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理論
㈠ 學科教學(地理)與課程與教學論(地理教學論方向)
你是要當中學老師還是要做科研呢,為什麼不繼續學自己的專業?
㈡ 談談地理教學論的理論基礎有哪些
地理學的,教育學的,心理學的,最少有著三方面的。
㈢ 中學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回,提供未來公答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㈣ 地理教學論怎麼復習啊
復習方法:
1、以課本為本,以考綱為綱,把課本吃透。考題肯定是根據指定的教材出,回不是根據某家出版答社的教輔材料出。平常的考試題目,幾乎百分之百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原型——當然經過多層的綜合和深化。
2、三遍讀書法。第一遍應該以整體瀏覽為主,爭取明白全書概要,不要求理解每個具體知識點;第二遍才細致的理清重點難點;第三遍就是重新梳理,記憶背誦知識點。這樣三遍下來,這本書才算基本上看過了。
3、書看得差不多了,知識體系也整理好了,接下來開始做題。做題必須把握一個原則:先求精,再求多;先求慢,再求快;先求質量,再求數量。
4、背題。所謂背題,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並不是說一定就要把整個題目背下來。而是做了以後,把做過的練習冊.試卷等等都保存起來,以後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來看一看。
㈤ 簡述中學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㈥ 地理教學論好考還是學科地理好考
首先我就是這來個專業畢業的碩源士研究生。結合自身,給你談一下,一般而言的話,就業前景就是基礎教育這方面,如果想進入高校的話,最少要讀完博士。而且地理作為一個小科,還是比較不被看好的。考的學校,相對而言,現在有博士點的學校還是實力相對比較好的學校,這里能帶博士的老師全國只有五六個:北師大王民教授,東北師大袁孝亭教授,華東師大陳澄教授、段玉山教授、還有一個忘記名字了,華中師大李家清教授,首都師大林培英教授。好像重慶師大、天津師大和福建師大的個別教授,還有幾個比較厲害的。像重慶師大李晴教授、天津師大的老師退休了。別的好像比較少。
㈦ 地理教學策略
00教學策略是指教學過程中為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最佳方法和技巧,即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如何教,學生應該如何學,它是實施教學設計方案,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外部條件。地理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地理學科知識的點、線、面之間的聯系,考慮地理學科知識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充分利用地理教學資源、拓寬設計思路、選擇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地理教學策略的選擇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學會地理研究方法和地理思維過程。
00有效學習是一種以「教」為主的教學理論,源於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認為「學主要想實現有意義的學習,關鍵是要將當前所學的新概念、新知識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一方面之間建立起來,只要能建立起這種聯系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否則就是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而且還注意到影響學習效果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即情感因素的作用,提出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不同認知結構進行教學。有效學習理論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一切為學生的學習效率服務,追求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和學習結果的有效性,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在有效的學習策略指導下,能以最少的時間投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活動經過自身努力,具有較高的達成度,即「有意義學習」。
00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師生是灌輸——接受的關系,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狀態,教師注意的是如何把地理知識、結論講清楚;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學生死記硬背,學習的有效性差,新地理課程標准倡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表述了在培養上期望學生達到的程度。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地理教學策略,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地理技能的同時,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與人生態度,具備科學精神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00下面是本人對新地理課程標准下,基於有效學習地理的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
001、教學互動,創設愉悅課堂氛圍策略
00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這就要求地理教學過程應當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生活過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只有把師生的生活、經驗、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引入教學過程,教師才會充滿激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才能充滿智慧地主動參與地理教學活動,才能可能使地理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得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又培養各種智力。例如:在學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運動時,除了運用地球儀演示地自轉和公轉外,還可以讓學生上台表演地球公轉運動;一個學生作「太陽」,一個學生作為「地球」,作為「地球」的同學一邊圍繞「太陽」公轉,一邊又在不停地自轉,下面的學生要注意觀察解釋自西向東的含義,區別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學生在這種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對這些抽象疑難問題理解較快,做到了活動與課堂講解的有機結合。
002、教學起點的問題化、興趣化策略
00按照有效學習理論、學習內容對學習者越有價值、越有意義,學習的效果就好。根據這一觀點,在地理教學中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要努力使學習內容興趣化,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存動力,而來自學生身邊的問題是產生學習興趣的最直接發源地,地理知識內容豐富多彩,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與人們的衣食住行聯系密切,通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充分認識生活離不開地理,感受地理的魅力,產生地理學習的興趣。
00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在吸引力,或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絢麗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或採用直觀手段,在學生面前展示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創造地理意境,把學生帶入想像的「王國」中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內容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藉助直觀手段展示與已有知識矛盾的事實,形成問題情境;或創設問題情境;或者通過知識因求果與知果索因的辦法產生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003、教學過程活動化策略
00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時間、有空間,自主地選擇學習方法,這不僅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創新精神,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而且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形成獨立人格。活動的方式主要有:①地理游戲活動,如地理拼圖,地理謎語等;②地理報告會、地理辯論賽;③地理實踐活動、社會調查;④撰寫地理小論文等等。
00當然,地理課堂教學內容中有很多的是不能按上述的活動來設計,此時可以先將學習內容布置給學生,並結合教學內容提出若干難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前帶著問題預習、自學,查閱資料,解決問題,教學時再由教師總結,既點撥學生較模糊的內容,突出重點,又可以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建立知識結構。
004、教學文字內容圖像化,圖像內容簡單化策略
00地理圖、表是地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直觀性教具,是傳遞地理信息的最有效、最重要的媒體,它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感知宏大的地理環境中復雜地理事物現象、地理景觀和地理演變過程,擴大視野。地圖本身就是一種經過抽象化的知識載體,可以圖解各種地理理性知識,學生通過閱圖可以「發現」新的知識,挖掘更深的內涵,一定程度上還能彌補教師課堂上教學的遺漏,完善教師在課堂上的各種設問。
00為了充分有效地發揮圖像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不僅要運用好「三板」圖和電化教學媒介的作用,更要在深入研究教材文字系列與圖像系列相互關系的基礎上,盡可能使文字內容圖像化、圖像內容簡化,做到圖文結合,相輔相成。變文字為圖像,形成「模式圖」、「綱要圖」、「關系圖」,學生可以一目瞭然,記憶深刻;變繁圖為簡圖,變「死圖」為「活圖」,同樣可以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㈧ 中學地理教師為什麼必須學習地理教學論
因為你是地理老師啊,記得你當地理老師當然要學習地理教學了,要不然你怎麼教別人地理呢?
㈨ 課堂教學理論是哪些
「範例—理論—應用」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高中地理「範例—理論—應用」課堂教學模式的流程圖三、高中地理「範例—理論—應用」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1.多向互動性.高中地理「範例—理論—應用」課堂教學模式從一開始的感知地理學習材料階段,到後來的探求問題階段,形成理論階段,多層次應用理論階段,一直貫穿著教師、學生、材料、環境之間的多向交流互動.通過學生間、師生間信息交流,交往活動,師生同學習材料、環境之間的多向交流活動,將「知識、能力、人格」真正內化給學生. 2.主動性.運用該地理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是地理知識的積極探求者,自我建構者,教學中最活躍、最主動的因子.該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的地位. 3.開放性.運用該地理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過程中,內容上不局限於課本上的地理知識,要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形式上可以與調查、參觀、訪問、辯論、辦報紙、開團會等活動相結合,師生間、生生間不斷處於交流、互動狀態,他們的思維是活躍的、開放的. 4.價值性.該地理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共同發展,特別是創造能力發展為教學目標.其結構簡練,教學過程明了,接近教學實際,可操作性強,經過反復教學實踐,效果好,對廣大教師、學生都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四、高中地理「範例—理論—應用」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原則 1.傳授知識和發展能力相統一原則.高中地理「範例—理論—應用」課堂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共同發展為教學目標.在使用該教學模式時,不能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地理理論知識,而且應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確實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對地理知識的探求過程中來.只有經過一次次學習過程中的感知、思考、討論、發言過程,才能確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造能力.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高中地理課講授人類自身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一定要使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密切聯系社會生活,聯系他們熟悉的身邊事物,通過實例理解理論知識,在對理論知識理解的基礎上,用它來解釋自然、社會現象,使他們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關注社會生活的態度. 3.主體性與主導性相結合的原則.高中地理「範例—理論—應用」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是知識的積極探求者、建構者,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這並不妨礙教師主導性的發揮.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評價者、引導者,又是討論過程參與者.沒有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就沒有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 4.點面結合原則.該地理教學模式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有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兼顧「兩頭」.對於發展比較好的學生,要使他們成為學習探究過程中的領頭人,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要有意安排他們作為討論小組組長、發言的帶頭人,以提高討論的質量,活躍學習氣氛.對於發展稍滯後的學生,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要給予個別指導,以增加其學習的信心,而不至於越落越遠. 5.恰當性原則.該教學模式適用於地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在該教學模式的使用過程中,需要教師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策劃富有暗示性而又有相當探索餘地的地理學習材料,要對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學習心理、學習差異有深入的了解,要有較強的組織實施教學的能力,所以,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情況,教學內容的特點,與其他地理教學模式合理搭配,恰當使用.需要說明的是,高中地理「範例—理論—應用」課堂教學模式還有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有待繼續深入探討研究,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給予指導. [1] 徐寶芳.地理教學論課講練結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內蒙古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 [2] 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陳琦.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張為民.談「討論式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1,(2).[5] 毛新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材·教法,1999,(9)
㈩ 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學方法有: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實物展示、直觀教具(如模型)、示範性實驗等,使學生通過觀察而獲取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供展示的對象有很多,而且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演示的范圍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地圖法。地圖法是指在地理教學中,老師運用各種地圖,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地圖成為地理學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綱要法。綱要法,又可以稱為「思維導圖」法,是一種利用由字母、文字、數字或者其他符號組成的直觀性很強的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簡單扼要地把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途徑進行探索,發現並掌握相關原理或結論的教學方法。
生活教學法。活教學法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拓展資料: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