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地理教學中的體會與反思
Ⅰ 地理自己給自己講課以後的感受
地理優質課聽課心得
2013年13日—14日,我有幸聆聽了省級優質課。選手們經過了精心的准備和多人次的指導,水平的確很高,為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和導向。從各位教師的實際課堂教學以及他們所帶來的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體會到了新課程教學的意義所在,同時深感自己在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現將聽課活動及心得體會匯報如下:
一、導入的多樣化,激趣化。
在導入的上,老師可謂是別出心裁,都有獨特之處。採用和本課內容相關的視頻內容,如科教視頻、著名電影的相關環節、趣味動畫等等,點出本課主題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效的整合教學內容
大多老師能夠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靈活組織教學內容,不局限於教材,非常注重結合生活實際。注意挖掘鄉土地理素材,如有的老師就將當地蓬勃發展的旅遊業,有選手們設計的案例和例子很多涉及到身邊的生活,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現實。比如,有位老師講土地鹽鹼化,自己親自在試驗田上種植莊稼,拍成視頻,不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更是拉近了地理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體會到地里的實用性。我認為這一點在今後的講課活動中至關重要,照本宣科的課越來越得不到認可。新的教學觀念帶來了教材使用的新理念,在新課程理念下,課本不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教材是可變的、發展的和開放的。教師必須擯棄「教教材」的傳統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教學活動設計合理、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靈活多樣的課堂環節設計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和能力,也盡情展示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很多老師採用小實驗、小製作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更直觀的感受相關現象的原因。一些選手設計的環節名稱更能時尚、醒目,比如鄭州的一位老師在講氣候的時候,採用了游園尋寶游戲,讓學生輕松闖關,也加深了對各地區氣候特點的記憶。如「點點看」「火眼金睛」等環節設計,不僅檢測出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掌握程度,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奠定了課堂良好學習氛圍的基礎——學生主動參與是保證學習效果的前提。
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俗語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同樣,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閃光點的出現,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揚學生這些獨特的風解,激勵學生這種求異思維,同時在課後反思學生的這些有獨特見解的內光點,就能夠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經驗起到互補的作用。
五、課件製作精良、巧妙,現代教學手段運用靈活。
每個老師都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輔助功能,不僅直觀性強,而且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比如有的老師在講地球時,講到每一個方位時都會能夠拉動屏幕上的地球,在造成視覺沖擊的同時,更立體清晰的展示了方位。因此課件設計精巧,運用適時且流暢也非常的重要,給人耳目一新的快感。
六、精心設計板書內容,凸顯教學主題。
雖然現代教學手段先進了,但畫圖仍是地理老師的基本功。准確快速畫出地圖標出相關方位,增加學生對老師敬佩之情的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內容。尤其是課堂小結環節,教師設計的板書既體現了本節課的主題內容,簡單的板書寓意深刻、全面、思路清晰透徹。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學的宗旨。通過聽省地理優質課,我深刻進行了反思:在以後地理教學中,逐步學習以上地理教師的優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Ⅱ 談在地理教學中怎樣進行反思
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利用地圖教學是地理教學最重要的方法。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通常通過自己對內容的了解引導學生進行讀圖二析圖、填圖、繪圖、搜圖、用圖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學習,獲得地理知識,提高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各種用圖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最終通過學生自己對地理知識和地圖的認真思考研究,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使所學的知識成為他們可靠的財富。
讀(識)圖。教師指導學生精讀每幅地圖,並按照教師精心設計的程序和啟發性提問引導學生讀圖、識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按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思路讀圖,通過自讀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讀圖過程中對知道、記住、理解、應用等不同層次的要求用不同的符號在地圖上做出不同的標記。在讀圖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圖的每一項內容,如圖例,比例尺,文字註解,標記等要素。讀後還可安排小組討論。
析圖。讀圖後自然要分析地圖,從地圖上的各要素出發通過點、線、面的逐步分析,思考問題,再把各個要素聯系起來達到對整張圖了如指掌,然後根據問題逐個分析,得出結果。充分分析地圖可使學生從直觀的地圖中獲得地理知識,還可發現問題,啟發學生的地理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填圖。這是把許多地理知識從老師的講授和課本上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的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師指導學生填圖,學生熟悉圖例和註解,通過對地圖的回憶,完整的再現地圖的內容。填圖切忌不可拿圖照抄,否則就失去填圖的意義。填圖時必須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使他們一邊填地名,一邊考慮它的位置,回憶它的「內容」,填圖可使學生提高記憶力,牢固掌握知識。同時也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可根據自身對地圖的認識,創造一些填圖的練習。
繪圖。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摹仿板圖,對照課本、地圖冊上的地圖,自己練習將自學獲得的地理知識以輪廓間圖的形式再現。教師有意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繪圖製表,把地圖變「心圖」[8]。如彩描分界線;繪制等值線圖,描摹示意圖,轉繪分布圖等,讓學生既熟悉了地理事物,又培養了空間想像力,提高了動手和實踐能力。同時在地理教學中提高教師的繪圖能力也是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自己設計和繪制一些地圖,如漫畫(課本插圖),它具有諷刺性強,幽默,富於思考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把這一藝術引入課堂,會使地理教學更具時代感,責任性,並提高學生的創造精神,公民素質與審美素質。
搜圖。在地理教學中還要注意搜集地圖。搜集和整理地圖是信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導學生注意搜集課本上沒有的,但是對今後的教學有幫助的地圖。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通過學生自己搜集材料,培養「處處留心皆學問」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參與能力和合作能力。在搜集的同時還應注意整理整合地圖,注意地圖反映的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不同側面,微觀與宏觀的內容,創造學生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用圖。學以致用,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用利用。用圖要根據自身需要的內容在地圖上提取信息。先從圖名、圖例入手,確定地圖所現的區域、位置、范圍、主題等,在對地圖有目的、有重點的觀察,按從主到次,從易到難的順序在不同層面尋找相關的地理事物,並閱讀文字解說,抽取有效信息,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有用的信息,為自己提供服務。教師在課堂中有意訓練學生運用地圖,可使學生認識到地圖的重要性,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Ⅲ 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幾點體會高中地理新課改高中地理
高中畢業生可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595所(含獨立學院266所),學生們可以根據考試成績自主擇校。
Ⅳ 對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
自己有幸在2012年參加了《義務教育骨幹教師初中地理國培計劃》(2011)的遠程培訓。通內過學習專家對初容中地理新課標要求及變化的解讀,以及學習專家對初中地理教育改革的建議的視頻,和在新課改環境下改進初中地理教學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再認識,使自己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對現行初中地理教育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這次培訓使廣大教師對如何參與初中地理教學改革,如何適應將來地理教學工作的要求,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下面結合新課標的要求,談談對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
Ⅳ 淺談對地理新課改的幾點認識
1. 地理課改的基本理念
新課改的理念首先強調的是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其次是學習對終身發專展有用的地理。
2. 新教屬材特色
新教材不管是在內容上,還是在知識表達形式上都與老教材有很大變化,特別是在知識量傳授上有了很大壓縮——不重視獲取多少知識,而注重學習的過程,獲取知識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更重要。
3. 課改後對地理教學與學習方式的基本要求
課改後改變過去過分注重記憶,被動模仿的學習傾向,把學生自主探索與師生合作交流相結合,改變「師講生授」的傳統方法,倡導互動式、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質疑,討論提出獨到的見解,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適當的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正確處理與學生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教師角色意識、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觀念。
4. 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反思
傳統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學生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且講授直接指向結論,很少讓學生主動思考,很少讓學生經歷當初科學發現的思維過程。
Ⅵ 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幾點反思
新課改更加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要學習新知識更要提高學習的效率、改進學習的方法、提高應用新知識的能力。這對高中教師來說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面臨這一挑戰,高中地理教師要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首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個體帶動整體。作為高中地理教師,首先要了解班級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在授課一段時間之後,可以進行一個小的測試,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的水平,知道哪些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強,哪些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弱,也要知道教師講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哪一方面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哪一方面比較容易,在初步了解學生的情況之後,就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看看是哪些原因造成的這樣的結果。在之後的教學中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可以幫助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大家互相交流,共同進步。這樣學生分層的現象就會逐漸減弱,即使是學習能力比較低的學生也能感覺到自己是被關注的,從而也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其次,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地理產生興趣,才會有探索下去的慾望,才有可能成才。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的要求,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多利用教學工具,比如在學習地形地勢的時候,要多讓學生接觸地圖,教師可以利用地圖教學,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各種地形的差異和特點。在學習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文化特點的時候,要利用地球儀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各個國家的位置,還要多設置一些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了解各個國家的特點。比如在學習非洲的氣候特點時,教師可以設置情境:"如果要到非洲去旅遊的話,沿途的植被會有怎樣的變化?"等等,這樣身臨其境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把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感會到地理學習枯燥乏味。
最後,多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到實踐。高中地理雖然分為人文和自然兩個系統,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這兩個系統完全孤立開來,在學習自然環境的時候也要考慮人的活動會對自然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人應該怎麼做才能保護自然環境。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多進行一些實驗,比如模擬地震發生的過程,讓學生深刻了解地震發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怎樣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在學習比較抽象的知識時,要多藉助教學工具,比如在學習區時的計算時,教師要多讓學生觀察地球儀,幫助學生提高空間想像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可以加入一些課外實踐課
。
Ⅶ 新課程背景下地理課堂教學變化的具體表現及其啟示
具體表現一:多媒體的廣泛運用
啟示:用得恰到好處可以幫助提高課堂效率,使事物分版布、成因、影響的表達權更加直觀,形象而生動,易於學生理解掌握。
具體表現二: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逐步引導學生完成所學內容。
啟示: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更加關注學生的需求,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認知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