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四點
⑴ 地理學習口訣
不管你是哪個年級的,下面的應該有你需要的:
地理記憶順口溜
1、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行星繞外邊;
唯有地球生物現,溫氣液水是由緣①。
①溫,適宜的溫度。氣,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2、地球特點
赤道略略鼓,兩極稍扁平。
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
南北為緯線,相對成等圈。
東西為經線,獨成平行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換。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5、地球五帶
地球有五帶,全靠四線分;
回歸間熱帶,極圈分寒溫;
寒溫各有二,五帶溫不均①。
①溫,指溫度。
6、地圖辨方向
地圖方向辨,擺正放眼前;
上北下為南,左西右東邊。
標圖易分辨,經緯網較難;
經線指南北,東西緯線圈。
極地投影圖,定向較特殊:
對於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緯圈東西,自轉反時走。
對於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緯圈東西,自轉順時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為四洋首,位於亞澳兩美間。
大西洋西南北美,東岸臨界歐與非。
印度洋臨亞非澳,南部三洋水相連。
北冰洋面為最小,亞歐北美三洲環。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覺得好的話,還有好多!
⑵ 地理學上的四方點是指的什麼
四方點 地平圈上東來、西、南、北四自點的總稱。又稱四正點和方位點。在地平坐標系和時角坐標系中,天子午圈和地平圈相交於兩點,其中距南天極近的一點為南點,另一點為北點;天赤道與地平圈相交於兩點,其中自北點順時鍾方向旋轉90°的一點為東點,另一點為西點。
⑶ 地理學是什麼!
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特點。
在現代地理學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層,或者是指一個區域。「理」是指事理、規律,或者是事物規律性的內在聯系。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的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氣、生物和人類活動,簡稱水土氣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綜合體由地理要素組成。
(3)地理學四點擴展閱讀
作為一門經世致用的學科,地理學的綜合性體現為地理學研究具有多維、動態的視角。以人地關系作為主線來開展地理學綜合研究,其綜合性和動態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以地表環境、地球環境動態變化為主的動態研究,即環境動態研究;
二是以人類社會發展為主體的人類社會動態研究,聚焦環境和社會動態之間的關系;
三是對區域、流域等研究區域的綜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衛星城市之間在產業布局、交通網路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
地理學的空間表達也是多元、多樣的。除語言、數字等基本表達方式外,圖形往往是地理學表達的主要形式,如通過研究地圖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對比不同時期的地圖可以為地理空間演變研究提供直觀支持。
⑷ 地理學科在研學中要遵循的四個基本步驟是什麼
第一步 理解界定問題 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背景,把問題情景與自己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探尋發現問題,理解問題的性質和條件,刪繁就簡抓住本質,辨別並界定問題的思考。具體思路如下:
①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
②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它?有什麼意義?
③我們對研究的問題已有了哪些了解?
④我們能做什麼樣的預測或假設?
⑤我們應以什麼為中心展開研究?可從哪些方面展開研究?
第二步 尋求研究思路 學生在理解界定問題並作出預測或假設基礎上,對探究體驗過程(重點是問題研究方案的選擇和設計,包括實施研究的途經、形式、方法和技巧等)展開的思考。具體思路如下:
①我們打算怎樣進行研究?可用哪些方法?
②我們怎樣分工才能最大限度發揮人力、物力的作用?
③我們需要哪些資料?用誰的?哪裡的?怎樣獲得?
④獲取的資料與研究的問題有什麼聯系?對問題的解決有多大作用?
⑤我們怎樣篩選獲得的資料?怎樣進行分類整理?
第三步 嘗試表證結論 學生運用已收集並整理的能支持預測和假設的實證資料,以合作和單獨的方式嘗試研討交流得出結論,展開對問題的預測和假設驗證,並表達研究成果的思考。具體思路如下:
①我們用收集並整理的實證資料能得出什麼結論?
②這些結論與我們的預測或假設有哪些異同點?
③如果得出的結論與問題假設有太多不吻合,我們怎樣重新研究?
④我們用什麼形式表達已被驗證的結論?怎樣表達?
第四步 考慮社會實踐 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形成了成熟的觀點後,運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積極參與相關問題的社會決策,開展相應社會實踐行動的思考。具體思路如下:
①關於這個問題研究成果我們能做什麼?怎樣做才能對課堂上的、學校里的、乃至社區中的決策有所貢獻?
②我們怎樣才能使其他人了解我們的行動?可開展什麼樣的活動?
③我們怎樣才能有助於或影響社區和主管部門決策?應該做什麼?
⑸ 高考地理對於四至點要求高嗎,需要背下來具體的經緯度嘛,還是比如只要知道最北是漠河,最南是曾母暗沙
高考不大會直接考你四至點是哪些這么簡單的問題,會結合時區、氣候等知識點進行考核,南北兩點記住緯度,東西兩點記住經度,我想這也不是什麼很難的問題吧。
⑹ 今天早上八點和八點四分那個時間更早一些在地理學。
8點4分當然比8點早了,你理解的方式是我8點起來比8點4分早對吧,你那樣是把版2個地方的時間權弄混淆了。地理時間以時間軸為准,從零度經線開始分為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共二十四個時區,越向東時間越早,以北京和東京為例,北京是東八區,東京是東九區。北京是8點,東京就是9點,這樣一看就明白了。你才到8點,人家已經9點了,8點已經過去1個小時了。你認為8點比8點4分早是長期養成的心理習慣,把同一地點的時間拿來對比了。實際上整個中國跨5個時區,但統一用的是北京時間。
⑺ 地理知識到底學些什麼知識
地理學來可分為自然地源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是計算機在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上的應用. 地理學的基本知識有十分廣泛,首先要具備的基本功:數學(包括高等數學、統計學),物理(包括流體力學),化學(包括分析化學、有機化學);遙感、測量、素描…… 其次的基本知識是地理要素基礎課:地球概論(天文、歷法)、氣象學、水文學、地質學、地貌學、土壤學、植物學、生態學、計算機基礎、經濟地理學(交通地理、國際貿易地理、城市規劃、歷史地理、文化與社會地理、人口地理、旅遊地理、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