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赤道
Ⅰ 赤道的氣候類型
赤道的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高地氣候。
赤道穿過的氣候區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高地氣候。活動於赤道的天氣系統:兩信風帶、赤道西風帶、赤道輻合帶等。
赤道為低氣壓區,由赤道兩側吹向赤道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驅動赤道南北兩側的海水由東向西流動。北的稱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稱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達大洋西岸時,受陸地阻擋,其中一小股回頭向東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的緯度流去,至中緯地區受西風吹動形成西風漂流。當它們到達大洋東岸時,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構成極地環流。
(1)地理學赤道擴展閱讀:
赤道,地理學術語,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其半徑為6378.2km,周長為40075.02千米。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同時,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赤道穿過了加彭、剛果、扎伊爾、烏干達、肯亞、索馬里、馬爾地夫、印度尼西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和巴西等許多國家。在這些國家,人們用不同的標志來表示赤道線。例如,在剛果,人們用許多沿直線排列的小石柱表示赤道線,這些小石柱叫赤道樁。
Ⅱ 什麼是赤道呢
赤道 英文名稱:equator 定義1:通過地球中心劃一個與地軸成直角相交的平面,在地球表面相應出現一個和地球的極距離相等的假想圓圈。赤道的緯度是0°。 所屬學科: 地理學(一級學科) ;地理學總論(二級學科) 定義2:將膜殼分為上、下囊胞的平面或帶狀區域。 所屬學科: 古生物學(一級學科) ;古植物學(二級學科) ;藻類(三級學科) 定義3:環繞孢子或花粉表面並介於遠、近兩極之間的圓周線。 所屬學科: 古生物學(一級學科) ;古植物學(二級學科) ;孢粉和植硅體(三級學科) 定義4:過天體中心且與天體自轉軸相垂直的平面與天體表面相交的大圓。 所屬學科: 天文學(一級學科) ;天體測量學(二級學科)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 6378.140Km ;兩極半徑 6357.752Km;平均半徑 6371.012Km ;赤道周長 40073.7Km。如果把地球看做一個絕對的球體的話,赤道距離南北兩極相等,是一個最大的大圓。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 赤道是地球上重力最小的地方。 赤道是南北緯線的起點(即零度緯線),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 赤道長大約 40,076千米。
Ⅲ 赤道地理概況有哪些
給地球模擬的畫上經線跟緯線,經線是從南極到北極的線,緯線是跟經線垂直的圓圈,把地球等分為兩份的那一根叫赤道。也就是最中間的緯線。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長約40700公里。如果把地球看做一個絕對的球體的話,赤道距離南北兩極相等,是一個大圓。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
古代主渾天說者認為,天體是個渾圓形的球體,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現代天文學家稱為天球赤道。漢唐間以赤道為觀測星宿的坐標,至唐始改用黃道。《漢書。天文志》:「立春、春分,月東從青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後漢書。律歷志下》:「黃道去極」劉昭注引漢張衡《渾儀》:「赤道橫帶渾天之腹,去極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書。洪範》:「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唐孔穎達疏:「正當天之中央、南北二極中等之處謂之赤道,去南北極各九十一度。」
現代一般指地球赤道,即環繞地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清徐繼畲《地球志略》:「地球從東西直剖之,北極在上,南極在下,赤道橫繞地球之中,日馭之所正照也。」清黃遵憲法《以蓮菊桃作歌》:「地球南北倘倒轉,赤道逼人寒暑變。」
赤道是物種的製造廠。與其他未能這么幸運地享受到這一地理位置優勢的物種相比,赤道動物簡直是生活在一個近乎完美的環境中,無論從溫度、濕度還是從可獲取的食物來看,都是如此。生活在這片樂土上的唯一不利因素,就是要與地球上半數以上的物種分享資源!
在赤道,動植物比其他地方的動植物長得更快、更大,而且外形更怪異。赤道地區的陽光是地球上最強勁的能量。由於這里的陽光使海洋大量蒸發,這種沖擊會在這樣一個大范圍中形成濕度柱,進而形成風和潛流,而風和潛流隨後會最終給位於異常遙遠的地方的生命提供能量。
赤道經過的第一級海陸地形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赤道經過的國家印度尼西亞、諾魯、吉里巴斯、厄瓜多、哥倫比亞、巴西、加彭、剛果(布)、剛果(金)、烏干達、盧安達、肯亞、索馬里、馬爾地夫
Ⅳ 赤道d地理
B 希望能夠幫到你
Ⅳ 赤道地理知識
赤道(0°緯線):南北半球的分界。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90°)。赤道以北為回北半球(N),以答南為南半球(S)。0°經線:又稱本初子午線0°經線以東為東經(E),以西為西經(W)東西半球分界:東經160°西經20°,其中西經20°以西成為西半球,以東為東半球。
Ⅵ 什麼是赤道
赤道,地理學術語,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內周線。其半徑容為6378.2km,周長為40075.02千米。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同時,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Ⅶ 赤道怎麼劃分
赤道來 英文名稱:equator
定義1:通過地球中源心劃一個與地軸成直角相交的平面,在地球表面相應出現一個和地球的極距離相等的假想圓圈。赤道的緯度是0°。 所屬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地理學總論(二級學科)
定義2:將膜殼分為上、下囊胞的平面或帶狀區域。 所屬學科:古生物學(一級學科);古植物學(二級學科);藻類(三級學科)
定義3:環繞孢子或花粉表面並介於遠、近兩極之間的圓周線。 所屬學科:古生物學(一級學科);古植物學(二級學科);孢粉和植硅體(三級學科)
定義4:過天體中心且與天體自轉軸相垂直的平面與天體表面相交的大圓。 所屬學科:天文學(一級學科);天體測量學(二級學科)
Ⅷ 什麼是赤道怎麼來的
赤道是地球上人為設定的一條緯線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6378.137Km;兩極半徑6359.752Km;平均半徑6371.012Km;赤道周長40075.7Km。如果把地球看做一個絕對的球體的話,赤道距離南北兩極相等,是一個大圓。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赤道是地球上重力最小的地方。赤道是南北緯線的起點(即零度緯線),也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
中文名稱:赤道英文名稱:equator定義1:通過地球中心劃一個與地軸成直角相交的平面,在地球表面相應出現一個和地球的極距離相等的假想圓圈。赤道的緯度是0°。應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地理學總論(二級學科)定義2:將膜殼分為上、下囊胞的平面或帶狀區域。應用學科:古生物學(一級學科);古植物學(二級學科);藻類(三級學科)定義3:環繞孢子或花粉表面並介於遠、近兩極之間的圓周線。應用學科:古生物學(一級學科);古植物學(二級學科);孢粉和植硅體(三級學科)定義4:過天體中心且與天體自轉軸相垂直的平面與天體表面相交的大圓。應用學科:天文學(一級學科);天體測量學(二級學科)
古代主渾天說者認為,天體是個渾圓形的球體,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現代天文學稱為天球赤道。
現代一般指地球赤道,即環繞地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清徐繼畲《地球志略》:「地球從東西直剖之,北極在上,南極在下,赤道橫繞地球之中,日馭之所正照也。」清黃遵憲法《以蓮菊桃作歌》:「地球南北倘倒轉,赤道逼人寒暑變。」
赤道是相對黃道起的名字
黃道是太陽在天球運行投影的軌跡
因為是太陽所以叫黃道
在地球上與地軸相垂直的就叫赤道了
Ⅸ 怎麼學好地理 對那些赤道等等之類什麼都不怎麼懂
1.地理沒有歷史 政治那麼多廢話(踩點得分是最最基本的.不會像歷史政治可以給材料敘專述分)
2.不是我進行推屬銷.我現在使用的圖冊是北京北斗公司旗下的一本圖冊《高中地理圖冊》有兩本.建議選橙色封面的.(足夠全面)30元左右+名師面對面高三復習版本(或者學校發的書籍足夠全面即可)
ps:你需要這樣的資料:
全面圖冊+平面地圖(世界+中國 地形圖)+備考指南(必做 高三復習階段提高分數有用)+名師面對面(選做)
直接給你定個計劃就可以了~以下來這些(愛背不背,不背我也幫不了你了.很重要 很重要)
1.時區計算方法(備選內容 太陽高度角)
2.11種氣候具體內容(分布 特點 時間 全部要背)
3.大氣環流大氣循環
4.地質要求
5.區域地理(每個洲氣候分布 工業分布)
6.中國地理
7.地圖是怎麼用呢~?(這個補充以下~仔細盯住一條緯線,穿越過的地理事物)
提高自己的興趣,我喜歡的一個中國城市 或者外國城市.我會把周圍的地理全部記下來.然後延伸到類似的國家地理.以此類推
以上內容絕對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