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教學

地理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2-08 01:49:18

A. 地理教學,地理教育和中地參哪個好

中地參(中文核心期刊)>地理教學(國家級期刊)>地理教育(省級期刊)

B. 如何有效地進行地理教學

如何有效地進行地理教學

一、教學目標精確恰當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精確恰當,全面貫穿新課程理念。教學目標具有導向、激勵、控制、評價等功能,有效的教學始於認清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充分發揮目標的各種功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課堂的40分鍾里要教什麼內容?哪些知識點是重點和難點?通過課堂的學習,要實現怎樣的目標要求?因此,在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前,我們要注重對課程標準的分析,以此來明確教學目標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時,課標要求為「以某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了解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以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湘教版教材選擇了「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作為例子,如果教師只把課堂重點放在田納西河,那是絕對不能「達標」的。通過解讀課標可知,課標並沒有明確要求具體掌握哪一條河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在學習田納西河流域後,總結出流域開發的一般思路。然後,讓學生利用分析流域的思路,對伏爾加河流域以及我國長江、黃河、珠江等流域開發的異同進行分析,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

二、選擇有效且高效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

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我們不可能把全部的內容教給學生,必須選擇有效並且高效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得出規律,掌握方法。教學內容組織得精確得當與否決定了一堂課的成敗,決定了教學是否有效。新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具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要緊密圍繞新課程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把知識結構變成教學結構,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有序、有效。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標多本」的情況。在統一的課程標准下,各地分別使用人教版、湘教版等四個版本的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增加、刪減和替換,來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上面提到,在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時我們的目標是要讓學生掌握流域開發的總體分析思路。在時間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可能讓學生把每一條河流都詳細進行學習和探討。因此,我們要選擇一個有效且高效的案例進行詳細的分析。由於學生的世界區域地理知識基礎較為薄弱,對美國的田納西河較為陌生,我在實際教學中就曾用長江這一學生較為熟悉的案例替換田納西河的案例。學生通過分析長江各河段的地理特徵,得出河流各河段開發利用的一般規律。

C. 初中地理教學思路怎麼寫

以下是初中地理教學思路
1.1情景體驗法

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地理教學質量的保障,因此,教師應重視結合具體的地理教學內容,創設體驗情境與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至課堂教學中,使其獲得親身實踐的體驗與感受,具體操作如下:首先,教師在體驗式地理教學中可以融入適當的角色扮演,由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促使學生積極的體驗與思考相關的地理問題。通過讓學生融入至學習角色中,使其收獲學習過程中的感受與體驗。其次,區域性強是地理學科的主要特點,各個區域在自然景觀、風土人情與文化背景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為了讓學生對於各個區域有更為直觀的感受,教師可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出真實的情境,讓其有深入其境的感覺,促使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收獲快樂。

1.2社會實踐體驗法

教師除了要重視開展課堂之內的地理教學,還應重視引導學生參加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深化學生對於生活的認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操作如下: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之餘,可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對具有代表性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對於各個地區的自然景色、經濟建設、生活方式以及工農業發展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同時,還會深化對家鄉的了解與熱愛,從而內心湧起建設建設家鄉的信念。其次,為了提升學生體驗探究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精神,教師在課余時間可引領學生開展社會調查訪問活動,從而推動地理教學目標的實現,保障體驗式學習的順利開展。

1.3動手操作體驗法

開展初中地理體驗式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具體的地理知識,合理地選用操作內容與設置操作程序,確保在動手操作中深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不會存在任何威脅學生安全的隱患。

D. 地理教學用具有哪些

【編者按】地理教學模式是地理教學方法中的理論部分,地理學方法是地理教學是地理教學模式,地理教學法的實際操作部分,主要用於操作與實施過程。 地理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用以組織和實施具體的教學方法策略體系 對青少年學生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體現;是九年義務教育中學地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們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面對一小撮民族分裂主義分子企圖顛覆祖國的活動,加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以民族團結為主要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尤為必要。地理學方法|地理教學方法 第一,讓學生知道我國各族人民友好團結,歷史由來已久。 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就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共同開發了祖國遼闊的疆域。他們的豐功偉績將永載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史冊。例如:在進行青藏地區一節教學時,我就講到了布達拉宮內的《文成公主進藏》壁畫,它反映了藏漢民族團結友好的歷史。然後再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後面編排的讀一讀。這樣做,不僅使學生知道我國民族團結歷史悠久,而且有助於培養他們正確的唯物史觀。 第二,讓學生懂得維護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聖職責。 有些青少年學生認為,民族團結僅僅是少數民族地區的事,是大人們的事,與我們學生無關。這顯然是一種誤解。我在講述我國民族分布特點時,就正確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雖然不大(8%),但分布地區很廣。就全國范圍來看,絕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與漢族雜居在一起,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這是我國民族分布的一個顯著特點。緊接著我問這種空間分布特點說明了什麼?這時學生思想高度集中,積極思考,在教師的開導下,終於得出了各民族間的相互關系,他們之間相互影響,彼此團結,互相幫助,互相融洽,誰也離不開誰的結論。可以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事業,要靠各民族人民其中包括我們青少年學生的共同努力。可見,維護民族大團結,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第三,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幫助青少年學生增強民族團結的堅定信念。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少少數民族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新疆漢族人越來越多,會不會影響我們民族經濟的發展?顯然他們對加強民族團結持懷疑態度。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空洞的說教上,不但不能說服學生,反而會助長他們的逆反心理。針對這個問題,我採取擺事實、講道理的辦法,力求做到使學生心服口服。例如:為了幫助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國家對民族區域自治地方長期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的大力支持,興建了許多大工程。像烏魯木齊庫爾勒鐵路的鋪通,吐哈油田的開發,獨山子乙烯工程的興建等,無不體現了國家對我區所作的巨大努力。使我區大部分人開始過上比較寬裕的生活。我們說觀察少數民族地區主要看那個地區能不能發展起來。如果在那裡的漢人多點,有助於當地民族經濟的發展,這不是壞事,看待這樣的問題要著重於實質,而不在於形式(引自《鄧小平文遜第三卷第247頁)。學生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地理學方法|地理教學方法 第四,用民族團結方面的典型事例,來點燃學生的思想火花。 課堂上引用小故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進行西藏教學時,我就講了孔繁森的事跡。我們黨的好乾部孔繁森同志離開了年邁的母親和體弱多病的妻子,兩次進藏,歷經十載,和藏族人民結下了深情厚誼,他收養兩個孤兒,向病人獻血,給藏族同胞看病,無不體現了他高尚的情操。這樣講解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得熏陶。難怪有的學生聽後立刻表示:長大後我也要去西藏工作。
滿意請採納。

E. 我對地理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依據課標、整合教材
新課程背景下各地教材出現了四種版本,包頭市高中地理教材選用了湘教版教材,包括必修教材三冊,選修教材七冊。在目前自治區實施的高考方案中,選修部分採取三選一,高考分值是10分。自治區學業水平考試只考查必修內容。因此,無論對於高考,還是學業水平考試,必修的三冊教材都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
從2009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開始進入新課程教學實驗,到2012年,新課程的教學在包頭完成了一輪的教學實踐,目前進入第二輪實驗時期。一輪實驗中出現許多問題,有待探討解決,有相當一部分教師還沒有完成第一輪的教學實踐,因此,對於如何搞好新課程教學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從已經進行的教學實踐經驗看,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建議一:教師要通讀、研磨課標與教材。
教師只有通讀、研磨課標與教材,才能對湘教版教材的編寫思路、知識框架、教學理念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
建議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重新整合教材。
新課程的改革,不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對教師而言,他們具備完整的地理專業知識儲備,在以往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知識的系統和框架始終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中,不需要重新建立。但對學生而言則不然,沒有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在他們的認知中,知識是零散的,是一個一個片段,不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的整合可以在一章內進行節次的整合,也可以是一節內各標題的調整,總之,教材的整合為了讓學生容易構建知識框架,梳理知識,使教學過程更加流暢。如,在湘教版必修II第三單元的教學中重新整合教材。
湘教版教材原來的順序是:第一節地域聯系 第二節農業區位 第三節工業區位 第四節 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經調整後改為第一節農業區位 第二節 工業區位 第三節 地域聯系 第四節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這樣安排,在農業、工業區位學習的基礎上,不需要再重復學習原第一節的產業活動區位條件,在地域聯系的教學中,學生自學交通運輸,為第四節的教學作鋪墊。教學中注意區分工業聯系和地域聯系。
新課改採取一標多本,教師在運用湘教版教材的同時,也可以參考其他版本的教材,目前高中地理教材有四個版本,湘教版、人教版、魯教版和中圖版,每套教材都有精彩的章節可以作為平時教學的素材,值得借鑒,通過教師的整合和創新提升,抓住教學核心。
建議三:強調教學是依據課標教學,而不是教教材。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教學依據,課標才是教學的指導性綱領,教師應該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認識,備課時,一定先研究課標,依據課標的要求,制定教學目標,至於教材,只是教學的素材,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鑽研新課標中的「內容標准」,決定教材內容的取捨,只要教學沒有偏離課程目標就可以。

F. 地理教學指圖

①掛圖應掛在抄光線充足的一邊,②如果兩邊步解均較暗,或攀亮,掛圖最好掛在教師的左手邊(即講台的左邊),③掛圖不宜太高和太低,④掛圖不宜太偏.⑤指圖時,時間不宜太早和太遲,⑥指圖時,教鞭位置應准確無誤,不要「聲東指西,⑦指圖時,教師應站在側面,並緊貼著牆壁,⑧指河流由上游到下游,指城市指在城市的圖例上,指地區先指出它的大致范圍,再指在中心位置,指山脈則指出它的走向.如何掛圖與如何指圖@周文敏$湖南省耒陽師范學校 在小學(其實也包括中學)地理教學中,教學掛圖的掛法和指法雖不一樣,各據其理.但總的應該遵循下列原則:①掛圖應掛在光線充足的一邊; ②如果兩邊光線均較暗,或較亮,掛圖最好掛在教師的左手邊(即講台的左邊);

G. 地理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1、與學生生活的相關性,通過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思考版和解釋。例如:為什麼朝霞不出權門,晚霞行千里?
2、注重情境的創設,特別是對學生未知世界的知識學習中,要充分利用圖像、視頻和文字,加強理解。
3、注意知識點的正確性,如:地名的書寫,讀音等。
4、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問題以及錯誤理解,這些都是他們理解失誤,或是教學過程中存在不足,要注意引導和修正。
等等,還有很多要注意的。

H. 地理教學方法

按大抄綱的知識點,第一遍學習的時候要注重把一些關鍵知識點講給學生們聽,第二遍的時候要把每章沒節的只是點串起來,比如我們在學完大氣圈和水圈等等之後可以把兩個一起來講一些知識點的關聯,這樣可以加深記憶,對知識點的理解更透徹

I. 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學方法有:

  1.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實物展示、直觀教具(如模型)、示範性實驗等,使學生通過觀察而獲取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供展示的對象有很多,而且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演示的范圍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2. 地圖法。地圖法是指在地理教學中,老師運用各種地圖,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地圖成為地理學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3. 綱要法。綱要法,又可以稱為「思維導圖」法,是一種利用由字母、文字、數字或者其他符號組成的直觀性很強的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簡單扼要地把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

  4.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途徑進行探索,發現並掌握相關原理或結論的教學方法。

  5. 生活教學法。活教學法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拓展資料: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