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環保
『壹』 保護環境與地理還是科學有關
地理就是科學的一抄種啊
首先地理襲可以讓我們了解各地的氣候,能讓我們更好的更加適宜去保護環境.
而科學則是保護環境的手段,人們做不到的事,它可以做到.例如縮短植物生長周期,應對各種病蟲害等等
另外保護環境不是從一方面入手的,需要維持生態平衡,全方面的去做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望採納 謝謝了
『貳』 淺談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
一、結合課文,滲透環保理念
近幾年來,我國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如京津冀地區每年春季的霧霾頻率越來越高,折射出我國霧霾問題的嚴重性。眾所周知,地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環境的自然學科。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並將環保理念適當的融入課堂教學中,將環保理念與課文知識進行結合。如在上到有關我國自然資源的內容時,地理教師可通過利用教師的多媒體工具,播放有關現實生活中浪費資源、污染水源、濫砍濫伐的視頻或者圖片,讓學生能深刻了解我國環境面臨的種種危機,並讓其產生觸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實踐表明,地理學教學需要課本,但不能僅囿於課本,必須將文中的內容與現實進行結合,以豐富課堂學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學的質量,從而實現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的目的。
二、滲透環保理念,引發危機感
環境保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之義。因此,教師在地理課堂上不僅要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還必須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們了解我國目前的環境現狀,體驗到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給我們生存與發展帶來的危害,以激發其危機感。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對環境問題的看法,如身邊常遇到的破壞環境的行為,應採取何種措施保護我們的家園等,讓其充分感受到環境問題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就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已經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此外,教師可在課堂上播放相關視頻,如各地頻發的滑坡、泥石流現象,並深入分析災害發生的原因是人類的亂砍濫伐導致的,從而給予學生心靈啟示,讓其能對自然產生敬畏之心,進而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並付諸與實際行動中,如在生活中做到節約用水、不浪費食物、多植樹等。
三、完善教學方式,進行實踐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好地理的基礎,但地理本身是一門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其需要對生活進行觀察與體驗,特別是在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時,大自然課堂的感知教育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更具有教育作用。因此,地理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實踐性教學,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到大自然中感悟我們生活環境的現狀。在學生進行實踐性教學之前,地理教師可事先安排一些課題,並要求學生根據課題去尋找結論。如我市的水資源有無污染的現象?污染主要是哪些原因導致的?我市工業生產是否存在超標排放的情況?相關部門如何解釋我市環境存在的問題等等。課題的明確有利於學生有方向地進行社會調查,在目睹我們身邊大量污染環境、破壞環境的現象後,學生們的心靈會受到更深的觸動,並能以身作則,自覺擔負起維護環境和諧與生態平衡的重任,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四、轉變學習方式,實現開放性教學
環境教育是一項具有感知性的教育活動,且強化了環境、教育與學生三者的聯系。地理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規律,適時創設第二課堂,實現開放性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之外取得更多的收獲。第二課堂是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出發,將課堂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與熱情,深刻了解地理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並逐步培養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由此可見,第二課堂可有效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讓學生能學以致用。當前,我國水體污染與浪費現象較為嚴重,許多江河湖泊出現富營養化,水體污染物在不斷增多,如洱海、太湖等,且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用水困難。由此,教師可布置課後作業,讓學生調查家中每個月的用水量與費用情況,學生根據調查結果算出家中每個人的月人均用水量,檢查是否存在浪費水資源的現象,並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尋找合適的節水措施。在講到「土地資源」相關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課外實際調查一下學校周邊的土地整體利用情況,如周邊的土地主要種植何種農作物?種植面積大概有多少?是否存在宅基地佔用耕地的現象等。通過實地調查,能讓學生們能切實感受到我國土地資源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並有助於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總而言之,於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滲透環保教育理念絕非朝夕之事,地理教師必須要具有全局觀念,理清教育、環保與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並不斷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與環保教育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以身作則,利用實際的行動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除此之外,教師可通過實踐教學、開放性教學等方式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環保理念,讓學生深刻意識到環境污染與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的嚴重性,從而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並將其作為自己的一項責任與義務。
『叄』 怎樣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有關環境教育滲透的各個學科里,地理與環境教育的關系可以說是最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強調的「人 —地關系」與環境教育中所倡導的「理解和鑒別人類、文化和生物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 因而,1992年的《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明確指出:地理教育可以為環境教育作出貢獻。我在地理教學實踐中, 為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作了以下嘗試。
一、結合目前普遍認同的「關於環境的教育,在環境中的教育,為了環境的教育」的環保教育模 式,明確地理教育在學生環保意識培養方面的目標和任務
(一)地理教育可以提供大量「關於環境」的知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中學環境教育大綱中至少有 一半以上的標題與地理有關。如人口、資源、環境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等內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著,在實際 教學中,要培養中學生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
(二)地理教育應幫助中學生「在環境中」提高環保意識。地理學科第二課堂豐富多樣,通過各種課外活 動,讓學生在環境中親身體驗,通過各種探索活動,感受各種環境問題,端正環保態度。
二)重視開放性教學,加強環境教育,培養學生的多方面才能。
所謂開放性教學就是指環境教育中利用一些開放性教學材料,這些材料不限於常用的課本,教師不給出固 定格式的結論,而是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搜集、閱讀文字資料,實地調查問題現狀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自己得 出恰當的結論。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可能是各種各樣,也可能是比較一致的,教師要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引導 學生討論所得結論的合理性,但不必統一到教師事先准備的結論上。因為環境問題本來就有多種解答方法,例 如在學習高中地理下冊「城市形成和發展」一節時,結合成立不久的台州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設立台 州市?」學生在課余到圖書館、閱覽室、信息部門去搜集信息、查找資料、調查研究,通過資料綜合、數量統 計,得出台州市的成立是台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是人類認識、利用、改造環境的表現。也有些學生認 為台州市的成立象「攤大餅」破壞了大量優質的耕地,對於人均耕地本來就很緊張的台州來說,台州市的設立 是不合理的。通過開放性教學培養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是對學生進行如何利用信息資源來學習和探索的 過程。學生不掌握這個過程,就無法做到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環境問題,環保意識的提高也無可談起,因為真正 使學生信服又能理解的知識是學生自己參與學習過程後獲得的。
(三)充分利用各種實踐活動,將環境知識轉化為環保意識。
環境意識的形成必須依賴於學生的實踐,而且只有在他們的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如果沒有接觸過協調環 境關系有關的活動,那麼,熱愛環境、保護環境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理論聯系 實際,加強環境教育。
1.把地理知識與周圍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如在學習「地球上的大氣」這一章,要求學生 根據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熱、刮風、下雨等現象,特別是經常影響本地的台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使學生們 知道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產生的環境問題,人類只有認識自然規律,趨利避害,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2.結合參觀訪問,增加感性知識,深化理性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工業「三廢」的危害及治理的內容後, 帶領學生到椒江外沙工業區考察,參觀海門制葯廠的污水處理設備,並聽廠領導的介紹。同學們對工業「三廢 」的治理過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獲得環保的技能知識,而且在親身的感受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環保意識。
3.結合春遊,讓學生在大自然中體會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如去年高一年級四個班到金清、黃琅春遊,我就 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討論:「小普陀」旅遊業的現狀、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建造金 清新閘的實際意義,為什麼政府要花這樣多的資金造這個龐然大物等等。
4.結合當地政府的重點工程或環保熱點問題激發中學生「學環保、講環保」的動機。如前年下半年開始的 修築標准海塘堤壩,是台州市政府的第一位重點工程,范圍廣、規模大。我們發動學生討論「為什麼要修築標 准海塘堤壩?」學生們有了前年11號台風海潮造成的慘痛教訓,對此問題深有感受,思考得特別深,不但宣傳 了該項工程的意義,而且對有關的水文、氣候知識有了較深理解,有效地接受了環境教育。
5.結合3月12日植樹節,帶領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學生實現了參與環境保護的願望,在勞動中提高了環保意 識;同時也深化了地理課本上有關知識的學習。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校高一年級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果。經問卷調查, 由於環保教育,學生在地理課程中,對有關環保內容特別注意的佔97.1%;對環保認識有較大提高的佔80%;在 環保情感態度方面,有68.6%的學生更加關心環保,31.4%的學生開始關心環保;在環保行為取向、習慣方面, 有94.3%的學生表現有進步。我校參加「全國中學生環境保護知識競賽」,獲得組織獎,高一(7)班曹喜鳳同學 榮獲全國三等獎,高一(7)班馮巧珍、高一(9)班應婷婷同學在「熱愛我們共有的家園」作文競賽中榮獲二等獎 。有許多的優秀調查報告、環保論文被選入論文集,被推薦到市環保局;高一(6)班編輯刊出的環保板報在學校 組織的環保板報比賽中獲第一名;高一(8)班的朱燕燕同學在環保演講比賽中獲二等獎,她在演講中大聲疾呼: 「請大家趕快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用誠心和雙手,還地球一湖碧水,給人類一句忠告:為了生命,請珍惜水! 」台州有線電視台、台州日報、椒江經濟報對我校的環境教育作了報道。鑒於我校在環保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 及取得的成績,台州市環境保護局特將本校命名為「台州市環境教育基 (三)地理教育能夠幫助環境教育成為「為了環境的教育」。向學生闡釋人地關系,培養他們的全球觀念 ,使他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投身於環保事業。
二、充分挖掘現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夠進行環保意識培養的內容
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內容應以課本為主要依據。現行中學地理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 ,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一)智能教育內容。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講述社會、經濟、生態的持續發展,資源的持續利用;闡述環境 問題的現狀、起因與解決辦法,揭示人地互動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
(二)道德教育內容。教材告訴我們,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對廢棄物的容納能力是 有限的,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采,對環境的任意污染與破壞,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通過破壞環境來侵犯 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孫後代的生存,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從而明確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樹立「保護 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新型環境道德觀念。環境道德是共產主義道德的一個 重要組成部分,環境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
(三)行為教育內容。要求學生成為大自然的優秀管理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講究環境衛生,節 約用水用電,收集廢紙廢鐵,愛護花草樹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投身於 環保事業。
三、嘗試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養中學生的環保意識
(一)通過設計爭議性問題開展討論,培養中學生的環保意識。
世界上的事物是復雜的,許多事物的存在既對人類的發展有益,也可能對人類有潛在的危害。科學技術是 面雙刃劍,使學生認識到這點是非常重要的。環境問題的存在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 時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階層的人對同一環境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設計爭議性問 題,組織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討論,讓他們通過內部矛盾的沖突,深入理解環境問題,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如 在教學高中《地理》下冊「新能源」一節時,設計「要不要發展核電」這一爭議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組織討論。核電站是全世界公眾關注的環境問題焦點之一,有些學生認為核能是一種清潔、廉價、能量密集、 地區適應性強、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新能源,應積極發展核電站;另外一些學生則認為前蘇聯切爾諾貝利災難 性的核事故固然罕見,但人們不能忽視來自具有很高放射性的核廢料的威脅,應削減或停止核電發展計劃。學 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會產生對核電不同的看法。通過激烈的爭論,其意義遠不止是讓學生知道應該不應該 發展核電站。
『肆』 關於地理環保方面的資料!
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環保觀
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生態環保觀和資源開發觀?環保和資源開發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體嗎?我看不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因此科學的生態環保和資源開發是能夠做到對立統一的。
我相信所有關注環境問題的人都懷著一顆為了我們的子孫萬代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誠之心。我們也不應懷疑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盡早脫貧致富而去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人,他們同樣也有著一顆保證和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過極力主張保護的人考慮的是整個人類長遠的生存問題,而積極主張開發的人要解決的卻是當前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問題。我們有理由剝奪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嗎?
這些年來,在各環保組織的宣傳努力下,廣大公民已經有了一定環保意識,這是各環保組織和人士的功勞,但有環保意識並不等於懂得了環保。我們還有很多人雖然有了環保意識,但出於對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慮和貪圖享受,並不願意自覺地去遵守環保准則。例如,我們一些已經無需為自己的溫飽擔憂問題的人,為了嘗一嘗野味,穿戴高檔皮毛時裝,顯耀自己的富有,於是促成並刺激了野生動植物交易市場的產生和發展,使我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真正該受到指責的應是那些衣食無憂的消費者,而不是那些衣食無著,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資源的人,也不應去指責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盡快擺脫困境而去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人。
為什麼環境問題至少在工業革命以前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而現在卻成了一個越來越影響人類自身生存的全球緊迫性問題?這是因為在過去,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及產生的各類垃圾還沒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現在,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已經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這又是怎麼造成的呢?是人類在解決溫飽問題後,對物質和精神享受窮奢極欲的不斷追求。要徹底解決環境問題就必須遏制人們這一不斷膨脹的享樂慾望。因此我們在宣傳環保和揭露環境問題時,最重要的應該是在我們這些衣食無憂,享受著現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種為富濟貧的道德觀,過一種簡約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貧困落後地區的人,他們的生活已經夠落後簡約了,已經簡約到了難以維持生計的地步了。該如何解決他們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呢?
我們應該反對那種教條的,極端的環保思想。這種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確,也極能蠱惑人心,實際上卻是非常自私和不負責任的,因為他們剝奪了貧困落後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
在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當地的人打獵,伐樹,燒荒,那是為了生存。也正是因為現代文明的曙光還沒有照射到他們,所以還沿襲著這一落後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生存狀況下,不打獵伐樹,請問你讓他們吃什麼?燒什麼?用什麼?對這些地區地方政府及當地居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我們的一些環保者總愛不分青紅皂白的加以指責,而且常犯一個善意的錯誤,那就是:你們不能
『伍』 地理的關於環保的教案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 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 「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陸』 我的專業是地理科學,我想考研,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我應該准備哪些專業知識啊
有一本環境學概論,可以看看,裡面講的很全面,但是深度不是很夠,要了解水回環境污染及答其治理,大氣環境污染及其治理,固體廢棄物污染及其處理,明確幾個概念:
(1)什麼是環境工程,環境工程的范疇是什麼?
(2)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幾大環境問題是什麼?
(3)什麼是酸雨,什麼是溫室效應?
(4)什麼是環境可持續發展,談談你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看法?
(5)談談你對目前我國環境問題的看法?
(6)了解了解節能減排,低碳方面的東西
『柒』 地理科學專業能不能報考環保工程師
好像是不能吧,不過從事相關工作的可以啊,初級工程師應該是評的吧,不用考試的啊,我的是公司給評的。
『捌』 地理科學屬於環境保護相關專業嗎
似乎不屬於,你報下公務員就知道了,這專業 不屬於氣象相關專業,不屬於地質相關,不屬於地學相關 這是我去年報考因專業不符 被退回來的3次,在江蘇 似乎把這個專業 歸類到 土地資源管理類
『玖』 急,報考公務員時,專業要求為「環境監察、環保設備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我的專業是地理科學,能報么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公務員考試嚴格依照考試程序進行:發布招考公告-報名與資格審查-繳費-列印准考證-筆試-面試-體檢和考察-公示和錄用。
您可以報考什麼崗位需要查詢職位表。
如果對招考有疑問,您可以直接聯系招考單位,最新招考消息請注意關注河南人事考試網或者中公教育河南官網。
祝您考試順利。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拾』 地理學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地理學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徵、結構、格局、過程、地域分異與人地關系等。是一門復雜學科體系的總稱。
明白各個要素對環境的作用,研究人地關系,全面的去把握環境問題,從原因入手,更好的進行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