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⑴ 如何應用多媒體學好高中地理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傳播信息的集成性、作用方式的交互性、教學設計的創意性、教學過程的直觀性、教學資源的共享性等鮮明特點,將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中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教育手段,能幫助教師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它改變了以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以聲、文、圖、畫相結合的形式,深入淺出、形象直觀地處理地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優化課堂教學。因此,在新課改形勢下,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那麼,如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成功地上好一節課,必須創設優化的教學情境,多媒體在創設與課堂內容相應的情境、氣氛方面有獨到的優勢。對地理教學而言,地理老師能否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能否成功導入新課的關鍵。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如何創設適當的情境,以便導入新課的內容。恰如其分的導人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並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廣泛更深入地展開。
例如在學習「常見的天氣系統」這部分內容時,導人時通過多媒體播放每年這段時間本地的天氣狀況,通過切身感受分析這些天氣的形成緣由。把生活中的天氣現象通過多媒體作為教學素材,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研討興趣和求知慾望,便於學生掌握這些常見的天氣系統帶來的天氣狀況,更便於學生樹立科學的、正確的環境觀。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拉近了學生和地理科學的距離,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強情感體驗的同時,順利實現了知識的遷移理解和應用。多媒體的運用為學生揭開了自然現象背後的奧秘。
二、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地理課中有許多重點難點,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很費力,多媒體地理教學形象、直觀、效果好。它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於學生掌握。增強生動感,有利於知識的獲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如在講全球性大氣環流這部分內容中,要徹底弄清楚南北半球的三圈環流形成,不僅要理解太陽輻射是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氣壓梯度力是弓I起大氣運動的直接原因,還要搞清楚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對它的影響,這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利用課件就可以把模擬的整個地球通過顯示屏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大氣在南北半球的低緯、中緯、高緯分別做環流運動。學生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空氣在哪裡上升和下降,高氣壓低氣壓一目瞭然;由高氣壓指向低氣壓的水平氣壓梯度力也格外分明: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轉,高空的氣流受到地轉偏向力及摩擦力影響而形成的風帶,都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突破了難點,還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巧用多媒體,培養思維能力
新課改中,重要的一個理念是課堂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導。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是此理念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教學實踐中,學生遇到困難,若不及時獲得有效的幫助,時間長了其思維就會受到一定的阻礙。高中階段,學生的課業壓力非常大,思維比較分散,對學過的知識會很容易忘掉。巧妙利用多媒體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豐富地理的各種知識表象,對教材進行最充分的挖掘,促進學生思維的全方位發展,突破思維障礙。另外,多媒體的巧妙應用,能夠營造較和諧的氛圍,促使學生在動腦的同時動手,調動思維,激發想像。
例如在介紹復習中國的區域地理「我國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時,可以先播放一段黃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視,再用動畫演示「地上河」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就很容易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積形成的。原來是黃河中游流經支離破碎、土層疏鬆的黃土高原,支流也多。由於黃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壞,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了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黃土高原,黃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區,由於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流速慢了下來,大量的泥沙沉積於河底,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這樣通過形象直觀的圖像和影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最後讓學生用思維導圖把黃河地上河形成過程繪制出來,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又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
四、運用多媒體。提高識圖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貫於始終的基本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培養學生能力。在應用多媒體進行地理教學時,它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全面的讀圖、用圖乃至制圖的重要本領。
如在講「盛行西風帶與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時,首先利用多媒體顯示「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范圍圖」,在圖中閃爍顯示經緯度范圍,在點擊旁邊顯示「三圈環流形成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為了增強學生的直觀性,可顯示溫帶海洋性氣候條件下的景觀圖,讓學生根據這些材料地圖對比分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成因。這樣在學生掌握了知識的過程中,既復習了氣壓帶風帶的舊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顯示「歐洲和北美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圖」,讓學生對比綜合分析北美洲、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的特點及原因的異同點。接著設計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在電腦上做練習,及時檢查學生是否掌握這部分內容。這樣不但可依照圖講解、分析,而且可按圖提問、訓練,尤其學生在識圖能力方面、邏輯思維方面得到能力的訓練。
總之,高中地理老師應通過精心認真的教學設計,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靈活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從而大大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⑵ 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地理教學
地理教學中,讀圖能抄力的襲培養是學生貫於始終的基本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多媒體地理教學中,它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全面的讀圖、用圖乃至制圖的重要本領。例如:在介紹京杭運河時,用重新著色、閃亮來突出京杭運河北起通縣,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閃爍五大水系)。這樣就可以克服了傳統地圖內容繁多,重點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紹長江流域有那些主要支流時,用閃爍來突出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和洞庭湖、漢江、贛江和鄱陽湖它們的位置。介紹長江上、中、下游的劃分也可以閃爍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這樣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徵的概念。
⑶ 高中地理教學中怎樣應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使教學形式日趨多樣化。高中地理學科具有空間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教學,能使學生從消極被動地接受地理知識到積極主動地獲取地理知識;從被動聽講變為多感觀協同參與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在地圖的利用和三維空間方面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勢。高中地理教學在中學階段教學理論和實踐內容多,使學生感到很難學,必然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學的現象,有的甚至乾脆放棄,給教師正常的授課帶來很大困難。我們知道,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過程。如何使教師教的得心應手,學生學的輕松愉快,提高教學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學採用怎樣的教學手段,才能創造最佳的成績呢?恰當的使用電教手段,就成為勢在必行的高中地理教學重要手段,它改變了教學掛圖無法反映動態的三維地理事物的不足。是高中地理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具有生機盎然的情境。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人才的過程。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智力因素的發展,提高注意力,增強求知慾,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正確而有效地運用好電教媒體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是培養學生探究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運用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
利用多媒體展示動態的教學課題,利用精美的地理圖片或文字及動畫引入新課,能夠迅速使學生進入新課中,調動學生求知慾望。在此基礎上展示課堂教學目標,使學生清晰的了解本節課要學習和探究的內容。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很多地理現象的形成和發展,反映的是空間現象的基本原理,用傳統的方法和平面靜止圖像進行教學,將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定的難度,根據學生對三維地理信息的感知方式和感知的直觀性,進行直觀教學。由語言的感知到實物實地感知,直觀性在不斷加強。如果學生聽了別人的介紹,看了有關的錄相,尤如身臨其境心領神會,其感知程度會得到步步深化,有利於新知識的建構和突破知識的難點。CAI課件能提供文本、圖表、圖形、聲音等多種教學信息,它能化靜為動化平淡為神奇,化艱深為平易,可將不易發現的內部結構展現出來。由於它有形有聲,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給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激發學生求知慾,啟導學生思維,調動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感知的直觀性逐步深入,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深化和重難點的突破。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等方面具有強大的優勢。同時也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二、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形象化的圖文課件,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運動等感官都積極參與思考學習,使學生由被動聽課變為主動參與學習,教師通過地理組合圖片、動態文字材料和地理場景、多種多樣的地理動畫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和生生互動等形式,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既活躍了課堂教學,也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和主動思考學習中,快速掌握學習的內容,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就地理教學目的指出:是在高中地理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積極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愛好和獨立吸取地理新知識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的能力主要是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實踐與應用能力及創新和創造的意識,新的課程標准要求「以技能、能力培養要求帶知識」,更加突出地理教學對技能、能力培養的關注;同時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三個要求合為一體,在能力方面,使學生通過地理學習過程,逐步培養對地理環境和地理圖像的觀察能力,通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對地理圖像和地理事物加以認識、理解和想像的能力,運用地理科學思想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合作開展地理實踐和社會地理調查的能力等。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以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寓學法指導於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點撥到位,學生就會很快進入自主學習當中。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藉助電教媒體向學生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學習方面問題,讓學生集中觀察、積極思維、相互探討、及時反饋。這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識記、理解和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的能力。學生的反饋有正確的和不正確的,正確的給予肯定,不正確的加以糾正,這樣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大有幫助。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處理好教材內容、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把握關鍵,教師又可以藉助錄像或投影深入一步提出問題,指導學生自己進行分析概括、歸納綜合、得出結論。教師還可通過當堂測試的辦法進行檢驗。一方面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遷移、應用、評價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貫徹教學中的設疑、解疑、綜合、反饋、矯正、深化的過程。這樣既體現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的原則,又突出了教學中的直觀性原則和啟發性原則。這些教學過程在多媒體的播放過程中,都能輕輕鬆鬆的完成。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加強師生互動
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感知能力和理解應用能力。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教師的教學更加得心應手。因此,使多媒體輔助教學功能在教學中得到發揮,在實現教學目的中真正起作用,必須使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連。高中地理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多媒體教學在時空上更有選擇餘地,因材施教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多媒體教學軟體所表達的教學內容具有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的特點,它的作用隨著學生的充分感知和積極思維充分體現出來。多媒體教學軟體必須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視聽能力、認識特點和興趣需要等相吻合。因此,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之前,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根據教學改革和培養對象的需要,從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需要出發,去開發運用教學軟體。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不是惟一的知識源,與學生的關系發生了變化,那麼教師處於什麼地位,具有什麼作用,成為一個新的關注點。多媒體教學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協同學習的良好環境,教師就從傳統課堂中的信息提供者轉變為指導學生正確獲取信息的方法技能的指導者,也就是由講解員變成了導航員,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指導學生主動探究,搜集學習信息,從而將演講式的教學過程轉向討論式、推導式的教學過程。教師通過提出問題,激勵學生探究學習;開啟思路,揭示學習方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強化要點、通過動感十足的影片引起學生注意等,使措施落實得當。在上課的過程中,讓每位學生對自己搜集到的材料進行交流,教師再從中進行引導、總結、歸納,從而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⑷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
使用ppt教學,插入動畫動圖等等。
可以在線使用
google地圖
軟體來介紹各個
地理區位
的基本情況,google地圖本身也有目標地點的各類信息方便教學,信息呈現也更為直觀。
希望由幫助~
⑸ 地理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
【摘要】當前我國的教育正面臨著一場教學手段的革命,這就是多媒體教學進入了基礎教育的課堂。就地理學科來說,與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相比較,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表現出眾多的優勢,但同時多媒體教學也不是萬能的,具有一些弊端,並對此提出了一些建議。【關鍵詞】多媒體、 形象化 、 地理教學Abstract: The current ecation of our country is facing a revolution of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based ec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As for geograph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geography, multimedia in the teaching of geography shows many advantag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is not everything. There are some drawbacks, a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 multimedia, visulization, teaching of geography地理本身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涉及內容極廣,包含復雜的自然現象和經濟、人文等內容,具有研究對象的聯系復雜性、空間多維性、地域廣闊性,時間漫長性等特點,這些因素的綜合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概念、發展能力等方面有較大困難。
⑹ 地理教學中如何使用多媒體技術
1、運用多媒體課件,有利於創設問題情境,直觀形象的導入新課。
2、運用多媒體課件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音頻、視頻、圖片等,把所學內容與情境相結合,調動了學 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從而提供了聲像並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很容易把學生引入內容所描 繪的情境,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既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啟發了學生思維,又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 於以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3、運用多媒體教學優化課堂結構,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⑺ 哪些多媒體手段可運用於地理教學doc
1、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考。
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變靜為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例如:在介紹《長江》一課的課前2分鍾。可以播放長江的一段影視片段,悅耳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猶如親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一段影視用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當講到我國的河流和湖泊對人類有什麼影響時,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圖片,啟發學生討論,這樣學生可以得出河湖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如水資源、水能資源,、航運價值等,同時也可以知道河流也可以造成水災。就這樣,讓學生處於一種親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創設情境,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調動學習積極性。
2、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地理課中有許多重點、難點,有時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費力,而多媒體地理教學形象、直觀、效果好。它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於學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動感,又利於知識的獲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在介紹我國長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時,它既是這一課的重點,又是這一課的難點。我們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出長江水系圖,用閃爍的方法顯示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教師很容易給學生介紹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內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來自同一時期,河水猛漲,就會使長江幹流出現特大洪水。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來上中游山區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等影視片段去啟發學生,它是使洪澇等自然災害不斷加劇的另一主要原因。多媒體的運用,使難於理解的重點、難點,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清楚易懂,使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主要教具是掛圖,課本插圖和一些投影,由於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學生便難於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為動態圖,從中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能動作用,使教與學成為有機的整體。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例如:在介紹我國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時,我們可以先放一段黃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視,再用動畫演示「地上河」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積形成的。原來是黃河中游流經支離破碎、土層疏鬆的黃土高原,支流也多。由於黃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壞,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與雨水一起,匯人黃河,使黃河成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黃土高原,黃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區,由於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流速慢了下來,大量的泥沙沉積於河底,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由於黃河下游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學生也可以分析出,為什麼黃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積狹小。這是由於地面流水不能匯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積狹小。就這樣,通過形象直觀的圖像和影視,既促進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有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4、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貫於始終的基本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多媒體地理教學中,它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全面的讀圖、用圖乃至制圖的重要本領。例如:在介紹京杭運河時,用重新著色、閃亮來突出京杭運河北起通縣,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閃爍五大水系)。這樣就可以克服了傳統地圖內容繁多,重點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紹長江流域有那些主要支流時,用閃爍來突出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和洞庭湖、漢江、贛江和鄱陽湖它們的位置。介紹長江上、中、下游的劃分也可以閃爍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這樣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徵的概念。
5、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兼顧全面,因材施教。
各班級之間的學生能力有差別,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設置,設計不同的教學深度、廣度和進度,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取知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例如:在介紹黃河和珠江的水文特點時,有的班可以採用先放一些錄像資料,學生看了以後再總結填表(附表),有的班則是先讓學生看書,先填表,後看錄像。再加深印象。
河 名 水量大小 汛期長短 含沙量大小 有無結冰期
黃河 較小 短 大 有
珠江 大 長 小 無
在介紹長江豐富的水能時,有些班可以讓學生先根據學過中國三級地勢的知識分析原因,老師再顯示出長江幹流的剖面圖進一步總結歸納;而有些班則先把長江幹流的剖面圖顯示出來,再讓學生分析歸納。不同的顯示時間和順序,對不同班級的學生有著特殊的效果。這樣,不但能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也有助尖子學生的培養,它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共同進步。
以上是我對多媒體教學的幾點認識,雖多媒體教學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但也應注意到多媒體教學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要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和教師相比,多媒體教學仍處於教學中的輔助地位,即使多媒體完成了許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務,也不能代替教師的全部工作,教學過程的諸環節仍需教師來組織實施,因此,教師應通過精心認真的教學設計,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多媒體對現代教育必定會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