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的試卷
㈠ 高一地理試卷
圖片上半部拍的不清晰,也不知道你要問哪幾道題。
㈡ 高一上地理復習提綱及試卷
★為重點
第一章:
1.1天體系統的級別。
1.2行星運動的特性:同向性、共面行、近圓性
★1.3類地行星:可以根據火生於木、木生於土來記憶
★1.4巨行星:木星質量最大、土星
1.5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1.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①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是地球表面有適於生命過程發生和發展的溫度條件②地球具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③地球上有液態水。
1.7太陽輻射。①直接和間接。②太陽能量的能源。★③太陽活動的影響(太陽活動有整體性)
1.8緯線的概念、指示東西方向,從高緯向低緯遞增
1.9經線的概念、指示南北
1.10恆星日、太陽日、恆星年的具體數值
★1.11近日點線數度比遠日點快,近日點是1月初,遠日點是7月初
★1.12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的時間和其對應的太陽直射情況
1.13時區。
★1.14會區分晨昏線
1.15地震波的橫波與縱波的速度比較。與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聯系
第二章
★2.1大氣的受熱過程、(白天和夜晚不同)
★2.2熱力環流、水平梯度力的判斷
★2.3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2.4低氣壓中心和高氣壓中心的分布和形成
★2.5我國夏季和冬季的季風定向移動
★2.6地中海氣候、東亞季風的特點、成因、和分布,一些氣候類型氣溫和降水量的圖符表示
★2.7冷鋒與暖風的對比(時間、過程、降水、移動方向、圖像表示)
★2.8氣旋與反氣旋的對比(概念、中心氣壓、氣旋方向、圖像表示)
第四節做一下了解就可以了
題、暫時沒有找到
我建議第二章作為你的復習重點。
㈢ 手寫的高一地理卷子
地理試題都有圖這里不容易發過去,建議你自己去網路文版庫抄權一下http://wenku..com/link?url=4KnSFAMZ8SkGM__-cDlMKrqyWd_AmXY5IUvjZzhHb8J891F-YhcdYXVf8ES3
㈣ smj高一會考地理模擬試卷(一)答案,急啊
這題就送給我自己了吧!哈哈!
㈤ 高一地理會考模擬試卷SMJ
專題:世界氣候類型的分析判定
[知識依託]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成因及特點
氣候帶 氣 候 類 型 分 布 規 律 成 因 氣 候 特 征
熱 帶 熱帶雨林 氣候 南北緯10°間 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 氣候 南北緯10°~回歸線間 赤道低壓、信風帶交替控制 干濕季交替
熱帶季風 氣候 北緯10°~回歸線大陸東岸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熱帶沙漠 氣候 南北回歸線~30°大陸內部、西岸 副高或信風帶控制 全年高溫少雨
亞 熱 帶 亞熱帶季風 氣候 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溫和少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副高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夏季炎熱乾燥 冬季溫和多雨
溫 帶 溫帶季風 氣候 南北緯35°~55°大陸東岸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夏季暖熱多雨
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海洋性 氣候 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溫和多雨
溫帶大陸性 氣候 南北緯40°~60°大陸內部 大陸氣團控制 冬寒夏熱,氣溫日、年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夏季
亞 寒 帶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緯60°~70°間 極地大陸(海洋)氣團控制 冬寒長 夏暖短
寒 帶 苔原氣候 北緯70°~80°間 極地氣團控制 全年嚴寒
冰原氣候 南北半球極地內陸 極地氣團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氣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氣溫隨高度變化 氣溫隨高而降
1、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2、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相對高度小於(n+1)*等高距,大於等於(n-1)*等高距。
其中n為等高線的條數。
3、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鍾、經度1分/4秒鍾),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5、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圖上推導(略)
(3)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而將南緯寫成負數。
(4)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
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南緯度寫成負數
7.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8、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北京時間
(2)晝長=(12-日出地的地方時)*2
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9.正午太陽高度
某地正午太陽高度=90-|當地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
10 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11 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 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12 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說明:(1) 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 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 R為某日日期, (R-6月22日)為該日與6 月22 相差的天數, (23°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