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詩詞

地理學詩詞

發布時間: 2021-02-06 02:17:14

『壹』 形容一個地方地理位置優越的詩詞有哪些

一、《望天門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翻譯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二、《蜀道難》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2、翻譯

離天不滿一尺的險峻高峰,枯松倒掛的懸崖峭壁,飛流瀑布撞擊著巨石在山谷中滾動,發出雷鳴般的轟響。這樣危險的地方,你這位遠道之人為什麼還非要來這里不可呀?

更不消說那崢嶸而崔嵬的劍閣了,在這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1)地理學詩詞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及鑒賞:

1、《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過天門山所作。

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

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

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2、《蜀道難》

有學者認為這首詩可能是天寶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也有學者認為此詩是開元年間李白初入長安無成而歸時,送友人寄意之作。

此詩襲用樂府舊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像,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藉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

『貳』 學習地理要做到什麼用詩句來表達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叄』 與經濟地理學有關的的古現代詩詞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
還有《晚春》等

『肆』 讓地理知識在古詩體

—— 精彩導讀 ————————————
第四屆第五屆課堂教學大賽光碟3折特價……教師社區注冊可獲得點卷
加入名師資源庫獲得50元點券
《走進餘映潮》期刊第二期
提供課件,贏點券,得光碟
2010各學段暑假作文專題
古詩詞中的地理知識

周志恩

1、「八月秋高風怒號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此詩表現的是一種由氣團和鋒面造成的天氣變化,展現的是快行冷鋒來勢之猛,勢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慄,過境之前,先出現大風。
2、「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此詩說明冷風雲層加厚,讓人有「墨雲壓頂城欲摧」之感。
3、「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此詩寫的是大雨天氣,鋒面過境。
4、「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此詩表現的是地方性陣雨天氣:夏日的晴空,突然烏雲翻騰,大雨傾盆,一會兒又風吹雲散,雨過天晴。
5、「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
6、「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此兩詩表現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我國江南梅子黃熟時節(六月),夏季風北進,雨帶隨之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陰雨連綿、有時多半月不見太陽的梅雨天氣。
7、「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柳宗元《梅雨》)
此詩點出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的入梅日期,大約在6月上旬開始。
8、「三時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舶棹風。」(蘇軾《船棹風》)
此詩點明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的出梅日期。「三時」指夏至後半月,「舶棹風」指東南季風,意指七月上旬後半期東南季風盛行時,梅雨期結束。
9、「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描寫的是我國北方地區入冬早的氣候狀況。
10、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慘莫懲?(《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此詩最早記載了我國的地震狀況。
11、「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送瘟神》)
此詩涉及到地球自轉現象,赤道自轉線速度,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km。
1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已亥雜詩》)
此詩涉及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3、「日中萬影正,夕中萬影傾。」(傅雲《歌》)
此詩直觀地描繪了太陽高度的周日變化規律。
1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此詩涉及暖風帶來的春雨特點。
15、「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此詩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大戈壁灘飛沙走石的場面。
16、「海潮隨月大,江水應春生。」(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
此詩生動簡要地刻畫了南方海潮及河流漲落的規律。
17、「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此詩涉及到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劃分,「春風」指的是來自太平洋上的東南季風。
1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此詞中的「陰晴圓缺」指的是月相的變化規律。
19、「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此詞涉及到月球與地球的關系。
20、「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些詩詞都說明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大勢。正因為我國地形總體上西高東低,所以大部分河流都由西向東流。
2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此詩描述了我國河套平原過去的生態景觀。
22、「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此詩表現了桃花訊的特點。
2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描繪的是天氣特徵。
24、「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李煜《臨江仙》)
此詩描繪了晚春初夏特有的「櫻桃落盡」「蝶翻輕粉」的景象。
25、「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劉禹錫《浪淘沙》)
此詩表現的是錢塘江涌潮的壯觀場面:一條白練從海天相接處滾滾而來,急速推進,潮水猛漲,巨浪滔天,掀起一堵高聳的水牆,氣勢磅礴。
26、「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此詩涉及到長江三峽的急流、險灘、山重水繞等自然奇景。詩的前兩句是說:早晨才乘船離開彩雲繚繞的白帝城,遠在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回來了。後兩句是說:舟在江上駛,猿在岸上啼,只覺得猿聲仍在身旁不停地啼著,所坐的小船,卻早已飛快地穿過萬重山了。
27、「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此詩涉及到「巴山夜雨」的成因。巴山位於四川與陝西交界處,是四川盆地的邊緣。一般來說,盆地處於周圍山坡的環繞之中,氣流不通暢,對流交換弱。白天在強烈陽光照射下,地溫急劇增高,影響下層氣溫;夜間地面散熱快,又因冷空氣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別寒冷;隨著溫度的降低,飽和水汽壓減小,暖而輕的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水汽發生凝結而下雨,故「巴山夜雨」會時有發生。
28、「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李之儀《卜運算元》)
此詩說明中南半島同我國山水相連的山河形勢。江頭指上游,江尾指下游。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湖北宜昌以上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間為中游,湖口以下為下游,詩人借共飲長江水來慰藉相思之情。
2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此詩形象地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水熱狀況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變化的規律,即地勢每升高1千米,氣溫就降低6攝氏度左右。因此才會有詩中所說的登山前時屆盛夏,屬桃花落盡之時,登上高山古寺後不期遇到了桃花開得正盛的春景。
30、「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此詩反映了廬山地形地貌的特點。廬山是斷塊體上升的山地,周圍多斷層、陡壁和狹谷,出現了眾多的瀑布。廬山地貌形成與岩層和地質構造有關,砂岸中常夾有松軟的頁岩和千枚岩,同時岩層平展,垂直節理發育,經風化侵蝕,軟的岩層形成了岩洞。仙人洞就是屬於這種類型,而且岩洞地處斷崖峭壁之上。廬山夏季涼爽,降水量較大,在春夏之交,山上經常是雲霧彌漫,山中看不到廬山全貌。夏季太陽輻射強烈,廬山北面和南面分別有長江、九江和鄱陽湖,水汽蒸發旺盛,水汽分子比空氣分子輕,暖而濕的空氣上升,當空中水汽含量過飽和時,加上凝結核存在,較多的水汽就會形成為雲霧。
31、「朝霞不出門,暮霞行千里。」(范大成《曉發飛鳥晨露滿天,少傾大雨》)
此詩表現的是朝雨晚晴的天氣特點。日出日落的太陽光是紅色的,照到雲上,就形成紅霞(紅雲)。「朝霞」是指早上太陽在東方天頂或西方,即東方天頂或西方有低雲出現。且這種低雲慢慢向本地移動,則預示著將有大雨天到來。所以這個時候不能出遠門,即使出門也要帶上雨傘。反之,晚上西方天頂或東方有紅霞,這種低度沉的紅霞向東移動,離本地越來越遠,即使有雨下,也下不到本地,所以天氣是晴朗的。
3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此詩涉及到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天上」是指巴顏喀拉山,「海」是指渤海。此詩原來是說黃河從西方遙遠的天邊奔騰而來,又滾滾東流入海。現在常用以形容黃河下游的「懸河」現象。「懸河」,是指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流,又稱「地上河」。懸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開闊、水流平緩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斷抬高,水位相應上升,為防止水害,兩岸大堤不斷加高,天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黃河下遊河道每年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河床逐年升高,黃河下游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懸河」。現在黃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縣的曹崗,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黃河之水天上來了」。

『伍』 反映地理現象的詩句或諺語有哪些

1.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送瘟神》)
此詩句揭示了地dili.chazidian.com球在不停地由西向東自轉。適用於赤道地區,由此可計算出赤道地區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和赤道上1°弧線的長度。赤道地區自轉的線速度為:40000千米÷24小時≈1670千米/小時(八萬里即四萬千米)。地球自轉的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遞減。赤道上1°弧線的長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赤道是地球的一個大圓,因此地球上的大圓每1弧線的長度約為111千米(球的大圓是指通過球心的截面與球面的相交線)。
2.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由此可證明地球的形狀是一個球體。
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盤」(樂鈞《一翦梅》)
該詩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離差異。月球雖然比較小,但由於月球離地球比較近,所以仍「似金盤」。詩中描寫的月相應為滿月,因為「月似金盤」。查字典地理
4. 「月形如白盤,完完上天東。忽然有物來啖之,不知是何蟲。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狽凶。」(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此詩句描述了月食的情況。完完,月圓的樣子。農歷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線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陽之間,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擋著太陽光,產生月食現象。農歷初一,則可能產生日食現象。
5.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繆氏子《賦新月》)「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戴叔倫《蘭溪棹歌》)
這一組詩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上蛾眉月」是指農歷初三、四的月相,此時月球位於太陽以東約
45°,當「一道殘陽鋪水中」後,即日落時,月亮出現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後2~3小時就落到地平線以下,月亮的亮面為月球正面西部邊緣,形狀為一反「C」字形。將以上各詩描寫的月相判定為上蛾眉月的依據分別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涼月如眉」、「三日」(指農歷三月初三日)。
6.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
這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農歷初七、八的月相,此時月球位於太陽以東約90°,日落時出現於南方天空,升落時間分別是中午和半夜,可見部位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狀為一大寫的「D」形。將以上兩首詩中的月相判定為上弦月的主要依據分別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們「正堪眠」,即睡意正濃,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應是上弦月,此乃用時間點月相)。
7.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鶘啼。」(劉禹錫《踏歌行》)「白日淪河西,素月出東嶺」(陶淵明《雜詩??其二》)「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蘇軾《陽關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這一組詩描述的都是滿月。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象個玉盤。第一首詩中的「元夜時」點出了日期為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是滿月發生的日期;「黃昏後」月已升上「柳梢頭」,正是滿月時月亮升起後的情況。第二首詩中「紅霞」說明此時日落,日落時「月出」,顯然月相為滿月。同樣,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淪河西」即日落)時月出,正是滿月月出的時間。其他三首詩中的「明月」即滿月。
8.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孤光照還沒,轉益傷離別。妾若是嫦娥,長圓不教缺。」(陸龜蒙《月成弦》)
這是一組描寫下弦月的詩詞。下弦月是農歷廿二、三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90°,日出時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時間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見部分為月球正面東半部,形狀像個反「D」字形。第一首詩中「夜靜」(夜深人靜)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時。民間常將月圓比團圓、月缺比離別。第二首詩即寫思婦見缺月而感傷、恨夫妻不能常團圓,想像自己若是嫦娥,將讓月亮長圓不缺即夫妻永不分離。詩中弦月當是下弦月,體現出思婦感傷而徹夜難寐的情景。
9.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水上,文章何處哭秋風。」(李貿《南園》)「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馬踏清秋。」(李貿《馬詩》)
這一組詩描寫的是下蛾眉月(殘月)。下蛾眉月是農歷廿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約45°,日出前出現於東南方低空,僅在黎明前 2~3小時內可見,形狀像「C」字形。第一首中,由「曉風殘月」知,早晨看到殘月,即下蛾眉月。第二句詩中「曉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後的殘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月似鉤」是「一彎殘月」,表明作者壯志未酬,徹夜難眠,於黎明前看到殘月東升,見景生情寫下此詩,這與整首詩的基調是一致的。作者坎坷的經歷,矛盾的心情以及「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的創作精神等都可以作為是殘月的旁證。所以,「月似鉤」暗示作者寫這首詩的時間是在秋天農歷廿六、七的黎明前。「大漠沙如雪」還向我們展示了沙漠景觀。
10.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岑參《磧中作》)
這一組詩寫出了月相的月變化情況。詩中的「陰晴圓缺」指的是月相變化。在農歷一個月中,月相由新月依次變為上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滿月、下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新月。從初一到十五,月亮的亮面逐漸變大,月球的亮面朝西;十五那天亮面最大,為滿月;從十五到月末,亮面逐漸變小,月球的亮面朝東。第二首詩中的「滿月」指「十五、六的月亮」;「夜夜減清輝」指滿月以後,月相依次變為凸月、弦月、蛾眉月,可見部分越來越瘦小;後兩句是說「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滿月後的月亮日漸消瘦、形容憔悴」。第三首詩中的「見月」即看到月亮,「兩回圓」即圓過兩次亦即兩次滿月,故第二句是告訴讀者:作者離家已有一、兩個月了。
11.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升春又來」(杜甫《冬至》)
「冬至陽升」這個純科學結論通過藝術家天才的轉換,巧妙地寫進詩中。這句詩意境美麗、觀點科學,非常難得。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了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北半球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線��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時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最大,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後,太陽直射點南移,太陽直射點以北各地正午時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逐漸變小,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即「冬至陽升」。
12. 「過了冬,長一蔥」
此諺語的意思是:過了冬至日,白晝就長一點點了,即冬至日後,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漸變長。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日後,太陽直射點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漸變長。
13. 「日中萬影正,夕中萬影傾」(傅玄《歌》)
這句詩直觀地描繪了太陽高度的周日變化規律。影子長短與太陽高度有密切關系。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太陽高度小,影子長;隨著太陽高度的逐漸變大,影子逐漸變小,正午即「日中」時,太陽高度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長度為一天中的最小值,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來說,此時太陽在正南方,影子則在正北方,即「日中萬影正」;以後太陽高度逐漸變小,影子逐漸變長,影子偏離了正北方向。
14.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詩意在說明四季運轉是一種必然趨勢,萬物興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任何人也不能揮鞭命令停止。由於地球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地軸指向不變,使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產生了四季的更替。
15. 「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徐璣《夏日懷友》)
「月生林欲曉」,即月出的時候天要亮了,這是下蛾眉月出的時間。該地此時的降水是受冷鋒影響形成的。冷鋒過境時產生陰雨天氣,過境後受冷氣團控制,氣溫降低,故「雨過夜如秋」。

『陸』 地理學中的詩詞諺語

1.(清.潘際雲)的「淮河四月風怒號,捲起白流翻塘坳,老蛟噴沫天吳驕,一堤如線居民逃」中的淮河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與秦嶺合稱秦淮線,是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線,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分界線,東部地區南方和北方分界線,耕地以水田為主和旱地為主分界線)
2.李白《將進灑》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的「天上」是指巴顏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3.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管歸來》中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黎花開」描繪的是天氣特徵
4.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的「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是指我國長江的:上游地區
5.「野礦沙岸凈,天高秋月明」描繪的是氣候特徵
6.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中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反映的是我國春末夏初的時節,其降雨類型屬於:鋒面雨中准靜止鋒
7.晉.傅雲《歌》中的「日中萬影正,夕中萬影傾「直觀地描繪了:太陽高度的周日變化規律
8.民謠「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所描述的是:我國西北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徵之一,說明其日溫差大
9.李白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園缺,此事古難全」中的「陰晴園缺」指的是:月相變化規律
10.王之渙的《涼州詞》中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一詞是指:來源於太平洋上的東南季風
11.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形象地描繪了我國長江三峽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繞的自然景觀
12.陸游《游山西村》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仗無時夜扣門」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國的丘陵地形
13.歌謠「山嶺高,山路長,樣樣東西用肩扛,半世光陰路上忙」是反映過去什麼地方交通的十分不方便:福建省
14.宋朝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旅遊勝地是:江西省廬山
15.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我國四川盆地
16.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反映的地區是我國的南嶺一帶
17.清.樂鈞《一翦梅》中的「日似金丸,月似金盤」形象地反映了:由於日地月三者距離差異,導致日月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
18.劉禹錫的《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藏自治區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中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描繪的是天氣特徵
19.民謠「一年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我國雲南省昆明的氣候特徵
20.杜甫的《望岳》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描繪的是我國的哪個自然旅遊風景區:黃山
22.民謠「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描繪的是我國的橫斷山區的自然景觀,是氣候和植被垂直變化的形象寫照
23.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的「君問歸期末有期,巴西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形象地說明了巴山夜雨的形成原因。
24. 地理學家徐霞客,形容景色如「青蓮出水,碧蓮玉筍世界」,它描繪的旅遊名勝是:我國廣西的桂林山水

『柒』 有關地理的古詩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四月份山下春花都版已經謝了,山上寺廟中的桃花才權剛剛盛開。
就是說的一種物候現象,山上山下的氣溫不同,導致花開的時間也不同 .

體現的地理當中的垂直地帶性差異!

希望對你有幫助!

『捌』 與地理知識有關的詩詞、笑話、成語

代文人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優美的詩篇,在這些詩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現象,揭示地理規律的詩句。這些詩句對增強我們的地理審美觀、正確地理解地理規律、激發我們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等方面都大有幫助。現本人從浩瀚的詩名中摘選其冰山一角作以分類說明如下:

一、描述名山的: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說明泰山是齊魯大地上最高的山。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說廬山瀑布之壯美。

二、描述河流的: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說黃河的發源地地勢十分高。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是說長江的天門山一段水流湍急。

「湘江北去,橘子洲頭。」:說明湘江的流向是從南自北流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浙江即錢塘江,八月是是錢塘潮最壯觀的時節。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是說當時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極小。

三、描述湖泊的: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是說洞庭湖及其周圍的地區山清水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四、描述交通的: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說四川一帶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難有聯系。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說當時的帆船是十分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是說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兩者之間可以通航。

五、描述節氣的:

「露從今日白,月是故鄉明。」:這里的「露從今日白」:,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

六、描述天氣、氣候的: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江南已經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四川巴山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人間四月菲芳盡,山寺桃花如盛開。」:說明了地勢越高氣溫越低這一氣溫分布的規律。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一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說明在同一時刻,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定的特點。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說玉門關位於我國的非季風區,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很難到達這里。

七、描述月相的: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農歷的初三時,月亮的形狀是弓形的,屬於上弦月。

去年元月夜,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枝頭,人約黃昏後。——滿月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上弦月

八:描述植物分布: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是說紅豆這種植物只生長在南方,北方沒有。從而說明了植物的分布是有區域性的。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是說荔枝這種水果只生長在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而且,它的保鮮期短,不便於儲運。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溫帶大陸性氣候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快行冷鋒的影響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 (劉元載《早梅》)——不同坡向對植被的影響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帶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准靜止鋒的影響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衰皆自然」(《》) ——地球公轉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謁山》) ——地殼變動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季節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月相變化
「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長歌行》) ——水循環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使之成為現實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從長江三峽逆流而上,怎麼能到得了襄陽,然後到洛陽呢?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 ——地域性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淮南子》) ——地域性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水循環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地殼變動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自然條件惡劣,人口稀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通過水循環,使水資源不斷得以更新
「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蘇軾《赤壁懷古》) ——波浪的侵蝕作用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盆地夜間氣流上升,易成雲致雨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 ——迎風坡易形成降水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漢樂府《敕勒川》) ——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在當時的條件下,東吳的船是怎麼樣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生物循環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冬季風的影響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季風區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在此地附近
「向陽石榴紅似火,背陰李子酸透心」(《》) ——光照對植物的影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 ——沙漠景觀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洞庭湖景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有約》) ——梅雨天氣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交通運輸條件對商業的影響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送瘟神》)——地球自轉
唐詩中的地理知識
作者:王 盛 來源:中國基礎教育網

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溜」,那麼我可以這樣說「細讀唐詩幾遍,地理知識自見」。從唐詩中不僅能學到很多的文學知識,還可以學到不少的地理知識。
一、描寫地形的詩句如:
李白的《蜀道難》: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渲,崖轉石萬壑雷。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此詩生動地描寫了四川省西部崎嶇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崍山等山脈屬於橫斷山脈的部分,山巒起伏,連峰接天,削壁深壑,連山聳立,地形非常復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從另一方面反映了該地區的地形特徵。地勢高低起伏,導致道路只能圍繞山峰盤旋,所以歷來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之說。
二、描寫氣候的詩句如:
1、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中後兩句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玉門關外的楊柳不青的原因是由於春風不度造成的,這里的春風當指夏季風。季風是由於海陸的熱力差異導致海陸上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風向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變換而形成季風。夏季北太平洋高壓勢力大大增強,亞洲大陸上形成印度低壓,太平洋曖濕氣流便沿著北太平洋西部邊緣,以東南風吹到亞洲東南岸,形成東南季風,即夏季風。在我國把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劃分為季風區,夏季風影響不到的地區為非季風區。季風區與非季風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這條線以東以南為季風區,以西以北為非季風區。因為玉門關正好位於這條界線以西,關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風的滋潤了。
2、描寫平原與山地氣候差異的詩句如: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全詩短短四句,寫出了平原與山地氣候的差異。人間四月正是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開。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導致氣候的垂直變化造成的。對流層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於地面,因此離地面愈高的大氣受熱愈少,氣溫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溫度下降0.6度,由於平原和山地的相對高度較大,所以山頂的氣溫是山腳氣溫減去相對溫差,故山頂氣溫要遠低於山腳的氣溫。
三、描寫河湖的詩句:
1、李白的《將進酒》詩中前二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這二句描寫的是黃河源源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上句寫大河之水天上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頭面顏喀拉山,黃河從這里發源,曲折東流,沿途接納了許多支流,經過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國第二長河。由於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它與第二級階梯高出2000-3000米,與平原地區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們來看,黃河好似從天而來。這種落差之大,使黃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目前,已在幹流上相繼建立了多個水電站和水利樞紐。
2、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青山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中以「輕舟」沿江下行,來形容長江流速之快。而「彩雲間」三個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以體現長江上下游之間的斜度差距,突出長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說明長江蘊有極其豐富的水能資源。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長江流到四川盆地以東,深切巫山,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由於兩岸青山的約束,水流湍急,形成了豐富的水能資源。
四、描寫自然景觀的:
1、蘇東坡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而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人從橫看、側看,從遠視、近視一觀察廬山,所見的廬山雄姿各不相同,為什麼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只因為人在廬山之中。廬山飛峙於長江南岸,鄱陽湖濱,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呈東北-----西南走向,山體不大,但平地而起,顯得特別挺拔。主峰漢陽峰1473米,常隱沒在雲霧之中,時隱時現,變幻莫測。從地質構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所以「橫看成嶺側成峰」。
2、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此詩描寫的是我國著名的東岳泰山。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座落在山東丘陵之中,周圍山地高低起伏,低山連綿,唯泰山突穎面出,海拔1532米,為山東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號稱五嶽之首。泰山歷受各朝帝王重視,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進行封禪,表示改制應天,以告太平。歷代文人學士亦慕名而來,留下不少贊美泰山的詩篇和題字或游記。以致泰山成為聞名中外的五嶽之尊。
另外,還有描寫植被、物產、田園風光的等等,這里就不再一一列出。
其實,唐詩中的知識包羅萬象、豐富多彩。我只是從地理角度去閱讀和理解,這只不過是唐詩寶庫中的蒼海一粟,更多深藏未露的知識需要我們去發掘。

笑話
地理考試

地理考試時, 老師要學生簡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羅馬,名古屋,澳門.其中小明這樣寫:從前有個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當他爬到新加坡的時候突然看見一隻頭上長著好望角的羅馬直沖過來,嚇的他拔腿跑進名古屋,趕緊關上澳門.

中國熱都-武漢

地府中有一個小鬼犯了法,閻王大怒,當場要施以酷刑-下油鍋,不料小鬼下了油鍋後,面不改色,渾渾然不以為意. 閻王大驚,向左右問道:這是那裡來的鬼 左右答曰:武漢來的.

撒哈拉沙漠

老師訓斥值日生:黑板那麼臟,地也沒掃,地球儀上 .....用手一摸說:全是灰!值日生:老師,你摸的地方正是撒哈拉沙漠.

許多地理笑話不但帶給我們笑聲,而且教給我們地理知識.聽笑話學地理,這不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嗎 看看下面幾則笑話,你能用所學地理知識解釋嗎

1,教委主任的感慨

某教委主任下鄉考察.走進教室看到教桌上的地球儀,心裡直犯嘀咕:這地球儀怎麼斜著放 他轉身問學生這是怎麼回事,那學生如實回答:不是我弄的.主任又去找地理老師,地理老師答:的確不是學生弄壞的,我從儀器站買來時就這樣.主任還不相信又去問校長,校長難為情地說:沒辦法,學校資金短缺,只好買台殘次品湊合著用.教委主任聽了大發感慨:全社會重教育,可學校連台正品的地球儀都買不起,這該貽誤多少人啊;教具廠也不象話,象這種殘品怎麼能出廠呢 這不是坑人嗎 朱校長,你給我看看是哪家教具的產品,回去我非撤他們廠長的職不可!

2,熱脹冷縮

地理課上,老師問:"一般物體遇冷得遇熱會有什麼變化 "學生回答說:"熱脹冷縮."老師點點頭說:"對,誰能舉個例子 "王輝說:"比如夏天很熱,所以白天很長;冬天很冷,所以白天很短.這就是熱脹冷縮的緣故."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

3,漢水發源在哪兒

地理課上老師說:"上節課講了長江的源流概況和它的幾條大支流,誰還記得長江的支流漢水發源在哪兒 "王輝思想正開小差,沒聽到老師提出的問題.可老師偏偏叫他回答,王輝急得滿頭大汗.老師見他悶聲不響,又問:"漢水發源在哪兒 ""汗水 汗水發源在頭上!"

4,二郎山最高
地理課上,老師講:"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王輝說:"不對.前兩天我聽到一首歌里說:二郎山高萬丈.我一算,一萬丈要有三萬多米,它比珠穆朗瑪峰高多了."

5,是英國倫敦

王輝在公共汽車上,聽見兩人談話.高個說:"請你給我介紹一下傑克倫敦的情況."矮個還沒來得及回答.王輝強忍住笑說:"叔叔.不是捷克倫敦,是英國倫敦."

6,月亮上多擁擠

地理老師講到月球上的情況時說:"月球大得很,在上面住幾百萬人也是很寬敞的."學生楊亮忽然大笑起來.老師奇怪地問:"你笑什麼 "楊亮說:"老師,您就沒想到,當月亮變成月芽的時候,住在上面的人該多麼擁擠啊."

7,當沒有太陽的時候

王輝問爸爸:"地球真是繞著太陽轉嗎 "爸爸說:"當然."王輝問:"那麼,在沒有太陽的時候呢 "

下面是同學們搜集到的地理笑話,大家先睹為快吧!笑過之後別忘了動腦筋想想其中包含的地理知識.

1,一日,地理課上,老師發現了同桌正與人交頭接耳,就把他叫了起來 問:"剛才我講的什麼 "同桌答:"老師講的是伊朗."老師又問:" 伊朗首都在哪裡 ""德蘭黑.""什麼""黑德蘭."全班大笑. ……

2,格桑家裡開了個小店,有時格桑放學回家,也幫著照顧一下.一天,地理老師提問他:"一年有幾季 ""兩季."" ""淡季和旺季."……

3,一個水手決定紋身,於是在背後刺了一副世界地圖.有一天,他生病了,去找醫生. 醫生問哪裡不舒服 "在台灣海峽的附近."

4,英法兩國為了縮短交通,打算打通隔離英國與法國的海底, 建立一條海底隧道.於是兩國各派一名工程師開會決定工程如何進行. 英國工程師提議說:其實這個工程很簡單,你們從法國那邊挖過來, 我們從英國這邊挖過去,在中途會合,工程就結束了. 法國工程師問說:要是中途沒有遇上呢 英國工程師說:嗯,那更好,我們就有兩條隧道了. ……

5,老師問:巴西在哪裡 阿獃:在地理課本五十一頁.

6,媽媽:你的地理是怎麼考的,你說說看.兒子:一試題里問美洲在哪裡,你想想,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哥倫布呀.

7,在上地理課時,地理老師問學生:"在日食的時候會出現什麼現象 ""大家都跑出去看!"學生答道.

8,老師問約翰:"你知道為什麼歐洲的時間要早於美洲的時間 "約翰答道:"這很簡單,因為美洲是後來發現的."

9,地理課老師問哈里—"當哥倫布把一隻腳踏上美洲後,他最先做的是什麼呢 "哈里回答:"不知道.""你真笨!"他的同桌湯普森搶著說,"就像人們說』您好』一樣簡單,他的另一隻腳難道不跟著上嗎 "

10,地理教過,中國產煤最多的地方是遼寧省撫順,產鐵最多是遼寧省鞍山,所以撫順被稱為中國的"煤都",鞍山稱為"鐵都".某次月考試題:中國的煤都是( ),中國的鐵都是( ).結果某張試卷上:中國的煤都是(黑的),中國的鐵都是(硬的).考完還說:這次老師怎麼出那麼簡單的題目

愚公移山
鶴立雞群
秦晉之好
得隴望蜀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黔驢技窮
涇渭分明
廬山真面目
合浦珠還
福如東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