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網格

地理學網格

發布時間: 2021-02-08 15:28:50

⑴ 電信技術名詞解釋:什麼是網格

網格,在生物學中是由支柱和細層組成的網格狀骨骼結構。在信息學中,網格是專一種用於集成或共屬享地理上分布的各種資源(包括計算機系統、存儲系統、通信系統、文件、資料庫、程序等),使之成為有機的整體,共同完成各種所需任務的機制。
中文名
網格
外文名
Grid
信息學定義
集成或共享地理上分布的各種資源
生物學定義
支柱和細層組成的網格狀骨骼結構
構件系統方法
傳統方法、網格方法等
優 勢
資源共享、協同工作、可擴展性等

⑵ 地理網格的准確定義是什麼(不要百度百科上的定義,要有準確的參考文獻的定義)

地理信息科學領域,有一個方向的研究是地理網格,是一種對地球表面空間按照一定規則實施劃分而得到的格網體系(有時候也被稱之為也稱作地理格網,空間信息格網或地理網格)。通俗的說就是將地球(或球面)切分為有一定形狀、有一定層級的面片的方法,再進一步通過相關的數學建模和演算法研究,以進行空間信息的表達和數據的組織管理,並使得數據的組織、管理、分析和應用具有高效性。平常我們接觸到的經緯度體系其實就是一種常見的地理網格的表現形式。如今,隨著數學工具的發展和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人類已經從信息時代邁入了數據時代,地理網格已經成為地理信息科學研究和大數據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參考《李博士談網格之地理網格的概念》一文:http://www.3snews.net/column/252000041589.html

⑶ 什麼是「網格」

在信息學中,網格是一種用於集成或共享地理上分布的各種資源(包括計算機系統、存儲系統、通信系統、文件、資料庫、程序等),使之成為有機的整體,共同完成各種所需任務的機制。

網格是一種新興的技術,正處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當中。學術界和商業界圍繞網格開展的研究有很多,其研究的內容和名稱也不盡相同因而網格尚未有精確的定義和內容定位。比如國外媒體常用「下一代互聯網」、 「Internet2 」、「下一代Web」等來稱呼網格相關技術。

網格是利用互聯網把地理上廣泛分布的各種資源(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帶寬資源、軟體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等)連成一個邏輯整體,就像一台超級計算機一樣,為用戶提供一體化信息和應用服務(計算、存儲、訪問等),虛擬組織最終實現在這個虛擬環境下進行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徹底消除資源「孤島」,最充分的實現信息共享。

(3)地理學網格擴展閱讀:

網格技術的應用:

1、生物醫學:

網格可提供葯品開發人員所需的計算能力,用以研究葯物和蛋白質分子的形態與運動。

2、工程:

波音、福特、bmw公司都在嘗試用網格計算進行復雜的模擬與設計。

3、數據搜集/分析:

製造、石油加工、貨物運輸、甚至零售企業都要維護昂貴的設備,時常會出現問題,造成不好的結果。同無線感測器一樣,網格能夠存儲和處理所有交易。

4、娛樂產業:界面設計

網格作為一個集成的計算與資源環境,能夠吸收各種計算資源,將它們轉化成一種隨處可得的、可靠的、標準的且相對經濟的計算能力,其吸收的計算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計算機、網路通信能力、數據資料、儀器設備甚至有操作能力的人等各種相關資源等。

⑷ 地理學上的DEM是指什麼

dem——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地形模型不僅包含高程屬性,還包含其它的地表形態屬性,如坡度內、坡向等。容dem通常用地表規則網格單元構成的高程矩陣表示,廣義的dem還包括等高線、三角網等所有表達地面高程的數字表示。在地理信息系統中,dem是建立數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的基礎數據,其它的地形要素可由dem直接或間接導出,稱為「派生數據」,如坡度、坡向。

http://www.gissky.net/freshdetail.asp?ID=252

⑸ 地球儀上的網格線表示什麼,有什麼用處

那是來經緯線。

經線和緯線是人自們為了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來的,地面上並沒有畫著經緯線。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經線。和經線相垂直的線,叫緯線。緯線是一條條長度不等的圓圈。最長的緯線,就是赤道。因為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經線又叫子午線。國際上規定,把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條經線,叫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在地球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能有所幫助。

⑹ 什麼是網格、網格處理

簡單地講,網格是把整個互聯網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級計算機,實現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的全面共享。當然,我們也可以構造地區性的網格(如中關村科技園區網格)、企事業內部網格、區域網網格、甚至家庭網格和個人網格。網格的根本特徵並不一定是它的規模,而是資源共享,消除了資源孤島。 由於網格是一種新技術,它也就具有新技術的兩個特徵。第一,不同的群體用不同的名詞來稱謂它。第二,網格的精確含義和內容還沒有固定,而是在不斷變化。網格計算通過利用大量異構計算機(通常為桌面)的未用資源(CPU周期和磁碟存儲),將其作為嵌入在分布式電信基礎設施中的一個虛擬的計算機集群,為解決大規模的計算問題提供了一個模型。網格計算的焦點放在支持跨管理域計算的能力,這使它與傳統的計算機集群或傳統的分布式計算相區別。網格計算的設計目標是解決對於任何單一的超級計算機來說仍然大得難以解決的問題,並同時保持解決多個較小的問題的靈活性。這樣,網格計算就提供了一個多用戶環境。 它的第二個目標就是:更好的利用可用計算力,迎合大型的計算練習的斷斷續續的需求。這隱含著使用安全的授權技術,以允許遠程用戶控制計算資源。網格計算包括共享異構資源(基於不同的平台,硬體/軟體體系結構,以及計算機語言),這些資源位於不同的地理位置,屬於一個使用公開標準的網路上的不同的管理域。簡而言之,它包括虛擬化計算資源。網格計算經常和集群計算相混淆。二者主要的不同就是:集群是同構的,而網格是異構的;網格擴展包括用戶桌面機,而集群一般局限於數據中心。 從功能上來說,可以將網格分類為:計算網格(包括CPU scavenging網格), 數據網格。 對於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這一術語有三重理解可供參考,如下:為萬維網誕生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其對網格計算是這樣定義的:「網格計算就是通過互聯網來共享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儲存能力」。 外部網格(External grids)。事實上,網格計算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非營利性質的研究機構頗有吸引力,進而造就了美國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計算生物學網格,如生物學和醫學信息學研究網路。 內部網格(Internal grids)。同樣,網格計算對那些需要解決復雜計算問題的商業公司有著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其目標是將企業內部的計算能力最大化。

⑺ 網格 和 格網 的區別

地理格網 Geographic Grid 是按一定的抄數學法則對地球表面進行劃分形成的格網,通常是指以一定長度或經緯度間隔表示的格網。網格結構 grid structure 以格網單元為基礎的地理空間數據組織方式。在網上查到的一些信息,不知道解釋這兩個詞可不可以? 查看原帖>>

⑻ 網格是什麼意思

網格是利用互聯網把地理上廣泛分布的各種資源(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帶寬資源、軟體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等)連成一個邏輯整體,就像一台超級計算機一樣,為用戶提供一體化信息和應用服務(計算、存儲、訪問等)。

虛擬組織最終實現在這個虛擬環境下進行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徹底消除資源「孤島」,最充分的實現信息共享。

網格(Grid)這個詞來自於電力網格(PowerGrid)。「網格」與「電力網格」形神相似。一方面,計算機網縱橫交錯,很像電力網。另一方面,電力網格用高壓線路把分散在各地的發電站連接在一起,向用戶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用戶只需插上插頭、打開開關就能用電。

建設網格的目的也是一樣,其最終目的是希望它能夠把分布在網際網路上數以億計的計算機、存儲器、貴重設備、資料庫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虛擬的、空前強大的超級計算機,滿足不斷增長的計算、存儲需求,並使信息世界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網格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1、在非集中控制的環境中協同使用資源。

2、使用標準的、開放的和通用的協議和介面。

3、提供非平凡的服務。

(8)地理學網格擴展閱讀:

使用網格的優點。

1、網格使內容秩序,信息傳達更有邏輯感。

2、靈活使用網格系統,會讓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3、增強多頁面的貫穿性,邏輯性。

4、網格使留白具有合理性。

5、網格也可以成為設計一部分,具有可擴展性的輸出。

⑼ 地理學上的DEM是指什麼

dem——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地形模型不僅包含高程屬性,還包含其它的地表形態屬性,如坡度、坡向等.dem通常用地表規則網格單元構成的高程...

⑽ 什麼是網格,和網路有什麼區別啊

網格
一.網格的產生

網格(Grid)這個詞來自於電力網格(PowerGrid)。「網格」與「電力網格」形神相似。一方面,計算機網縱橫交錯,很像電力網;另一方面,電力網格用高壓線路把分散在各地的發電站連接在一起,向用戶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用戶只需插上插頭、打開開關就能用電,一點都不需要關心電能是從哪個電站送來的,也不需要知道是水力電、火力電還是核能電。建設網格的目的也是一樣,其最終目的是希望它能夠把分布在網際網路上數以億計的計算機、存儲器、貴重設備、資料庫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虛擬的、空前強大的超級計算機,滿足不斷增長的計算、存儲需求,並使信息世界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電網和網格對照表

電網:當你用洗衣機洗衣服時,你只關心衣服什麼時候洗好。而不在乎洗衣機用的電是來源於水力發電,火電廠還是核電。你只需要把插頭插入插座就行了。
網格:當你在電腦前工作時,你唯一關心的是要做的事(比如一項計算,設計等等)無論電腦連上什麼網路,你都可以得到所需的計算能力出儲存容量。

電網:我們現在用電的基礎建設是「電網「。就是利用輸電站,電力站,變電所和電線等等,把許多不同種類的發電廠和你家聯系起來。
網格:對於上述的基礎建設就叫「網格「。就是把電腦,工作站,伺服器等計算資源連起來,而且提供必要的使用機制。

電網:電網是顯而易見的:你不必擔心你所用的電力是從哪裡或者如何產生的。
網格:網格也將成為顯而易見:你不必擔心你所使用的電腦程序和資料在那裡,網格中間伺服器都會把最適合的計算資源分配給你的工作。

電網:電網很普遍:電力到處都有。只要插上插座就能獲得電力資源。
網格:網格也將很普遍:電腦,筆記本,或者是掌上電腦,手機,甚至是一般的家用電器都可以通過網格插口連 上網格。

電網:電網是公共設施:你只要付錢就可以用電。
網格:網格也試圖想為廣大民眾服務:只要付錢,都可以享用網格無窮無盡的計算資源和儲存能力

註:另一種說法是網格就像一個巨大的網,裡面有很多格子.每個格子就是一個區域網格,每個節點就是一台計算機.這種說法可能起源於中國。

二.究竟什麼是網格

網格是一種新興的技術,正處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當中。目前學術界和商業界圍繞網格開展的研究有很多,其研究的內容和名稱也不盡相同因而網格尚未有精確的定義和內容定位。比如國外媒體常用「下一代互聯網」、「Internet2」、「下一代Web」等來稱呼網格相關技術。但「下一代互聯網(NGI)」和「Internet2」又是美國的兩個具體科研項目的名字,它們與網格研究目標相交叉,研究內容和重點有很大不同。企業界用的名稱也很多,有內容分發(Contents Delivery)、服務分發(Service Delivery)、電子服務(e-service)、實時企業計算(Real-Time Enterprise Computing,簡稱RTEC)、分布式計算Peer-to-Peer Computing(簡稱P2P)、Web服務(Web Services)等。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所長李國傑院士認為,網格實際上是繼傳統互聯網、Web之後的第三次浪潮,可以稱之為第三代互聯網應用。

網格是利用互聯網把地理上廣泛分布的各種資源(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帶寬資源、軟體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等)連成一個邏輯整體,就像一台超級計算機一樣,為用戶提供一體化信息和應用服務(計算、存儲、訪問等),虛擬組織最終實現在這個虛擬環境下進行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徹底消除資源「孤島」,最充分的實現信息共享。

三.網格技術的特徵及其體系結構

1.網格技術的特徵

在介紹網格的特徵之前,我們首先要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網格是不是分布式系統?這個問題之所以必須回答,因為人們常常會問另一個相關的問題:"為什麼我們需要網格?現在已經有很多系統(比如海關報關系統、飛機訂票系統)實現了資源共享與協同工作。這些系統與網格有什麼區別?"

對這個問題的簡要回答是:網格是一種分布式系統,但網格不同於傳統的分布式系統。IBM Global Service與EDS是在這個分布式領域最著名的公司。構建分布式系統有三種方法:即傳統方法(我們稱之為EDS方法)、分布自律系統(Autonomous Decentralized Systems, ADS)方法,網格(grid)方法。ADS通常用於工業控制系統中。網格方法與傳統方法的區別見下表:

特徵 傳統分布式系統 網格

開放性 需求和技術有一定確定性、封閉性 開放技術、開放系統

通用性 專門領域、專有技術 通用技術

集中性 很可能是統一規劃、集中控制 一般而言是自然進化、非集中控制

使用模式 常常是終端模式或C/S模式 服務模式為主

標准化 領域標准或行業標准 通用標准(+行業標准)

平台性 應用解決方案 平台或基礎設施

通過以上對比,

1.資源共享,消除資源孤島:網格能夠提供資源共享,它能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應用程序的互連互通。網格與計算機網路不同,計算機網路實現的是一種硬體的連通,而網格能實現應用層面的連通。

2.協同工作:網格第二個特點是協同工作,很多網格結點可以共同處理一個項目

3.通用開放標准,非集中控制,非平凡服務質量:這是Ian Foster最近提出的網格檢驗標准。網格是基於國際的開放技術標准,這跟以前很多行業、部門或者公司推出的軟體產品不一樣。

4.動態功能,高度可擴展性:網格可以提供動態的服務,能夠適應變化。同時網格並非限制性的,它實現了高度的可擴展性。

2.網格的體系特徵

網格之所以能有以上所說的種種優勢特徵,是由網格的體系結構賦予它的。網格體系結構的主要功能是劃分系統基本組件,指定組件的目的與功能,刻畫組件之間的相互作用,整合各部分組件。科研工作者已經提出並實現了若干種合理的網格體系結構。下面介紹目前影響比較廣泛的兩個網格體系結構:網格計算協議體系結構(Grid Protocol Architecture,GPA)和計算經濟網格體系結構(GRACE)模型。

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被稱為是下一代的網格體系結構,它是在原來「五層沙漏結構」的基礎上,結合最新的Web Service 技術提出來的。OGSA包括兩大關鍵技術即網格技術和Web Service 技術。

隨著網格計算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發現網格體系結構的重要。網格體系結構是關於如何建造網格的技術,包括對網格基本組成部分和各部分功能的定義和描述,網格各部分相互關系與集成方法的規定,網格有效運行機制的刻畫。顯然,網格體系結構是網格的骨架和靈魂,是網格最核心的技術,只有建立合理的網格體系結構,才能夠設計和建造好網格,才能夠使網格有效地發揮作用。

OGSA最突出的思想就是以「服務」為中心。在OGSA框架中,將一切都抽象為服務,包括計算機、程序、數據、儀器設備等。這種觀念,有利於通過統一的標准介面來管理和使用網格。Web Service提供了一種基於服務的框架結構,但是,Web Service 面對的一般都是永久服務,而在網格應用環境中,大量的是臨時性的短暫服務,比如一個計算任務的執行等。考慮到網格環境的具體特點,OGSA 在原來Web Service 服務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網格服務(Grid Service)」的概念,用於解決服務發現、動態服務創建、服務生命周期管理等與臨時服務有關的問題。

基於網格服務的概念,OGSA 將整個網格看作是「網格服務」的集合,但是這個集合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擴展的,這反映了網格的動態特性。網格服務通過定義介面來完成不同的功能,服務數據是關於網格服務實例的信息,因此網格服務可以簡單地表示為「網格服務=介面/行為+服務數據」。

在目前,網格服務提供的介面還比較有限,OGSA 還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之中,下一步將考慮擴充管理、安全等等方面的內容。

3.網格協議體系結構

Ian Foster於2001年提出了網格計算協議體系結構,認為網格建設的核心是標准化的協議與服務,並與Internet網路協議進行類比(如圖1)。該結構主要包括以下五個層次:

構造層(Fabric):控制局部的資源。由物理或邏輯實體組成,目的是為上層提供共享的資源。常用的物理資源包括計算資源、存儲系統、目錄、網路資源等;邏輯資源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計算池、計算機群等。構造層組件的功能受高層需求影響,基本功能包括資源查詢和資源管理的QoS保證。

連接層(Connectivity):支持便利安全的通信。該層定義了網格中安全通信與認證授權控制的核心協議。資源間的數據交換和授權認證、安全控制都在這一層控制實現。該層組件提供單點登錄、代理委託、同本地安全策略的整合和基於用戶的信任策略等功能。

資源層(Resource):共享單一資源。該層建立在連接層的通信和認證協議之上,滿足安全會話、資源初始化、資源運行狀況監測、資源使用狀況統計等需求,通過調用構造層函數來訪問和控制局部資源。

匯集層(Collective):協調各種資源。該層將資源層提交的受控資源匯集在一起,供虛擬組織的應用程序共享和調用。該層組件可以實現各種共享行為,包括目錄服務、資源協同、資源監測診斷、數據復制、負荷控制、賬戶管理等功能。

應用層(Application):為網格上用戶的應用程序層。應用層是在虛擬組織環境中存在的。應用程序通過各層的應用程序編程介面(API)調用相應的服務,再通過服務調動網格上的資源來完成任務。為便於網格應用程序的開發,需要構建支持網格計算的大型函數庫。

四. 當今網格的運用

現在國內國外運用得最多的可能是在一些大型院校的計算網格(實現計算資源的共享。 什麼是計算資源: 簡單來說就是計算能力,CPU。 計算資源共享就是CPU計算的共享)。人們把一個集群(cluster, 也就是常說的機房,通常有幾十台操作系統為Linux的計算機)的計算機連成一個局域型網格。這樣就好像把這幾十台電腦連成了一台超級計算機,計算能力當然大大提高了。這種局域計算網格主要運用於一些科研的研究。比如說生物科學。當生物科學的研究員需要高性能的計算資源來幫助他們分析試驗的結果時,他們就把這些分析試驗的程序提交(submit)給網格,網格通過計算再把結果返回給這些研究員。計算結果可能是一些圖像(rendering)也可能是一些數據。這些計算如果在單一PC(Personal computer, 個人計算機)上運行的話,往往會花費幾個月的時間,然而在網格中運行一,兩天也就完成了。這就是網格技術最直觀的優點之一。當然現在有一些大型主機(super-mainframe)也有很強的計算能力(比如常說的IBM deepblue,打敗人類圍棋大師Kasparov那位),但是這種主機太昂貴,而且配置(deploy)往往不方便,是名副其實的重量級(heavyweight)計算。SETI@Home (SETI@Home's,一個分布式計算的項目,通過互聯網路上的計算機搜索地球外智慧訊息,網格在分布式計算的成功運用。 參見:http://www.equn.com/info/fd01.htm)的網站指出,世界上最強大的計算機IBM 的 ASCI White,可以實現12萬億次的浮點運算,但是花費了1億千萬美元;然而SETI@HOME 只用了50萬美元卻實現了15萬億次浮點運算。

網格另外一個顯著的運用可能就是虛擬組織(Virtual Organisations)。這種虛擬組織往往是針對與某一個特定的項目,或者是某一類特定研究人員。在這裡面可以實現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的全面共享。比如說中國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研究組就可以運用網格組成一個虛擬組織。在這個虛擬組織里,任何成員不管在哪個地方都可以有權訪問組織的共享資源(如 開幕式場地圖紙,開幕式資金,開幕式節目單);而且可以和另一地方的虛擬組織成員進行交流。這個虛擬組織就像把所有奧運會開幕式的資源,信息,以及人員集中到了一個虛擬的空間,讓人們集中精力研討開幕式項目的問題,而不必考慮其他的問題。據個實例,由英國利茲大學,牛津大學,約克大學和謝菲爾德大學合作的DAME項目就是致力於研究和運用虛擬組織。DAME架構在這四個大學合建的白玫瑰網格White Rose Computational Grid (WRCG)上,運用於對飛機故障的快速檢測和維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