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漢朝地理學家

漢朝地理學家

發布時間: 2021-02-06 13:17:19

Ⅰ 漢朝有哪些名人或科學家

張衡來
東漢建初三年源(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另外,歷史中的三國、隋朝時期,以及現代都有與張衡同名的人物。

張仲景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Ⅱ 我國漢朝著名的科學家

張衡--地動儀
蔡倫--紙
華佗-麻沸散
張衡
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另外,歷史中的三國、隋朝時期,以及現代都有與張衡同名的人物。

張仲景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蔡倫
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

Ⅲ 中國古代地理學家有

名地理學家: 1、裴秀 2、酈道元 3、徐霞客 4、魏源 一、裴秀 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約公元90-168)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裴秀(223-271年)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自幼好學,知識淵博。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接觸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圖資料。由於才華出眾,所以青少年時代就受到社會知名人士的贊賞。 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已廣泛用於戰爭和國家管理,秦漢以後損失嚴重。出於政治和軍事需要,裴秀立意製作新圖。他領導和組織編製成《禹貢地域圖》18篇,這是中國和全世界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歷史地圖集。為了便於應用,他還將一幅篇幅過大(用娟八十匹繪制)的《天下大圖》縮製成以寸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圖》,圖上載有名山都邑,為軍政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他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 所謂「制圖六體」就是繪制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離,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後三條是因地形起伏變化而須考慮的問題。這六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它把制圖學中的主要問題都接觸到了。 這是他對中國地圖學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系統制圖理論。直至今天地圖繪制考慮的主要問題除經緯線和投影外,裴秀幾乎都扼要地提到了。 裴秀提出的這些制圖原則,是繪制平面地圖的基本科學理論,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它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在中國地圖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世界地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二、酈道元 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生年有皇興三年(469),延興二年(427)之說,但都缺乏可靠依據,卒於孝昌三年(527)。 生於仕官家庭,父親酈范作過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書郎,以後歷任潁川太守,東荊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職,看來他一生在政治上還是有所建樹的。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時,在陰盤驛(今 希臨潼附近)為雍州刺史蕭寶寅殺害。酈道元一聲生勤於讀書和著述。《魏書》卷八十九說:"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但除《水經注》外,其餘著作都已亡佚。 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志於地理學的研究。他喜歡游覽祖國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歡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風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機會進行實地考察,足跡遍及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內蒙等廣大地區,調查當地的地理、歷史和風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游覽名勝古跡、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勢,並訪問當地長者,了解古今水道的變遷情況及河流的淵源所在、流經地區等。同時,他還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古代地理學著作,如《山海經》、《禹貢》、《禹本紀》、《周禮職方》、《漢書·地理志》、《水經》等,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為他的地理學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礎。 通過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現象同古代地理著作進行對照、比較,發現其中很多地理情況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不及時把這些地理現象的變遷記錄下來,後人就更難以弄明白歷史上的地理變化。因此,應該對此時的地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同時查閱古代文獻,與古代的地理學著作相印證,將地理面貌的歷史變遷盡可能詳細、准確地記載下來。為此,酈道元決定以《水經》為藍本,以作注的形式寫一本完整的地理學著作。 《水經》是三國時代桑欽所著的一部地理學著作,此書簡要記述了137條全國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原文僅1萬多字,記載相當簡略,缺乏系統性,對水道的來龍去脈及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記載不夠詳細、具體。為此酈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在《水經》的基礎上,酈道元終於完成了《水經注》這一地理學名著。 三、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出身於江陰的天資聰穎。童年上私塾時,即聽背經書,作八股文。但徐霞客偏偏沒興趣,有興趣的是看古今史書,尤其是地方誌,從而立下遍游名山大川的志願。 幼年好學,博覽圖經地誌。

Ⅳ 漢朝有哪些著名人物(姓名)

1、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2、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3、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采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辟西南夷。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布太初歷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後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台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

4、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 ,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5、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Ⅳ 漢朝有哪些名人或科學家

華夏文明在5000年的時間長河中誕生了無數王侯將相,他們或是開疆擴土,或是文章風流,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在這些王侯將相中卻有一個「奇葩」。

他不愛文治武功,只愛科學。他在世的61年中,不但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座「機械時鍾」,還在天文、地理、數學、文學、機械、繪畫、思想等方面成就非凡,他的成就完全可以稱為「漢朝首席科學家」他就是:張衡

2000年前的機械時鍾
《晉書·天文》以漏水轉之於殿上室內。星中出沒,與天相應。因其關戾,又轉瑞輪冥莢於階下,隨月虛盈,依歷開落。

傳說在帝堯時期,有一種草,每月前15天每日長一片葉子,每月後15天每日落一片葉子,帝堯給這種草起名:「蓂莢」,意思是可以可以觀測時間的草。

張衡依據這個傳說製作了一個機械的「蓂莢」這個機械「蓂莢」以水為動力帶動15個齒輪,讓15片「蓂莢葉」隨著月亮的盈縮起落。這個「蓂莢」除了動力方式與表現形式外完全與今天的鍾表相同,要知道米蘭在1335年在義大利才製作出歐洲第一個機械打點鍾。張衡這一發明基本可以定義為古代的時鍾。

天文學成就領先時代1500年
《渾儀注》:「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

張衡根據星辰的變化規律提出「渾天說」,他認為天地猶如雞蛋,天像雞蛋殼包裹在在像蛋黃一樣的地外面,而天上的星辰則鑲嵌在一個更大的「天球」之上,這個天球會根據時間變化沿著固定的軌跡運動,人類觀測到的星辰運動就是這么產生的。

這與現代天文學的「球面天文學」幾乎一致,球面天文學脫胎於歐洲16世紀產生「天球說」,張衡的渾天說整整比它早了1500多年。

接受過9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張衡發明了渾天儀,但很少有人知道渾天儀到底是做什麼的。其實渾天儀是張衡根據「渾天說」發明的渾儀與渾象兩者的合稱。

渾儀其實是一種觀測儀器,通過窺管、黃道環、地平環、子午環、六合儀、白道環、內赤道環、赤經環等部件的配合可以確定星球坐標,勘測星球運行軌跡。

而渾象則顧名思義乃是:渾天之象,也就說它是一個能體現星辰運行規律的儀器,與今天的天球儀十分類似。

但與之不同的是張衡的渾象並不是靜止不動的,據史料記載漢順帝時期,為檢驗渾象准確度前往查看。只見一個碩大的銅球上刻著密密麻麻的星宿,幾道銅弧圍繞著在星宿之外,走近觀看這些銅弧上標注著赤道,黃道等字樣

Ⅵ 漢朝時期的名人

1、張衡(東漢時期著名天文學家)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2、蔡倫 (東漢宦官,「蔡侯紙」發明者)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3、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

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4、衛青 (西漢名將)

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為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於,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漠北之戰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而漢軍損失也很大,出征的14萬馬匹僅三萬余匹返回 。漢軍士兵、馬匹損失十幾萬,兵器甲仗等物水陸運輸的費用還都不計算在內,於是傾盡庫藏錢和賦稅收入仍不足以供給戰士的費用。漢武帝設置武功爵,以籌集軍費。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謚號為「烈」。

5、霍去病(西漢時期名將、軍事家)

善於騎射,勇猛果斷。十七歲,拜驃姚校尉,追隨大將軍衛青,率領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拜驃騎將軍,封為冠軍侯。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兩次參加河西之戰中,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

在漠北之戰中,霍部帶著的傾一國之力准備的物資舍棄不用,反常地取食於敵(僅此一次,回去之後一年多就病死了),就是在漠北想辦法補充軍需物資。

客觀上最大程度的打擊了匈奴的生產能力。同時也可以解決漢朝國力不足以支持對匈奴作戰的問題。霍去病任用匈奴裔武人。包括取食於敵,千里奇襲都可能與這些匈奴裔武人有關。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被葬於茂陵。漢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並,追謚為景桓侯。

Ⅶ 中國古代著名地理學家有哪些分別有哪些成就

裴秀(223~271年),字季彥,西晉時著名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他領導和組織編製成《禹貢地域圖》18篇,是中國和全世界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歷史地圖集。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制圖六體」。而且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系統制圖理論。

酈道元(約466~527),字善長,北魏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他一生閱讀了大量地理著作,並對我國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調查、考證和研究工作,以《水經》為藍本,撰寫出了一部地理學巨著——《水經注》,共計40卷,約30萬言,記述了大小河道計1252條。使原先僅記述137條河流、僅一萬余字的《水經》擴大了20餘倍,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水經注》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江陰人。21歲開始出遊,30年間歷盡艱險,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將其觀察所得,按日記載。被後人編輯整理成60餘萬字的《徐霞客游記》,不但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譽為「千古奇書」。

魏源(1794~1857),原名遠達,字默深,湖南邵陽人。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侵入中國,而中國人對外國知之甚少,於是他決定編寫《海國圖志》。這本書的基礎是林則徐主持編寫的《四洲志》,在朋友的鼓勵下,他僅僅半年就完成了五十卷的《海國圖志》,後來又花四年時間精心擴充到六十卷,到1852年,編成一百卷。這本書是近代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的介紹世界各國國情的著作。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歷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而且在書中魏源還重點介紹了自己抵抗侵略、民族自強的重要思想。

Ⅷ 中國古代地理學家

一、酈道元(約466至472年—527年 ),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冀州長史,魯陽郡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關右大使。酈道元年少時博覽奇書,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集。是我國游記文學開創者,對後世游記散文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二、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地理學家、科學家。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嘉佑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元豐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隱居夢溪園。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三、徐霞客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明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明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的作者,被稱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二十一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他經三十年考察撰成的六十萬字《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四、裴秀

(223年—271年),字季彥,魏晉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我國歷史上傑出的地圖學家。李約瑟稱裴秀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古希臘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

Ⅸ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地理學家

著名地理學家: 1、裴秀 2、酈道元 3、徐霞客 4、魏源 一、裴秀 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約公元90-168)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裴秀(223-271年)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自幼好學,知識淵博。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接觸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圖資料。由於才華出眾,所以青少年時代就受到社會知名人士的贊賞。 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已廣泛用於戰爭和國家管理,秦漢以後損失嚴重。出於政治和軍事需要,裴秀立意製作新圖。他領導和組織編製成《禹貢地域圖》18篇,這是中國和全世界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歷史地圖集。為了便於應用,他還將一幅篇幅過大(用娟八十匹繪制)的《天下大圖》縮製成以寸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圖》,圖上載有名山都邑,為軍政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他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 所謂「制圖六體」就是繪制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離,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後三條是因地形起伏變化而須考慮的問題。這六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它把制圖學中的主要問題都接觸到了。 這是他對中國地圖學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系統制圖理論。直至今天地圖繪制考慮的主要問題除經緯線和投影外,裴秀幾乎都扼要地提到了。 裴秀提出的這些制圖原則,是繪制平面地圖的基本科學理論,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它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在中國地圖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世界地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二、酈道元 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生年有皇興三年(469),延興二年(427)之說,但都缺乏可靠依據,卒於孝昌三年(527)。 生於仕官家庭,父親酈范作過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書郎,以後歷任潁川太守,東荊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職,看來他一生在政治上還是有所建樹的。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時,在陰盤驛(今 希臨潼附近)為雍州刺史蕭寶寅殺害。酈道元一聲生勤於讀書和著述。《魏書》卷八十九說:"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但除《水經注》外,其餘著作都已亡佚。 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志於地理學的研究。他喜歡游覽祖國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歡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風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機會進行實地考察,足跡遍及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內蒙等廣大地區,調查當地的地理、歷史和風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游覽名勝古跡、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勢,並訪問當地長者,了解古今水道的變遷情況及河流的淵源所在、流經地區等。同時,他還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古代地理學著作,如《山海經》、《禹貢》、《禹本紀》、《周禮職方》、《漢書·地理志》、《水經》等,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為他的地理學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礎。 通過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現象同古代地理著作進行對照、比較,發現其中很多地理情況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不及時把這些地理現象的變遷記錄下來,後人就更難以弄明白歷史上的地理變化。因此,應該對此時的地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同時查閱古代文獻,與古代的地理學著作相印證,將地理面貌的歷史變遷盡可能詳細、准確地記載下來。為此,酈道元決定以《水經》為藍本,以作注的形式寫一本完整的地理學著作。 《水經》是三國時代桑欽所著的一部地理學著作,此書簡要記述了137條全國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原文僅1萬多字,記載相當簡略,缺乏系統性,對水道的來龍去脈及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記載不夠詳細、具體。為此酈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在《水經》的基礎上,酈道元終於完成了《水經注》這一地理學名著。 三、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出身於江陰的天資聰穎。童年上私塾時,即聽背經書,作八股文。但徐霞客偏偏沒興趣,有興趣的是看古今史書,尤其是地方誌,從而立下遍游名山大川的志願。 幼年好學,博覽圖經地誌。因見明末政治黑

Ⅹ 歷史上有哪些地理學家﹖

中國古代的地理學家

中國古代地理學家眾多,體現在旅遊、方誌、建築、測量測內繪、天文學等多個容方面。例如:

朱熹
酈道元
沈括
徐霞客
張衡
一行
南宮說
郭守敬
裴秀
徐光啟
樂史
羅洪先
賈耽
朱思本
晏謨
王士性
何秋濤
嚴如煜
顧炎武
徐繼畲
楊守敬
於欽

另外有一些人物,也對古代地理學發展產生了重大作用,例如:
張騫父子
班超父子
法顯,晉代高僧
玄奘,唐代高僧
鄭和

外國的古代地理學家

畢達哥拉斯(約前572-約前497)
柏拉圖(前428-前348)
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埃拉托色尼(前273-前192)
哥倫布(1451-1506)
亞美利加·韋斯普奇
達·伽馬
費南多·麥哲倫
庫克
托勒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