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縱向比較法橫向比較法區域地理教學

縱向比較法橫向比較法區域地理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2-04 14:08:08

『壹』 什麼是縱向比較法什麼又是橫向比較法是指在公務員解題中

下面的文章講了縱向比較法和橫向比較法

有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命題經驗人的建議
做為一個有過命題經驗的人,我在此與各位考生朋友進行交流,希望有助於大家復習以考得好成績。《測驗》命題,總的來說根據現實生活情景,從多學科角度設計出來的。這種命題,通常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測查考生面對現實、認識事物外在表象與內在聯系的能力,能夠根據給定資料,理解發生了什麼,應當如何評價與對待。言語理解與表達、資料分析、判斷推理均屬此類。二是測查考生面對未來、認識事物當前現象與未來發展之間聯系的能力,能夠從給定資料中,發現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預測事物的發展。數字推理、圖形推理、類別推理均屬此類。 (因此,需要達到看到題目就能夠基本猜對答案。)
面對復雜的事件,《測驗》在深層次上測查考生是否具有樹立了運動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全面的觀點、聯系的觀點。它通過具體的試題設計,來達到深層檢測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測驗》充分顯示了考試的導向功能,特別是政治導向功能。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方法。公務員堅持「天下為公」的思想,牢牢堅持「務虛與務實相結合」的立場,時刻明白自己只是「人民的一員」的道理,站在全國、全省、全縣、全鄉的宏觀角度,正視社會生活中發生的困難和問題,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解決問題,從而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實踐公務員的人生理想和社會價值。
從哲學的高度來把握《測驗》的命題原理,有利於培養廣大考生堅持馬克思主義、MZD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利於將公務員考試這種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形式作為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考場,有利於培養為一心為國家、終生為人民的公務員隊伍。
從社會學的層面分析,公務員考試要測查考生對社會問題的認識能力、分析能力、評價能力、判斷能力和處理能力。社會是各種關系的共同體,種種不同的關系之間常會產生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是公務員在工作中應當正視和解決的。《測驗》作為測查考生潛在素質和能力的一門重要考試科目,理所當然地肩負起檢測考生行政潛能的責任。所以,《測驗》在命題時,緊密結合實際,創設問題情景,設置有效干擾項,在試對與試錯中讓考生選擇。為了使試題難度合理,有較好的區分度,試題將各選項的結構、長度設得大體一致,使題干圍繞一個中心,選項和題乾的關系一致,以降低考生憑運氣猜題的正確率,從而增強公務員考試作為全國性大型公開考試的公正性、公平性。
考生要學會運用社會學的方法分析試題。社會學方法主要有系統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歷史分析法、定量定性分析法、結構功能分析法等。考生要通過比較多的練習,學會在具體環境中運用特定的方法。為了讓這些方法發揮作用,考生還必須掌握一些分析試題的具體技術,如觀察、假設、統計、實驗等。
系統的方法就是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著重從整體和部分、內部和外部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中綜合地研究對象,以實現最佳目標的一種方法。對《測驗》試題的系統研究,包括微觀和宏觀、靜態和動態、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時間和空間等多方面的內容,在言語理解與表達題上這種方法運用較多。
比較分析法就是把特定事實或數據放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中進行單方面或多方面的對比。它包括縱向比較法和橫向比較法。縱向比較法就是沿著給定資料的邏輯的順序,從發生發展的程序上對題乾和選項進行分析比較的方法。這在比較有把握的情況下常用。橫向比較法就是在閱讀材料後,對四個不同的選項進行比較後優選的方法。選項通常有細微差別,通過仔細研究可以分辨出來,這對那些尚無確定把握的試題來說比較有用。
歷史分析法是根據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和歷史階段來揭示不同因素在矛盾和問題發展的不同階段所起作用的分析方法。運用此法,可分析矛盾或問題的推動或制約因素,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地預測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這種方法在判斷推理過程中常用。
結構功能分析法就是從系統的結構出發分析系統的功能。完形填空就是根據格式塔心理學來對結構不完整的材料進行補充完善的。要使一個結構發揮其正常功能,需要我們對結構本身應有的框架、層次、轉折等進行快速反應,從而迅速找到對應的選項,使不完整的結構完整,使不充分的功能充分。這種方法在定義判斷等題中具有明顯的功用。
應對《測驗》,考生應當從社會學的角度把握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原則。一是整體性原則。就是要對社會問題進行歷史的、系統的、全面的分析,形成完整認識。既要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問題,也要從局部來精研事實。既要綜合考慮,又要分清主次。既要看到表面現象,又要明了深層意義。二是綜合性原則。面對試題,首先要進行審題,搞清楚命題者的意圖。然後認真讀題,尋找其存在的規律。最合結合自身實際做出正確的答案。三是協調性原則。《測驗》考試時間緊任務重,在120分鍾內要完成135道試題,還包括填塗機讀卡,必須要統籌把握,做好時間安排。在參考時間指導下,靈活機動地處理難題和易題的時間分布,保證又快又好地做題。四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在考試過程中要實事求是,對症下葯。公務員考試不需要想像和誇張,它是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考試是檢測個人潛能的重要方式,因而,對考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處理要理論結合實際,不只要有理論上的可行性,更要有實踐上的可操作性。
從學科專業層面來分析,《測驗》要考查考生文學、數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基礎知識,以測查應試者從事國家機關工作必須具備的潛能。為維護考試的公平性,《測驗》通常涉及多個學科,一方面,使不同專業出身的同學都覺得有些試題對自己是很容易的,但另方面,任何人都很難答對所有題目,以拉開差距,為競爭性選拔提供基礎分數。
考試是社會個體獲得聲譽的重要途徑,因此考試不能過於打擊考生,那樣會對考試產生致命的傷害。但也不能沒有區分度,讓大多數都考高分,科學、規范是命題的最基本要求。因而,試題的測試目標要明確,就是選拔合格的公務員。試題立意、情景、設問角度及方式要科學、可信、新穎、靈活,試題表達要准確、簡潔。試題中易題和難題比例要恰當,使較多數人能取得60分上下的成績,但要進入下一輪考試,卻只有優秀者才能脫穎而出。這樣,公務員考試作為國家向全社會招收國家工作人員的考試,其社會性才能通過這種全社會各行各業、符合報考條件的人才的積極參與得到體現。以是,公務員考試到2005年底時取代高考和考研,成為中國競爭最激烈的考試。競爭最激烈的時候,達到「和一個旅的人競爭一個崗位」。公務員考試的公平性、公正性、公開性由此得以實現

『貳』 橫行比較法與縱向比較法的區別是什麼

縱向比較法是指對來同一源事物在不同時間里的發展變化進行比較的方法。縱向比較法的特點是以時間為坐標。通過測量與比較研究對象在先後不同時間段中的變化,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方法。
橫向比較法是指對同類的不同對象在統一標准下進行比較的方法。橫向比較法的特點是以空間為坐標。但在進行這一比較研究時應注意,對不同研究對象進行比較的前提條件,即它們必須是同類的或具有相同性質的,而且必須是處於同一時間區間的。

『叄』 比較法是學習區域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從以下三個國家中任選兩個,對其自然地理特徵加以比較,將異同點填

讀圖可知,(1)描述一個國家的自然地理特徵,應包含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版.
(2)印度和權澳大利亞,這兩個國家在自然地理特徵上的相同點是:
①高原面積較大,平原分布在中間,都有山地、平原、高原②都有熱帶季風沙漠氣候.不同點:①印度高原、平原、山地南北分布,澳大利亞西部高原、東部山地;②印度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澳大利亞以熱帶、亞熱帶沙漠草原氣候為主.
故答案為:
(1)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
(2)a印度,b澳大利亞;高原面積較大,平原分布在中間,都有山地、平原、高原;都有熱帶沙漠氣候;印度高原、平原、山地南北分布,澳大利亞西部高原、東部山地;印度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澳大利亞以熱帶、亞熱帶沙漠草原氣候為主.

『肆』 地理如何考滿分

科學的地理學習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各種類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較,經過思維加工,並獲得地理知識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1)有助於認識地理事象的特徵和規律。比較的目的就是認識比較對象的共性和個性,亦即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徵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時間上的變化規律和空間上的分布規律更加明了,這樣也使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做到思路條理清晰,一目瞭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2)有助於使知識系統化。無論是同一時間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較,還是同一空間范圍不同時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較,它都至少有兩個比較對象,這樣,在比較過程中就把幾個地理事象有機地聯系起來。同時,所比較的內容既有舊知,又有新知,這樣也可以使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由此可以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3)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由於比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較,不同知識點的比較,因而在比較過程中可以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廣開思路,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使所學知識前後貫穿起來。這樣,既可以使學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又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並使所獲取的知識記憶牢固,這樣在知識的獲取-比較-獲取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運動中,使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並在比較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比較分析能力。 2、聯系法 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志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冊「全球性大氣環流」一節中,「海陸熱力差異使緯向的氣壓帶被分裂為一個個的高低氣壓中心」 的內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陸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亞、夏威夷等具體地方,及時復習熟悉這些地方,才能較好地掌握相關的大氣活動中心的位置、范圍及其移動和影響等內容。在「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一節,需要密切聯系美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初中地理知識,才能學好這一節內容。聯系法應包括橫向聯系法、縱向聯系法、多向聯系法等。

『伍』 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多畫圖,熟悉區域位置和小地形區,分析區域的位置特點、描述區域特徵。一定要內自己動手畫,才能容全面掌握細節。另外可以注意一下幾條著名經緯線周圍地理事物,便於相對定位(如北回歸線)
2、掌握分析方法,比如地理分析氣候形成原因,所有的答案一定會從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四個方面分析。
又比如描述區域特徵,一定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氣候、地形、地質、資源、地勢、地貌、水文、工農等
掌握方法,多做題總結,你會發現分析類大題分可以拿得很高,甚至接近滿分。
3、對於樓上總結的知識點,《地理基礎知識手冊》上全都有,沒事翻著看看,掌握基本常識就行了。
4、關注熱點。高考從來不迴避熱點,比如最近你可以研究研究黑瞎子島,探究黑龍江里為什麼多島嶼以及黑瞎子島的區位重要性。

『陸』 比較法是學習區域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從以下三個國家中任選兩個,對其自然地理特徵加以比較,將異同點填

(1) 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
(2)任選兩個字母(略)相同點如下表:內

ab
ac
bc
地形
高原面積較大,平原分容布在中間,都有山地、平原、高原
高原面積大並分布於南部
以高原為主
氣候
都有熱帶沙漠氣候
都以熱帶氣候為主
都有熱帶草原氣候
河流
河流沿岸農業發達,都流入印度洋
流向相同,流經平原地區
都是本國最大河流

『柒』 怎樣讀好中國的地理

首先你要端正心態,不要怕苦,先從看圖入手。看圖必掌握的基礎知識(緯線經線等),等看圖積累多了,在接觸一些文字知識,最好對著圖看方便記憶。如地球地理知識、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人文地理。這些知識記憶的時候要先從大的點入手,從宏觀上建立知識體系,再從細點出發分析每個事物的特殊性。如要了解中國地理,首先要從中國地形、區域劃分等概況出發,然後在細分,記憶如氣候類型,河流,礦產分布,鐵路樞紐等,再細分到各個區域的狀況。 一、養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 1、落實學習常規 就地理科的學習而言,學習常規應包括預習、上課、作業、復習、考試、課外學習等六個方面: 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准備。預習要做到: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系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閱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並做好記載,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上課也應是同學們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做到:課前准備好上課所需的課本、筆記本和其他文具,並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慾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如果遇到某一個問題或某個問題的一個環節沒有聽懂,不要在課堂上「鑽牛角尖」,而要先記下來,接著往下聽。不懂的問題課後再去鑽研或向老師請教;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對於地理筆記,我認為有些最好是記在地圖冊上,以便在看地圖時復習。 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作業必須做到:先看書後作業,看書和作業相結合;注意審題,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作業經老師批改後,要仔細看一遍,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要知道,出錯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弱點的地方。經過更正,就可以及時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作業要規范,書寫要工整,切忌寫了又改,改了又擦。 復習的主要任務是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匯貫通。同時還要通過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真正成為自己知識鏈條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復習包括: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單元復習;期中復習;期末復習等。 考試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考試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為以後的學習明確努力方向。所以要正確對待考試,重視考後分析,將每一次考試作為檢查自己學習效果、調整學習狀態、改進學習方法的機會。 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擴展,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尤其是地理學科與社會方方面面的話題聯系密切,所以適當進行課外學習,既可以開闊自己的知識領域,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對課內學習也會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2、重視地理圖像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圖像,地理圖像包括了地圖、結構圖、素描圖、坐標圖、原理圖等等。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准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絕大部分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圖的時間不宜太長,但要堅持經常看,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 3、改變學習方式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來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基礎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新課程改革力圖逐步改變這種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新課改中,倡導的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積極適應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能力。 二、科學的地理學習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各種類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較,經過思維加工,並獲得地理知識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1)有助於認識地理事象的特徵和規律。比較的目的就是認識比較對象的共性和個性,亦即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徵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時間上的變化規律和空間上的分布規律更加明了,這樣也使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做到思路條理清晰,一目瞭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2)有助於使知識系統化。無論是同一時間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較,還是同一空間范圍不同時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較,它都至少有兩個比較對象,這樣,在比較過程中就把幾個地理事象有機地聯系起來。同時,所比較的內容既有舊知,又有新知,這樣也可以使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由此可以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3)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由於比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較,不同知識點的比較,因而在比較過程中可以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廣開思路,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使所學知識前後貫穿起來。這樣,既可以使學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又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並使所獲取的知識記憶牢固,這樣在知識的獲取-比較-獲取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運動中,使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並在比較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比較分析能力。 2、聯系法 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志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冊「全球性大氣環流」一節中,「海陸熱力差異使緯向的氣壓帶被分裂為一個個的高低氣壓中心」 的內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陸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亞、夏威夷等具體地方,及時復習熟悉這些地方,才能較好地掌握相關的大氣活動中心的位置、范圍及其移動和影響等內容。在「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一節,需要密切聯系美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初中地理知識,才能學好這一節內容。聯系法應包括橫向聯系法、縱向聯系法、多向聯系法等。 3、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採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捌』 縱向和橫向比較法的區別

縱向比較法是指對抄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襲里的發展變化進行比較的方法。縱向比較法的特點是以時間為坐標。通過測量與比較研究對象在先後不同時間段中的變化,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方法。

橫向比較法是指對同類的不同對象在統一標准下進行比較的方法。橫向比較法的特點是以空間為坐標。但在進行這一比較研究時應注意,對不同研究對象進行比較的前提條件,即它們必須是同類的或具有相同性質的,而且必須是處於同一時間區間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