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學習方法
A. 初中學地理的學習方法
以下僅供參考。
方法一:
第一個層次:直觀理解
在整個地理學習過程中,都要對書上出現的各種地圖徹底理解,做到看到圖就知道它在說什麼。心裡有圖,把地圖和地理知識(地形、氣候、人口分布、經濟發展等等)對照起來,這是學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這一點都還沒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課本,從頭開始梳理一些課本上的各種地圖。
第二個層次:把握地理規律。
這個層次,強調的不是背誦,而是理解。我們要把地理當成物理來學習,從最根本的大氣壓力的知識開始,逐步來理解「氣壓梯度力」這個概念。我們要相信地理是有規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變遷以及其它各種自然現象,都是在物理規律的支配下進行的。把握好了這些規律,雜亂無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在這個層次,《系統學習完全工具》中介紹的系統思維導圖就可以發揮威力了。通過畫圖的方式整理知識體系,把握知識之間內在的規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讓知識變得很容易記憶。
能否從第一個層次過渡到第二個層次,是高年級同學能否學好地理的關鍵。一定要改變低年級地理靠「背誦」的習慣,轉為「理解」——徹底理解,我們才能真正學好高年級地理。
第三個層次:綜合運用
在復習我國南、北方差異時,可從位置、范圍、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資源、農作物、農業基地、工業基地或地帶等方面列表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復習「英國、日本地理」,可從位置、范圍、自然條件、工農業發展狀況,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進行綜合比較。這些東西,看起來很復雜,實際上分解開來之後,就是兩點:一是地圖上的空間關系,二是受地理規律影響的經濟社會關系——農作物的種類是由地形、氣候等決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氣候等因素密切相關。
換句話說:第一個層次是以地圖學習為核心,適合低年級學習;第二個層次是以規律的理解為核心,適合低年級像高年級的過渡;第三個層次是把規律和地圖結合起來學習,是對高年級的要求。一次做好這三個層次,我們就一定能學好地理。
方法二: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期待您真誠的採納。謝謝!
B. 學習初一地理好方法
初中地理包括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兩部分,與其他學科相比,該學科以其綜合性、區域性、空間性見長,內容涉及地形、氣候、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物產等。根據調查,有部分初中生反映該門課難學,並存在偏科現象。其實,學習地理只要掌握其中技巧很容易學好,特推薦幾種學習方法。
一、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部分初中生學地理還沒養成看地圖的良好習慣,只是死記硬背文字部分,結果課本背得很熟,考試成績並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看圖。初中地理考試有60%的內容來自地圖,因此,在學習時應多看地圖,將河流、城市、礦產都落實到地圖上去,並從地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事實證明,看各省地圖效果好於看分區及全國地圖,如學習中國地理「華北地區五省二市」時,可逐個省學習,以山西省為例,其形狀似平形四邊形,主要河流有黃河、汾河、省會太原,煤礦有北部的大同,中東部的陽泉,臨近省份分別為:北臨內蒙古、西臨陝西、東臨河北、南臨河南。可用相同方法去學習其他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識掌握了,中國地理也就學會了,學習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二、自編順口溜記憶
地理知識內容繁多,又缺少連慣性,學習時往往是記得慢、忘得快,如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如南亞地理中,講到印度的物產有:棉花、黃麻、甘蔗、花生、茶葉,可編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黃河流經的省份可編為「青川甘寧內蒙古,山西陝西和豫魯」,也可編為「青川甘為寧蒙山,西和東。(「為」是添加字,「山」指山西,「西」指陝西,「和」指河南)。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有些地名編順口溜應按順序,如多瑙河、湄公河流經的國家,黃河、長江流經的省份。
三、學會抓重點
有的章節內容雖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東南亞地形復雜,可用8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4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
四、注意看地圖的「形狀特徵」
如湖南、江西二省的形狀像一對兄妹,越南的形狀像一根扁擔挑兩筐等。考試中,看圖填空部分有些學生竟看不出地圖畫的是哪個國家,哪些省份,以致於失分,原因就是平時不注意看地圖的形狀特徵。
學會以上識記方法,會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用更少的時間學會更多的內容,變薄弱學科為優勢學科,騰出更多時間學習其它各門課程。
C.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初中地理學習主要有兩個目的:
1、建立高中地理學習的地理背景知識:我國及世界主要地區(國家)的自然地理特點和社會經濟特徵,如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農業、工業、交通、商貿、旅遊、人口及民族、城市、科技、市場、國家政策等。
2、培養高中地理學習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讀圖提取信息、地理特徵描述的基本術語、地理研究的基本思路等。
學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初中地理重點在於理解我國和世界的基本地理特徵,在於地理現象的時空分布。如果平時能夠注意知識的及時落實、課外知識的及時積累,實際上沒有太大的難度,而且如果平時能夠記憶一些知識,課堂上多理解一切知識,在考前復習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內容太多,無法記憶了。
(2)可能由於小學時沒有經歷過類似的學習過程,因此有許多學生可能無法快速適應,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能給地理以一定的重視程度,加上認真努力的記憶,掌握好初中地理知識是不難的。按照以往的經驗,初中學生學習地理最大的難處在兩個方面:不重視,怕背書。
建議:
1、課上聽講效率必須保證,這是前提條件。
2、課上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多與教師和同學交流,互相學習好的學習方式。
3、課外通過各種途徑(報紙、網路、聊天等)進行知識積累,這是最有效的捷徑。
4、平時可以通過積少成多的方式,加強知識的記憶。即平時不斷記憶,而每次記憶時不要貪多,但必須保證記憶的效率。(例如:每周記憶一至兩次,每次15到20分鍾左右即可)
給你一句忠告:學習過程中最忌諱的事情就是考前突擊。(許多初中的學生就是因為養成了這一不良習慣而在高中階段吃到了苦果,這是我多年教學中總結出來的,切記)
最後,祝你成功!
D. 求初一地理的學習方法
初一地理,主要從宏觀方面入手 比如 認識地球 首先要掌握地球公轉自轉的意義,影響(晝長夜短,四季更替,日夜更替等等) 及特殊的地理日期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太陽直射點在哪裡,全球的晝夜長短的特點。
大洲大洋方面要掌握 六大板塊的范圍,最大洲最大洋(相信你一定知道)
氣候方面 要掌握 氣候類型,特點,成因 根據該區氣候在地球上的分布,聯系熱帶 溫帶 寒帶的特點分析很容易的
地理學習,主要是看圖的過程 不要害怕啦~
PS:好久沒看初中教材了,也不知道現在是不是學這些。。。有問題的話可以從QQ上問我757502852
E.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我舉一個例子,抓娃娃就好比去參加WAT考試,裡面的娃娃就是考題的話,你要靠什麼去抓?靠那個抓手,抓手就是提綱啊,知識點啊,課本啊,你沒有抓手就沒法抓娃娃,同樣,沒有最基礎的基礎知識也不用談做題了。背的東西(前提得是你真正的背熟了,而且你得知道這知識的來源以及預期的使用目的)不一定會讓你表現得什麼題都會做,但是當你什麼題都會做的時候你肯定得對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把握,肯定有用,這個不用懷疑。
你的問題是:考題和課本沒有關系啊,那你想想,只有抓手你就能抓到娃娃嗎?也不夠,你還需要技術。這個技術就可以類比於做題的技巧,做題的技巧很重要,需要訓練,也需要老師給你的總結,你要注意的第一個點就是要在注重基礎的同時注重做題技巧,也可以說是解題方法。
但是有些人有非常好的抓手,技術要領也有,為什麼還是不容易抓到娃娃呢?這就引出來你的一個硬傷:你忽略了什麼才是融會貫通,什麼才是學科素養。這不是空洞的、無意義的口號,你之所以會問出這樣的問題,恰恰代表了你並沒有理解「學習」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過程。不知你有沒有理解,教育中最低的一個理想是教以致用,也就是學生學到這個知識後能夠把握本質,能夠憑借這個學科最本質的一些理解,一些能力(也就是所說的素質)去解決遇到的新問題,甚至去創造出新的領域。
如果體現在抓娃娃上你可能更好去理解我的話:抓娃娃也是要會動腦子的,比如一些位置非常詭異的娃娃、被攔桿卡住的娃娃,絕大部分人都抓不到,但有些人抓到了,一是他可能抓過幾千幾萬次,太熟練了,自己心裡有數(融會貫通),二也跟他肢體協調能力強,注意力高度集中有關(核心素養)。
現在考察你的學科素質,培養自己會動腦子思考問題的學生是考試的重點。你所說的跟課本無關的題目就是這個考試重點的試題體現。它們不是與課本和學過的知識無關,而是你的思維方式,或者知識,或者技巧,那裡出現了偏差或者缺失,才會讓你產生「無關」的想法。這個想法不對,但是很慶幸你至少對它發出了自己的疑問,說句不好聽的話,在中考這個階段,你看到的「以學過的內容為背景的分析題」都是把完完全全的課本知識剝下來換了張皮而已,真的是僅此而已。
我也是濰坊的一名高二學生,你走過的路,我應該都是曾經的行者。濰坊最後一批老課本就是我們2018級用的,就在新和舊的浪潮之間非常真實的體會到了所謂高考改革,教育改革個中的酸甜苦辣,因而感慨良多。很高興看到你的提問,不知寫了這么多能否讓你發現自己的這個問題呢?
如有疑義,歡迎與我討論,同時建議你把我所寫發給你的老師,我相信他(她)會對你的地生學習情況更加了解,或許會給你更貼合的指導。
F. 怎樣學好初一地理
初中地理包括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兩部分,與其他學科相比,該學科以其綜合性、區域性、空間性見長,內容涉及地形、氣候、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物產等。根據調查,有部分初中生反映該門課難學,並存在偏科現象。其實,學習地理只要掌握其中技巧很容易學好,特推薦幾種學習方法。
一、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部分初中生學地理還沒養成看地圖的良好習慣,只是死記硬背文字部分,結果課本背得很熟,考試成績並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看圖。初中地理考試有60%的內容來自地圖,因此,在學習時應多看地圖,將河流、城市、礦產都落實到地圖上去,並從地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事實證明,看各省地圖效果好於看分區及全國地圖,如學習中國地理「華北地區五省二市」時,可逐個省學習,以山西省為例,其形狀似平形四邊形,主要河流有黃河、汾河、省會太原,煤礦有北部的大同,中東部的陽泉,臨近省份分別為:北臨內蒙古、西臨陝西、東臨河北、南臨河南。可用相同方法去學習其他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識掌握了,中國地理也就學會了,學習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二、自編順口溜記憶
地理知識內容繁多,又缺少連慣性,學習時往往是記得慢、忘得快,如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如南亞地理中,講到印度的物產有:棉花、黃麻、甘蔗、花生、茶葉,可編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黃河流經的省份可編為「青川甘寧內蒙古,山西陝西和豫魯」,也可編為「青川甘為寧蒙山,西和東。(「為」是添加字,「山」指山西,「西」指陝西,「和」指河南)。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有些地名編順口溜應按順序,如多瑙河、湄公河流經的國家,黃河、長江流經的省份。
三、學會抓重點
有的章節內容雖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東南亞地形復雜,可用8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4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
四、注意看地圖的「形狀特徵」
如湖南、江西二省的形狀像一對兄妹,越南的形狀像一根扁擔挑兩筐等。考試中,看圖填空部分有些學生竟看不出地圖畫的是哪個國家,哪些省份,以致於失分,原因就是平時不注意看地圖的形狀特徵。
學會以上識記方法,會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用更少的時間學會更多的內容,變薄弱學科為優勢學科,騰出更多時間學習其它各門課程。
G.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童鞋(同學),作為一個剛剛上完初中的我可以告訴你我的學習方法,地理是我強項,信不信內就由容你了~(我不想再說什麼上課認真,作業及時寫.......這樣的老話了)
買本地理練習冊,每次講完新課,就做一課時,做完對答案(如果有些地理選擇題是要你選擇一個正確/錯誤的選項時,此時你最好將那些錯誤的選項用鉛筆改正過來,加強記憶)
要了解你自己不擅長的一類題目,比如選擇題、填圖題等等,假如你選擇題不擅長,去網上專門搜一些選擇題做(最好是有答案的那種)
地理最重要的就是記圖,記圖,再記圖,就拿初一的來說,學了那些大洲大洋的圖後,我們老師會讓我們去畫,你可以選擇臨摹,也可以自己照著畫(平時沒事的時候多看看地理圖冊,雖然無聊,但特別有用),記圖就要記一些重點,其他的可選擇記憶。
最後我給您看幾張我初中的時候畫的圖,雖然是我臨摹的,但顏色純屬我一筆一筆畫上去滴,希望您能學好地理~~看我打了那麼多字的份上,採納吧~
H. 初一地理有怎樣的學習方法
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
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
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
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
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
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
,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
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
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
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
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
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
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
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