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地理學
『壹』 關於地理里的季風氣候以及行星風系的問題,具體如圖↓(求專業回答,
冬季我國東來部不受副熱帶高源壓控制,我國受蒙古高壓控制。夏季來自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氣流以東南季風的形式影響我國。
熱帶季風氣候的夏季風是西南季風,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偏轉形成西南季風的。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距離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中心比較近。
『貳』 自然地理學什麼叫季風環流
具有全球性的有規抄律的大氣運動,通常稱為大氣環流。
大范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的現象,稱為季風。
季風環流也是大氣環流的一個組成部分。亞洲東部的季風環流最為典型。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冬夏間海陸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是形成季風環流的主要原因。
『叄』 亞洲季風可分為哪三個類型,地理分布,氣候特點,影響因素
亞洲的季風氣候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三種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以亞洲大陸東部,如中國秦嶺-淮河以南,北美大陸東南部,南美大陸東部和澳大利亞東南部為典型.盛行風向季節變化顯著.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氣溫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高溫多雨,水分季節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熱帶季風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的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等地受西南季風影響地區為典型.我國雲南大部、西藏東南角等地也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超過20℃.盛行風向的季節轉換顯著.夏半年受赤道氣團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氣候特徵與熱帶雨林氣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下,降水明顯減少,形成乾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總量的80—90%以上,干濕兩季分明.自然植被為熱帶季雨林.
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溫帶亞洲大陸東部,如中國華北、東北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冬夏盛行風向明顯交替.冬季風,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夏季風,主要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年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對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陸性特徵.自然植被是落葉闊葉林或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
『肆』 說明季風的類型及成因,並分析說明季風氣候對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地域分異的影響(求詳解,禁)
季風是由海陸分布、大氣環流、大陸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為周期的大范圍對流現象。回
亞洲地區是答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風區,其季風特徵主要表現為存在兩支主要的季風環流,即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風,並且它們的轉換具有暴發性的突變過程,中間的過渡期實短。
自然地理環境
包括
1, 氣候:季風使我國副熱帶地區沒有形成熱帶荒漠 而形成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2。河流,我國季風區的河流大多是外流河
3。地形; 由於季風,所以河流徑流量比較大,所以在東部沿海形成平原
4。自然帶:我國東部地區都是森林
地域分異;季風區降水豐富,而非季風區乾旱。
『伍』 地理中怎麼學好季風和行星風系
首先理解環流的熱力機制,如大氣環流的最主要原因是熱力差異導致的對流和其引發的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
其次理解地轉偏向力(一種非慣性系中虛力)的作用.以上兩點是最核心的.其他都是表皮.
『陸』 高一地理,季風環流
三、季風環流
1. 概念
[教師] 大范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的現象,稱為季風。
結合課本p41 活動題 看看季風主要分布在什麼地方?風向怎樣變化?
[板書]2.東亞季風
季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這一地區夏季吹東南風,冬季吹西北風。正如歌曲「黃土高坡」中唱到的「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實際上指的就是東亞季風。
[教師]為什麼亞洲東部的季風最為典型?風向的季節變化情況又是如何形成的?
[學生回答] 略
[教師] 亞歐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大陸,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東亞居於兩者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使海陸的氣溫對比和季節變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區顯著。
冬季,東亞大陸位於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的控制之下,海洋是低壓,這樣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氣流由陸地指向海洋,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於是在東亞地區冬季形成西北季風。同樣道理,夏季,東亞大陸受印度低壓控制,海洋上則是高壓,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東亞夏季刮東南風,由此可見,東亞季風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冬夏間海陸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而形成的。
冬季,東亞盛行來自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前緣的偏北風,低溫乾燥,風力強勁;夏季,東亞盛行來自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北部的偏南風,高溫、濕潤和多雨。
[板書]南亞季風
讀圖2.15,同學們再看一下我國西南地區及印度一帶的風向的季節變化情況又是怎樣?
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西南地區及印度一帶冬季是東北季風,夏季是西南季風。
[教師] 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又是怎樣形成的?
冬季,南亞地區也受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在海陸間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從而形成東北季風;夏季,則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北移,氣壓帶和風帶位置也隨著北移,這樣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就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右偏轉而形成西南季風。
由此可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形成季風的重要原因,但並不是惟一原因。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等也是形成季風的原因。
我國就深受季風的影響。夏季風來臨時,給我國也帶來了許多好處。
[教師] 在世界上北緯15°~30°的緯度帶上,大都是乾旱的沙漠或荒漠,如西亞、北非。我國處於這一緯度帶上的長江以南地區,所以成為降水豐沛的「魚米之鄉」,主要是受惠於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
受季風氣候影響,夏季,我國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溫,而且比世界同緯度的許多地區氣溫偏高。夏熱是我國氣候資源的一大優勢,使我國廣大的北方地區都能種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溫作物。我國水稻、棉花的種植界之北,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在高溫季節,農作物生長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又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最多的季節。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是我國非常優越的氣候資源,對農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長都十分有利。
『柒』 怎樣學地理的三圈和季風環流
沒事就翻出地圖看看,自己把這些復述出來
『捌』 地理:怎麼知道冬季吹什麼季風,夏季吹什麼季風。比如:日本夏季東南部吹東南季風,那西北部吹什麼風啊
日本夏季東南部吹東南季風,西北部夏季還是吹東南季風,太平洋在亞歐大陸東部。
看陸地和海洋的位置,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是季風產生的根本原因。由於夏季陸地升溫快,海洋升溫慢,在陸地形成了熱低壓,在海洋形成了高壓,風從高壓吹向低壓,即從海洋吹向陸地。像我國東部夏季盛行東南風, 冬季盛行西北風。因為夏季低壓在亞歐大陸上,太平洋上是低壓,風從太平洋吹向亞歐大陸。
冬季,大陸氣溫比鄰近的海洋氣溫低,大陸上出現冷高壓,海洋上出現相應的低壓,氣流大范圍從大陸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風。冬季季風在北半球盛行北風或東北風,尤其是亞洲東部沿岸,北向季風從中緯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區,這種季風起源於西伯利亞冷高壓,它在向南爆發的過程中,其東亞及南亞產生很強的北風和東北風。非洲和孟加拉灣地區也有明顯的東北風吹到近赤道地區。東太平洋和南美洲雖有冬季風出現,但不如亞洲地區顯著。
夏季,海洋溫度相對較低,大陸溫度較高,海洋出現高壓或原高壓加強,大陸出現熱低壓;這時北半球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尤以印度洋和南亞地區最顯著。西南季風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東海岸跨過赤道到達南亞和東亞地區,甚至到達我國華中地區和日本;另一部分東南風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東南風的形式影響我國東部沿海。
簡單的說,季風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的,海洋在陸地的什麼地方,就決定了吹什麼季風。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太平洋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夏季我國就吹東南季風,冬季就吹西北季風。
季風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等地。西太平洋、南亞、東亞、非洲和澳大利亞北部,都是季風活動明顯的地區,尤以印度季風和東亞季風最為顯著。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圍季風區,而歐洲和北美洲則沒有明顯的風的趨勢和季風現象。
『玖』 請問下地理有關知識,氣壓帶風帶與季風有什麼關系,季風與信風的方向怎麼看,為什麼我國夏季吹東南季風
氣壓帶風帶與季風沒有關系,季風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並且在亞洲東部表現最明顯,所以亞洲東部不受氣壓帶風帶的影響,而是形成了季風氣候,季風只有在亞洲東部,亞洲東部冬季吹西北風,夏季吹東南風
夏季我國吹東南風的原因是夏季陸地升溫快,海洋升溫慢,所以夏季在亞歐大陸上形成了一個低壓叫亞洲低壓或印度低壓,而在海洋上形成了一個高壓叫夏威夷高壓,氣流是由高壓流向低壓。在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右偏,所以吹東南風。
冬季吹西北季風,這里的「東南、西北」的方向怎麼看啊,這個實在無法向你解釋,如果沒有經緯網的情況下,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去判斷。
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受西南季風影響,西南季風是夏季太陽直射點往北移,全球氣壓帶風帶也往北移,南半球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後,由於地轉偏向力發生偏轉,向右偏,偏轉成了西南風,冬季大陸降溫快,溫度比海洋低,所以在亞歐大陸上形成了一個高壓叫蒙古西伯利亞高壓,而在海洋上形成了一個低壓,由於地轉偏向力的影響,由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流向印度洋上的低壓,向右偏,成了東北季風,你可以自己在草稿紙上畫下就懂了。
海洋上洋流的方向和風向是一樣的,什麼樣的風向決定了水的流動方向,所以海洋石油擴張方向跟洋流是一樣的當然跟風向也是一樣的
樓主地理基礎不行哦,是上高一吧,要加油哦,地理高一是最難的,如果學懂了高一上冊的地理,以後你會覺得地理越來越有意思,也越學越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