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的幾種有效記憶法
Ⅰ 地理知識點記憶要領
地理知識點的記憶方法 北京家教中心
一.「發現」記憶法
所謂發現記憶法,就是在學習、復習地理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重點解決,以此加強記憶的方法。比如,當學生在聽課、做練習、解答問題時,經常會發現自己有概念不清、不得要領以及遺忘的地方。針對這些問題,應扎扎實實地依據課本,逐個解決,這也是再學習、再復習的過程,同時又是加強記憶的過程。尤其是復習時,要將所學地理知識系統化和概括化,逐章按節進行復習,一定會發現自己存在的薄弱環節,有了不足,及時解決,搞懂學通,加強記憶。
二.口訣記憶法
這種方法讀起來朗朗上口,情趣盎然,簡潔明快,新穎獨特。不僅易學易懂,而且記憶方便,是名符其實的「地理快餐」。
如學習《中國地理》中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簡稱,其口訣(看中國政區圖):
黑、吉、遼;內蒙古、京、津;
晉、冀、魯;陝(秦)、甘(隴)、新;
蘇、皖、豫;鄂、湘、贛;
川(蜀)、黔(貴)、滇(雲);寧、青、藏;
滬、浙、閩;台、粵、桂;
海南簡瓊,好記憶。
再如,我國主要大山口訣:(看中國地形圖)
喜馬拉雅(山)、橫斷山,
岡底斯山、昆侖山,
天山、祁連山,
阿爾泰山、賀蘭山,
大小興安嶺、長白山,
陰山、燕山、太行山,
秦嶺、巫山、大別山,
南嶺、武夷(山)、台灣山。
口訣記憶法,最適用於年歲偏小的學生,是他們在學習地理時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一般情況下,他們善於背誦,若能對照地圖記憶,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聯系記憶法
就是以點連線,以線拓面的方法聯系記憶。如以鐵路站為點,再沿鐵路線向周圍拓寬,或延伸的面來記憶。當然,完全可以以任何城市或其它重要地理事物為點,延線、拓面,相互記
如學習西北五省、區主要鐵路交通時,先以熟知的西安為點,向西沿隴海線經寶雞,再向西偏北到蘭州。又以蘭州為點,向西北沿蘭新線到烏魯木齊;由蘭州向東北,沿包蘭線經銀川到內蒙古的包頭;由蘭州向西,沿蘭青線到西寧。由西寧繼續向西,是青藏線的西寧至格爾木段。
由寶雞向南沿寶成線經陽平關等到成都,陽平關向東沿陽安線經漢中到安康。安康是襄樊到重慶的襄渝線中間一個站。
從鐵路線分布狀況看,蘭州為西北最大的鐵路樞紐站。另外,隴海線和蘭新線及烏魯木齊到哈薩克的首都阿拉木圖線,是亞歐大陸橋的東段線路。
四.圖片記憶法
地理圖片能夠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它能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所以在學習時,適當運用觀看與學習內容相應的圖片,是會收到好效果的。高中適用的「中國地圖冊」中,附有大小圖片44幅。有興安林場、大連新港;黃土高原,華北棉田;上海外灘,長江三峽;桂林山水,西沙風光;葛洲壩、日月潭等。課本上的圖片更多。學到相應的章節時,首先應看圖片。如學「熱帶雨林自然帶」,先看「熱帶雨林」景觀圖片,學生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植物特別茂密,喬木、灌木、草本混雜,樹種繁多。地面有大象、犀牛,水中有鱷魚、河馬。樹上有猿猴、猩猩攀緣,空中飛翔著各種鳥類。學生會感知熱帶雨林帶動植物的多樣性、復雜性。學習課本內容時,就容易理解,還可進一步分析這些特徵是如何形成的?從而聯想到與熱帶雨林氣侯有關。所以運用地理圖片,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手段。
五.類比記憶法
從因果關繫上談,基本要素相同,結論必然相一。地中海周圍氣候特點是冬雨夏干。因地處30°~40°N的大陸西岸;冬季受西風影響,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那麼可知,凡在這樣條件下,就具有冬雨夏乾地中海式氣候。北美有,南半球的南美、非洲、澳大利亞都有。
六.地圖記憶法
看地圖、讀地圖、繪示意圖等,這是學習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具有容易學、速度快、簡便實用等特點。原則上,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由學習到復習,都不能離開地圖。因為地圖是地理學中重要的直觀語言,它能形象而確切地表示地面上各種地理事物,當然也能反映出各種地理事物來。通過地圖,可以確定出地理方位,區域范圍,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離、形態和分布,便於闡明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容易使學生理解地理規律。通過讀圖、分析圖等,可以發展豐富學生的想像力、邏輯思維能力,擴大學生的視野,逐步樹立起敢於向自然界、向地球、向宇宙開拓的精神。
學習各類氣候類型,依地圖學習,好記憶、易理解。如海陸熱力差異而引起的東亞季鳳,是世界上最為明顯強大的季風區。它是由冬、夏氣壓場性質而決定的。冬半年,亞洲大陸內部氣溫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區;而東面的太平洋面上,比同緯度大陸來說相對氣溫要高些,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壓區和赤道以南的赤道低壓帶。大勢是,陸上高壓,海上低壓,自然存在溫壓梯度的變化,從而形成由陸上高壓區向海上低壓區帶吹的偏北風,叫冬季風。夏半年,溫壓場相反,所以風向也相反。
實際上,上面的季風問題和一些地理問題,雖不是問明地圖,但實質上你要准確無誤的答好問題,也需要一幅鮮明的亞洲地圖或世界地圖浮現在腦海里,才能答得全面准確。
學習中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看「中國政區」圖,就容易學習。從而也能盡快地掌握各省、區、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圖形等。若不看圖,只記名稱,必然就會今天記、明天忘,實際等於空對空。但只會看懂地圖、熟悉地圖還不夠,應能理解地圖,才能分析地圖。能將地圖上的內容和已有的地理概念聯系起來,經過分析,從中才能得出新知識。
七.方位法
如《中國地理》「三北」防護林網,教學時將「三北」防護網所跨越的十二個省、市、區可用簡稱按自東向西順序改為:東北區的黑吉遼三省西部,華北區的冀、晉、內蒙古,西北部的陝、甘、寧、青、新。這樣講,學生比較容易記住。
再如高中地理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解放初只有九個,隨著工業發展,增加到二十個。台灣省的台北、高雄,港澳地區的香港,人口也在百萬以上。按書上的順序講,學生很難記住,而且查地圖時也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很不方便。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在地理分布上大致排列成「蘭」字形。在教學時,首先在黑板上寫個「蘭」字,然後按「蘭」字筆劃順序填寫北京、天津等城市,引導學生看課本插圖與板圖對照。這樣、學生比較容易記住。
八.解法
找出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總結出規律,通過有意識記效果較好。如《世界地理》世界氣候,這一節內容既是本書的重點又是難點。它影響以後章節各大洲各國的區域性氣候學習,同時這節內容理論性強、份量重、頭緒多,學生難以掌握。為了教好這節課,教師備課時,搞清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各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特性及其成因。講課時,緊緊抓住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生就容易理解,也容易記憶。
九.諧音法
把新地名和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記憶。
如前蘇聯中亞地區的兩條內陸河——阿姆河和錫爾河。在安徽中部地區,「阿姆」和「阿母」,「錫爾」與「惜兒」是近音。在講課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地圖,了解認識兩條河的地理位置、發源地和注入的地方,再講阿母都是愛惜自己的兒子的。這樣利用諧音可以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又利於記憶,但必須要求學生一定要把原字搞清楚,防止以假亂真。
十.對比法
運用對比方法,把類似或相反的地理知識,排列成序。例如我國面積遼闊,為了使學生確切了解我國總面積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可作下列一些對比:我國的領上為英國的三十八倍,日本的二十五倍多,比英、法、德國、日本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面積總和五倍還大,僅次於前蘇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國。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祖國遼闊的概念。
十一.電影電視法
電影電視可以幫助我們得到直觀印象,猶如身臨其境,獲得深刻的感性認識。例如講澳大利亞的袋鼠和苔原帶的馴鹿,引導學生回憶電視放映動物世界結束的鏡頭,學生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很深刻,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提醒學生看電視要多看《世界各地》、《祖國各地》、《兄弟民族》、《話說長江》、《話說運河》,以增長地理旅行知識和見聞。講課時,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回憶有關鏡頭,效果較好。
十二.熟讀法
對字數較多的地名,引導學生反復讀幾遍。如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布宜諾斯艾利斯,馬格尼托哥爾斯克等,讀熟了就很順口,從而記得牢。
十三.數字法
有的地理事物偶爾有數字上的巧合,可總結出數字規律。如講南亞地區,總結出該地區有三個「三」:三種地形(北部是山地,中部是恆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三大河流(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種氣候(熱帶雨林、熱帶季風、熱帶沙漠)。在講東非國家時,總結它有三亞(衣索比亞,肯亞,坦尚尼亞):兩布(吉布地、蒲隆地);兩達(烏干達、盧安達),東非的九個國家中已經記住了七個;剩下的索馬里,塞席爾也就好記了。地理課中有些數字與學生熟悉的事物巧合。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這個數字恰好同「五一」國際勞動節一致,但必須向學生強調應注意地理事物的單位。再如講黃河的長度是
5,400公里,這個數字與「五•四」運動的數字巧合。
高中地理課本中涉及數據很多,教學中若照本宣科,聽起來就十分枯燥。怎樣把它講得有味,活躍課堂氣氛,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呢?可採取以下處理方法:
(1)比較法
它是處理數字的基本方法,分橫比和縱比兩種。橫比是把同類事物放在不同空間的比較,反映出事物間的大小。如講太平洋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海洋,有1.8億平方公里。學生對這個龐大的數字感知模糊,若把它與另三大洋相比,不僅按課本上指出它的面積是另三大洋面積的總和,還把它與面積最小的北冰洋相比,指出它是北冰洋的14倍。這樣就使同學們認識到太平洋之「大」。也為東亞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巨大而形成世界上面積最廣的季風氣候區打下了基礎。縱比是同類事物不同時期的比較,它可反映出事物的發展變化,講我國的工農業增長等方面的數據,為了突出其增長幅度,常用此法。
(2)擴演算法
如果個體數字比較小不易引起重視,則可由此擴算出一個累積數,形成一個可觀的數字得以強化該內容。如講森林法中決定每個公民每年義務植樹三至五棵, 「三至五」數目小,學生覺得淡然,如果把它擴算為按10億人計算,每年則可義務植樹30億至50億棵,試想這是多麼驚人的一筆財富!由此也起到了積極的宣傳和教育作用。
(3)縮演算法
數字太大或時距久遠,不易捉摸,如果縮算成小數字則便於理解。如講「地球的演化史」可聯系課本中的練習題,將整個地球發展史縮算到鍾表面的12小時之中,指出地球各個發展階段約占的時間。特別強調地球初期發展階段佔2個小時,太古代佔5個多小時,即這7個多小時地球上無生命存在。後四個年代合起來佔5 個小時,其中新生代很短,僅佔10分鍾,而出現人類的第四紀僅佔20~30秒。這樣一來同學們對漫長的地球歷史中各代的相對時間就有了一個較清楚的認識,對掌握地殼的變化、生物的演化很有幫助。課文中的很多內容都可以用此法。如世界森林資源的毀滅,我國土地資源的減少,我國人口的激增等數據都可縮算到一年或一天甚至每小時來說明,由此強化保護生態環境、控制人口增長的緊迫意識。
(4)遷移法數字顯示的內容生疏,可以遷移到一個比較熟悉的數字上類比。如講「一千克鈾235通過裂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5000噸標准煤釋放的能量」時,學生對「標准煤」比較生疏,影響了這個數字的信息度,可遷移為:如果這些熱量全部轉化為電能,相當於2000萬度電,這樣則有熟悉可知,易於接受。
(5)換位法若遇數字內涵模糊,難以感知,可採取換一方位、變一視角的辦法處理。如「天體間的距離」用。光年」度量,學生不易感知,可換成用火箭、飛機、甚至步行所需要的時間去度量,使學生感知其「遙遠」,進而認識到恆星的「恆」是有相對性的。
(6)窺斑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處理課文中不一定要求記憶但又要知道有定量的數量。如講黃河泥沙之「多」,可形象地說「一碗水半碗泥」;如講我國西北某些地區氣溫日較差,可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形容。這樣雖不反映總體數,但以局部示全部,以現象顯特徵,同樣可起到生動有趣,強化印象的效果。
十四.採用上述方法應注意幾點:一是數字的「加工」要注意科學性,不能無根據地將課文中的數字誇大縮小;二是不能節外生枝,故意引進些新的數字,混淆視聽加重學生負擔;三是此法要適度,並且強調課文中必要的數據要記憶,不能以此法免去記憶。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有大量的地理名稱、地理數據、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要求學生了解或掌握,教材中需要識記的份量很大,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運用識記規律,探究識記方法,才能提高識記效果。其基本指導原則如下:
一是:變機械識記為意義識記。識記的效果對理解材料的程度有很強的依存性。教師可以在若干個機械識記的材料中,幫助學生尋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成為有某種意義的識記的材料。以有關長江的幾組地理數據為例:
長江幹流流程是6300千米。在學東非裂谷帶和世界另外三大河流時,它們的長度和長江的長度組成一個數字組:6000千米(亞馬孫河)、
6600千米(東非裂谷帶),6200千米(密西西比河)、6400千米(尼羅河)。這幾個數字中百位數可組成類似等差數列的順序,而其它各位數字均相同。
歐洲最長的河流、世界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流程是3600千米,其前兩位數正好與長江的相反。我願送你學習的金手指!
二是:變抽象識記為形象識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地圖是運用最多的模象直觀形式。地圖具有方位準確、數據直觀、表現鮮明、地理要素內在聯系外顯等特點,是學習地理的第二語言和不可缺少的工具,讀圖、填圖、分析圖,不僅可以「索象於圖」,還可以「索理於圖」,以至「規劃於圖」。地圖是獲取知識的信息源,又是儲存知識的信息庫,是識記、分析、綜合、運用地理知識的藍圖。教師要具備邊講邊畫板圖的基本功,並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畫邊填,養成自己動手畫地圖,用圖學習、用圖識記的習慣,變文字、聲波識記為文字系統和圖像符號系統的綜合識記,調動耳、眼、手多種感官對大腦進行多方位刺激,從而提高識記效果。
三是:從部分識記到綜合識記。綜合識記具有部分識記的分散材料的優勢,在區域地理教學中,把知識結構概括為:「位地氣水生,資農工交城」十大要素組成的系統,使學生在新課進行前就對區域地理知識結構有了整體的認識,再把整體教材分解成各部分要素,隨著教師把各地理要素的具體內容逐次分析,並展繪在底圖上,最後畫出一張本地域的綜合性的地圖,再配以必要的文字材料,這不僅對各地理要素的有關名稱、特點和分布規律有具體了解,又能從各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整體上,在地圖點、線、面符號組成的知識網路上,識記所學材料,進而挖掘知識內在聯系和規律性,也便於用「變式」和比較的方法,使知識得到遷移,從而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Ⅱ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的幾種有效方法
一、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結合學生實際,嘗試和開拓新的教學方法回 1、注答重教法,教學方式多樣、靈活。 2、准確地把握學生的地理現實。 3、學習目標明確化。 4、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地理知識結構。二、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三、積極地去創設室外課堂四、在地理教育中要充分運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可達到教學的優化,促進素質教育
Ⅲ 地理的記憶方法
地理記憶方法1、比喻記憶法▲是指把所要記憶的地理知識與人們熟知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完成記憶的方法。例如:記憶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時,可比喻為燕子的季節遷徙。記憶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衛星數最多的行星-----土星時,可以將其比作土霸王。2、字頭記憶法 是指把一系列地理事物的字頭串聯起來來完成記憶的方法。例如:記憶九大行星距日遠近時,可以這樣記憶: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3、諧音記憶法 是指把需要記憶的地理知識通過諧音組合到一塊,然後聯想創造出一種意境的記憶方法。如記憶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時,可以這樣「氧(養)硅(閨)鋁(女),鐵(貼)鈣(給)鈉(哪)鉀(家)鎂(美)?」。又如記憶草場資源豐富的國家時,可以這樣:俄(我)新(心)中美澳,阿蒙(門)。又如記憶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可以這樣:美加法(深)澳阿,該出口時就出口。4、接近聯想記憶法▲ 是根據有些地理事物在時間上或空間上有所接近之處而建立起來的聯想記憶方法。如復習亞馬孫平原時,從同一地理空間進行聯系,想到亞馬孫河,全年水量豐富,季節變化量小;想到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樹種豐富,破壞嚴重,「世界肺臟」作用正在不斷減弱。5、類似聯想記憶法 是根據地理事物之間在性質、成因、規律等方面有類似之處而建立起來的記憶方法。如裏海與日本的面積大約都為37萬平方千米。又如溫帶季風氣候區和溫帶海洋氣候區內的自然帶均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6、對比聯想記憶法 是指根據地理事物之間具有明顯對立性特點加以聯想的記憶方法。如氣旋和反氣旋是大氣中最常見的運動形式,其氣壓分布狀況、氣流狀況、天氣狀況都相反,學習時,只需精記一種即可。7、從屬聯想記憶法 是根據地理事物之間因果、從屬、並列等關系增強知識凝聚的聯想記憶方法。如因果關系:地理自轉→地轉偏向力→盛行風向→洋流的流向;從屬關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並列關系: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固結成岩作用。8、聚散聯想記憶法 是指運用聚合思維對一定數量的知識通過聯想,按照一定的規律組合到一起或運用發散思維對同一地理知識,從多方面進行聯系的記憶方法。如有關赤道的知識,可運用發散思維從下列各點進行說明:地理上最長的緯線;緯度最低的緯線;距南北兩極距離相等的緯線;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南北緯度劃分的起始線;9、形象聯想記憶法 ▲ 是把所需要記憶的材料同某種具體的事物、數字、字母、漢字或幾何圖形等聯系起來,藉助形象思維加以記憶。如新疆的地形特徵可與新疆的「疆」的右半部分聯系起來,「三橫」表示三山即阿爾泰山、天山和昆侖山;「兩田」表示兩大盆地即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又如義大利的輪廓圖像高跟靴子。10、奇特聯想記憶法▲ 是指利用一些離奇古怪的聯想方法,把零散的地理知識串到一塊在大腦中形成一連串物象的記憶方法。歷史記憶方法一、歸類記憶法 整理、歸類歷史知識,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不僅便於學生記憶,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例 如,中國古代史講完之後,可把教材內容按中央集權制度、社會經濟發展、賦稅制度的演變、土地制度的發展、科技文化的發展、民族關系、對外關系、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等進行歸類。二、「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即把一些繁雜的內容進行概括、濃縮,提煉成幾個要點,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其重點。而如果將要點擴展,又能呈現出歷史內容的原貌。 三、串線記憶法 通過串線,使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於學生面前, 中國古代史中賦稅制度的演變可整理為: (1)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 (2)西漢的「編戶制度」。 (3)北魏的租調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調制。 (5)唐後期的兩稅法。 (6)明後期的一條鞭法。 (7)清朝實行攤丁入畝,徵收地丁銀。 四、歌訣記憶法 歷史年代、歷史朝代、政權名稱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學生也難記住。有的則可編製成歌訣的形式。如記戰國七雄各國的方位可編為: 齊、楚、秦、燕、趙、魏、韓。 東南西北到中間。
謝謝樓主採納~~ McGrady Li
Ⅳ 如何巧妙記憶地理中的基本知識
1.特點記憶法
任何地名都具有其特有的歷史、宗教、位置、輪廓、自然、經濟、交通等特點。如能注意這些特點,引起並激發興趣,也能起到幫助記憶地名的作用。例 如西亞 死海,一聽名稱就感到驚奇,油然起興。讀到死海附近地勢最低,湖水鹽分最高,湖內魚蝦絕跡,周圍草木不生,失足跌入湖中並不沉沒的奇怪現象時,自然想像出 「死海死海真奇怪,不會游泳也能玩」的意境,從而可以牢記不忘。此外墨西哥是「仙人掌之國」,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摩納哥是世界小賭國,梵蒂岡是世界最 小的宗教國等等,都屬於特點記憶。
2.興趣記憶法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注意力必然集中,記得快,記得牢。因此一定要把「死」地名變成「活」地名,學得生動活潑,記憶地名輕松而有興趣。例如美國的聖弗蘭西斯科可以這樣講:
(1)首先在地圖上指出該城市的位置,並拼寫拼讀數遍。
(2)理解:聖弗蘭西斯科是美國西海岸的大港口。中國人習慣叫它「舊金山」。舊金山的開發與華工的血汗勞動是分不開的。1848年在這附近發現 大金 礦,美國掀起了採金熱,大量招募華工。我國東南沿海農村有不少貧苦農民背井離鄉,來到這里當苦工。他們櫛風沐雨,披荊斬棘,修築鐵路,建設城市。因為該城 是在採金業中迅速發展起來的,所以華僑最初稱它為「金山」。後以區別於澳大利亞墨爾本新發現的大金礦,便改名「舊金山」。舊金山是美國華人的最大集中地, 市內有一條「唐人街」,聚居著華僑及華裔7萬多人。這條街充滿了中華民族的鄉土色彩,到處可以見到廣東酒家、北京飯店和餛飩店、豆腐店等;每逢春節,街上 就有耍龍燈、玩獅子、打腰鼓、放鞭炮的,說明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團結力。這樣有目的地串插歷史故事,就能使學生興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既進行了政 治思想教育,又為難記的地名,打下了記憶的基礎。
3.讀練記憶法
要想牢記地名,單聽教師口講不行,應該眼、耳、口、手一齊活動,互相配合,共同參加記憶。一般記地名可遵循如下幾個步驟:
(1)在地圖上指出地名的正確位置。
(2)在地圖冊或課本插圖上找出同一地名的位置。
(3)工整地寫出地名(有條件的還可以寫出外文進行對照)。
(4)工整地進行填圖或記筆記。
(5)拼讀地名(由慢到快,反復念讀)。
(6)在課前、課後進行指圖練習或填板圖。
4.分散記憶法
一堂地理課上往往會出現很多地名,在短時間內要求學生全部記憶是有困難的。最好的方法是分散記憶,就是先統計教材中出現的所有地名。對於其中必 須記 的、不一定要記的、應該先記的或後記的都要心中有數,然後集中力量,逐個解決。這樣既可減輕負擔,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北美洲」一章中出現 的地名有很多,但如果仔細分析,就能發現其中有的可以暫時不記(如貝里斯和一些州名等),有的是已學過的(如格陵蘭島等)。經過這樣化繁為簡,記憶這些地 名就不會感覺困難了。
5.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包括聯想和對比: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因此教地名必須注意聯系:地理學科具有區域性,因此教地名又必須注意對比,聯系與對比的過程,實 際就是 訓練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思路和發展智力的過程。例如亞馬孫河水量最大,應與剛果河水力最豐作比較;阿塔卡馬沙漠最乾旱,應與乞拉朋齊雨水最多作 比較;巴拿馬的科隆港,應聯繫到西德的科隆市……如此等等。這樣既是講新課,又是溫習舊知識,天長日久,不知不覺就記憶了很多地名。
Ⅳ 關於地理的學習方法
1、預習。預習既是學習方法問題,也是學習習慣的問題。預習的內容很多,如:課前要預習生詞、課文和語法內容,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去聽課,課堂上盡力去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仍不懂,課後應馬上問老師。
2、聽課。聽課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聽課效率高的學生往往能夠在課堂上掌握教師講授的大部分內容。聽課要做到:緊跟各個教學環節,如復習、引入、呈現、練習和鞏固等;要集中精力,聽懂教師的講解,並做好筆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如回答問題、對話、角色扮演和復述等。
3、作業。要認真完成課後作業。英語作業分口頭和筆頭兩種。對語言學習來說,朗讀、記憶、背誦等課後作業十分重要。
4、復習與總結。課後要進一步理解課上所學的內容,如整理筆記、復習重點和難點;熟讀或背誦重要句子;通過歸納、分析和比較,使知識條理化;根據個人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5、自備一本詞典。對於重點詞彙或易混詞要勤查詞典,學會用簡單的英語去解釋生詞,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便今後能正確使用英語詞典等工具書,准確地理解詞義。
自己試著分析結構比較復雜的長句子,如能理解長、難句,那麼也就不難理解整篇文章了,這樣也隨之提高了閱讀能力。
6、課外時間盡量多看些課外讀物或英語報刊雜志,多讀故事類、幽默笑話類材料,以便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另外,可以輯一些英語諺語、警句等(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這樣在擴大自己知識面的同時激勵自己發奮學習。
7、多說英語,多背課文,培養語感;多寫英語,鍛煉自己的組詞造句能力;課余時間要多與老師交流,解決遺留問題,堅持勤學好問。
Ⅵ 關於地理的快速記憶方法
太多了,有空你自己看看吧,貼出來一部分:
地球特點
赤道略略鼓,兩極稍稍扁。
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
南北為緯線,相對成等圈。
東西為經線,獨成平行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換。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地球五帶
地球有五帶,全靠四線分;
回歸間熱帶,極圈分寒溫;
寒溫各有二,五帶溫不均①。
①溫,指溫度。
地圖辨方向
地圖方向辨,擺正放眼前;
上北下為南,左西右東邊。
標圖易分辨,經緯網較難;
緯線指南北,東西經線圈。
極地投影圖,定向較特殊:
對於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緯圈東西,自轉反時走。
對於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緯圈東西,自轉順時走。
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為四洋首,位於亞澳兩美間。
大西洋西南北美,東岸臨界歐與非。
印度洋臨亞非澳,南部三洋水相連。
北冰洋面為最小,亞歐北美三洲環。
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七大洲地形
亞洲
亞洲地形雜,中高四周窪。
沖積平原廣,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資源可誇。
歐洲
半島緣海多,形體分節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北美洲
東部高原聯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東西相間高大陸,世稱湖海在其間。
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東部平原高原區。
地形多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脈為最長,亞馬遜河流域廣。
熱帶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數潘帕斯。
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號稱大陸高原洲,
東部高原連一體,西部沙漠平原有。
大洋洲
面積小,分兩區,
一大陸,二島嶼。
大陸東西高,中部是盆地。
南極洲
四周環三洋,多年冰雪積;
超過二千米,海拔數第一。
海底地形
淺海大陸架,外緣大陸坡;
洋盆海溝嶺,洋底不可測。
地形變化
地形變化,內外力加。
滄海桑田,內部力大;
板塊運動,拉伸擠壓,
斷層褶皺,出現高窪;
火山地震,板塊緣發。
外部力量,不可輕它;
風浪水冰,侵蝕變化,
天長日久,削高填窪。
天氣和氣候
天氣:短時陰晴雨雪冷熱風
氣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氣溫分布規律
氣溫分布有差異,低緯高來高緯低;
陸地海洋不一樣,夏陸溫高海溫低,
地勢高低也影響,每千米相差6℃。
地球變暖危害
大氣污染,地球變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採取措施,刻不容緩。
風的形成
溫高氣上升,低壓下形成;
氣自高壓來,流動形成風。
地球氣壓帶
高氣壓帶四,低氣壓帶三:
南北五度間,高溫氣上翻,
2 〔地理口訣〕(整理成冊,復制方便!)
赤道低氣壓,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氣流下偏轉,
副熱高氣壓,少雨常乾旱;
極地氣壓低,靠近兩極點;
南北六十度,副極低壓然。
地球風帶
氣壓帶相隔,風帶共有六:
信風赤道摟,東風兩極出,
南北西風帶,四十、六十度
降水形成條件
空汽飽,氣溫降;
凝結核,相碰撞;
體重加,雨雪降。
降水分布規律
赤道熱,降水多:
兩極寒,降水難。
回歸線,分西邊;
陸西岸,副高帶,
信風吹,降水虧;
陸東岸,季風故,
氣候溫,降水富。
中緯度,居內部;
距海遠,氣候干。
影響氣候的因素
影響氣候因素,四個方面兼顧;
緯度位置第一,赤道兩極懸殊;
其次要看海陸,遠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風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來水富。
陸地自然帶分布與特徵
地表氣候不一般,植被動物隨著變。
九自然帶分布談,熱溫類型各有三;
亞寒苔原冰原帶,另外高山垂直變。
熱帶雨林赤道邊,高溫多雨樹參天;
猩猩猿猴時常現,河馬大象不少見。
熱帶草原夾兩邊,非洲南美最廣泛;
干濕兩季南北反,稀樹密草動物歡;
獅犀斑馬長頸鹿,乾季向著水草遷。
熱帶沙漠回歸線,非澳兩洲最大片;
草木稀少多沙丘,鴕鳥駱駝耐餓旱。
溫帶沙漠居陸間,亞美澳非都可見;
夏季高溫冬季寒,植被較少能耐干。
溫帶草原四季顯,多位北半球中間;
雨水較少草尤短,黃羊野兔最常見。
溫帶森林闊葉繁,熊貓梅花鹿罕現。
北部亞寒針葉林,松樹雲杉能耐寒;
亞美北部歐大半,動物冬夏羽毛換。
苔原氣候冬長寒,亞歐美洲最北邊;
植物地衣和苔蘚,特有動物馴鹿焉。
南極冰原和冰山,企鵝海豹近海岸;
北極點與格陵蘭,白熊海象不畏寒。
世界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生存條件;
耕林草建,伐墾泛濫,
流失沙化,人增地減,
採取措施,齊抓共管。
水資源
地球水多,海水大片;
只能利用,淡水資源。
河湖地下,分布有偏;
滿足需要,比較困難。
保護資源,節用當先;
植樹造林,防治污染。
海水淡化,為期較遠。
森林資源
森林用途:提供材木,
含蓄水源,增加濕度;
防風護田,保持水土;
調凈空氣,①「自然調度」。
保護資源,植伐同步。
①調,調節大氣成分。凈,凈化。
礦產資源
礦產種類實不少,煤鐵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①,七國鐵礦儲量高;
煤礦要數中美俄,亞歐北美煤質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東俄美中墨英。
①巴,巴西。印,印度。
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亞洲東部南部;
北美東部歐洲,人口稠密在數;
地屬沿海平原,氣候濕潤溫暖;
農業歷史悠久,工交城市發展。
人口問題
人口發展過快,環境資源受害;
人口城市遷移,帶來諸多不宜:
住房交通水電,醫教就業問題。
世界人種問題
世界人種分清,要看膚發眼睛。
白居歐洋北美①,黃人主在亞東,
黑人非洋美國,種族歧視受輕。
①洋,大洋洲,後面「洋」字亦同。
世界主要語言
世界民族二千,多有自己語言。
漢語使用最多,亞洲中國東南①;
英語使用面廣,英澳北美印度;
俄語比較集中,拉美西語侵佔②;
法語世稱美麗,主要法國內焉;
阿拉伯語亞非,國際重要語言。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宗教三,佛基伊斯蘭。
基督徒十億,歐美洋廣泛①;
佛教源印度,回真伊斯蘭,
六億穆斯林,亞非最多見。
①歐美洋,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有關世界國家問題
世界國家一百八,面積俄加中最大,
領土領水海陸空,兩邦之間國界劃。
政治制度分社資,多數國家不發達;
國際交往要平等,五項原則維護它。
世界區域劃分
世界區域分十三,依據人地和自然①。
亞洲區域數有五:東西南中和東南;
非洲區域兩部分,撒拉劃分南北線;
3 〔地理口訣〕(整理成冊,復制方便!)
美洲區也分兩段,拉丁美洲佔南邊;
歐分西東聯北亞②,南極大洋獨成片。
①人地,人文地理因素和地理位置。
②東聯北亞,歐洲東部和北亞聯合為一個區域。
東亞各國
東亞有五國:中朝韓日蒙①。
蒙古居內陸,畜牧業較盛;
朝鮮分南北②,北朝資源豐;
南韓經濟發,與日稱「小龍」;
中國更重要,後面另外評。
①朝,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②朝鮮,指朝鮮半島。
東亞地形
東亞海岸線曲折,半島島嶼似星羅;
西部高原和山地,東部平原丘陵多;
地勢西高東部低,東流入海是江河。
東亞季風氣候
東亞季風顯著,東海西部大陸。
海陸比熱不同,氣壓隨季擺動。
夏陸增溫較快,形成低氣壓帶;
海水吸熱較遲,低溫高氣壓在;
季風從海到陸,近海降水豐富。
氣候還分兩種,溫帶亞熱季風
東亞沿海與內陸差異
東亞之沿海,溫濕人稠密;
平原耕地廣,稻茶絲產地;
沿海多良港,經濟貿易益。
西部人口少,多高原山地;
草原氣候干,畜牧加工宜。
日本
日本四大島,本洲最重要;
海岸線曲折,人稠地狹小;
地震活動頻,海洋季風顯;
森林水力富,礦產資源少;
經濟發展快,科技水平高;
經濟四要區,原料進口靠;
對外貿易港,神橫本州島。
東京為樞紐,鐵路速度高;
寒暖流交匯,捕魚北海道;
地小靠機械,農業單產高;
文化東西兼,櫻花國代表。
東南亞地理狀況
「南洋」東南亞,共十個國家;
最大群島國,印度尼西亞。
歐洲向東行,必經馬六甲;
印太兩洋間,「十字路口」卡。
半島山河間,分布呈縱列。
上游「V」字谷,流急水力富;
下游寬且緩,沖積成平原;
土肥灌溉便,人稠農業興。
群島多火山,三大板塊間;
印度尼西亞,「火山國」名兼,
農民不怕險,火山口種田。
東南亞兩種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赤道邊,馬來半島群島焉;
全年對流雨為主,一載降水過二千;
雨熱充足植物茂,四季農作不休閑。
熱帶季風分雨旱,中南半島菲北邊;
六至十月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
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種收在旱。
東南亞居民和物產
東南亞人稠,物產多量大:
橡膠油棕錫,盛產馬來亞①;
椰子和蕉麻,菲律賓可誇;
稻米為主食,泰國質量佳;
印尼汶萊國,石油在開發;
人稠多信佛,建築出精華;
柬寨吳哥窟,仰光大金塔;
經濟有發展,華人貢獻大。
①馬來亞,馬來西亞。
新加坡
馬來半島新加坡,形如獅子市島國;
島小如星人稠密,四分之三華人多。
「十字路口」馬六甲,太印航行必經過。
資源貧乏靠進口,獨立新興工業國。
地理優越港口良,對外貿易航運多;
開放吸資引技術,工業發展「小龍」活。
花園城市環境美,旅遊行業創匯頗。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群島國最大。
產量世界首,木胡藤金納①;
石油輸出口,本區亦最大;
熱帶雨林景,翡翠鏈項掛;
萬隆環境雅,療養旅遊佳;
都城雅加達,位於島爪哇。
①木,木棉,胡,胡椒。金納,金雞納。
南亞地理氣候
南亞次大陸,地形分三部:
北部為山地,三國居內陸;
南德干高原,土肥礦產富;
中間農業區,平原連成弧。
三條大河流,沖積平原出;
Ⅶ 地理學習方法有哪些 有效學習地理的方法
地理等高效聽課方法: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高效記憶方法: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總結提升方法: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
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
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
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Ⅷ 地理學習方法有哪些有效學習地理的方法
地理等高效聽課方法: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高效記憶方法: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總結提升方法: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
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
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
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Ⅸ 區域地理復習的幾種有效方法
1、高效的復習,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哪塊內容掌握的不多就多花點時間,復習的時候要系統化,不要東一下西一下,最後啥都沒復習好。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