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春分

地理學春分

發布時間: 2021-02-05 19:46:15

① 春分是什麼意思地理

春分是24節氣之一,來是晝夜平分的意思。自

排24節氣之四,這個時候太陽直射赤道,也就表現為春暖花開,草長鶯飛,這個時候可以做農作物的管理,而且還可以觀光出遊,等到春分也就意味著春天要到來了,冬天即將過去,這是非常富有希望的一個季節。

春分的時候氣候逐漸的變暖,這一天陽光能夠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然後太陽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表現為晝長夜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而且在天文學上來講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氣候上面具有明顯的改變,我們的天氣逐漸的變暖和,人們的活動也變得越來越多。

在春分季節大家適合外出遊玩,外出遊玩是比較好的,因為天氣比較的溫暖,沒有太多寒冷的季節,再者就是春分的時候還可以及時的參加野外活動,可以穿一些薄的衣服了。

② 地理有關春分夏至的問題具體的解釋下

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全球日出正東,日落正西。版

夏至權日(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大於夜,北極圈內有極晝,南極圈內有極夜。
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全球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半球晝大於夜,南極圈內有極晝,北極圈內有極夜,

可以仔細研究課本上的二分二至日的日照圖

③ 從地理學角度解釋一下什麼是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的冬至,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日影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當太陽連續兩次直射南回歸線,就是一個「回歸年」。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是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二日。 從冬至開始白晝漸長,民間以中午門前的日影為測標,說「過了冬,一天長一蔥」。所以又稱這天為「長至」。漢唐以來,宮女冬至後的女紅,每天要多用一根線。這也就是民間說的「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就「入九」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塗一瓣,塗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九」。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北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④ 春分代表著什麼

春分代表整個抄春天已經過了一半了。

春分的特別之處,也並不全是和「雨處行」相關。學過地理,我們都知道,春分最大的特點在於一個「分」字,而且還是平分。

如一句民諺道,「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在每年春分(以及秋分)的這天里,物候陰陽相半,晝夜平均,寒暑相平。然而,按照中國自有的歷法,「春分」的「平分」之意,還不只是指晝夜。在中國最早的物候歷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還提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一年有三百六十多天,卻只有春分秋分兩日從名字上標明了「平均」之意,所以中國古代向來也格外重視。「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所謂國典,就是只有帝王才能操持,平民百姓不能僭越。日月分別掌管一天的晝與夜,帝王選擇在這一天祭拜日月,是一種虔誠莊重的國家儀式。

⑤ 地理!有關春分|夏至……什麼是太陽直射點為什麼說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看不懂oOOOO

地球的自轉軸與其公轉的軌道面成66°34′的傾斜。這個角度同人們拿鉛筆書寫時筆桿與桌內面的傾斜相仿容。人們有時形象地比喻為地球「斜著身體」繞太陽公轉。

地球的自轉同它公轉之間的這種關系,天文學和地理學上通常用它的餘角(23°26′),即赤道面與軌道面的交角來表示;而在地心天球上,則表現為黃道與天赤道的交角,並被稱為黃赤交角,又稱"黃赤大距"。黃道與天赤道的兩個交點,叫白羊宮(白羊座)第一點和天秤宮(天秤座)第一點,在北半球分別稱為春分點和秋分點,合稱二分點。黃道上距天赤道最遠的兩點,叫巨蟹宮(巨蟹座)第一點和摩羯宮(摩羯座)第一點,即北半球的夏至點和冬至點,合稱二至點。二至點距天赤道23°26′,稱黃赤大距,是黃角交角在地心天球上的表現。

黃赤交角在天球上也表現為南北天極對於南北黃極的偏離。天軸垂直於赤道面,黃軸垂直於黃道面,既然黃赤交角是23°26′,那麼,天極對於黃極的偏離,必然也是23°26′(圖1)。

黃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義。前已述及,黃赤交角是地軸進動的成因之一;它還是視太陽日長度周年變化的主要原因。下節還將要說明,黃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變化和五帶區分的根本原因。

⑥ 地理上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和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樣嗎

地理上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和中國二十四節氣大致相同,但是也存在著差異。回

春、夏、秋、冬是答由太陽的 高度所決定的,是地球圍繞太陽運行所產生的結果。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周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候、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6)地理學春分擴展閱讀:

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時候、氣候、物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經歷史發展,農歷吸納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歷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回歸年,形成陰陽合歷,「二十四節氣」也就成為了農歷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⑦ 地理課上,老師講春分秋分日時全球晝夜時間長度相等,並且都是6:00日出,18:00日落

一般我抄們說的時間都是指北京襲時間,地方時和北京時間是有差別的!
現實中,因為地球上存在大氣層,我們看到的日出並不是理論上的日出,它是受到大氣對太陽光散射等作用後的結果。最終實際生活中的日出日落和理論上所學的知識會有一點出入的。
因為地理位置不同,所以會有時差。還有全國統一用北京時間,今年秋分是9月22日。應該是只有在晨昏線上才會是6點日出,18點日落的。其他的地方因為地球不停的自傳和公轉,所以是有差異的。

⑧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陽分別直射在哪

春分3月21日直射: 赤道

夏至月22日 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度26分)

秋分9月23日直射:赤道

冬至12月22日直射: 南回歸線(南緯23度26分)

1、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3月20或21日。 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

2、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3、秋分(autumnalequinox),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范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范圍漸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分就是半,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4、冬至(英語:winter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

⑨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各是什麼時間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第四節氣,在3月20日或21日;表示春季中間,晝夜等長。專夏至:二十四節氣屬之第十節氣,在6月21日或22日;表示炎熱將至,該日晝最長,夜最短。秋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六節氣,在9月23日或24日;表示秋季中間,晝夜等長。冬至: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二節氣,在12月21日或22日;表示寒冬到來,該日晝最短、夜最長。

先說「春分、秋分」。從漢字字面可以解釋為「晝夜均分」的意思。春分是春天晝夜均分的一天。秋分是秋天晝夜均分的一天。

再說「冬至、夏至」。從漢字字面可以解釋為「冬天夜長到頭了」。夏至可以解釋為「夏天晝長到頭了」。有些人把「至」當成「到」來解釋,是誤解了。冬至絕對不是冬天到了的意思,夏至絕對不是夏天到了的意思。您如果從前也聽人這樣說,並且信以為真的話,要趕快糾正過來,以免被人當笑話說你。

「至」在這里是「極至」的意思,即「到頭了」的意思。什麼到頭了?冬天是說「夜長到頭了」,夏天是說晝長到頭了。或者換一種說法:冬至是中午的影長變長到頭了;夏至是中午的影長變短到頭了。用天文學的術語說,冬至是太陽走到南回歸線了,該回頭向北了。夏至是太陽走到北回歸線了,該回頭向南了。

⑩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時間為什麼和書上的不一樣

高中的時候地理學過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的時間分別是每年的3.21 6.22 9.23 12.22(平年)。
當2月29日的年,故有3.20 6.21 9.22 12.21 (閏年)。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