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地理學
① 地理哪一章節最難學
地理最難學的章節是,你,最不喜歡的那一章節。變換位置思考一下,學地理是最有意思的。你不用多走動多少路(也不用擔心旅途勞累),就可以多了解那個區域的地理的情況了。
② 物理化學地理哪個最難
物理,化學和地理哪個最難對於不同人可能不太一樣,按普遍的情況來說是物理要難些,原因是學生的思維模式是偏向於記憶性的,在邏輯思維方面偏弱。而物理體現在更多的邏輯思維。
③ 在你看來高中地理最難學的有哪些內容
必修1自然地理最難
④ 自然地理最難學的是什麼內容,為什麼
我想應該是地域多樣性吧。一個地域,是由水文、生物、洋流、大氣環流等共同決定的。其中一個因素的改變就會影響整個地域的氣候變化。所以研究一個地域的自然地理,就要分析所有可能出現的原因。
⑤ 作為文科生,怎樣才能把學科中最難的地理學好
我認為學地理最要緊的是在頭腦中要有兩張圖,一張世界地圖、一張中國地圖。首先搞清楚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各個省份的具體位置、形狀、地理物特徵等。其次,要學會畫圖。如氣旋與反氣旋、地形剖面圖、折線圖(人口)等。自己動手畫圖有助於加深對圖表地理意義的理解。 學地理單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背是基礎,但更要對各種地理現象做出解釋。在做題時,一定要邊做邊問自己為什麼?對內容理解了,復習時只要稍稍回顧一下解題的思路,即反問自己:"當初我是怎麼得出這個答案的呢?" --復旦大學財政學系·吳靜 地理是文科中很有特色的一門功課:文理相通、人地結合。許多考生自稱對地理復習的成功性沒有多大把握,復習的底氣不足。其實地理是一門較好復習的功課,即便是你的地理復習起步成績為零,經過一年半載的努力,在高考中也能考出相當理想的成績。 2001年高考中,有十八省市的考生是從"3+2"高考模式首次轉入"3+X"高考模式,地理第一次納入綜合卷考試范圍,眾多考生們復習地理時從地理知識一片空白開始同步起跑,當年高考中,地理知識考出高分滿分的考生比比皆是。 地理的邊際增分潛力在文科中是相當高的。《等你在浙大》中一位浙江大學高考優秀生曾介紹他的上鋪同學,在第一次參加"3+X"高考中,地理復習也是從零開始一點一滴復習,他就是靠每天晚上臨睡覺前看30分鍾地理教材,每次看20頁,一邊看一邊記。看完20頁後馬上睡覺,用如此簡單的方法保持一年後,其高考文綜成績在市排名第二,如願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錄取。 復習地理知識,有一個成功小巧玲瓏竅門,就是把自然地理的底子打好,做到滾瓜爛熟的地步,熟練透徹的自然地理知識是復習人文地理的基本功。現在的地理高考試題以人文地理、時政地理內容居多,但是人文地理必然以自然地理為載體,自然地理是解答人文地理、時政推理的知識工具。沒有全面扎實地自然地理基礎就很難去正確解答人文地理的問題。而且人文地理很多題目都是從自然地理生發出來,比如氣候圖、資源圖、時差圖、政區圖、地形圖、洋流圖、風帶圖等。有了扎實的自然地理知識作鋪墊,再去復習人文地理、區域地理、時政地理就有事半功倍之效。這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們地理復習的第一條成功經驗。 圖是地理復習的活靈魂。地理高考卷面上題題有圖。"復習地理的最基本方法是要心中有圖","提高地理復習效率的最佳入手處是以熟記地圖開始"。這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們地理復習的第二條成功經驗。一幅地圖上所包含的地理知識信息往往比幾頁十幾頁甚至幾十頁的文字形式、數據形式的復習信息還多。 地理圖象是地理信息最密集的知識載體,要把文字地理知識、數據地理知識、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等轉嫁入各類地圖中記憶理解。 復習地理的某一章節時,要做到先圖後文,先熟記地圖,再記憶具體文字知識。教材中重要的地圖有幾十種上百幅:降水分布圖、石油分布圖、自然帶分布圖等等。可以把這些地圖復印後歸類粘貼成集,以方便記憶查閱,豐富圖感,當你看著一幅圖,可以將它的特徵及與其他地理現象說得八九不離十時,能清楚地從圖中提取一系列地理信息時,如:數據地理信息、平面地理信息、地表信息、經緯信息、氣候信息、區域信息……,已表明你的地理應考水平相當不錯了。還可以把輔導資料、試卷、練習冊上的典型圖文結合題目剪輯下來,編成一本地理圖文妙題集,對提高地理圖←→文雙向信息轉換能力、地理圖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量化知識積累是復習好地理的基礎特徵。每天記一幅地圖、每天做十道地理填空題、每天閱讀10頁教材、每天整理5個地理知識點、每天……貴在每天堅持,復習安排節奏均勻,不搞突擊,也不中斷,如此細水長流式積累,最後地理知識復習長期積累的豐碩收獲是讓你絕對意想不到的。 地理復習要圍繞《考試說明》中的主幹地理知識下功夫。近三年地理高考涉及的知識以主幹知識為主。要在通讀地理教材的基礎上,用濃縮法、比較法、框架法、圖表法、網路法、整體法,精心梳理出各單元章節的主幹知識(地理基本事實、原理、規律、概念等等),每復習完一小節或一個地理小專題,要在課後趁熱動手整理出合理的小型知識網路結構,使復習的地理知識系統化、有序化、網路化,達到一呼即應一憶即現的地步。 地理習題不要泛做濫做。大量做題後一定要及時自我總結,總結地理解題規律、總結地理題型特點、總結地理語言書寫、總結地理圖文分析技巧。做題中碰到的難點、問題、似懂非懂之處,一定要記錄在錯源筆記本上,及時向同學、老師請教。復習時,能把一個個疑問錯源全部徹底弄明白後,對地理知識的感悟對各種題型的應考可達到運用自如的較高復習目標。 這一切,正如北京大學法學院的陳珍同學總結說,總之,地理學習是一種積累的過程,尤其當它與歷史、政治聯起來後,就更為歷史、時事政治題目的解答提供一種背景知識。比如,分析武昌起義為什麼在武昌爆發,其中有一知答案就是武昌的地理位置。再如分析西部在開發戰略,也可以從西部的自然環境、地理優勢等切入點作為突破口,這樣答案才會全面。 地理其實很好學,因為它的基礎分數全在書上可以找到答案;地理其實很難學,因為它是一個無限積累的過程,需要時刻對社會給予關注! 追問: 你的分析太強鑼,我有點想加你。
求採納
⑥ 高中地理最難的部分 如何學習高中地理
地理其實是偏理科的,但是文科生學好也不難。我是文科生,地理是我最好的一門課。我學習得力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多看地圖,我可以閉著眼睛不世界地圖畫出來,還有要了解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地方,了解各地的氣候,地形,但是要注意的是,記住原理。高一的地理是最難學的,給你一點資料把。地球運動和日照圖專題一、知識結構:二、考點梳理(一)自轉運動:1、方向、周期、速度:(1)方向:三種方向(在北極俯視地球,逆時針自西向東;在南極俯視地球,順時針自西向東;側視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2)周期:兩個周期(恆星日和太陽日)擴展思維:用圓盤演示另三種情況時恆星日和太陽日的關系。A、當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公轉為自西向東時:恆星日>太陽日(23小時52分8秒)B、當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公轉為自東向西時:恆星日>太陽日C、當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公轉為自東向西時:恆星日太陽日(3)速度:角速度:每小時轉過的角度。ω=3600/24小時即150/小時或4分鍾/10,南北極點除外處處都相等。線速度:每小時轉過的弧長。由赤道向兩極遞減。V=2πcosΦR(周長)/24小時(時間)結論:南北兩極,既無角速度,又無線速度。2、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1)晝夜更替作圖判斷:側視、俯視、立體圖、各種變式圖等。判斷晨線和昏線。(圖略)(2)產生地方時差地方時:經度不同,地方時也不同。每隔經度15度,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早。時區:國際上劃分時區的方法。規律:A、全球共有24個時區,東西各12時區,東西十二時區合為一個時區。B、每個時區都跨經度15度。C、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度數=時區數×15度D、東邊的時區比西邊的時區時間早E、算時區:經度數/150(四捨五入)區時:每個時區共同使用的時間稱為區時。區時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間。北京時間: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烏魯木齊時間:新疆採用的東六區的區時。世界時:0度經線上的地方時。日界線:原則上規定1800經線為日界線,但實際的日界線是曲折的★向東越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把全球分為兩個日期的分界線是1800和零時經線中國跨五個時區:(東五——東九)(730E——1350E)(3)產生偏向作圖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區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情況。(圖略)*分析偏向對地理事物產生的影響:影響大氣環流和大氣運動(舉例說明:氣旋與反氣旋、大氣環流);影響大洋環流(舉例:太平洋);影響河流的沖刷、堆積(4)影響地球形狀:三軸橢球體(二)地球公轉1、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速度(1)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個回歸年365天5時48分46秒一個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2)公轉軌道與速度特點:每年1月初過近日點,公轉速度快,太陽照射南半球。每年7月初過遠日點,公轉速度慢,太陽照射北半球。影響:北半球夏半年的時間長於冬半年的時間。北極點的極晝天數(186天)比南極點的極晝天數(179天)長7天。2、黃赤交角及其影響黃赤交角產生的原因:(1)地球傾斜著圍繞太陽公轉,傾斜角度為66034′。(2)地軸在宇宙空間的方向不因季節而變化。(3)黃赤交角和極晝極夜出現的最低緯度的關系為互余。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以一年為周期)在各種圖上會畫出黃道、赤道,標出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移動路線。(圖略)3、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1)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2)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了解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正午太陽高度:在太陽直射點為900;在晨昏線上為00規律:隨緯度變化規律:夏至日------H由北回歸線向南北逐級遞減。冬至日------H由南回歸線向南北逐級遞減。春秋分日------H由赤道向南北逐級遞減。隨季節變化規律:每年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H達最大。南回歸線以南的緯度帶H達最小值。每年冬至日,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H達最小。南回歸線以南的緯度帶H達最大值。計算公式推導略:結論: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H=90°-|δ-θ|,δ表示所求點緯度,θ表示太陽直射點緯度。|δ-θ|可以看作所求點與太陽直射點之間的「距離」(緯度差),這個「距離」越小,則正午太陽高度越大(3)引起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分時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陽直射點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晝長夜短,且晝漸長,極晝范圍擴大。夏至日北回歸線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晝長夜短,且晝漸短。秋分日~春分日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漸短,極夜范圍擴大冬至日南回歸線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冬至日~春分日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漸長。二分日赤道全球晝夜平分*晨昏線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時刻處處不等。(4)引起四季更替天文四季:夏季------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三個月(5、6、7三月)冬季------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三個月(11、12、1三月)傳統四季:四立劃分(5)形成地球五帶:回歸線與極圈劃分五帶。4.*補充(1)根據經度數值判斷兩點的東西方向。①兩點如在同一經度區內有兩種可能:一是同在東經度地區,那麼經度數大的點在東方,另一點在西方;二是同在西經度區內,那麼經度數小的點在東方,另一點在西方。②兩點若處不同經度區內:兩地經度數之和,若小於180°,則處東經度區的點在東方,西經度區的點在西方;若大於180°,處西經度區的點在東方,東經度的點在西方;若等於180°,既可說是東方也可說是西方。(2)物體的影子規律: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北(除北極點朝南)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南(除南極點朝北)影子朝向與太陽入射方向相反。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影子越長。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長,南半球夏至日正午日影最長請說說下圖中各點此時日影的朝向和正午日影的朝向:(3)利用經緯網計算距離在經緯網圖上可以根據經緯度量算兩點之間的距離。同一條經線上緯度1°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因為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赤道上經度1°的間隔長度最大,約為111千米,由於各緯線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緯60°緯線上的長度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緯線上經度差1°的弧長就不相等。在同一條緯線上(假設此緯線的緯度為α)經度1°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cosαkm。因此,兩地若在同一條緯線上,只要知道兩點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出兩點間的弧長。(4)太陽升落方向:一年中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陽(正)東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陽東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陽東南升,西南落。(5)太陽的周日視運動①對任一地而言:太陽軌跡是平行的;當地地理緯度:北回歸線以北(原因)讀下左圖判斷:正午太陽高度、日出日落方向、白晝長短、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②讀右上圖描述太陽周日視運動圖的作法③下圖為四個地點二至日太陽周日視運動圖,讀圖思考四地可能所在半球和節氣。三、重難點剖析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我們遇到的日照圖有兩種,一種是球面日照圖,另一種是平面日照圖。球面日照圖又可分為側視日照圖和極視日照圖。日照圖看似簡單,卻包含著豐富而復雜的地理知識,成為考試中必選的題目,因而很有必要對日照圖中涉及的考點進行分析、總結,尋求解題竅門,掌握答題規律,提高答對率。教學中通過反復嘗試,主要有以下幾點認識。一、考點范圍(常考查的知識點)1.判斷半球及地球自轉的方向。2.畫晨昏線或太陽光線。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4.判斷日期、節氣(季節)。5.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6.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7.判斷晨線和昏線。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時間。9.判斷相對方向。10.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11.計算區時(地方時)。12.計算晝夜長短。13.氣壓帶的移動及氣候類型的特點。14.海陸氣壓類型的分布及季風、洋流的方向。二、考點解析1.判斷半球及地球自轉的方向(1)東西半球:明確20°W和160°E兩條經線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2)南北半球:北極上空看地球逆時針方向自轉,南極上空看地球順時針方向自轉。2.畫晨昏線或太陽光線: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相互垂直。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要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就要判斷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經度。(1)緯度位置:根據現在的教學要求,有三種情況,即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和赤道上,判斷的依據是觀察極圈內的晝夜狀況。4.日期、節氣(季節)由日照圖確定日期和節氣(季節),日期主要有四種: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日期為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時,日期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日期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對應的節氣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節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處應注意節氣和季節的區別。判斷推理的過程是:由極圈內的晝夜狀況到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再到日期節氣(季節)。5.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1)太陽直射點上的太陽高度為90°,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等於o,晝半球的太陽高度大於0,夜半球的太陽高度小於0。(2)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一是緯度分布規律: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二是季節分布規律:夏至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首先要明確兩個緯度: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所求地的緯度,根據以下公式計算:某地正午太陽高度=90°—(太陽直射點和該地間的緯度差,可用線段法分析計算)。6.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就教材的要求而言,主要考查三種情況。以北半球為例,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春分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同時還要分清回答晝夜狀況還是晝夜變化趨勢,這就要注意以下規律: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南、北半球),哪個半球晝長於夜;太陽直射點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動,哪個半球晝變長夜變短。7.判斷晨線(黎明)或昏線(黃昏)首先明確圖中給出的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太陽光線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轉方向向著太陽光線,此半球的晨昏線部分為晨線;如果地球自轉方向背向太陽光線,此半球的晨昏線部分為昏線。8.日出、日落(1)晨線上的各地同時日出,昏線上的各地同時日落。(2)根據某地晝夜長短計算日出日落時刻,先計算出該地晝長的時間,然後以正午12時為起點,減去晝長時間的1/2就是日出時間,加上晝長時間的1/2就是日落時間。9.判斷相對方向經線指示南北,向著北極是北方,向著南極就是南方;緯線指示東西,即左西右東。10.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1)自轉:自轉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既無角速度也無線速度。(2)公轉:夏至日速度較慢且還在變慢,冬至日速度較快且還在加快,因為地球公轉,7月初經過遠日點時速度最慢,1月初經過近日點時速度最快。11.計算區時、地方時明確太陽直射點的地方時為12時,晨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18時,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鍾。再結合圖中給出的經度信息,可計算區時。12.計算晝夜長短計算某地的晝夜長短,首先應明確過該點的緯線圈在晝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經度,按每隔15°為1小時可計算出晝夜長短13.氣壓帶的移動及氣候類型的特點氣壓帶的移動是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因而氣壓帶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以地中海氣候為例說明,夏至日日照圖可表明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炎熱乾燥;冬至日日照圖可表明西風帶控制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溫暖濕潤。14.海陸氣壓類型的分布及季風、洋流的方向夏至日日照圖,亞洲大陸氣壓是亞洲低壓,北太平洋氣壓是夏威夷高壓,東亞盛行東南季風,南亞盛行西南季風,北印度洋洋流順時針方向流動;冬至日日照圖,亞洲大陸氣壓是亞洲高壓,北太平洋氣壓是阿留申低壓,東亞盛行西北季風,南亞盛行東北季風,北印度洋洋流逆時針方向流動。例1:讀「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圖5),圖中虛線表示回歸線與極圈,ABC代表晨昏線,黑粗線OE和OF為日期分界線,完成下列要求:(1)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2)北京時間為月日時。解題思路: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題時關鍵是要充分利用題乾和極視圖提供的信息:以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ABC為晨昏線——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或者極夜現象(這是解題最重要的隱性信息)。NE和NF為日期分界線——180°經線和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由NF平分晨昏線可知:NF應該為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另一條粗線NE就是180°經線。隱性信息被挖掘出來後,後面的解答就比較容易了:此時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時間應該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26′N),太陽直射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正好與0時所在經線NF組成經線圈。因為NE為180°,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及經度分布規律可知太陽直射的經線應為135°W,也就是說太陽直射的地理坐標為:23°26′N和135°W。最後由135°W地方時為12時可推算出北京時間為6月23日5時。例2:圖6中的兩條虛線,一條是晨昏線,另一條兩側大部分地區日期不同;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讀圖6完成1~2題。1、若圖中的時間為7日和8日,甲地為A.7日4時B.8日8時C.7日8時D.8日4時2、此時可能出現的現象是A.安大略湖畔夕陽西下B.幾內亞灣沿岸烈日當空C.澳大利亞東海岸夜幕深沉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現解題思路: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根據日期分界線的基本特徵——通過南北極點的經線,首先確定出通過南北極點的那條虛線為日期分界線,再結合題干中「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此時北極地區為極晝),推知該虛線應該是180°經線(晝半球不可能出現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再進一步推出另一條虛線為晨線。這些信息提取出來後,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規思路解題:甲的經度為150°E,晨線與赤道在120°E處相交,則120°E的地方時為6時,甲地地方時應為8時。因為180°經線西側日期總是早一天,日期應該為8日,即8日8時。當北京時間為6時時,通過計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現的現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陽西下。例3.讀圖3回答1—4題1.2002年11月20日9時(北京時間)中國第1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自上海出發,此時長城站所在地區的區時為A.19日19時B.20日5時C.19日21時D.20日21時2.中山站到南極點的直線距離約為A.2070千米B.2270千米C.2570千米D.2670千米3.與中山站相比,長城站所在地A.白晝時間長B.自轉速度慢C.自轉周期長D.正午太陽高度大4.中山站出現極晝期間,下列河流最有可能處於枯水期的是A.湄公河B.萊茵河C.亞馬孫河D.贊比西河解題思路:1題,根據經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可以判斷長城站位於西四區,與北京相差12個時區,當北京時間為11月20日19時,長城站的區時為19日21時。2題,讀圖可知中山站的緯度比較接近700S,與南極點的緯度差為200,地球表面緯度相差10其實際距離約為111KM,通過計算並與備選項比較,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3題,長城站的緯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陽高度總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於南極圈以內,夏半年其白晝時間總比長城站長。4題,中山站出現極晝期間,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贊比西為汛期,湄公河為枯水期,萊茵河與亞馬孫河分別流經溫帶海洋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沒有明顯的汛期與枯水期。【答案】1.C2.B3.D4.A四、命題意向1、近年高考文綜試題中本專題考情分析年份及試題考察內容題型分值2006北京文綜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選擇題4天津文綜日出日落方位8全國卷(2)晝夜長短12重慶文綜正午影長的季節變化42005北京文綜自轉速度與晝夜長短選擇題4天津文綜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方向122004全國文綜晝夜長短及變化選擇題4北京春季文綜地球公轉速度4天津文綜晝夜長短及變化122、規律總結:(1)從考核內容上看,重點考察晨昏線、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等學科基礎知識。2006年新增加考查了日出日落方位的確定,如天津文綜第1、2題。從命題趨勢來看,對本部分知識的考核有強化趨勢。(2)從考查形式上看,第一,多以選擇題方式出現,文綜卷中尤其如此;第二,試題多以圖文結合、圖表結合的方式呈現,且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3)能力上,注重考查讀圖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思維能力。試題具有綜合性、分析性和實用性。你們現在應該用的上的
⑦ 文綜三科 (政治 歷史 地理)最難學和最好學的是哪一科
來政治,永恆不變的惡夢。想自當年,就是這一門可怕的學科把偶送上了理科的不歸路,到頭考研還要遇到,毀了多少人夢想,怎一個難字了得。
其實高一地理學好了,就沒什麼難的。地理很有意思,不像政治歷史那樣枯燥乏味。真正應該重視的是歷史,它雖然學起來容易,但考起來難。最近幾年的高考文綜題最不好做的就是歷史。知識多而且碎,不好掌握。參加了兩年高考的,深有體會!
⑧ 高中哪一本地理最難
其實沒有最難之說。
必修一:自然地理
必修二:人文地理
必修三:區域地理(也就是必修一二內容在區域內的綜合應用)
必修一(自然地理)大部分同學會覺得比較難,涉及天體的運行及其影響,還有各種自然環境的形成過程。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初中的地理基礎挺重要的。不過只要正確理解了就很簡單了。
(建議:學習時可以自己深入拓展一點,但是要知道地理方面很多事情都還是尚有爭論的,每個人理解不同,不必深鑽,畢竟考試時不需要考慮這么多)
必修二(人文地理)內容比較散,很多小的知識點,這里想建議的是識記地理知識(無論是哪方面的)一定要多結合圖,不管是地圖、過程圖、狀態圖、聯系圖等等,要在頭腦里形成畫面。因為地理研究對象——地球 就是一副很大的美麗圖畫哈~~
(建議:平時多拓展,多了解一些國家,知道各個大洲比較主要的國家,某種資源哪個國家最豐富等等,會覺得很有趣的哦)
必修三(區域地理)是學習對前兩冊知識的應用,會以某個區域形成過程的分析為例,介紹不同區域的分析方法(河流、濕地、城市、商品糧基地等等),並根據區域特點分析區域發展方式。一定要總結方法。
(建議:培養區域意識,同類區域之間多比較,因為即使是同類還是存在區別的,及時總結區域特點分析方法、區域發展方式或發展方向、區域發展問題的對策等等)
⑨ 高一什麼科目最難掌握、地理好學嗎
個人覺得
上學期各科都還可以,只是數學的解析幾何有點難
下學期
物理的萬有引力與回航天那塊內容答稍難,化學有機部分稍難,生物必修二的遺傳較難
地理必修一的太陽直射那塊不好理解,別的內容還可以。
每個人的天賦不同,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⑩ 高中地理哪裡最難 如何學好高中地理
我認為,高中地理最難的應該是工農業的綜合題,對各個知識點的要求很高,回需要學生細答致讀題,通過題干中的各個細節找到需要回答的知識點並用規范的地理語言進行回答。
但,高中地理只要非常熟悉課本,並有足夠的仔細不漏讀題乾的細節、能看明白題目里的隱藏條件,其實也差不多夠了。高中地理其實是很偏向於文科的一門學科,雖然帶有部分理科知識,但大多不難,甚至可以說是簡單,難是難在對地理現象及其原因的描述。會的問題時,一是要有邏輯,成因與現象間的邏輯關系要清晰,二還是我說的語言規范,可以通過模仿題目答案中的描述來達成,自己寫著心裡有底,批卷老師看的舒服。
如何學好?我認為萬變不離其宗。一,非常熟悉課本,做到不放過一個小的知識點,能使你不會對未見過的題目發怵。二,多做題,並且是有效的做題,多看不同類型的題目,有空多刷刷,不僅能鞏固知識,也可提高做題效率,還能拓寬知識面,也就是說從多樣的題目中汲取新的知識,這一點在選擇題上最明顯。三,我覺得要有自信吧,心理因素其實挺重要的,高中地理不算是特別變態的學科,放輕松心態學一定沒問題!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