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科的
『壹』 地理學的學科特點是什麼
地理學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並不斷完善理論、方法和手段。 作為研究對象的地球表面是一個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的綜合體,這決定了地理學研究的綜合性特點。 地理學不限於研究地球表面的各個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地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它們的空間組合。它著重於研究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以及地表綜合體的特徵和時、空變化規律。地理學的綜合性研究分為不同的層次,層次不同,綜合的復雜程度也不同。高層次的綜合研究,即人地相關性的研究,是地理學所特有的。 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是一個橫斷學科,它與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個層圈或某一個層圈中部分要素的學科都有密切的關系,如研究大氣的大氣物理、研究岩石圈的地質學、研究人類圈的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等等。地理學從這些學科中吸取有關各種要素的專門知識,反過來又為這些學科提供關於各種要素及與其它現象間聯系的知識。 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不均勻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研究又有 區域性的特點 。由於不同的地區存在不同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一種要素在一個地區呈現出的變化規律在另一個地區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區域就要剖析不同區域內部的結構,包括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其在區域整體中的作用,區域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發展變化的制約關系。地理區域性研究的內容包括區域內部結構和區際關系兩個方面。 地理學的區域研究根據研究對象的范圍分為三個尺度:大尺度區域著重探討全球或全大陸范圍內的分異規律和內部結構特徵,從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陸的總體特徵;中尺度區域研究是分析國家或大地區范圍內區域總體特徵和地域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大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小尺度區域是揭示局部地區區域特徵和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中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 地球表面不斷變化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必須用動態的觀點進行研究的特點。地理學研究及注重空間的變化,也注意時間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隨意性的;有長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動態的觀點研究地理學,就要求把現代地理現象作為歷史發展的結果和未來發展的起點,研究不同發展時期和不同歷史階段地理現象的規律。現在現代地理學已經有可能對於某些區域的未來發展提出預測,並根據預測結果進行控制和管理,以滿足人們對區域發展的要求。因此。時間和空間統一的概念,在地理學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地球表面的復雜性決定了地理 研究方法的多樣性 。現代地理研究主要採用野外考察與室內實驗、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關於地球表面的屬性和特徵的資料主要來自於野外考察,隨著航空遙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航天技術的成果廣泛應用於地理學研究,提高了野外考察的速度和精度。地理數據的處理、各種地理現象的實驗室模擬等也迅速的發展起來,這不僅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促進了地理學的快速發展。 地理學作為一種綜合學科, 他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 其中涉及到語文、數學、 物理、化學、生物 他非常實用,要想學好它並不容易, 但我們可以通過強化、整理、總結這些方法,從而將這門學科學好。
『貳』 地理學科的分類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學科分支概況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前蘇聯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後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 綜合性 </B>o 綜合自然地理學 o 古地理學 * 部門性 </B> 地質學、地貌學 、岩層學、礦物學、氣象學、氣候學 、 水文地理學 、 土壤地理學 、 生物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 化學地理學 、 醫學地理學 、 冰川學 、 凍土學 、 物候學 、 火山學 、 地震學 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更注重地理學中社會科學的成分,從非物理的層面來考察整個地球的行為模式,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及人類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及格廣義的分支: 社會文化地理學 1 人種地理學 2 人口地理學 3 聚落地理學 4 社會地理學 5 文化地理學 6 宗教地理學 7 語言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 1 農業地理學 2 工業地理學 3 商業地理學 4 交通運輸地理學 5 旅遊地理學 6 公司地理學(企業地理學) 7 區域經濟學 政治地理學 1 軍事地理學 * 城市地理學 其他分支學科 * 歷史地理學-區域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方誌學-理論地理學-應用地理學-地理數量方法-生物地理學-計量地理學-景觀生態學-地理信息系統,其中地圖學-地理數量方法-計量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實察方法,可合稱為地理技術方法學門。
『叄』 地理學科特性有哪些
1.綜合性。地理學科不只是反映組成客觀世界的某個單一要素,也不只版是反映客觀世界的某種單權一過程,而是從整體反映人類周圍的客觀世界——地理環境。
2.地域性。地域空間性是地理學科的核心內涵之一,也是地理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最本質特性。
3.開放性。作為地理學科研究對象的地球表層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它由若干自然系統、人文系統組成。地球表層系統及其子系統都不是封閉的,而是呈開放的態勢。地球表層系統與地外系統之間、地球表層系統內部的各子系統之間,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物質、能量、信息的傳遞相交流。這種傳遞和交流導致地理事像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因而人們對所有地理事物的認識也總處在不定性的變化之中。
4.實踐性。地理學科是在人類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發生並發展的,對地理環境的正確認識,來自於實踐、驗證於實踐,並通過實踐得以應用。
『肆』 地理有哪些專業
地理科學專業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城鄉規劃、城市規劃、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自然資源學原理、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此外,每一學科大類下細分了很多小專業,每個大學都不盡相同。地質勘探類專業屬於測量與地圖學,一般情況是不招收文科生。
『伍』 地理學科屬於一門什麼學科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5)地理學科的擴展閱讀:
世界地理
隸屬於區域地理學,是人們科學地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面。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兩者相結合的角度,運用地理學一般的分析綜合、歸納概括、區域對比等方法,展示大洲、大洋、國家(地區)的概貌及其內部差異,並闡明世界主要城市和各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點。
中國地理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1260萬平方千米,包括約960萬平方千米領土和約300萬平方千米領海。領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省級行政單位總共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陸』 淺談如何提高地理學科的地位
地理是一門特殊學科,它兼具理科思維和文科性質,但很多學生對其重視不夠。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好地理學科的信心。試圖通過培養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能力——讀圖、析圖,提升地理學科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從而提高地理學習成績。
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科目很多。除語數外三大主科,還有物、化、生、政、史、地六科,這九科是每一位高中生必須面對的。對主科的重視程度又遠遠高於後六門。地理又是六門中普遍反映最難的一門,因此很多學生不想學地理,甚至害怕地理。那麼如何讓大家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習,提升地理學科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呢?
1 讓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興趣
興趣是成功之母,一個人一旦有了力求接觸某種事物的意識傾向,就會形成一種求知、學習、研究的動力。地理是一門開放性很強的學科,也是離我們日常生活最近的學科。這是地理的先天優勢。
上地理課時經常會出現一些要大家在教室外完成的活動,這就體現了它的開放性。例如,測量一天各個時間段的太陽高度角及日影方向,發現一天內太陽高度及太陽方向的變化規律等。這樣的活動有很多,如果組織好學生認真完成,可以極大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並且通過活動總結地理知識點的規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會感受到地理學科與其它學科的明顯不同,從而被它吸引,產生極大的興趣。
地理學科貼近生活更是毋庸置疑的,地理事物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在看新聞的時候十條新聞至少有一半與地理學科相關。衣、食、住、行每一樣都和地理有著一定的聯系。衣:一年四季有四季的著裝。不同的地域民族又有各自的特點。藏族的皮袍,新疆的紗衣,滿族的旗袍等等。食:糧食的種植有它的地域特點。所以食物也有它的地域性,國外的像英國的牛排,西班牙的橄欖油,紐西蘭的牛奶,日本的生魚片等等。國內的像魯菜,川菜,蘇菜,粵菜等等。住:房屋、建築也有地理規律。市中心與郊區的建築高度差異,價格差異。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建築也有不同,陝西的窯洞,蒙古的蒙古包,回族的清真寺等等。行:五種交通方式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管道它們各自的優點缺點,適用范圍等等。這些都充分證明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密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在教學中把書本上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感覺學到的地理知識有用武之地,感覺地理是有用的學科。這種體驗會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 幫助學生建立學好地理的信心
地理兼跨文理的學科性質,使很多同學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其中理科味較濃的自然地理,難度最大,並且在高一就面對它,所以能否學好自然地理成為能否學好地理學科的關鍵。
其實自然地理這部分知識很多內容都可以簡化,比如「三圈環流」。它是一個重點也是個難點。這個知識點是通過對熱力環流的掌握而引申出來的。赤道地區因為得到太陽輻射能多,所以大氣受熱膨脹上升,而兩極地區又因為太陽輻射能少,所以大氣收縮下沉……邏輯性很強,一環扣一環。一個知識點不牢固,對三圈環流的學習就困難重重。所以在講這部分內容時我採用簡練的總結性語言,便於學生邏輯思維和強化記憶。首先記住兩句話「暖而輕則上升,低壓。冷而重則下沉,高壓。」解釋這兩句話。由前到後邏輯性很強且簡短,方便記憶。解釋後讓同學們當做定理記住。再引入地轉偏向力,那麼三個圈就出來了。在學到天氣系統時上面的話可以變成「暖而輕則上升,低壓,輻合,氣旋,多陰雨。冷而重則下沉,高壓,輻散,多晴朗」。配圖解釋加深印象。這是完整的兩句話可以當定理用(有反例,副高和副低動力原因形成的大氣運動)。後面全球的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同樣也可以用總結性的語言。「氣壓帶高低相間分布,七個氣壓夾著六個風帶,風的方向是由高壓指向低壓,北半球撇,南半球捺。」理解性記憶後把圖默畫出來,記憶深刻。再比如講洋流時,北半球一個「8」,南半球一個「8」去掉下半部分等等。這樣就使復雜的知識變的簡單,同時方便記憶。有了這些總結性強的語言幫助,學生學習自然地理就不再那樣吃力。
地理中還有很多記憶性的知識也可以用總結性強的語言來記憶。比如自然地理的五大要素:土壤、地形、氣候、水文、生物。概括起來就是,「土地」+「汽水」=生物。這樣記五要素就不會出現錯記漏記的現象。
3 加強讀圖、析圖的能力
產生了興趣,建立了信心。如果在地理考試中能夠考出好成績,又會給之前地理的學習一個正反饋,為之後的地理學習鋪平道路。那麼如何提高地理考試成績呢?讀圖、析圖能力是地理成績的關鍵!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在做地理試題時有一大半是帶有地圖或表格作為已知條件的。
要想學好地理,首先要有良好的讀圖能力。一幅地圖首先要看它的標題。然後是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然後要看問題,根據問題從圖中找到相應的信息。比如能根據經緯線(指向標等)辨別地圖上的方向,讀出地圖上任意一點的經緯度地理坐標數值,並分析位置特點;能根據地形圖、等高線圖識別地表形態、地勢狀況、坡度陡緩、河流流向、山脈走向和高度,各地形區大致海拔與范圍;熟悉常見的圖例符號和注記,看懂不同比例尺的地圖;還要能找出地圖中隱藏條件。比如,在我國東南沿海某城市工廠選址的問題。一定要判斷工廠是否有大氣污染。如果有大氣污染應該選址在季風的垂直方向。有的信息是直接給出的,有的是間接找到的,通過地圖找信息的能力需要慢慢的培養和練習養成。
析圖能力是讀圖能力的第二個層次。從地圖信息歸納到地理規律的分析。比如,在講「世界氣候分布圖」時,先帶同學觀察各個氣候的分布位置,然後思考這其中有什麼規律可循,對照前面學過的「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圖」,看看二者又有哪些聯系。這樣逐步引導,適時總結。
『柒』 關於地理的都有哪些學科
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又稱人生地理學。它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僅指社會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歷經知識的積累、學科的形成和理論的演變、學科的分化以及理論和方法上的革新等過程。按其發展順序,可分為古代、近代、現代3個階段。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3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本文按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當前各分支學科發展的實際情況,將人文地理學分為經濟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社會文化地理學和城市地理學四部分。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學同經濟學、人口學、政治學以及環境科學、生態學、區域科學、行為科學結合,可以為解決世界性的資源短缺、人口危機、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以及城市問題等作出貢獻,尤其是對於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和研究課題中,有許多也是其他學科的基本研究內容之一。如經濟地理學對於經濟學、人口地理學對於人口科學、城市地理學對於城市科學、政治地理學對於政治學、軍事地理學對於軍事科學、民族地理對於民族學、語言地理對於語言學、宗教地理對於宗教學、人種地理學對於人類學,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類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質)和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地理學人文化的趨勢加強。人文地理學地位的提高,將使地理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滿意請採納
『捌』 地理屬於什麼學科
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是一門復雜版學科體系的總權稱。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研究課題,曾被稱為科學之母。
geography一詞源自希臘文geo(大地)和graphein(描述)。描述地球表面的科學。最早使用」geography」的人為埃拉托斯特尼,他此用詞來表示研究地球的學問。地理學描述和分析發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現象的空間變化,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重要的區域類型。
地球是地理學主要研究對象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環境
前蘇聯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後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系統地理包括兩部分,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
『玖』 地理學科的起源
按照傳統的看法,地理學在西方作為一門學科發軔於古希臘。約公元前9~前8世紀時,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就有許多地理方面的記述,而且古希臘學者對源於埃及、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腓尼基的地理資料進行了整理,提出了一套研究方法和概念。公元前六世紀,泰勒斯最先在地球表面進行了測量和定位。公元前五世紀的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記述了許多民族聚居地區的江河湖海、山川地形、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政治、經濟等情況。 約公元前350年,亞里士多德證明地球是個球體,提出南、北半球因溫度差異可劃分成若干對稱的溫度帶。公元前331~前325年,亞歷山大大帝遠征東方,取得了關於亞洲中部、裏海、印度河流域和波斯灣的資料。約公元前二世紀,喜帕恰斯提出用經緯網在地球表面確定地物的位置,並發明了極投影和正投影。 公元前二世紀的地理學家、天文學家埃拉托色尼創立「地理學」一詞,並著有《地理學》一書。他用幾何學的方法計算了地球的周長,奠定了數理地理的初步基礎。他把世界分為三個主要地區:歐洲、亞洲和利比亞(即非洲);五個氣候帶:一個熱帶、兩個溫帶和兩個寒帶。同時劃定了氣候帶的界線。他還第一個根據經緯網繪制了世界地圖。 希臘文明衰落和羅馬帝國興起的時期是西方經典地理學全面建立的時期。羅馬初期的斯特拉波是西方地誌學或區域地理的開創者,著有《地理學》。他整理了荷馬史詩以來的古代地理知識,對已知世界進行區劃和分類,研究了海岸、三角洲形成和沙漠中的綠洲,還解釋了尼羅河的泛濫。 羅馬帝國後期的托勒密著有《地理學指南》,總結了古希臘有關數理地理的知識他繪制的世界地圖至文藝復興前,一直被廣泛採用。他所採用的以經度和緯度區分方位的方法,成為近代地圖的淵源。大量的地理資料豐富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也促進了地理學思想的建立。它首先引導了古希臘學者去探索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在這方面主要有以下幾種認識: 認為地球是一個扁平的圓盤,四周被海洋包圍,上方由拱形天空籠罩著,這種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荷馬和希羅多德;認為地球是一個浮在水面上的扁平圓盤。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持此觀點;認為地球是一個中間凸起的圓盤。德謨克利特還對這種推斷作了一定的解釋;認為地球是球體。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作出過這種推斷。 亞里士多德還提出了地球上人類可居住性同緯度有關的思想。他的思想得到了埃拉托色尼的繼承和發揮。
『拾』 地理學科有哪些分類,詳細的。
恩,高三課本的,記得不全。
中國地理:中國的領土,中國的農業,專工業,氣候,水文屬,鐵路,地形。
世界地理:。。。。范圍太廣了,七大洲,四大洋,還有重點的國家,埃及,印度,俄羅斯,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
高二,記得更不全了。。。。
中國人口,素質,城市規劃,工業區位優勢,農業區位優勢,人口老齡化,人口分布。
地球的運動,地殼運動(岩石的區分),3s技術,旅遊資源,地震,1全球變暖,2臭氧空洞,3酸雨(三大災害)。氣旋,反氣旋,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