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專用教室教學教具儀器模型
①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較好的發揮教具和模型的作用百度文庫
1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初一學生初次接觸地理學科,就會碰到很抽象的地理概念,經緯度的劃分和判讀,根據等高線判斷各種地形,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等,這些概念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傳統教學中老師使盡渾身解數講理論、舉列子,學生還是不能完全理解這些概念。當學生看到那些用生活物品與身邊的常見材料做成的地理模型,會覺得地理離自己更近。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熱愛地理學科的情感。恰當地應用自製的教具和學具可以化抽象為具體,這將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不僅可以加強講授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直觀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輕松地將教學難點破解。
筆者從教中學地理15年,每次講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這課時,就發現很多學生怎麼都理解不了為什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就能產生四季變化,老師告訴他們因為有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運動就產生了四季變化,學生還是很茫然。即使放邊放多媒體動畫邊解釋四季形成的過程,還是有很多不明白為什麼太陽直射點會不斷地變化。後來我做了個太陽公轉模型圖,不用老是多費唇舌,就很好地解決了學生這個困惑。這個模型由四個地球儀和一個紅球組成。地球儀用水彩筆把赤道和南北回歸線描粗,使它們變得比較醒目,四個地球儀分別放在地球公轉軌道中二分二至的位置。中間的紅球表示太陽,在太陽的四周插上鐵絲,表示太陽直射點,轉動紅球就可以直觀地看到鐵絲表示的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之間移動。這個模型把抽象的四季變化的原因直觀地表達出來了,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從而真正理解了地球的公轉運動。
2化「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地理新課標提出「關注學生生活發展及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內容」、「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 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能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為使命。通過學生自己製作學具,可以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組織學生自製學具,就是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製作學具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或失敗的經驗,而從失誤或失敗中總結出的經驗更為寶貴。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因此會不斷積累直接經驗,提高實踐能力,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開闊他們的思維。
比如筆者教學中,教到地球和地球儀這課時,都會布置學生製作地球儀,學生的製作熱情很高,他們回家收集材料,觀察地球儀的特點和經緯度分布的特點,一周後富有創意的各色地球儀在學生的巧手之下產生了。有的地球儀是用乒乓球製成的,有的是用海洋球製作的,有的是用氣球製成的,不論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都能把地球儀和經緯度分布特點表達出來了,這樣對他們學習經緯線有很多的幫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得到體現,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3化「動口」為「動手」,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根據教材自製教具是在教師不斷實踐、創新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這個過程,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
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上課前選定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自己做的教具,針對性非常強。對教材的編排意圖研究透徹,以便選擇能達成目標的方法策略,是教師自製教具必須具備的條件。教師針對教學效果,不斷地改進或者重新設計製作教具使教師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說,能大膽進行自製教具,就體現了教師鑽研教材的深度和教學方法的探究廣度。
比如地理教師在製作中國地形模型圖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山脈分布的位置、海拔的高度,高原的位置、面積、海拔高度、特點,平原的位置、大小、面積大小等地理要素。要做到精準、形象地展現中國地形圖,就要對這些地理事物的特點十分熟悉。自製教具是從不會到會,教具的設計,從不成熟到成熟,製作的教具,從粗糙到精美。這就是一個對教材研究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老師的業務素質。
② 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地理教學器材推薦
題主您好,有沒有聽過新法教育的魔幻沙桌,簡直一地理教學神器。學生隨意堆沙,隨著沙回堆答高度的增加,投影會逐漸出現海洋、大陸架、陸地、丘陵、高山和雪山等地形效果。動動手指,小魚小烏龜就會靈活游動;在山頂揮手還可以引爆火山;推平沙丘可以造出一片海洋供養投影出的游魚,邊玩沙邊真真切切地感受地理環境的變化,幫助讓學生更直接領略豐富的地理知識,快速消化學習內容,如果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請給予採納哈,謝謝了。
③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較好的發揮教具和模型的作用百度文庫
民居與地理的關系復
縱觀我國傳制統民居住房的樣式,修房造屋材料的選購,大多受當地自然地理條件影響深刻。寒冷地區的民居牆體厚實,屋內建成有壁爐或火坑,窗戶比較小,在冬天積雪多的地方,屋頂大多高聳;濕熱地區性的民居牆體相對單薄,門窗開得較小,並有完備的排水系統;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們,為了適應游牧這種特殊生活方式的需要,往往建造一種搭卸十分方便的民居—蒙古包;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花笭羔蝗薏豪割通公坤;西南炎熱的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在當今商品房的開發熱潮中,開發商也在時時考慮很多地!
④ 地理教具製作模型圖
地理是不是要地形啊
拿塊泡沫上個色不就行了
丙稀上別的會化又簡單
⑤ 上海東方教具有限公司的中學實驗室成套設備
通用技術實驗室
技術與設計1 技術與設計2 電子控制技術 簡易機器人製作 汽車駕駛回與保養 服裝及其答設計 家政與生活技術 建築及其設計 現代農業技術
數字化實驗室成套設備及感測器
綜合數字化實驗室成套設備 物理數字化實驗室成套設備 化學數字化實驗室成套設備 生物數字化實驗室成套設備 感測器
理化生實驗室成套設備
塑鋼結構理化生實驗室成套設備
鋼木結構理化生實驗室成套設備
鋁木結構理化生實驗室成套設備
板式結構理化生實驗室成套設備
科學技術實驗室成套設備
生物組培實驗室成套設備
生物數碼互動實驗室成套設備
心理咨詢實驗室成套設備
地理專用教室成套設備及地理模型
歷史專用教室成套設備及歷史模型
音樂功能室成套設備
美術功能室成套設備
舞蹈功能室成套設備
機器人功能室成套設備
陶藝功能室成套設備
勞動技術功能室成套設備
准備、儀器、葯品、標本室設備
實驗室輔助設備
模擬生態館策劃與製作
⑥ 地理教具怎麼製作求方法簡易的教具,最好帶圖
地球儀製作。材料:乒乓球、鐵絲、膠布、橡皮泥等。
1、在乒乓球中部用紅筆專畫上一個圓圈,作屬為赤道;在赤道兩側各鑽一個小孔,使小孔到赤道各點距離相等。
2、把鐵絲彎成一個半圓的形狀,注意傾斜的鐵絲要與垂線成23.5°角,同時所彎的角要比乒乓球略大些。
3.把乒乓球用傾斜的鐵絲穿起來。
4.在傾斜的鐵絲兩頭,用膠布裹幾圈,這樣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傾斜鐵絲的中間,同時又可以自由轉動。
5.在鐵絲的下部,包上些橡皮泥,是做好小地球儀不會反倒。
⑦ 地理教具製作步驟 急求解!
教具名稱:地殼變動演示器
製作材料:泥土、水果刀、顏料、木板、小細繩、牙簽
製作原理:利用泥土的黏性製作成為褶皺模型。並利用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原理將模型分為上下兩個部分進行展示。
製作過程:
在後山挖適量泥土,篩選出泥土中的草根、小石子等雜質。加適量水使水與泥土混合反復揉捏、捶打使其揉成一團。
2.將泥團摔出一個長方體的形狀。
3.將長方體的泥團拿出去曬一會兒,待泥土稍干一些後,用水果刀在長方體表面的中間劃出的波浪形狀。然後用刀割開,割不太開的地方用小細繩拉扯著割開。
4.在長方形的上半部分的側面劃出與之前相反波浪的形狀。然後用水果刀切開。
5.調出5種不同的顏料。用牙簽在模型的幾個側面畫出幾條與頂面波浪相同的波浪。然後進行上色。
6.頂層用草綠色上色後,撒上草粉。 中學課堂的應用:本模型適用於高中自然地理教學,講授地形變化和地質構造時,自然界變化時間長,難以進行實際觀察,學生難於理解。通過模型可以把褶皺構造現象及地表形態的動態變化過程縮小、以大見小,幫助學生建立起這方面的觀念和概念。 沉積地層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由不同顏色的顏料代表砂岩、頁岩、石灰岩等岩層。 顯示岩層最初的產狀——水平岩層及岩層的新老關系——上新下老。 模型由上下兩部分組成。模型顯示岩層受到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擠壓作用是發生彎曲 變形。地貌上背斜常成為山嶺,向斜成為谷底或盆地。模型由兩塊組成,上層取下後顯示由於褶皺構造的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底,而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岩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⑧ 在地理教學方面,當老師的,能做些什麼自製教具要寫上做法和材料.要詳細
做個平面立體的地圖當然最好是地球儀 做出來山,水,樹。 材料很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