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A十
A. 地理科學專業考研都可以考哪些方面
同學,您好,地理科學考研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向,當然也可以跨專業考研。
地理科學三大主流考研方向: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其他相關方向:區域經濟、城市規劃、氣象、地質、水文、土地資源管理
①當教師的話,考研最好考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專業,學校可以是各類師范院校,也可以是中科院的研究所;
②做研究的話,就要看學校是否有博士學位授權點了;
③如果考研,那就下定決心,早作準備,把英語,數學,專業課學好,而且一定要考好的院校,比如中科院,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名校
註:不考數學的學校有浙大、武大、華中師大、西南師大、遼東師大等一些師范類院校
1. 地理學的綜合排名較高的學校
A+等級 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武漢大學
A等級 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范大學,廣州大學,新疆大學,首都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
2. 自然地理學專業的學校
A+等級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
A等級 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蘭州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新疆大學,陝西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
3. 人文地理學專業的學校
A+等級 中山大學,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A等級 北京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
4.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學校
A+等級 武漢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
A等級 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師范大學
B. 那些考到A加的,告訴你學習地理的幾個真相
呵呵,你說的是江蘇高考吧!其實,地理很簡單,不是你想像那麼復雜。現在你的分不內高,是因為你對地理投入容時間不夠,如果你能每晚抽出一節課看地理、做題,你的成績肯定會大幅提高。既然你決定高二報理科,也不需要過分投入精力在地理上了。那麼,到高三上學期,集中復習地理的時候,你要下苦功夫了,多記多背,一定要理解各個現象理論。一般而言,地球基礎知識、大氣與氣候、洋流、工農業生產是復習重點,如果你把這幾個難點都弄會了,考A,甚至A+,都不成問題。我以一個江蘇高考過來身份的人告訴你,絕對可以成功!(不過我高中主修地理的哦,高考地理139分)僅供參考也可以自己查下資料.
C. 高中地理學些什麼
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遊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
學習世界地理:
1、要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條經線、五條緯線)。
2、找出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3、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3)地理學A十擴展閱讀
晝夜長短的變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晝逐漸變短,夜逐漸變長。
(2)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4)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D. 地理生物結業多少分是A+多少分是10分
地理生物結業多少分是A+多少分是10分
初二的結業,生物100,地理100
中考是語數英各120,政治,化學,物理回各100,史地生綜答合卷,全部選擇題共100,七份試卷九門課程共760分。不知道你們當地的政策怎樣,我們這里結業考試和升學考是分開。結業考試過了就可以參加升學考試。升學考試不看結業成績的。只有小學時沒有升學考試才這樣干。生物地理結業考試只要及格
就是一個等級,也就是說,得到60%的分和滿分都不影響等級劃分。
而且地理生物的分數總分僅僅30分,如果您不準備報考重點高中,影響並不大
E. 世界上得地理學上前十名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世界著名地理學家名錄 來源:學科網|http://www.zxxk.com/ 點擊數:79 次 時間:2008-3-13 10:32:00 錄入:金子明 比奇(Frederick William Bee-chey,1796—1856)弗雷德里克·威廉·比奇,英國海軍軍人、地理學家。生於1796年2月17日,卒於1856年11月29日。1818年和1819年參加了J.富蘭克林和W.E.帕里的北極探險。1821—1823年去非洲北岸探險。1825年起對太平洋進行航海探險,發現了小笠原群島。1827年6月宣布該島為英國領土。1835和1837年去南非海洋和愛爾蘭進行實地考察。 著作:《1821—1822年由的黎波里向東考察非洲北岸的探險記》(Proceedings of the expeditionto explore the northern coastof Africa from Tripoli eastw-ard in 1821—1822, 1828)。 比拉(Wilhelm von Biela, 1782—1856) 威廉·馮·比拉,奧地利軍官、天文學家。1782年生於德國羅斯拉。1826年發現了一顆彗星,並以他的姓氏命名為比拉彗星。該彗星於1846年1月13日分裂為兩顆後逐漸遠離,並形成仙女座流星雨而逐漸消失。 比羅(Pierre Birot, 1909—) 皮埃爾·比羅,法國地理學家。1909年生於默東。主要從事自然地理學,特別是地貌學的研究。 著作:①《地貌學方法》(LesMéthodes de la morphologie,1955);②《結構地貌學》(Mor-phologie structurale,1958);③《普通自然地理學概要》(Précis de géographie physique générale,1959)。 比恩(Alan Lavern Beau, 1932—) 艾倫·拉文·比恩,美國宇航員。1932年3月15日生於得克薩斯州惠拉爾。曾就讀於得克薩斯大學、美國海軍試飛駕駛員學校、得克薩斯韋斯里延大學、阿克倫大學等,獲理科博士學位。1955年到美國海軍服役。1960—1963年在馬里蘭州帕塔克森特擔任多種飛機的試飛任務,試飛項目包括初步鑒定、初期試驗、最終儀表檢查和測量試驗等。1963年進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任宇航員。1969年11月14日同宇航員R.戈登和Ch.康拉德乘「阿波羅12號」宇宙飛船執行登月飛行任務。戈登任指揮艙宇航員,康拉德和比恩任登月艙宇航員。他們於11月19日登上月球,並觀察了「測量者3號」研究火箭。他們是美國第三和第四名登上月球的人。飛行時間達244小時36分。1973年7月28日比恩同J.路斯馬和O.加里奧特乘「阿波羅」宇宙飛船在空間與1973年5月14日發射的太空實驗室空間站對接,並創造了在空間站上居住和探測達59.5天的紀錄,9月25日安全返回地面。1975年比恩任預備指揮官,參加美國「阿波羅號」與蘇聯「聯盟號」聯合對接試驗計劃。 比恩在航空和宇航方面保持10項世界紀錄。1969年獲美國海軍宇航獎章、海軍優異服務勛章、得克薩斯記者協會1969年度名人獎;1970年獲海軍少將威廉·斯·帕森斯獎、得克薩斯大學優異工程技術畢業生獎、戈弗雷·勒·卡博特獎和國家科學院電視藝術和科學理事獎等。 比奧(Jean Baptiste Biot,1774—1862) 讓·巴蒂斯特·比奧,法國物理學家、大地測量學家和天文學家。1774年4月21日生於巴黎。曾就學於巴黎綜合技術學校。1800年成為法蘭西學院教授。1803年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806年為大地測量委員會委員。1809年為巴黎大學教授。1862年2月3日逝世於巴黎。 比奧早期研究天體力學和氣體的特性,對子午線的長度進行過測量。1804年與法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蓋·呂薩克一起乘氣球對不同高度的空氣特性進行了研究。後來比奧主要研究光的偏振、電流的磁場和聲學。1815年查明了光的偏振面的旋轉規律,研究了光的偏振面在晶體和有機物質中的旋轉,從而為旋光測糖法奠定了基礎。1820年與法國物理學家薩瓦爾共同測量了直流電流的磁場,論證了電動力學的一個最重要的定律。他還研究過科學史問題,其中包括研究牛頓的著作。 著作:①《論實驗物理學與數學》(Traité de physique expe-rimentale et mathematique,1816);②《論大氣的真實成分》(Memoire sur la vrale consti-tution de làtmosphere.1841);③《論天體物理學》(Traitéd′astronomie physique);④《中國和印度的天文學》(Astronomielndienne et Chinoise)。 比利賓(1901—1952) 尤里·亞歷山德羅維奇·比利賓,蘇聯地質學家。1901年5月19日生於亞羅斯拉夫斯基羅斯托夫。1926年畢業於列寧格勒礦業學院。1926—1934年在阿爾丹黃金托拉斯和地質勘探中心科研所工作,在蘇聯東北地區考察金礦。1934年起在全蘇地質科學研究所工作,1947年起主持該所礦床成因部的工作。1950年起任列寧格勒大學礦物地質系教研究室主任。1946年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52年5月4日逝世於列寧格勒。他一生主要研究礦藏在地殼中的分布規律和某些金屬礦床與地殼活動帶各發展階段的關系。他對沖積金礦的形成條件尤有研究。1946年因發現蘇聯東北金礦獲蘇聯國家獎金。 著作:①《厄雷馬赫侵入體岩石學》(1947);②《砂礦地質學理論原理》(1956);③《成礦區與成礦期》(1955);④《選集》(2卷, 1958—1959)。 比林斯(Marland Pratt Billings,1902—) 馬蘭·普拉特·比林斯,美國地質學家、理學博士。1902年3月11日生於波斯頓。就學於哈佛大學。1922—1930年任哈佛大學講師,1930—1939年任助理教授,1939—1946年任副教授,1946—1972年任教授,1972年為名譽教授。1928—1930年在布林馬爾大學工作。1928—1944年在美國地質調查局從事地質學研究工作。 1944年在美國陸軍任文職。1949年任美國科學進步協會副主席。1959年任美國地質學會主席。現為美國全國科學院、美國科學藝術研究院院士,美國地震學學會、美國石油地質學學會、美國礦業學會會員。 著作:①《結構地質學》(Structure Geology.1942,1972);②《新罕布希爾州基岩地質學》(Bedrock Geology of NeW Ham-pshire,1956)③《新罕布希爾州的岩石和岩石礦的化學分析》(Chemical Analyses of Rocksand Rock-Minerals from NewHampshire,1964)。 比奇洛(Frank Hagar Bigelow,1851—1924)弗蘭克·黑格·比奇洛,美國氣象學家。生於1851年9月10日,卒於1924年3月2日。1891—1910年在美國氣象局任職。曾發表有關大氣循環的論文。1910—1921年在阿根廷從事氣象學研究工作。 著作:《關於地球和太陽大氣循環與輻射的氣象學論文》(Ameteorological treatise on thecirculation and radiation inthe atmosphere of the earth and the sun, 1915)。
F. 地理物理化學幾分以上是評a
結業水平測試90分(包括90)以上是A
G. 地理碩學是指什麼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地理學獲得了大發展,西晉的裴秀和北魏的酈道元都是當時很有影響的地理學家。
裴秀(公元224~271),字季彥,是魏晉間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生於官宦家庭,自幼好學,尤其喜愛地理學。入仕以後,在政治方面頗有建樹。他在西晉任司空後,除了在朝廷中負責日常政務外,還負責管理國家的地圖和戶籍,使他得以接觸更多的地理和地圖知識,並對古代地理和地圖進行了整理和研究工作。
裴秀在詳細考證古今地名、山川形勢和疆域沿革的基礎上,以春秋戰國時期的地理學名著《禹貢》為基礎,結合當時的「十六州」而分州繪制的地圖集,繪制了《禹貢地域圖》18篇,是中國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的一部地圖集。對於這18篇地圖的內容,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認為是以歷代區域沿革圖為主的歷史地圖集,共18幅地圖;一種認為僅是晉朝當代的地圖集,18幅為晉初16個州的行政區圖,再加上兩幅吳、蜀地圖構成。《禹貢地域圖》採用科學的繪制方法,運用古今地名相互對照的形式,是當時最完備、最精詳的地圖。該圖已經亡逸,在僅存的序文中,可以了解裴秀在制圖理論上的卓越見解。
裴秀在地圖學方面作出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制圖六體」,即繪制地圖的六項原則,包括分率(比例)、准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形)、方邪(角度)和迂直(曲直)。在裴秀以前,歷代地圖學家在地圖學方面雖然積累了十分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缺少系統的理論概括和指導。裴秀在總結前人豐富繪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制圖六體」,成為了後世地圖學者繪制地圖的規范,對中國傳統地圖學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裴秀在完成《禹貢地域圖》以後,把它進呈給晉武帝,被當做重要文獻收藏於「秘府」,後來又傳行於世。
《水經注》裴秀除了繪制《禹貢地域圖》以外,還運用縮放技術繪制了一幅《地形方丈圖》,一直流傳了幾百年,對後世地圖學的發展也有相當大的影響。
酈道元(公元466或472~527),字善長,生於官宦人家,仕於北魏後期。他自幼好學,博覽群書。他喜愛游歷,在為官期間,親自參與了許多地理方面的實踐活動,曾跟隨孝文帝巡視邊疆,每到一地都會用心勘察水流地勢,了解當地的地理、地貌、土壤、氣候、人民的生產生活以及地域的變遷等。在任魯陽太守期間,朝廷要求繪制山川地圖,酈道元主張實地考察,以保證地圖繪制的准確性。通過這些實踐活動,酈道元既增長了知識和見聞、又積累了許多山川地理方面的資料。
酈道元最著名的地理學著作是40卷《水經注》。《水經》是中國第一部專門記述河流水道的專著,著者和成書年代歷來說法不一。《隋書·經籍志》記載《水經》為郭璞著,而《舊唐書·經籍志》記為郭璞撰。《新唐書·藝文志》記為三國曹魏桑欽撰,宋以後人的著作大多沿用桑欽撰的說法。該書簡要記述了全國137條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原文僅1萬多字,記載簡略,缺乏系統性。酈道元發現了《水經》的這個缺點,便下決心給《水經》作注。
為了撰寫《水經注》,酈道元閱讀了400多種相關書籍,查閱了大量地圖,研究了許多文物資料,還親自到實地考察。《水經》共記載了137條大小河流,全書1萬多字,經酈道元注釋以後,大小河流的數量增加到1252條,共30餘萬字,比原著增加20多倍。
《水經注》以水道為綱,內容豐富詳實,記述了各條河流的發源與流向,河道流經地域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狀況以及歷史變遷、自然景觀、水利工程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涉及的地域,涵蓋了漢晉正史地理志著錄的一切郡縣乃至域外地區。該書所引用的大量古籍及漢魏碑刻,原書多已散逸,賴此書的流傳,才使後人得窺原書之一斑。同時,該書還收集了當代各地的水文、水利、灌溉、農事、建築、園林等材料,成為南北朝以前我國古代地理知識的結集。該書行文簡潔,富於駢體文特色,又是一部生動優美的山水散文。
《水經注》是中國古代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學專著,在中國科學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受到後世許多學者的推崇。
此外,北魏楊A之所著《洛陽伽藍記》也可以視為一部具有城市地理和人文地理性質的專著。該書以記載洛陽佛教寺院為主題,兼及地理、政治、商業、手工業、人物、風俗等多方面的內容,詳細記載了6世紀洛陽城的城址、城門、宮殿、御道、佛寺、官署、住宅、名勝、古跡等,以及它們之間的方位和距離,對研究洛陽的歷史地理、考古及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H. 地理,生物會考A等多少分
A代表考生成績優秀,相當於100分制的90-100分。
B代表成績好,相當於100分制的75-89分。
C代表平均成績,以100分制計算,相當於60-74分。
D考成績差的學生,在100分制中相當於不足59分。卷面滿分一般為100分或120分或150分,每個考試科目,有了全部學生的分數以後,再將每個學生的分數轉化為等級。
(8)地理學A十擴展閱讀
會考的文化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信息技術,共計10科;實踐科目為:物理、化學、通用技術、生物的實驗操作。
文化科目的會考方式分為考試、考查兩種,採用「3+3+4」的形式,即語文、數學、外語3門作為必考科目,在其餘科目中考生可任選3門作為考試科目,餘下4門作為考查科目(筆試),要求考生在第一次報名時就選定考試和考查科目。實踐操作科目均為考查科目。
考試科目的成績報告分為4個等級(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考查科目的成績報告只分2個等級(及格、不及格)。
I. 去年歷史,地理,技術學考A,B,C分別是多少分
A:85及以上,B:大於等於75小於等於84
C:大於等於60小於等於74
這是以前初中高中質量檢測的分
J. 地理學上mm/a的a是代表什麼
是年 應該是從annual過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