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初中地理教學翻轉課堂

初中地理教學翻轉課堂

發布時間: 2021-02-05 20:54:19

㈠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模式

「慕課」從2011年秋天開始,在世界各地以燎原之勢席捲而來。這場教育風暴引發了各界的密切關注,喚起了對教學模式的重新審視。無獨有偶,在基礎教育界,藉助於數字化技術,一場以「翻轉課堂」為手段的變革也迅速地到來。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學思想或者說教學模式,被全國各地的學校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改進或者再造,呈現出諸多形式。接下來我將以《氣溫曲線圖的繪制》為例介紹我在地理教學中對翻轉課堂模式的嘗試。
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介紹:一、課前設計;二、課堂活動設計;三、總結反思。
一、課前設計
當前,我們中小學的課程主要是以課程標准或者說教學目標為基礎的。我所實踐的翻轉課堂教學始終圍繞課程標准,是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嘗試。
1、課標、教材和學情分析
課標解讀:運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
教材分析:本節為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第二節,是氣候部分的基礎知識,內容包括氣溫的變化和氣溫的分布兩大部分。前者涉及氣溫的概念、氣溫的測量、氣溫的日變化、年變化、氣溫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氣溫曲線圖是表示氣溫變化的方法,同時也是研究氣候時常用的工具。因此,繪制氣溫曲線圖是學生必須學會的能力。
學情分析:初一學生在前階段學習過地球和地圖、海陸分布等知識,和上一節剛學過多變的天氣知識,是學習本節氣溫變化與分布知識的基礎,但他們對這些基礎知識掌握並不牢固。同時七年級學生僅僅學習了數軸的知識,而對於數學中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知識未進行學習。
本節課基於課標、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下,確定「根據氣溫資料,繪制氣溫變化曲線」為教學重難點。
2、《導學案》設計
(1)設計意圖
為了讓學生對本節知識體系有個初步認識,遵循人類思維發展邏輯規律,我通過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了解氣溫的概念、氣溫的觀測、氣溫的變化等方面的知識,同時也為學生學會繪制氣溫曲線圖做鋪墊。
(2)《導學案》完成情況反饋:全班52人,其中44人完成,約佔84.6%;8人未完成,約佔1 5.4%。
3、微課設計
為了學生能達到課標要求,我錄制了微課《氣溫曲線圖的繪制》。微課內容主要有兩大部分:講解如何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進階作業設計。
(1)如何繪制氣溫曲線圖
在微課中我考慮班級學生的不同層次,從較低層次學生角度出發,將繪圖過程分解成一步一步小步驟,同時貼近學生實際操作(例如:用直尺)。最後為了讓學生容易掌握繪圖的方法,我簡明扼要地總結繪圖步驟「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五寫名」。微視頻短小精悍,目標明確,主題突出,講解透徹,易於掌握,學生從中也容易獲取成功,建立自信。
學生觀看視頻情況反饋:觀看微課完成情況:全班52人,其中48人觀看,約佔92.3%;4人未觀看(3人因電腦未聯網不能觀看,1人忘記學習任務),約佔7.7%。
(2)進階作業設計
在學生學習完如何繪制氣溫曲線圖這部分知識後,為了監測和矯正學生的學習和保證學習效果,我設計了兩個相關的進階作業:一個是游戲《大家來找茬》,另一個是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變化曲線圖》。
①進階作業一:游戲《大家來找茬》的設計
我結合教學經驗,把以往學生繪圖過程中的易錯點設計成游戲活動。這款游戲是一款大家課余時間比較喜歡玩的游戲。這樣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易於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輕松的學習狀態,同時幫助了學生在繪圖過程中注意易錯點。
各位評委老師們,也請你們放鬆下吧,我們一起進入這個游戲環節
游戲《大家來找茬》中互動情況反饋:全班52人,其中30人參與互動,約佔57.7%;22人未參與互動,約佔42.3%。
②進階作業二: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變化曲線圖》
在微課最後一環節,我出示蚌埠的氣溫資料,讓學生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曲線圖,完成後放置QQ群並分享至空間。這一環節意在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幫助大多數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同時起到監測學生的學習和檢查全班學習效果,以便進行翻轉課堂活動設計。
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變化曲線圖》情況反饋:全班52人,其中47人已提交作業(其中繪圖規范的有23人,約佔全班44.2%;不規范繪圖的有24人,約佔全班46.2%);5人未提交作業,約佔9.6%。
二、課堂活動設計
相對於傳統教學過程而言,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知識傳授在課前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完成,知識內化則是通過課堂中老師的幫助和同學的協助而完成。如何通過課堂活動設計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的最大化。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人際協作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我在設計課堂活動時,充分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完成對當前所學知識的內化。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的課堂活動進行介紹。
1、確定問題
我根據學生完成《導學案》、觀看視頻、進階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發現的問題有:
(1)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進行學法指導。
(2)一些學生未參與進階作業的互動環節。
(3)一些學生未能規范繪圖。
2、獨立探索
獨立學習能力是學習者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從個體的發展角度來說,學生的學習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在翻轉課堂的活動設計中,我注重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基於學生學習微課反饋的數據分析,一些學生未參與《大家來找茬》互動游戲環節,故我在翻轉課堂中採取學生獨立探索並以搶答的形式進行了繪圖步驟的復習總結和指出進階作業中正確答案。
3、協作學習
學習協作活動有利於發展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及學生相互之間的包容能力。此外,協作學習對形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自尊心與形成個體間相互尊重的關系,都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從學生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高氣溫變化曲線圖》完成反饋情況看,一半以上的學生未能進行規范繪圖,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以小組協作完成繪制《蚌埠全年日均最低氣溫變化曲線圖》的活動,以達到生幫生,師幫生,提高課堂效率。
4、成果展示
學生經過獨立探索、協作學習之後,完成個人或者小組的成果集錦。我設計了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分享作品製作的成功和喜悅。
三、總結反思
我所進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嘗試,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課堂的不足:
在課程設置方面,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在教學方法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由學生自己掌控學習進度,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的掌握,提倡互動式、開放式地理教學。
在學習方法上,變被動為主動,課堂外學生主動觀看微課視頻,查找資料進行學習,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課堂上學生積極向教師及同伴提出問題,是師生會話的發起者。
在教學手段上,構建基於現代地理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以紙質筆試的傳統測試方式是無法測試出學生在翻轉課堂中全部的學習效果,因為,翻轉課堂還涉及到學生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個人時間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等。如何在翻轉課堂模式下給予學生客觀的評價?
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思考,總結,前進。

㈡ 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有何值得借鑒的地方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內氛圍。特別在中學,由於中容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㈢ 翻轉課堂的教學特點

翻轉課堂教學的特點就是可以很好的教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能把它傳授給學生

㈣ 怎樣在地理教學中採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高中地理是一門實用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在展示課程原理,傳授教學內專容,介紹有關課程屬案例的時候,教師可以合理的利用微課來開展地理課堂的教學。此外,在教師教授地理中有關基本原理、規律和定理的時候,由於教師本身的能力參差不齊,教學准備的完成程度也大相徑庭,致使這些教師在教學中很容易出現解讀不完整、不準確現象的發生。如果這時候教師可以設定一個微課設計小組,對於地理的備課內容進行共同的研討,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有關的教學內容。

㈤ 第一講 什麼是翻轉課堂教學法

翻轉課堂譯自「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於主動的基於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戰以及其他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不再佔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後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路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在課後,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師則採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其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翻轉課堂模式是大教育運動的一部分,它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其他教學方法和工具在含義上有所重疊,都是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互聯網時代,學生通過互聯網學習豐富的在線課程,不必一定要到學校接受教師講授。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催生「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式」是對基於印刷術的傳統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由此將引發教師角色、課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變革。

㈥ 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始於2007年的美國科羅拉多州Wood-landPark學校,當時在校任教的化學老師JonathanBergmann和AaronSams錄制了一些在線視回頻課程,為那些耽答誤了該課程的學生們重新創設了校外聽課的環境和條件,進而創造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將課內外的學習任務、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進行重新規劃與分配的新型的學習模式,其目的是讓學習知識的主動權從具有典型傳統地位的教師轉移到受教育者即學生手中。就翻轉課堂學習模式而言,其實質便是,日常的課堂時間轉化為用於更為積極向上、更具有高效率的自我學習的時間。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堂中,學生圍繞給定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進行協作學習與協作探究,從而解決由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所衍生的應用到實際的現實生活上的問題,進而讓廣大的學習者能獲得對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更為深入的理解。

㈦ 什麼是混合式教學及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盛行於西方.學生通過網路在家裡網上學習 ,學習老師上傳到網上的視頻知識講解.到校後講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疑惑在課堂上交流,教師點撥解惑.此模式在我國網路還不能推廣,特別是農村,另外涉及到學習習慣學習自覺性學校管理體制等諸多問題,當前全面推行行不通.特別是落後的農村.當然,我國江蘇南通東廬中學的紙質講學稿倒是和翻轉課堂有異曲同工之妙,先學後教.不過,翻轉課堂當前提的挺響,有意向的話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研究研究.希望您研究出的成果能共享一下.
翻轉課堂是從英語「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譯過來的術語,一般被稱為「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的起源
一直以來,在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一個山區鎮學校「林地公園高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是:許多學生由於各種原因時常錯過了正常的學校活動,且學生過多的時間花費在往返學校的巴士上.這樣導致很多學生由於缺課而學習跟不上,直到有一天情況發生了變化.在2007年春天,學校化學教師的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開始使用屏幕捕捉軟體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聲音.他們把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路,以此幫助課堂缺席的學生補課,而那時YouTube才剛剛開始.更具開創性的一步是,他們逐漸以學生在家看視頻聽講解為基礎,開辟出課堂時間來為完成作業或做實驗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不久,這些在線教學視頻被更多的學生接受並廣泛傳播開了.由於很多學生在每天晚上6時至10時之間下載教學視頻,以至於學校的視頻伺服器在這個時段經常崩潰.「翻轉課堂已經改變了我們的教學實踐 .我們再也不會在學生面前,給他們一節課講解30?60分鍾.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回到傳統的方式教學了.」這對搭檔對此深有感慨.
兩位老師的實踐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以至於經常受到邀請向全國各地的教師介紹這種教學模式.他們二位都是優秀的教師,喬納森曾因為出色課堂教學獲得「數學和科學教學卓越總統獎」,而亞倫則因為翻轉課堂也獲得了同一獎項.
他們的講座已經遍布北美,逐漸有更多教師開始利用在線視頻來在課外教授學生,回到課堂的時間則進行協作學習和概念掌握的練習.翻轉課堂,不僅改變了小鎮高中的課堂,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教師也採用這種模式用來教西班牙語、科學、數學;並用於小學、初中、高中和成人教育.

定義翻轉課堂
不言而喻,「翻轉課堂」的定義已經非常清晰了.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

翻轉課堂是什麼?
是一種手段,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
是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的環境.
老師是學生身邊的「教練」,不是在講台上的「聖人」.
是混合了直接講解與建構主義學習.
是學生課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後面.
是課堂的內容得到永久存檔,可用於復習或補課 .
是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學習的課堂.
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教育.

㈧ 初中地理翻轉課堂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初中地理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的根本區別,在於教師與學生的位置產生了互換,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和促進者,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並在適當的時候、以合適的方法促進學生有效地思考和學習,從而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索知識。因此,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應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展開,教師應作為次要角色起指導作用。
2.以問題解決為導向。
「問題解決」是指通過一連串的思維活動及操作活動,解決某個或某些問題的過程。待解決的問題應由具體的情境產生,並對應設定應用合理的知識和技能,即可加以解決的具體目標。在設定解決目標的過程中,應注意認知水平、心智水平、主動性、技能水平、思維定勢、情緒性格等方面的差異與影響。在翻轉課堂中,所有的教學設計都應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為導向,在課前准備中就應讓學生通過計算機、移動終端等方式進行主動學習(例如預先錄制的教學視頻),從而對要學習的知識產生初步的認知及疑問,並引導其整理問題。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展示問題,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資料查閱、科學實驗、交流討論等方式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予以實施。最後,組織學生對討論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進行整理及總結,使學生更細致、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3.評價原則。傳統的評價體系主要以語言能力和邏輯能力為評價要素,過於單一片面,難以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能力與發展。翻轉課堂的評價體系以美國心理發展學家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強調評價要素的多元化,通過學生在多項教學活動(如自主學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思考情況、實踐情況、討論情況等)中的表現來評價其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學能力、自律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從而得出客觀、完整的評價結論。

㈨ 翻轉課堂教學在地理教學中有什麼優勢

課前學習文本材料,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課前對課本內容的自學。版筆者創建課前學習文本材料權時,對本節的教材(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節)內容進行了整合和補充,由教材的四塊內容(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主要的陸地自然帶、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因地制宜)整合為兩塊,即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和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為了便於學生的學習,在「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部分筆者還補充了「理想大陸陸地自然帶與氣候分布對照圖」。為加強學生課前學習的有效性,針對每一部分的內容,還設計有相應的問題。

㈩ 地理教師如何翻轉課堂

地理教師如何翻轉課堂
2014年6月12日,諸暨市「趙文名師工作室」組織了諸暨市高中地理翻轉課堂與微課研討活動,來自全市高中學校80餘位地理科任教師參加了本次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由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省一級學校、百年老校牌頭中學聯合舉辦,受邀來賓有全國優秀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江蘇省連雲港市海濱高中丁夏男老師、浙江省教研室地理教研員郭劍鋒老師、紹興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地理教研員湯國榮老師。會議由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員、名師工作室導師趙文老師全程主持。
趙文老師首先對本次研討活動進行了介紹,本次活動由三個部分組成。首先由連雲港市海濱高中丁夏男老師應邀為各位地理老師做了題為《翻轉課堂:開啟中學地理教學的「微時代」》的專題講座。在近2個小時的講座中,丁老師主要從「翻轉課堂的啟示;如何理解微課程與微課;地理微課如何進行開發與製作;微課給今天的教學帶來了哪些機遇」四個方面展開了講解。講座資料詳盡具體,有案例視頻的操作演示。丁老師的講解生動、透徹,使與會人員對於「微課程」有了較為清晰全面的了解,為地理教師創作「微視頻」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技術支持。
第二部分活動由紹興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員湯國榮老師做了「行走於地理」的教研培訓,湯老師以文章為載體給老師做了細致的講解,這篇「行走」的文章「形散神不散」,從地理「行走」足跡中給與會老師帶來了別樣的教學情感,使老師們深受啟發。
研討活動第三部分由浙江省地理教研員郭劍峰老師給諸暨市高中地理教師做了2015年浙江省地理新課改教學的專題培訓,使地理老師對新課程教學的把握有了新的方向與指南。
本次研討活動最後由趙文老師做活動總結,並對今年諸暨市高中地理微課評比活動做了動員與發動。本次活動,與會教師紛紛表示學有所獲,耳目一新,改變自己的教學認知,是一場實實在在的頭腦風暴。
本次活動結束後,三位老師受趙老師邀請參觀了「趙文名師工作室」,「趙文名師工作室」是首批諸暨市名師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來有兩位老師獲得了全國地理優質課特等獎,在自製教具大賽、紹興市課程評選中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省市教研員對工作室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趙文名師工作室」能夠做好做優,成為諸暨市地理教學的一支主流力量,依託牌頭中學成為地理教師的「明星工程」。本次活動浙江省諸暨市牌頭中學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在這里深深致謝!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