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性質的透視
㈠ 什麼是新區域主義新區域地理學與傳統區域地理的差別是什麼
讓我來告訴你:
區域地理學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區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發展變化,以及區域分異和區際聯系的學科,是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強調對人地關系的研究。
區域地理學不僅揭示地理環境本身的自然特徵,而且考慮社會、經濟、歷史因素,研究人類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其研究成果對於制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解決區域生態環境、人口等問題有重要意義。
區域地理學發展簡史
區域地理學的歷史與地理學的歷史一樣久遠。早期的區域地理學以區域描述為主,許多地理著作都可被認為是區域地理著作。中國戰國時期的《尚書·禹貢》把全國分為九州,分別記述了山川、湖泊、土壤等自然地理內容,同時也記述了田賦、貢品、水路運輸線、民族等人文現象。東漢時期的《漢書·地理志》是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第一部疆域地理志,記載了西漢末年疆域和行政區劃的演變,並以行政區為綱,記載山川、水澤等自然現象和水利、戶口、聚落、物產、關塞、名勝等人文現象。
中國歷代編修的方誌以及全國性總志多帶有區域地理特點,如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記述了當時全國政區沿革、范圍、山川、戶口、貢賦和古跡等情況,並附有地圖,其形式已接近近代的區域地理著作。中國古代有關域外的區域地理著作有晉代的《法顯傳》、唐代的《大唐西域記》、元代的《西遊錄》和明代的《瀛涯勝覽》、《星槎勝覽》、《西洋番國志》等。
西方古代也有許多關於區域地理的著作,如古羅馬時期斯特拉波的《地理學》,對當時的已知世界按政治單元進行區域描述,內容包括自然特徵、物產、城市、居民及其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中世紀義大利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游記》記述了他在東方的見聞,是關於東方的區域地理著作。
近代地理學的創建人德國的洪堡德和李特爾對區域地理學的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貢獻。洪堡德在1799~1804年對拉丁美洲進行考察旅行後,寫了巨著《新大陸熱帶地區旅行記》,這是關於拉了美洲的第一部區域地理著作,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內容。洪堡德創用了比較方法,綜合研究區域地理特徵。
李特爾在其名著《地學通論》中提出了他的區域概念和不同等級單位,強調人地關系的一致性或統一性,認為地理學的基本概念是多樣性中有一致性,由此導出這門學科的兩個基本部分:部門地理學(也稱系統地理學)和區域地理學。洪堡德和李特爾都重視對區域的研究,但前者將重點放在部門自然地理學,而後者則偏重區域地理學中的人文地理。
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中期,隨著科學的發展,地理學發生學科分化,但區域地理學一直受到許多地理學家的重視。以維達爾·白蘭士為代表的法國地理學家從事區域地理學研究,出版了《世界地理》等著作。德國赫特納進行區域分異研究,認為區域是自然與人文現象的相互結合,其觀點得到美國哈特向的贊同。哈特向在他的著作《地理學的性質》和《地理學性質的透視》中,認為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的區域分異特徵,部門地理學是起點,區域地理學是終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和分化,以及數量分析等新方法廣泛地應用,部門地理學迅速發展,區域地理學研究面太廣,日益與實際應用相脫節,強調區域特性和分異,妨礙對規律的探索,加之傳統的歸納法往往使不少區域地理著作成為形態特徵的描述,只追求區域的獨特性而不深究區域綜合和地表現象的空間聯系,因此,區域地理學發展緩慢。
中國地理學者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對中國許多地區進行區域地理考察,研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從50年代開始,由於大規模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需要,區域地理學研究在中國取得一定的成就,包括組織了各種類型的綜合考察,進行了各種區劃和區域規劃,發表了大量的區域地理研究論文和著作。
20世紀70年代,由於全球性的生態、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日益突出、生產力的國際化、國際經濟聯系和勞動分工的加強,使區域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加深,地理學的區域綜合研究重新受到重視,也為區域地理學提出新的任務。
區域地理學在改進傳統研究方法的同時,引入了數量分析、計算機技術、遙感和系統論等新方法,為其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手段。現代區域地理學在進行必要的地理描述的同時,加強了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更加重視研究區域地理環境的整體特徵、結構和演變規律,並把區域綜合性的專題研究和應用研究放到重要位置。
區域地理學的基本內容
地理志是利用文字、表格、地圖等記述或總結區域地理環境情況的書冊,它反映區域各個地理要素和地理環境的特徵,是傳統區域地理學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表達形式。地理志為研究歷史時期和現代區域的地理環境提供比較全面的資料,對區域經濟開發和建設有重要參考價值。地理志按記述的區域范圍不同,可分為全國地理志和地方性地理志。
人地關系研究是把特定區域的人與地理
㈡ 什麼是區域地理學
區域地理學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區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發展變化,以及區域分異和區際聯系的學科,是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強調對人地關系的研究。
區域地理學不僅揭示地理環境本身的自然特徵,而且考慮社會、經濟、歷史因素,研究人類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其研究成果對於制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解決區域生態環境、人口等問題有重要意義。
區域地理學發展簡史
區域地理學的歷史與地理學的歷史一樣久遠。早期的區域地理學以區域描述為主,許多地理著作都可被認為是區域地理著作。中國戰國時期的《尚書·禹貢》把全國分為九州,分別記述了山川、湖泊、土壤等自然地理內容,同時也記述了田賦、貢品、水路運輸線、民族等人文現象。東漢時期的《漢書·地理志》是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第一部疆域地理志,記載了西漢末年疆域和行政區劃的演變,並以行政區為綱,記載山川、水澤等自然現象和水利、戶口、聚落、物產、關塞、名勝等人文現象。
中國歷代編修的方誌以及全國性總志多帶有區域地理特點,如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記述了當時全國政區沿革、范圍、山川、戶口、貢賦和古跡等情況,並附有地圖,其形式已接近近代的區域地理著作。中國古代有關域外的區域地理著作有晉代的《法顯傳》、唐代的《大唐西域記》、元代的《西遊錄》和明代的《瀛涯勝覽》、《星槎勝覽》、《西洋番國志》等。
西方古代也有許多關於區域地理的著作,如古羅馬時期斯特拉波的《地理學》,對當時的已知世界按政治單元進行區域描述,內容包括自然特徵、物產、城市、居民及其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中世紀義大利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游記》記述了他在東方的見聞,是關於東方的區域地理著作。
近代地理學的創建人德國的洪堡德和李特爾對區域地理學的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貢獻。洪堡德在1799~1804年對拉丁美洲進行考察旅行後,寫了巨著《新大陸熱帶地區旅行記》,這是關於拉了美洲的第一部區域地理著作,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內容。洪堡德創用了比較方法,綜合研究區域地理特徵。
李特爾在其名著《地學通論》中提出了他的區域概念和不同等級單位,強調人地關系的一致性或統一性,認為地理學的基本概念是多樣性中有一致性,由此導出這門學科的兩個基本部分:部門地理學(也稱系統地理學)和區域地理學。洪堡德和李特爾都重視對區域的研究,但前者將重點放在部門自然地理學,而後者則偏重區域地理學中的人文地理。
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中期,隨著科學的發展,地理學發生學科分化,但區域地理學一直受到許多地理學家的重視。以維達爾·白蘭士為代表的法國地理學家從事區域地理學研究,出版了《世界地理》等著作。德國赫特納進行區域分異研究,認為區域是自然與人文現象的相互結合,其觀點得到美國哈特向的贊同。哈特向在他的著作《地理學的性質》和《地理學性質的透視》中,認為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的區域分異特徵,部門地理學是起點,區域地理學是終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和分化,以及數量分析等新方法廣泛地應用,部門地理學迅速發展,區域地理學研究面太廣,日益與實際應用相脫節,強調區域特性和分異,妨礙對規律的探索,加之傳統的歸納法往往使不少區域地理著作成為形態特徵的描述,只追求區域的獨特性而不深究區域綜合和地表現象的空間聯系,因此,區域地理學發展緩慢。
中國地理學者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對中國許多地區進行區域地理考察,研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從50年代開始,由於大規模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需要,區域地理學研究在中國取得一定的成就,包括組織了各種類型的綜合考察,進行了各種區劃和區域規劃,發表了大量的區域地理研究論文和著作。
20世紀70年代,由於全球性的生態、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日益突出、生產力的國際化、國際經濟聯系和勞動分工的加強,使區域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加深,地理學的區域綜合研究重新受到重視,也為區域地理學提出新的任務。
區域地理學在改進傳統研究方法的同時,引入了數量分析、計算機技術、遙感和系統論等新方法,為其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手段。現代區域地理學在進行必要的地理描述的同時,加強了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更加重視研究區域地理環境的整體特徵、結構和演變規律,並把區域綜合性的專題研究和應用研究放到重要位置。
區域地理學的基本內容
地理志是利用文字、表格、地圖等記述或總結區域地理環境情況的書冊,它反映區域各個地理要素和地理環境的特徵,是傳統區域地理學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表達形式。地理志為研究歷史時期和現代區域的地理環境提供比較全面的資料,對區域經濟開發和建設有重要參考價值。地理志按記述的區域范圍不同,可分為全國地理志和地方性地理志。
人地關系研究是把特定區域的人與地理環境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研究地理環境對人的影響和人對地理環境的適應、利用、改造。
景觀研究是研究區域地理景觀的特徵及其歷史發展。
區域地理調查、區劃和規劃是對區域地理環境進行全面了解和考察,評述自然條件和資源基礎,利用地理調查資料,進行區域特徵和區域分異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劃和制定區域發展規劃。
專題性區域研究是研究某一區域的生態、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
區域綜合研究是對某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的聯系、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等進行綜合研究,並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等,提出區域開發、利用和改造的措施和途徑,如熱帶地理、乾旱區地理、極地地理、山地地理以及自然保護區等方面的研究。
區域地理學按內容,可分為區域自然地理學和區域人文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著重研究區域各個自然地理成分的相互關系、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形成和演化過程。區域人文地理學著重研究區域人地關系,探討區域中各種人文現象的分布、變化、擴散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空間形式和結構。區域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之一——區域經濟地理學研究區域生產布局和結構、地域生產綜合體的形成和發展規律,以及區域間的經濟聯系等。
現代區域地理學強調自然與人文的統一,注重對區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區域綜合和空間聯系的研究。
其它地理學分支學科
地理學概述、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
㈢ 近代人文地理學的發展所形成的四大學派及其主要觀點是什麼 這是我們期末人文地理考試題目啊,求解答呀
環境學派
(1)代表人物是德國拉采爾。拉氏的《人類地理學》闡述了地理環境對人類分布和遷徙的作用;
(2)拉采爾的學生、美國森普爾女士在20世紀初系統地闡述了環境對人類的支配作用;
(3)另一個美國地理學者亨廷頓著《文明與氣候》和《人文地理學》,詳述了氣候決定論。
人地相關學派
(1)法國維達爾·白蘭士,維達爾認為地理學的任務是闡述自然和人文條件在空間上的相互關系;
(2)白呂納 白呂納的觀點更為明確,說「環境雖足以影響人類之活動,人類亦有操縱與征服環境之能力」 ,代表作《人地學原理》。
(3)美國巴羅斯,他認為地理學應該人文化,形成人類生態學。他同時也是地理學用生態方法參與實際工作的開創者。
區域學派
(1)地理學區域學派的首倡者是德國的赫特納, 20世紀初李希霍芬及其弟子赫特納提出了地理學的核心應是區域研究,赫特納的代表作是《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
(2)繼承者是美國哈特向,他認為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異特徵,部門地理學是起點、區域地理學是終結。根據赫氏觀點,哈特向分別於20世紀30年代末和50年代寫了《地理學的性質》和《地理學性質的透視》兩本專著。
景觀學派
(1)用發生學觀點和綜合方法劃分地表類型。
(2)德國施呂特爾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提出景觀學說,認為地理學的中心是對可見景觀的研究。
(3)20世紀20年代中期,美國索爾發表著名論文《景觀的形態》,把景觀看作地表的基本單位。
㈣ 自然地理學科性質
地理學是一門即古老又年輕的學科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英文中地理一詞則來源於希臘文hêgê(意為「地球」)和graphein(意為「寫」)。
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地球表面同人類相關的地理環境。
地球表面: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類圈-陸地-海洋
山脈-大陸架-氣候-植被
人類生活:鄉村-集鎮-城市-人種
國家--世界政區--各國首都--洲--地區--州--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聯盟--市--縣--自治縣--旗--郡--城市--城鎮--村落--地名
學科分支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前蘇聯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後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綜合性
綜合自然地理學
古地理學
部門性
地貌學
氣候學
水文地理學
土壤地理學
生物地理學
植物地理學
動物地理學
化學地理學
醫學地理學
冰川學
凍土學
物候學
火山學
地震學
社會科學的成分,從非物理的層面來考察整個地球的行為模式,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及人類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及格廣義的分支:
社會文化地理學
人種地理學
人口地理學
聚落地理學
社會地理學
文化地理學
宗教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
農業地理學
工業地理學
商業地理學
交通運輸地理學
旅遊地理學
政治地理學
軍事地理學
城市地理學
其他分支學科
歷史地理學-區域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方誌學-理論地理學-應用地理學-地理數量方法-計量地理學-景觀生態學-地理信息系統,其中地圖學-地理數量方法-計量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實察方法,可合稱為地理技術方法學門。
㈤ 地理學最主要的幾個代表人物
1.戴維斯抄是美國最有名望襲的地理學家之一,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是美國地理協會的發起人,著有《普通氣象學》、《地理論文集》、《自然地理學》和《珊瑚礁問題》等著作。
2.哈特向(Hartshorne1899—) 20 世紀美國最有影響的地理學家,著有《地理學性質》(1939 年)《地理學性質的透視》(1959),被譽為里程碑式的著作,在西歐和美國被宣傳為地理學奠基人觀點的權威論述。
3.巴羅斯(Barrows1877—1960) 是美國地理學中人類生態學派的代表,曾任地理研究最活躍的芝加哥大學地理系主任。
4.鮑曼(Bowman1878—1950) 是美國應用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的代表人物。著有《戰後新世界》一書(1921 年),該書一直是美國政治地理學最有權威的著作。
5.索爾(Sauer1889—1975)美國人文地理學中景觀學派代表人物,主張地理學應研究自然與文化景觀的形成、演變、特徵,而不在於研究人類對環境的適應,著有《景觀形態學》一書。
㈥ 中國地理的學科性質是
他是一門偏文科性質的理工學科,研究人、周圍環境、及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的學科。主要包括,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及最新開的學科地理信息系統。
㈦ 誰知道有那些著名的地質學家及其著作(詳細點) 先謝謝各位了
《漢書·地理志》是我國東漢歷史和地理學家班固撰著的專門記述西漢一代地理沿革及郡縣邑地理情況的一部專志,也是我國最早以「地理」二字作為篇名的著作。它上承《禹貢》、《職官》,下啟歷代紀傳體史書,開辟了我國正史地理志的先河。它內容豐富、體例完善,影響我國地理學發展近兩千年,在我國地理學發展上佔有重要地位。
《水經注》是我國北魏時期的一部宏大的地理學著作。該書是酈道元在大量史料和實際考察基礎上寫成的一部巨著,是一部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歷史沿革地理等內容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被地理學家劉獻廷譽為「宇宙未有之奇書」。
《元和郡縣圖志》是我國唐代學者李吉甫撰著的一部全國地理總志,是我國現存最早而又比較完整的全國地理總志,是被學術界認為「傳於今者惟此書為最古,其體例亦為最善」的中國地方誌書的代表著作。該書成於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即用當時的年號作為這部書的書名。由於此書每鎮篇首列有地圖,圖前文後,相互補充,故名《元和郡縣圖志》。到了北宋時期,由於各種原因,四十七幅方鎮圖已散失無存。到了南宋時期,人們覺得再稱「圖志」已名不副實,於是改稱《元和郡縣志》。
《馬可·波羅行紀》是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1254—1324)於13世紀末撰寫的一部記述東游途中所見所聞的關於中國及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南亞各國歷史地理、風土民情、政治經濟、城市管理、宗教信仰及游獵節慶等活動的重要著作。它對歐洲人民擴大地理視野和了解東方世界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本書以其生動感人的故事、豐富多彩的內容、朴實別致的風格贏得了各國人民的歡迎,並在歐洲知識界引起了震動,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
《徐霞客游記》是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通過三十多年的旅遊,以日記體形式寫成的有關山川源流、地形地貌、岩石洞穴、瀑布溫泉、動植礦物、經濟貿易、民風習俗、城鎮村寨、民族關系等逾六十萬字的巨著,它在中國科學史乃至世界科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讀史方興紀要》是清代學者顧祖禹用數十年心血撰寫而成的一部中國歷史地理名著,是中國史學家和地學史上的一部曠世奇書。這部著作,取材宏博,考核精審,辨山川之源流,記州郡之沿革,志形勢之險夷,論攻守之利害,旁及政事之興衰得失、用兵戰守攻取之宜、興亡成敗之跡,集歷代之論,匯百家之說,是中國學術史上一部體大思精的中國歷史地理巨著。
《地質學原理》是英國近代地質學家賴爾的主要學術著作,又名《可以作為地質學例證的地球與它的生物的近代變化》。這部書曾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在國內外都產生過廣泛影響。1872年由中國數學家華蘅芳和美國醫生瑪高溫合譯成中文出版,書名《地學淺釋》。1959年徐韋曼又重新翻譯,以《地質學原理》為書名,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一著作的出現,標志著近代經典地質學的成熟。
《物種起源》一書,用大量的事實向全世界說明了物種和人類起源的真相。達爾文進化論是進化論發展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也是現代進化論的主要理論源泉。它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在生物學上完成了一次偉大的革命。同時,它不僅是許多自然知識的理論綜合,而且還對自然發展史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在過去,而且在現在或將來,它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科學基礎。
《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在近代地理發展中,無論在德國還是在全世界,阿·赫特納的《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都稱得上是一部研究近代地理學理論問題的重要學術文獻。這部書以系統闡述地理學方法論而著稱,其中心思想是講述地理學的區域特徵。這部書的出版,在國際地理界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反響。在獲得有力支持的同時,還導致關繫到地理學的存在和發展的熱烈討論。
《地理環境的影響》是美國人文地理學家愛·丘·森普爾(E·C·Senple,1863—1932)的一部重要地理學著作。「雖然這是她著作中最缺乏創造性的一部」,但是由於她全面地把拉采爾氏的正統人類地理學原理介紹到美國,並畢生致力於它的推廣工作,始終熱情不懈。「她是拉氏見解的最積極、最成功的信徒,在仍和國家都無人能同她相比。」她的這部著作,也由此贏得了國際聲譽,成為重要的人文地理學名著。
《人文地理學問題》是法國著名地理學家阿·德芒戎的一部文集。他一生從事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由於忙於教學和編輯業務,除了代表著作《法國經濟地理》之外,沒有寫出獨立的理論專著。他的學術貢獻,不僅在法國地理學界影響巨大,而且在西方近代地理學史和世界人文地理學界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他去世以後,法國地理學界為紀念他而編輯出版了這部文集。這些論文涉及了他對人文地理學的定義、研究對象、方法的闡釋與探討,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地理學理論體系。這些論文,對當時法國和西方地理學界都產生過深刻影響。
《大陸和海洋的形成》較之物理學、天文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基礎學科,地質科學可謂「大器晚成」。把地質學真正奠定在科學基礎之上的科學革命,遲至20世紀上半葉才得以發生。人們公認,拉開這場科學革命序幕的是《大陸和海洋的形成》一書,作者即是被譽為「地質學中哥白尼」的魏根納。
《翁文灝選集》收集翁文灝的學術報告和學術論文共21篇,是翁文灝在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地震地質學、地理學、沉積學等方面的學術水平代表作。該書是一部代表我國近代地球科學尤其是地質學的奠基水平的學術著作之一。
《中國地質學》是中國現代地質學家李四光的一部地質學名著,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奠基著作,是運用地質力學原理來研究區域地質形成規律的一部開拓性經典著作。此著作在地質科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是中國現代卓越的氣象學家和地理科學家竺可楨於1966年發表的一篇重要的科學論著。這一論著系統科學地論述了我國五千年來氣候的歷史變遷,指出了冷暖波動的規律,並由此推測世界不同地區的氣候變化可能存在著遷移現象。此項研究開創了我國歷史氣候學領域研究的新紀元,並成為世界地學界罕見的一部經典性著作。
《德國南部的中心地》德國地理學家沃爾特·克里斯塔勒,通過對德國南部城市和鄉村集鎮及其與四周的農村服務區之間的空間結構特徵的研究,於1993年出版了《德國南部的中心地》一書,並提出了中心地理論。該理論是以古典區位理論的靜態均衡理論為基礎,進而探討了靜態一般均衡後種區位理論,為此後的動態一般均衡後種區位理論(此理論用於研究規劃問題)奠定了基礎。
《不列顛群島—自然地理和農業地理》斯坦普和比佛是英國著名的地理學家,他們的合著《不列顛群島—地理和經濟概論》一書,是一部內容豐富的英國地理著作。該書涉及自然地理、工業地理、交通地理、人口地理和農業地理諸多方面。1960年吳傳鈞選擇了該書的自然地理和農業地理部分,並以《不列顛群島—自然地理和農業地理》為書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工業、交通和居民等部分,則因國內已有〈英國經濟地理〉譯本,未再漢譯。本書的翻譯出版,為我們了解英國的自然地理和農業地理,特別是了解英國的土地利用情況,提供了比較全面的資料。
《地理學性質的透視》在地理學理論和地理學思想史研究中,美國地理學家R·哈特向撰著的《地理學的性質》(1939)和二十年後撰著的《地理學性質的透視》(1959),可以算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地學著作。這一著作被認為是對地理學思想的主要奠基人觀點的權威論述與闡釋。1959年作者撰寫並出版了《地理學性質的透視》,以便對地理學性質問題作出正面的結論。這一新的著作被認為是「嶄新的、生動的、有力的和前後一貫的,沒有一個認真的讀者會不對作者在地理學方法文獻上的艱巨努力以及他卓越的分析能力表示欽佩。」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和科普作家萊切爾·卡遜於1962年寫成出版的科普著作。該書以嚴峻事實、犀利的筆鋒、通俗的語言為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危機敲響了警鍾,警示人類不要自毀家園。
《西部科羅拉多河及其去流之探險》鮑威爾(John Wesley Powell)地質學家,美國原住民權威,該書不但是一部重要的地理論著,也被列入文學經典之作。
《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該書是黃汲清先生經過長期大量野外調查之後,總結中國及鄰區地質資料撰寫的一部中國大地構造的系統著作。該書以其精美的圖件和精練的文字,描繪了東亞大陸的基本構造單元的時空展布、構造樣式和相互關系,強調東亞中、新生代基底褶皺作用,分出古亞洲、太平洋和特提斯一喜馬拉雅三種構造型式,用活動論思想闡述了它們的發展、演化過程,提出多旋迴造山運動是中國大地構造的特徵的著名論斷,被公認是中國大地構造的經典著作,一部劃時代的著作。
《用生物化石鑒定地層》英國地質學家史密斯1816年出版。該書是地層學的奠基性著作.此後,地層學逐步發展成為一門專門研究地層的年代、構造和分布規律的地質學分支學科。
㈧ 美國地理特徵
以戴維斯、哈特向為代表的美國地理學
戴維斯(Davis1850—1934) 美國地理學奠基人之一,他創立了侵蝕循環學說(地理輪回說)。他假定地殼抬升後再沒有上升和下降運動及大的氣候變化,由流水逐漸夷平地表,先從以下蝕為主的V 型河谷的河流青年期開始,經過側蝕為主的壯年期,最後進入侵蝕微弱、谷地間地面降低成緩坡的老年期,整個地表被磨蝕成幾乎是起伏不大的平原,即準平原。然後地殼再上升進入第二個輪回,往復下去。戴維斯的理論一直是地貌學的基本理論,影響長達數十年,對20 世紀初期地貌學有較大的推動作用。當然用今天的科學水平來看,戴維斯高度抽象化、模式化,用生物的一般規律來分析地形演變,是不符合地貌發育演變的實際的。但是戴維斯所提出的地貌形態與侵蝕程度的關系仍然是有意義的。戴維斯是美國最有名望的地理學家之一,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是美國地理協會的發起人,著有《普通氣象學》、《地理論文集》、《自然地理學》和《珊瑚礁問題》等著作。
哈特向(Hartshorne1899—) 20 世紀美國最有影響的地理學家,著有《地理學性質》(1939 年)《地理學性質的透視》(1959),被譽為里程碑式的著作,在西歐和美國被宣傳為地理學奠基人觀點的權威論述。他繼承李特爾、赫特納傳統地理學的思想,認為地理學的目的就在於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人類圈所構成的地表區域特徵。他告誡人們,要時刻注意地理學的性質和經長期實踐證實了的地理學必要特性,否則就像方塞插入圓孔一樣,導致事業的失敗,他不贊成把地理學先分為自然和人文兩半然後再分別加以研究的做法。他指出地理工作者應從長期以來的人文現象與非人文現象的相關性的探索中解脫出來,應著眼於區域特徵去展開研究工作。他提出了"論題地理學"的思想。
除上述兩位大師以外,美國地理學家較為有名望的還有:
巴羅斯(Barrows1877—1960) 是美國地理學中人類生態學派的代表,曾任地理研究最活躍的芝加哥大學地理系主任。他提出人類生態學的思想,他說"我們的所謂地理講解大部分不是地理,若講真正的地理,就必須從頭至尾是一種按人地關系正常順序的解釋性論述,⋯⋯"①,即地理學的目的不在於探索環境性質,而在於探索人類對環境的反應,自然條件只能聯系著人去研究。這一思想已經越來越受到現今地理工作者的重視和理解。巴羅斯的地理實踐也是豐富的,他參加過美國的土地類型調查、資源調查、水土保持和自然規劃等工作。
鮑曼(Bowman1878—1950) 是美國應用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的代表人物。他擔任美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長達20 年,三次領導南美洲地理調查,倡議進行美國拓荒帶的研究,提出不僅要注意到拓荒帶的自然情況,而且要引導人們注意拓荒者的態度和目標,大力支持拓荒者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機構,是一種很卓越的論題地理綜合研究的思想。他是美國領土問題專家,1919 年向美國國務卿蘭辛提交了瓜地馬拉——宏都拉斯邊界問題解決辦法方案,談判14 年,1933 年達成的邊界協定,最終還是以鮑曼的建議和地圖為依據確定的。他隨美國總統威爾遜參加過巴黎和會,擔任過羅斯福總統的顧問。著有《戰後新世界》一書(1921 年),該書一直是美國政治地理學最有權威的著作。
索爾(Sauer1889—1975)美國人文地理學中景觀學派代表人物,主張地理學應研究自然與文化景觀的形成、演變、特徵,而不在於研究人類對環境的適應,著有《景觀形態學》一書。
美國地理學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20 世紀50 年代處於變革過渡時期,地理學的焦點逐步轉向社會科學,離開單純的地球科學,同時出現了"人類生態學"思潮,以及地誌學、歷史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等趨向。美國地理學一般不拘泥於科學體繫上的束縛,比較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研究。地理學在資源調查、土地利用、土地調查、商品市場研究、軍事、領土、外交、政治等各個方面發揮了實際作用。自然地理很注重局地地理學研究,人文地理方面注重社會地理研究。此後,進入現代地理學階段,60 年代的"計量革命"、70 年代的"行為革命"都是從美國首先開始的,這可以看成是美國近代地理學學術傳統的延續。
㈨ 地理學的經典著作有哪些
地理學的經典著作
幾本比較經典的地理學著作
《地理學性質的透視》
《地理學的性質》
《地理學與地理學家》
《地理學 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
《地理學中的解釋》
幾本經典理論著作,對於加深對地學的理解很有幫助
*****書名: 地理學性質的透視
ISBN: 7-100-02022-0/K·472
作者: [美]R.哈特向
譯者: 黎樵
開本: 大32開
裝訂: 平
字數: 150 千字
定價: ¥8.90
版印次: 1-4
原文書名: PERSPECTIVE ON THE NATURE OF GEOGRAPHY
原出版社: 芝加哥蘭麥克納利公司
責任編輯:
出版日期: 1997-04-01
*****地理學的性質:當前地理學思想述評
【作者】理查德·哈特向 [同作者作品]
【出 版 社】 商務印書館 【書 號】 7100013267
【上架時間】 2005-12-19
【出版日期】 1996 年8月 【開 本】 32開
*****地理學與地理學家
作者:R.J.約翰斯頓
圖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1999-04
開本:32開
裝訂:平裝***** 書名:地理學 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
作者:(德)阿?赫特納著
ISBN號: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1983
***** 地理學中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