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學地理貼吧
㈠ 地理科學 是文史類的吧
我也是地理老師,大學地理師范專業就是理學,畢業拿的文憑是理學學士。出來適當地理老師,因為中學設計計算的公式,定理都相對少,且三年中學地理僅必修一是自然地理,其他都是人文地理偏重,因此定性為文科。
㈡ 揚州大學怎麼樣
揚州大學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全國率先進行合並辦學的高校,1992年由揚州師范學院、江蘇農學院、揚州工學院、揚州醫學院、江蘇水利工程專科學校、江蘇商業專科學校等6所高校合並組建而成。揚州大學的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建的通州師范學校和通海農學堂(後成為南通學院的一部分)。原江蘇農學院和揚州師范學院便是在南通學院農科和通州師范學校文史科的根基上發展起來的。參與合並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50年以上的獨立辦學歷史。
揚州大學辦學規模較大,學科門類齊全。全校現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1000人,各類博、碩士研究生3800人,成人學歷教育學生16000多人。現設有文學院、社會發展學院、法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體育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建築科學與工程學院、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農學院、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獸醫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醫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旅遊烹飪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藝術學院和公有民辦的廣陵學院等24個學院,88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一大學科門類。
學校師資結構合理,綜合實力較強。全校現有教職工41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2050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1000多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97人,國家級、省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9人,博、碩士生導師748人。作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現有博士後流動站3個、博士點21個、碩士點122個、博士專業學位點1種、碩士專業學位點5種;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部、省級重點學科7個,部、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8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研究院1個,科學研究機構81個,教學實驗中心37個。學校目前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900多項,全校年科技經費1.2億多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連續位居全國高校前40名、江蘇高校前列。「九五」以來,共有300多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與我校共同完成的「轉基因山羊體細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評為1999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之首,由我校參與完成的「水稻第四號染色體精確測序」工作被評為200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頭條新聞,我校教師主持的一項成果榮獲200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科技開發與成果推廣成績同樣喜人,學校的「農科教三結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蘇北基地為中心,輻射蘇中、蘇南的格局,在服務「三農」方面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學校辦學條件優良,對外交流活躍。校園佔地面積4200多畝,校舍建築面積122多萬平方米;8個校區位於市區中部,首尾相連。全校固定資產總值16.71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37億元,圖書館藏書228萬冊。擁有實驗工廠、實驗農牧場、動物醫院、附屬中學等一批教學、科研、實習基地以及設備完善的臨床醫學院。學校注重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先後與10多個國家(地區)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學校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包括接受政府獎學金外國留學生)和招收港、澳、台學生的資格。
㈢ 求助,百度貼吧的地理位置這個怎麼弄的
客戶端發貼。旁邊有個+。點開有個分享地理位置。在裡面自定義地理位置就可以了。
㈣ 貼吧回帖時,下面有寫地理位置。。可以不顯示么在哪弄,麻煩截圖告訴我一下
㈤ 關於地理尤其是遙感的貼吧
你好,我是學地理專業的!
貼吧我倒不知道,不過強烈推薦給你一個學習地理的網站內,上邊涉及地理容各個方面的內容!
http://www.dlpd.com/Index.html
㈥ 學科教學地理專業就業前景如何請各位知道的幫幫忙吧!
地理教師在中學里需求量不是很大,如果是江蘇的話,地理專業畢業找教師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是等你考上研究生再畢業再找工作的話,除非高考模式有所轉換,否則就業前景不大
㈦ 大家有沒有知道幾個地理的貼吧
中華城市算不,人文地理。哈哈
㈧ 高中地理應該是一門很考邏輯思維的學科吧,那這種思維是通過大量做題還是在別處得到提高的呢
你好。我當時也不懂,不會。後來多看書,多做題,題目做多了,就自然會知道怎麼讀題,怎麼入手了。這叫題海戰術。採納一下吧,謝謝了。
㈨ 吧里很多地理老師吧,請問一下普通中學地理老師一個月
現在老師工資逐年提高。工資待遇是不分學科的,如果當老師要評級,過了試用期轉正內為初級工資接近4000,如果容加上5險一金,接近5000,中級教師6000以上,高級7000以上,當然,這和地方財政收入聯系很密切,不同地方不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