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指導思想
⑴ 高中地理教學目標內容
高中地理教學目標
惠來一中地理科組
一、學生基本情況
今年我校高一級有22個班級,高二有7個文科班11個理科班,高三有9個文科班。學生人數較多,但是學生的基礎較差,不同年級存在不同的學習問題。特別是區域地理方面,很多學生對於各大洲的輪廓和我國的行政區劃都不了解。高三學生對備考的理念和要求也較低。
二、教學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重點,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學目標計劃
根據本校學生實際情況和高考要求,以讓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益的地理;以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參與,樂於探究,勤勞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為目標。
1、 學生能主動學習地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養成學習地理的習慣
2、 學生能對各地理區域有比較全面的認識。能詳細認識重點區域的地理條件,能對世界個區域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3、 學會通過所學原理分析地理現象,具備分析區域條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樂於探究培養學生自製設備驗證地理原理的能力
5、 培養學生對地理終身學習的興趣,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從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識
四、教學目標實施
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在教學中,第一,應充分培養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能力、記圖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的培養。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第二,根據教材特點選用 一些帶有鄉土性質的案例,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盡可能在課堂上實現。
高一地理教學要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主線,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思想。高一地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從人類和地理環境的關系著眼,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對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關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夠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問題作出獨立的判斷和適當的評價。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觀察和理解與人類發展有關的地理環境變化,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為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學生在經過高一的地理學習,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簡單的地理思維能力這為現階段的地理學習與復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由於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學習主要由於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學習與復習的自身特殊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包括初中區域地理知識在內的高中地理必修三和選修六的學習與復習,學習任務重。
高三地理教學內容應以系統性的知識為基礎,著重於知識結構及聯系的理解和掌握,讀圖解圖能力的提升,聯系生活生產實際等相關問題的分析和解答,同時掌握好審題答題的技巧與方法,形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理念。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加強個別指導,使學生整體得到成長。
總之,我們要努力創設適於學生的學習情境,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圍繞地理教學三個領域的目標,使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學習時段內,在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地理素養都有所發展。
⑵ 怎樣理解地理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標准請談
地理教育評價是對地理教育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過程與效果以及其他有關的方面所作的價值判斷。目前,地理教育評價主要包括地理教師教學質量的檢查與評估和學生地理學習質量的檢測與評定。地理教育評價是地理教學必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地理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不僅涉及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及教學設備等諸多因素,還涉及備課、上課、作業、輔導、檢查等各個教學環節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地理教師教學質量的檢查與評價應著眼於在特定時間內的整個地理教學過程,而不僅僅只看結果。也就是說,要對地理教學過程所涉及的各項因素進行綜合評價,這就需要對反映地理教學質量的各項因素確定相應的標准。
(1)地理教學目的明確
地理教學目的是地理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檢查和評價地理教師教學質量的最根本的標准,也是確定其他評價指標的重要依據。由於任何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都要圍繞教學目的而展開,並為實現這一目的採用相應的方法和手段。
因此,明確地理教學目的,端正地理教學指導思想,是評價地理教師教學質量的首要指標。
(2)地理教學內容正確
地理教學內容是由教學目的、任務所決定的,也是地理教學目的和任務的具體化,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地理教學內容正確,即要求教學內容應符合地理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把握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及其關鍵,控制廣度、深度,注意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論聯系實際,經常更新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先進性。
(3)地理教學方法適當
地理教學方法是服從於特定的地理教學目的和內容的,它應能調動學生學習和認識活動的積極性。一般而言,評價教學方法優劣的標準是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優的教學目的和最佳的教學效果。地理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全面正確地貫徹地理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及思想教育之間的關系。
(4)地理教學語言得當
地理教學語言是地理教師教學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主要媒介,也是地理教師的基本功。地理教學語言應講究科學性、地理性、教育性、啟發性和感染性,要求准確、簡潔、通俗和規范化。
(5)教具運用恰當
地理教具的選擇、運用和製作也是地理教師的基本功,應根據地理教學目的,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正確選用地理直觀教具系列,巧妙自如地運用好各種地理教學手段,充分有效地使用教學地圖、地理圖表等,演示操作正確熟練,板書、板圖、板畫准確規范,各種教具之間、教具與教法之間配合默契。
(6)教學態度端正
地理教學態度反映教師的責任心和教書育人的表現。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師必須充分做好教學准備,包括對教學大綱、教材的研究,認真備課、編寫教案以及對學生情況充分了解。教師講課應有針對性、鼓動性和感染力,言傳身教,治學嚴謹;答疑、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及輔導等環節認真負責,一絲不苟;與學生廣泛交流,主動徵求意見,做到教學相長;熱愛地理專業,以身作則。
(7)教學效果良好
地理教學效果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方法達到認識交往的統一性而產生的結果,它反映了教學目的達到的程度和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影響。教學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質量。好的教學效果,不但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促進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也能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其主導作用。
⑶ 新學期地理教研組工作計劃
堅持每兩周一次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或主題教學研究活動,重點學習了《回中小學教師職業道答德規范》、《常州市中小學教師「八要」和「」十不「》、《常州市新橋中學教師教學常規》、《地理學科教學常規》、《課改新課型》等,探討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積極穩妥地實施高中地理新課程,及時發現和解決新課程落實中產生的問題。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