 720
雁塔西路站(翠華路-雁塔西路十字北):27 527

㈨ 如何學好地理,怎樣看圖

學習地理主要是學會讀圖,俗話說,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所以每天內堅持多畫圖,多容看圖,多讀圖,一定會學好地理的。
學習准備用具:
各年級地理圖冊
各年級教材
學習筆記
首先,看懂世界地圖,找出世界上的地形,大洲,大洋,海灣,河流和湖泊:

再看中國地圖,找出中國的地形單元,河流,湖泊,鄰國,海域,
從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上,找出所有的國家,所有的省級行政區。
再看每一個國家的地圖,中國各省級行政區的圖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