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科教室
⑴ 如何使用地理專用教室進行地理教學
第一,各類儀器抄切換方便襲,操作簡單,控制准確,演示效果逼真,特別是幫助在行星地球這一教學難點得到很好的突破,可以很方便的課堂中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地理問題;第二,我們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時利用這里的地理實物、地理模型、地理圖像等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特別是這里的各式各樣的地球儀,透明的經緯網,燈光式、運動式的地球儀不僅可以在專用教室里用還可以放進普通教室進行常規教學;第三,自然地理的一大教學難點就在於空間跨度非常抽象,我們的地理專用教室就把這種抽象空間變為真實化、直觀化、具體化,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空間概念,從二維的平面思維模式轉向三維的空間思維模式,提高了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地理專用教室打破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我相信地理專用教室將會被很好很廣泛的推廣使用。
⑵ 如何優化地理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主渠道,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關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要對課堂教學設計不斷創新。教學設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落實課改,融合、滲透新課程理念的先行舉措,是實現地理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必要手段。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科學理論修養以及教學實踐能力, 都將在教學設計中充分顯現出來。改革課堂結構、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是地理教師的當務之急。那麼,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應從哪幾方面入手呢?
一、 地理教學設計要有創新性
地理教材內容豐富多樣,這就要求教師要鑽研新課程標准,既要熟悉新教材的內容、體系、特點和優勢,靈活運用教材,又要熟悉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地設計,使地理教學設計具有創新意識,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設計的好壞,關鍵是看能否調動學生的興趣,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猶如寫劇本,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樣才能刺激學生大腦皮層興奮,智力活動活躍,讓學生感到不積極動腦就跟不上節奏,催促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能使學生越學越有勁。如講述「南美巨人——巴西」時,筆者就運用巴西的國旗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1)、從國旗上白色拱帶引出巴西的地理位置。2)、指導學生根據巴西國旗中的白色拱帶中的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說說巴西的白色人種主要來自於哪個洲?並由此介紹巴西「人種大熔爐」形成的歷史背景,進而引出巴西的人口的內容。3)、根據國旗黃色代表的含義,黃色代表豐富的礦產資源,並由此引出巴西是怎樣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發展經濟的教學。巴西由一個單一經濟的「咖啡王國」,發展成為一個農業生產多樣化、輕重工業都很發達的國家,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4)、根據巴西國旗上綠色代表森林,並由此引出熱帶雨林的教學。這樣教學設計,使學生很感興趣,他們沒想到一個國家的國旗能反映這么多的地理知識,而且以國旗為主線能把有關的學習內容串聯起來,整節課教學效果很好。又如講述「澳大利亞」時,運用「問題式」教學設計:1)、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2)、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3)、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又如學習區域地理《新疆》可以運用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進行設計等等。地理教學設計要有創新性,要因「材」設計,因「人」設計教學內容。
二、地理教學設計要有開放性
新課標提出「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的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跳出學科看教學,跳出教材用教材。首先,在設計中注重教材自身資源的開放性使用,對「教什麼」和「如何教」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要以教材設計者和組織者的積極姿態選擇、開發和重組教學內容, 研究教的內容和創造教的方法, 創新課程呈現和學生學習活動方式, 將學生從教材中解放出來。例如關於六年級地理《地圖的語言》的學習,可為學生設計如下教學內容: ①熟悉校園,為畫學校平面圖做准備; ②回到教室, 畫學校的平面圖; ③討論、匯集在平面圖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④引導學生合作解決出現的問題;⑤研討平面圖製作的基本技能( 例如怎樣測兩點間的距離,如何確定比例尺、方向和如何注圖例和標記等) ; ⑥學生交流製作平面圖的經驗和收獲。這樣處理教材, 開放、靈活, 改變了按教科書講知識點的做法, 大大提高了學習質量, 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其次,在設計中注重地理與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渠道開放。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索地理與其他不同學科(如語文、歷史、政治、科學等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交叉與綜合,將地理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機結合,如在設計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內容時,可結合講解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發現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並提出太陽系學說;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把哥白尼學說更推進一步,認為大自然是無限的等知識,豐富講課的內容,營造良好的地理課堂氣氛,引發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促進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因此,在設計中注重地理與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渠道開放,就能因地制宜地設計與其他課程相配合的「跨領域學習」的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在設計中注重現實生活中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師要善於和敢於對現有教材適度拓寬、加深,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時政問題;把現代最新科技成果和創造發明充實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如在六年級地理《地圖》一節的教學中,可適當向學生介紹電子地圖、遙感圖像和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讓學生知道這些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應用,如市場上出售的電子地圖光碟;火車站、飛機場、大型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所設立的電子查詢系統;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出現的衛星雲圖等等。最大限度地拓展地理學習內容,突破教材的極限,彌補教材缺陷,使課堂教學富於時代氣息和現代氣息。
三、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 從生活走向地理,從地理走向社會」, 「 讓學生獲得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它體現了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地理規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源於生活,對生活有用。當然,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進行教學,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教學資源,學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敏感地捕捉學生生活實際與經驗中有教育價值的地理問題或現象,創設生活情境,將抽象的地理知識生活化,將具體的生活經驗地理化。例如, 在學習「中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時,教師可以設計為綜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教學方式。首先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作為一個專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查閱資料, 之後, 學生自由選擇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 按照「生活在北方好還是南方好」的辯論題, 展開辯論。通過辯論,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到了南方和北方在自然、人文、經濟等方面有顯著差別的知識,體會到地理與社會生活的關系,體會到地理的真正價值,這樣才是教會了學生終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學設計要做到結構和內容的自主生成
教學結構是指教學的程序。教學設計是教師課前對課堂教學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長和建構,是師生在教學情境的交互作用及師生對話互動中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意義構建的過程,是師生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它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生成和合作發展。因此,首先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學情和教材安排特點來靈活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及安排順序可作一定的取捨和調整,以滿足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生成和合作發展。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內容定得太窄、太死,要把握設計與生成的內在關系,從生成與建構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教學設計時,突出生成性教學策略,運用有彈性的預設,只設計活動方案,如創設誘人思考的問題情境;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組織辯論賽等,為課堂上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給學生留有自主建構的空間和時間,為課堂生成提供平台。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應把自己定位在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而非教學內容的安排者和發現者,要把自己的智慧融進富有創造性的設計當中。
總之,有效的地理教學設計不但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地理認識能力,建構地理知識,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優化地理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發展。而且可以促進地理教師的科研能力,專業水平和教學理論水平,改進地理課堂教學。使地理新課程在實施中達到學生、教師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⑶ 東北師范大學地理學院的教學條件
經過多年建設及重大研究課題的開展,我院教學條件不斷改善。現有多媒體教回室,自然地答理(地質、生物、土壤、氣象)實驗室、傅科擺演示室、氣象觀測與實驗站、區域開發信息工程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環境科學實驗室、生態學實驗室、環境工程實驗室以及計算機房、岩石、土壤標本長廊等設施。學院圖書資料室擁有中外藏書5 萬余冊,中文期刊 245 種,外文期刊 42 種。學院用於數字模擬的軟硬體設備已經達到了國內比較先進的水平。又完成了功能強大的專業圖書信息網頁和教學樓內的區域網。
⑷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徐頌軍教室在哪
孫武,男,1963年生,理學博士,地理學教授。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持續利用與減災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自然地理專業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方向碩士生導師,廣東省重點學科土地退化與自然災害防治方向帶頭人。主要從事土地利用、土被覆蓋動態監測的研究。為碩士生與本科講授區域自然地理、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課程。近5年來,先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和面上項目以及國家林業部等課題研究,現主持2003年海南省重點科技項目《海南島西部海岸生態防護體系優化配置模式研究》,佛山市十一五規劃《土地利用預測與管理研究》等項目的研究工作。已在《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ci)》《植物生態學報》《生態學報》《地理研究》等專業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
⑸ 做數字化地理歷史教室整體方案的公司有哪些
我們知道在來初中、高中階自段,地理學科相較於政治、歷史學科來說,是比較晦澀難懂的,一方面,由於地理課本中的很多知識學生難以直接感受到,比如宇宙、大氣洋流等,另一方面教師只能通過口授加上粉筆畫圖很難將抽象的物體具體化,從而達到教學的實際效果。
因此,一套專業的地理教學設備對於學校的教育教學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由無錫羿飛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的全數字化地理教室解決方案就很好的解決了地理教學中的種種難題。
羿飛數字化地理專用教室解決方案遵循教育部《中學地理專用教室建設規范》,集現代地理教育技術最新成果之大成,以「數字化」為主導,為學校地理教學創設良好的環境,以方便學生查閱地理信息資料和進行實踐活動,為探究性學習和學科實驗活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全數字化地理教室通過演示數字化立體地形,可以讓學生們直觀了解世界海陸分布情況,大洲地形、地理特徵,山脈河流概況,以及全球氣候特徵,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讓學生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以及對中國的疆域、海域,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接壤情況和中國行政區劃,並通過實際動手拼接對中國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形成更直觀的了解。
⑹ 請問棗庄學院的地理科學專業教室在哪地理科學的女生宿舍呢
地理科學屬於旅資系,我的鄰班
教室在理工樓。旅資系的教室是4樓和5樓各佔半邊
女生宿舍在13號樓。
⑺ 建設多媒體網路化地理專用教室有何意義
「地理學」是來高校地理科自學專業的主幹專業課。地理學是研究關於人類活動的空間差異和空間組織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科,以人地關系為研究主體,側重於揭示人類活動的空間結構及其地域分布的規律性。由於地理學的學科特性,課程資源極其豐富,因此,發揮計算機網路的優勢,進行人文地理學課程資源網路化建設,對於深化人文地理學課程教學以及研究性教學的開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⑻ 怎麼布置教室才好看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場所。認真布置好教室,對學生的文化學習和品德陶冶,都將起一定的作用。布置教室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室布置的基本要求是:熱情撲實、美觀大方、整齊清潔。因此,應力求牆白地平,幾凈窗明,內容引人,形式生動,物有定處,別類分明。要從實際出發,著眼於教育作用,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他們能從這環境中,受到激勵,更愛學習,更愛班集體。
二、布置次數,一般每學期一次就可以了,但也可以根據重大節日、教育活動等進行更換。可依據教育的中心,適量張貼標語、宣傳畫、名人語錄、格言等。但數量不宜過多,色彩淡雅而鮮明,不宜對比太強烈,過分渲染。
三、張貼、陳列物應主要擺在教室的後方(如「學習園地」、「競賽圖表」、「衛生角」等等)正面牆壁,黑板四周,切勿張貼、陳列一些太顯眼的東西,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四、各種張貼或懸掛物,不僅要求端正,也要注意高矮適中,即底邊與一般學生的視平線等高(指站立著)。還必須牢固結實,穩妥安全。
五、教室內的常備用具和學生常帶之物,如雨具、小黑板、清掃工具等,應分類集中,放之有序,眉目清楚,避免雜亂現象。
六、布置工作,班主任不要包辦代替,最好在教師的指 導下,由學生自己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