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習圖
1. 怎樣學習看中國地理地圖
一,把中國地圖分解,可依據東北地區,華北平原,黃土高原等分解,把各個地區的經緯范圍記住,最後自己一塊一塊的畫出來,就會整出中國來。然後再把零碎的填進去。只要多看幾遍一定會熟的。
2. 學好地理看地圖的方法!
看地圖要注意將地圖量化,比如世界各個地區的東西南北分界線的經緯度數,可以找到一下規律:
各主要地區東西以30個緯度為一個界限,30E是亞非和亞歐分界,60E是烏拉爾山脈,以及西亞和南亞分界線,90E是南亞和東南亞的分界線,如此等等
找到主要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山脈的經緯度,但只需要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尋參照物,根據這些最主要的地理物的精確位置推測出其他地理事物,例如:
開羅經緯度是30E,30N,這樣可以猜出以色列的經度是30出頭
通過地形圖了解一些地理現象的深層原因,例如河流走向可以從地勢特徵中看出來,洋流分布可以從海陸分布特徵和緯度中看出來,歐洲的隙縫氣候為什麼深入歐洲大陸(歐洲山脈多東西橫貫大陸,對風基本無阻擋),美國氣候的大陸性為什麼那麼強(山脈南北縱貫利於季風吹過),東非高原為什麼不是雨林氣候而是草原氣候(地勢高,、氣候退化),四川為什麼多陰雨(盆地容易形成陰天),北疆為什麼比南疆多雨(天山阻擋水汽)
以上這些都是從地形圖中看出來的
除了地形圖之外還要接觸一些專門地圖,如氣候類型分布圖、洋流分布圖、資源能源的分布圖、交通圖等
這些圖往往要熟記
高考題大多都要有圖作依據,因此看圖相當重要
有時還要出現一些很特殊的圖,平時沒看見過或不常用,需要臨場學會看圖,例如太陽高度角分布圖、氣候玫瑰圖、微笑曲線圖等
還有一些等值線圖格外需要注意,這些都會是復習的重點,如等高線圖、等壓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這些圖都有專門的方法來分析,高三會進行專門的訓練
有的題需要你猜出圖中的具體位置或所處地區,這種題首先看輪廓,像山東半島、日本四島、台灣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義大利、阿拉斯加、澳大利亞等地區或國家一眼就能看出來
看不出來的就要用經緯度來猜,具體參見上文
4.2. 等溫線:
4.2.1. 等溫線圖判讀要點:
4.2.1.1. 判斷等溫線的分布大勢:
分析等溫線的分布大勢,可以看出某地處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一般說來,氣溫是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如果越向北溫度越高,說明向北是低緯,該地處於南半球;反之則為北半球。
4.2.1.2. 判斷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圖表顯示不出來,按等溫線變化 解說 影響因素的順序排列)
(1)等溫線平直與緯線平行 太陽輻射能量因緯度而不同 太陽輻射(緯度)
(2)等溫線大體與海岸線平行 氣溫由沿海向內陸遞變 海洋影響程度不同
(3)夏季:內陸向高緯凸 冬季:內陸向低緯凸 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
(4)與等高線平行(與山脈走向、高原邊緣平行) 等溫線延伸到高地,急轉彎曲 地形(山地垂直高度)
(5)暖流:向高緯凸 寒流:向低緯凸 暖流增溫 寒流降溫 洋流
(6)盆地閉合曲線 夏季炎熱中心 冬季溫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熱 下沉氣流增溫 冬季山嶺屏障 地形閉塞 四周山嶺屏障
(7)山地閉合曲線 冬夏均為低溫 氣溫垂直遞減 地勢高
(8)鋸齒狀分布 (南美洲7月氣溫圖) 河谷、平原與高原、山地相間分布,氣溫高低不同 地勢高低起伏大°
4.2.1.3. 判斷等溫線的彎曲方向:
向高緯凸出則較相鄰地區溫度也較高。
4.2.1.4. 判斷等溫線的疏密程度:
等溫線密集則溫差大;等溫線稀疏則溫差小。
4.2.1.5. 讀出溫度最值:
通過分析圖中氣溫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溫度差異的大小。
4.2.1.6. 幾條主要的等溫線:
一些特殊的等溫線往往是氣候區的大致界線,例如0℃、20℃等溫線。
4.2.1.7. 找出圖中特殊形狀等溫線所在的地區:
有的等溫線圖上,有一些等溫線形狀特殊的地區,為氣溫狀況特殊的地區。(如2003年高考題中等溫線沿太行山向南急轉)
4.2.1.8. 判斷閉合等溫線區域內的溫度:
位於兩條等溫線之間的等溫線閉合區域:如果其溫度值與兩側等溫線中的較低溫度值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溫度低於其等溫線的溫度值;:如果其溫度值與兩側等溫線中的較高溫度值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溫度高於其等溫線的溫度值。總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規律。例如圖中A的溫度低於12℃,B的溫度高於15℃。
4.2.1.9. 根據等溫線的分布特點判斷海陸或季節:
幾個原則:
(1)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2)北半球的低緯在南方,南半球的低緯在北方。
(3)大陸溫度高於海洋則該半球為夏季,反之則為冬季。
(4)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則溫度相對於附近同緯度較高,反之則較低。
(5)北半球為夏季是南半球為冬季,北半球為冬季是南半球為夏季。
幾個結論:
(1)若幾條等溫線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溫在北方則該半球為北半球;
若幾條等溫線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溫在南方則該半球為南半球。
(2)1月大陸等溫線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
1月海洋等溫線向北凸出,7月向北凸出。
(3)冬季大陸等溫線向低緯凸出,夏季向高緯凸出;
冬季海洋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夏季向低緯凸出。
4.2.1.10. 根據等溫線分布狀況判斷地形:
4.2.1.10.1. 根據等溫線判斷地貌:
閉合等溫線分布區域中如果等溫線數值從里向外遞減,即內高外低,一般為盆地地形,反之則為山地。
4.2.1.10.2. 根據等溫線分布判斷等溫線之間的相對高度:
若兩條等溫線的溫差為A,則兩條等溫線之間的相對高度為:(1000×A/6)米。
4.2.2. 我國等溫線分布規律:
4.2.2.1. 我國1月等溫線的分布特點:
(1)1月份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大致與緯線平行,等溫線的排列密集。
(2)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的是黑龍江省北部,溫度最高的是南海諸島。
(3)0℃等溫線大致沿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4)在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祁連山地等地區,出現了封閉狀的等溫線;4℃等 溫線經過四川盆地時明顯向北彎曲,這些地區冬季氣溫與同緯度其他地區不同。
4.2.2.2. 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主要特點:
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晝長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陽高度比南方少,同時,冬季風加劇了北方的嚴寒。我國冬季氣溫最低值出現在黑龍江北部漠河一帶。
4.2.2.3. 我國7月等溫線的分布特點:
(1)等溫線排列稀疏,東部大致與海岸平行。
(2)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興安嶺以外,大部分地區氣溫在20℃以上,南方許多地方還超過了28℃。
(3)東北北部與南海諸島的7月份溫差僅8℃左右。
4.2.2.4. 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主要特點:
我國夏季大多地區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於地勢高,空氣稀薄,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
4.2.3. 世界等溫線分布規律:
根據1月份和7月份世界等溫線分布圖,可以分析世界氣溫分布的特點。
(1)從全國氣溫分布大勢看:
無論冬季或夏季,氣溫大致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等溫線並不完全與緯線平行,因為氣溫還受洋流、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響。
(2)從南北半球對比看:
南半球等溫線比較平直而且稀疏,北半球等溫線比較曲折而且密集,北半球氣溫的分布和變化要比南半球復雜。這是因為南半球陸地面積比較小,表面性質比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廣闊的多,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比較小,因此氣溫的變化比較簡單。
(3)從北半球的冬夏氣溫看:
北半球冬季大陸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向北彎曲;夏季大陸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向南彎曲。
(4)從氣溫極端值出現的地區看:
全球的最冷和最熱的地方都出現在大陸上,夏季的炎熱中心出現在北緯20~30度的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冬季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出現在西伯利亞,而極端低溫出現在南極大陸。
4.3. 等降水量線:
(1)判斷降水地區分布差異的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區分布差異大
稀疏——降水的地區分布差異小
(2)判斷迎風坡和背風坡:
等降水量線與山脈走向平行。
多雨——迎風坡;少雨——背風坡。
(3)判斷海陸影響:
等降水量線與海岸線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內陸減少。如遼寧省降水量等值線分布狀況,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 如何學好地理,怎樣看圖
學習地理主要是學會讀圖,俗話說,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所以每天內堅持多畫圖,多容看圖,多讀圖,一定會學好地理的。
學習准備用具:
各年級地理圖冊
各年級教材
學習筆記
首先,看懂世界地圖,找出世界上的地形,大洲,大洋,海灣,河流和湖泊:
再看中國地圖,找出中國的地形單元,河流,湖泊,鄰國,海域,
從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上,找出所有的國家,所有的省級行政區。
再看每一個國家的地圖,中國各省級行政區的圖片。
4. 學習地理到底怎樣畫圖
一、學會閱讀和使用地圖
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閱讀和使用,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理學習不能夠離開地圖。
第一、「圖文結合易學好記」,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准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即形成「腦圖」。在歷次高考地理試卷中,都有許多無圖考圖的題目,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十分重視構建「腦圖」的訓練。
第二、抓"讀圖"明"空間",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從歷年高考地理試題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試題直接或間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知識。在區域地理學習中更應重視地圖的運用。
第三、地圖學習要學會分類、讀圖、變圖、用圖。
學會分類,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景觀圖、原理示意圖、漫畫圖、數據圖、結構圖、等值線圖等。
學會讀圖,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①先讀圖的主題,即圖名;②看清圖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細節,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④聯系實際。學會變圖,如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圖文轉換等。
學會用圖,如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用圖記憶等。用圖記憶就是記的時候,應該直接把文字放到圖上記,當涉及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你的腦子里反映出來的是有文字的圖片而不單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讀圖一樣回答各種問題了,不管是文字題還是讀圖題都可以解決。
學習地理要學會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養成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左書右圖,圖文並茂」,從地圖中獲取知識信息,發現知識、提高技能。地圖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學會了使用地圖的方法和習慣,學習地理就會學得輕松、學得有趣,才能學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二、注重學習的幾個環節
學習地理與學習其它科目一樣,要注重學習的幾個環節:預習、上課、練習、復習,特別是容易忽略的預習、復習兩個環節。根據記憶規律,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也是很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內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處,便於上課分配注意力,因為上課時間每一分鍾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課有明顯的節奏感,必須將勁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放在重難點上。學習地理決不能等全部學完後再回頭復習,這樣你是決不會理解課本知識的,你會發現學地理很難。可是如果你把地理當天的內容當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點知識就在你腦子里更明確一些,日積月累就會培養成為你的地理思維,那麼學習地理就會易如反掌了。高考雖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礎,地理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等,因此,復習中應多看書。實踐證明,自覺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
三、收集信息理論聯系實際
現代社會是個信息社會,生活中處處蘊含著信息,如電視新聞、報刊雜志、媒體網路、旅遊科技、綜藝體育等,經常為人們提供大量的知識信息,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鮮活生動的地理知識和敏感具體的地理問題,我們要善於收集和處理,不斷補充豐富地理知識。課外同學們也要注意博覽群書,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如走進圖書館,訪問互聯網站,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等,及時查閱收集、檢索處理地理信息。這不僅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學們收集資料、獲取信息、充實知識、豐富閱歷的有效途徑。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知識,要使自己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自己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勇於實踐、創新學習的意識。
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系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還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新的能力。
相信經過努力,同學們一定會喜愛地理並學好高中地理的。
5. 求學習地理的方法和記圖的技巧
對知識要學會分塊記憶,可一把知識分成片段;或編成順口溜
6. 高中地理學習問題,怎樣畫地圖
學習地理是離不開地圖的
投入點資金,買幾根不同顏色的彩色鉛筆(不推薦水彩筆,畫錯了擦不掉),再找空白的世界地圖輪廓圖,列印成A4紙,再復印上幾十張,總投入10塊錢左右。准備妥當後,開始往上畫。
1.畫上赤道、回歸線和極圈,盡量精確,這個過程可以讓你知道各個大洲的緯度范圍。
2.畫上主要的山脈和河流,這個一般都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也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3.畫各個大洲的風向,可以夏天風向用紅筆,冬天風向用藍筆。一變化一邊考慮風向為什麼這么
吹,受到什麼氣壓帶或風帶的影響等等。全畫完後,比較世界各地冬夏風向,看看哪些地區冬夏
同向,哪些地區冬夏異向。以及風是由海洋吹向陸地(濕潤),還是由陸地吹向海洋(乾燥)。
明白這些對世界氣候類型及其特點就了如指掌了。
4.畫洋流。世界洋流是一個大循環,結合世界地圖整體記憶效果要比單獨記憶好很多。可以都以赤
道為起點,畫出洋流的循環模式圖。
5.其他地理要素也可以往上畫。
剛開始會很費勁、很亂,多畫幾次就好了。中國地理還有典型區域的地理都是一個道理。
等這些要素都熟了,可以嘗試在白紙上自己畫輪廓圖,然後網上填地理要素。自己畫的輪廓圖可以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代替,比如澳洲用梯形,南北美用兩個三角,歐亞大陸用大倒三角等等,一定要保證相對位置的准確性。
地理要素都熟悉之後,可以具體分析局部地區的氣候之類的。比如為什麼東亞盛行季風?為什麼撒哈拉靠近大洋卻是沙漠?等等。無外乎各種地理要素的綜合影響。
這樣的好處就是考試的時候有些知識點(比如XX氣候類型的特點)即使一時想不起來,也可以在草紙上畫出草圖,分析下緯度、海陸、風向(干濕)、洋流、雨熱是否同期……,全程耗時一兩分鍾,甚至畫到一半就想起來了。
我是學自然地理專業的。我當初就是這么學的,每天畫啊畫。現在可以徒手畫出比較精確的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當然這些都是專業學地理的學生的基本功,高中時只要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表示就足夠了。
7. 如何用圖考查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把某些地理知識照片擺上,讓學生說這是什麼現象或某地……然後看情況對學生進行加固。
同學們在答題時普遍存在審題能力較弱;地理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尤其是識圖能力較差;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不足,綜合分析能力欠缺以及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答題和書寫不夠規范等問題。為了克服這些考試中的不利因素,切實提高考試成績,建議同學們在復習時循序漸進地完成以下 「三部曲」。
第一步:夯實基礎
初中地理學業考試是以目標參照性測驗為主的考試,主要檢測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考試內容並不迴避「雙基」及其重點,各地試卷的考試內容分布合理,涉及地球和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四部分,普遍具有重點突出且覆蓋面廣的特點。
從考試中可以看出學生地理基礎知識不扎實的現象非常普遍,除學習態度的因素外,主要原因在於學習時重死記硬背,不求甚解。因而在復習中對各部分知識要認真把握課程標准中規定的知識點,對照所用教材逐一加以掌握。在復習時要准確理解地理概念,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對地圖判讀、經緯度、地球運動、天氣與氣候、區域特徵等地理主幹知識的掌握,要通過練習訓練做到舉一反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從而達到對地理主幹知識的真正掌握。此外,還要結合區域地圖牢記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對於課程標准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填圖部分內容,要適當進行練習,達到在圖中能夠正確填寫地理事物名稱的要求,並能將基本地理事物的分布通過「心理地圖」加以識記。
第二步:提高能力
要復習好初中區域地理,關鍵在於把握好二條主線:一是掌握區域的空間分布,此乃」地」;二是會對區域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此所謂」理」。從考試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學仍然停留在死記硬背學習地理的層次上,對一些知識點並不理解,更談不上運用,因此在復習中要注意培養地理思維習慣,注重地理原理與地理現象的聯系以及地理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1、提高讀圖能力
對地理圖像語言的學習運用,是學習地理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地圖既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許多地理知識都可以通過識讀相關圖表來獲得。地理試卷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無圖不成題」,地理讀圖題涉及面廣,綜合性較強,適宜考查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是地理必考試題。建議在復習階段對地理圖像進行專題復習,訓練「讀圖、析圖、繪圖」的技能,能讀懂地理圖像所包含的信息;並能分析各類地理圖像(比例尺地圖、示意圖、統計圖、景觀圖等)所提供的文字、圖、表信息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從中找出規律,學會讀圖分析問題;同時也要學習繪制曲線圖、柱狀圖等一些簡單的地理圖像。
2、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在初中地理復習中還要注意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即分析地域內或地域間各地理要素相互關系的能力,要深刻體會到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從而理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如從降水量的時空分布要能夠聯繫到水資源的時空分布;要懂得落差的大小會決定水能資源的多少;從一地緯度位置要能聯想到太陽高度的大小並推導到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和氣溫的高低,等等。
3、提高解題技巧
為了避免考試時不必要的失分,同學們在復習時很有必要進行答題規范和解題技巧的訓練。一要學會審題的方法,能正確提取試題文字、圖像及數據所提供的有效地理信息;二要通過典型例題的解析,訓練答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尤其要注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如分析「西氣東輸」工程為我國東、西部各帶來什麼好處等;三要正確掌握和使用地理概念及術語,在答題書寫時做到字體工整、邏輯嚴密、層次分明、不寫錯別字等。
第三步:學以致用
從考試結果和地理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往往是題目不難,高分不易,試題稍微有所變通,學生就無法適應。說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相當欠缺,機械學習的現象較為普遍,這與課改所倡導的「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習能力」等理念及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因而,在地理復習中提高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極為重要。
地理試題中所謂的情境一般可分為「知識性情境」和「生活性情境」兩類。要有效提高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對「知識性情境」而言,重點在於學會地理知識遷移能力和圖文轉換能力。如學習了「等高線疏密和地形坡度大小關系」後,在具體地區的等高線地形圖上能分析不同地形部位對農業布局的影響,並說明原因等。對「生活性情境」 而言,主要是要加強學習內容和社會熱點、生活實際以及鄉土地理的聯系,並學會用地理知識分析、解釋社會和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近年我省初中地理學業考試試題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注重地理知識與時事的結合,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地理新課程理念,如結合地理教學內容設置了以「海峽西岸經濟區」、「青藏鐵路」、「北京奧運會」、「汶川大地震」為背景的試題情境等。
因此,高質量的地理復習還要求同學們適當關心國內外重大的時事問題,並學會運用地理知識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同時,還要學會從地理的角度評價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特點,並樂於去發現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從而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樹立起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進一步增強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
這就行了吧
8. 高中地理圖的學習方法
地里這個學科,要說難學也難學,要說好學也好學。關鍵是看你怎麼學習了。
就我的學習方法是,第一步:看課本的目錄和地圖冊,知道這本書主要有記賬節,每個章節的大概內容,在心裡有是數。第二步,在記住了大的標題和主要內容以後,細看每個章節下面的內容,一邊看一邊用個筆記本認真整理一遍,也許你覺得這樣整理很費時間,但是當你整理完一遍以後,你不用看書也知道其中的內容。整理的好處是可以讓你靜心和加強記憶。如果只是看,那會容易走神,整理需要動手,就容易集中精力。第三步:整理完第一遍後你就順著整理的思路看大的框架,回憶小知識點,如果記不起來再回去看,直到記住為止。如此反復,慢慢地你就把一本很厚的書變成了一本薄書,你要用的時候可以馬上還原成厚書。
再一個就是看地圖,先看地圖,總體了解某個地方在地圖上的位置。根據這個位置來了解那個地方的地里環境、經濟發展狀況。比如說中國的某個省,它的位置在是什麼(靠經緯度來確定),它的簡稱是什麼?氣候是什麼?土囊是什麼類型的,日照條件如何,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它的糧食作物是什麼?等自然地理方面的東西。 這樣的位置,這樣的自然地里環境,那麼它的經濟發展狀況如果?主要的經濟什麼?主要交通運輸工具是些什麼?人們的飲食習慣、文化生活又是什麼?它裡面有些什麼有名的人物、風景古跡等等。一系列的東西都可以用發散的思維展開。
要多看、多記、多想,把多種有聯系的東西通過自己的整理,形成自己的東西!學會把厚書讀薄,把薄書讀厚!
全是自己的經驗、希望對你有用!祝你成功!
9. 怎樣學習地理,記住地圖
首先是不要對地理有抵觸心理、其次要多注意看地圖,看圖例,審題時候要注意審時空,不懂多問老師和同學,最後祝願你能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