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學期地理教學計劃
『壹』 高三下學期地理備課組工作計劃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世紀精神為指針,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回盡快答適應網路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貳』 如何優化高三地理教學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高考命題從傳統的知識考查向能力立意轉變,考查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地理素養。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因為「學生所需,即教師所為」。
1.從關注自己的「教」向關注學生的「學」轉變。
「教」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因而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教師要「彎下腰看學生」,充分了解學情,掌握學生的需要,由原來的教師「一言堂」向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發展。教師還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知能提升,力求「公平、有效教學」。
2.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向注重能力轉變。
教師要合理創設地理情境,細致設計研究性問題,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索中強化知識掌握,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3.從關注課堂的形式向注重課堂實效轉變。
一節好課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熱鬧,還應動靜相宜,和諧自然,環環相扣,聯系實際,因勢利導。教師既要有感性認知,又要有理性分析,培養學生良好思考習慣,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索,打造生命化的地理課堂。
二、教學計劃的落實
高三教學伊始要有高三教學大局觀,構建整體復習計劃,然後再分階段制定較為詳實的計劃並付諸實施。
第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復習階段。一般從開學至次年2月初,用時最長。知識是能力提高的基礎,此階段以單元復習為框架,系統、准確、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教師要結合高考要求,制定單元計劃,適度進行單元內的知識綜合。
第二輪復習――專題復習階段。一般從2月初至4月初,應遵循「鞏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則,合理劃分專題,進行必要的組內分工設計專題復習學案,可適當增加高考真題、經典模擬題,逐步形成科學的地理思維模式、正確的答題方式、准確的表達形式。
第三輪復習――綜合復習階段。一般從4月初至高考,要處理模擬訓練與回扣基礎的關系。根據考試說明,緊扣考點,以各地模擬調研試題為基礎,細致設計沖刺試題;通過訓練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解題方法指導和應試心理疏導;要注意突出重點與查漏補缺相結合,使三輪復習教學效益達到最大化。
三、教學策略的應用
教學策略包括課堂教學策略、備課策略、質量監控策略、分層教學策略等。因為課堂教學是提升教學效果的主陣地,尤為引人關注。課堂教學策略包括:(1)培養情感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2)營造氛圍策略――營造一種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氛圍;(3)訓練方法策略――使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創新方法;(4)掌握知識策略――把創新素質的培養目標落實在知識點的教學上。課型多以復習課為主,可採用學案化復習,通過考點認識、基礎填空、典例分析、好題訓練、細致講評,充分發揮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促使學生打好基礎,提高解題、審題、答題能力。
四、教學資源的整合
1.整合教材,准確領會教材與課程標準的關系。
現在有人教版、湘教版、魯教版、中圖版4種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編排各有優缺點。在使用時教師需走出兩種誤區:一是以「本」為本,死守教材,不知變通;二是迷信教輔資料,教材使用邊緣化。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材觀,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優化使用教材,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其主要包括:(1)必要的內容補充;(2)合理的結構調整;(3)准確的概念修訂,從而形成完善的符合課標教材知識體系。
2.整合試題,准確處理試題與考試說明的關系。
不少教師認為高三教學應以試題為主,「見多識廣」,從而大搞題海戰術,使得學生不堪重負,高耗低效。其實教師應結合高考考試說明,充分做好對各地調研、模擬試題的重新整合,嚴格參照高考樣題要求,合理控制試題難度,精心設計試題。只有訓練對路,講析才能到位。
3.整合信息,准確把握課外與課內教學的關系。
信息資源主要有媒體信息和生活信息。媒體信息包括網路、電視、報紙等,生活信息則來自於身邊生活實踐。許多高考試題命題來源於這些課外信息,更需要在教學中聯系實踐,構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學。
『叄』 高一地理教學計劃
http://www..com/?q1=%B8%DF%D2%BB%B5%D8%C0%ED%BD%CC%B0%B8&ft=all
和那復個教制案的一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