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詞典
Ⅰ <人文地理學詞典>這書怎麼樣
沒用--
地學類的一般都是考什麼書看什麼書--
其他的看了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除了那些考版的特別鬧心的學校
其他的基權本上考的都是書上的--
沒什麼其他的==
所以,沒必要看這個
當然,要是導師讓看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我個人覺得沒必要
人文地理考的多的也就是高教的那本
Ⅱ 地理這個詞在牛津字典中是第幾頁
這個詞在牛靜字典里邊兒有幾集要畫,這這一點差了完事兒以後。地理嗯,吃好點兒的太多,還是仔細查查吧。
Ⅲ 現代地理學辭典作者
現代地理學辭典
作者:左大康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類別:地理
出版時間:1990-00-00 印刷時間:0000-00-00 上書時間:2007-11-11
Ⅳ 地理這個詞地理這個詞在1912年版的簡明牛津字典中位於多少頁
是在第623頁的。
2014年4月21日,由於網路詞彙的不斷增加導致詞語收錄困難,「牛津回英文詞典答」第3版或因太厚而不再印刷紙質版,改為網路版本發售。
網路新詞的不斷涌現是導致「牛津詞典」編輯過程減速的主要原因,因為編輯部門需要整理許多新詞的來源資料。據《牛津英文詞典》總編表示,雖然互聯網讓人們獲得訊息更為便利。
但也造成了過量的信息。據牛津大學出版社稱,只有新版牛津詞典有足夠的需求量,他們才會印刷這個版本。
(4)地理學詞典擴展閱讀:
牛津詞典詳細追溯了每個英語詞的歷史演變(對其最早的出現年代有明確的標注),釋義和引證繁富 ,因而是英語詞彙的最高權威。
隨互聯網普及,加上新詞日新月異,OED也將全面電子化。預計要到2034年才可完成編寫的第三版(OED3),由於收錄的字太多、卷數太龐大,可能只會推出網路版,既方便網路用戶世代使用,也可以減省成本。
OED編輯普羅菲特表示,OED3預計長達40卷,是上一版的兩倍,因此除非有足夠需求,否則不會發行印刷版。據報道,OED3自1994年起開始編纂,70名專家以每月50至60個新詞為目標,至今完成約80萬個,但進度仍然比估計落後20年。
Ⅳ 地理學詞典
地理科學 網路名片
「地理科學」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他理解地理學應當是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等並列的大科學體系,故稱「地理科學」。也指高校本科專業名稱,學術期刊名稱。
目錄[隱藏]
科學體系簡介
學科發展
高校本科專業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要求
主要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
主要專業實驗
修業年限
授予學位
相近或相關專業
專業開設院校
學術期刊名辦刊宗旨
主要報道範圍
主要檢索刊物
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科學體系 簡介
學科發展
高校本科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要求
主要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
主要專業實驗
修業年限
授予學位
相近或相關專業
專業開設院校
學術期刊名 辦刊宗旨
主要報道範圍
主要檢索刊物
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編輯本段]科學體系
簡介
「地理科學」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他理解地理學應當是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等並列的大科學體系,故稱「地理科學」。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理論層次(基礎科學)地理科學導論、技術理論層次(技術科學)、技術層次(工程科學)。 一般認為,基礎理論層次包括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部門地理學(如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及其分支);技術理論層次主要是研究應用的地理理論,如建設地理學、應用地貌學、應用氣候學等;技術層次包括災害預報、生態設計、區域規劃、計量地理學、地理制圖、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實際應用技術。這樣理解的地理科學比傳統意義上的地理學研究領域要廣闊得多。從學科性質上來說,它是受哲學指導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融合;從層次上看,是一個「基礎理論——技術理論——應用技術」的完整體系。 錢學森在現代人類知識體系11個門類中,將地理科學歸結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橋梁科學;在五大開放的復雜巨系統中,把地理系統排在星系系統與社會系統之間;在社會總體設計部下設四大建設中,將地理建設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並列。錢學森把地理科學看做是舉足輕重的科學體系。錢學森從哲學高度,從人類知識體系的高度,從復雜性系統科學的理論框架中,從社會總體設計工程的實踐出發,把地理學提升到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科學,因此,地理科學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學科發展
地學跟其他科學一樣,20世紀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通常所說的地學,包括了地質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氣候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水文科學、環境科學、空間科學以及生態學的一部分,所以地學是一門很大的學科。地學的根本任務在於認識地球,並且利用這種認識來維持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地球能給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提供必需資源,比如我們所燒的煤和石油就是從地下開采而得到的;同時也會有自然災害,比如乾旱、地震、暴雨。我們研究地球就是為了保持和保護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所以地學在我們工農業生產中和人民生活中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在二十世紀,地學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首先,認識了地球的構造。地球外面有大氣、海洋,而且認識到地球內部的構造,地球內部還是很復雜的,地理科學進展大致來說,地球是由地殼、地幔以及地核組成的。 第二,在六十年代認識了板塊理論,這對地學是一個革命性進展。地殼是由很多板塊構成的,比如說歐亞大陸是一個板塊,印度是一個板塊,太平洋是一個板塊等等。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很多的現象,例如青藏高原就是由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對碰隆起形成的;歐亞大陸與太平洋板塊之間互相交錯,在交錯運動時就會發生地震,這就是日本、東南亞還有中國的台灣地震多的原因。 第三,提出大陸存礦及成礦理論。人類的生存、工農業的生產需要礦物,這種理論為找礦提供了依據。 第四,認識地球的演化。以前我們認為生物的演化是漸變的、緩慢的,由單細胞變成多細胞,再由多細胞變成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但是地球的演化不是這樣的,而有時是突變的,這種演變嚴重影響到地球上生物的演變,如雲南省澄江動物群的發現,證明生物有一個大爆發的現象存在,而生物也有大滅絕的時代,如恐龍的滅絕就是在幾千萬年前白堊紀末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因此地球上生物演化於地球演化又很密切的關系。 第五,提出地理的地帶說。地帶說是把地域按照能量、水分來劃分,比方說我們把我們國家按照降水、蒸發分為濕潤帶,如長江和黃河流域,從內懞直至長城以外為半乾旱帶,從新疆到河西走廊是乾旱帶。這是地理學的很大進步,以前我們只是知道按照氣溫分成熱帶、亞熱帶、寒帶,而按照能量和水分來劃分就更科學,更便於做工農業生產規劃時的科學依據。 第六,提出深海的地熱理論。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地學科學家發現深海里存在裂縫,大量熱量從固體地球里冒出來,雖然在此裂縫周圍溫度很高,但仍有生物生存著,而且這些生物已經生存了幾百年,這是二十世紀的一大的發現。為什麼生物在這么高溫下還能生存,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 第七,天氣系統和氣候系統的提出。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左右,挪威的學者就已經開始研究天氣變化了,提出天氣系統和大氣環流的概念。到了三十到四十年代,氣象學加提出天氣系統的變化是與大氣中波長為幾千公里的波動有關,從而使天氣預報大大發展;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人們認識到氣候變化,並且這種變化與氣候系統有關,也就是說氣候不僅只是大氣的變化,而是大氣與海洋、陸地、大氣等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氣候系統的提出是地學的一個重大進展,地學以前各門學科互相獨立在發展。現在由於人類活動放地理科學英文版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地球增溫,地球增溫又影響了氣候,氣候變化的問題使我們成為一個把地球各圈層看成是一個互相作用的子系統。地球氣候系統的提出使地質、地理、海洋、大氣等地學的分支學科結合到了一起,打個比喻說,地理學本來是地學的母親,由於它的發展使得各個孩子都分家走了,各自發展去了,地球氣候系統一提出來,這些孩子又走到母親的身邊來了。 地理科學導論 第八,發現大洋里邊存在著海流。在二十世紀由於海洋觀測技術的發展,發現了在大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海流。比如發現熱帶西太平洋表層存在著各種赤道流系,在二三百米深的大洋中還有潛流,這些海流變化能引起海洋狀態的變化。海流的形成和變化,這其中大氣中的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這就是風成環流;在比較深的海洋中,海流是由於海水的密度不均勻分布所造成的,而海水的密度又是由海水溫度和鹽分所決定,因此,這種海洋又稱為溫鹽環流。第九,全球變化的認識。人類為了生存,或者某種程度上說為了享受,一方面大量發展各種工業,使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又大量砍伐森林,製造傢具或當燃料。二氧化碳就像花房的玻璃一樣,它可以讓太陽光進來,而熱輻射卻出不去。這就是溫室效應。我們整個一百年來地球平均氣溫大約升高了0.6度,全球溫度增高使中國北方氣溫升高、乾旱加重,這個問題是很大的。 另外在古人類研究方面也有很大發展,根據科學的發現和推斷,北京猿人大約生存在五十萬年以前,後來又發現非洲人生活在離現在約二百萬年前。如按照人能直立行走的標准,人類出現大概在四百萬年以前,這是地學研究的成果。 地學對國民經濟有很大的貢獻:首先可以根據地學所研究的成果去發掘各種資源,從而為人類提供生活、工農業生產的資源;並且,由於地學研究的發展,海洋變化的預測、天氣變化和環境質量的預報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做到的,並且,地震預報也在研究之中,從而減輕人類所面臨的自然災害,這是第二個應用;第三個應用就是地理信息系統。現在科學、文化、經濟都離不開地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把全球的地理信息數地理科學據化、系統化,這對我們進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資源探測、自然災害預測以及資源管理、區域規劃都有很大幫助,使得我們地學一些學科研究定量化,所以地理信息系統發展非常快。此外,地學另一個技術是遙感,特別是六十年代衛星發射成功發射以後,可以利用它來探測大氣、監測海洋、探測資源,對各種自然災害進行評估等。遙感技術在地學上的應用是很廣泛的,也大大促進了地學的發展。
[編輯本段]高校本科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學校、企業從事科研、教地理科學期刊學、管理、規劃與開發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師范類要求培養中等以上學校從事地理教學、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掌握運用地圖遙感及地理信息系統與資源環境實驗分析的基本技能並具有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主要課程
主要學科:地理學 相關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現代地貌學、環境演變、計量地理學、測量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區域地理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
包括室內與野外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一般安排10周~12周。
主要專業實驗
地質學實驗、地貌學實驗、氣象與氣候學實驗、水文學實驗、植物地理學實驗、土壤地理學實驗、沉積學實驗、地理模擬實驗、地理信息系統實驗等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
相近或相關專業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天文學、海洋科學
專業開設院校
排名不分先後: 青島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 重慶師范學院 濟南大學 西華師范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雲南師范大學 西藏大學 西安聯合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青海師范大學 寧夏大學 新疆大學 淮陰師范學院 新疆師范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 山西大學 山西師范大學 內蒙古師范大學 遼寧師范大學 延邊大學 吉林師范大學 齊齊哈爾大學 哈爾濱師范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徐州師范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 寧波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聊城大學 魯東大學 河南大學 湖北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廣州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師范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中山大學 西南師范大學 佳木斯大學 渭南師范學院 蘭州大學 寶雞文理學院 太原師范學院 忻州師范學院 內蒙古科技大學 哈爾濱學院 南通大學皖西學院 上饒師范學院 濟南大學 臨沂師范學院 安陽師范學院 武漢大學 咸寧學院 嘉應學院 內江師范學院 玉溪師范學院 唐山師范學院 泰山學院 許昌學院 綿陽師范學院 蘇州科技學院 衡陽師范學院 四川師范大學 西南大學
[編輯本段]學術期刊名
辦刊宗旨
《地理科學》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地理類學術期刊,創刊於1981年。地理科學期刊[1] 《地理科學》作為綜合性地理學術期刊,其辦刊宗旨是主要介紹我國地理學及各分支學科具有先進水平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地理學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服務於經濟建設,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繁榮和發展地理科學事業。 《地理科學》發展定位於精品期刊。支持刊登探索性、前沿性、創新性的研究成果,發表文章力求精悍、精闢,期刊內容廣博。重視地理學基礎理論建設、理論聯系實際同國民經濟建設密切結合的論文。刊載地理學與相鄰學科及各分支學科的交叉匯合,關注人地關系、人口、資源、環境、能源、海平面上升、氣候變化、區域發展等熱門課題的重大研究成果。同時也支持相對較薄弱的分支學科等,注重區域性和綜合性。期刊欄目多樣、形式活潑,表現形式富於創新。本刊特色在於"新、精、博、活","促進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交叉;以中青年地理學家為主;刊物的大部分版面為全國地理學家使用"。
主要報道範圍
刊登我國地理學及各分支學科、邊緣學科和學科間交叉的具有創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學術論文,側重報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支持反映環境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新技術方法在地理學研究中的應用成果,注重區域性和綜合性以及人地關系研究,關注資源、人口、環境、能源以及全球氣候和海平面變化等重大課題的學術論文、研究報道、綜述、問題討論、技術方法、學位論文摘要、書評、國內外學術態和學術活動等。
主要檢索刊物
Current Geographical Publications(美國)、Elservier/Geo Abstract(英國)、俄羅斯文摘雜志檢索刊物、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地理科學文摘、《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為地理學科的發展、國內外學術的交流、人才的培養,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做出了貢獻,並已經成為國內外地理界較有影響的刊物,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已被地理學界評為3大核心期刊之一,成為國內大學、研究機構專業人員提職、基金項目成果評價、博士研究生畢業的重要依據。是中國科學院出版基金資助刊物,榮獲2000年中國地理優秀期刊獎。 自1981年《地理科學》在廣大地理工作者的期盼中問世,在參與中外地理學的交流與競爭中發展分別已有20個春秋,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記錄我國科學研究成果,反映國家科學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繼全國地理學最高學術刊物《地理學報》之後最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之一。當前,刊物已成為中外地理科學工作者交流學術思想,探討新理論、新方法,反映最新、最重要科研成果的重要陣地,《地理科學》長期擁有的中青年特色作者群,成為培養人才,發現人才的重要園地。期刊學術水平得到了國內外地理界專家的好評,被國際知名的地理情報檢索刊物收錄,美國國會圖書館列為館藏期刊,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等國的許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也都與其建立了交換關系,成為國際學術交流的有力工具。《地理科學》1998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1999年改成了大16開版本與國際接軌,2001年增加了頁面,加大了信息量,增加了發稿數量,縮短了稿件刊發周期。
參考資料
1.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網站
《地理科學》簡介
擴展閱讀:
1.《地理科學》編輯部官方網站http://geoscien.neigae.ac.cn/CN/volumn/current.shtml
Ⅵ 有哪些可以搜索地理知識的網站
如果是出於興趣愛好,一些著名雜志的官方網站很值得一逛,如中國國家專地理,華屬夏地理。
同理,如果英語水平不錯的話,也可以逛國外的網站,想英國的地理雜志,美國的國家地理,如果水平一般也沒關系,只要下個在線詞典,不會的順手一查就好了
如果是要學術方面的,可以參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網頁上有個「學術期刊」,可以下載《地理學報》,《地理研究》等學術期刊的文章看。
有需要的話,可以考慮從電驢上下載,上面也有很多資源。
Ⅶ 誰告訴我一下世界上第一本出版的詞典名字是什麼,它是用來干什麼用的嗎
我國第一部規范詞典上市 「小手」提示規范詞條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16:44 新華網
昨天,各大書店的書架上新添了一本工具書——《現代漢語規范詞典》,這部由百名語言文字專家歷時11載、九易其稿,以「規范」為己任的詞典,這是我國第一部「規范詞典」,從而填補了詞典領域的一項空白。
這部由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李榮、許嘉璐擔任首席顧問,曹先擢、柳斌、胡明揚等擔任顧問,原國家語委委員兼語文出版社社長李行健任主編的詞典,與其他詞典不同,它是
美妙時光產權酒店 紫光台式電腦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要求,嚴格遵照國家頒布的所有規范編纂而成的。
詞典建立文字規范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編纂辭書的國家,辭書可謂汗牛充棟,但語言文字在使用中不斷發展變化而產生的混亂與不規范現象亦俯拾即是。比如「莫名其妙」與「莫明奇妙」的混用,將「橘」錯誤地簡寫為「桔」……除了這些不規范的用法,生活中還出現了一些新鮮而具有活力的詞彙,如已家喻戶曉的「三個代表」、「非典」、「豆腐渣工程」、「簡訊息」、「黑客」、「網蟲」等。而新出現的人們不甚熟悉的「影子內閣」等新詞,往往令普通人倍感疑惑。
今日上午,《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的責任編輯劉展鵬告訴記者,在《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問世之前,我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本詞典的內容完全符合現行的語言文字規定,包括最為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也只是部分地體現了一些現行言語文字的規定。一般語言文字的規定最高由國務院頒布,此外國家語委和新聞出版總署也有規定,有時是三個部門聯合發文。這本詞典就是應時代變化要求,綜合了現行的全部語言規範文件編輯而成的,它的問世將給漢語言文字建立一個規范。
嚴格審定字型字義
《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全面體現落實了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語言文字規范標准。比如嚴格按照漢字規范標准審定字形,嚴格按照《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規范「詞形」,嚴格按照《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標注讀音,部首和筆畫檢字等全部按已有的規范處理。
比如,為了執行有關科技術語和計量單位的規范標准,《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將原釋義中的「白血球」改為「白細胞」,「心肌梗塞」改為「心肌梗死」。又比如「肖」一直作為「蕭」的簡化字用,現在規定兩個字各有其獨立意義和讀音,「蕭」意為「冷落;缺乏生機」,不得簡化成「肖」。肖讀音為去聲,動詞,意思為「相似;像」。整合規范統一標准
國家標准也有前後公布的規范標准不一致的地方,國家頒布的語言文字標准有好幾種,時間跨度大,內部有不統一的地方,例如「粘」、「黏」二字,1955年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取「粘」廢「黏」,1986年《普通話異讀詞整理表》給「粘」注zhān音,暗含著讀nián當用「黏」,1988年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正式確定「黏」為非淘汰字。按國家語委意見,這就需要整合使其一致,以後出的標准統一協調處理。
沒有收錄新詞四千多條
同時,不少語言領域目前尚無國家的規范標准,事實上也不可能為所有語文現象制定出一套統一的規范標准。對於這些,詞典通過釋義和例句等的示範性發揮引導作用。比如成語「空穴來風」,已有詞典有的注釋為「事出有因」,而有的則注釋為「無稽之談」,還有的注釋為既指「事出有因」又指「無稽之談」,釋義紛紜使讀者無所適從。按照社會約定俗成和因勢利導的原則,《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將其注釋為「從前指事出有因,現在指無稽之談」,用概括的詞語分清了歷史與現在,便於讀者理解和使用。
詞典還注意吸收時代共識,並體現到詞義的解釋中,全書共收單字13000個,收詞目68000條,而詞目中當代新詞語、新義項就超過4000條。如在「熊掌」詞條中明確提示:「為保護野生動物,國家有關法規禁止把熊掌列為食品。」在「虎」的條目下加註了「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內容。
「小手提示」強調規范
據有關專家介紹,為了全面落實「規范」的具體要求,《現代漢語規范詞典》還把語言使用中容易出現錯誤的問題用「提示」指出,並別出心裁地在這些詞條的末尾伸出一隻生動的「小手」,用圖標方式進行「提示」。針對人們寫作中常常出現的記憶誤差,詞典細心地提示:「仗義執言」不要寫為「仗義直言」;「萬古流芳」不要寫為「萬古留芳」。在「內地」詞條下提示:「『內地』的反義詞不是『外地』,而是『邊疆』或『沿海』」。針對小學生學習中的理解,詞典提示說:「魚」「生」當偏旁使用時,最末的「橫」要寫作「提」。
這樣既從道理上講清了有關規范的情況,也達到了積極干預語言生活、推進語言文字規范的作用。
推敲仨月只為一字
編寫詞典是一項網路全書式的工作,需要龐大的知識積累,不僅要對語言文字本身有深邃的研究,對民俗學、地理學、天文學,乃至相關的現當代科學技術知識的儲備、要求更是永無止境。曹先擢先生編寫一個「打」字的釋義,整整花了3個月的時間;為「授權」和「受權」這兩個詞的辨析,專家們從語料庫中分別查了300多個句子。生活中,編寫組成員留心捕捉一切與詞典有關的細節。一位廣東的同志探親回家,聽說附近產「橘紅」,經了解才知道橘紅原來是一種植物,而不單是指果皮或顏色。(記者/張卉於建實習生/傅洋)(來源:北京晚報)
Ⅷ 什麼詞典最好
詞典簡介
詞典是按一定的次序編列語詞,分別加以解釋的工具書。資訊理論興起以後,詞典的概念有所擴大。凡是學科就有信息,有信息就有必要編出詞典以便檢索,於是詞典就和知識的儲存和編排同義了。和「詞典」同屬詞典學的有「難詞彙」、「詞彙」、「名著或名家用詞索引」、「分類詞彙」;中國古時有「字源」、「字通」、「字鑒」等書名,而「字書」是通稱。
據古希臘記載,公元前 2世紀已有字書家35人,不過他們的書沒有傳下來。中古世紀所出拉丁文詞典多為解釋《聖經》和古典作品之用,語詞釋義不足。1612年,義大利佛羅倫薩學士院編出《詞集》,釋義用文史引語,是第一部歐洲民族語詞典(圖1)。1694年法蘭西學士院出版《法語詞典》。1726~1739年西班牙學士院編出 6卷本《西班牙標准語詞典》。第一部大型英語詞典出版於1755年,編者S.約翰遜,收 43500詞,文史引語118000條。近代西方最大的詞典是《牛津英語詞典》,倡議於1857年,1928年成書,共12卷,又補編一卷。這部詞典收1150年以後曾見於英語文獻的414000詞,每詞有引語為證,按年代列明詞的意義和形態的演變,共1827000條。此書出版後,成為英語民族的驕傲,各國也相繼仿效,編出同樣規模的詞典。
中國古代的字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8世紀的《史籀篇》,現存最古的是史游的《急就篇》(公元前 1世紀),是一種兒童識字課本。按意義編排的《爾雅》大約成書於公元前 3世紀,是解釋字義和分類編排事物名稱的字書。揚雄的《方言》是中國第一部記錄方言的書,成書於公元1世紀初。許慎的《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它將漢字分為 540部,並按「六書」說明文字。中國從漢代以後,詞典學即分為①沒有註解的分類識字課本,②有註解,按意義編排的分類字典,③按部首編排並解釋字的形、聲、義字典,④按意義排列的方言字匯。清代官修的《康熙字典》成書於1716年,收47021字。按部首編排近幾十年出版的詞典,通行最廣的是《辭源》和《辭海》。此外,《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從1986年起陸續出版。
詞典慣常分歷時性的和共時性的,規定性的和描寫性的,語文性的和網路性的,通用的和專科性的等類。但在信息時代,詞典數量很多,有必要採取更為概括的分類法。新的分類法把一切詞典分為兩類,一是語文詞典,二是專科詞典。
語文詞典分3大類
學慣用詞典:4~6萬詞,是語言的核心部分。以現代常用詞為主;釋義先列常見的詞義,次列不常見的詞義;著重說明詞的用法,詳細註明搭配。不注或簡注詞源,如《牛津高年級學生通用英語詞典》。
參考用詞典:14~18萬詞 ,適合參考的需要。收詞以現代為主,力求全面,包括通用的、專科的,以及網路知識的詞;義項先列詞的中心意義,次列邊緣意義,主要以文史引語為例句,註明詞源,例如《考林斯英語詞典》。
研究用詞典:40~60萬詞,屬詞庫性質,供學術研究之用。收詞原則:凡屬某一年以後出現於本民族文獻的詞,以及詞的語音和形態變體,都予列入;義項按歷史上出現先後排列,各有註明年代和出處的文史引語為證;分層次釋義,多義性的詞按基本詞義、語境詞義、習慣詞義註明;詳述詞源,例如《牛津英語詞典》。
上述三類語文詞典中,A 類的特點是著重說明常用詞的詞義和詞的用法,以適合學習的需要; B類的特點是盡可能全面地收錄現代語言通用的詞,以適合各行各業參考的需要; C類的特點是盡可能完全地收錄自古以來曾出現的民族語詞,記錄它們語音、形態、語義的變化,以適合各種研究工作的需要。在義項排列上, A類從最常用的詞義開始,B類從最中心的詞義開始,C類從最早出現的詞義開始。A、B都從現代語言收詞,但 B大於 A一倍或幾倍,因為B包括A所不包括的專科的和網路知識的詞。B、C都用文史引語作為例句,但 C著重說明詞義的歷史演變,B著重說明當代的詞義,C註明引語的年代和出處,B一般只註明作者。
三類之中,最具詞典學特色的是 A、C兩類。A類的對象是語言的學習者,而且多半是非母語的學習者。為這類學習者編輯的詞典,構成詞典學一個特殊的課題。例如外國人學漢語,有聲調問題,詞類識別問題,詞序變換引起語義不清楚等問題;中國人學英語,有名詞的可數與不可數,動詞的及物性和搭配問題,冠詞和介詞的慣用法等問題。母語使用者認為不成問題的語言現象,非母語學習者總是要求有明確的規則可以遵循,滿足這一要求,是 A類詞典的特殊任務。至於學慣用的雙語詞典,還有單語詞典所沒有的問題。單語詞典用定義,雙語詞典用譯義,而譯義所用的詞可能和原詞的若干義項相符,和另一些義項並不相符。又如詞典里的慣用片語,單語詞典解釋其中關鍵詞的意義即可,雙語詞典則需全譯,但因其是慣用,釋文往往不易達意。
A 類詞典的編者所面臨的形態、句法、跨文化的語義傳輸等問題是很多的。單語的《牛津高年級學生通用英語詞典》自1948年在英國出版以來,已有過四次大修改。名詞可數不可數的精細處理,動詞塔配的模式化,語境語域描寫的標准化,便是幾次修改的結果,也代表了詞典學的進展。
B 類詞典收詞多,除廣收常用詞以外,還收專科性和網路性的詞。它力求以一卷本的形式提供最全面的詞的語義信息和網路信息。
C 類詞典代表詞典學的歷史主義結晶。研究者利用它作為詞庫,可以從歷時角度觀察同一個詞在不同時段里發生的形態、語音、語義上的變化。也可以從共時的角度觀察一組詞在某一時期形成的語義場和它的語義結構。研究者還可以從不同時期的借詞觀察文化的接觸,從詞所反映的文物制度觀察社會形態。從幾百年的文獻中收集到的幾十萬個詞,按一定次序編列和註明義項,在這樣條件下編成的一部(通常為多卷本的)詞典本身即是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庫。
專科詞典 專科詞典(圖3)和語文詞典有根本性的不同。語文詞典提供詞義,專科詞典提供知識。語文詞典的核心是語言的共核,專科詞典的核心是總匯各科知識的網路詞典。語文詞典以收詞的范圍分類,分小中大三種類型,三類的關系是由小到大的同心圓關系;專科詞典以知識的部門分類,各類的關系是在人類知識總匯中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即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專科詞典分類如下:
網路詞典:包括網路全書、網路性語文詞典、書目總匯、分類書目等。
人文學科的詞典:包括哲學、宗教、語言學、語文學、文學、美術、藝術、音樂等的詞典。 社會科學的學科詞典 包括教育學、社會學、人類學與民俗學、神話學,風俗研究,統計學、經濟學、政治科學、法律學、地理學等的詞典。
人類歷史的學科詞典:包括世界通史、地區歷史等的詞典。
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的學科詞典:包括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地文科學、數學、物理學、心理學、工程學、醫學科學、農業科學等的詞典。
最後,專科詞典和語文詞典還有一點根本性的不同。語文詞典很自然地限於民族語言范圍之內,而專科詞典則具有很大的國際性,基礎科學學科和應用科學學科術語的國際性尤為重要。但是國際間科技信息的傳輸還有一個問題沒有很好解決,即術語的統一問題。各國的科技專家使用的術語往往和標准術語不一致。世界上資力雄厚的企業,為了推銷自己的科技產品,各自印發科技術語手冊,他們之間也不一致。還有,科技術語不可能不用某些非術語的詞語,但所用含義並不統一。在這種情況下,國際間要求統一科技術語的呼聲已越來越高。有人建議編出一部兩級科技詞典,第一級編列具體的科技操作,第二級是用多種語言編列的科技術語詞典,以保證國際科技信息的准確傳輸。
縱觀詞典學的發展趨勢,語文詞典中的學慣用詞典多為各類學習者著想,參考用詞典以多收現代新詞新術語見長,研究用詞典以歷時地收列詞語、詳列書證為其主要目標。專科詞典以不斷更新不斷填補空白作為科技信息的軟體而愈益受到重視。但是,真正足以表示一國學術成就的,仍是集中人才、長期工作而編出的多卷本研究用的語文大詞典。20世紀已完成和正在進行中的大詞典有:
《丹麥語大詞典》(1918~1956),哥本哈根出版,28卷。
《現代俄羅斯文學語言詞典》(1948~1965),蘇聯科學院出版,莫斯科 -列寧格勒,17卷。
《牛津英語詞典》12卷,又補編 1卷(1884~1928);《牛津英語大詞典補編》, 4卷(1972~1986),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瑞典語詞典》(1892~ ),瑞典科學院出版,已出27卷;在進行中。
《拉丁語詞庫》(1894~ ),德國慕尼黑出版。自1900年起已出A-M部(L部尚未出齊);在進行中。
《法語寶庫:18世紀與20世紀(1789~1960)法語詞典》,1971年起已出版 8卷,全書現定15卷(最初定為60卷);法國南錫出版;在進行中。
《西班牙語歷史詞典》,1914年倡議,1933~1936年出版 2卷;1947年重組編輯部,1960年新版,已出12分部,西班牙馬德里出版;在進行中。
《格林兄弟德語詞典》,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柏林出版;J.格林兄弟原稿編成 3卷(1854~1862);近年續編的16卷本於1960年在萊比錫出齊;1965年開始出版新編本,收詞和引語已大大增加,已出 7個分部;在進行中。
Ⅸ 地理辭書是什麼意思
地理復學的專業詞典。
地理,是制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現代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辭書是字典、詞典、辭典的統稱,字典是主要用來解釋漢字的形、音、義的工具書,詞典是主要用來解釋詞語的意義、概念、用法的工具書。一般來說,以收錄語文詞彙為主的語文詞典多稱為「詞典」,而以收錄術語、專名、學科性詞彙為主的被稱為辭典。
Ⅹ 比較全面的免費的英語專業詞典
我一直用的是金山詞霸 其中收錄有:
簡明漢英詞典
簡明英漢詞典
新詞詞典
數字反查詞典
英漢地質大詞典
英漢地理大詞典
英漢電子大詞典
英漢電子工程大詞典
英漢公共大詞典
英漢化學大詞典
英漢機械大詞典
英漢機械工程大詞典
英漢建築大詞典
英漢礦業大詞典
英漢農業大詞典
英漢輕工業大詞典
英漢生物學大詞典
英漢數學大詞典
英漢物理大詞典
英漢信息大詞典
英漢信息大詞典
英漢信息大詞典
英漢原子能大詞典
漢英船舶工程名詞
漢英測繪名詞
漢英電工名詞
漢英地理學名詞
漢英大氣科學名詞
漢英地球物理名詞
漢英動物學名詞
漢英電子學名詞
漢英地質名詞
漢英船舶工程名詞
漢英測繪名詞
漢英電工名詞
漢英地理學名詞
漢英大氣科學名詞
漢英地球物理名詞
漢英動物學名詞
漢英電子學名詞
漢英地質名詞
漢英公路科技名詞 漢英古生物學名詞
漢英航海科技名詞
漢英化學名詞
漢英海洋科學名詞
漢英名詞機械工程
漢英人體解剖名詞
漢英計算機名詞
漢英建築園林,城市規劃名詞
漢英昆蟲學名詞
漢英力學名詞
漢英林學名詞
漢英煤炭科技名詞
漢英農學名詞
漢英胚胎學名詞
漢英生物化學名詞
漢英生理學名詞
漢英水利科技名詞
漢英生物物理名詞
漢英數學名詞
漢英石油名詞
漢英鐵道科技名詞
漢英土壤學名詞
漢英天文學名詞
漢英物理學名詞
漢英微生物學名詞
漢英細胞生物學名詞
漢英心理學名詞
漢英葯學名詞
漢英遺傳學名詞
太多了~~~下面就省略了~~~~~~夠專業不?